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三大著作是哪些 蒙古历史三大著作是谁写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2收藏

蒙古历史三大著作是哪些 蒙古历史三大著作是谁写的,第1张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蒙古秘史》(佚名)、《蒙古黄金史》(罗卜藏丹津)。

1、《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是清代萨囊彻辰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成书于1662年。该书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一部最完整的代表作。在蒙古史学发展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蒙古源流》 以印度和西藏诸王世系、佛教的起源和传播、蒙古族社会的起源和蒙古部落的崛起、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国、元朝诸帝事迹、东西蒙古部封建主的纷争为主要内容,其中对达延汗及俺答汗时期历史事件和西部蒙古诸部的历史事件的记述尤为详细。

《蒙古源流》无论从内容及体例,对后来的蒙古编年史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蒙古源流》对研究14—17 世纪蒙古族的历史和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是成书于13—14世纪的一部历史著作,作者佚名。该书记述了蒙古民族500多年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语言简洁明快,音韵节奏感强,散发着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

《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窝阔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蒙古秘史》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为蒙古民族三大历史著作。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书面文字经典作品,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

3、《蒙古黄金史》

《蒙古黄金史》,原名《概述古代诸汗所建立政道之著作黄金史》,是17世纪下半叶蒙古史学家罗卜藏丹津创作的一部蒙古文历史著作。

《蒙古黄金史》 为蒙古族编年史,详尽记述了蒙古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以14—17世纪的蒙古族历史史实作为该书的记载重点,呈现了自成吉思汗统治至林丹汗时期(13—17世纪)蒙古及其周边国家的历史。特别是这个历史阶段中蒙古贵族的政治斗争、阶级矛盾的状况记述得更为详尽。

扩展资料:

内容介绍:

1、《蒙古源流》

全书以编年体上溯蒙古部落的崛起及成吉思汗王统的起源,并与印度、西藏诸王世系联系到一起,下述元至清初蒙古的历史文化及佛教传播,历述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其中有关明代北元朝蒙古部封建主纷争的内容占全书之半。

书中对北元朝达延汗及俺答汗时期政治、经济、宗教、领地划分、各部战争和诸汗世次、名号、生卒年及人地诸名、职官等的叙述在所有蒙古文史籍中最为详细。

此书还收录了很多蒙古民间传说、诗歌及藏、梵、汉、满等族的语言资料。

2、《蒙古秘史》

该书以口述实录的方式,从蒙古民族的起源,以及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窝阔台汗在位时期。

书中突出描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汗国南征并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

3、《蒙古黄金史》

《蒙古黄金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记载了蒙古的祖源和成吉思汗的生平。其主体内容是记述和歌颂了统一蒙古诸部的开国元勋,完成民族统一大业的奠基者成吉思汗艰苦奋斗的一生。

包括了成吉思汗的诞生、九岁成为孤儿,受尽欺辱到广交“安答”,多方联盟终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逐步掌握政治斗争的主动权。

然后展开对内对外统一战争,最终结束蒙古高原的分裂割据,建立蒙古帝国的整个历史过程。正是在这一部分记述蒙古族祖先起源的神话传说和黄金家族家谱世袭的篇章中,首次出现了把蒙古人的祖源上溯至印度一西藏王统的记载。

《蒙古黄金史》的后半部分,主要记载了蒙元时期从窝阔台汗到妥欢帖木儿汗的传承世袭、妥欢帖木儿汗失国,明代从妥欢帖木儿汗到林丹汗的传承世袭及其史事。

其中,大量记述了明代蒙古异姓权臣与黄金家族之间、东西蒙古之间以及黄金家族内部的封建内讧,突出记载了达延汗再度统一蒙古和重新分封六万户及右翼土默特万户阿拉坦汗再次引入藏传佛教等重大历史事件。

——蒙古源流

——蒙古秘史

——蒙古黄金史

王姓家谱介绍

  修谱

  南北朝时就兴起了谱牒之学,但大量的古代姓氏族谱已经亡佚。今天藏于全国各地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的王姓家谱族谱,绝大部分为近代以后重修和续修的,因此,这些家谱族谱应归于近现代文献中。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比如《豫章王氏宗谱 湾里分谱》经过全体宗亲和编纂人员一年多来的共同努力,终于和大家见面,2009年3月28日在湾里举行了隆重的发谱仪式,是新的发谱仪式。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豫章王氏宗谱�6�1湾里分谱》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蒙古秘史》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为乞颜部的始祖神而被记载下来的。后来,他们的子孙生齿日繁,传至第十代后裔,有个名叫脱罗豁勒真伯颜和他的妻子字罗黑臣豁阿生了两个儿子都娃锁豁儿和朵奔蔑儿干。都娃锁豁儿是个额上只生了一只眼,能看三程远的人物。一天,哥儿俩一同登上不儿罕山,都娃锁豁儿极目远眺,望见沿统格黎小河迁移来一群百姓,在一辆华丽的牛车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对弟弟朵奔蔑儿干说:"在那群迁来的百姓中,一辆黑篷车的前沿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若未许配人家,就给你求亲吧"说着就叫弟弟前去探视。朵奔蔑儿干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阿阑豁阿,是很有名望的霍里秃马惕部那颜的女儿,尚未许配人家,于是便向女方求婚,娶为妻室。从朵奔篾儿干娶妻开始,史载其事迹趋于翔实,由于《蒙古秘史》的记载,阿阑豁阿成为蒙古第十一代女祖先而闻名于世。阿阑豁阿来到朵奔蔑儿干那里,生了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两个儿子、朵奔蔑儿干去世后,阿阑豁阿寡居时又生了三个儿子,一名不忽合塔吉,一名不合秃撒勒只,一名字端察儿蒙合黑。于是她原来的两个儿子窃窃私议,怀疑这三个儿子是跟家仆马阿里黑·伯牙兀歹氏人所生。阿阑豁阿察觉以后,给每人一枝箭去折,他们毫不费力地都一一折断了,然后她又把五枝箭杆捆在一起要他们轮流去折,结果都不能折断。为此,阿阑豁阿对原来两个儿子讲述了受胎生子的奇异经过"每夜都有个黄白色的人,藉着天窗和门额上(间隙)露天地方的光,进来抚摸我的肚皮,光亮渗入我腹,出去时,藉着日月之光,如同黄狗一般,摇摇摆摆飘然而去,你们怎敢胡说!这样看来,显然是上天的子息啊!你们怎能比做凡人呢等他们做了万众的可汗,凡人们才能明白呢!"说完又进而教训五个儿子道:"你们这五个儿子啊,都是从我肚皮里生出来的,你们正像方才那五枝箭,如果一支一支地分开,你们就像那一支一支的(孤)箭一般容易被任何人折断。如果像那(捆)在一起的五支箭一般,同心一体啊!任何人都难以把你们怎样。"阿阑豁阿母亲死后,前四个儿子把食物牲畜都分了,只有五弟孛端察儿愚弱,不被当作亲人,没有给他一份。孛端察儿便骑着一匹背上有鞍疮、秃尾巴黑脊梁的青白马沿着斡难河,放马奔驰而去,到了巴勒谆阿拉勒之地,搭个草棚住下了。后来,不忽合塔吉前来寻找孛端察儿,就在这个"傻弟弟"的劝说下,五兄弟突然袭击了住在统格黎河边的一群"没有大小好歹,不分头蹄上下,没有头脑管束,容易对付的百姓",把他们掳为奴仆,兄弟五人各自分得一份属民和畜群之后,便移住在不儿罕山麓,从此形成了五个姓氏("斡孛黑坛"),鞑靼--蒙古部由此而来,孛端察儿便成了乞颜孛儿只斤的祖先,成吉思汗就是这个部族的后裔。

肯定和喀喇沁人关系不小,说不定祖上是喀喇沁的,科尔沁和喀喇沁一带姓吴是根据乌梁海部名称来的,就应该是者勒蔑的后人,还有是根据塔布囊(相当于台吉,小贵族)的爵位名称来的,那就应该是成吉思汗,哈萨尔的后裔了

蒙古族的起源,有好多人认为,蒙古族起源于匈奴。不过近年来的观点认为:蒙古族的族源来自于“东胡”。东胡是与匈奴区别很大的族群,一般认为东胡源于森林狩猎民族,而匈奴来源于草原游牧民族。东胡被匈奴打败后分裂为两部分,居住在乌桓山的成为乌桓族,居住在鲜卑山的成为鲜卑族。

不过呢,在辽阔的漠北高原上,各部落各民族相互影响:征伐和交流。到最后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的界限开始模糊不清。反正,大家没粮食了都要去中原打秋风,一样的野蛮,一样的骑马射箭,被中原人们傻傻分不清。

鲜卑鲜卑族就是东胡众多族群中的一员,东胡也是个好多部落和民族的统称。再细分,蒙古族就是源于鲜卑。这就矛盾了,鲜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地区,而蒙古族兴起于外蒙肯特山脉三河流域。蒙古族是怎么跟鲜卑族扯上关系的呢?

室韦秦汉时期,兴起于漠北大青山的匈奴开始崛起,来匈奴人被汉朝打败,一部分归顺中原政权,一部分西迁中亚。三国时期,匈奴人衰落后的漠北大草原,鲜卑人空前活跃起来,开始在大草原扩张起来。到五胡乱华、南北朝鲜卑人乘势逐鹿中原。其中两支就是:室韦和契丹。室韦的势力范围大致是内蒙呼伦贝尔西部,而契丹的势力范围在老哈河流域。

蒙古室韦隋唐之间,漠北是突厥人的天下,室韦人又出现大室韦、南室韦、北室韦等很多个分支。这个时期有的史料记载,突厥人称呼室韦部落为“达怛”,后来逐渐“鞑靼”成为蒙古诸部落的总称呼。

在唐朝的时候“蒙古”正式出现在史料的记载中,比如《旧唐书》中大室韦部族的其中一支称呼就是“蒙古室韦”,也就是蒙古部。这时期的鞑靼各部落中,蒙古室韦势力较大,所以人们逐渐以“蒙古”代指整个室韦部落。蒙古部就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宗族。

蒙古诸部落12世纪左右,蒙古室韦各部落逐渐组建成部落联盟。

成吉思汗这个大酋长,重组蒙古乞颜部之后,对周边部落四处征战、兼并。把原本松散的部落联盟组织,打造成了一个统一的蒙古族。成吉思汗兼并的部族中,有的是同根同源的讲蒙古语的部族,也有讲突厥语的蒙古化突厥部落。

总结:蒙古人就是以室韦人的一个小部族为中心,吞并、融合了大大小小很多游牧部落和游猎部落逐渐成型的。蒙古人传承自东胡人,在形成蒙古族过程中又融合了其他游牧游猎民族。

蒙古族在传统上没有严格的姓氏,蒙古人通常会将所属部落的部落名,冠于名字之前用于称呼,但部落名并未与个人的名字直接连在一起当姓氏使用,所以蒙古人通常只有名字,没有姓氏。20世纪以来许多蒙古人为自己取了汉族姓氏,而蒙古国则于1997年制定了“取姓法”,规定蒙古国民要选取历史人物或祖先的名号作为姓氏

非常惊讶地发现很多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没有姓氏记载,没有姓氏记载,只有名字,我们这里的蒙古族跟随汉族的姓氏了,比如是兀良哈台姓氏的变成了姓吴,姓乌等,很多蒙古族也有自己的家谱的,蒙古族没有家谱这个事情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到底蒙古人有没有自己的家谱记载和姓氏描写的传呢?

这个还是从成吉思汗说起吧,黄金家族的人应该写自己的家谱的,这个肯定的,毕竟蒙古人的历史过于辉煌,肯定记载自己的家族历史的,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的家里藏着很多车的蒙古文资料,毕竟尹湛纳希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从小有优越的家境环境下长大,书堆里长大的他,研究自己家族历史肯定有很多的依据,如果尹湛纳希以前,蒙古人没有写自己的历史,尹湛纳希根本没有依据写蒙古清史演义的巨作的完成,所以我的观点是蒙古族贵族肯定有家谱的传统,这个是必须的,而且用蒙古文写的,更不用说,蒙古人没有姓氏记载的问题。

有的蒙古人没有姓氏记载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就是蒙古国居民在苏联时期几乎都没有了姓氏,到了1990年时,才有很多蒙古国人恢复了自己的姓氏,而且很多人都起了孛儿只斤(成吉思汗的姓氏),蒙古国的孛儿只斤人口达到了70万左右了,其实有的人根本不是孛儿只斤,后来改的特别多,所以蒙古人的姓氏记载问题还是特别复杂的问题,

不是。

根据查询出国留学网得知,蒙古的祖先是东胡的一支,满人的祖先起源于肃慎,并不是一家子。蒙古人最初的祖先起源于东胡,公元4世纪时被称为室韦,在《旧唐书古》称之为蒙兀室韦。而满人最初的祖先是肃慎,之后肃慎在汉至晋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唐代为靺鞨、辽代称女真。

蒙古族包姓源于包姓孛儿只斤氏族,也是包羲的后裔。《蒙古族通史》中有记载称,蒙兀室韦乞颜部包·铁木真成吉思汗,曾统一北方各部为蒙古族。因此蒙古族包姓均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人口约为三百八十万,包姓也因此成为蒙古族第一大姓。

蒙古历史三大著作是哪些 蒙古历史三大著作是谁写的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蒙古秘史》(佚名)、《蒙古黄金史》(罗卜藏丹津)。1、《蒙古源流》《蒙古源流》是清代萨囊彻辰创作的一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