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姓 虎氏家谱 虎姓起源 虎姓名人 虎姓的来源 虎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收藏

虎姓 虎氏家谱 虎姓起源 虎姓名人 虎姓的来源 虎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源流

虎(Hǔ,Māo)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又名,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今日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

2、出自 中有虎姓:

① 中的虎姓,取自祖上 名首音。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别儿的,入中国居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以虎为姓,有孙虎先、虎马镇、虎梦解、虎如声、虎承瑞等。另,元明时将 名首音译为“虎”字的还有撒马儿罕人虎歹达、康里人虎秀思等。 虎姓也有谐音字演变而来的。据《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为忽辛、纳速刺丁四子为忽先,其后裔有以忽为姓者,也有改为虎姓者。又据云南昭通地区《虎姓家谱》载:“吾祖奉请来朝。唐王亲封虎威将军……故由此子孙永远姓虎。”这是一支以祖上官职封号首字为氏的虎姓。

② 据《 姓氏考》载,虎(Māo 音猫)姓 “唯成都虎姓,音不读虎而读猫(Māo)音。”其实,云南地区的虎姓也读猫(Māo)音。虎姓 主要分布在西北、南京、成都和洛阳等地。

二、迁徙分布

(缺)虎姓在现代较为鲜见,古代亦不多。据《风俗通》载:有“合浦太守虎旗”。虎旗为汉代人氏,传为八元伯虎之后人。在历史上还有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人,亦为虎姓一族。在东汉《风俗演义》收的姓氏中就有此姓。汉代著名产珍珠的产地合浦,有太守名虎旗。元代有虎秉,为河内知县。明代有大将虎大威,榆林人,曾为山西总兵。清代有虎坤元,四川人,为咸丰年间提督。《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虎氏姓名五例。此为冷姓,姓的人较少,为一般人所忽略。此外,带“虎”字的复姓有“术虎”、“虎夷”等。云南省昭通地区的虎姓则是取祖上“虎威将军”封号的“虎”字为姓。生活在甘肃环县虎洞乡的虎姓人居多,自称自己的先祖是姬姓后裔。虎姓望居晋阳郡(秦置晋阳县,赵国都城置晋阳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属太原郡辖,现在山西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虎 臣:明代麟游人,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咸丰初,以湖南游击调广西剿匪,从向荣战紫荆山,攻永安,解桂林、长沙围,并有功。从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镇总兵。偕巡抚吉尔杭阿克上海,遂从攻镇江,屡破贼於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在江南军中称宿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晋阳郡: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市。

2、堂号(缺)

============================================================

虎姓宗祠通用对联

〖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摧阵夺纛;

具疏谏灯。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咸丰年间从军,官至提督。每作战都往前冲,喜欢夺敌军大旗,后战死于秣陵关。下联典指明代麟游人虎臣,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

中国虎文化

〖虎文化的渊源〗

艺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渊源流长、生生不息。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再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以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划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些作品的分布范围在中国的东南、西南、华南(黄河、长江流域),这正是华南虎的栖息地,艺术家表现对象只能是华南虎。

华南虎,世界上8个亚种虎之一,中国特有(英译 Panthere Tigris Amoyensis),帮国际上定义为“中国虎”。我们动物学家根据中国虎的主要颁布范围和栖息地在中国的华南地区,故冠名为“华南虎”。

-------------------------------------------------------

〖兽中之王〗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虎符:虎形的木块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带虎字的中国成语: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

〖药王孙思邈虎口拔骨〗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

〖虎头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乡村里仍然能够看到小孩子们穿着虎头鞋。虎头鞋整个都是用布料制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头的形状。在中国,虎头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的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

-------------------------------------------------------

〖华南虎与中国虎文化〗

虎为大型猫科食肉动物,自100万年前从中国南部起源(一说从中国东北起源),逐渐分化出华南虎、里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西伯利亚虎(又名东北虎)、爪哇虎、苏门达腊虎、巴厘虎等八个亚种。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偷猎和乱砍滥伐,导致虎的分布范围及数量急剧衰减。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分别于上世纪相继灭绝。

剩下的几个亚种中,华南虎只产于我国,所以又名中国虎。典型特征是头部有鲜艳的王字斑纹,素有“山林之王”美誉。它常栖息活动在连片的芭茅、灌丛林中,少在林中活动,主要捕食野猪、水鹿、苏门羚、鹿等大中型食草动物,偶尔捕食鸟类。

中华虎文化渊远流长。这其中的“虎”就是指华南虎。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它伴于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堪称“中华第一虎”。著名的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周易·乾卦文》也说:云从龙,风从虎。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龙虎相合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汉朝时,人们就开始在除夕之夜在门上画虎以驱鬼魅,以后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

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多用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鹰扬虎视、燕颔虎须等词语,读上去就有一种不凡的气势。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古代战争中,虎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它还有作为战争工具直接参战的记录。影响极广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虎的一席之地。

虎还流传于人们的口语中。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虎符的来历〗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

〖虎的形象与中国文化〗

虎的形象和称谓曾经出现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不胜枚举。其中两个表现人与搏斗场面的最为激动人心。一个叫做《东海黄公》,是在汉代长安附近流行的一种角抵戏。晋朝葛洪在《西京杂记》里对此有颇为详细的记载:“东梅人黄公,少时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功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得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马。”看来这里对虎的威力还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象东海黄公那样有武功、有法术的人仍然没有斗过虎,终于枉送了性命。

由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武松打虎”,也是表现人虎搏斗的,但结果恰与《东海黄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为打虎英雄。在我国有关虎的语汇中也有不少含有贬意的,如为虎作伥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驱使去害别人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品质;狐假虎威则勾画出了一幅仗势欺人的奴才嘴脸。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宋朝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嘲畜猫》自注中写道:“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至于以虎为地名、人名,继而演绎出的故事传说、趣闻逸事,就更是数不胜数。

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则是每隔12年就要到来的欢乐节日。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华人的身影。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将或多或少地带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绝大多数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人所难以丢弃的,同时也逐渐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来这种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年的习俗,不仅在亚洲各国和俄罗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悄然传到了欧美各国,尤其是有关虎年的来历和各种传说,各种媒体都乐于广泛地进行宣传,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实的“本命年”。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作品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让孩子学绘画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前提是这是他们喜欢的选择,而不是家长一味地为孩子好而让他们去学。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绘画班致家长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绘画班致家长的一封信篇1

各位家长:

你们好!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白灵艺术学校,这学期,我们的绘画课顺利的开课三个星期了。孩子们也非常的适应,假期的生活没有让孩子们消减对绘画的热爱,一上课孩子们就马上的投入到了学习中。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我们建立的网站当中,罗老师每个星期会及时上传学生当天的优秀作品,当天学习的范画,如果有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及时的完成作品,可回家在网上继续模仿老师的范画来完成作品。同时,网站上还有罗老师优秀的作品,可供家长和孩子们欣赏,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绘画班致家长的一封信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本来这些话应该当面和大家沟通的,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实现,不得已想到这个最便捷的方式,如有不当,还望见谅!

各位家长能把孩子送到我们美术班来学习,首先要谢谢各位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从2008年美术班正式独立创办以来,总是力求在教学上一要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放飞孩子的想象;二要给孩子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玩得好更能画得好。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也确实是很轻松活跃的。从孩子们欣喜的笑脸、从各不相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思维的跳跃和内心的轻松自由。

我衷心地喜欢并欣赏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活泼还是内向、是听话还是调皮,我觉得能进到我的课堂就是上帝给我的一份礼物,我很珍惜着这一份来之不易的缘,也很希望尽最大努力美化这份缘。感谢家长们给了我和孩子一起创造美的机会!非常感谢!

也感谢孩子们回敬给我的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图画。虽然同一个班的孩子水平不尽相同,能力也各有高低,但我爱他们的每一幅作品,我告诉他们,他们的每一笔一画对老师来说都是值得珍爱的我喜欢看我说着这话的时候孩子眼里流露出的纯真的笑意。

孩子们也在我的带动下各有长进。我因孩子们而骄傲、而自豪、而兴奋,充满成就感。然而,孩子光有这些进步是不够的,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老师去引导孩子们解决,以求让孩子的美术水平有更大的提高,作品也更充实漂亮。

但是,我发现在教学中解决孩子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与孩子想比,更大更难的问题在于家长!原因很简单:园丁种花,花开的不好,你不能说是花的错,而会想是不是园丁在 方法 、 经验 、技术上有不足。那么 教育 孩子也是一样,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教育孩子的人出现了问题。我作为老师,可以帮孩子解决他在课堂上碰到的各种问题,但这只是临时地从表面上“治标”,若要“治本”,则必须解决长期教育孩子的人(也就是各位家长)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普遍存在于家长身上的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各种误解。这些误解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而家长不自知。我自以为平时跟家长沟通的还比较多,但这些问题还是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了。为了孩子们的发展,我不得不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和各位家长们聊聊美术这门学科及大家理解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带孩子学美术的目的性太强,功利心比较重。

请家长们仔细的客观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为什么送孩子来画画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答案, 总结 如下:

(1)别人孩子都在学,所以也送孩子来;

(2)孩子小,没别的科目培训,时间多,压力小,所以先出来画画;

(3)培养下兴趣,作个特长吧;

(4)孩子好动,希望画画能让他安静下来;

(5)希望孩子参加绘画比赛拿些奖将来升学加分;

(6)孩子特别爱画画,孩子想学所以来报;

当然,肯定还有其他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我可以肯定的说,真正是因为孩子喜欢画而带孩子学画的家长最多只占20%。据我所知,明明知道孩子喜欢画画,却因为画画是副课,跟考试无关,怕影响学习而不让孩子画的家长还不在少数。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让人心寒的结果!

都说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的社会,看来没说错!孩子喜欢画就让他画呗,那么纯洁的世界,那么纯洁的愿望,却非要沾上成人世界的各种目的才能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误区二、家长评价孩子的作品时功利心太强

正是因为家长送孩子学画的功利心,使家长在无形之中也形成功利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怎么画你就怎么画,每一根线都要画好,要画工整,颜色要涂漂亮,涂满,用各种技法,还要画快、要画的比别的人都好等等

有了这些标准,孩子画画只要有不符合的地方,家长轻辄以“别人孩子画得多好”来评价,重辄跟别人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笨,总也画不好”,还总是威胁孩子“你还想不想画画啊”。不光有这些打击,家长一旦觉得自己孩子的画没别的孩子画得好,就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一切责任就又跑到孩子身上来了,什么不好听的话就全出来了。孰不知,正是这些“苦口婆心”,“良药苦口”的评价给孩子造成更致命的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画画总不喜欢家长在旁边的原因。

以上是家长们在孩子学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最主要的两个认识上的误区,归根结底,就是功利心在作祟。也正是因为有功利心的存在,孩子学画的过程,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感受,无时不刻不在对孩子进行各种干扰,孩子只能做出无声的反抗,表现出种种缺点,如:画画总是不肯定,也不大胆;不知道该画什么;总喜欢照着别人的画;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犹犹豫豫就是不敢下笔但家长往往认识不到这是孩子接受自己教育方式而产生的结果,不知道自己要调整方法,只知道一进教室看到孩子的画就说:“今天怎么又画成这样了看人家别的小朋友画得多好,画得多漂亮”最后只能恶性循环,孩子想画好也难了。

我相信这不是家长们乐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为了孩子,请家长们根除自己的功利心。

 绘画班致家长的一封信篇3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无论您是偶然还是有意识的走进 儿童 美术教育的领域。我都要祝福您以及您的孩子找到了一条通往健康与快乐成长的路。

所谓的儿童美术教育或者儿童绘画,在我的过去,我一直认为,就像现在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儿童美术就是儿童学习成人技法的绘画。我也一直在这个领域努力,因为我觉得教不好孩子,既无法面对孩子的父母,也对不起孩子。在我以这样的方式教学一段时间后,我发觉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我要教给他们的所谓的“美”术。我和他们各自说出不同的话,说着我们彼此不能理解和沟通的语言。我们对儿童美术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我希望他们按照我教给他们的技巧来表现,因为,我认为这是学习美术必然的基础。当他们按照我所要求的绘画技巧来进行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更大的挫折,孩子们想要满足我的要求,但是他们发现自己做不到,于是,他们在内心对自己产生了比较大的自卑感。很多的孩子无奈的离我而去,我没有办法帮他们,同时我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深深的愧疚。

这个冲突与无力感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腾。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走入了儿童心理与发展需求的领域,于是我开始检讨自己的美术教学,重新对儿童美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在思考,如果我们要教育儿童,首先要弄清楚,儿童需要的是什么,儿童绘画是怎么一回事情,儿童美术教育又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我发现到,儿童绘画,它并不像我们所理解的是仅仅是学习技法和表现美的过程。在通往艺术学习的道路之外,它还包含一个更深、更宽广的领域,那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在探讨研究的“教育成长”的领域。很多的专家学者把它扩展为儿童绘画心理,这是一个深入到儿童内心的以绘画为载体实施教育的领域。

首先儿童绘画中大概有的两个不同的需求和态度,一个是孩子的需求,一个是成人的需求,也就是教师和家长的需求。孩子的需求,我们听听孩子如何解释自己的作品,它会告诉你什么孩子小时候都用一根铅笔或者蜡笔在墙上满地“乱”画,等到他更大一点,他学会在纸上、地上画些圈,然后,他告诉我们什么他可能告诉我们的是“妈妈,爸爸,小虫虫”或者是“一条鱼在跑步………”。伴随着这样的表述与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在试图用线条的运动来表现他的认识,借此记忆或者巩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经验。然而,孩子这样的经验行为和表现都得不到我们的赞同和鼓励。想想看,我们是怎么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的………

“别在墙上乱画!”

“画些什么呀,一点也不像!”

“这是鱼吗来,我画给你看”

…………………………

这所有的态度都表明,孩子的经验是不值得重视的,孩子的需要也是可以不予理睬的。孩子的经验被代替、或者转移了。因为我们并不懂得,在孩子的心里,根本没有追求像与美的要求和认识。它只是想要告诉我们:“我发现了我的手可以这样的动来动去”,或者“哇,我都可以把我的鱼留下来了。”我们更不懂得,在孩子胡乱涂鸦的乱糟糟的线条下,隐藏着孩子无穷的智慧魅力。我们没有去深入的探究,他这样做是要表现什么或者希望得到什么。他们的线条,乱得那么有秩序有道理。所不同的是,这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总结的道理,而不是我们成人社会的道理与法则。

这就是曾经我一直困惑的地方,孩子的动机和需求跟我们的动机与目的完全背道而驰。

在我们这样那样的好心帮忙下,孩子越来越无法理解自己的需要。他也不能知道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内心应该如何来面对这个让他敬畏与好奇的世界。当我们发现孩子在用线条涂鸦的时候,在成人的潜意识的观念理解下,我们说,孩子喜欢绘画。但这个潜意识观念影响下的行为,在很多的时候给孩子带来的不是快乐的帮助,相反的,带给孩子的是可能是很消极的被动心理。因为在传统美术教育中成长过来的我们,既没有深入到艺术的核心,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儿童。我们所接受的美术教育都是技法学习的过程、不停的在画一根直线或者圆形、反复的把物体画像或者用很多的颜色拼在一起,把所有的线条排列美观……。

如果您关注过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您会发现,它几乎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孩子,代替孩子思考,仍然是整个儿童美术教学的重点现象。在传统的画线条、涂颜色和学习构图的学习中,孩子不仅仅没有变得更好,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失去的更多。

当我们把孩子送到美术兴趣班,这些在我们头脑中深刻的“美术”印象,变成了我们检查孩子学习是否有效的尺度,线条直不直,构图好不好,色彩是否鲜艳,形象是否美观。前面还有家长跟我谈到,一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把颜色涂得规矩,把老师画好的轮廓涂满了,家长异常兴奋地说:“哪个老师教得太好了,我们孩子可以把颜色涂得很漂亮了……”,孩子自发的生理成长和协调性被固定了、僵化了,这位家长感觉到兴奋。

因为如果我们不懂得儿童绘画的需求,慢慢的,兴趣变成了压力。因此,很多的孩子宣称“我不会画!”但是你会觉察到一个状况————在孩子还没有参加兴趣班的时候,他可能每天都要绘画,每天都要画5张甚至10张纸。之前能绘画,参加学习了,反而不会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在大多数的美术兴趣班,都是孩子在画老师的画,在想老师想的问题。老师说,看这幅画,形状要这样画,颜色要这样画。画不象老师的范画就是不好的,就是没有艺术天赋的。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孩子一天天在复制老师的作品,复制老师的思想。孩子当然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童年去接受这样的绘画教育。我要告诉你,这些知道反抗的、能够拒绝的孩子恰恰是最懂得珍惜生命价值和生命历程的孩子。他懂得在适当的时机拒绝对自己造成可能的伤害的任何外来的行为。而那些对自己的需求无动于衷的继续锻炼自己的麻木思想的孩子,他们已经无法承受或者不愿意争取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权利。这些孩子通常都能得到赞许。正是这样的赞许,可能麻痹了孩子的头脑。更为糟糕的是,对那些勇于寻找自我的孩子,我们由此得出来一个结论——“这孩子没有艺术天赋!”我们还没有了解到艺术,还没有对孩子作出深入的理解,我们就说孩子没有艺术天赋。在这个 文化 价值潜意识的理解下,孩子的艺术发展的天赋和他的权利被抛弃在一边。我们站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空谈教育孩子。

我想让你了解的是,你跟我同样的也从儿童美术学习的阶段成长过来,在接受了传统的技法教育后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跟我们同龄阶段的人,既没有触摸到艺术,也没有享受到童年。相反,我们对绘画艺术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惧。可能你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拿起笔,首先考虑的绝对不是“我要怎样来做”,你可能还没有拿起笔,脑子里想的是“我不能用画笔来画我想表现的事物和经验,我没有这个能力。”而你能做的是,把很多年前美术老师告诉你怎样画像一棵树,现在又重新画一下。很多的成人都承认,对艺术,他们一窍不通。艺术学习对我们没有形成很好的帮助,而是造成了我们对艺术理解的艰难障碍。我们在头脑中发展出了错误的艺术理解。

但是当一个孩子拿起笔,他不管这是什么艺术,不管这种行为叫什么,他可以每天绘画,画自己的认识,画自己的想法,把立体的画成平面的,创造自己的光线,改变世界的构成。他宣布,颜料是软的,拿在手里很温暖,他自豪的告诉我们,他发现黑色是最厉害的,可以打败所有其他的颜色。他把泥巴与颜料混合,把线缠绕在上面,展示给我们战争的伤害……………孩子才最贴近艺术的本质,最贴近生活。他们快乐,他们积极自信并试图创造另外一个完美的世界。我去年的班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当然,他们被认为是最调皮的,最会捣蛋的孩子。在心智艺术工作室,我就听到,一个孩子对其他两个孩子说:“来,我们三个来开飞机。”他们怎么开飞机的每个孩子手中拿着一支彩色水彩笔,在一张纸上画出机场,然后用不同的色彩笔分出跑道和各自的领地就在上面开飞机,嘴里说,快点,右边有日本飞机,你快开到我的左边来,你从后边绕过去……。同时,他们的手配合着“命令”用笔缠绕飞行,兴奋而紧张的大叫:“打这架飞机,嘟嘟嘟……奥……,日本飞机被打下来了。我们还要去消灭其他的日本飞机…………”。这样的场景你一定印象深刻,因为,它可能就发生在你孩子的身上。很遗憾的是,这个极具生命力的过程无法以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发生在我的艺术工作室。我从孩子的这种表达中感受到儿童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生活的态度。当成人开始盲目干预,曾经这美好的一切都可能不见了。因为我们要求孩子的创造要保持清洁和整洁,要求孩子的创造行为让我们可以理解并接受,甚至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创造来模仿我们的行为。孩子真的很无辜很可怜。如果,我们把孩子的需要放在心上,真正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去触摸一下孩子柔软的心脏,那么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你渐渐的就能发现一个真相。当我们要求孩子美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的时候,你能发现,美术技巧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变得更好,更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也没有使孩子更快乐。你所能发现的是,孩子慢慢慢慢的不再创造和幻想,不再积极自信。他变成了另外一个小老头或者小老太太。你也能发现到,孩子绘画并不考虑成人欣赏角度的构图和色彩,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并且他在技巧的表现上无需寻求任何成人的帮助。如果你的工夫下得深了,你还会听到孩子的作品在跟你说话,它会告诉你:“今天我不舒服,”“我感觉到愤怒”或者“妈妈,我需要您的帮助”“我是最棒的”………………你发觉,原来,儿童绘画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成人只能是协助他们发展下去,而并非控制他们发展成长。

当孩子在玩颜料、把衣服弄脏的时候,当他把所有的颜料一点点往水桶里挤的时候,你再去仔细看孩子。你也能看到孩子的专注、探索、好奇和他不服输的冲动,看到孩子身上具备的灵性和生命力的过程。一旦你这么做了,你看到的将不再是衣服是否该洗了、颜料值多少钱或者就知道玩等等类似的行为,你也能发现孩子内心深处潜在的欲望和积极的生命观。而这一切都是儿童最美的时刻。

1 2017年致家长的一封信

2 致家长的一封信

3 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范文4篇

4 安全月致家长一封信

5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4篇

虎姓 虎氏家谱 虎姓起源 虎姓名人 虎姓的来源 虎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虎(Hǔ,Māo)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又名,是帝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