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宋代·苏轼《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
宋代 :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古文观止 , 赞颂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暂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著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读后感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正是一门忠义,百世流芳,历经千百年之后,他们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神往。
王氏先祖王祐,是北宋大名府莘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祐的祖父王言和父亲王彻,都担任后唐的官职,一生忠厚勤勉廉洁奉公。王祐少年时性情豪迈才气横溢,他的文章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被人们争相传诵。
步入仕途之后,王祐依然保持着真诚正直的本性。当时正处五代十国的乱世,军阀掌权、战乱纷起,朝代频繁更替,许多将帅背叛君主,拥兵自立。王祐曾不顾个人安危,力劝后晋元帅杜重威忠于朝廷,不要投降契丹,因此得罪了杜重威。遭到贬谪后,王祐仍然撰写文章,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
宋朝建立后,王祐曾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等官职。当时有一位功臣符彦卿镇守大名府,因为受到贪婪狡黠的手下人蒙蔽,致使政务腐败散乱。宋太祖命令王祐前去代理大名府,调查符彦卿的情况,看他是否图谋不轨。当时如果符彦卿获罪,株连坐牢的将达一千多人。王祐仔细查明真相后,把事实禀告皇上,并且愿以自己全家老小一百多口的性命,来担保符彦卿无罪。他直言上疏给皇上:「过去五代十国的君主大多因为猜忌大臣,滥杀无辜,所以在位时间很短,希望陛下引以为戒。」符彦卿因此免罪,许多无辜的生命得以保全。王祐在同僚有难时,不落井下石而能仗义执言舍己救人,世人都称赞他积下深福厚德,必将荫蔽子孙。
王祐很有才干,而又品行端正,不攀附权贵。他文武忠孝的德行被天下人赞叹许多人希望他能升任宰相。然而,王祐直道而行的个性,使得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忌惮他,想方设法排挤他,因此王祐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晚年的时候,王祐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他满怀信心地在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说:「我们家的后代子孙,一定有位列三公的,此树可以作为见证。」果然,他的预言成为现实,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当了宰相,前后辅佐真宗十八年,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王旦被人称为「太平良相」。
王祐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导和潜移默化之下,都不负父望,德才兼备,学业有成。长子王懿,曾任江西袁州知府,政绩颇佳。三子王旭,也是著名的清官,先后在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为官,都有卓越的政绩,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作为三槐王氏最杰出的代表,王旦在幼年时就沉稳静默,勤奋好学,成年以后更是胸襟博大,气宇非凡。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王旦考中进士之后,出任平江知县。他体察民情、关心民众,以道德教化百姓把平江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的转运使赵昌言到了平江县境内,赞赏王旦的善政,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一般人认为,朝中有人好做官。历朝历代,利用裙带关系攀附求高官厚禄的人确实不少。但在王旦这里却是例外。后来,赵昌言作了参知政事,担任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王旦也已经官至同判吏部流内铨,负责官员的考课。翁婿成为直属上下级,王旦为了避嫌,主动提出来辞职,改在集贤殿做修改撰写的文字工作。王旦识大体、顾大局,甘于淡泊的度量,深受宋太宗的嘉许。
等到真宗的时候,王旦作了宰相,他始终坚持亲属子弟们避嫌,不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他的三弟王旭很有才华受到皇上的赞赏和群臣的推荐。自从王旦当宰相后就避嫌在家,不再任职。真宗知道后,就把王旦叫来,说:「以前的朝代,兄弟一起在朝中做大官的很多,何况朝廷任人惟贤,怎么能因为您的缘故,使令弟怀才不用呢?」真宗想任命王旭做京城的推官,掌管司法,王旦一再推辞,真宗只好让王旭改任有职无权的南曹通判。
王旦有三个儿子,长子王雍、次子王冲都是品学兼优。但因为他们进入仕途时,父亲在朝中担任要职,为了避嫌,兄弟二人一直未能晋升,直到王旦去世时,王冲仍担任水部员外郎这样一个候补职务。唯有三子王素,从政时王旦已经去世,没受到避嫌的影响,仕途比较顺利。
王旦不仅对子弟严格要求,对其他亲属也从不利用权势为他们谋官。他的女婿苏耆通过了会试,参加皇上殿试的时候,真宗不知道苏耆和王旦的关系,问王旦此人可否入选,王旦不置可否,结果苏耆落选。另一个女婿韩亿很有才华真宗想召来加官王旦竭力推辞,韩亿被派往边远的蜀地任职。
王旦身为宰相,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任何事情都看得久远,不举亲眷不谋私利就杜绝了任人唯亲的流弊。正己才能正人,所以,王旦为相十八年,家中常常宾客满堂,但没有一个人敢为私利请求照顾的。王旦并非不爱才,经他举荐的人才很多。他常常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发现真正的人才,绝不放过,一定会推荐给皇上。因为他施恩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这样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后来史官修订《真宗实录》时,看到王旦的奏章,才知道许多大臣,包括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荐。
作为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家族中的长者,王旦内修严谨,但又宽厚待人,对家人关怀爱护。王氏族人众多,但在王旦以身示范的引领下,个个友爱笃实,好学勤俭,使人们叹为观止。对于王旦要求他们避嫌居低位的安排,大家都欣然接受,而且从不以官宦子弟夸耀,更不作威作福,盛气凌人。
王旦一生的德行,可以说是「八德」具足,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据传记记载,他清正廉洁,除了皇上的赏赐之外,从未收过任何人的馈赠。家里的衣服被褥,家具炊器,都朴实无华。不仅自己简朴,他也谆谆善诱,教导子弟。有一次,一位出售玉带的商人上门推销,弟弟王旭觉得很好看,想购买一条。他拿着去请示王旦,王旦也不说什么,只是让他系在腰上,然后问他:「如今还好看吗?」王旭说:「系在自己腰上,怎么能看得见好看不好看?」王旦淡淡地说:「自己负载着重物,目的是让别人说好看,不是太劳神了吗?」王旭恍然大悟,赶紧把玉带还给了商人。
真宗见王旦的住所过于简陋,多次提出帮他建新宅,王旦都以「这是先辈的旧居,不忍拆除」为理由,多次推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置田宅,为什么不留些家产给子孙经营?他回答道:「儿孙当要自立自强,如果父母留下这些田宅财产给他们,无非就是要让他们造成不义之争而已。」王旦所重视的,不是钱财,而是优良家风的承传。他十分注重对后代的教育,要求他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者还要清清白白做官。王旦深信,「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他要求子孙后代每六十年修一次家谱,在家谱中要详细叙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风,以缅怀祖德,激励后人。
后来,为了更好地承传家风家训,王旦的孙子王巩,在翻修故居、建立「三槐堂」的时候,特意请苏轼撰写《三槐堂铭》,以此勉励王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王旦的下一辈中,王家又出了王素、王质、王端三个进士,都是德才兼备,孙辈、曾孙辈中也是人才辈出。在整个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上,三槐王氏家族几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宋史》上专门立有传记者十一人。自宋以来,悠悠千百余年,虽然历尽人世沧桑,三槐王氏的后裔绵延不息,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秉持先祖忠恕仁厚的精神,牢记先祖的教诲,都能做到为民者勤劳生产,艰苦奋斗;为官者廉洁自持,秉公正直。
追溯先祖的德范,细思天地万物之至理,我们且反复吟咏其中的句子:「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三槐王氏家族,以及许许多多广积阴德、以圣贤之道德学问传家的古今世家,给予我们甚深的启示和教导。为人当以道德为根本,行孝行善,其福泽荫庇,方能长润后世。而「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古圣先贤的殷殷训诫,历史已经无数次以惨痛的事实证明,我们不可不慎重省思,切勿懈怠放肆,殃及自身和后代子孙啊!
赏析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分五段进行。第一二两段,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四五层,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两汉·司马迁《项羽本纪赞》项羽本纪赞
两汉 : 司马迁
展开阅读全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 古文观止 , 写人赞语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明代·王守仁《象祠记》象祠记
明代 :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
展开阅读全文∨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古文观止 , 咏物 , 哲学理论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先秦·公羊高《春王正月》春王正月
先秦公羊高
展开阅读全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 古文观止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或琅琊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三槐堂的由来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王祜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 开封府题名碑上有多位三槐堂族人姓名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祜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祜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佑,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佑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佑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子孙散布于海内外
可能指的是苏轼的《三槐堂铭并叙》中的“三槐”
梦三槐:梦见了这篇文章,还是梦见了三槐堂抑或是梦见了苏轼。
原文: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而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所传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杆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券,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筅盗窃案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们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志。既相真守,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参考译文: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包申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寄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三槐堂三槐堂,即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一、三槐堂的由来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王祜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祜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祜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佑,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佑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佑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太多了,而且各地各分支都不一样。给你一些参考吧。
王氏派语(王灿前整理)
1、摘自《楚伪王氏》11修族谱 王门孟伯主修 民国32年 善庆堂 13册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摘自:《王氏四修族谱》37卷 首上中下 五锡圭主修 民国35年 太原堂 40册
派语:
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
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
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
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
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
方来受命旌。
3、摘自:宁乡鸟石王氏6修支谱20卷,民国28年,太原堂,20册,288×171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
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摘自:《王氏四修族谱》12卷首末,民国32年,太原堂 16册
派语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
修礼立义,守本安常
兴家成业,锡庆致祥
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摘自:湖南益阳《王氏四修宗谱》21卷首 王碧林主修 民国13年太原堂木活字本 11册
派语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
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
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
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老谱历传派语:
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
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王氏续修支谱8卷,民国癸酉年,太原堂,存7册,305×198缺卷3
派语
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
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
,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摘自《王氏族谱》光绪十二年 文德堂
派语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
第联
二房鸭头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
第联
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
甲第联
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
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
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
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
七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
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
甲第联
8、摘自:《楚伪王氏八修族谱》民国癸未 太原堂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后彦,宝树植庭槐
9、摘自湖南浏阳 《王氏族谱》 8卷 王克如主修 民国壬子年槐荫堂木活字本 8册
派语
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
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10、摘自《长沙王氏六修族谱》11卷首3(3有之5)末,王兆琨主修 民国38年,德瑰堂铅印本
19册
派序: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
(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
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
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1、摘自《王氏支谱》
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12、摘自湖南常德《 王氏家乘》 10卷首 王玉山等纂修 光绪20年 德符楼12册
派语
(东阳十甲)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
(东阳二甲)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
(东阳三四)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
(东阳九甲)成龙致□□,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
(慈利县城)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
(王家湾) 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
(坪潭等处)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13、摘自:《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道光14年, 2册
派语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
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4、湖南益阳《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成功等修,民国36年,木活字本,107册
派语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
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15、湖南湘乡《牢田王氏续修族谱》39卷首末 王忠恒纂修 民国7年,亲亲堂 木活字本 2
0册
派语:
原订编排,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
又: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6、湖南安化《王氏续修族谱》7卷首上下,王沛生等主修 光绪戊年,三槐堂,木活字本,
9册
派语
续修旧派语: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
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
,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17、我们王家自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先祖王均彝从江西迁入湖南平江至今已传27代,我家
祖宗王旭公是三槐堂王佑公的三子(佑公三子懿、旦、旭)。我们的辈别可能不一样,我们的
是:
均千万仲福,景世新昌宗,汉楚尚朝添,希嘉近绍先,思昭甲第联,徽猷原有自等等等等,我
是原字辈又叫王原铭
18、永 承 宝 烈,允 纪 嘉 光,尚 景 时 泰,宗 汉 克 昌,华 廷 兴 振,德 及 遐 方(
王剑)
29、我原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长石何仙庙跟新屋王家,原有王氏宗祠, 宗谱己不存
,只知堂号:植本堂,家谱尚存,堂号:承启堂 只知第十六世起 排行字辈是:久大观光 奕
世传芳 继承启绪,希望知情族人 互相联系 增进乡谊
20、上启进文思,丹大升朝国,有成献正印,四海龙鲤锦(王文君)
我支谱字:英学志国德 泽起逢文世 有庭韶荣日 明仕继登朝
22、我们是太原王氏,王十郎的后代,据传王大郎在山东,字辈如下:
校友传家政,诗书献国恩,依冠联甲第,事业造槐庭,
忠信辉先烈,培然玉厚礅,堂中需桂柏,禄位震乾坤。
23、我们是安徽省寿县一三槐堂王姓的一支,
我们现在能记得的辈份是
亭街珍穗庆
家世永安康
有学传宗远
景德继续长
24、“大化如春日 芳时显盛宗 英雄豪俊杰 世代永兴隆 功业辉云汉 文章映斗宸 鸿规开继起
介寿字天申”我希望搞清太原王氏迁徙到南昌再分支到浏阳之间地过程。我手头有一部族谱
25、摘自《白水王氏族谱》,太原堂,朝应其廷上,宗昌定见祥,云福多善庆,奕世绍书香。
26、摘自《慈溪半奥王氏宗谱草谱》,积善家道隆,树德斯衍庆。孙会济其美,桂兰联以芳,
崇源维绍述,立志在显扬。安康承泽永,敦厚继世长。
27、《赣榆王氏家谱》,三槐堂,“景裕。彩庭建厚德,全家大吉祥。青松若翠珠,锦秀乾坤
常。”
28、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佐倌编修的安徽《高仓王氏族谱》中记载:高仓王氏自明
代洪武年间的魁公起,即使用字辈:“族自魁公来五百有余岁矣,越道光壬寅,始刊印谱,沿
前人旧班行,一韵一翻,未尝增续,今亦因之。但再续两韵,寓有承启之意焉,盖幸望继之者
。”文中所说的“班行”即字辈谱,也称行第。《高仓王氏族谱》所载的“旧班行”是:
仕魁祖德尊,人文振王门。志廷惠正仁,尚思应万春。永佐盛朝国,方显祖宗兴。
自明初魁公的“魁”字辈,传500年,到清光绪年间的王佐倌“佐”字辈,已传20代。光绪二
十三年所修的族谱,又增续20字的“新班行”:
修齐敦孝友,辅弼笃忠贞。承继延朱绪,贤良世代生。
29、山西《太原王杨氏支谱》(清同治木刻本)
〔统派〕富贵戎开宗清,忠厚宽平纯懿,端严简直廉明。
〔支派〕百代衣冠庆满堂
〔统派〕似续前徽永,诒谋召吉祥。德超珠玉美,品重芷兰芳。礼乐遵周鲁,经纶轶汉唐。功
成名愈盛,千叶发馨香。
30、浙江鄞县《蛟川王氏宗谱》(清光绪木刻本)
〔本支行名歌〕
天文大元道,伯嘉尚世宗。储学功成久,德高智广崇。安康振善吉,荣盛维思同。英俊继懋秀
,福祚锡其中。礼义治家法,朝廷名昌隆。
〔本支行次歌〕
追叙本源迩,祖训遗泽长。绳蛰千万亿,寿禄庆封疆。雍睦纲领整,歌颂海波扬。兰芳与桂馥
,言顺绵书香。后天共济美,蜚声迪忠良。
31、广东谱宁县王姓字辈谱
〔族号〕海广天宽,山高水长。龙腾凤舞,芝秀兰香。文武蔚起,国家祯祥。积善余庆,万世
永昌。
〔书号〕开贻厥孙,谋燕翌子。纪志述事,敦伦饬纪。世德作求,遐福降尔。荣祖耀宗,诵扬
书史。
32、广东广州、南海王姓字辈谱(其先来自江西云都)
祖宗文昌永,声若海国扬。世传开百粤,万载衍其祥。
〔左昭·名上之次序〕日兆嘉维敏,章华国尚珍。芳名垂远著,懿德庆长新。积善传孙子,定
昭福祉臻。
〔右穆·字上之次序〕启发仲景隽,文心达性天。高才光海宇,立场继渊源。试汝登科第,簪
缨奕社绵。
33、福建同安松柏林王姓字辈谱:
太原一本,姓卜三槐万春;魁名永耀,文章万国重新;精忠笃孝,尔其克家敦伦。
34、福建同安由礁社王姓字辈谱:
一二三四五,光宗伟继天,子祺行仕志,臣愿学良贤,仁义礼智信。
35、江西南城王姓辈谱:必得朝源国家乃兴
36、湖北天门王姓字辈谱:天门王家邦,盛才学克全。
37、新加坡江兜王氏世系,源于福建省福清县江兜乡,而其祖先又来自福建南安县石鼻尾。新
加坡江兜王氏一直采用祖先厘订的字辈谱取名,其字辈谱的文字与福建江兜乡完全一致,其字
曰:
(名谱)希孔孟学,常志圣贤,显祖荣宗明世德;
(字谱)述尧舜道,惟存孝悌,振声绍武裕孙谋。
据资料,新加坡江兜王氏各房,现多已传至“声”字辈与“绍”字辈。“声”与“祖”同辈,
“绍”与“荣”同辈,其区别在于取自名谱或字谱。
38、福建福鼎县某地1977年重修的《太原郡王氏宗谱》的字辈谱是:
〔新增名行〕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联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宝贵,硕士必优先
。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
〔新增字行〕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义田。丕达流芳长,显耀福长绵
。日月开祥兆,星辰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39、南渡中沙支第17世至第28世的12代的的字辈为"一永文尚,远惟国天,廷家乃德"
40、江苏楼王镇谱载邦汉公支规定第16世以后的字辈为"嗣丰功伟烈,效明哲仁贤"。
41、江苏海门王雨平反映该谱的字辈为"思古成家顺,德能信士其"
42、湖北汉川马口镇油河乡,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闲。才名辉楚域,槐絮卜长年
太多了,而且各地各分支都不一样。给你一些参考吧。
王氏派语(王灿前整理)
1、摘自《楚伪王氏》11修族谱 王门孟伯主修 民国32年 善庆堂 13册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摘自:《王氏四修族谱》37卷 首上中下 五锡圭主修 民国35年 太原堂 40册
派语:
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
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
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
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
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
方来受命旌。
3、摘自:宁乡鸟石王氏6修支谱20卷,民国28年,太原堂,20册,288×171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
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摘自:《王氏四修族谱》12卷首末,民国32年,太原堂 16册
派语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
修礼立义,守本安常
兴家成业,锡庆致祥
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摘自:湖南益阳《王氏四修宗谱》21卷首 王碧林主修 民国13年太原堂木活字本 11册
派语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
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
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
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老谱历传派语:
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
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王氏续修支谱8卷,民国癸酉年,太原堂,存7册,305×198缺卷3
派语
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
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
,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摘自《王氏族谱》光绪十二年 文德堂
派语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
第联
二房鸭头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
第联
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
甲第联
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
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
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
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
七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
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
甲第联
8、摘自:《楚伪王氏八修族谱》民国癸未 太原堂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后彦,宝树植庭槐
9、摘自湖南浏阳 《王氏族谱》 8卷 王克如主修 民国壬子年槐荫堂木活字本 8册
派语
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
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10、摘自《长沙王氏六修族谱》11卷首3(3有之5)末,王兆琨主修 民国38年,德瑰堂铅印本
19册
派序: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
(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
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
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1、摘自《王氏支谱》
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12、摘自湖南常德《 王氏家乘》 10卷首 王玉山等纂修 光绪20年 德符楼12册
派语
(东阳十甲)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
(东阳二甲)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
(东阳三四)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
(东阳九甲)成龙致□□,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
(慈利县城)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
(王家湾) 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
(坪潭等处)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13、摘自:《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道光14年, 2册
派语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
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4、湖南益阳《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成功等修,民国36年,木活字本,107册
派语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
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15、湖南湘乡《牢田王氏续修族谱》39卷首末 王忠恒纂修 民国7年,亲亲堂 木活字本 2
0册
派语:
原订编排,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
又: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6、湖南安化《王氏续修族谱》7卷首上下,王沛生等主修 光绪戊年,三槐堂,木活字本,
9册
派语
续修旧派语: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
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
,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17、我们王家自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先祖王均彝从江西迁入湖南平江至今已传27代,我家
祖宗王旭公是三槐堂王佑公的三子(佑公三子懿、旦、旭)。我们的辈别可能不一样,我们的
是:
均千万仲福,景世新昌宗,汉楚尚朝添,希嘉近绍先,思昭甲第联,徽猷原有自等等等等,我
是原字辈又叫王原铭
18、永 承 宝 烈,允 纪 嘉 光,尚 景 时 泰,宗 汉 克 昌,华 廷 兴 振,德 及 遐 方(
王剑)
29、我原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长石何仙庙跟新屋王家,原有王氏宗祠, 宗谱己不存
,只知堂号:植本堂,家谱尚存,堂号:承启堂 只知第十六世起 排行字辈是:久大观光 奕
世传芳 继承启绪,希望知情族人 互相联系 增进乡谊
20、上启进文思,丹大升朝国,有成献正印,四海龙鲤锦(王文君)
我支谱字:英学志国德 泽起逢文世 有庭韶荣日 明仕继登朝
22、我们是太原王氏,王十郎的后代,据传王大郎在山东,字辈如下:
校友传家政,诗书献国恩,依冠联甲第,事业造槐庭,
忠信辉先烈,培然玉厚礅,堂中需桂柏,禄位震乾坤。
23、我们是安徽省寿县一三槐堂王姓的一支,
我们现在能记得的辈份是
亭街珍穗庆
家世永安康
有学传宗远
景德继续长
24、“大化如春日 芳时显盛宗 英雄豪俊杰 世代永兴隆 功业辉云汉 文章映斗宸 鸿规开继起
介寿字天申”我希望搞清太原王氏迁徙到南昌再分支到浏阳之间地过程。我手头有一部族谱
25、摘自《白水王氏族谱》,太原堂,朝应其廷上,宗昌定见祥,云福多善庆,奕世绍书香。
26、摘自《慈溪半奥王氏宗谱草谱》,积善家道隆,树德斯衍庆。孙会济其美,桂兰联以芳,
崇源维绍述,立志在显扬。安康承泽永,敦厚继世长。
27、《赣榆王氏家谱》,三槐堂,“景裕。彩庭建厚德,全家大吉祥。青松若翠珠,锦秀乾坤
常。”
28、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佐倌编修的安徽《高仓王氏族谱》中记载:高仓王氏自明
代洪武年间的魁公起,即使用字辈:“族自魁公来五百有余岁矣,越道光壬寅,始刊印谱,沿
前人旧班行,一韵一翻,未尝增续,今亦因之。但再续两韵,寓有承启之意焉,盖幸望继之者
。”文中所说的“班行”即字辈谱,也称行第。《高仓王氏族谱》所载的“旧班行”是:
仕魁祖德尊,人文振王门。志廷惠正仁,尚思应万春。永佐盛朝国,方显祖宗兴。
自明初魁公的“魁”字辈,传500年,到清光绪年间的王佐倌“佐”字辈,已传20代。光绪二
十三年所修的族谱,又增续20字的“新班行”:
修齐敦孝友,辅弼笃忠贞。承继延朱绪,贤良世代生。
29、山西《太原王杨氏支谱》(清同治木刻本)
〔统派〕富贵戎开宗清,忠厚宽平纯懿,端严简直廉明。
〔支派〕百代衣冠庆满堂
〔统派〕似续前徽永,诒谋召吉祥。德超珠玉美,品重芷兰芳。礼乐遵周鲁,经纶轶汉唐。功
成名愈盛,千叶发馨香。
30、浙江鄞县《蛟川王氏宗谱》(清光绪木刻本)
〔本支行名歌〕
天文大元道,伯嘉尚世宗。储学功成久,德高智广崇。安康振善吉,荣盛维思同。英俊继懋秀
,福祚锡其中。礼义治家法,朝廷名昌隆。
〔本支行次歌〕
追叙本源迩,祖训遗泽长。绳蛰千万亿,寿禄庆封疆。雍睦纲领整,歌颂海波扬。兰芳与桂馥
,言顺绵书香。后天共济美,蜚声迪忠良。
31、广东谱宁县王姓字辈谱
〔族号〕海广天宽,山高水长。龙腾凤舞,芝秀兰香。文武蔚起,国家祯祥。积善余庆,万世
永昌。
〔书号〕开贻厥孙,谋燕翌子。纪志述事,敦伦饬纪。世德作求,遐福降尔。荣祖耀宗,诵扬
书史。
32、广东广州、南海王姓字辈谱(其先来自江西云都)
祖宗文昌永,声若海国扬。世传开百粤,万载衍其祥。
〔左昭·名上之次序〕日兆嘉维敏,章华国尚珍。芳名垂远著,懿德庆长新。积善传孙子,定
昭福祉臻。
〔右穆·字上之次序〕启发仲景隽,文心达性天。高才光海宇,立场继渊源。试汝登科第,簪
缨奕社绵。
33、福建同安松柏林王姓字辈谱:
太原一本,姓卜三槐万春;魁名永耀,文章万国重新;精忠笃孝,尔其克家敦伦。
34、福建同安由礁社王姓字辈谱:
一二三四五,光宗伟继天,子祺行仕志,臣愿学良贤,仁义礼智信。
35、江西南城王姓辈谱:必得朝源国家乃兴
36、湖北天门王姓字辈谱:天门王家邦,盛才学克全。
37、新加坡江兜王氏世系,源于福建省福清县江兜乡,而其祖先又来自福建南安县石鼻尾。新
加坡江兜王氏一直采用祖先厘订的字辈谱取名,其字辈谱的文字与福建江兜乡完全一致,其字
曰:
(名谱)希孔孟学,常志圣贤,显祖荣宗明世德;
(字谱)述尧舜道,惟存孝悌,振声绍武裕孙谋。
据资料,新加坡江兜王氏各房,现多已传至“声”字辈与“绍”字辈。“声”与“祖”同辈,
“绍”与“荣”同辈,其区别在于取自名谱或字谱。
38、福建福鼎县某地1977年重修的《太原郡王氏宗谱》的字辈谱是:
〔新增名行〕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联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宝贵,硕士必优先
。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
〔新增字行〕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义田。丕达流芳长,显耀福长绵
。日月开祥兆,星辰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39、南渡中沙支第17世至第28世的12代的的字辈为"一永文尚,远惟国天,廷家乃德"
40、江苏楼王镇谱载邦汉公支规定第16世以后的字辈为"嗣丰功伟烈,效明哲仁贤"。
41、江苏海门王雨平反映该谱的字辈为"思古成家顺,德能信士其"
42、湖北汉川马口镇油河乡,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闲。才名辉楚域,槐絮卜长年
接受请采纳!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
三槐堂铭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本文2023-12-02 12:57: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