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与故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3收藏

寒食节的由来与故事,第1张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日(汤氏历法改革后至今)。那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有个感人的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迫逃离晋国到处流亡。有一年,重耳几天几夜没有吃的,贫病交加。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的帮助下,重返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

当晋文公得知介子推携其老母躲进绵山,过起隐居生活时,便多次派人召请其上朝受封,介子推却直意不出。这时,有人献计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是个孝子,他一定会保护老母,下山避火。

不料,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竟然与老母一起,抱着大树被烧死。晋文公极为愧疚痛悔,大哭之后,遂下令将介子推厚葬又将其遇难之日定为寒食节,全国严禁举火,无论何人——律不准吃热的食物,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之意。

灵石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总面积1206平方千米。2019年,灵石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和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增幅109%。 2020年,灵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34亿元,年均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973亿元,年均增长7%。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l203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清)史在 等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八行堂刊本 八册 天津图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於江苏溧阳,浙江绍兴、宁波等地。 1204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 清初刻本 一册 上海图 1205江苏史氏吴中派文献谱不分卷 (明)史丹纂修 (清)史在湘续修 清钞本 南京图 1206江苏吴中派史氏家乘表传 清红杏山樵藏钞本 苏州大学 1207江苏淮安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史怀光鉴修 史云焕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二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8江苏淮妥迁淮史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史久煌重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承泽堂铅印本 一册 江苏淮安县图 1209江苏丰县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 江苏丰县孙娄乡孙娄村 1210江苏江都邵埭史氏重修宗赠六卷 (清)史迪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扉页作《溧阳史氏大宗分支邵埭重修家 乘》。 1211江苏江都史氏宗谱□□卷 (民国)史济廷修 民国于九年(1930)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村(存卷1、2) 1212江苏常州史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圆华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十册 上海图 1213江苏常州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史景佑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福堂活字本 十二 册 美国 1214江苏溧阳史氏务本堂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杰杰 史荣禄等七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务本堂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15江苏湮阳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辑 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南京博 1216江苏江阴澄江史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史景才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怀溧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217江苏江阴澄江史氏支谱十卷 (民国)史 编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怀溧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史燧始修於清康熙七年。 1218江苏宜兴男留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贻祖 史顺通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修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 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1219江苏宜兴史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史国瑛等修 民国间永思堂排印本 十八册 中央民院 注:明万历间初修。 1220浙江史氏谱录合编不分卷 (清)史璞庵纂修 史墨补修 清康熙间刻乾隆闲补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1221渐江箫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士琏等修 清嘉庆五年(1800)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22浙江萧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史晋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行堂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3浙江庐山史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史晋纂修 史锦文刊印 民国七年(1918)八行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萧邑史氏宗谱》。 1224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六卷 (清)史济铿等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5浙江宁波四明古籐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史济铿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1226浙江宁波史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史邦直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 三十册 历史所 1227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史善豪纂修 清咸丰三年(1853)史氏刻本 六册 上海图 四川图 1228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史玫 史善豪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229浙江馀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 (民国)史泉义续修 清同治七年(1868)刻 民国十二年(1923)续 刻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 馆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此为五修。 1230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史光编辑 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注:前后有钞补。 1231浙江馀姚史氏宗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史良书续修 民国三年(1914)刊本 十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哈尔滨师大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注:史琳始修於明成化七年,此为九修。 1232浙江鄞县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 (清)史悠诚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钱堰史氏宗谱》。 1233浙江鄞县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赠十五卷首 一卷 (民国)史悠情 史济恂等纂修。 民国元年(1912) 预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 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1234浙江鄞县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 (民国)史致天 史悠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5浙江鄞县鄞东前徐史氏宗谱三卷 (民国)史悠椿 史久逢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236浙江象山关头史氏宗谱八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刊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37浙江绍兴史氏谱录续编不分卷 (清)史基美修 民国七年(19l8)铅印本 一册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1238浙江嵊县浦桥史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史悠晋纂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城郊乡大浦桥村 1239安徽黟县金泽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继周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善修堂木刻本 一册 河北大学 1z40山东栖霞史氏族谱书五卷 (民国)史启利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东栖霞县杨础乡史家庄 山东栖霞县观 里镇小观村 1241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以明原修 佚名续修 清初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2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明)史邦直原修 佚名续修 清乾隆间刻本 一册 人民大学 1243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中立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44山东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 (清)史尚朴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四册 美国 1245山东乐陵史氏家乘不分卷 (清)史炳第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二部)美国 1246湖北新洲史氏宗谱六卷 (民国)史正生 史文榜创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1247湖北新洲史黄氏宗谱十卷 (民国)黄润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黄林乡段家山村 1248湖南衡阳史氏宗谱九卷 (清)史炳文主修 史达门等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活字本 九册 吉林大学 1249湖南永兴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史久录 史悠信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一年(1905)溧阳堂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缺首一卷) 注:封面作《史氏族谱》,扉页作《平陵家乘》。 1250四川万县里牌溪史氏族谱十卷 (民国)史锡永纂修 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251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不分卷 (民国)史封铨纂 民国十二年(1923)万县鹳石庄史氏钞本 一 册 四川重庆市图 1252 蒋墅史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来兴等修 民国二十(1931)承启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53 史氏宗谱七卷 (清)史大盛等编修 清咸丰四年(1854)蛟龙塘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第七册残破较甚。 1254 义庄史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史明弼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宗海堂铅印本 三十八 册 北图 1255 史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史廷卫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256 史氏庆传宗十二卷 (清)史学班等重辑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257 史氏宗谱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1258 史氏家谱□□卷 清刻本 北图(存一卷) 二、家乘谱牒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 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 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 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

1、太原市

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2、大同市

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境内建筑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国内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九龙壁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辖4区6县: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3、朔州市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边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辖2区3县1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4、忻州市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内五台山是5A级景区。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辖1区12县1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5、阳泉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唐代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有冠山书院、女作家石评梅故居、中山国古长城等。总面积4451平方千米,辖3区2县: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6、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革命英雄刘胡兰。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7、晋中市

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乔家、王家、常家等晋商巨贾大院,有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馆”的平遥双林寺。总面积16408平方千米,辖1区9县1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8、长治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长治,被誉为“中国神话的故乡”。总面积13864平方千米,辖4区8县: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9、晋城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拥有古文化遗址6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尤其是现存宋、金时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46处。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辖1区4县1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10、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10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源在临汾,5000年华夏文明之宗在临汾,600年大槐树移民之根在临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山西的30%。

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辖1区14县2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11、运城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是关公故里,境内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扩展资料:

山西省行政区划中的一些地理知识:

1、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

2、117个县级行政单位中,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吕梁兴县、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鲁区,最小的是临汾曲沃县、临汾侯马市、阳泉矿区。

3、山西省共辖1398个镇、乡、街道(564个镇、632个乡、202个街道),建制村28079个。

——山西

霍州七里峪景区

霍州七里峪风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辖区内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15万亩。

该景区,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景区内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主要景观:

1、牛老沟置身其中如进入浩瀚无涯的大草原,无尽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连,令人心旷神怡。

2、石崖奇松又称红岩松、迎客松,树高4米,生长于巨石之山,扎根于石缝之中,堪称千石不老松。

3、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坐落在金沟曼底部,面积近百亩,是华北地区天然落叶松重点保护区。

4、八仙洞位于偷水沟底30米高的悬崖上,深10米,高5米,宽3米,洞内有8块方石,传说是八仙歇息的地方。

有谁知道山西霍州的历史么

霍州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如云。全市有国家级旅游景点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

霍州市文物旅游景区以霍州署为中心,成幅射状遍及全市境内。霍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侧,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1日以全国现存唯一古代州级衙门博物馆对外开放。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元代大堂粗犷豪放,结构奇特,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在中国绝无仅有。除霍州署外,霍州市还有闻名遐迩的霍州明代鼓楼、祝圣寺、南坛雁塔、娲皇庙壁画、千佛崖石刻、观堆塔、许村民居以及隋唐古战场遗址歇马滩、马跑泉、先锋台、将军墓、打滚场、下马湾、金銮岭、白壁关等。

霍州市的自然风景旅游区以“中镇霍山”为龙头,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有“三山十三峪”。其中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距市区20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35万亩。风景区内景点密布,有五龙壑、三仙泉、正南沟、牛老沟、偷水沟、石人沟、井沟、崖沟等八大景点。有古稀树木红岩松,有大河滩瀑布、滴水崖瀑布和已经对外开放营业的良_渡假村和林海山庄。潺潺流水,飘飘白云,千仞石壁,悬空瀑布,天然森林枝繁叶茂,天然牧场绿草如茵,天地山水,森林牧场浑然一体,是“森林浴”的极品佳境,有“天然氧吧,华北绿肺”之美称。

悬泉山风景旅游区位于霍州城东20公里外,岭峻峰奇、松柏长青。山路上有张果老驴蹄石印,龙泉洞悬铁拐李根雕飞龙;远望莲台峰奇石林立,近观悬泉阁脚下生云;足登摩天岭摘星揽月,耳闻琵琶峰弄萧抚琴;戏说七星潭仙姑沐浴,笑谈嬉女处洞宾调情;石盘双龙红黑分明形象逼真,悬泉飞瀑珠玉垂帘水色似银。山谷中有一古建遗址名夏王宫,传说为一千多年前五胡十六国夏王赫连勃勃的避暑山庄。而当代学者根据有关史书及资料考证,所谓夏王,当指五千年前夏后氏之王大禹,此宫便是大禹治水的大本营。

陶唐峪风景旅游区位于霍州城东南20公里处,游览面积40平方公里,传说因尧帝曾避署于此而得名。入谷逆流而上,先后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了望塔、青龙潭、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水底龙宫、猛虎下山石、云龙瀑布、天然盆景瀑布、流星瀑布、观峰峡、石门、一线天、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擎天玉柱峰、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令游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清康熙皇帝当年游览观赏此处后,欣然御书:“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近年来,霍州市以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目的,把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上迈出了可喜步伐。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上,先后研究整理了“尧王避署在霍山”、“大禹治水始霍山”、“天下霍姓出霍州”、“天下门神源霍州”等文化渊源,极大地提高了霍州旅游的价值与品位。特别是在霍州市的首倡下实现了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河南内乡县衙与霍州署的联袂对接,共同组成了“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实现了东镇山东沂山、南镇浙江会稽山、西镇陕西吴山、北镇辽宁医巫闾山与中镇霍山的联袂对接,共同组成了“中国五大镇山国家旅游专线”,丰富了神州大地旅游热线。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霍州市以旅游商品、旅游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取得了大幅度增长,在全市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霍州市位于晋南临汾地区北部,太岳山主峰和汾河横贯其中。霍州不仅是中国十大名山“五岳”、“五镇”之中的中镇探花,更留下了尧帝及女儿的风采足迹,唐太宗起兵反隋兴唐也在此开战,古霍国之地还是“门神”与明代名吏曹端的故地

霍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位于市内东大街北侧的霍州州署大堂始建于元代,是我国现存惟一的州级衙门,它同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南阳市乡内县衙,组成了我国保存较好的,从古代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关的系列建筑。

贴门神风俗出霍州。相传,隋朝末期驻守太原的将领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兴唐之时,在霍州城两度争战,用计收降守将尉迟恭(敬德),使其与秦琼(叔保)成为帐前两员哼哈猛将,唐王李世民有感两人为其守门警卫时,威震恶梦中的鬼魅妖魔功劳,便命画匠做两人像图画,张贴于帐前或宫门以镇避邪,此举以后传为民间贴“门神”风俗。

霍州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古为尧都畿内,唐代号称“中州重镇”,明清时 期被列为全国直隶州。境内有约10万年前的大张古文化遗址。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的有西周厉王墓;有唐高祖反隋南下中途休整的歇马滩;有唐代名将尉迟恭行辕帅府霍州署,其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是我国保留较 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之一;有唐宋元明历 代造凿的千佛崖石刻文物;有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明代鼓楼;有挺拔高耸、造型优美的雁塔。位于市境东部的霍山,蜿蜒起伏,林海茫茫,玉泉溅珠,流水潺潺,山光凝瑞,风光秀丽,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悬泉山自然风光景区是其代表性杰作。清康熙皇帝当年西游至霍州,观赏游览霍州风景名胜后,欣然御书: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尧王避暑圣地陶唐峪,谷深幽静,奇石峻峰,松柏苍劲,浮桥小瀑 ,仙女浴池,是休闲渡假的理想去处。

为提升霍州市的旅游文化品位,有霍州发起并促成了“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和“中国五大镇山联袂对接活动”,以及霍州、霍山文化研讨会的举办,更使霍山名震中外。

位置:霍州地处东经110°38′ —112°3′,北纬36°26′—36°42′之间,位于山西中南部,与临汾、晋中盆地交界,扼山西南北 交通之要冲。四周群山环绕,汾河从西北切割韩信岭入境,流经市境西部。

气候:属海拔标高516米—250430米,年平均气温121℃, 平均日照时数244150小时,无霜期170—230天,降水量353—68890毫米。耕地27万亩。土地肥沃,气候 温和,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油料、蔬菜、药材和干、鲜水果等作物。

最佳旅游时间:春、秋季

面积:总面积768平方公里。

人口:285万。

景观:大张古文化遗址、西周厉王墓、歇马滩、霍州署、千佛崖石刻文物、明代鼓楼、雁塔、霍山、陶唐峪等。

风景有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的有西周厉王墓;有唐高祖反隋南下中途休整的歇马滩;有唐代名将尉迟恭行辕帅府霍州署,其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是我国保留较 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之一;有唐宋元明历 代造凿的千佛崖石刻文物;有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明代鼓楼;有挺拔高耸、造型优美的雁塔。位于市境东部的霍山,蜿蜒起伏,林海茫茫,玉泉溅珠,流水潺潺,山光凝瑞,风光秀丽,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悬泉山自然风光景区是其代表性杰作。清康熙皇帝当年西游至霍州,观赏游览霍州风景名胜后,欣然御书: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尧王避暑圣地陶唐峪,谷深幽静,奇石峻峰,松柏苍劲,浮桥小瀑。

霍州市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二级公路 (国道108)、霍侯一级公路并行,纵贯市境南北,霍上(霍州——沁源上社)、霍桃(霍州——隰县桃红坡)两条公路横跨东西两山;乡村公路辐射成网, 四通八达。境内有霍州、辛置、圣佛、什林四个火车站,有9条铁路专用线。

特色小吃有:

_面:优质小麦粉,经专用工具——_床压制而成,有筋、有骨、百吃不厌。

碗坨子:苦荞麦粉成浆加工后,装入碗或盆中冷却后,即可食用、因其状而得名,口感奇特,清热、解毒。

登高馍:春节主要食品,小麦精粉发面,配以红枣精制而成,老百姓将其作为礼品走亲访友。

羊羔馍:民间七月十五送给新出嫁的姑娘,用小麦面粉塑成十二属相及其它各种动物样、小巧玲珑,造型优美。

烧 饼:将优质面粉、油面配以小茴香,在特制炉内烧烤精细加工而成。

霍州市旅游宣传简介及口号

霍州的历史,亘古而悠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数十万年之前,霍州这块秀美的'土地上就有古人类居住着。如今在汾河东岸的永合村和红崖堡村一带,已发现有属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迹。较为着名的有千佛崖、州署大堂、雁塔、鼓楼。有的以雕工精细见长,有的以造型壮丽着称,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州市文物旅游景区以霍州署为中心,成幅射状遍及全市境内。

霍州市旅游宣传口号:

1、畅游灵山秀水,感受古霍新韵。

2、揽霍岳灵秀,沐古衙廉风。

3、霍·名天下,州·藏古今。

4、相约生态霍州,品位人文历史。

5、揽山水神韵,品人文霍州。

6、原汁原味原生态,古风古韵古霍州。

7、阅华夏州署,品山水霍州。

8、多彩霍山,多姿州署,多情霍州。

9、唐风元韵古文明,神奇尽在霍州城。

10、游中镇奇特景观,揽霍州民俗风情。

11、山水林距离,霍州森呼吸。

12、游霍岳山水美景,品中镇人文风情。

13、古风古韵古文化,新天新地新霍州。

14、华北绿肺养生福地,天然氧吧人间仙境。

15、霍岳迎嘉宾,州署展新姿。

16、霍州署沐廉,七里峪探幽,陶唐峪觅踪。

17、美在霍州,美哉霍州。

18、霍山怡情美,州署养廉安。

19、品位州署官衙文化,纵情霍州神奇山水。

20、觅千古人文,揽霍州胜境。

山西省霍州市!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陶唐峪

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

明代鼓楼

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市中心,历史悠久,遐迩闻名,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1986年霍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娲皇庙

娲皇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市区东25公里的贾村村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庙中的圣母大殿、左右配殿现存清代工笔"娲皇圣母"壁画线条流畅,作工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娲皇庙南侧现存清代戏台及左右钟鼓二楼,门洞各设其下,保存基本完好。

七里峪

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

(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约为90万亩,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题写园名。) 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15万亩。该景区,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景区内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霍州七里峪景点介 七里峪景点介绍

1、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在山西省霍州市境内。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

2、五龙壑海拔25043米,山上有5个壑口,传说是巨龙用爪挖成,故称五龙壑,攀登其上可观霍州全貌。

3、滴水崖瀑布位于正南沟东侧,落差50余米,流水似银河落天,飞瀑之下有一天然石洞,形成石洞水帘,因此又名洞宾瀑布,其景之奇,实为山涧一绝。

4、双乳峰位于正南沟东西两侧,因山头酷似两乳而得名,是正南沟著名景点,挺拔的松柏屹立于山顶之端,气势蔚为壮观。

5、南天门位于正南沟最高处,奇石林立,直入云端,登临天门,置身茫茫云海之上,如入仙景一般。

6、石人沟位于高达50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中,沟面宽10余米,沟内有一石,高30米,形态似人,故称石人沟。

7、牛老沟置身其中如进入浩瀚无涯的大草原,无尽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连,令人心旷神怡。

8、石崖奇松又称红岩松、 迎客松,树高4米,生长于巨石之山,扎根于石缝之中,堪称千石不老松。

9、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坐落在金沟曼底部,面积近百亩,是华北地区天然落叶松重点保护区。

10、八仙洞位于偷水沟底30米高的悬崖上,深10米,高5米,宽3米,洞内有8块方石,传说是八仙歇息的地方。

11、七里峪风景区位于中镇霍山的北部腹地,在山西省霍州市境内。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距市区16公里,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约为90万亩,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题写园名。) 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总面积15万亩。该景区,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景区内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天然草坡连片接天,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12、七里峪风景区潺潺流水,飘飘白云,千仞石壁,悬空瀑布,天然森林枝繁叶茂,天然牧场绿草如茵,天地山水,森林牧场浑然一体,是“森林浴”的极品佳境。胜似“张家界”、“九寨沟”,是建造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度假村的理想之地。

霍州旅游景点排名

1、七里峪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上霍线,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景区总面积15万亩,区内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

2、霍州州署大堂

霍州署创建年代不详,据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记载,元代州署已具一定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筑全部塌毁。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火灾,唯大堂幸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后代又屡有增补修葺。现存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仪门、戒石亭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3、霍州署博物馆

霍州署始建于唐代,现存的霍州署是国内唯一遗存的元代州级衙署,建成以来,一直作为历代官员办公的主要场所。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1934年考察霍州署大堂后,称之为我国建筑史上“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现存大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等建筑,为元、明、清遗产,规模宏大壮丽,堪称华夏艺术瑰宝。

4、霍州观音庙

霍州观音庙位于霍州市赵家庄村,2006年5月被定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霍州观音庙是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典型的寺庙综合建筑。观音庙院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对称理念。其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屋、耳殿,东南角二层有文昌阁。

5、霍州窑址

霍州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西南白龙镇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烧造始于金代,终于明代,是中国北方金元时期的重要瓷窑址之一。霍州窑址面积约在15万平方米左右,集中点在陈村村南一带。

按照入录作品,划分为两大类:文体和诗体。 前明分守河南大梁兵巡道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石寓袁公葬墓志铭

清 田兰芳

康熙三十八年夏六月,楚雄别驾袁公嗣孙景朱踵门拜请,曰:“先曾大母刘淑人卜於是年十月二十六日归窀穸。先生与余家世有连且交,朱本生大父分诣尤笃,盖尝志两大父墓矣。先淑人行迹犹在,敢以圹中石累先生。先生无辞!”言已复再拜,曰:当曾大父葬时,正际鼎革,四方之乱未敉。播荡之馀,遗老跧伏,吾家物力方形匮绌,柩返江南,两大公及时襄事,铭故有阙。今当启祔,礼宜补作。祈并惠鸿文以图不朽。”余闻之,怃然。念公命世人豪,且大有造於桑梓,殁向六十年,袁氏故老几尽。顾以表扬之事遗之童弱,使余小子得以操笔,撰次其生平,天下事宁可以逆计而意料也耶?

先是,丁丑暮春,河南巡抚都御史李公以事久论定,允州人请,檄祀公於瞽宗。是日,列幕云属, 羊盛斋,竞献主前。其他奔谒俯伏去来参差者,至庭不能容;庙门以外填街咽巷,骈罗环视,叹未曾有。其扶杖之叟指以语夫少稚曰:“微公,宁有若辈於今日!追念公德当世世无忘也。”盖当崇祯乙亥,流贼迫州城,时承平久,人不知兵,屯军视若儿戏。列阵以待,未日中歼焉。遂围城而攻,州人大恐。公擐甲登陴,分给守者兵械,使得自卫以杀敌人。情稍安,乃辇金置城上,号於众曰:“能杀一渠者,予金百;杀骑卒者,半之;投石、发矢、搬甓运木者,准此为差。”越一二日,伤贼颇众。贼恚甚,大治攻具,肉薄以登。公视服绛督攻者,注筒弩射之,一发而殪,则渠率也。贼乃号泣,舁之去,气少沮。然旋退复进,报怨之师誓逞其志而后已。公知势亟,周陴呼曰:“城危矣!我不惜破家,在围中各有死理,盍共戳力於死中求活也!”於是人人竞奋。乃缒壮者於城下拒贼,使不得近城,而老弱则丛炬以焚其梯,或热油以灌登者,即妇人孺子亦争投瓦石以击贼。呼噪之声动天地,城下死者如积。凡七昼夜,目不交睫,至眶生疮,痏气弥厉。贼度终不可克,始解去。是叟为童子时亲见,故感叹其德,娓娓为众言之。而捍患御灾又诚合於祭法,无惑乎歌飨神前,人心同然,至如尔日之盛也。

之大节为人尊亲如此,故顺人心所欲,按状叙而铭之。公姓袁氏、讳枢,字伯应,一字环中,石寓号也,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讳可立之子。母曰宋夫人,公实出於潘母。美仪观,多大略。年十二入州庠,见赏於督学何公应瑞,文章有声场屋间。二十五以尚书登莱劳荫入胄监。时方多事,公抱壮志,尝抚髀叹曰:“大臣子不当与寒士以科目竞进!李文饶,韩持国,伊何人哉?”乃以任子就选。初授詹事府录事,历南京左军都督府都事,太仆寺丞,户部山西司主事。丁内外艰凡五年。仍补原官,升郎中。崇桢十五年,命榷浒墅关商税,随职各著劳效。十七年五月差满,例还部,移广东司。时危,疆需材,山东湖广重臣交疏请公,廷议授而复改者再。卒任公河南,俾分守大梁,治睢州。公,州人也。即第为署,时人荣焉。无何,豫饷告匮,巡抚越公其杰趣公,入请,即命亲往直、浙、闽、广督之。行至杭,而天兵已渡江矣。公返卧白下,阅两月,竟以疾卒。

公孝事二亲,所以奉之者诚尽而礼。缛丧所,生母尤能以哀动。嫡得伸罔极之报。父老往往以为口实。抚妹过於已女。其适孟氏者,在汴围侦候之使舍置。汴溃,访迎如苏,俾刘淑人躬调护之。临命犹以终身为虑焉。

性慷慨,侠烈慕义,急人之急。待以举火者,常数十族。文雅通博,为海内物望所归。喜宾客,座上无日不满。壶矢弈射,品竹弹丝,以至商校古今,摩赏器物,公分部酬对,精神荫映,人厌其意以去。盖公多至行,复能贯群艺,气韵尤足,倾入折冲,特其一枝,州人所以饮食必祭者,实在此。故著之独详。亦以见公得俎豆於孔庭者非诬也。

公生於万历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子时,卒於顺治二年九月初四日子时。元配任氏,由孺人例赠淑人。继刘氏,杞县宦族,生有异质。父母卜其必贵。十七来归,即传家政。按亲族,御臧获,美肴酒,综出纳,无事不井井。其大者,则在事舅姑,养生丧死,皆先公意而助所未逮。其孟氏姑身脱围城,饥赢殆不可济。淑人抚摩痛疴,调剂食饮,诚求如育婴儿,卒得无恙。公既殁,仍遵遗命,同居终身,且联婚媾焉。公前室之子赋诚令沁源,代民偿逋赋,破家犹不足,淑人自脱簪珥。且命已子赋谌鬻产以成其事。二事殊有古烈女风。淑人生於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寅时,卒於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亥时。

子三:赋诚,云南楚雄府通判,任出;赋谌,监生,刘出;皆能诗、工书,博雅有父风。赋谌尤蕴藉。赋諴庠生,侧室张氏出。女二、孙六。昌、山、远、定。昌亦诸生,皆早卒;侗、僩、伟、任,侗早卒,馀诸监生,任为諴后。僩三子:景周、景朱,景薜。景朱出继伯祖诚之子山即来乞铭者,附淑人而并求志。公行可谓得礼之意矣。景薜出继伯父侗。孙女二,元孙一,凤举周出。

为之铭曰:“吁嗟袁公,实命世雄。懋厥大德,艺靡不工。浩浩元化,开阖焉穷。惟向其利,乃云有功。乙亥寇来,围城而攻。压阵云黑,溅血堞红。佥曰必危,元龟告凶。妇号儿啼,阖城忡忡。百万之人,命尽日中。公麾以肱,止曰无庸。辇金激众,指挥从容。群力竞奋,积尸齐墉。贼如败叶,纷披随风。命续室完,其乐融融。淑人之德,罔不公同。公而庙祀,人心之公。百年菀结,一朝获通。此日南原,马鬣斯封。倾城往送,手植坟松。勿翦勿拜,千春郁葱。(清 田兰芳《逸德轩文集》 )

袁赋诚墓志铭

(清)田兰芳

奉训大夫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墓志铭

公姓袁氏,讳赋诚,字与参,世睢阳卫百户。祖可立,前万历已丑(1589年)进士,历官兵部尚书。父枢以户部正郎榷浒关(崇祯十五年1642年)。佥谓才可御乱,特授本省布政司参政,分守大梁道。母任淑人。

公生有异征,十三(1629年崇祯二年)乌程潘昭度校士归德,爱公文拨置胶庠。十四宾兴于乡,十八(1634年崇祯七年)饩于三十人。壬午州陷于寇,时公年二十六,随父于苏。逾明年,为甲申,贡于庭。乙酉(1645年)考授融县知县,未任豫王下金陵,改任吴县教谕。丁外艰(1645年九月初四),扶榇还里。戊子(1648年顺治五年)服阕,己丑(1649年)补确山教谕。乱后,邑无弦诵声,公自出己资,葺学舍,日夕与诸生讲贯其中,文学由是兴起。

甲午(1654年顺治十一年),升山西沁源知县,县在万山中,田瘠不可耕。滨于沁者尤善溃,户多流亡,于是积逋莫办。公为招辑流移,使复其所。更请丈踏久荒田地,除其虚额,岁减无虑二千金,穷民为之少。苏县境北际,界平两山对峙,叠嶂复崖,莾为盗薮。土人李虎等潜踞其中,时出侵略。公密请巡抚奏发太原满兵,公为之导入东山雕窝沟,追剿四十余日,数十年地方隐忧一朝荡定,公之力也。

已亥(1659年顺治十六年)奉命变卖王产。初,两山流移与土著争田不胜,遂献之晋王而岁输其租,名虽王产实与各藩自置有殊。公历陈开荒投献之由,且言两山用兵之后,村落成墟,虽西山有数家存,皆朝不保夕,无力承买。急之恐生他变,屡请必报,罢而后已,沁民尤以为德。公在沁七年,一切服食器用,供应大兵,代完逋赋,皆取给于家,先业为之几尽。

庚子(1660年顺治十七年),升广西新宁州知州。州当孙李焚掠之余,城中止存衙舍,终日行不见一人,虎豹虫蛇杂居之。公尝有诗曰:‘墙头虎过风腥入,屋里蛇行穴乱穿。”盖可想其荒寂之概矣。未几以给由单过限降一级去。

辛亥(1671年康熙十年)补云南楚雄府通判。云南距家万里,舟车屡易而后至。然郡土平旷,士人多知读书,公顾而乐之忘其为异境也。久之,署定边事,县赋不满千,讼者稀少。猓猓则冬夏披羊皮耕田,语言虽不相通,而畏官惧刑,有太古风。公尤谓与已相宜甫代还。

承檄入觐至都,而吴逆之变作(1673年康熙十二年)。吏部请云贵觐员改补。奉旨在京支俸,俟荡平复任。四月,云贵总督请滇黔朝觐官员俱赴荆州,军前所开地方择便随宜委用,乙卯(1675年康熙十四年59岁)赴荆。是岁以随军员多题请别补,于是又自荆赴部,投牒归,而待次于家。久之,卒。公跋涉所至,几尽朔南。其间恶岩骇浪,瘴雨蛮烟,无不饱尝。虽云仕宦,实则无异投荒。故其自序曰:“先祖方筑东舍,梦苏明允先生来谒,东坡从之。明允顾问先祖曰:“渠来居是。比觉,则生余。先祖喜为前贤所托,冀以有成,因命小字曰:“东居”。而钟爱甚笃。讵知一身蹇劣,半世落拓。宦业文章万不足与东坡为役。独是迹遍炎徼,若或似之,以此征梦,殆可羞矣。”

公生于前万历丁已六月十八日(1617年7月20日万历四十五年)辰(早八点左右)时,卒子康熙庚申六月十九日(1680年7月4日康熙十九年64岁)戌时(晚八点左右)。初娶李氏,贵州都匀府知府梦星公女也,次安、次刘、侧室康与卢。刘出子二、女三。康氏、卢氏子各一,昌、山、远、定。女长适州庠生杨端,次适太学生袁贤,(袁贤乃睢州兵马袁氏十世裔孙),三适壬戌进士兵科掌印给事中王绅,皆先公卒。公卒时止一孙在,盖山子也,名士元,未久亦殇。今乃以其弟赋谌孙景朱为山后。呜呼!亦可悲也。公生于华膴,酣习富贵者久,疑当娇侈脆惰不任淡泊劳瘁。乃服官所至,皆以清约勤敏著称。而孝友高简,尤足为后进法。

公早失恃,事继母刘淑人如已母。家居之日,每晨盥漱毕,必登堂揖问“夜安否”,立而待命,命之坐则坐。与之言愉色承之。语竟,揖而退。夕亦如之,终身如一日。

视其弟尤友爱,而督课则不少宽。及其有立喜甚。暇日相聚一室。论古今,商诗文,或品评书画,玩尝铜玉,极欢而后罢。公善奕,未尝一当弟,或问之曰:“奕有争道焉。”

公性恶凌杂,率常闭户。晚年多病,出入愈简,数月座无一客。或临池,或复古人之谱,于枰间以自娱。今世士大夫多鄙内则少仪,为细事不足道,竟以豪侈相尚往来,酬酢无暇晷,睹公遗事,亦当取以自饬矣。

公将卜以己已(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葬祖茔右方,其弟赋谌(赋谌卒于是年12月20日农历十一月初九日,所以请铭当早于此)来请铭,故叙而铭之。铭曰:腴于家,瘠于官,人以为难,公则安笃于亲。闲于礼,公视若常人,则佹有善宜乐,无儿何悲。人亦有后,家声用隳畴昔,公降梦来告,淑儋耳海康坡游未足。

摘自河南省图书馆藏清田兰芳《逸德轩文稿·墓志》(清《碑传集》 )

皇清太学生信菴袁公墓志铭

(清)田兰芳

同里眷弟田兰芳顿首拜撰文

赐同进士出身候选知县年家姻眷晚生危?明顿首拜篆盖。

赐同进士出身候补内阁中书舍人外侄孙王式谷顿首拜书丹。

康熙己已十一月壬寅(公元1689年12月20日 农历十一月初九),袁君信庵卒,州之知与不知者莫不涕浅,友人田兰芳哭之为尤哀。匪交君之故,盖其人实有可尚,既不能挽之,使留求之,於近今罕见其伦比,故悲也。君幼修子弟之行,年十二父殁金陵,丧归,君以头触柩,哭闷绝而后苏,间有母所慰解之,多方恐恐然,惟虑其不胜哀而致疾也。生平事母尽礼,晨起盥漱毕,必揖於堂问安否,而后出。饔餮必亲上察其嗜否,以为增损节。即宴会晚归,必问榻间如初,乃寝。母病则傍徨不宁累日夜必复旧乃已。家常蓄珍药,即至贵而难致者,医不时需,常可得。年即艾,犹时时作婴儿嬉戏,以娱亲亲,一解头 ,不啻百朋之锡也,毋亡三年不与外事。兄赋诚与君异母,君致爱敬尤诚笃,严逾於父,而亲母田卢粟缗弗之较也。兄宦游南北,君倾资佐其廉。兄慨然曰:“奈何久宦损仲之产”?而君则勿以为恤。时人交贵之,吾睢推家法者常首袁氏,谓其庶几古闺门遗风焉。君既少孤,兄为延里中孝廉陈一中先生授之业。先生有高节,善说经,君从之游,颇得其学。人以为君之终身实实基诸此。君温克蕴藉,而有超然绝於世俗之操。家素贵,无一切纨恗狗马声色饮酒六博及鐕核持筹之习,亦无狎朋昵友优伶娼交之往来。一用志于诗书而不分。喜吟咏,工临池,为之终弗厌。冬夏手一编,常至夜分。邻院梦觉时,犹闻其诵读呜呜未休也。君无他嗜好,长日惟花一瓶,香一炉,啜茗玩古书画,如与良朋相晤语,数者有一不备,则意愁然有所弗适。以故深居简出,人或疑君为倨,盖非知君者也。君始祖荣,明初有军功,为睢阳卫百户。五传至锦,以岁荐授陕西韩城县教谕始以儒显。锦生永康,是为君之高祖,永康生淮,淮生可立,万历已丑进士,历官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永康、淮皆如其官。父枢以荫至户部郎中,选才命分守大梁道为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君初娶淑人任氏,是为赋诚之母,继淑人刘氏实生君。讳赋谌,字仲方,信庵号也。生而仪观甚美,量宽而有容,口无择言。虽造次颠沛未尝见有据色疾言于人。亦不闻有胜负之争。久与处者,莫不饮醇焉。十二为诸生,试辄高等。人读其文,咸谓科甲可骤致,而竟弗酬。以增广生入太学。己已病卒。距所生甲戌年(1634年 崇祯七年)仅五十六;初聘田氏,因乱大参公迎侗(《睢州志·节妇》:“袁侗妻王氏,夫殁无子,抚侄(景薛)承嗣,守节终身”)其母至金陵,逾年卒,卒葬皆于袁氏。今其孤僩卜辛未(1691年)十一月庚申穵君,州闻,人方议所以为礼。今则鲁孺人是生僩、伟、任者,任嗣叔父諴。女三亦鲁出,一适汤浚,一适孟弘。嗣一许李 。孙四景周、景朱、景薛、景鲁。孙女二,聘许皆名族。景朱出后大宗。余自甲辰(1664年 康熙三年)交君,每过访则必倒履欢迎,见其貌肃而气和。终日与居,复情洽而意远,可否之论无自而设,可谓雅道自待者矣。迄今每一念之,恍如整襟出屏间揖入西舍。时而马鬣将就封矣,忍不为之铭耶!谨系之铭,使藏诸祖茔西之新迁,以传于来世。铭曰:

世重阿堵而君亲不急,世贱诗书而君拾泼汁。世皆暴慢而君敬克缉,世易内行而君才是集。人所嗤君为不能者,正君之所深 。君所笃嗜而不忍须臾舍者,乃举世所莫及。君既超然与世以相远,又何庸口麈阖之显晦。顾为君而啜泣,埋玉人於土中。苟无文以揭其生平。将千百世后,安望夫鄙宽薄,敦顽廉而懦立。

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十一月初十日(公元1691年12月28日) 不孝男 泣血纳石

袁太学传

清 田兰芳 (1628—1702)

袁太学仲方(1633—1689),赋谌其名也!信菴号也。明世睢阳卫百户,祖可立,万历已丑进士,历官兵部尚书。父枢,以荫为户部正郎。明末,中原莽为盗区,廷推其才,特命为本省布政司右参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开府,乡党以为荣。迨高许之变将作,从巡抚越其杰渡江去,至金陵,遂卒。是时,仲方甫十二,从其兄赋诚扶丧归,兄为延孝廉(举人)陈一中先生,授仲方经。

先生自鼎革后,自去其籍,被服故衣冠,踽行而危言,说经绝有师法,仲方得之为最深。及其兄宦游四方,仲方搘拄门户,静而不扰。虽造次间,应事各有条理,且每试必列上等。人皆曰:先生力也。性高简,罕与人接。垂帘一室,杂陈鼎彝、书画。四时花一觚。夏晞发,冬拥炉,手常一卷,虽足迹不出户庭,然名士文酒之会,未尝不与。对人落寞,无多款曲,争目为傲。仲方实冲恬无上人意。晚交余与孙啸史,而礼啸史为尤至。每闻报客声,问知其来,不及纳履,踉跄出迎。至则相与上下古今,商确诗文,或间以小酌,终座无一猥谈鄙语。即有时尽欢极醉,举袂侧冠,而仪观愈美。啸史常曰:“惜哉,仲方不遇时,若生江左,如其人地,久已作令仆矣。”仲方,清赢善病,不任攻苦,然晨起即如小斋,据案翻书,正夜始还内,风雨寒暑无间也。或宴会晚归,犹就座索茗,连啜朗读,尽一卷然后寝。绮疏丛篁间,灯火荧荧以为常。尤喜为诗,时有清英之句,矜珍异常。将属纩,仍谆谆语所亲属,余序而传之。

仲方每痛父不逮养,奉母备尽诚礼。居丧三年,不与外事。兄弟怡怡,闺门肃雍,士大夫间无如其家法焉。

雅量过人,畛域机巧,不设于胸中,终身未尝言人过失。其死也,里人多追而惜之。呜呼!岂易得哉。

田兰芳曰:“余为仲方友,盖二十余年矣,每一见之,则浮鄙为之俱尽,谓可想见先辈风流焉。人乃以倨且惰为仲方病,然夷考其生平,实于二者无有也。呜呼,即如所谪,仲方不得为古民之疾与。

清 田兰芳《逸德轩文稿》

蓬莱纪胜杂体小引

(清) 田兰芳

吾所日见之人,岂曾有云亲见神仙也乎哉?吾所日见之人,岂曾有谓世无真见神仙之人?神仙必不为人所得见,而吾亦可不必欲见之也乎哉。岂非以传记留传,昭然可据,遂谓古或异于今,故如是耳。若然则是神仙能超然物外而克盈人之耳目者,实造于文士之笔端也。审矣,而世于人之工文者,顾以仙才目之,又何以称焉?盖以文士心思灵变,笔舌澜翻,能状无成有,摭虚为实。才士之才至于如士,必非尘埃之局思钝颖,可以相方,故谓之曰仙。以其能形容乎仙之为才之至,非立一仙之程于此,衡乎能及乎此者之为无尚也。

吾姻王君掌夏,素报慕道之诚,以为神仙必可得而见也,飘飘然常有凌云想,以尘壒喧浊不足以接灵风。一旦相袁公废囿,因高就下,鼓众力而建琳宫焉。剩沼残山,忽免为金城银阙。于是吾州才俊竟抒藻思以歌泳之,变本增华。煌煌乎,赋驾大人诗跨步虚,行间如闻麻姑之音,句里能发玉女之瑳。是为结象于难名,树都于无何,有不几才而仙者哉!

掌夏欲刊以流布四方,慕道之士必谓驷王虬并紫鸾骖驔,缤纷将弭节乎睢涣之间,更无庸驰车乎流沙,望涯乎沧波也。则是编也,亦可备蓬瀛之典故,以资取信。倘有龙门令抱策而续至焉,知当以观止谢之矣!

长美录 清田兰芳《逸德轩逸稿·小引》

酬袁国玉蓬莱坐月韵

(清) 田兰芳

袁大司马平泉旧墅,今创为道院,名曰“小蓬莱”。掌夏邀同诸友坐月其地。国玉有作,因酬其韵。

长美录清田兰芳《逸德轩遗诗·卷下》六十六页 怀袁大参公旧绩

(清)田兰芳

诸同人泛舟驼冈送张日容,因怀袁大参公旧绩以“缭慓兮凄清”二句十四字为韵,

各赋一章二十句,日容牟山以所作见示。

登高送彼美,临水集群英。 既极友朋意,仍怀古今情。

放舟任夷犹,举楫系空明。 葭菼沿渚乱,凫鹥掠波鸣。

倒影入明镜,人比寒潭清。 楼台问邱墟,蛇豕昔纵横。

若能任一木,大厦何由倾。 播弃激壮志,叩舷歌芜城。

张倡靡安节,李和多商声。 愿言谢君子,海宇方升平。

录清光绪《睢州志·艺文志》

叙袁仲方甲子秋冬诗

(清)田兰芳

康熙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徒于故袁氏之石仙堂。去仲方仅隔一屋,时命童子持诗来质。余为之漫定可否,仲方不但不以为忤,且能舍已见,从亦勇矣哉。历秋涉冬,渐已成帙。谒余来告曰:“谌家世传诗学,不幸生来懒且多病,兼之讲贯无素,悠悠半生,终未能窥见藩垣。今年得比君舍,凡有作,经君指定,摘者勿敢留也。数月以来,自觉较前有异,遂成小册。望著义于卷首,使子弟知进学所自,以无忘今日之雅,非敢要谀也。”

余闻之,感事怆怀,不能自已。忆畴昔尝以所为诗,请于白村曰:“余生平壈坎之遇,有非生人所曾有。见之吟唱,以宣郁而写哀者,类情深,而响激。余与足下结发交,其于余也。如影之随形,妍嗤不能遁也。且足下负人伦鉴而深于风雅,倘因言之离合,判其邪正得失,如量而予以言,余将藏之笥中。俾我子若孙他时见之,其祖父之人、之文、之遇如在目前。不啻归先轸之元也,亦不负与明智之士为友矣。”白村唯唯,经数载仍以素本见还。窃不自量,久之再以囊意为请。白村复唯唯,遂留其册。以至身死,其兄检以相畀,其未经手触犹昔也。余虽不敢致怨吾友,窃以为春秋善恶并纪,梼杌专以治恶。余之所望于白村者,其说固明白,亦何至吝此举手,而卒不加一字于其间耶?

仲方赋质清敏,微不足者学。学之不勤,在不脱世禄余习。记初秋见访,偶披几上宋诗,因与共论。仲方病其质直,少唐人婉蓄。余曰:“此蔽于老生常谈耳,欧梅陈黄其才不俊。今人宁不知世有唐人哉,弃彼而就此,不可谓无其义也。不读宋诗,宇宙之奇不尽。”仲方领之,不数日以诗来,则纯乎宋味。余曰:“苟如是,是又以骊黄为马也。”仲方复领之。

即此以观仲方领悟,岂易及哉!古人跂足可至,在不病与懒耳。遂书卷首,非谓能言,亦聊以行吾恕也云耳。

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遗诗》

袁武修招同唐斨邻小集感旧

(清)田兰芳

仍偕旧侣到墙东,乱石崎嵚有迳通。 岂谓行庭贪看竹,颇疑披氅怯凌风。

架头高下求新帖,眼底迥环认旧童。 十载清齐追往迹,难停老泪染衣红。

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遗诗卷上》

访袁信菴即次其见投韵

(清) 田兰芳

幽筑闻来久,枯藤始一枝。 经心随所置,人目总成奇。

泛剡寻安道,临濠得惠施。 梧桐秋叶响,枕畔订佳期。

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诗集》

答仲方用元韵

(清)田兰芳

多病复愁侵,支离渐成叟。 据案暂展书,顾左旋遗右。

嗟哉五十年,俯仰媿高厚。 西邻袁奉高,罗列多众有。

孙孟昔登堂,啜茗坐必久。 论到每开颐,兴尽即挥手。

周旋惯童仆,姓名彻主妇。 犹忆平生颜,其人骨将朽。

填壑既俊士,雷鸣任瓦缶。 生死理难违,立身须不苟。

言念寒毡翁,沉吟搔白首。

长美抄自清田兰芳《逸德轩诗集下卷》七页

昔 游

(清)田兰芳

石仙堂畔柏髯苍,今是园中竹迳凉。 欢喜西阾容载酒,忸怩北鄙许升堂。

盘霜一隼争新击,恋帽双花固晚香。 回首昔游如梦里,乡思飞絮两茫茫。

长美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诗集》

哀袁信菴

(清)田兰芳

屈指甲辰才几日,为欢历历记当时。 长春洞外苔痕遍,红远楼前月影移。

甲辰始与信菴交

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抔黄土瘗昂之。 理齐空返游仙梦,蛛网牙签剩所思。

长美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遗诗》

可 怜

(清)田兰芳

(痛仲方也)

蓬壶当日集群仙,未被长风引去船。 翠瓮流香分玉液,罗帏安梦醒水弦。

庭中棺下仍埋玉,池上车旋忍着鞭。 凤舞鸾歌身到处,可怜万古隔荒烟。

克家岂望光前烈,无改门庭即象贤。 咫尺朱雀航畔路,重经此地思绵绵。

长美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遗诗·卷上》

两堂问答

(清)田兰芳

袁司马石仙堂,李当阳秋堂,为吾州二胜,远迩妇孺皆知之。近闻各失其所,拟为两堂问答,以写黍离之痛。

石仙问

婆娑阶下舞仙禽,此地幽人酒独斟;一片荆榛沾白露,问君何故遇销沉。

秋堂答

昔日裴公罢政时,逍遥从尔赋新诗;何当粉骨酬知已,忍整残妆阅市儿。

长美录自清田兰芳《逸德轩遗诗》

石仙堂即事三首

(清) 田兰芳

市近心仍远,寻常欲到难。 梅风开暗壁,石气压晴栏。

经浅时披卷,日长暂下冠。 归家疑太早,郎月照檐端。

谈经吾岂敢,且喜会君才。 应邵投书拜,郑玄拥算来。

循墙乘佩屈,问字踢苔开。 三乐输君子,余生信可哀。

案上飞萤乱,咿唔接晓鸡。 一凭传紫葆,无意命青藜。

止水生心悟,浮云当可提。 莫须求上达,子厚在关西。

长美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诗集·下卷》

将别石仙堂

(清) 田兰芳

烟草经年锁屋牢,每闻银榜兴滔滔。 锯堂笑我翻残帙,倚石看人纵彩毫。

阴砌渐悲新思出,春弦莫忆晓星高。 他时重过谈经地,隔院长松送暮涛。

丁香破紫草含青,记得人来启旧扃。 老子乘帘逃热客,诸生窥户质疑经。

梅枝几日穿晴雪,蛛网何时断石屏。 鸟兔升沉同转眼,须知光禄解沉冥。

长美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诗集·下卷》

留别石仙堂诸生口号

(清) 田兰芳

石仙堂上挂壶卢,叩去叩来片响无。 混沌未经开一窍,先生哪得不如愚。

每怪当年马季长,诸生不许擅登堂。 欲知往事推今日,多恐人来费抵当。

来时亦道公求我,去后方知我负公。 犹喜太虚无点染,鄙夫留得旧空空。

长美摘自清田兰芳《逸德轩诗集》

蓬莱道院待月诗

(清) 田兰芳

王掌夏招同余瞿士、唐幼章、袁国玉游蓬莱道院待月,瞿士有诗,用工部韵见投,因次以报。

仰止湖南千仞峰,每持纤挺叩洪钟。 朱云才见角先折,白虎如临席定重。

曲沼独清终易挹,大贤泛爱实能容。 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

一缕残霞挂夕峰,遥闻鹤观动踈钟。 衣禁灵籁吹三鼓,月耐微云透几重。

谈美真堪医夙病,酒醲无力起衰容。 归来欲纪当筵事,万转千回意已慵。

长美摘自清 田兰芳《逸德轩遗诗》下卷五十九页

1五台山风景区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遗产,中国十大名山,中国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寺。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座青庙与黄庙相得益彰的佛教道场。现存寺院47座,台内39座,台外8座,其中修建了不少寺院,也有不少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仙通寺、塔院寺、菩萨寺、南山寺、戴罗顶、广济寺、万佛阁等。五台山是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古建筑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胜地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平遥古城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平遥县,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山西平遥被誉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两座以整体古城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之一。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最完整的古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城市的杰出典范,平遥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凡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的完整画面。3衡山风景区恒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1982年,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昌山、横宗、袁岳、子岳。其中,刀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处于危险之中,它们是从长城高原到冀中平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之南,海拔20161米,素有“北方人柱”、“天下第一名山”、“天下第二山”之称。4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黄祥福是国家AAAAA风景

寒食节的由来与故事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日(汤氏历法改革后至今)。那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