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那个知道司姓家谱的,谢谢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2收藏

请问那个知道司姓家谱的,谢谢了,第1张

司姓

姓氏起源

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

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

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还有一支司姓也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有大夫叔虎,他的手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世子孙也把“司”作为自己的姓氏。司轲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泄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并称为“三良”,因为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省的方城一带)

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家乘谱牒:

司马氏庆系谱六卷,(清)司马灏文重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鹤庆高土司谱略,著者待考,手抄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司马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民国年间河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著者待考,明嘉靖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作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司马迁后代一说(ZT)

司马迁自称“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又称其数世祖茔均在高门,即今陕西韩城;但此地至今无一姓司马者。据韩城县文化馆介绍,距司马迁出生地“龙门砦”仅三里之续村,今为鬼东嵬阳村,同、冯两姓却历来均自称为司马之后。同姓祖陵存碑文录于下:

“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他乡。错在秦朝,夏阳居处;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孝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追归故里,徙居徐村。坟墓先茔,不能悉志。自茂至杰,略表所知。”

此碑勒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来源于清康熙二十二年韩城知事翟世琪所撰《重修太史庙记》。该碑文称:“自康熙八年,众为太史公庙会而不能得太史公生辰。适有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谓:司马子长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寿七十三岁,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嵩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同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去司返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不朽,以德不以位。”宋武帝刘裕灭东晋之后,难免要追杀司马后代。司马子孙为避株连遭祸,改姓同、冯,返回高门,颇近事理。至于华山方外士所言,来自遗闻传说,虽无史籍可考,却不能一概视为荒诞不经,至少可作为史学家研考之资料。

三国魏晋时期

三国鼎立。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就是魏、蜀、吴三国。三国玩起了“石头剪刀布”,玩着玩着,曹魏玩大了,当了老大,蜀、吴只是小国,仪仗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和长江天险苦苦支撑。

三剩二。后来老大曹魏在263年灭了蜀汉,蜀国虽然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奈何“出师未捷身先死”。还剩魏、吴。(要说这三国确实和“二”有缘,魏蜀吴建立的时间分别是220、221、222年。)

三剩一。这期间曹魏的曹姓皇帝被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氏家族给灭了,司马氏自己坐上龙椅,建立了西晋,之后在公元280年又把吴也给灭了,自此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一统中原。

司马氏得意呀:我多威风啊,一统天下,可以喘口气儿舒舒服服地坐拥江山了?

慢着!“想得太美”,乐极生悲,司马氏家族自己人掐起来了,这就是“八王之乱”,皇族内部争斗起来那也是撕破脸皮六亲不认,打起架来真刀真枪地干,而且这一乱就是16年,西晋国力渐渐被内乱耗尽了。

话说“有人愁有人喜”,司马家族的争斗让西北的少数民族大为欣喜,他们觊觎中原这块沃野千里的“肥肉”已久,于是趁此机会来了个“五胡闹华”,终于在公元316年,那些饶勇善战的“套马汉子”――匈奴人把西晋给灭了。

三国一个也不剩?非也!不得不说司马氏家族基因还真是强大,司马睿带着一些士族大夫跑到南京建立了政权,美其名曰“衣冠南渡”,这就是东晋,从公元318到420共102年间,南方都是东晋的统治,自此南北朝雏形初步形成。

总的来说,三国魏晋时期可以概括为:

魏蜀吴鼎立――魏吴――西晋――东晋

南北朝时期

一、南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中的南朝(公元420年-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即宋、齐、梁、陈。

宋。东晋政权在公元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了刘宋(420―479),是南朝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59年。

齐。萧道成建立了齐(479―502),虽然国运只有23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梁。萧衍建立了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其中武帝萧衍个人执政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陈。陈霸先建立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最终亡国于隋朝之手。

宋、齐、梁、陈都建都南京,再加上之前在此建都的东吴和东晋,所以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二、北朝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西晋末,霸战北方的是“五胡十六国”。

五胡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民族。

十六国其实不止十六国,包括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冉魏、翟魏、西燕等等……哎呀,实在太难记了!

请问那个知道司姓家谱的,谢谢了

司姓 姓氏起源 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