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余的发源地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3收藏

姓余的发源地在哪里,第1张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 家乘谱牒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曲江衍派源流远

风采流芳世泽长

下泽村余氏大宗祠对联

狮嶂钟灵持厚

蝉林世泽孔长

余氏蝉林祠

下邳衍派家声远

雁塔流芳世泽长

南安院下余氏宗祠对联

三使契丹寒赤胆

七平西夏建奇勋

澄海名贤余氏家庙楹联

耕读为本幸前人双登进士

仁德当先希后辈独占鳌头

湖北孝感祝站镇余氏宗祠

祖自古杉分一脉

族居连幕发千支

燕翼贻谋绵世泽

克绳祖武耀宗风

余氏一脉传千秋

庆府祥和留万芳

宣和天子御书瘦

庆历铮臣谏草香

八贤望重家声远

三谏风高世泽长

宗功祖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

忠孝持家碧海开龙藏

诗书处世青云起雁堂

春祀秋赏万年礼乐

左昭右穆百代源流

宗功祖德千秋难享尽

敬老尊贤万代永长存

先祖功德绵长百代冠裳鹊起

后昆人才继世千秋簪笏蝉联

修宗祠忠心尽职扬名百世

建祖业无私奉献颂德万年

泗水溯源有八贤三谏冠裳显赫

浮洲分派传百子千孙俎豆馨香

鹤山又见鹰扬气祠禴蒸尝永继

鳌水更闻鲤跃声诗书礼乐长弘

杉镇分枝余氏万里鹏程添锦绣

幕洲聚族宗祠千秋祖业更辉煌

鹿洞衍薪传百代人文蔚起留余庆

鹤山崇树本千秋子姓瓜绵沗祖恩

肇下邳衍禅林光前裕后与时俱进

派杉洋支幕浦继往开来为国争光

幕云开处日斜照鹰扬祠上徴佳谶

浦水涨时潮正平鲤跃江头兆吉祥

少师气节凛冰霜名齐庆历三家谏院

殿撰文章昭日月才冠绍熙一代明经

狮距古田彰祖德 先贤百世鸿基定

鹤翔鳌北显宗功 后裔千秋骏业兴

追本泗州承世德同源皆弟兄谦和为贵

札根幕浦绍宗风异姓亦朋友礼让当先

南听敖江浩荡潮数百年望族同怀盛世

西观凤邑氤氲气千余户宗亲共拓新天

自元代开基七百年以至孝承先宗祖功德无量

从昉公衍派廿余世于笃亲启后子孙业勋有光

  关于余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安道文学重乡里,位列四谏名一时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家乘谱牒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迁徙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望出新安的余氏,在台湾是第四十个大姓。新安,即安徽歙县(徽城镇)。余姓在福建的繁衍滋长,为后来移台奠定了基础。最初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发生在清朝初年。这支余氏先人由福建移台,是由北方南迁来的。他们在宋代时,久居下邳的黄河之南,以后南迁入闽,移居安溪县长埔乡来苏里,其后代子孙于清时渡海入台,成为台湾的余氏先祖。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历史名人

  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上井余氏族谱》新阳镇上井村《上井余氏族谱》,原谱撰修年代不详,于明正统年间因避匪患遗失。今留存旧谱为上井余姓四十一世孙余起鹏主持编修。1989年,曾重修一次(未完稿);2005年,由族人出资第二次重修。

《管前余氏族谱》管前镇管前村《管前余氏族谱》始修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裔孙余起元、余起庆主持编修。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裔孙余自奋、余必端主持再次重修。全谱共三卷,约38000余字。

《小蕉余氏宗谱》梅仙镇小蕉村《小蕉余氏宗谱》,于2000年3月,由族人聘请吴步韩主持编修,余祥侣作序。全谱173页,3万余字。

《大王公房谱》八字桥乡坑头村余姓《大王公房谱》(原称《琼瑶族谱》),始修于明代,由余七大郎主持编修。清初,由余雨化主持重修。原谱有世系图、本系各地宅基地录、源流、迁移、灾变等内容。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族人聘请王春先生重修。全谱增续世系图。民国11年(1922年),由裔孙余光星主持重修,全谱续清咸丰四年至民国11年的世系图。1996年,由裔孙余孔梅、余唐益、余世杰、余澄等主持再次重修。全谱有源流、谱序、世系图、世传、坟图、历代名人、族规、家法等内容。

《凤元余姓宗谱》西城镇凤元村《凤元余姓宗谱》,原谱失传。1991年,由裔孙余州茂、余承廉等主持重修。全谱约68万余字。

姓余的发源地在哪里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