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刚是哪里人?燕姓的来自哪个朝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2收藏

燕国刚是哪里人?燕姓的来自哪个朝代?,第1张

燕氏

历史来源:

「燕」源出:

燕(Y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3、出自古代北方鲜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爽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朝实际上有两个燕国,上述传自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河南省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国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望族居于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燕姓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后汉时有被封为折寻奸侯的大迁徙,燕姓自此南迁,使突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北魏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燕宋,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堂号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

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燕国启姓;

范阳阀阅。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用兵先爱;

抚民以宽。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燕达,字逢辰,行伍出身,善于骑射,喜欢读书,哲宗时官武信军节度使。神宗曾问他用兵以什么当先,他说应以爱为先。神宗又问:“爱超过威可以吗?”他答道:“威不是不可以,但要以爱为先。”深受神宗赞赏。下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燕善,永乐年间举人,官武陵令,宽以待民,以循良著称。后官太仆寺丞。

官荣亲卫;

业授圣门。

上联典指宋·燕达善骑射,以材武选隶亲卫。下联典指春秋·燕伋,孔子弟子。

兰征业梦;

莲漏按时。

上联典指春秋·郑文公之妾燕姞梦天授以兰而生穆公。下联典指宋·燕肃造莲花漏计时,分刻不差。

-----------------------------------------------------------------

〖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春秋圣门列高弟;

永乐德化有循良。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孔子的得意弟子有燕伋,字思。下联典指明代永乐举人燕善,授武陵令,以循良称、擢太仆寺丞。

挥毫成就渡海图;

聚贤为筑黄金台。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宋代著名画家燕文贵,吴兴人。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致”之称。古籍上称其所绘《船舶渡海图》,“大不盈尺,舟如叶,人如麦,而樯帆槔橹,指呼奋踊,尽得情状。至于岛屿相望,蛟蜃杂出,咫尺千里,尤为物妙。”下联典指战国时燕昭王的事典。燕为齐破,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为郭隗筑黄金台,师事之。士争趋燕,国以富强。

刻木牍而除追扰;

作莲漏以寂晨昏。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宋代礼部侍郎燕肃,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

中国人民解放军燕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燕文龙少将

燕文龙(19422-——),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国***,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在沁水县南阳乡参加工作,先后在土沃公社、张村公社任通讯员。1959年至1960年在沁水县法院任法院警察。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0年至1970年在陆军196师任战士、文书、保密员、政治部干事。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任秘书、副科长。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任秘书、政治部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1990年至2000年在总参测绘学院、炮兵指挥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长。2000年12月离职休养。

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燕伋:字思,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周景王姬贵十四年(公元前541年),出生于今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有祖父、祖母、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燕伋的祖父名公胜,父亲名公滕。当时,孔子在山东曲阜办学受徒,声名远扬,世人共仰。燕伋的父亲早就想让儿子远去山东求学。但因儿子年幼,路途遥远,未能成行。燕伋18岁取妻壤氏,贤而知礼。19岁到20岁时,不幸父母相继去世。22岁那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负笈千里,到山东曲阜参与“杏坛”笔者拜师求学。23岁时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南宫敬叔、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周社会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王朝是周公姬旦辅佐期兄建立的国家。孔子领众多学生到周,一是问礼、学礼,二是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燕伋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经过5年,27岁回故里。有家过了8年耕读生涯,35岁时又去齐国,跟随老师孔子读书考察。随孔子至齐国。浏览了齐桓公庙,瞻仰了一朝霸主齐桓公的画像,受到齐桓公雄才大略、英风豪气的熏染,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增长了见识与学问,较全面的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这次,他在鲁住了5年,40岁回到了千阳。燕伋第二次从鲁游学归来,开始在渔阳(千阳古称)办学教书(当时在西关裴家台),正式传授儒家学说。他在渔阳办学18年,直妻周敬王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因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他第三次去鲁,留住四年,正欲返回时,不幸又逢尊师去世,又留鲁,与众同学为尊师治办丧事,戴孝守灵三年,辞鲁归里。其时年高65岁。在家一年就因病去世。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燕肃:为宋代礼部侍郎,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燕文贵:北宋画家,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他擅画山水、草木、人物。所作山水画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现存画作有《溪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等。

分布地区: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后置上谷郡,治所为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范阳郡:三国时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燕姓起源,名人及家谱

一、姓氏源流

燕(Y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3、出自古代北方鲜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爽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朝实际上有两个燕国,上述传自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河南省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国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望族居于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燕姓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后汉时有被封为折寻奸侯的大迁徙,燕姓自此南迁,使突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北魏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燕宋,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三、历史名人

燕 伋

:字思,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周景王姬贵十四年(公元前541年),出生于今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有祖父、祖母、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燕伋的祖父名公胜,父亲名公滕。当时,孔子在山东曲阜办学受徒,声名远扬,世人共仰。燕伋的父亲早就想让儿子远去山东求学。但因儿子年幼,路途遥远,未能成行。燕伋18岁取妻壤氏,贤而知礼。19岁到20岁时,不幸父母相继去世。22岁那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负笈千里,到山东曲阜参与“杏坛”笔者拜师求学。23岁时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南宫敬叔、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周社会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王朝是周公姬旦辅佐期兄建立的国家。孔子领众多学生到周,一是问礼、学礼,二是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燕伋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经过5年,27岁回故里。有家过了8年耕读生涯,35岁时又去齐国,跟随老师孔子读书考察。随孔子至齐国。浏览了齐桓公庙,瞻仰了一朝霸主齐桓公的画像,受到齐桓公雄才大略、英风豪气的熏染,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增长了见识与学问,较全面的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这次,他在鲁住了5年,40岁回到了千阳。燕伋第二次从鲁游学归来,开始在渔阳(千阳古称)办学教书(当时在西关裴家台),正式传授儒家学说。他在渔阳办学18年,直妻周敬王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因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他第三次去鲁,留住四年,正欲返回时,不幸又逢尊师去世,又留鲁,与众同学为尊师治办丧事,戴孝守灵三年,辞鲁归里。其时年高65岁。在家一年就因病去世。

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肃:为宋代礼部侍郎,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燕文贵:北宋画家,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他擅画山水、草木、人物。所作山水画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现存画作有《溪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后置上谷郡,治所为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范阳郡:三国时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2、堂号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燕国启姓;

范阳阀阅。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用兵先爱;

抚民以宽。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燕达,字逢辰,行伍出身,善于骑射,喜欢读书,哲宗时官武信军节度使。神宗曾问他用兵以什么当先,他说应以爱为先。神宗又问:“爱超过威可以吗?”他答道:“威不是不可以,但要以爱为先。”深受神宗赞赏。下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燕善,永乐年间举人,官武陵令,宽以待民,以循良著称。后官太仆寺丞。

官荣亲卫;

业授圣门。

上联典指宋·燕达善骑射,以材武选隶亲卫。下联典指春秋·燕伋,孔子弟子。

兰征业梦;

莲漏按时。

上联典指春秋·郑文公之妾燕姞梦天授以兰而生穆公。下联典指宋·燕肃造莲花漏计时,分刻不差。

〖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春秋圣门列高弟;

永乐德化有循良。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孔子的得意弟子有燕伋,字思。下联典指明代永乐举人燕善,授武陵令,以循良称、擢太仆寺丞。

挥毫成就渡海图;

聚贤为筑黄金台。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宋代著名画家燕文贵,吴兴人。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致”之称。古籍上称其所绘《船舶渡海图》,“大不盈尺,舟如叶,人如麦,而樯帆槔橹,指呼奋踊,尽得情状。至于岛屿相望,蛟蜃杂出,咫尺千里,尤为物妙。”下联典指战国时燕昭王的事典。燕为齐破,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为郭隗筑黄金台,师事之。士争趋燕,国以富强。

刻木牍而除追扰;

作莲漏以寂晨昏。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宋代礼部侍郎燕肃,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中国人民解放军燕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燕文龙少将

燕文龙(19422——),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国***,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在沁水县南阳乡参加工作,先后在土沃公社、张村公社任通讯员。1959年至1960年在沁水县法院任法院警察。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0年至1970年在陆军196师任战士、文书、保密员、政治部干事。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任秘书、副科长。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任秘书、政治部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1990年至2000年在总参测绘学院、炮兵指挥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长。2000年12月离职休养。

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燕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等地。

燕姓在中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也有不少的燕姓人口。这部分燕姓可能是从邻近的河北省迁移而来。

2、河北省:河北省是燕姓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尤其是河北平原地区,如石家庄、邯郸、保定等地,燕姓人口较为集中。

3、辽宁省:辽宁省也是燕姓的较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沈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燕姓人口比较多。

当然,除了上述地区,燕姓在其他省份和城市也有一定的分布,但集中度相对较低。在全国范围内,燕姓人口数量较大。

燕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燕姓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相传远古时期,燕姓起源于黄帝的后裔,属于黄帝的子孙后代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家,其统治者使用燕作为姓氏。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间,燕国建立,首任国君燕侯赵邑,因此燕姓在这个时期开始广泛流传。

燕姓还有一支源自少数民族的燕姓族群。在中国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姓燕的人。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古代的家谱,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篇目之一。它是清朝初年编纂而成,作者是袁枚。

百家姓一书收录了当时中国主要地区常见的100多个姓氏,这些姓氏大多源于中国古代传说、历史、文学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这本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家谱文化的宝库之一。

虽然百家姓只收录了100多个姓氏,但中国实际上有数千个不同的姓氏。这些姓氏的来源各不相同,有些是源自地理环境,有些则是源自历史或神话传说等。不同姓氏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但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传统。

温馨提示

燕氏源流

⒈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

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

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

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⒉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

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⒊出自古代北方鲜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

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

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

故燕姓后人奉召公;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燕姓出自姬姓。

周武王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

宗室召公;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

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

而召公;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

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

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

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个来源。

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

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朝实际上有两个燕国,上述传自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河南省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

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

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

不过,南燕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召公;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国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

望族居于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

燕姓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表现得比较突出。

春秋时,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后汉时有被封为折寻奸侯的大迁徙,燕姓自此南迁,使突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

北魏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燕宋,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水浒传》里的燕青、燕顺。

燕国刚是哪里人?燕姓的来自哪个朝代?

燕氏历史来源:「燕」源出:燕(Yān)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