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名字是按什么辈分排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3收藏

明朝皇帝的名字是按什么辈分排的?,第1张

这句话是明朝燕王世系名字第二个字的所用字,用来区别辈分,没有特殊含义。

朱棣靖难之役后成为皇帝,该句便成了帝系名字第二个字的所用字。

朱元璋之后的每一位皇帝,名字中都含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之一。为了明确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朱元璋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用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

其中: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家: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比如:

建文帝叫朱允炆。

明仁宗叫朱高炽。

明宣宗叫朱瞻基。

扩展资料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字辈谱对世人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韩氏字辈是唐朝韩愈谱写的。

-字辈

1、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表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402年),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为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

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一说剃发出家。

3、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年-1424年),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02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为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0个月,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1435年),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1427年-1464年),年号“正统”“天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7、明景帝朱祁钰。

朱祁钰(1428年-1457年),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

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一个月后,景帝去世。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8、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不勤政,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去世,时年41岁。

9、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1470年-1505年),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而在他统治的18年也被誉为”弘治中兴“。他于1505年去世,时年36岁。

明朝国号的由来: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

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室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有非常多的相似,这个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子bai孙的命名规格说起,也和清朝负责翻译元素周期的徐寿先生有点关系。

朱元璋留下起名规则

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儿子倒是挺多的,有26个之多,他当了皇帝之后,又不想让人家说他没文化,就给儿子们留一下祖训,取名字第一字为姓,第二个字就以他留下的20个字辈分表,然后第三个字就必须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取名。看他的儿子们:朱标、朱棣、朱杞、朱桂……全是木字旁,可是禁不住明朝皇室的生产力实在太强,到了万历年间,朱家人口实在太多了,于是各家王爷各显神通,造起字来是别出一格,有了:朱慎镭、朱公锡、朱在钠、朱帅钾、朱效钛、朱帅锌、朱恩铜……又钾又钠的,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元素周期表的意思了?

清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

其实元素周期表远比明朝朱家的家谱晚呢,是在清朝的时候,才流进中国,当时负责翻译的是徐寿先生,他引进了门捷列夫的这项发表,却一时遇到了难处,他需要有什么样的汉字来表达这些元素呢?机缘巧合的是,在他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本朱家的家谱,巧了,这里面这么多带金偏旁的生僻字,更巧的是在发音上居然可以和元素周期表上对得上,大腿一拍,就是它了。于是徐寿就借用了明朝的王爷名字中的字,套用到了元素周期表上,不足的再新创造几个,就这样把国人周知的元素周期表给翻译了出来。

元素周期和明朝王室的关系就这么给定下,朱元璋无意之间留下的祖训,让子孙创造出了大量带元素偏旁的字体,而元素周期表之中,却又如此巧合的可以使用,朱元璋不知生前可预知了。

家谱中的明是指家族中某一代人所使用的堂号。堂号是指家族中按照世系排列的不同辈分所使用的称号,是家族中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堂号的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风俗习惯,一般由家族长辈或有权威的长辈指定。

明是辈分中的一种,通常是指第十一代,也有些家族使用明作为第十代或第十二代的堂号。由于每个家族的堂号使用规则不尽相同,所以用明作为堂号的家族较多,但并不代表所有家族都使用明作为堂号。

明这个堂号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一代孙朱某为了避免与明朝皇室同名,所以使用了明作为自己的堂号。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明字寓意着光明、明亮、清晰等含义,代表着家族的兴旺和繁荣。

总之,家谱中的明是家族中某一代人所使用的堂号,通常是指第十一代。堂号的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风俗习惯,代表着家族中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不同家族使用的堂号规则不尽相同,但是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明朝第1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

年号:明太祖

登基时间:1368年

去世时间:1398年6月24日

主要成就:建立明朝,灭掉元朝,恢复汉人政权

即位地点:南京

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

明朝的第2位皇帝:惠帝朱允炆

和朱元璋的关系:孙子

即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去世时间:去世时间不详

别号:建文君、建文帝、明惠帝

人物简介:惠帝朱允炆在位仅仅三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明成祖朱棣赶下台,因此没有什么政绩

明朝的第3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的第三子

即位时间:1402年夺位登基

去世时间:1424年8月12日

主要成就:郑和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平定边患

明朝的第4位皇帝:仁宗朱高炽

和明成祖朱棣的关系:朱棣的长子,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即位时间:1424年

去世时间:1425年5月29日

主要成就: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不过仁宗做皇帝做的比较可怜,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

明朝的第5位皇帝:宣宗朱瞻基

皇帝顺序: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即位时间:1425年

在位时间:11年

去世时间:1435年1月3日(宣德十年)

主要成就:随祖父明成祖朱棣征蒙古,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

明朝的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镇

明朝皇帝顺序: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

即位时间:1436-1449,1457-1464(共22年)

去世时间: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

在位期间大事记:“土木之变”被俘,1457年被放回以后重新即位。

死后陵寝:十三陵之裕陵

明朝第7位皇帝:景帝朱祁钰

明朝皇帝顺序:英宗被俘后做的临时皇帝,英宗回朝以后退位。朱祁钰是明英宗的朱祁镇弟,英宗被俘后即位

即位时间:不祥

死亡时间:1457年(天顺元年

在位大事记: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明朝第8位皇帝:宪宗朱见深

皇帝顺序: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

即位时间:1464年

在位时间:在位24年。

死亡时间:1487年9月9日(成化二十三年)

生平大事记:好色之徒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如果非要找个的话就是设立西厂

明朝的第9位皇帝:孝宗朱佑樘

皇帝顺序:宪宗的第三子,明朝的第9位皇帝。

即位时间:1487

在位时间:在位19年。

死亡时间:1505年

主要成就:中兴之令主

明朝的第10位皇帝:武宗朱厚照

皇帝顺序:明孝宗的长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代皇帝

即位时间:1505年

在位时间:在位17年

去世时间:于1521年,时年31岁。

死亡原因:荒*过度,沉默女色

主要成就:没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皇帝

明朝的第11位皇帝:世宗朱厚璁

皇帝顺序:明宪宗的子孙,父亲是兴献王,大王王朝的第十一代皇帝

即位时间:1521年

在位时间:在位46年

去世时间:于1566年,时年66岁。

死因:传说是服用仙丹毒死的,是否真实无法考证

主要成就:,诛杀宦官,节用宽民。后期比较荒*,沉迷道教修炼仙丹不理朝政

明朝的第12位皇帝:穆宗朱载垢

皇帝顺序:世宗朱厚璁第三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二代皇帝

即位时间:1566年

在位时间:在位7年。

去世时间:于1572年,时年36岁。

死因:无法考证

主要成就:没有成就

明朝的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

皇帝顺序:穆宗朱载垢第三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三代皇帝

即位时间:1572年年仅10岁

在位时间:在位48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去世时间:于1620年,时年58岁。

死因:无法考证

在位期间大事: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明朝的第14位皇帝:光宗朱常洛

皇帝顺序: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大王王朝的第十四代皇帝

即位时间:1620年年仅1个月

在位时间:在位1个月。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去世时间:于1620年,时年39岁。

死因:荒*过度

在位期间大事:基本算什么事情没有,在位时间最短应该是他名声最大的地方

明朝的第15位皇帝:光宗朱常洛

皇帝顺序:熹宗朱常洛的长子,大王王朝的第十五代皇帝

即位时间:1620年

在位时间:在位8年。

去世时间:于1627年,时年23岁。

死因:荒*过度

在位期间大事: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

明朝的末代皇帝: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

皇帝顺序:光宗第五子,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朝的第十六个皇帝

即位时间:1627年

在位时间:在位17年。

去世时间:1644

死亡原因:被李自成逼死在了九宫山,据说是上吊自杀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籍在哪里?以下文字资料由校易搜为大家收集整理,让让我们赶快看一看吧!

朱元璋祖籍

说到朱元璋的祖籍,有不少说法。有人说它有人说它在凤阳其实是沛县,还有人说它句容。各种说法都有。然而,按照民间的说法,一个人他的祖籍应该是他的出生地或他三代以上的家族居住地。

比如朱元璋

朱元璋曾经召回他的家人,他的祖籍应该是句容的朱嘉翔。但是,明史没有我不这么认为。明史说朱元璋祖上应该是沛县的农民,所以朱元璋他的祖籍应该在沛县。只是在北宋金国入侵时,朱元璋的祖先朱带着妻儿逃到了句容的。当朱嘉翔活到朱元璋的祖父,朱元璋的祖父朱楚一受到官府的压迫和剥削,只好躲在泗州开荒生活下来。后来,朱元璋祖父去世后,他的家庭又变得穷困潦倒了。朱元璋夏侯_的父亲不得不收留朱元璋一家人四处躲藏和逃亡,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流亡家庭。

但是,铭文中记载朱元璋他的三代祖先都住在句容,他们也葬在句容朱嘉翔。后来,当朱元璋登上王位时,他带着他的大臣们去朱嘉翔寻找墓地。循着古老的经典,来到这里烧香祭祖坟。作为朱元璋的祖籍,朱元璋后来登基,选择金陵作为皇城,大概是因为他有祭祖的想法。他曾想在句容建一座祖坟,但因为祖坟不能建而作罢。不要被发现。

朱元璋父亲

朱元璋朱的父亲,原名朱,元朝末年句容人,即明仁祖。

比如朱元璋

据史书记载,元朝的汉人可以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们就不会有自己的名字。我不去上学。他们根据父母的年龄或出生后的日期来命名。这也是朱元璋的父亲朱名字的由来。朱元璋他的原名不是这个也不叫。它的原名是朱崇巴。后来因为起义投奔郭子兴,他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大气,就改名叫朱元璋,意思是他是灭元的利器。这时候,朱元璋也换了父亲她的名字是朱世珍。

朱元璋的父亲50岁时有了朱元璋,后来迁到濠州中坜县定居。由于当时生活条件恶劣,朱元璋身体不好,营养不良,经常容易生病。因为朱元璋父母没有他们没有多少文化,非常迷信,认为只有观音才能救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黄觉寺,拜里面的老和尚为师。事实上,朱元璋他在寺庙里的生活并不如意,经常被人欺负。后来,他没能他坚持不住了,所以他逃了回来。后来,朱元璋为了逃避纳税服务,他的父亲别无选择,只能搬到他家。那时候朱元璋才十岁。后来,朱元璋的父亲被迫为当时太平乡的地主种地,朱元璋当了牛郎。

然而,朱元璋的运气还是很好的。在放牛的时候,他认识了后来为他开疆拓土的朋友徐达、唐河、周德兴等人。这些人对朱元璋做出了很多贡献他的职业是当皇帝,后来成为开国元勋。

朱元璋17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旱灾和虫灾。朱元璋他的父亲、母亲和大哥都死于这场灾难。

朱元璋是哪里人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又名朱重八,汉族,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元末,起义终于突破帝都,登上帝都

那么朱元璋是哪里人呢?根据古人留下的相关资料和文字记载,我们知道朱元璋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人。在丰县你可能不知道,但在小岗村你一定很了解。小岗村是凤阳县的一个村庄。凤阳花鼓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据说这凤阳花鼓是元末凤阳县人过苦日子的时候沿街乞讨,然后姑娘们跳这种舞博取同情。据说朱元璋看到后非常难过。后来朱元璋为了让家乡繁荣,想在这里定都,大臣们极力阻止这才罢休,但护城河和相关城池也建了一半。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当过一阵子和尚,那么他是在哪里出家的呢?就是他的家乡凤阳县龙兴古寺,现在是凤阳县著名景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朱元璋他的父母也葬在凤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明陵。凤阳县流传至今的一首歌,开头是凤阳路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从朱元璋十年前出生到现在,九年丰饶。从这里也可以得到朱元璋是哪里人的答案。

朱元璋一生勤劳,即使当了皇帝之后,也是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为家乡凤阳县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元璋属什么

朱元璋出身农民。他不能他不认识几个汉字,所以他能趁乱当上皇帝。当时民间盛传王要生了。和朱元璋属于什么有关系吗?接下来,让具体分析一下朱元璋属于什么,和他当皇帝有没有关系。

图为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属龙,从小贫穷,但还是个牧民。当时的元朝已经疲惫不堪,各地起义不断,使得人民生活困难。朱元璋村还有瘟疫,他父母都死了。如果朱元璋不能因为活不下去了,他去寺庙出家了。但过了几天,寺庙解散了,他开始四处流浪乞讨。这一流浪就是三年,过着饥不择食的生活,可以说受尽了屈辱。当了三年乞丐后,他回到了原来的寺庙。

这时候,有一个叫白莲教的民间,宣传王铭要出生了。事实上,王铭他们说没根本不是指朱元璋。明教有个叫张无忌的人,武功盖世,所向披靡。他是大家心中的明王的头脑。他在琐罗亚斯德教的复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下人心初定,他有心退位,更不愿做明朝的国王。

那么明王该由谁负责呢?当时的朱元璋勤俭用兵,所得钱财与兵丁共享,所以士气很好。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绝不会骚扰当地人民,而人民的心会疲惫不堪。考虑到他人品好,又是农民出身,应该不会受到百姓的亏待,所以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朱元璋。它这只是上面流传的一句话,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他的农民出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刘邦那么残忍。如果背后没有势力,很难成为天下之主。和朱元璋属于什么有关系吗?

朱元璋起义

朱元璋起义如火如荼,顺应天命,一举成功。朱元璋之所以起义进行得如此顺利,与元朝的腐败无能有很大关系。朱元璋的成功起义也与明教有很大关系。这里详细介绍朱元璋的起义。

图为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家庭的牧民。他什么都不是。他是因为没饭吃才出家的,他是因为庙里没饭吃才要饭的。到处都没有食物。最后,朱元璋想通了。只有打败了元朝,才有饭吃。所以当他小时候的玩伴让他一起加入叛军的时候,他就走了。朱元璋加入后

朱元璋决心驱逐元军,收复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他的义军所到之处,从来不扰民,得到的赏赐与士兵共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他一起造反,最后发展成星星之火。加上身边有很多辅导员,可谓一路高歌,所向披靡。

朱元璋起义期间,月饼出现了。从此,中国人每年中秋节都有吃月饼的习惯。为了快速歼灭元军,朝廷官兵巡逻非常严密。我该怎么办?刘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再过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为什么不在那天起义呢?他想到把纸条放在蛋糕里,然后和大家分享蛋糕。当你在中秋节吃蛋糕并发现里面的纸条时,你就知道了是起义的时候了。因为这个好主意,朱元璋美军成功攻占了元大都。让朱元璋顺利当上皇帝,所以月饼是吉祥的象征。

朱元璋结拜兄弟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很多电视剧里演过朱元璋。他从一个穷光蛋到一国之君的道路是传奇的。在很多电视剧里,朱元璋都成了结拜兄弟,他们是吴、胡大海、邓禹、朱元璋、唐河、常遇春和。

朱元璋结拜兄弟剧照

朱元璋结拜兄弟几乎囊括了明初所有的名门,但现实历史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这些人一开始都是朱元璋的部下,但直到最后还是朱元璋的部下。朱元璋没有不要和任何人结拜兄弟。

但是据说朱元璋确实有一个结拜兄弟,就是他的结拜兄弟天兴。这个人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因为在朱元璋出家、外出化缘的时候成了兄弟,在朱元璋危难的时候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然而,当朱元璋加入叛乱时,朱元璋失去了消息,而天兴却在暗中帮助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彻底失去了结拜兄弟的消息,于是派了很多人到全国各地去找他。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元璋找到了结拜大哥,朱元璋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大哥带着弟弟的礼物来找自己。于是天兴来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非常客气。

在他们的交往中,朱元璋总是以礼相待,感激他的好意。朱元璋也劝他留在北京养老。天兴最后答应朱元璋留在北京直到他死。朱元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籍淘金户。祖父初一因当地不产金,赔纳不起而徙句容,后徙泗州,至父亲时方徙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德裕,再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目录

1起义

2建国

3生殉妇女

4评价

5婚姻

6家族列表

61子女

7传说

8相关条目

[编辑]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於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得大富商沈万三资助,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

[编辑]建国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安定。

洪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洪武二年正月初十(1369年2月16日),朱元璋命於鸡鸣山立功臣庙。当时他告谕中书省臣说:「元末政乱,祸及生灵。我倡义临濠,以全乡曲。继率英贤渡大江,遂西取武昌,东定姑苏,北下中原,南平闽广,越十有六载,始克混一。每念诸将相从,捐驱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我怀。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庙,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人孰无死,死而不朽,乃为可贵如诸将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无穷之荣;身虽殁而名永不磨灭」。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长子为皇太子,其余皆分封为王,又分封一个从孙为王,使之出镇全国险要。一部分镇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扰,称边王。他们东起辽东,西迄甘肃,各守据点,保卫著边疆,如燕王朱棣镇北平(今北京)、宁王朱权镇大宁(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谷王朱穗镇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称为「守边」九王。余下则星罗棋布,分驻内地。如周王镇开封、楚王镇武昌、潭王镇长沙、蜀王镇成都、鲁王镇兖州等。诸王中,以北方边王的势力最大。如宁王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和晋王权力尤高,如中央派来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均受其节制,甚至朱元璋允许此二王扩展其军事势力,军中事大者方才奏闻,但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靖难之变。

明朝稳定之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来约束众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处死了大批不法贪官,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由於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稳定成长。他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明南京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供给皇宫。

朱元璋曾多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在东北逼降纳哈出、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於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编辑]生殉妇女

残酷的殉葬制度,在西汉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但是在朱元璋手中又恢复,并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伺寝宫人;成祖殉30余人,并且曾因权贤妃之死疑案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仁宗」殉葬7名妃嫔;宣宗殉十人。「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编辑]评价

此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民间流传朱元璋丑恶的脸谱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著眼,事实上历史都有如此记载。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杀戮功臣者著眼,洪武六年,朱元璋鉴於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杀宋国公冯胜,是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大臣们只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

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的功臣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汤和、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

除大诛功臣外,朱元璋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

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他大多数制度是从蒙古学的,廷杖与责打臣下是从蒙古学的,法制是从蒙古学的,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他与蒙古人一样,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不许随便转换工作,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十户制学的,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因此明朝君主是绝对专制的。

[编辑]婚姻

朱元璋的皇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脚马皇后。她是当时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义女。有学者分析晚年朱元璋暴躁的性格和马皇后的死有很大关系。

[编辑]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卒於1382年,寿51岁,諡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郭惠妃,郭子兴亲女

江贵妃

昭敬充妃胡氏

硕妃,高丽进贡的女子

郑安妃

庄靖安荣惠妃崔氏

达定妃

胡顺妃

任顺妃,高丽人

李婕妤,高丽人

崔美人,高丽人

韩氏,高丽人

[编辑]子女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史载孝慈高皇后出,但有说法是高皇后养,李淑妃所生。),逝於1392年,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达定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 (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厉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媳妇

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

成祖朱棣娶徐达女

潭王朱梓娶于显女;

鲁王朱檀娶汤和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

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

郢王朱栋娶郭英女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编辑]传说

由於出身民间,有关朱元璋之传说众多,如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原名虫扒,后至皇觉寺才改重八,不久改为朱兴宗。其中以其天生有天子相、天子金口等为多。著名的例子,便是在皇觉寺当小和尚时,老师傅要求朱元璋清理庙堂大殿,朱元璋趁著师傅不在寺内,开金口对著众尊佛像,要诸佛自行清洗乾净,并且也要打理大殿内一切。话刚说完,诸佛便慌慌张张行动起来。

另外,传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故立国后以「明」为国号(小说倚天屠龙记亦曾以此为题材)。 值得推荐的传记有吴晗1949年出版白话文朱元璋传等

明代皇帝顺序

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名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朝君主

明朝的皇帝按顺序都叫什么

明朝皇帝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分别是: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扩展资料:

很多人都会认为,明朝皇帝都很奇葩,像什么道士皇帝,木匠皇帝,不上朝皇帝等等。很显然,这些所谓的历史记载并不靠谱,毕竟清朝编写的《明史》并不可信,而且相对来说明朝的文人,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所以明朝有几位皇帝被变成奇葩也算正常。

不过,虽然是如此,但是明朝皇帝身上有一点是历史无法抹黑的,这一点就是明朝皇帝的不软弱。

不管是上到开国皇帝朱元璋,下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自明朝建立初期到明朝灭亡后期,都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位皇帝因为软弱而割地,赔款,和亲的,可见明朝的皇帝到底是有多么的硬气。

明朝曾经有一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俘获了,原本瓦刺想要利用明朝皇帝大捞一笔,结果一两银子都没拿到。还有,即便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即便是在面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丝毫低头屈服的意思。

当时的大明朝可还是有大半壁江山的,陪都南京尚在,整个明朝的行政系统并没有被摧毁,崇祯完全可以去南京暂避,以后再慢慢打回去,谁知崇祯居然上吊自缢了,而且李自成也没有想过会逼死崇祯皇帝。

这也确实是体现出了明朝皇帝的骨气,不管崇祯煤山自缢到底是对是错,最起码他的精神和勇气都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明朝君主

明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朱元璋,字国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

——明朝

明朝皇帝顺序

明朝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 ,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扩展资料:

明朝历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被称为“永乐大帝”的朱棣。但被后人评价最高的,却不是这两位。而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继位。此时的大明江山,朝政混乱,国力日渐衰弱。

朱祐樘继位后,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提倡直言进谏,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朱祐樘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在朱祐樘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活安居乐业。这段时期,被历史上称之为“弘治中兴”。

在用人准则上,朱祐樘遵从唯贤唯德,大量重用贤才之士,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

他待臣下很宽厚,能推心置腹,从未鞭打过大臣,因此,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形同一家人。对臣下宽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确属相当不易。

这样,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大 。

朱祐樘在内政上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成就就是大力兴修水利。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处黄河决口,明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明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彻底解决了江南水运的淤泥堵塞。经过此次治理后,以往水患多发的江南大地,从此水灾顿渐,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里,成为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朱祐樘也是成绩卓著。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周边邻邦或属国,如安南、暹罗、琉球、吐鲁番等,纷纷向明朝入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人,而明孝宗朱祐樘一生仅娶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卧,朝夕与共。这也给他一代明君的形象,增加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繁重的政务也渐渐拖垮了他本就虚弱的身体。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代英主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36岁。死后埋在明泰陵。

与朱元璋、朱棣的文治武功相比,朱祐樘并没有那么耀眼的光芒。但朱祐樘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广开言路,重用贤才。这在明朝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有了朱祐樘的励精图治,才使得大明王朝又延续了将近140年,其功绩与他的两位先祖相比,也毫不逊色。

明朝天启年间首辅大臣朱国祯的评价是:“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的评价是:“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明朝君主

明朝皇帝的排序

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1、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3、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明史·后妃传》说其生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由孙氏抚养),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崩于天顺八年(1464年),死后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在位期间,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

返师途中,阴历8月15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1450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景帝不欲英宗还銮,在大臣的劝谏下虽于景泰元年(1450年)将英宗迎归,然而将其幽禁于南宫,防守严密。

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朱见深(英宗长子)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储。英宗在南宫饮食常缺,又不得礼遇,赖钱皇后宽解度日。后太子朱见济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

十六日夜,英宗自东华门入宫,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即日下于谦于狱,废景帝为郕王,迁之西内。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谓乃英宗使太监蒋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陆釴《病逸漫记》)。郕王死后,仍得不到英宗的谅解,谥曰戾,葬于金山。

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

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王翱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

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明史》誉为德政。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4、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 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5、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

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 ),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 ,明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明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诏狱。

嘉靖前期世宗在张璁的辅助下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明朝

——朱元璋

——朱棣

——朱祁镇

——朱见深

——朱厚熜

明朝皇帝年号依次排序分别是?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一共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一、在位列表(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1、

2、

3、

4、

二、皇帝资料

1、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2、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3、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4、朱高炽

明仁宗(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太祖也挺欣赏其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册封为燕世子。明成祖即位后立为皇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随父征战多年,知道创业很难,重用户部尚书夏元吉,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在位期间,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

他一即位,即决定将首都迁回南京,以免漕运的巨大花费。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因心脏病驾崩于钦安殿,庙号明仁宗。

葬于明献陵(今北京昌平)。朱高炽虽庙号“明仁宗”,但是依然延续了明太祖、明成祖的殉葬制度,死时生殉七名妃嫔。

5、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汉族,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驾崩于宣德

明朝皇帝的名字是按什么辈分排的?

这句话是明朝燕王世系名字第二个字的所用字,用来区别辈分,没有特殊含义。朱棣靖难之役后成为皇帝,该句便成了帝系名字第二个字的所用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