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尤斯的相关信息
(一)盖尤斯的著作为什么能够比较完整地流传至今呢?
我想主要还是他身处的政治大环境相比其他法学家都要好得多。结合以前写过的《法治与人治的较量--兼论德治》和最新认识,笔者认为在屋大维死后的270年内,人治政体下的贤明君主,数得上名字得只有狄度、纳瓦尔、图拉真、安敦尼庇乌、马可奥勒留等几位。其余的都是有名的暴君。盖尤斯出生和活跃的时代分别是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117-138年)和安敦尼庇乌(公元138-161年)(即中国史书上的大秦王安敦)在位的时候。去世的时间又在一代明君马可奥勒留掌权时期。这一段时间,正好是罗马历史上非常开明的“安敦尼王朝”。当时罗马市民籍正在扩张并被普遍授予帝国境内的所有居民,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提出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分法体例结构成为了传播与上述市民身份相联系的罗马法工具,导致该书的手抄本一度畅销亚非欧三大洲。现在我们来看看罗马五大法学家中的另四位:帕比尼安以前拥护君主专制的立场,在212年塞维鲁的两位皇子的争权斗争中,他转而反对皇子卡拉卡拉暗杀其兄弟,并拒绝为卡拉卡拉的可耻行为作辩护,结果被其处死,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乌尔比安也相信罗马人民通过该法赋予皇帝最高的权力,他主张“国王不受制于法律”、“皇帝的决定具有法律的效力”, 但是乌尔比安作为帕比尼安的学生,与当时的政治中心靠得太近了,甚至一度当上罗马帝国的副皇帝一职,终于在一次士兵哗变中,死于塞维鲁皇帝近卫军的械斗之中;至于其余两位法学家--保罗和莫德斯丁,前者是乌尔比安的同学,后者名气较小,且又是乌尔比安的学生。盖尤斯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和著作家,在世时并未获得“公开解答权”,其对法律的解答不具有法律效力,他也没有像帕比尼安和乌尔比安那样身处政治漩涡中央,招致政敌愤恨和同仁嫉妒。因此,他的作品应该是保存最完整的。笔者不敢肯定当时罗马帝国是否像中国的秦始皇一样搞过“焚书坑儒”之类的事情,但帝国时代的法学,由于统治者利益的需要,往往确实是屈从于政治的。公元1世纪的卡里古拉皇帝还一心想废除法学家的研究工作。他经常恐吓说,老天作证,他要留心不让法学家的任何解释违背他的意志。一位双目失明的法学家因其家谱中保存着恺撒的谋杀者卡里乌斯的肖像而被尼禄判为有罪。由此也不难推测为什么古罗马那么多法学家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
公元426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和西罗马皇帝瓦伦廷二世颁布《学说印证法》,盖尤斯与帕比尼安、乌尔比安、保罗、莫德斯丁被一起列为罗马五大法学家,盖尤斯的地位仅次于乌尔比安和帕比尼安。公元六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学说汇纂》中有535条选自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时于公元533年完成的《法学阶梯》,即以他的原著为蓝本。以上提及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查士丁尼和西罗马皇帝瓦伦廷二世,这三位在当时有两位是中兴之主,一位又有宏图伟业之才。盖尤斯的著作身逢其时,真是走大运了!
(二)关于盖尤斯的出生地。
周论上册第56页指出:“他生于小亚细亚”。关于这一点,我在《盖尤斯与<法学阶梯>》一文中就已经说过:“其家乡估计是希腊。”理由有三:一是盖尤斯《法学阶梯》第2页(页码以黄风的中译本为准,下同)第1段原文:“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们自己的法,并且称为市民法,即市民自己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因此罗马人民一方面使用它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通过以上文字,不难发现,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将法分为市民法和万民法(这里万民法与自然法两个概念是合二为一的)。而自然法思想是最初是由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系统、明确阐述的;二是盖尤斯在《法学阶梯》第226页把债划分为契约和私犯两类,一些法学家认为盖尤斯的划分来源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两种交换正义的划分,因为亚里士多德的交换正义蕴含契约思想。现代契约制度是由交换正义中的自愿交易理论演变而来的,而现代侵权制度则由交换正义中的非自愿交易理论发展而来。亚里士多德关于两种交换正义的划分是现代契约制度与侵权制度的最初理论形态。不熟悉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会作这些划分和归类的的;三是其著作《法学阶梯》第248页有荷马史诗的记载,且曾在小亚细亚的特洛阿斯(Troas,即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地)写作和教书。通过前文对其《法学阶梯》写作脉络的梳理,我们发现他对罗马行省,尤其是希腊、土耳其、叙利亚这几个行省的法律非常熟悉。周枏在书中并没有提出盖尤斯生于小亚细亚的确凿依据,因此我认为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即盖尤斯的出生地“估计是希腊”。
(三)盖尤斯算不算是萨宾派?
虽然在学术上,盖尤斯自称属于萨宾派,在《法学阶梯》一书中他视萨宾(公元64年去世)为自己的老师,而将普洛克鲁斯派的人称为“另一学派的学者”。但研究此书的罗马法研究者发现,他在一些重要法律问题上已开始接受普洛克鲁斯派的观点。从他往后,再没有人称自己是何学派。那么他的这个“最后的萨宾派”是否名副其实?
笔者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萨宾派和普洛克鲁斯派的区别来谈:根据笔者前文的分析,罗马的萨宾学派和普洛克鲁斯学派两派的分歧主要是形式上的,即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看问题的视角上不同。萨宾学派注重市民法,以市民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普洛克鲁斯学派则着力于裁判官法(一作“长官法”,包括最高裁判官法和万民法等内容,与市民法相对应)的研究。从这一点来看,萨宾学派较为保守,普洛克鲁斯学派则较进步。但是,在方法论上,前者注重进化论精神,反对传统的形式主义,而后者则往往囿于法规的条文。学者耿勇在《简论万民法与国际私法》(原载《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9期)中认为:“盖尤斯《法学阶梯》中记载: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事实上,每个民族专用的法律是该民族自己的法律并被称为市民法,换言之,是该城邦自己的法律,而自然理性为全人类确立的并为所有的民族同等地遵守的法律被称为万民法,换言之,是由所有的民族使用的法律。如此,罗马人民部分地由其自己的法律调整,部分地由全人类共有的法律调整。徐国栋教授认为,这一段落表达了盖尤斯对一个民族的法律构成的分析:一部分是普通法,即与其他城邦共有的法律;其余部分是特殊的法,即本邦独有的市民法,后者的范围狭小。根据黄风《法学阶梯》中译本的拉丁文编排者意大利学者恩佐那尔第的研究,市民法只包括宗亲关系、家父权、夫权和对妇女的监护、20岁以上的人可以把自己出卖为奴、人格变更、被共有之奴隶由共有人之一解放时其他共有人的增加权、市民法所有权和万民法所有权的双轨制、要式买卖、拟诉弃权、取得时效、遗嘱的形式、外国人不能接受遗产或遗赠、采用”我允诺“之形式的口头债务、不分遗产的共同体等内容,其他的法律都是万民法。按照盖尤斯在其同书第二卷2、73、75、70、66中的宣告,它们包括地上建筑物添附于土地、在他人土地上播种的小麦添附于土地、因淤积增加的土地归被淤积土地所有人、无主物归先占者的规则等”。如果以耿勇的观点对比分析,盖尤斯还真不能算是萨宾派。可是,反对以上说法的论据更多,赵晓耕老师在《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21页向我们介绍:罗马市民法内容主要是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范,万民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谷春德教授在其主编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50页也指出,罗马的市民法多为民众大会通过的法律和元老远的决议等规范,包括《十二铜表法》、《米尼奇法》、《巴比和波培法》等等内容,而万民法则与之相对。光从黄风中译本的目录来看,收录的大部分是法案的名称和元老院决议的名称,从这一角度看,盖尤斯也确实注重市民法,以市民法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且对于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规范的论述井井有条,不像他在介绍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那样语无伦次。在方法论上,盖尤斯也是注重进化论精神,反对传统的形式主义,如介绍诉讼法时,先介绍以前的法定诉讼,再介绍后来的程式诉讼;在介绍法定继承时,先介绍十二铜表法的相关规定,然后介绍后来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的完善和补充。因此笔者认为盖尤斯这个“最后的萨宾派”是当之无愧的。
(四)关于盖尤斯“人法、物法、诉讼法”体系编制模式,是否是他自己的独创?
周论上册第89页指出:“这是他仿照当时的传统做法,而不是他个人的创造”。关于这一点,我不赞同。意大利罗马法教授桑德罗斯奇巴尼在盖尤斯《法学阶梯》中译本所作的前言第2页中就认为:盖尤斯的以上体系编制模式是他独创的,在此前的其他作品中没有这种体系编排模式。该书的中文译者黄风教授也是持这种观点的。周枏在书中并没有自己说法的事实根据,徐国栋在《“人身关系”流变考》一文中指出: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对立起源于古罗马的修辞理论和法的分类理论。从修辞的角度言,为了使论述脉络清楚,有必要对方方面面的事物进行分类,最简单的分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类,因此,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说:“为了理解词并为了写作,没有什么比把词划分为两个种更有用和更令人愉快的练习了:一个种是关于物的,另一个种是关于人的”。 ( Ciceron, De la Invencion, In Nicolas Estevanez edi Obras Escogidas,Casa Editorial Canier Hermanos, Tomo Primero,Paris,s/a,p228)很遗憾西塞罗对世界的这两个基本要素作了物文主义的排列,但他提供的这种认识框架确实影响了法学家对论述材料的整理,公元2世纪的法学家盖尤斯就把所有的实体法简单地划分为人法和物法。可是盖尤斯为什么要将诉讼法与人法和物法并立,实在找不到先例。因此我认为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周枏的说法不可信,也不符合现今通说。
(五)盖尤斯是否首开比较法学之端,第一个将罗马法与其它民族的法律作了具体比较。
笔者认为,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一书中,确实是将罗马法与其它民族的法律作了具体比较。比如说前面所介绍的加拉西亚人(古代土耳其安卡拉居民)对家长对子女的家父权以及希腊人对口头契约的贡献,都对罗马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盖尤斯并非比较法学的开创者。按照《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的说法,孟德斯鸠才是比较法学的开创者,证据是他的《论法的精神》。就算这种说法不成立,那么在盖尤斯之前,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法律篇》中,以三个对话者的口吻对斯巴达、克里特、雅典、美西尼、亚哥斯等城邦和波斯的法律进行过比较研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雅典政制》中更是对158个城邦的宪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因此,有关“盖尤斯首开比较法学之端”的说法是错误的。
(六)关于盖尤斯对法的分类。
周论上册第86页指出:“盖尤斯的《法学纲要》(为了叙述方便,我在后文均改称《法学阶梯》)开始分市民法和自然法,但他没有分市民法和万民法”。我认为,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理由详解如下:
1何勤华教授在《西方法学史》一书第56页写道:“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将法律分为两大系统,即市民法和自然法。他指出:“受着法律及习惯支配的国民,运用着两类法律:国民为自己制定的、作为国民及国家特有的法的国民法(市民法)和依据自然界的理性而制定的所有国家的国民都应遵守的万民法(自然法)”。在盖尤斯的观念中,自然法与万民法是一致的“。谷春德教授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一书第49-50页中也是从这种说法的。
2黄风教授翻译的盖尤斯《法学阶梯》(以下简称”黄风中译本“)第2页第1段原文:“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们自己的法,并且称为市民法,即市民自己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因此罗马人民一方面使用它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
通过以上列举,不难发现,何勤华和谷春德就盖尤斯《法学阶梯》的理解还是比周枏的理解要准确一些,周枏的以上叙述改为“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将法分为市民法和万民法(这里万民法与自然法两个概念是合二为一的)”似乎才更加合适。盖尤斯的自然法与万民法两个概念是合二为一的思想还见于黄风中译本第一卷第158段、第二卷第65、69、73段等段落(注:理论界通说认为,盖尤斯受西赛罗影响,就法的本质问题提出了理性说:“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笔者结合黄风教授翻译的盖尤斯《法学阶梯》第2页第1段原文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盖尤斯只是说“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上述理解极可能是看了翻译错误的文章所致;盖尤斯除了认为自然法与万民法两个概念是合二为一,还提出如下法律思想:如第一卷第83段写道:“法律或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改变不了万民法的规则”,这实际上就突出了自然法的恒定不变、不可更改的特征;第3卷第194段写道:“盗窃之所以被理解为现行的,只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法律不能使不是现行窃贼的人成为现行窃贼的人成为窃贼,使不是通奸犯或者杀人犯的人成为通奸犯或者杀人犯一样。毫无疑问,法律可以做的是:对某人按照犯有盗窃、通奸或者杀人罪的情况处罚,即便他根本未实施这种行为”。这有点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之类的话,强调法律的必须执行性和程序性,带有浓厚的自然法色彩)。
(七)盖尤斯是否确立人格权、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
在民法史上乃至法制史上最早建立权利主体、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的概念。根据笔者前文对《法学阶梯》写作脉路的梳理,我认为盖尤斯仅仅是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在人法篇中,他论及了许许多多不平等的内容,我们从中只看到了盖尤斯将人分三六九等,以及人压迫人的三座大山--父权、夫权和买主权,有关没有或部分丧失人格自由的人的论述占了人法篇的大部分内容。如何获得自由,倒是盖尤斯关注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他提出了人格自由的原则,而且人法篇通篇也找不到“权利主体”这一概念,与之对应的仅是“人格”一词。在物法篇中,由于他沿袭了萨宾派的一贯风格,对万民法并不着重研究,对所有权和债权的内容更是不加重视:对所有权的论述相当凌乱,毫无章法,所有权的观念只见于盖尤斯那封闭的心灵深处,而不见于外在的文字流露,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他提出了个人财产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所有权”一词虽然出现在他的书中,但他并为对其归纳引申出确切定义;在债权部分,他也只是在诺成契约(这是万民法的内容)部分,简单地谈到了买卖、租赁、合伙和委托四种契约,且大多是以笔法粗糙的举例方式加以介绍,并未下定义,即便他谈及诺成契约是由当事人双方合意达成,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认为这是契约自由(或称签订合同的自由权)的最早表达方式。
(八)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是否论及准私犯问题。
周论下册第803页提出:“在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和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中(为了尊重两本书的中译者,我将周枏的译法进行了改动),记载了四种准私犯”。我仔细查看了黄风中译本,并对照了学者肖俊对盖尤斯《法学阶梯》英译本的翻译,发现盖尤斯《法学阶梯》第三编中并未涉及周枏所说的4种准私犯,想必这是周枏记忆错误所致。相反,周枏说的后世学者添加上去的“委付诉”(这也是一种准私犯),在该书第4卷却有记载。
(九)盖尤斯对妇女的态度。
笔者经阅读发现,盖尤斯在撰写《法学阶梯》时,尽量采用通说,其中有很多歧视妇女的内容,而盖尤斯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得以展开。但是,通过其中的几个片段,我们还是能够窥探其思想的端倪。如他在该书第一卷第144段写道:“古人认为,女星即使达到了成熟年龄,由于其心灵的轻浮,均应受到监护”;在同卷第190段他又对上述思想进行批判:“成年妇女也处于监护之下,似乎没有什么扎实的理由支持这种观点。妇女因心灵的轻浮而常常容易受骗,因而通过监护人的准可对他们加以指导是公正的,这种普遍的观点看起来是华而不实的。”在意大利学者彼德罗彭梵得的《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1页)中,转引了盖尤斯的另一段话:“监护人所关心的只是不让妇人的财产落入他人之手,是一种利己主义权力。”学者李富成在《男人:放下你的鞭子》(原载:东方法眼)一文中对此解释道:古代的法律大多明确授权丈夫对可以殴打惩罚凶暴的妻子。罗马法中也规定:妻子是自奴人,丈夫可以对她行使监护权。这里的监护权包含有暴力体罚之意。然而即使在古罗马的盖尤斯时代,家庭暴力已为人们所不齿。盖尤斯在该书第二卷第112、113段中还写道:根据哈德良皇帝批准而制定的一项元老院决议,女性似乎处于比男性要优越的条件之中,因为,不满14岁的男性不能立遗嘱,即使他希望在监护人的准可下立遗嘱;然而女性在不实行买卖婚的清况下,只要不小于12岁就获得立遗嘱的权利。由此可见,妇女立遗嘱的权利也优先于男性。后世的凯特 米利特等美国女性从这里吸收了有益的成分,将女权主义思想发扬光大(见其作品《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十)盖尤斯对奴隶的态度。
列宁在谈罗马法典时,说道:“法律只保护奴隶主,唯有他们才是有充分权利的公民。不论当时所建立的君主国或共和国。在这些国家中,奴隶主享有一切权利,而奴隶按法律规定却只是一种物品,对他不仅可以使用暴力,就是把他杀死也不算犯罪”(见《列宁全集》第29卷,第436页,转引自陶希晋《新中国法制建设》,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盖尤斯自己在《法学阶梯》中确实也有将奴隶划为有形物的范畴的记载。如第二卷第260段写道:“每个人也可以通过遗产信托赠与单个物品,比如土地、奴隶、衣服、银子、钱款等。”第三卷第210段又写道:“如果某人非法杀死一名他人的奴隶或者一个属于牲畜的他人的四足动物,他将被判罚按该物在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进行赔偿。”但是,盖尤斯在对有形物进行归纳时,是将土地、人、衣服、金子、银子和其他无数物都归入有形物。而盖尤斯在该书第一卷对人进行划分时,是将人分为自由人和奴隶的。由此,笔者有一个大胆的猜想:盖尤斯是将自由人、妇女和家属以及奴隶都归入有形物之列。根据前文对盖尤斯人法篇写作脉络的梳理,我们得知,奴隶在具备一系列法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获得解放,从而转化为解放自由人的。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盖尤斯在《法学阶梯》第18页中又说道:“奴隶处于主人的支配权下。主人对奴隶拥有生杀权;而且所有通过努力取得的东西,均由主人取得。”“但是在今天,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地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这似乎是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在那个时代对撞所产生的折衷表达。因此,我国法学界的传统说法(古罗马的奴隶在法律上不属于“人”的范畴,而属于“物”,被称作“会说话的工具”,根本无人身权可言;奴隶在罗马法上不具有独立人格,不属于人的范畴,而是权利客体)在盖尤斯时代已经失效了。
一般PCB基本设计流程如下:前期准备->PCB结构设计->PCB布局->布线->布线优化和丝印->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制版。
第一:前期准备。这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块好的板子,除了要设计好原理之外,还要画得好。在进行PCB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SCH的元件库和PCB的元件库。元件库可以用peotel自带的库,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最好是自己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自己做元件库。原则上先做PCB的元件库,再做SCH的元件库。PCB的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板子的安装;SCH的元件库要求相对比较松,只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PCB元件的对应关系就行。PS:注意标准库中的隐藏管脚。之后就是原理图的设计,做好后就准备开始做PCB设计了。
第二:PCB结构设计。这一步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PCB设计环境下绘制PCB板面,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并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
第三:PCB布局。布局说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这时如果前面讲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话,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Design->),之后在PCB图上导入网络表(Design->LoadNets)。就看见器件哗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脚之间还有飞线提示连接。然后就可以对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则进行:
①.按电气性能合理分区,一般分为:数字电路区(即怕干扰、又产生干扰)、模拟电路区
(怕干扰)、功率驱动区(干扰源);
②.完成同一功能的电路,应尽量靠近放置,并调整各元器件以保证连线最为简洁;同时,调整各功能块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间的连线最简洁;
③.对于质量大的元器件应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发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应考虑热对流措施;
④.I/O驱动器件尽量靠近印刷板的边、靠近引出接插件;
⑤.时钟产生器(如:晶振或钟振)要尽量靠近用到该时钟的器件;
⑥.在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脚和地之间,需加一个去耦电容(一般采用高频性能好的独石电容);电路板空间较密时,也可在几个集成电路周围加一个钽电容。
⑦.继电器线圈处要加放电二极管(1N4148即可);
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
——需要特别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时,一定要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所占面积和高度)、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生产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时,应该在保证上面原则能够体现的
前提下,适当修改器件的摆放,使之整齐美观,如同样的器件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不能摆得“错落有致”。这个步骤关系到板子整体形象和下一步布线的难易程度,所以一点要花大力气去考虑。布局时,对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线,充分考虑。
第四:布线。布线是整个PCB设计中最重要的工序。这将直接影响着PCB板的性能好坏。在PCB的设计过程中,布线一般有这么三种境界的划分:首先是布通,这时PCB设计时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线路都没布通,搞得到处是飞线,那将是一块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说还没入门。其次是电器性能的满足。这是衡量一块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的标准。这是在布通之后,认真调整布线,使其能达到最佳的电器性能。接着是美观。假如你的布线布通了,也没有什么影响电器性能的地方,但是一眼看过去杂乱无章的,加上五彩缤纷、花花绿绿的,那就算你的电器性能怎么好,在别人眼里还是垃圾一块。这样给测试和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布线要整齐划一,不能纵横交错毫无章法。这些都要在保证电器性能和满足其他个别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布线时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电源线和地线进行布线,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一般为12~25mm。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则不能这样使用)
②.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如高频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③.振荡器外壳接地,时钟线要尽量短,且不能引得到处都是。时钟振荡电路下面、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积,而不应该走其它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趋近于零;
④.尽可能采用45o的折线布线,不可使用90o折线,以减小高频信号的辐射;(要求高的线还要用双弧线)
⑤.任何信号线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环路应尽量小;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
⑥.关键的线尽量短而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
⑦.通过扁平电缆传送敏感信号和噪声场带信号时,要用“地线-信号-地线”的方式引出。
⑧.关键信号应预留测试点,以方便生产和维修检测用
⑨.原理图布线完成后,应对布线进行优化;同时,经初步网络检查和DRC检查无误后,对未布线区域进行地线填充,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PCB布线工艺要求
①.线
一般情况下,信号线宽为03mm(12mil),电源线宽为077mm(30mil)或127mm(50mil);线与
线之间和线与焊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33mm(13mil),实际应用中,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加大距离;布线密度较高时,可考虑(但不建议)采用IC脚间走两根线,线的宽度为0254mm(10mil),线间距不小于0254mm(10mil)。
特殊情况下,当器件管脚较密,宽度较窄时,可按适当减小线宽和线间距。
②.焊盘(PAD)
焊盘(PAD)与过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盘的直径比孔的直径要大于06mm;例如,通用插脚式电阻、电容和集成电路等,采用盘/孔尺寸16mm/08mm(63mil/32mil),插座、插针和二极管1N4007等,采用18mm/10mm(71mil/39mil)。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元件的尺寸来定,有条件时,可适当加大焊盘尺寸;PCB板上设计的元件安装孔径应比元件管脚的实际尺寸大02~04mm左右。
③.过孔(VIA)
一般为127mm/07mm(50mil/28mil);
当布线密度较高时,过孔尺寸可适当减小,但不宜过小,可考虑采用10mm/06mm(40mil/24mil)。
④.焊盘、线、过孔的间距要求
PADandVIA:≥03mm(12mil)
PADandPAD:≥03mm(12mil)
PADandTRACK:≥03mm(12mil)
≥03mm(12mil)
密度较高时:
PADandVIA:≥0254mm(10mil)
PADandPAD:≥0254mm(10mil)
PADandTRACK:≥0254mm(10mil)
≥0254mm(10mil)
第五:布线优化和丝印。“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管你怎么挖空心思的去设计,等你画完之后,再去看一看,还是会觉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一般设计的经验是:优化布线的时间是初次布线的时间的两倍。感觉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之后,就可以铺铜了(Place->)。铺铜一般铺地线(注意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离),多层板时还可能需要铺电源。时对于丝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挡住或被过孔和焊盘去掉。同时,设计时正视元件面,底层的字应做镜像处理,以免混淆层面。
第六: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首先,在确定电路原理图设计无误的前提下,将所生成的PCB网络文件与原理图网络文件进行物理连接关系的网络检查(NETCHECK),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布线连接关系的正确性;网络检查正确通过后,对PCB设计进行DRC检查,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PCB布线的电气性能。最后需进一步对PCB的机械安装结构进行检查和确认。
第七:制版。在此之前,最好还要有一个审核的过程。
PCB设计是一个考心思的工作,谁的心思密,经验高,设计出来的板子就好。所以设计时要极其细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数(比如说便于维修和检查这一项很多人就不去考虑),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设计出一个好板子。
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打仗也要活学活用,不能死读书。历史上有很多将领反其道而行之,看似毫无章法,实则行云流水,韩信、项羽他们都打仗都有这个特点。古代有很多的名将不是因为他们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因为他们都有创新性的举措,在战场之上,他们的战法让敌人琢磨不透,也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例。韩信和项羽都创造过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们的这种打法也值得后人去学习。
战争最大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如果读了很多兵书,就以为自己是军事高手,那么这只是你个人的一种错觉。比如历史上的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要是历史上的名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要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军事经验不是能从书本上得出来的,一定要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战争的残酷和阴谋诡计。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手上的几万人军队打败了秦国最精锐的几十万军队。他的这种战法就很不符合兵法上的规则,他渡江之后,把所有的战船都毁了。他和他自己的士兵都没有任何的退路,这就极大的能够激发士兵的勇气。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只有能战胜眼前的敌人,才有生存的机会,所以每个人都被激发出来以一当百的潜力。韩信后来要使用过这个计策,也创造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
韩信和项羽的做法很不符合兵法上所讲的东西。兵法上讲要占据有利的地理优势,以优势的兵力去击败敌人。但是韩信和项羽都把自己放到了一个绝境,这样反而激发出了士兵的潜力,这样的做法在古人看来是毫无章法的,简直就是一种疯子的行为,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
了解PCB设计流程前要先理解什么是PCB。PCB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的简称。通常把在绝缘材料上按预定设计制成印制线路、印制组件或者两者组合而成的导电图形称为印制电路。
PCB于1936年诞生,美国于1943年将该技术大量使用于军用收音机内;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PCB技术开始被广泛采用。目前,PCB已然成为“电子产品之母”,其应用几乎渗透于电子产业的各个终端领域中,包括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仪器、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
1、前期准备
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在进行PCB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SCH元件库和PCB元件封装库。
PCB元件封装库最好是工程师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建立。原则上先建立PC的元件封装库,再建立原理图SCH元件库。
PCB元件封装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PCB的安装;原理图SCH元件库要求相对宽松,但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PCB元件封装库的对应关系。
2、PCB结构设计
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PCB设计环境下绘制PCB板框,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
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
3、PCB布局设计
布局设计即是在PCB板框内按照设计要求摆放器件。在原理图工具中生成网络表(Design→Create
Netlist),之后在PCB软件中导入网络表(Design→Import
Netlist)。网络表导入成功后会存在于软件后台,通过Placement操作可以将所有器件调出、各管脚之间有飞线提示连接,这时就可以对器件进行布局设计了。
PCB布局设计是PCB整个设计流程中的首个重要工序,越复杂的PCB板,布局的好坏越能直接影响到后期布线的实现难易程度。
布局设计依靠电路板设计师的电路基础功底与设计经验丰富程度,对电路板设计师属于较高级别的要求。初级电路板设计师经验尚浅、适合小模块布局设计或整板难度较低的PCB布局设计任务。
4、PCB布线设计
PCB布线设计是整个PCB设计中工作量最大的工序,直接影响着PCB板的性能好坏。
在PCB的设计过程中,布线一般有三种境界:
首先是布通,这是PCB设计的最基本的入门要求;
其次是电气性能的满足,这是衡量一块PCB板是否合格的标准,在线路布通之后,认真调整布线、使其能达到最佳的电气性能;
再次是整齐美观,杂乱无章的布线、即使电气性能过关也会给后期改板优化及测试与维修带来极大不便,布线要求整齐划一,不能纵横交错毫无章法。
5、布线优化及丝印摆放
“PCB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CB设计是一门缺陷的艺术”,这主要是因为PCB设计要实现硬件各方面的设计需求,而个别需求之间可能是冲突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例如:某个PCB设计项目经过电路板设计师评估需要设计成6层板,但是产品硬件出于成本考虑、要求必须设计为4层板,那么只能牺牲掉信号屏蔽地层、从而导致相邻布线层之间的信号串扰增加、信号质量会降低。
一般设计的经验是:优化布线的时间是初次布线的时间的两倍。PCB布线优化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处理,首要处理的是PCB板面的丝印标识,设计时底层的丝印字符需要做镜像处理,以免与顶层丝印混淆。
6、网络DRC检查及结构检查
质量控制是PCB设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质量控制手段包括:设计自检、设计互检、专家评审会议、专项检查等。
原理图和结构要素图是最基本的设计要求,网络DRC检查和结构检查就是分别确认PCB设计满足原理图网表和结构要素图两项输入条件。
一般电路板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积累的设计质量检查Checklist,其中的条目部分来源于公司或部门的规范、另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的经验总结。专项检查包括设计的Valor检查及DFM检查,这两部分内容关注的是PCB设计输出后端加工光绘文件。
7、PCB制板
在PCB正式加工制板之前,电路板设计师需要与PCB甲供板厂的PE进行沟通,答复厂家关于PCB板加工的确认问题。
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PCB板材型号的选择、线路层线宽线距的调整、阻抗控制的调整、PCB层叠厚度的调整、表面处理加工工艺、孔径公差控制与交付标准等。
白朗宁曾说过:“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事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现如今中国这个高速飞驰的列车上必不可少的生存之本,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工作成为实现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没有人生下来就可以不劳而获的获取生存资源,都是在靠着自己不断努力地工作,在这个社会上挣扎、前行着,工作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件“必需品”,而这份必需品的获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保证其能够源源不断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会工作的分解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作为必需品的存在,对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工作的选择和把握,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人是为了理想,有的人是为了生存,有的人是为了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有的人却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面对形形色色的理由,对于工作的热情,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没了燃料(理想、渴望),就会慢慢的熄灭。这份热情的瓦解也是潜移默化的,而这种变化,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1 毫无章法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埋头苦干,看似很努力,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收效甚微的。我们总是在抱怨没有得到自己付出后应有的回报,总是郁郁寡欢,认为自己就是被伯乐错过的千里马,但是实际的问题却是,面对工作时,缺少足够的耐心和方法。有的时候工作虽然耐心有了,但是 做起事来,总是东一下,西一下,没有计划,想到哪做到哪,不能统筹考虑,也不计后果, 出现问题就知道一味地解决,从不思考问题的来源在哪,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走,没有很好地规划和设计,导致工作推进缓慢,付出的多,回报少。
2 粗心大意
面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时,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进行问题的分析,一味地追求进度,希望能够用更快的时间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目的虽然是好的,但是,在不断追求高速推进的同时, 我们往往会忽略很多东西的细节,很多的事情往往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都是细节决定成败,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却是撬动整个地球的支点。而我们很容易忽视细节的问题,在面对工程量巨大的工作时,尤为明显,一边要赶进度,一边又要快速推进,往往对细节的把控不足,在加上急躁的心态,很容易遗漏更多重要的点,以至于进度虽然推进的很快,但是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 执行力低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工作的勤勤恳恳,却没有好的工作方法,导致收到的效果很是可怜,面对繁重的工作不能有效的推进, 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是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导致工作拖期,受到领导的指责, 而自己面对指责时,心有不甘,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得不到上天的垂帘,郁郁寡欢,工作积极性降低,效率更加低下,造成恶性循环,工作不能按时有效完成的同时,自己的身心也受到很大的打击,给自己也增加了更多的精神压力,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承担这份精神上的压力,最终导致崩溃、辞职。
面对以上问题的出现,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工作分解的重要性,而且工作分解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对自我修养的提高,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办事和工作效率,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还会增强我们的规划能力,提高我们的自身水平,在自己所在的行业,能够脱颖而出,并站稳脚跟。
1 公司角度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工作分解可以对工作内容进行宏观把控,及时调整问题,而且不影响整体方向,如果是在方向上出了问题,也可以在分解的同时暴露出来,尽早进行规避。与此同时,工作的分解,由于分解的很细致, 很多难点都在分解工作时有了预案,在实际工作中,阻碍也会大大减小,不仅如此,工作也会更有规划性,工作进度也会更加流畅, 工作的细致划分也有利于员工工作的展开,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更加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为公司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2 家庭角度
在家庭上,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使我们更多的从工作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同时,可以 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减少家庭带给工作的压力。同 时,陪伴家人的时间,不仅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也会放松工作的压力,使得身心也得到放松。并且,分解技巧对于生活上的运用,可以使得家里的安排既有规划,又能进展得井井有条,而且后方的稳定,也可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工作的进行。
3 个人角度
分解事情习惯的养成,就像前文所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养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在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出现, 提高的不仅是我们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的把控能力, 与此同时,也会使我们做事情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断加强,不仅对我们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也会使我们在业界的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促使我们在各自领域能够成为佼楚。
就像学习有学习技巧一样,工作也是有好的方式方法的。然而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 好的工作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也能够不断提高个人水平 ,特别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工作方式—— 工作的分解, 就是前人在不断失败中所凝聚出的好的工作方式,不仅能有效的安排工作进度,而且也能极大地促进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打断,无法进行,从头开始。
1 划体到面
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大型的工程工作,我们都应该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工作的分解,不要只是表面形式,而是应该渗透到骨子里,在工作确定下来时,我们应该将工作进行分解,所谓事无巨细, 工作在进行分解时,不要盲目的进行分化,而是应该有想法,有逻辑的,需要层层递进,不能毫无章法,不然会达到相反的效果。 面对确认下来的工作,我们应该先进行思考,从宏观的角度,推算工作所需时间和达到的效果,然后再对工作按照时间进行大体分化,每个时间段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在这个时间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将指定好的计划记录清晰,按计划进行列举,这样即使其他事情介入时,也不会打乱原有的计划,还是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
2 划面到线
工作进行按时间分化之后,已经对工作进行了块状分解,但是也只是对工作进行了基本的规划,只适合对工作的宏观把控,落实到工作时候就会发现,每一时间段的工作内容其实还是可以细致分化的。针对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又可以细化为每个工作模块,而每个工作模块之间的联系,又可以达成我们这段时间内所既定的工作任务,所以在进行时间划分后,我们也不要忙于马上开展工作,而是 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将大块的工作分化为每个小工程, 而每个小工程又是自己的一个独立个体,又可以放在这段时间的某一个时间点上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将大块进行分解了,同时又可以 通过突破一个一个小工程,快速的完成这段时间所规划的任务, 同时也使得工作更加有计划,更加有目的性。
3 划线到点
工作划分到这,大体上就可以了,对于一般的工作都能够进行解决。但是如果你要将这种工作方式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到这里还是不够的。如果你再细想想,工作难道分解到每个小工程就结束了吗,其实不然,每个小工程都是可以再进行细细划分的,我们可以划分到人天,在实际工作的工程中,我们都会发现,往往在进行到每个关键点和难点突破时,根本没有我们当初想的那么简单,都会和预想有所出入,而为了攻克这个难点或方法,就会消耗我们更多的时间,但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谈何容易,所以 更进一步的工作分解,可以提前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把控,提前对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案准备, 当工作开展到此时,在原定计划行不通的情况下,可启动预案进行解决,虽然在进行这些工作分解之前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却会加快你的工作效率,也会让你的工作更加流畅,同时任务的分解足够细致,也不会因为其他事情的打断,而使工作从头开始,思绪阻塞。
完成工作的分解后,只是对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所了解,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加快我们的工作效率,但要是养成习惯,只通过一次的工作分解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不光是工作,很多事情都可以进行分解,我们应该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地去强化分解的重要性, 逐步递进,慢慢的将这种认识刻在脑海里,使得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变成下意识,而不再是刻意去做,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的分解方法。
1 养成习惯
就目前而言,我对自己的规划也是从身边开始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在日常工作中不再像以前一样毫无计划,盲目行动了,而是将任务以每周到每天的形式进行划分,然后再将每天的事情分成小时进行拆分,最后根据拆分完成每时段每天乃至每周的计划,使得做事情能够更加的有条理性,对于工作效率和进度上,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
工作分解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这种培养应该是从小事开始,因为我们都很容易忽视身边的小事,总认为小事不会左右大局,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可怕的,很多的坏习惯,都是由于对身边的小事不注意导致的。因此, 为了培养好的习惯,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进行解决,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进行分解练习, 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意识,还可以作为练手,为我们之后习惯的培养,打好基础。
2 巧用习惯
当下我接触到的并且相对较为复杂的就是单独接手一个产品进行维护,这时需要接手大量的维护问题,给人一种工作量很大的感觉。这时如果冷静下来,用平时的经验积累把问题进行按功能划分为块划分之后,密密麻麻的问题就变得有明确分界,然后将每个功能模块的问题细化到天,每天用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后续有哪些待完善任务,这样不仅将整个工作过程规划更加合理,同时,也能够明确完成的时间,使整个工作更具目的性和明确性。
身边的小事做好之后,我们尝试对复杂的事进行分解,面对复杂的事情,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结合之前在小事方面分解的成功经验,将其复制或借鉴到复杂事情当中去,缕清思路,将问题细化,细化到每个点上,并能够将其串连起来。 复杂的事在这样的分析和细化之下,有了一定的方向,并且也有了做事的思路和安排,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不仅如此,也可以对工程量不是很大的工作尝试进行分解,运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将工作进行剖析,分解,使得工作能够看起来变得有计划,有规律。
3 适应习惯
当我接手工程项目时,由于已经确认好了工期,相对来说更加重要的是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任务,首先对工程进行阶段分解,在每个阶段划出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按天数进行阶段任务的划分,把任务量明确到天,并留出一段时间作为预案备选时间,增加阶段性工作的保障,之后将任务按小时细化。然而对于项目来说,还需要对每个问题会涉及到的方法进行考虑,大体罗列出每个任务会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程阶段在最大程度上不会受到影响,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完成我们的工程任务,通过这种不断地磨炼,使其成为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控全局,得到领导的认可。
通过生活上的积累和小工作量工作的分解,我们就可以对大型工程量的工作进行尝试, 将其从整体划分到每个模块,再从每个模块到每个小工程,再将每个小工程细化到每个点,将每个点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案备选,这样,使工作变得更加流畅,可规划性强,也可以快速推进工作进程。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于工作,我们要有的不仅仅是热情,也需要合适工作的方式和技巧。我们需要通过好的方式方法来提升我们的技能和工作的效率,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生存。一旦停滞不前,就会被后来的人所赶超,最终面临的是淘汰。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看似残酷,但是确是事实,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生存在这个时代。
总体说明:
(1)论文页数控制在13-15页,包括从摘要到参考文献。
(2)每一个章节的内容不能少于3页。结论的篇幅控制在一页。引文的内容不能超过
1/5引文后面必须要有对引文的阐释和说明,特别是大段引用。引文必须标明出处,且必须和后面的参考文献对应。
(3)论文正文一律用现在时态进行书写。写完后,自己必须认真阅读每一句话,查找可
能出现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错误,以及标点符号格式的错误。
(4)如果出现大量的句法错误,文法不通,以及通篇的中式英语,将打回重写。
其他说明:
1intorduction部分需包含作家生平简介、文学地位和代表作(标明发表年代)、所研究的作品的文学地位及其内容概要、所研究的作品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即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前期研究成果、你论文的创作思路。如是其他题目,做出相应变化。introduction的篇幅应该为两页。
2中英文摘要必须要言简意赅,围绕你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概述,突出研究的思路、目的和意义。不要写一些诸如小说内容之类的言语。中英文摘要必须是严格对等的。不清楚之处,请参照期刊网上同等题材的中英文摘要。这里必须指出,参考文献应是本科高校学报,不能是一些专科学校的学报和诸如文教资料等垃圾期刊。最好是核心期刊。
3章节的标题必须是名词或动名词,不能是一个句子。论文一般由三个章节构成,每个章节的篇幅控制在3-4页左右。每个章节的篇幅应该相当,不能出现较大的篇幅差异。4每个章节的开头第一段,应该就该章节的内容作出总写、然后再分段讨论。每一个章节就是一篇大作文,每一段落就是一篇小作文,必须要有主题句,不要想到哪,写到哪,毫无章法。
5对于引用,必须要指出的是,不能通篇大部分都在引用,自己论述、阐述的部分太少,这是不合格的。一般来说,引用之后,特别是大段引用之后,必须多所引用内容作出详细的阐述,阐述的内容在篇幅上应该等于大于所引用的篇幅。此外,不要随便从作品中摘抄一段,要明确引用内容的时效性,即,到底为何引用引用内容对你的观点有无支撑
6还有,每个章节都必须另起一页,不要接在上面章节之后。每个章节的最后都必须对这个章节的内容作出总结。
7关于conclusion,应是对前面几个章节论述内容的综合把握及高度概括。不要用从另一个角度来写,或者引用大量文字。
8参考文献,先写英文,后写中文文献,必须以第一个字母(或作家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列。参考文献格式请认真参考写作教程或者是期刊论文。
小时候,也曾经做过诗人梦,认为诗歌就是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念起来顺口就行了,所以那个时候偶尔写了几句“岸上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之类的打油诗就觉得自己距离伟大诗人只有一步之遥了。后来,随着对诗歌了解的深入,知道诗歌除绝非只是要求每一句字数相等,还要兼顾平仄,押韵等等诸多方面时,我知道,自己草率了。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是需要很深的语言功底的,绝不是凑几个字数就行的,所以很不好忽悠。于是不少有志于成为“诗人”的文艺青年就把目光投向了现代诗的创作,现代诗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但是要写出好的诗句也绝非易事,比如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都是现代诗句中的经典。
当有人告诉我“天上的云真白呀,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这是一首现代诗的时候,实在是刷新了我对诗歌的认知,这也算是诗?如果这算是诗的话,那么我们国家至少有十亿诗人!
这样的白话的不能再白话的诗是一个叫做乌青的人写的,我们称之为“废话体”,就是以一种唠家常的口吻写的一些大白话。乌青,原名郑功宇,据说当年读书的时候语文成绩比较好,其他学科一塌糊涂 ,上学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图书馆看书。
当然,这样的成绩也没法考上啥好的大学,后来他来到杭州的一家大学学习编播,还是对看书情有独钟。乌青常常笑称自己是当代杜甫,但是写出来的诗,怕是能把杜甫给气得活过来。
乌青的诗不讲押韵,没有章法,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写什么,甚至公布一组银行账号就成了一首诗:《假如你真的要给我钱》
我的银行账号如下:招商银行
6225××××74
郑功宇
建设银行
4367××××13
郑功宇
工商银行
6222××××30
郑功宇
当然,类似的诗还有挺多的,比如
《一种梨》
我吃了一种梨
然后在超市里看到这种梨
我看见它就想说
这种梨很好吃
过了几天
超市里的这种梨打折了
我又看见它,我想说
这种梨很便宜
他还写了一首叫做《晚安》的诗,诗歌是这样的: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我特别想你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我特别想你 晚安
晚安 晚安 晚安
对于乌青这样的诗,《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表示。“没有创造力,甚至连一点技巧也没有,白开水一样,确实算不上诗!”但是让人想不到的诗,这样的诗居然结集出版了,销售非常火爆,并且已经开始加印。难怪读者已经惊呼,通过出版诗集,乌青的“废话体”诗歌已然得到了公认。他自己则俨然进入了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对于外界对他的诗歌的评价,乌青说:“我当然认为我写的是诗。我认为,那些对我的误解,不是因为他们对我本人有什么意见,而是基于对诗歌认识有分歧。在有些人看来,诗歌这个概念,是很狭窄、陈旧的。”基于这样的信心,乌青表示会将“废话体”诗歌坚持到底。“至于别人承不承认,那是另外一回事。我要走自己的路。”
不过我认为,这样的所谓的“废话体”的诗,之所以火爆,不见得是人们真的喜欢,只是为了好奇而已,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把这样的事件看作是一场游戏。新鲜劲一过,这样的诗终究被人们抛弃!
盖尤斯的相关信息
本文2023-12-02 13:44: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