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遗嘱:妈妈给我的黄金首饰不能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收藏

宋庆龄遗嘱:妈妈给我的黄金首饰不能分,第1张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母亲的爱是与众不同的, 含辛茹苦之下还有的是身为一名女性,在教育子女中包含的女性的力量。

国母宋庆龄所处的家族被成为民国第一家族,其兄弟姐妹纷纷都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一个人——他们母亲倪桂珍的悉心教导。

而宋家儿女们更是不敢忘记被母亲抚育成人的恩情,即使是在自己的弥留之际,仍要在遗嘱中留下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谢, 就像宋庆龄死后仍然要向后人交待“ 妈妈给我的黄金首饰不能分。 ”

今年是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去世40周年, 1981年的5月29日,宋庆龄于北京去世。

生前深受爱戴的她在死后留下了5份遗嘱, 由邓颖超作出关于《执行宋庆龄同志遗嘱的办法(草案)》报告, 经过胡耀邦批示同意后,临时设置了专门的“执行宋庆龄”遗嘱的八人小组负责宋庆龄遗嘱执行工作。

宋庆龄的遗嘱大多简短,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前四份都已作出传阅,而第五份因为利益牵扯到八人小组中一员,故并未做公示。这五份遗嘱深受宋庆龄重视, 在她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写好,期间还进行了多次修改。

在宋庆龄晚年弥留之际时,就陆陆续续有人过来索要遗嘱,措辞是好帮首长按照遗嘱提前准备后事。而宋庆龄身旁的两位兴宝和阿金都牢牢记着宋庆龄的嘱咐,不可将遗嘱随意给人,故到最后他们也没有得到遗嘱。

那遗嘱到底写了什么能让宋庆龄如此重视呢?后来遗嘱公布,大家发现其实其内容就只是简单地分配财产以及一些身后事的交代,没什么稀奇的,但唯有一件,遗嘱中要求的“ 妈妈给我的黄金首饰不能分 ”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宋庆龄出生在被称为“民国第一家族”的宋氏家族, 其父宋嘉树是民国著名的实业家,财力雄厚,曾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成为孙中山革命重要的财政支柱,母亲倪桂珍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

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姐嫁给了孙中山,小妹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就连三个弟弟也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家能成为民国第一家族, 宋家子女个个都能成为人中龙凤离不开母亲倪桂珍的教导。

倪桂珍出生名门望族,家族渊源流长。 倪桂珍的父亲倪蕴山是耶稣会牧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倪桂珍也成长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她的母亲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徐家祖祖辈辈做官,住在上海西南的“徐家汇”。

传说, 徐家汇的徐就是由徐光启的“徐”而来。 徐家汇又为徐家的中心。后来随着法租界的确立,徐家汇随之也被纳入了法租界的范围。

受到宗教和 历史 渊源的双重影响,倪桂珍有了一个幸福的童年。那个年代仍然以“三寸金莲”的小脚为美,而倪桂珍却在初试裹脚时深受苦楚,发烧、呕吐不断。父母不忍心爱的女儿受到如此折磨, 也就放弃了让女儿裹小脚的心思。

倪桂珍与当时的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并不相同。倪蕴山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主张男女平等,支持女儿读书、自由恋爱。 倪桂珍自身也成绩优异,17岁毕业于上海西门的佩文女子中学。

倪桂珍受到过西式教育、会弹钢琴、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脚,这些难得品质在那个年代却成了倪桂珍婚配的障碍。 在当时的人看来这都离经叛道,不是一名大家闺秀、良家妇女应该具备的品质。 所以到了19岁,在周围人都已经在家相夫教子的时候,倪桂珍仍然待字闺中。

直到由大姐夫牛尚周、二姐夫温秉忠的介绍,倪桂珍与宋嘉树情投意合,在1887年的仲夏他们举行了中西合璧的婚礼, 而这二人的结合也为未来中国的动荡变化埋下了伏笔。

婚后倪桂珍同宋嘉树在昆山居住过一段时间,倪蕴山去世后,倪桂珍又回到了川沙继续父亲的耶稣教事业,随后宋嘉树也来到了川沙,同倪桂珍又开始一同居住。 在倪桂珍家族的帮助下,宋嘉树的事业也一帆风顺 ,终成为了上海赫赫有名的实业家。

倪桂珍教导子女的方式也与他人不同。 1889年7月15日,倪桂珍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长女宋霭龄,1893年1月27日倪桂珍第二个孩子宋庆龄出生,后来倪桂珍又分别生下了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倪桂珍对自己的儿女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宋嘉树忙着自己的事业发展,教导儿女的任务主要落在了倪桂珍的身上。

在教导子女上,虽然倪桂珍自己是在西式教育下长大的,却也没有放弃中式的方法。

在1902年,倪桂珍还特地请来了秀才顾元襄教导孩子们念书,倪桂珍对待孩子们十分严厉, 常说子不教亦是母之过, 曾经倪桂珍说过女子用布剪发。所以宋氏三姐妹谨遵母训,始终盘头。

对待女儿倪桂珍也不吝教育, 她认为现在已经不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 故努力教导女儿们上学,想将女儿们培养成同男子一般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公民。

倪桂珍后来还鼓励送女儿们出国留学,接受更为先进的教育与思想熏陶。宋霭龄、宋庆龄也经常同弟弟妹妹们说“ 我们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宋庆龄在这样一位母亲的教导下长大,对母亲有着深厚的 情感 。受到母亲思想的影响, 宋庆龄也认为男女应当平等,女子也能对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所以,宋庆龄创办了与领导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热心于中国的妇女运动。后又被推为延安中国女子大学主席团名誉成员,在周恩来的讲演中还特别提到了宋庆龄,“ 如妇女界领袖宋庆龄、何香凝的热心救亡工作都有巨大贡献。

人们都认为,生在宋氏家族的宋庆龄一定会选择最为轻松的人生道路,在父母的帮助下按部就班的生活,然后再在父母的帮助下同父母满意的男子结婚,一身富足平安。然而却没人能料到,宋庆龄竟然能抛弃优渥的生活, 不顾父母的阻挠,一心只想嫁给孙中山同他一起革命。

宋庆龄坚持的和孙中山的婚姻一开始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两人的婚姻路途并非一帆风顺。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孙中山的秘书,在感情萌芽阶段就被倪桂珍察觉, 为了阻止宋庆龄与孙中山的恋情 ,倪桂珍挑选了一户姓荣的富裕人家,准备说与宋庆龄。

此时孙中山正在日本,宋庆龄在与孙中山日益的书信交往中畅谈革命事业,后来宋庆龄还多次往返于上海和日本。

看着女儿和孙中山的感情愈发深厚,倪桂珍虽然十分着急, 但为了支持女儿的革命事业还是放任女儿与孙中山的感情增长。

在这期间,孙中山向宋庆龄求了婚,二人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同宋家父母摊了牌,全家为之震惊。倪桂珍并不明白为什么一向听话的女儿竟如此叛逆。面对勃然大怒的宋嘉树,倪桂珍只得先安顿好宋庆龄再从长计议。

可她没有想到,第二天六点,女儿在家中保姆的帮助下竟逃离了宋府。根据宋庆龄晚年的回忆,当初她临走回望母亲房间的时候看到了房间窗帘的摆动。母亲看到了这一幕,但她并没有阻拦。 就算再不满意这门婚事,最后倪桂珍还是选择尊重了女儿的自由。

即使再不满意女儿婚事,但是倪桂珍仍然支持着女儿的选择。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不顺利,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接连失败也让宋庆龄与孙中山备受打击,经济上也每况愈下。革命不能光靠理想信念,光有精神支持革命还是无法进行的。

正当孙中山与宋庆龄一筹莫展之际,倪桂珍送来了极大的帮助。 她来看望女儿时除了普通的慰藉品,还带了黄金。要知道,在当时的民国,政权变动频繁、管理混乱,各种政治团体都发行了各自的货币。随着繁多的货币在市场上出现,市场秩序也被扰乱,钱也变得不再值钱。

而唯有黄金,永远保持高昂的价值, 永远都是可以流通的货币。和平年代黄金可以作为装饰,到了战乱时期更是大笔金钱的象征,在给予宋庆龄黄金时,倪桂珍其实也充分给了宋庆龄用与不用的选择。

在母亲的支持下,婚后的宋庆龄更是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在同孙中山一同进行革命的时候, 因为革命工作艰巨、条件艰苦,怀孕的宋庆龄不慎流产, 因为这次流产子宫更是尽数摘除,从此不能生育,因而宋庆龄一生并未有一子一女。

但宋庆龄身上有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坚毅,知道妇女的责任并非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 这个 社会 、这个国家同样需要女性的贡献。 所以她又重新整理好心情,在慈善事业中力图通过帮助更多的妇女、儿童来帮助整个国家,她将自己原本对小家庭的小爱变成了对国家的大爱。

宋庆龄的慈善工作开通了中国现代 社会 公益事业的先河,通过救济和福利的方法给予了当时的中国人莫大的慰藉, 让穷困的人有了抵抗恶劣命运的条件,让当时受苦的中国人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宋庆龄爱着中国的人民,通过她的慈善事业,她将自己的母爱平等地分给了每一个受苦受难的中国人。

1981年,88岁的宋庆龄在北京寓所溘然长辞,在她的遗嘱中,她对自己的所有物品都安排妥当,财物赠人的赠人,交由国家保管的由国家保管。因为没有儿女, 她甚少能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唯有母亲留下来的黄金她没有送给任何人。

妈妈送给我的黄金饰品是不能分的,是纪念品。 ”宋庆龄可能还没表达完自己的思想,“妈妈给我的黄金饰品是不能分的,是纪念品。留着这个黄金,我才知道我的身后一直有妈妈的支持,就像我会支持所有的中国妇女一起承担起革命的责任一样。”

不管革命的路有多么的艰难,宋庆龄都没有动用过母亲赠予的黄金。 在宋庆龄的心中,这笔黄金早就不是普通的黄金,黄金的身上更多的是母亲教导的女子也要担大任,女子也能担大任,更多的是母亲对自己儿女充分的爱与尊重。

  40多岁。

  

  宋庆,4月5日出生,中国内地男演员,盛夏星空影视传媒旗下艺人。

  2003年宋庆参演犯罪题材剧《警察抓小偷》,自此开始演艺事业。2004年出演农村乡土剧《凤凰起舞》。2006年参演革命历史剧《八月桂花遍地开》。2008年参演战争剧《海峡往事》。2010年出演剿匪题材剧《瑶山大剿匪》 。

  2011年参演古装侦探剧《刑名师爷》 。2012年出演军旅励志剧《火蓝刀锋》。2013年参演民国剿匪剧《剿匪英雄》。2014年出演战地爱情传奇剧《我叫刘传说》 。

  2015年领衔主演都市情感**《爱谁谁之所谓相爱》。2016年主演革命战争剧《信者无敌》。2017年主演战争剧《誓盟》  。2020年参演历史文化探秘剧《昆仑·丝路宝藏》。

  2021年参演电视剧《叛逆者》,饰演肖锡荣  。

  演艺圈:

  现在的演艺区越来越神秘。

  -宋庆

1、初见相识

由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故宋庆龄在儿时常听父亲讲起孙中山的英雄事迹,其为国为民的理想与革命精神都给宋庆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崇拜钦佩之情。

实际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在宋家见到了只有一岁多的宋庆龄,只不过未料到两人后来竟成为夫妻。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嘉树也在日本帮助孙中山筹集革命经费,并安排大女儿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

1913年8月,宋庆龄从美国威斯理女子学院毕业后,抵达日本与父母汇合,并于9月16日随同宋霭龄第一次拜访孙中山,与姐姐一起协作孙中山工作。

之后,两人的见面愈加频繁,开始是父亲和姐妹俩一起去孙中山处,再后来是姐妹俩一起去,最后从1914年5月24日开始,宋庆龄开始单独去拜访孙中山。

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记载,1914年1—10月,二人会见次数最频繁,多达52次,其中私底下见面就有20次,仅6月被记录在案的就多达l0次。

1914年9月,宋霭龄因在横滨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正式接替她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在工作中,孙中山对她非常信赖,让她保管通讯密电码,还让她承担对外联络工作,极大减轻了孙中山的工作量。

闲暇时间,两人相处也十分融洽,孙中山喜欢静静地听宋庆龄弹琴唱歌。

孙中山忘我为革命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宋庆龄。

她当时给正在美国读书的妹妹宋美龄写信道:“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

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

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对于两人的交往,宋庆龄在后来的自述中还称:“孙博士得悉我在学习中文,他赠我一些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和有关当代政治方面的英文书。

他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活动,对我的工作鼓励甚多,使我不知不觉渐渐地被他所吸引。”

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的爱慕之心愈来愈强烈,很快坠入爱河。

1915年6月,宋庆龄回国探亲,孙中山曾提出让她征求家人对自己婚事的意见。

宋庆龄当即指出:“我愿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革命需要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我的心一直在追随着你。

我的生命已经跟你的事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表示个人的婚姻问题要由她自己做主。

对于两人的年龄差距,她则说:“革命是不问年龄的。

爱心,也没有年轮。

因此,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宋庆龄走后,孙中山对其愈加思念,他对梅屋庄吉的夫人说,“我忘不了庆龄,遇到她以后,我感到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爱,知道了恋爱的苦乐……如果能与庆龄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也不后悔。”

2、艰难成婚

孙、宋两人虽然互生情愫,但最终的结婚也充满了曲折。

因孙、宋都为基督徒出身,按照基督教义规定,孙已结婚有家室,不得再娶妻。

孙中山对两人婚事,也与宋嘉树多次进行书信往来,1915年8月,宋嘉树给孙中山信中曾称,“我们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我们的女儿不会为任何人作妾,哪怕他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国王、皇帝或者是总统。

我们可能贫于‘物质’,但是我们既无贪心,更无野心,不大可能去做违背基督教教义的任何事情”。

因此,孙中山必先与妻子卢慕贞离婚,方得有与宋结婚的机会。

1915年9月,孙中山特派部属朱卓文回澳门,迎妻子卢慕贞抵达日本,卢氏于离婚证书上按手印同意离婚。

孙宋两人试图结婚也遭到当时革命党人的反对,认为不符合伦理,尤其是对革命领袖来说更不应该,孙中山却说:“我是革命者,我不能受社会恶习所支配,我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当宋庆龄在上海提出与孙中山结婚后,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她同一个年龄比她大两倍,且结过婚的人成家是绝不容许的,并反对她返回日本。

而且父母还为她另择对象,准备择日成婚,并且将其软禁在家中。

宋庆龄则通过女仆将写给孙中山的信寄出,讲述了她目前的困境。

孙中山得信后,遂派朱卓文于1915年10月抵达上海,希望他将宋庆龄接回日本。

朱卓文于是将孙的电报给宋庆龄过目,并告知了她关于孙中山已离婚的消息。

是月,宋庆龄即在女佣帮助下,从家中逃走,但给父母留下告别信,连夜同朱卓文乘船返回日本。

宋庆龄的私奔行为,在当时仍为大胆之举,她在1932年时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说:“我当时并不是真的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个好念头。

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孙中山在当年10月,则在友人的陪同下,买齐了家具、床上用品及生活日用品,做好了新婚生活的准备。

1915年10月24日,宋庆龄自沪抵达日本东京,孙中山在东京车站亲自迎接。

10月25号上午,22岁的宋庆龄和49岁的孙中山到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中办理手续,又委托和田瑞到东京市 办理了结婚登记。

两人在结婚誓约上签字,并相约三条:“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

万一发生违反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议;而且为了保持各自的名声,即使任何一方之亲属采取任何措施,亦不得有任何怨言。”婚礼即在和田瑞家的客厅举行,宋庆龄戴着大花边帽,穿着一件粉红和淡绿花图案的裙子,拿着一束花,孙中山拉着她的手进门合影。

两人亲密地喝下交杯酒,并面对现场的来宾,浪漫的吟诵着裴多菲的爱情诗句:“我愿意是激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在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作窝,鸣叫……”因为两人都不喜欢铺张和各种繁文缛节之类的东西,故婚礼简单朴素但温馨感人。

典礼结束后,则是和田瑞举办的欢迎香槟酒午餐会,后二人前往新居青山原宿109号寓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婚礼上,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礼物不是珍贵的钻石珠宝,而是一支德国毛瑟手枪。

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曾经回忆起当年结婚时的往事,她深情地说:“10月25日,在我的生活中,这一天是比我的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3、相濡以沫

宋嘉树获悉宋庆龄私奔后,匆忙奔赴日本,试图阻止两人成婚,但为时已晚,他甚至扬言要与宋庆龄断绝父女关系。

宋庆龄对此曾向斯诺回忆说:“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大骂一顿。

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双亲同意。

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孙博士绝交,并与我脱离父女关系。”尽管父母之前反对宋庆龄的婚事,但在两人结婚后,还是补办了丰厚的嫁妆,一套精致的藤木家具——由双人床、衣柜、五斗橱、梳妆台组成,一条绣着百字图案的被面以及母亲倪桂珍结婚时穿的锦缎绣袍都送到日本。

婚后,宋庆龄继续担任孙中山的私人秘书,日夜在他身边协助工作,无微不至地照顾孙中山。

对于婚后的生活,孙、宋都表达了满意之情。

如1915年11月,宋庆龄在给美国同窗信中,表达了对孙中山的崇拜,称:“我的丈夫在各方面都很渊博,每当他的脑子暂从工作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学问。

我们更像老师和学生,我对他的感情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

我帮助我的丈夫工作,我非常忙。

我要为他答复书信,负责所有的电报并将它们译成中文。”1918年,孙中山在写给远在英国的恩师康德黎的书信中,同样高兴地称:“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国大学受过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儿,我现在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一位伴侣兼助手。”

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生活上的伴侣,也是革命事业的忠实助手,两人可谓是同甘苦,共患难。

正如赫尔哈特所言:“孙中山有了宋庆龄这样的革命事业上的杰出助手作终身伴侣,这使他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

这位新夫人,尽了她最大努力,千方百计减轻丈夫的负担。

实际上她一直担当着他的秘书的重任。

她的双亲慢慢了解到她结婚后的幸福,从前的不满也烟消云散了。”1916年4月,孙宋两人返回中国,投入反袁复辟斗争。

之后宋庆龄同孙中山经历了护法斗争,广州军 平叛及国共合作等重大事件。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已怀有身孕的宋庆龄怕目标太大,坚决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宋庆龄也在此事变中流产,孙中山在一个新笔记本扉页上,为宋庆龄特意题写了两句诗:“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表达了两人患难与共的真情。

1925年3月12日上午,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他在临终前嘱托儿女及下属要善待宋庆龄,并告诉宋庆龄不要悲伤,“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其在《家事遗嘱》中也明确表示:“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均付与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此后,宋庆龄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一直以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与革命精神的维护者的姿态,捍卫孙中山坚持的革命精神与原则,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正如她1926年4月16日写给远在美国的同窗密友的话说:“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我一定要自己尽力并鼓励他人继续我丈夫的事业!”

扩展资料:

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企图派人暗杀他。

孙中山被迫于这年8月初逃亡日本。

他在日本重新集结革命力量,组织中华革命党,准备发动讨袁的“三次革命”。

这时,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正在为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宋庆龄刚从美国梅肯苇斯莱茵学院毕业,也来过东京看望父母亲。

在这一期间的日常接触中,宋庆龄很仰慕孙中山的为人和革命精神。

1915年3月,孙中山将分居多年的卢氏夫人从澳门接到东京,经过协议,办理了离婚手续。

后来,孙中山写信给宋庆龄,问她是否愿意来日本和他共同生活,并参加革命工作,宋庆龄欣然同意。

1915年10月24日,宋庆龄到达东京,住在日本朋友头山满先生夫妇家。

第二天(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东京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

他们委托律师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并由这位律师主持签订了婚姻誓约书。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誓约书一式三份,分别由孙中山、宋庆龄和律师和田瑞各保存一份。

宋庆龄遗嘱:妈妈给我的黄金首饰不能分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