舒姓的满族,清朝时为舒穆禄氏,是八旗中的哪一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收藏

舒姓的满族,清朝时为舒穆禄氏,是八旗中的哪一旗?,第1张

舒穆禄氏,是清代时期著名的满族大家族,八旗皆有此姓。

八旗的分属并非根据姓氏,与姓氏没关系。八旗是军政组织,按军事编制划分。

舒穆禄,满语"珊瑚"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清代定名的舒穆禄氏,源出辽、金、元、明女真人的“石抹氏”。祖籍地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海林市老宁古塔境内的舒穆禄山。以山地为氏。

舒穆禄氏,是辽、吉两省历史上的望族显姓。舒穆禄氏后代有官至内大臣、散秩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西安将军、荆州将军等。后人多改汉姓为舒姓、苏姓、徐姓、花姓。

扩展资料

舒穆禄氏名人

1,扬古利

舒穆禄·扬古利,清朝开国元勋之一,世居珲春,隶满洲正黄旗,库尔喀部首领郎柱之子。娶努尔哈赤女为妻。先后封一等总兵官、超品公世职,地位仅次于贝勒。后参与征伐辉发、乌喇、哈达、渥集诸部的战役,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先后擒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蒙古贝勒介赛。从攻沈阳、辽阳,略明关内通州、蓟州、大同、宣府等地。崇德元年(1636年)与阿济格、阿巴泰同率师伐明,攻克畿内十二州县,五十八战皆捷,俘众十余万而归。同年跟从皇太极讨伐朝鲜王朝,次年一月因遭遇朝鲜伏兵伤重而死,追封为武勋王。

2,佛伦

佛伦,穆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八年为山东巡抚,三十一年为川陕总督,三十三年为礼部尚书,三十八年为内阁大学士,三十九年三月致仕,寻卒。

吴三桂既死,其孙世璠犹据滇、黔,命佛伦总理粮饷,通镇远运道,旋兼理四川粮饷。事平,迁刑部侍郎。寻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转刑、户两部。先是下河工程,靳辅与按察使于成龙议不协,命佛伦偕侍郎熊一潇等勘议。

佛伦受明珠指,议如辅言,为总漕慕天颜所劾。御史陆祖修亦劾佛伦袒辅,且言:“九卿会议时,尚书科尔坤等阿佛伦意,尚书张玉书、左都御史徐乾学言兴屯所占民田应还之民,科尔坤置不闻。他九卿或不得见只字。”上怒,下部严议。及郭琇劾明珠,指佛伦为明珠党,因解佛伦任。召辅等廷对,佛伦乃奏停屯田,并汰前所设官。部议夺佛伦官,上命留佐领。旋授内务府总管。

3,舒赫德

舒穆禄·舒赫德,字伯容,号明亭,满洲正白旗人,礼部侍郎徐元梦之孙。雍正六年(1728),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十三年,迁监察御史,在军机处行走。乾隆间。参与平定大金川土司、准噶尔部与回疆贵族叛乱。旋迁工部尚书、镶红旗满洲都统。

二十八年,任经筵讲,兼署工部尚书、步军统领,加太子太保。三十年,任国史副总裁。三十一年署陕甘总督。三十九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年,领兵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因功加三级,得云骑尉世职。四十一年七月,任文渊阁领阁事。四十二年,充蒙古源流临清纪略正总裁。四月,卒。谥文襄。

——舒穆禄氏

——舒穆禄·扬古利

——佛伦

——舒穆禄·舒赫德

郄作为姓氏,读作qiè,也读作xì。

出处:

1、出自姬姓,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郄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郄国,为子爵,称郄子。他的后代遂以封地为姓,称郄氏。

2、源自苏姓。周武王时大臣忿生,为王族,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苏忿生曾任司寇之职,决狱牢案,明察秋毫后世尊为狱神。其子被封在郄,为郄伯,郄邑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市贺村,其后裔遂以封地名郄为姓。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锡克德氏,亦称希克特氏、锡赫特氏,满语为Sikde Hala,世居卦尔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郄氏、郗氏、线氏、奚氏等。

满族锡克特哩氏,亦称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锡得胡立氏,是锡克德氏的早期分支,满语为Sikteri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郄氏、郗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邵氏等。满族郄氏的正确读音皆作xì。

相关词汇:

1三郄:同“三郤”。春秋晋大夫却锜﹑却犨﹑却至的合称。

2郄曲:亦作“郄曲”。曲折,屈曲。

3郄桂:亦作“郄桂”。见“郤诜丹桂”。

4过郄: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

5郄始:亦作“郄始”。开始,初始。郄,通“隙”。

主要姓氏有

爱新觉罗(一般王爷,像多尔衮。)、曹佳氏(曹雪芹)、叶赫那拉、董鄂氏、瓜尔佳氏、那木都鲁氏、李佳氏等等姓氏。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

扩展资料:

起源:

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病死之后,顺治皇帝将多尔衮掌握的正白旗收归自己名下,与两黄旗并称为上三旗,这以后就有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也是正白旗人。

正白旗从古至今所出的文化名人不少,包括:《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著名国画家关松房。

女真人当时分成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当时的女真人将:红色代表太阳,**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铁。铁又生于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种颜色:红、黄、白、蓝。

称: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初设正白旗。

八旗信息: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

满洲八旗:共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

-正白旗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珍北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团、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文成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大田、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莆田、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广州、南海、佛山、阳江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苏氏宗亲,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广西

北海市、 合浦县 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东华乡新田村、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等地也有苏氏。

云南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和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巴县、内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简阳和平镇等等。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邵阳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公安、天门有苏氏分布。湖北恩施咸丰亦有苏姓分布。

江西

兴国、宁都、弋阳、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其中兴国县的苏姓分布在埠头乡桐溪村、江背镇华坪村等村落。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另外,在安徽中部地区如巢湖市区北部即巢北地区也有大苏村、小苏村等苏姓村庄存在,其中大苏村则分属苏姓眉山派(有族谱为证)。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

宝丰县李庄乡杨庄村有苏姓分布。

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

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商水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商水县黄寨镇有前苏堂和后苏堂,均为苏姓。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滑县的瓦岗寨乡小范庄村也有苏姓居住,万古镇苏庄有苏姓1000余人。延津的265个姓氏中有苏姓。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平舆县的双庙、巩义、中牟、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信阳、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详细汉典:苏)

陕西

武功是苏武、苏卓、苏蕙的故乡,该县有苏武墓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坊村为苏氏祖居地。高陵、延安、扶风、乾州、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回族苏姓。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卧龙乡苏家山村,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太原市娄烦县西果园村和西街村、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偏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等均有苏姓分布。相传宋代,眉山东坡幼子苏过后人中的一支从江苏苏州迁徙到山西洪洞,后又迁往晋中平遥县的苏封村,现苏封村苏姓居民两千人。

山东

济南、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济宁、章丘、菏泽、鄄城、邹平、乐陵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都有苏姓分布。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栾城县苏姓人口相当集中,宋代宰相苏味道后裔分布于此地区,(苏邱村,为原苏味道府邸,墓地所在地),栾城县的北留营村,全村全部为苏姓人口,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为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藁城、辛集、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 阳原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巴彦淖尔有苏姓。

辽宁锦州、抚顺、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黑岗子村也分布也分布大量苏姓人士

苏氏在台湾的分布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青海有苏姓(西宁市苏家河湾村、苏家寨等地区)

“有苏氏”

“有苏氏”在商代仍有活动,其重要人物是苏妲己。《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在《国语》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记·殷本纪》表述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有苏氏”是商代的重要部族,但与商王室的关系并不融洽;商王室讨伐“有苏氏”,掳得了美丽的妲己,而且殷纣王十分喜爱妲己的美色。

清代的满族人中,以“苏”字为首的名字较多。

在《百家姓》中,绝大多数大姓都是黄帝后裔姓氏,排名比较靠前的有120个,具体如下:

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孙姓、胡姓、朱姓、林姓、郑姓、郭姓、管姓、鲁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魏姓、滕姓、杨姓、蒋姓、韩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许姓、万姓、常姓、武姓、乔姓、贺姓。

赖姓、龚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吕姓、苏姓、卢姓、贾姓、刁姓、阎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邹姓、陆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顾姓、侯姓、邵姓、召姓、龙姓、段姓、雷姓。

钱姓、易姓、李姓、刘姓、黄姓、谢姓、冯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单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黄帝所有后代

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或部落,有了独立的姓和氏。

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黄帝

周姓不同地区以及支源不同,其家谱的字辈排行是不同的。如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其字辈排行是机、奎、濂、树、炳、城、锡、永、松、焕、培、铭、源、本、熙、桃、钊、淮、桥、照。

如山东周氏(济南市济阳县)族谱辈序:师、建、传、吉、昌、培、成、瑞、吉、祥、行、家、尊、孝、友、玉、国、安、民、良。湖南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等。

再如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

扩展资料:

周姓起源:

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周姓主源另有东周时期周公黑肩一说,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改姓周。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姓家谱

苏姓入闽始祖苏益,福建至今有芦山堂宗祠(今厦门同安区)。其曾孙紘、绅、缄、结。公元十三世纪,苏结一支后裔突遭横祸,被元朝官府追杀,族人四处逃难。为避祸,星散族人或姓连,或从外祖姓周。后来一支回籍重新祠宇,以续苏姓。从此,同宗分为三姓。其子孙又于明清先后落户台湾。台湾苏周连宗亲成立了联谊会,1965年刊印了《台湾苏周连氏族谱》,现名誉会长是连战先生。2001年,该会曾组团到厦门同安谒祖。

舒姓的满族,清朝时为舒穆禄氏,是八旗中的哪一旗?

舒穆禄氏,是清代时期著名的满族大家族,八旗皆有此姓。八旗的分属并非根据姓氏,与姓氏没关系。八旗是军政组织,按军事编制划分。舒穆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