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我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一下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2收藏

能帮我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一下吗?,第1张

敦本纪事(修宗祠家谱纪事)

敦宗睦祖者孝之,推人生以孝为本,故百行以孝为先,建宗祠、修宗谱,故联一族之孝思,以事其先人也,其事至庸而亦至难。

(注重宗族、思慕先人的孝子们,想到孝是人生的根本,所以百行以孝为先,修建宗祠、撰辑族谱,将一族的孝心联系在一起,以祭祀逝去的先人。这件事非常秉承传统,却又是很难做的。)

我焦氏祠堂建於前崇祯八年,重修於康熙五十三年。再重修於乾隆五十八年,去今三十於年矣。

(我们焦氏的祠堂,最早建于明朝崇祯八年,康熙五十三年时重修,乾隆五十八年时又重修一次。到如今已经是30多年过去了。)

焦氏家谱一修於雍正八年,再修於乾隆三十二年,去今又六十年矣。

(焦氏家谱第一次修撰是在雍正八年,二修是在乾隆三十二年,到如今又过去了六十多年了。)

道光四年龝(通“秋”),十四世振祖与十六世以茳议续家谱而不果。及六年龝又与十七世家麟议而谋,遂定至七年四月初吉。振祖首先输币,继与倡祖、耀祖、家麟均任其资,遂属(通“嘱”)以茳编葺,十八世元吉辅之,至龝季而功竣。

(道光四年秋天,十四世振祖和十六世以茳商量续家谱的事,最终没有结果。到了道光六年秋天,振祖又和十七世家麟讨论,于是定在道光七年四月初。振祖首先出钱,随后和倡祖、耀祖、家麟平摊相关的费用,于是嘱托以茳编葺,十八世的元吉辅助他,到了秋天,编辑族谱的事就完成了。)

详其事,任采访者十六世圣麟、十七世希哲,助缮写者十七世希孟、友麟、式全,十八世元轸、元樒,十九世肇盈,校阅者十五世宪茂、连淞,勷事效力者十五世□泮,十六世禄杰,十八世振诚,各奏其能,和衷共济,故数十年未遂之举凢六阅月而蒇事焉。

(至于详细的情况,负责采访的人有十六世圣麟、十七世希哲,帮助修改整理的有十七世希孟、友麟、式全,十八世元轸、元樒,十九世肇盈,负责校阅的有十五世宪茂、连淞,还有其他辅助帮忙的人有十五世□泮、十六世禄杰、十八世振诚。大家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能,和衷共济,数十年没有完成的事情只用了六个月就完工了。)

因而重新庙貌、帮制、神屏、筑橱、左之垝垣、凿阶、西之漏井。

(继而翻新了宗祠的外貌、帮制、神屏、筑橱、左侧的危墙,并开凿台阶,修补西边渗漏的水井。)

倡其义者十四世永华,十六世季龙。助其劳者则有:族庙值年之执事十三世法兴,十四世贵太、兴祥,十五世斯敬、文光之用、明山、汝坤,十六世岚可、大忠、长生,十七世式泮、式明、式英、式谦,十九世肇生。按丁助资,合族均有力焉之二事者。

(带头发起人有十四世永华、十六世季龙。参加劳动的人有族庙值年执事十三世法兴,十四世贵太、兴祥,十五世斯敬、文光之用、明山、汝坤,十六世岚可、大忠、长生,十七世式泮、式明、式英、式谦,十九世肇生。全族的人也都为这两件事按人头出钱。)

故联一族之孝思,以事其先人之尤大者,因纪之并列十七世至三十六世排行字於左,以示后之尅孝而能继其事者。

(联合全族人的孝心,祭祀、侍奉先人是件大事,所以将修宗祠撰家谱这两件事的经过记录下来,并且在左侧列出从十七世到三十六世的排行字,来给后世恪守孝道、能继承此事的人鉴阅。)

备注:

1、很明显,本文是焦氏家谱的一部分。后学斗胆翻译,错误之处,希望焦氏先人原谅。

2、后学先做断句,而后翻译。非常欢迎大家一起来参与,并给本人提出建议。

3、有些地方虽然翻成了白话文,但实际上原文的意思表达的更为确切,换句话说,实际上他们是不用翻译的,如:敦宗睦祖。

4、现在像焦氏还拥有族谱的家族已经不多了,见到此文,我非常高兴,希望我们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能够后继有人。

5、本人以此微力,愿人们安康、太平永驻!

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期设置中山国,国都为今河北定州,后为赵国所灭。秦代时改为涿鹿郡。汉高祖时在此设置中山郡,治卢奴(今河北定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北部地区。汉景帝以后复改为中山国。

广平郡:汉景帝时分邯郸郡置郡,治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辖今河北任县、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

堂号

三诏堂:东汉时,有焦光隐居于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名山焦山,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汉灵帝三度下诏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饮中八仙”。

焦循:扬州(今属江苏)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出身研究《易经》世家,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站整理《易经》。著有《雕蔬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加减乘除释》等书。

1、焦氏易林哪个出版社最好2、焦延寿详细资料大全3、焦氏易诂与焦氏易林有何区别4、焦氏易诂的书本简介5、焦氏易林 怎么读焦氏易林哪个出版社最好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焦氏易林有一个陕西师范大学的出版社,它的书籍是最全面的,也是使用的最多的最好的。《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焦延寿详细资料大全

焦延寿(生卒年不详)焦氏易林,名“赣”或“贡”焦氏易林,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西汉中期著名哲学家。焦延寿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焦氏易林的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小黄,为西汉陈留郡之属县,今河南兰考附近)。任职期间,常先知奸邪,而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后因“爱养吏民,化行县中”,被举荐,升迁外地为官。焦氏易林他作官,政绩很好。后来又专心读书,尤其下工夫研究《易经》,一边讲授,一边著书,著有《焦氏易林》。学生有京房。

基本介绍 本名 焦氏易林:焦延寿字号 :字赣所处时代 :西汉中期民族族群 :汉族出生地 :梁国睢阳主要作品 :《焦氏易林》主要成就 :西汉中期著名哲学家信仰 :道家徒弟 :京房国籍 :梁国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著作,人物生平焦延寿出身贫民之家,但自幼发愤苦读,涉猎广泛,独钟于《易》学,并在《易》学方面有所成就,得到地方人的称颂。 梁王得知焦延寿的情况后,对其十分欣赏与宠幸,命王室“供其资用,令极易学“。焦延寿学有所成后,梁王先任命其做郡吏,后来又推荐其做小黄令。 焦延寿任职期间,每有盗贼奸邪之事,事情未发之前,便能事先掌握一些情况,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因此,一些盗贼或奸邪之徒在焦为政期间,从不敢轻举妄动。焦延寿为政爱恤民众,培养贤吏,又用其善占之术“化行县中”,为郡县中的百姓办事。因为焦延寿有惠政,得到一方民众的拥戴,梁王准备对其迁举与提升,但当地的“三老官属”皆上书请愿,挚意挽留,梁王便也顺从民意,让其续留在梁国做小黄令,最终焦延寿死在小黄令任上。主要成就焦延寿于《周易》自称学于孟喜,其学生京房也认为“延寿易即孟氏学”。而孟喜正传弟子“瞿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其实,“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这些思想后来被其弟子汉代著名易学大师京房继承和发展。主要著作焦氏的易学著作有《易林》、《易林变占》。《隋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撰《易林》十六卷,梁又本三十二卷。《易林变占》十六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易林》十六卷,《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今存焦氏著作有《易林》。

焦氏易诂与焦氏易林有何区别

名称不同。焦氏易诂:《焦氏易诂》是专研焦氏易及易象的著作,是清代易学家尚秉和全面攻克《易林》之后,以《易林》诂《易》的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全书十一卷。焦氏易林:《焦氏易林》源于《易经》,然又与之有迥异独特之处。《易经》有六十四卦,共有卦爻辞四百五十条,《焦氏易林》则在六十四卦基础上复变六十四,亦即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占卦变之辞,较之《易经》卦爻辞多十倍,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

焦氏易诂的书本简介

链接焦氏易林

提取码:og65

《焦氏易诂》是尚秉和发表对古籍易学书籍《焦氏易林》焦氏易林的研究心得。悲哉。易之为书也。自东汉迄今。几两千年。总九经之注。不如易一经之多。而易义之晦自若也。误解相承如故也。李刚主曰。易二千年在漆室中。真信心之言哉。盖易之为书。义尽在经中。说皆在经外。如内外应予。卦位贵贱。阳升阴降。阳顺阴逆。干贞子。左行阳时六。坤贞未。右行阴时六等说。经传皆不详也。倘干凿度不言之。后人如何各大之。又如互卦。如干南。倘左氏不言。可竟襄助其无矣。又如旁通。如覆象。左氏虽言之。乃至东汉。口传一失。遂知之不真。并左氏而误解矣。由是而推之。卦象如震车震旗震姬震射震威震杀艮言艮鸟坎众等象。

焦氏易林 怎么读

焦氏易林 这样读:

如果对您有帮助;

请采纳答案,谢谢。

焦延寿(生卒年不详),名“赣”或“贡”,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西汉中期著名哲学家。焦延寿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的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小黄,为西汉陈留郡之属县,今河南兰考附近)。任职期间,常先知奸邪,而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后因“爱养吏民,化行县中”,被举荐,升迁外地为官。他作官,政绩很好。后来又专心读书,尤其下工夫研究《易经》,一边讲授,一边著书,著有《焦氏易林》。学生有京房。

基本介绍 本名 :焦延寿 字号 :字赣 所处时代 :西汉中期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梁国睢阳 主要作品 :《焦氏易林》 主要成就 :西汉中期著名哲学家 信仰 :道家 徒弟 :京房 国籍 :梁国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著作, 人物生平 焦延寿出身贫民之家,但自幼发愤苦读,涉猎广泛,独钟于《易》学,并在《易》学方面有所成就,得到地方人的称颂。 梁王得知焦延寿的情况后,对其十分欣赏与宠幸,命王室“供其资用,令极易学“。焦延寿学有所成后,梁王先任命其做郡吏,后来又推荐其做小黄令。 焦延寿任职期间,每有盗贼奸邪之事,事情未发之前,便能事先掌握一些情况,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因此,一些盗贼或奸邪之徒在焦为政期间,从不敢轻举妄动。焦延寿为政爱恤民众,培养贤吏,又用其善占之术“化行县中”,为郡县中的百姓办事。因为焦延寿有惠政,得到一方民众的拥戴,梁王准备对其迁举与提升,但当地的“三老官属”皆上书请愿,挚意挽留,梁王便也顺从民意,让其续留在梁国做小黄令,最终焦延寿死在小黄令任上。 主要成就 焦延寿于《周易》自称学于孟喜,其学生京房也认为“延寿易即孟氏学”。而孟喜正传弟子“瞿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其实,“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这些思想后来被其弟子汉代著名易学大师京房继承和发展。 主要著作 焦氏的易学著作有《易林》、《易林变占》。《隋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撰《易林》十六卷,梁又本三十二卷。《易林变占》十六卷。《旧唐书·经籍志》载有焦氏《易林》十六卷,《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今存焦氏著作有《易林》。

好久没有为家族写点东西,时逢辛丑中秋,万家团圆的日子,着重写一下近代山东焦氏比较重要的一位先祖-焦肇骏,关于肇骏祖的功绩,我曾在不同场合有所表达,此次录于笔端,一则梳理思路,二则抛砖引玉,诸本家如有更详实文字资料,不吝补充为盼。

山东焦氏起源于明初的大移民,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一统天下,但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战争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自洪武初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明初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重点是河南、山东)移民,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根据王渔洋《少司徒焦公传》(王渔洋给焦毓瑞写的传记)记载,"公讳毓瑞,字辑五,姓焦氏。其先枣强人,始祖成,永乐中徙章丘之清平乡,大王父瑁,王父馨,考日培。"又据章丘《焦氏族谱》记载,"我焦氏原籍北直隶枣强人也,永乐初年迁居于山东章丘县之清平乡。"两相对照,明永乐初年山东焦氏的先祖增、玖、成、仪兄弟四人自河北枣强背井离乡徒居山东,开启了山东焦氏六百年奋斗的篇章。

至于河北枣强是否为我山东焦氏发源地,待考证,家族中一直流传老家是 "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下老鸹窝"的说法,而同时史料记载大槐树为"凭照川资"的移民第一站,这应是确凿无疑的。而枣强在明初永乐年间河北并不属于人口稠密的迁出地区,反而是人口相对稀少土地荒芜的迁入地,且笔者求证过其他姓氏,也有不少来自于河北枣强,因此据笔者推断枣强只是第二中转站,将山西来的移民稍事停留整顿,登记造册,再分别迁至山东等地,而在枣强停留后应该是逐渐分流的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因此过程中有的移民就滞留在枣强繁衍生息,2018年枣强的几位本家到淄博寻访焦裕禄故居,闲谈中得知枣强有一老人家,手中有一本枣强的老谱,有可能记载了枣强之前的迁居情况,但老人因文革时受到冲击,密不示人讳莫如深,因为无人见到实物,我们只能认为不足信。而枣强之后的谱(尤其是我成祖一脉,近三百年间,出进士十一位,举人贡生二十多人,或为侍郎督抚,或为知府县官,或为教谕,多有政绩卓著,诗文传世者,县志有载的二十几人)瓜瓞延绵未见紊乱,故在枣强县王均乡焦家庄村有碑题: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祖籍地。

根据当时移民律法,为避免串通逃回原籍,成年兄弟不可以住在一起,而未成年人可以选择一名长兄同住方便照顾,待成年后另觅住处,因此有史料记载,四弟仪祖(一说场祖,当时未成年)起先随大哥增祖在昌邑居住,后迁安丘(后代又迁青岛城阳旺疃,待考证),四位先祖的迁居地及脉络梳理与肇骏祖的寻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历2015年7月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笔者去海南三亚的圣旨博物馆,出于对家族事务的敏感性,惊喜地发现了肇骏祖的名讳,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二十一日告示:戊辰科第二甲第十七名,选庶吉士。

在距离家乡四千公里的天涯海角看到祖先名讳的惊喜自不必说,想起他对近代山东焦氏的贡献,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据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八月潍坊安丘郎君庄的《焦氏族谱》序中肇骏祖所书"自戊辰捷后,一车两马,周历四方",进士及第后为何要周历四方?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知识分子的收入问题,"十年寒苦在书房,两耳不闻窗外事",完全脱产读书,小门小户少一个壮劳力,生活自然会十分拮据,莫说是发财,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而赴京或上任路上的花销,到任后的请客送礼、保姆佣人、人吃马喂又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惯例,可选的筹钱渠道有四种:家里提供、打秋风、借钱、拜客,靠家里是不可能的了,而所谓"打秋风"则是向外省官员四处讨钱。肇骏祖选择的则是"拜客","拜客"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打秋风",只不过对象和借口不同而已,进士及第,这在老家也是上百年才出的大事,这就给了向亲戚故旧、山东各地的焦氏族人、各县地方官、著名乡绅、外地经商的同乡筹钱的机会,这并非个例,而是每人都在遵循的潜规则,无可厚非。举一个名人的例子,据记载道光十八年,曾国藩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成为京官,在进京之前,五次外出拜客,共收到礼金1495两,进京途中继续拜客,又收到500两左右的礼金。前后加起来进账2000两,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然而这些钱在扣除日常开支以及三场红白事费用之后,也所剩不多。连曾国藩这样的大儒都未能免俗,我们就没有理由求全责备我们的先祖,何况族人送礼金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很好投资-当然回报也需要写个诗,题个字回馈族人,比如上文说到的为安丘《焦氏族谱》作续。

同治九年(1870)庚午七月肇骏祖到过昌邑大庄、高密沂塘,时值两地宗人共议续谱,骏欣然为之序,并有字画、墨宝传世。同年八月至安丘郎君庄,并留有谱序两篇。其中对四兄弟之说是这样叙述的:"骏自幼读时,闻族中父老云:始迁之祖凡兄弟四人,讳曰增、玖、城、埸。有章丘我族城祖之后固昭昭矣。惜外则纷纭传闻,迄无定所,欲联本族不得时。自戊辰捷后,一车两马,周历四方,得增祖后焉。昌邑之大庄、沂塘是也。玖祖之后在登州府黄县,然究未得考其谱系,则疑以传疑耳。即此推彼,未尝不慨然曰:埸祖后岂无考乎?遂由昌返潍,忽有郎君庄族人,口称埸出,言之颇详,盖自上世先人与归家园等村为一脉之分支"。脉络梳理一目了然,四位先祖之增祖居昌邑大庄、沂塘,玖祖居黄县,成祖居章丘,仪祖(场祖)居安丘(后代分支又迁青岛城阳旺疃)。

本是无心插柳的"打秋风"却无意中串起了半个山东的山东焦氏脉络,清末的通讯仍极其落后,除国家管理的驿站之外,信息的交圈和闭环非常难,只能依靠道听途说,迫切需要这种机缘巧合将其串起 ,2015年开始我们在笔者所在的淄博举行的山东焦氏宗亲联谊会,来自泰安莱芜临朐安丘临沂章丘的本家,我们要感谢肇骏祖,没有他在近代的这次串联,我们的归宗就不知要延至何时。

据史料记载,肇骏祖于1872年由庶常馆散馆授广西贵县知县,并曾代管桂平、富川、宾州等州县事务,1873年(同治癸酉)春季遇极旱,肇骏祖在贵县城西北的龙潭-龙床井举行祈雨仪式,结果"城大雨",本要在龙床井刻石纪之,但不久便改任他处。整整十年后,1882年,肇骏祖二度到贵任知县,于是便"补镌"当年祈雨一事,在龙床井中那块巨平正光滑的巨石上镌刻了"霖雨苍生"四个大字,这是对龙床井自五代时期以来,对这一处与南山同属贵城名胜的历史概述。

从这一典故我们看到,在1872年肇骏祖离开老家赴广西,史料中未查到何时回乡抑或去世的信息,因此在光绪10年(公元1884年)由十六世钧祖、十七世式恒祖、十九世肇深祖主导的续谱中,未见肇骏祖参与其中,毕竟《中国美术家大辞典》记载焦肇骏"书法宗颜、柳",如果在乡一定会执笔此次谱序,也就在这次续谱中始见传承至今的辈份,自十七世以下"式元肇其念,方裕守体传,有余允志广,百世受承延"。 137年来辈分不乱,传承最远的也仅是二十六氏"传",我们开放的去看,1949年12月新续二十字行辈是否操之过急?

笔者一支认成祖为始祖,即一世祖,族谱云:"中丞祖文运始开",中丞即焦馨,为十世,其祖父为峥,父亲为瑁,皆因焦馨的缘故被朝廷封赠。 出仕当官后,按惯例要封赠三代, 在刁西修建祠堂,修葺祖坟。前几年笔者数次拜访章丘刁镇,期望拜谒祖陵,却被本家宗亲告知祖陵已于文革期间炸毁,据老人讲述祖陵其时"方圆百尺,松柏苍翠",因为使用石材规整坚硬,炸毁后被周边百姓盖房子、垒猪圈,老祖奶奶有一宗庙,配冠镶嵌有一颗鸡蛋大的夜明珠,文革期间宗庙被捣毁,夜明珠不知所踪,历史造成的悲剧,也非个人可更改,唯有内心凄惶悲苦。

借用曹雪芹的一首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哲学最基础也最玄奥的终极问题,我们之所以要尊重祖先,追思先贤,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也在力图破解,在浩浩荡荡的历史中,人的生命如蝼蚁一般渺小和转瞬即逝,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在几百上千年后是否还有人记起我们?我们都在追寻心中的那个归宿。

人的一生只为返乡。

山东莱芜嘶马河村二十三氏 裕字辈 焦伟于辛丑中秋

写在后面:因老母亲姓徐,在外走访时会关注徐氏一脉,现考证山东莱芜姚家岭村、嘶马河村徐氏与山东郯城县徐氏疑为一祖, 郯城徐氏字辈:清雍正年间20字:简 靖 淑 慎,贞 敏 祗 勤,熙 嘉 辑 新,绍 振 丕 烈。字辈与莱芜高度重合,台湾明星"徐熙媛、徐熙娣"其祖父就是郯城人,目前郯城徐氏大部分传到"祗勤 熙嘉"四代,也与莱芜高度重合,提供此线索,徐氏亲友如有兴趣可跟进。

能帮我用现代汉语翻译(解释)一下吗?

敦本纪事(修宗祠家谱纪事) 敦宗睦祖者孝之,推人生以孝为本,故百行以孝为先,建宗祠、修宗谱,故联一族之孝思,以事其先人也,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