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女后“垂怜听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女后“垂怜听政”?,第1张

汉高祖皇后、汉惠帝朝太后;吕雉 

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朝太后;窦漪 

清咸丰帝懿贵妃、同治、光绪两朝太后;慈禧太后。 

通常对於掌权的皇太后们,正面评价都不是很高,但也不乏有贤明高节的皇太后,

例如; 晋康帝皇后;褚蒜子 

辽太祖皇后、辽太宗朝太后;述律平 

宋真宗皇后;刘娥,史书赞其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朝太后、宋哲宗朝太皇太后;高滔滔,被後世赞誉为“女中尧舜”。 

宋宁宗皇后、宋理宗朝太后,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皇后 

清太宗皇后、顺治帝朝太后、康熙帝朝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

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但以后却可以扶正为皇太后。

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先帝皇后)为皇太后,且须认继母为嫡母,而生母依然维持原来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封为太后。

继位皇帝与先帝同辈、甚至是先帝的长辈的,则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亲依然不会封为太后,如光绪帝的母亲,至于前朝皇后则由继任皇帝恭上徽号,如明朝的懿安皇后和清朝的嘉顺皇后。

在北魏时期,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实施“母死子贵”制度,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的皇子被封为太子,一律被赐死,不论是宫女、嫔妃,甚至是皇后。但幼龄太子然然需要旁人的呵护,因而出现所谓的保太后(或褓太后),即在新帝登基之后,以新帝之保姆为太后。不过母死子贵的制度太过残忍,造成后宫嫔妃人人自危,没有嫔妃愿意生下皇子,因此在北魏中晚期以后不再被严格实施。北魏宫廷中有三种皇太后:①皇帝生母;②皇帝之保姆——称“保太后”;③未生下皇子的先帝之皇后。

2外戚政治 

在汉朝,皇太后及其家族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称为外戚政治。尤其是东汉一朝,在中晚期因皇帝多幼年即位,其生母得以执掌朝政,使的东汉一朝竟先後有六位皇太后临朝称制;

汉章帝皇后:窦皇后

汉和帝皇后、汉殇帝朝太后:邓绥

汉安帝皇后:阎姬

汉顺帝皇后:梁妠

汉桓帝皇后:窦妙

汉灵帝皇后、汉后少帝朝太后:何皇后

3临朝称制

同时,在中国有许多皇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这些皇太后的代表人物是;

汉高祖皇后、汉惠帝朝太后、汉少帝朝太皇太后:吕雉

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朝太后、汉武帝朝太皇太后:窦漪房

清咸丰帝懿贵妃、同治、光绪两朝太后:慈禧太后。

通常对於掌权的皇太后们,正面评价都不是很高,但也不乏有贤明高节的皇太后,例如;

君王后:实际上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晋康帝皇后:褚蒜子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皇后

辽太祖皇后、辽太宗朝太后:述律平

宋真宗皇后:刘娥,史书赞其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朝太后、宋哲宗朝太皇太后:高滔滔,被后世赞誉为“女中尧舜”。

宋宁宗皇后,宋理宗朝太后,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清太宗皇后、顺治帝朝太后、康熙帝朝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

       

        杨琏真珈挖取 南宋诸帝骨骸,掺杂以牛马等枯骨,魇压于白塔之下 。 白塔高十三丈,起名“镇南塔” 。 “镇南塔”位置, 就 在南宋临安故宫废墟之上 。 宋理宗颅骨奇大,取之“截为饮器取乐”……

        宋六陵,南宋帝后陵园,位于越城区富盛镇攒宫山,陵区占地约2.24平方千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籍记载,早在绍兴元年(1131年)四月,南宋王室尚在越州(是年十月,越州升格为绍兴府)避难之时,宋哲宗赵煦(1077—1100年)的皇后孟太后不幸罹患风疾,奄奄一息。但孟太后是一个懂大局、识大体的人,迫于当时宋、金两国军事和政治斗争局势,她留下遗命说:本宫死后,入殓时只须穿戴寻常服饰,不得陪葬黄金和美玉等贵重物品;“权宜就近择地攒殡”,所制梓宫(棺材)不必宽大豪奢;待日后军事斗争宁息时,还须归葬河南巩洛祖宗园陵;不必拘泥于旧制,但须以他日迁葬时方便为计……所以南宋王室按照孟太后遗命,选址上亭乡宝山(今富盛镇攒宫山)建造陵园——孟太后去世后“暂时停放”灵柩。

        可惜!南宋王朝“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再也无意收复北方失地(北伐)。不仅孟太后“归葬河南巩洛祖宗园陵”的遗愿无法实现,而且之后南宋王朝的历代皇帝、皇后,驾崩以后也都只能够被安葬在建于绍兴的陵园中了——孟太后地下有知,该不会气得牙疼?

        考察绍兴宋六陵的陵寝建筑,因为是“暂厝(cuò,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之地”,所以其陵寝规制,相对显得比较简陋。但宋六陵制式上仍然沿袭了北宋旧制,设有上宫、下宫和地宫,墓碑高耸,殿宇巍峨,坐南朝北(寓“北望故土、光复中原“意)……仍然不失皇家的等级与规模。

        宋六陵为宋高宗赵构永思陵、宋孝宗赵昚永阜陵、宋光宗赵惇永崇陵、宋宁宗赵扩永茂陵、宋理宗赵昀永穆陵、宋度宗赵禥永绍陵——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其实, 宋六陵内还有北宋徽宗赵佶永佑陵, 并另有北宋哲宗皇后孟氏,北宋徽宗皇后郑氏、邢氏、韦氏、马氏,南宋高宗皇后吴氏,南宋孝宗皇后谢氏、郭氏、夏氏,南宋光宗皇后李氏,南宋宁宗皇后杨氏、韩氏,南宋理宗皇后谢氏等一批后妃的陵寝,以及一群皇室宗亲、朝廷重臣的坟墓。

        宋六陵为江南最大的皇家陵区。但是,宋六陵亦可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境遇最为悲惨的帝王陵园(绝对没有之一)。

        宋六陵的悲惨遭遇,还得从一个“心理变态”的和尚说起: 杨琏真珈(生卒年不详),党项族人,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负责掌管江南佛教事务,也是元朝政府派往江南“去汉化”的急先锋。据张岱(1597—1689年?)《西湖梦寻》等记载,由杨琏真珈塑凿的罗汉,都取用他本人的样貌,或骑狮或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杨琏真珈曾住德藏寺,专门盗掘古墓,还喜欢与僵尸*媾……这位杨都总统的口味,咋辣么重呢?!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宋六陵 第一次被盗! 据《南村辍耕录》、《癸辛杂识》等记载,杨琏真珈与剡中演福寺僧人允泽(生卒年不详)等,在宰相桑哥(?—1291年)等的暗中唆使与支持下,率领一众僧人及暴徒,赶到绍兴宋六陵,先盗挖了宋宁宗、宋理宗、宋宁宗皇后杨氏等陵墓。

        宋理宗是南宋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四十年),所以死后随葬珍宝较多。史籍记载,盗墓贼们在开启宋理宗棺盖时,但见一股白气冲出,宋理宗面貌栩栩如生,珠光宝气缭绕其身,棺底垫有织锦,包以金丝网罩。利欲熏心的盗墓贼们见状大喜不已,不仅顿时将宋理宗棺中陪葬的宝物一抢而光,而且还将其尸体倒悬,撬走了尸体口含的夜明珠,甚至还沥取了尸体腹中的水银……

        此后不久,盗墓贼们又相继盗发了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诸帝陵墓,盗得了“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真珠戏马鞍”、“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玉色藤丝盘”、“鱼影琼扇柄”等奇珍无数。

        据《元史·释老传》等记载,杨琏真珈盗掘临安、绍兴一带古墓共101座,**财物计金一千七百两、银六千八百两、钞一十一万六千二百锭,大小玉器一百零一件,有玉带九条,杂项宝贝一百五十二件,大珠五十两。

        宋六陵被盗以后, 可怜南宋诸帝等遗骨,居然被盗墓贼们随意丢弃于草莽之间,曝露于日晒雨淋之下……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经历史鉴定,杨琏真珈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因为当时,杨琏真珈正在设计了一个更加“歹毒”、更加显得有“文化含量”的计划:

        挖 取南宋诸帝骨骸,掺杂以牛马等枯骨,永远魇压于白塔之下 。 白塔高十三丈,起名为“镇南塔” 。 “镇南塔”建筑位置, 就 在南宋临安故宫废墟之上 。 宋理宗颅骨奇大,可取之“截为饮器取乐”……

        ——有文化的流氓杨琏真珈,这个针对南宋遗民、具有天才般的想象能力的“羞辱方案”,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幸运的是,南宋遗民、绍兴义士唐珏(约1247—?年),时年二十三岁,闻知宋六陵将要遭此大劫,忧心如焚……赶在杨琏真珈行动之前,唐珏与好友林景熙(1242—1310年)秘密邀集乡里少年 乘夜潜入陵区,收拾诸帝遗骨, 置于事前准备好的若干木匣中,“六陵各为一函(木匣)”,覆以黄绢,上署帝号及陵名之后, 秘密埋于绍兴兰渚山天章寺前,并植以冬青树为标志。 事情完毕之后,唐珏出百金,酬谢众人(一说是南宋太学生林德旸,生卒年不详,扮作乞丐,身背竹筐,手持竹夹,捡取弃物,赴宋六陵,以银子贿赂胡僧,终于收得宋高宗、宋孝宗两人遗骨,分置两函,归葬于东嘉即今温州,并种上冬青树作为标识)。

        注: 唐珏,宋高宗赵构御前侍卫唐琦(生卒年不详)裔孙。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航海避难,唐琦因病留在越州。越州守将李邺(生卒年不详)献城请降后,唐琦袖中藏石,伏于道旁,伺机袭击金国大将琶八,但击石不中,唐琦被擒,后英勇牺牲。宋高宗敕令在绍兴府城塔子桥建“旌忠庙”,俗称唐将军庙,奉祀唐琦。

        史籍记载,唐珏等人收拾诸帝遗骨时,“易为伪骨”——即是 拿了普通人的遗骨去“调包” 的;但是 因为宋理宗的头骨奇大,如果将其“调包”,“恐易之事泄”,所以不敢调换宋理宗的头骨 ——当时元朝政府的高压政策、血腥统治,可见一斑。

        就在唐珏等人在收拾诸帝遗骨、“易为伪骨”之后七天,杨琏真珈也实施了他的“羞辱方案”……天可怜见南宋遗民,他们还以为“镇南塔”下真的埋有南宋先皇遗骨。尤其是临安人民,每每路过白塔时,常常怀着悲切之情瞻仰,却又不忍驻足流连……

        杨琏真珈坏事做绝,不仅把南宋遗民气得从鼻孔里冒出两股滚滚青烟来,其斑斑劣迹也震动了朝野——见过盗墓的,但确确实实没见过手段如此卑劣下流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一个令人“喜大普奔”的消息从朝中传来:与杨琏真珈同属一族(党项族)的好“基友”宰相桑哥,犯贪赃罪,伏法被诛。人们同时发现,原来建立在桑哥与杨琏真珈之间的“塑料友谊”,毕竟经受不起考验——临死之前,桑哥同志很爽快地供出了杨都总统的种种“流氓阿匪”行为。所以有关部门纷纷奏请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扫黑除恶”,并强烈要求判处杨琏真珈死刑。民间传说杨琏真珈居然没有半点“尿性”,被活活吓死了(一传中尸毒而亡)。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史籍记载,“省台诸臣奏请处死杨琏真珈,始祖不许”!

        史籍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获悉杨琏真珈的斑斑劣迹之后,下令将宋理宗颅骨——当时已经被做成了“饮器”,移交给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宣政院处置。

        唉!可怜宋理宗坐天下40年,也算长命天子(可能葬礼也很隆重、陪葬品比较多),但是他的“身后事”,怎么就那么惨呢?

        史籍记载,元末农民战争时,胡大海(?-1362年)率部驻扎绍兴时, 嫌 杨琏真珈 盗墓不够彻底、不够干净,居然又把宋理宗墓盗了一遍! 这是宋六陵第二次被盗。

        之后,元灭明兴。明朝初年,翰林侍讲学士、文学家危素(1295—1372年,一说1303—1372年)在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时,向朱元璋详细讲述了宋六陵被盗的惨状。朱元璋听后,连声叹息。不久, 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宋理宗颅骨赎回 (葬在南京聚宝山) ,并将天章寺前南宋诸帝遗骨归葬入旧陵。 “陵前丰碑重立,上刻诸帝陵名”,并植松木,绕以墙垣。

        明朝政府严令,宋六陵陵区,五百步范围之内,禁止一切樵采与砍伐。政府选定近陵之人二人,负责看管和守护宋六陵。史籍记载,明朝政府还曾派遣道士,戒斋沐浴,执香帛致祭于宋孝宗、宋理宗二陵。后遇新皇登极,又常遣官祭告。宋六陵边上还建造起了“双义祠”,纪念唐珏、林景熙等。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亦曾敕令绍兴地方政府加意保护宋六陵,春秋致祭。然而其后,宋六陵逐渐荒芜……

        历史上,历代帝皇陵墓虽有被盗掘的,但惨酷如宋六陵者,恐怕 真 没有。 元代义士唐珏曾有诗曰:“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1568—1610年)在《游六陵记》中写道:“六陵萧骚岑寂,春行如秋,昼行如夜,虽联鞭迭骑,而时闻伥啼鬼哭之声。读唐义士诗,痛楚入骨,为之沥泣。自古亡国败家虽多,未有若斯之惨酷者也”。袁宏道另作诗一首:“冬青树,在何许,人不知,鬼应语。杜鹃花,哪忍折,魂虽去,终啼血。神灵死,天地暗,伤心事,戍儿年。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南去。纵使埋到崖山崖,白骨也知无避处。”

        明代绍兴乡贤张汝霖(生卒年不详)也有诗呤咏此事:“世外几番寒却火,野人犹自说攒宫。六陵草树荒烟下,半壁山河落照中。义士伤心偷瘗(yì)骨,前朝遗恨失和戎。杜鹃巧作青山泣,并带松声咽晚风。”

        清人王居琼(生卒年不详)游历宋六陵后,曾有感而赋诗,其《穆陵行》曰:“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当时直恐金棺腐,凿石通泉下深锢。一声白雁渡江来,宝气竟逐奴僧去。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支王,宁饲鸟鸢及狐兔。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有文献记载,至民国初年,宋六陵前,松木高大;宋孝宗永阜陵四周,尚有矮墙、享堂、御祭文碑记等;但其他诸陵,或只一堆土、一块碑等而已。抗日战争时期, 绍兴沦陷,日寇屯兵于攒宫山上, 宋六陵四周古木,均被砍伐殆尽。 汪伪政权的“伪军” ,居然 又对宋六陵进行了一次盗掘, 这就 更大程度地毁坏了宋六陵 ——天!这已经是宋六陵第三次被盗了。

        另据耆老回忆说,至1950年代,宋六陵只有宋孝宗永阜陵、宋理宗永穆陵尚存享殿三间,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至1960年代,宋六陵墓冢均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至1970年代后,宋六陵被垦为茶园,地面建筑尽毁。今天,几树高大的古松,竟成了宋六陵最后的形象与标志。

        所幸,现在宋六陵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饬保护已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利用好宋六陵这方难得的人文资源,对东鉴湖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中国的美术从古至今变化虽然有,但是在明朝时期,并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

中国美术以传统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西方传统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的写实绘画为主。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而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似的要求。在作画方法上,传统中国画讲究"默写",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喜作边角小景,世称 “马一角” 。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 “南宋四家” 。

马远《水图》共十二帧,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266cm,横413cm不等。现在的《水图》是以手卷形式装裱,而不是最初的册页形式。

除第一幅外均有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写图名。引首有明李东阳篆书 “马远水” 三字。拖尾也是他的题记,赞曰:“马远画水十二幅,状态各不同,而江水尤奇绝,出笔墨蹊径之外,真活水也。”

开始我们的漫谈吧。水图的题目已写在画上,说明了水的地点和状态。

除了第一幅,只有半截,先从不完美开始。

湖景先来,不是西湖而是更广阔更像海的洞庭湖。暧昧的水色、天青色是南宋,又是今天。起伏的线条由近及远,望向远处,仿佛回到过去。

韩侂胄(?~1207年),字节夫,宋朝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为韩琦五世孙。父娶宋高宗皇后之妹,韩侂胄以恩荫入仕。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光宗请示退位的太上皇宋孝宗皇帝,竟遭到孝宗的反对。李后一时生恨,在光宗面前进言说孝宗有废立之意。皇帝也有怕老婆的,从此光宗再也不去朝拜他爹了。甚至孝宗驾崩了,光宗也自称身体不好,不出朝执丧。朝野上下一片骚乱。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欲拥立皇子嘉王为帝,但要请示太皇太后,即高宗宪圣慈烈皇后。当时吴皇后住在慈福宫,赵汝愚打算派一个能够接近皇太后的人去请命。他想来想去想起一个人,那就是韩侂胄。这位韩侂胄的母亲是宪圣慈烈皇后的妹妹,他本人又和慈福宫的内侍张宗尹素来友好,赵汝愚想让他通过张宗尹把自己的想法秘密启奏给皇太后。韩侂胄不敢怠慢,领计而行,来到慈福宫找到张宗尹,奏与太后。太后却说:“既然孝宗皇帝不允,岂可说别的呢!”第二天,韩侂胄又来到慈福宫再劝太后,仍未获命,他又急切又无奈地在宫门口徘徊不定,正在无计可施之际,重华宫提举关礼由此经过,忙问其中缘故,韩侂胄不敢据实以告。关礼立刻指天发誓说:“公尽管直言勿讳,我若能效力则效力,不能效力也绝不会传讲出去!”侂胄便把事情经过大致讲了一遍。关礼当即入慈福宫,叩拜太后,未曾讲话,泪已先流。太后忙问:“怎么啦?”关礼哭着说:“如今圣上有疾,朝内空虚,留丞相已去,可以依靠的只有赵知院。如今赵知院欲定大计却没有太皇太后的旨意,只怕也要去朝请归。”太后闻听大惊:“知院本与宗室同姓,怎么会同普通人一样呢?”关礼又说:“赵知院尚未请去,只因想仰恃太皇太后。如果您今日不许大计,他计无所出,也只有请去了。赵知院一去,天下又将如何,请太后设想一下!”关礼的话使太后有所触动,于是她命关礼传旨韩侂胄告诉赵汝愚,明日她将上朝垂帘颁旨。此时已是夕阳西下,薄暮依稀,赵汝愚马不停蹄命殿帅郭果招集所部兵士在夜里分别守住南北内宫。第二天,宪圣太后按丧次垂帘,令宰臣传旨,命嘉王即位称帝,嘉王即宋宁宗。改元庆元。

宁宗称帝以后,韩侂胄自以为定策拥王有功,总想分一点胜利果实,赵汝愚却说:“我是宋皇宗室,君乃后族至戚,拥王定策也是份内事,何以言功呢?惟爪牙之臣才当推恩请赏。”于是进郭果为节钺,而韩侂胄只迁了个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韩侂胄心里很恨赵汝愚,起初赴任时更是一腔不满,满腹怨气,然而凭借传导诏旨,渐渐得到宁宗的宠信。韩侂胄心中又有几分得意,他开始时常搬弄点是非,逞一点威风,很是受用。焕章阁待制,南京鸿庆宫提举朱熹看出了苗头,他对赵汝愚说韩侂胄这种人应该以重赏酬其劳而慢慢疏远他,否则将为其所害。赵汝愚听了微微一笑,并不放在心上。这时右正言黄度想上书弹劾韩侂胄,结果消息泄露,反被韩侂胄斥去。朱熹又启奏宁宗,说韩侂胄奸不可用。韩侂胄大怒,让优人装成峨冠阔袖的大儒在宁宗面前嬉戏取乐,朱熹深感受辱,请辞官而去。彭龟年请宁宗明鉴忠奸,逐韩侂胄以留朱熹,也被韩侂胄陷害谪贬。不久,韩侂胄又进保宁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自此,更加独断专行,任己用事。然而当年赵汝愚抑其恩赏的旧事却难以从他心头逝去,每每思及,都令他怒火中烧。

也是天赐良机,有一个叫刘强的人,曾与韩侂胄一同知阁门事,此人颇以诗文自负,什么事都想参与,偏偏当年赵汝愚欲立嘉王时只与韩侂胄单独计议,没理刘强,这让他心里一直愤愤难平。他见韩侂胄对赵汝愚怨忿颇深,便从中挑拨说:“赵相欲独领拥策大功,您不但做不了节度使,只怕将来不免岭海之行啊!”韩侂胄十分愕然,连问何计策可免其行,刘强慢悠悠地说:“只有用合谏了。”韩侂胄急不可耐地问。“那怎么办呢?”刘强神秘地说:“御笔批出不就完了吗?”韩侂胄茅塞顿开,他立即以“内批”除任所知刘德秀为监察御史,杨大法为殿中侍御史,罢吴猎监察御史,以刘三杰代任。从此,韩侂胄的党羽充斥朝廷,拥塞上听。赵汝愚的势力被一点点削弱了。

韩侂胄并不满足所取得的成绩,他更进一步希望能把赵汝愚驱逐出朝廷。他向左丞相京锐求计。京锐说:“既然赵汝愚乃皇族宗室,那么就诬以谋危社稷则可。”于是韩侂胄依计命右正言李沐上奏宁宗,说赵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对宗庙社稷不利。这位李沐昔日曾有求于赵汝愚,结果遭到拒绝,心生忌恨,韩侂胄不失时机地收买了他,又当做一支箭把他射了出去.这一箭果然厉害,因为大凡皇帝总是日夜提心吊胆怕有人谋权篡位,宁宗也不例外,他看罢奏折,脑筋连个弯也没转,就决定罢了赵汝愚的相,谪永州。

韩侂胄当初求见赵汝愚时曾通过徐谊的大力举荐。如今赵汝愚被罢相,韩侂胄生伯徐谊向朝廷翻出旧帐,又寻了个理由,将徐谊也一并逐出朝廷。这一切仍不能使韩侂胄解除后顾之忧,他又想如不置赵汝愚于死地,以后他东山再起,一定会报复自己今日所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又密谕衡州守臣钱鍪,等赵汝愚经过衡州时动手谋害他,果然,不几日以后,赵汝愚来到衡州,一路的颠簸动荡,加之骤易水土,赵汝愚在衡州大病不起。钱鍪却百般刁难煎迫,最后赵汝愚暴病身亡,这下才大快韩侂胄之心。使他仿佛去了一块心病,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韩侂胄拜少傅,被封为豫国公。同年,再迁少师,被封平原郡,进为太傅。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立班宰相之上。此时的局势对南宋朝廷相当有利。北宋灭亡已经有七十多年,北方领土一直沦陷在金人之手,中原遗民一直热切盼望宋军北伐,而南方军民也有收复失地、重振纪纲的强烈愿望。陆游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等诗句,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民心状况。而金国金章宗在位,国势衰弱,尤其是北方蒙古的崛起,大大削弱了它的统治。可以说,这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只是,南宋自张浚北伐失败后,近四十年未开兵仗,缺乏得力的军事将领,这成为开禧北伐的巨大隐患。刚好韩侂胄是个典型的志大才疏的人物,在北伐中所用非人,结果不难想象。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命令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指挥渡淮、勇将毕再遇攻取泗州,初战告捷。五月初七,宋宁宗正式下诏伐金。当时,宋军北伐主力分布在江淮和四川两翼,邓友龙为两淮宣抚使,负责指挥东线作战,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为副使,负责指挥西线作战。本来应该东西两线互相呼应,结果事情就坏在这个吴曦身上。

吴曦为抗金名将吴璘之孙。吴璘、吴玠兄弟当年在四川领导抗金斗争,功绩显著蜀人只知道有吴氏二位将军,却不知有宋朝廷,可见吴氏兄弟声名显赫,影响之大。十分可惜的是,吴曦非但没有继承祖先的忠勇,还为了一己私利,甘当可耻的卖国贼。他派人密通金朝,提出愿意献出阶、成、和、凤四州给金人,换取金人封他作蜀王。金人答应,命吴曦按兵不动。

吴曦叛变后,金军便无西顾之忧,全部部署东线战场。结果,宋军在东线接连战败,郭倬、李汝翼败于宿州(今安徽宿县)、王大节兵败蔡州(今河南汝南)、皇甫斌兵败唐州(今河南唐河)、李爽军溃寿州(今安徽凤台)等等。只有毕再遇军屡战获胜,但无补败局。

吴曦不久便受金封为蜀王,僭位于兴州(今陕西略阳),献关外四州于金。他的无耻投降行为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抗,部属杨巨源、李好义等联合军民,闯入伪宫,斩杀了吴曦。吴曦称王仅四十一天。杨巨源、李好义等推随军转运使安丙为首,出兵收复了被金军占据的阶、成、和、凤四州。李好义又请乘胜进取秦陇,但安丙不但不同意,还在宋军内部大力铲除异己,杨巨源、李好义等都被杀死,西线宋军元气大伤,本来有可能扭转的形势又被安丙一手葬送。

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丘崈一到任,便采取守势,结果,又连遭失败。丘崈便干脆与金军秘密谈和。东、西两线都按兵不动,韩侂胄立即处于孤立。金人随即兵分九路,大举南下,开始了全面反攻,战线波及整个宋金边界。宋朝连连败退,形势颇为不利,南宋朝廷大震,议和的呼声又一次高涨。韩侂胄见宋军接连在军事上失利,罢免了丘崈,改命张岩督视江淮兵马,同时,又派使臣方信孺到开封向金人请和。其时金军由于战线过长,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战,却趁机对南宋朝廷开出了高昂的议和条件:割两淮、增岁币、赔军银,以及北伐首谋者韩侂胄的人头。韩侂胄大怒,决意再度整兵出战。然而,一场政变在朝廷内发生了。

以礼部侍郎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勾结宋宁宗皇后杨氏,密谋杀害韩侂胄。皇子荣王赵曮上疏,说韩侂胄再启兵端,将危害国家。史弥远率先上书弹劾韩侂胄,指责北伐以来百姓死伤无数,公私物力非常困难,给国家造成祸害。但宋宁宗依然信任韩侂胄,于是杨皇后决定铤而走险。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初三,史弥远在杨皇后的支持下,矫称有密旨,令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率兵三百,埋伏在六部桥侧,等韩侂胄入朝时,将其截至玉津园夹墙内活活打死。

后来临安府告知宋宁宗韩侂胄身死的消息,宋宁宗竟然不相信,事情过了三天,还坚持说韩侂胄没有死。群臣这才知道韩侂胄之死并非宋宁宗的诏旨,而是史弥远和杨皇后搞的鬼。

1制度

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但以后却可以扶正为皇太后。

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先帝皇后)为皇太后,且须认继母为嫡母,而生母依然维持原来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封为太后。

继位皇帝与先帝同辈、甚至是先帝的长辈的,则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亲依然不会封为太后,如光绪帝的母亲,至于前朝皇后则由继任皇帝恭上徽号,如明朝的懿安皇后和清朝的嘉顺皇后。

在北魏时期,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实施“母死子贵”制度,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的皇子被封为太子,一律被赐死,不论是宫女、嫔妃,甚至是皇后。但幼龄太子然然需要旁人的呵护,因而出现所谓的保太后(或褓太后),即在新帝登基之后,以新帝之保姆为太后。不过母死子贵的制度太过残忍,造成后宫嫔妃人人自危,没有嫔妃愿意生下皇子,因此在北魏中晚期以后不再被严格实施。北魏宫廷中有三种皇太后:①皇帝生母;②皇帝之保姆——称“保太后”;③未生下皇子的先帝之皇后。

2外戚政治 

在汉朝,皇太后及其家族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称为外戚政治。尤其是东汉一朝,在中晚期因皇帝多幼年即位,其生母得以执掌朝政,使的东汉一朝竟先後有六位皇太后临朝称制;

汉章帝皇后:窦皇后

汉和帝皇后、汉殇帝朝太后:邓绥

汉安帝皇后:阎姬

汉顺帝皇后:梁妠

汉桓帝皇后:窦妙

汉灵帝皇后、汉后少帝朝太后:何皇后

3临朝称制

同时,在中国有许多皇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这些皇太后的代表人物是;

汉高祖皇后、汉惠帝朝太后、汉少帝朝太皇太后:吕雉

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朝太后、汉武帝朝太皇太后:窦漪房

清咸丰帝懿贵妃、同治、光绪两朝太后:慈禧太后。

通常对於掌权的皇太后们,正面评价都不是很高,但也不乏有贤明高节的皇太后,例如;

君王后:实际上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晋康帝皇后:褚蒜子

北魏文成帝皇后:冯皇后

辽太祖皇后、辽太宗朝太后:述律平

宋真宗皇后:刘娥,史书赞其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朝太后、宋哲宗朝太皇太后:高滔滔,被后世赞誉为“女中尧舜”。

宋宁宗皇后,宋理宗朝太后,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清太宗皇后、顺治帝朝太后、康熙帝朝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

4特殊案例

汉昭帝皇后—上官皇后:为汉昭帝之皇后,但汉昭帝英年早逝,上官皇后时年仅十五岁,之後继位的刘贺虽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朝臣奏请废位,但上官皇后仍然被尊为皇太后,在刘贺之後继位的汉宣帝,又将她尊为“上官太皇太后”,使的上官氏成为中国历朝以来最年轻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上官太后一直活到了汉元帝即位,这时她已经是皇帝的法定曾祖母了,她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皇帝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王莽为其侄子,在王莽篡汉建新朝后,将当时已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改称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唐宪宗郭贵妃:出生在唐顺宗朝、为唐宪宗朝贵妃、唐穆宗朝皇太后、唐敬宗朝太皇太后,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等三朝仍为太皇太后,一生历经七代皇朝,其中五代皇朝倍受尊礼,其“七朝五尊”的经历堪称中国历朝皇太后之冠。

北魏文成帝太后—常太后:本为文成帝奶妈,正平二年中常侍宗爱发动政变,先后暗杀了拓跋焘、拓跋余。常氏见状,背着拓跋濬逃出平城,在鹿苑藏了起来。直到平叛结束,才被迎回平城。接着拓跋濬即位,是为高宗。为报常氏大恩,先封其保太后,次年三月,又封皇太后。常氏于和平元年去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奶妈级皇太后。

宋高宗宪圣慈烈皇后——宋徽宗朝出生、宋高宗才人、升贵妃、后升皇后、宋孝宗朝太上皇后(后改称皇太后)、宋光宗,宋宁宗为太皇太后,一生历经六代皇朝。她与西汉上官皇后同为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皇帝法定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南宋灭亡後,她曾抱着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向元朝大军投降,之後被元朝降为“寿春郡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亡国皇太后降级降的最低的一位。

清朝慈禧太后:本名“叶赫那拉˙杏贞(有争议)”,她生前所掌的权力之高,使的她被後世称为无冕女皇,而她死后的諡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整整有二十五字之多,不但超越了清朝开国皇后—孝庄文皇后,及在她之前的两位正宫皇后—孝德显皇后和孝贞显皇后,同时她也是中国史上諡号字数最长的皇太后。

5清代皇太后

清世祖皇太后:孝端文皇后(清太宗皇后,清世祖嫡母)、孝庄文皇后(庄妃,清世祖生母尊封皇太后)

清圣祖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清世祖皇后,清圣祖嫡母)、孝康章皇后(佟妃,清圣祖生母尊封皇太后)

清世宗皇太后:孝恭仁皇后(德妃,清世宗生母,尊封皇太后)

清高宗皇太后:孝圣宪皇后(清高宗生母,尊封皇太后)

清宣宗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清宣宗继母)

清穆宗、清德宗(清文宗过继子)皇太后:孝贞显皇后(清文宗皇后,清穆宗嫡母)、孝钦显皇后(懿贵妃,清穆宗生母,尊封皇太后)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曾将皇太后称作皇太夫人,不过到了中期以后便不复见(在一帝三后的情况之下,皇太后也被用以称呼第三位皇后)。

日本目前最后一位皇太后是明仁天皇之母——良子皇太后,在天皇登基后她被尊为皇太后,2000年6月16日在皇居吹上大宫御所过世(死因是老衰与呼吸衰竭)。(日文称“崩御”)。

日本废除女院制度后,首位以皇太后之名为追号的日本皇后是明治天皇皇后一条美子,在她之前只有奈良时代的圣武天皇之皇后安宿媛,是以“天平応真仁正皇太后”为谥号下葬的。 古代朝鲜是中国附属国,君主只称国王而不称皇帝,所以没有皇太后的称呼,朝鲜王室将君主的法定母亲称为“王大妃”,君主的法定祖母称为“大王大妃”。

此外,朝鲜国王的王位若是由后宫所出的庶子继位,则在国王继位之后,该后宫并未能像中国一般,被尊为地位几乎等同于皇太后的王大妃,而是维持她原本的位阶,直到过世为止。

一、宰相权力的提高

北宋建立之初,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实行“三府三司制”。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事事务由枢密院掌握,正如史书所说的“佐天子执兵政”。另外,宰相的财权也被削去,由三司使负责财政事务。比如在雍熙年间,宋太宗赵光义派兵北伐,他只与枢密院商议,甚至“一日至六召”,可是“中书不预闻”。

到了南宋,情况发生了变化。南宋初年,“军旅方兴,事务日繁”,为了应付繁杂的政务、军情,负责政务的宰相开始兼任枢密使,管理枢密院的军事事务,到了开禧年间,“以宰臣兼使,遂为永制”。另外,南宋还设置了“平章军国事”、“平章军国重事”的职务,比如韩侂胄、贾似道都曾担任这个职务。相权的提高,成为南宋权相辈出的政治基础。

二、后宫力量的支持

宋朝一直坚持着一条祖宗家法,即“外戚不预国政”。所以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但是后宫始终影响着宋朝的政局。宋朝先后有八位后妃临朝听政,其中有三位是南宋的,有些南宋的权臣们就是利用后宫的支持,从而登上政治舞台的。比如韩侂胄,他的姨母就是宋高宗的皇后吴氏。

成年后,韩侂胄又迎娶了吴皇后的侄女。后来,他的侄孙女又成为宋宁宗的皇后。还有史弥远,他虽然没有与皇室联姻,但与宋宁宗皇后杨氏的关系很暧昧,甚至传出了绯闻。正是在杨氏的支持下,史弥远才能够诛杀韩侂胄,篡改宁宗的遗诏。还有贾似道,他的姐姐是贾氏是宋理宗的宠妃,所以才能够在理宗时期得到重用。

三、问题皇帝的屡出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们一般会千方百计的加强君权,他们对自己的权力非常重视。可是南宋却出现了不少“问题皇帝”,他们并不十分关心君权,甚至对权臣有依赖感。比如历经两位权臣的宋宁宗赵扩,他的能力就很低下,所以韩侂胄、史弥远先后擅权。还有宋度宗,他先天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愚笨,所以贾似道才能专权。

宋孝宗是南宋一位特殊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没有出现权臣,这主要与宋孝宗的政治手段有关。宋孝宗是一位有理想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没有把政务完全交给宰相们。宋孝宗吸取秦桧的教训,他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说宋孝宗任用宰相非常频繁,他在二十七年间,任用了十七位宰相,任期最短的只有四个月。权臣屡出,导致南宋朝政败坏,只有在没有权臣的宋孝宗时期,南宋才迎来了“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女后“垂怜听政”?

汉高祖皇后、汉惠帝朝太后;吕雉 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朝太后;窦漪 清咸丰帝懿贵妃、同治、光绪两朝太后;慈禧太后。 通常对於掌权的皇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