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姓艾的名人-艾姓起名字-艾姓的起源与家谱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地区。治所狄道,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置,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艾」源出
艾(ài)姓源出有四:1、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2、出自春秋孔艾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孔艾之后”。3、出自复姓改为艾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艾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艾氏,称艾姓。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如清代,归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回族艾姓从西亚迁徙而来中土.为唐时外来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兰教,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及江苏等地。
得姓始祖
汝艾。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艾氏是夏帝少康的大臣汝艾的后代,望族出自天水、陇西、汝南。但田齐有艾子封于艾山,亦姓艾氏。艾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兴夏室之时。当时,辅佐少康中兴大业的群臣之中,有一位汝艾,而艾姓中国人,便是这位汝艾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而称为艾氏。另外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艾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孔艾的后代。同样,根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艾氏是《晏子春秋》所载的大夫孔艾之后,望族出于陇西、河南、天水。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艾氏后人尊汝艾为艾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早出现在上古西夏国王少康的大臣名为汝艾,他在当时是声名显赫的名门贵族,后代就取“艾”为姓。另个艾姓来自于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宠臣名为田孔封于艾山(今山东省泰安县),世称艾子或艾孔,他的后代就以地名“艾”字为姓。再有一个说法是北魏时去斤氏的后代也有改为艾姓的。
堂号
爱民堂:宋朝吴兴令艾若纳爱人民,恨恶吏。他在桌旁写了一幅座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棒折胥吏手,何劳诵《大乘》?”
艾姓宗祠通用对联
〖艾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陵邑新世第;天水道脉长。——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艾姓宗祠通用堂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下联典指艾姓的望族居天水郡。
〖艾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勋戚因而敛手;百姓赖以入安。——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朝勋戚(勋臣与皇亲两种家族)与民争田,勘实,悉归之民。下联典指明巡抚艾璞,诏求直言。恢复了朱瑄的老办法,田赋征收耗米略有下降。
〖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乾德著倕和之绩;治功膺纶玺之褒。——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人艾预,考科举时挥毫而就,被选拔为甲科进士。“乾德”,谓天德,上天的恩泽。相传艾预赴乡举时,有老儒授他《左传》一书,对他说:“熟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得到富贵。”而试题恰巧是其中的内容。“倕和”,指古代传说中的巧匠。下联典指宋代人艾中儒,至道年间任两浙盐官,治绩突出,受朝廷褒奖。“纶玺”,指皇帝颁发的诏令。
试宏词以登首选;受左传而擢甲科。——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艾晟,政和年间试宏词科,名标头等。下联典指宋·艾预遇老儒授其《左传》曰:“熟此当可取富贵。”后果中进士。
附录:艾姓典故、趣事
〖不知诗为何物〗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不是诗吗?”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艾子杖孙〗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明·陆灼《艾子后语》
艾氏家谱是这么排的?
匿名 | 2013-04-02 | 分享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点击登录,马上回复
提交
下载知道APP,答题换奖品!
回答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春秋,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名贤士族言行类稿》所载,春秋时齐大夫艾孔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其后以封邑为氏。②出自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王少康时有臣汝艾,其后人遂以祖字为氏。③出自商朝,以国名为氏。据《舆地指掌图》所载,商时有艾侯国,传至周初艾侯时,被武王俘之,子孙遂以国为氏。④出自春秋,以地名为氏。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居于此地者后因以为氏。⑤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载,河南艾姓,系北魏孝文帝时艾斤氏,去斤氏所改;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姓;今彝、苗、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艾姓。
始祖:艾孔(一作汝艾)。 迁徙: 艾姓由于源起多支,先秦时已分布于山东沂源和江西修水一带,历秦汉而降,艾姓逐渐离开祖居地,繁衍至今甘肃临洮、甘肃天水、河南平舆、河南洛阳等地,并在上述之地繁衍成为大族,其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昌盛为艾姓陇西郡望、天水郡望、汝南郡望和河南郡望。北魏汉化改革后,由他族汉化而来的艾姓也繁衍于北魏之新都洛阳,其与汉人艾姓相融合,使艾姓河南郡望鼎盛一时。此后至隋唐,艾姓以上述之地为中 心,逐渐播及北方诸省。唐末五代时,艾姓同其它中原人士一样大规模避乱南迁,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一支远徙重山峻岭的福建。宋元之际,艾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愈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艾姓入迁。明初,山西艾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渐有浙闽粤沿海之艾姓移居台湾。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有山东等地之贫民伴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东北三省谋生,后主流逐渐北抬至黑龙江流域。下传至民国,艾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如今,艾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为多。目前艾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五十九位。 郡望: 陇西郡 秦置,治狄道(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等地,三国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肃陇西南)。
汝南郡 汉置,治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
天水郡 西汉置,治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改置汉阳郡,移治冀县(故城在今甘肃甘谷东南),三国魏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今甘肃天水,北魏辖境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地。
河南郡 汉改三川郡置,治雒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等地。 堂号: 爱民堂 宋朝吴兴令艾若纳爱人民,恨恶吏。他在桌旁写了一幅座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棒折胥吏手,何劳诵《大乘》?”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陇西、汝南、天水、河南。②自立堂号:东乡等。 字辈: 某支艾氏字辈:一国廷中士,儒洪家树为,学有兆应吉,锡绍启承先。
福建建瓯艾氏字辈:道春玄乃,碧正子圣,朝廷国泰,官清民安。
湖南桃源艾氏字辈:世上红英笃,乙心泽已长,人文启宇天。
江西崇仁艾氏字辈:讲义立言,念昔先人。
重庆某支艾氏字辈:永志双白云,从阳嗣众国,先家湖海耀,子孙万义德。
云南某支艾氏字辈:自泽恒宪,尔有文光,必永世守。
湖北浠水艾氏字辈:天时春必永,美景资全元,万年承惠德,家国庆人贤。 名人: 艾颖,北宋臣。须城(今河南滑县)人。后唐时以乡贡入京师,中途逢一叟,谓颖曰:“子相甚贵,此去当登第。”授颖书一策,乃《春秋左氏传》,颖熟读之。礼部试《铸鼎象物贼》,出所得书,颖甚喜,援笔立成,若有相之者。主司爱叹,擢至甲科。北宋时官工部侍郎,迁户部侍郎,帝命执政择廷臣督在京诸仓,颖与焉。颖自以清望官,不宜亲浊务,辞不肯为,帝曰:“惟致仕乃可免耳。”颖遂请老。
艾宣,北宋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工画花竹翎毛,能传色晕淡有生意,扪之不衬人指。败草荒榛,尤长野趣。鹌鹑一种,特见精绝。米芾谓其芦雁不俗,苏轼称其翎毛花竹为近岁之冠。既老笔迹尤奇,虽不复精匀而气格不凡。熙宁初与崔白、丁贶、葛守昌等合画垂拱殿御扆各一扇,孤标高致,别是风规。传世画迹颇少,《紫茄图》(一作《茄菜图》)相传是他的作品。 艾晟,宋臣。真州(今江苏仪征)人。微徽宋时中进士,后又试宏词,中一等。曾任通仕郎行杭州仁和县尉管句学事、秘书省校书郎,兼修六典文字,官至考功员外郎。曾以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作为参校本,并摘取几十条陈氏议论,冠以“别说”附入逐药味之末,校正、增补《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使唐慎微的著作在几百年间多次以官刻颁行全国,被视为本草范本流传
在3300例中去找吧,有可能会找到上百个不同系列的“向”字字辈谱: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3%E0%D1%F4%C0%EE%CA%CF&rs2=0&myselectvalue=1&word=%C3%E0%D1%F4%C0%EE%CA%CF&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平江艾氏
艾氏自春秋受姓以来,居分秦蜀二派。迄五季时中庸公生四子,列为东西南北四房。西房祖冲虚公数传而至华仲公,宋南渡时由江西乐安县望仙源徙平江县东乡杨坊罗庄。华仲生朝阳,朝阳生三子,长成一派九世孙容远为上房祖。次成二派九世孙明远为下房祖。上房至十五世科公、穆公,科公字晋卿,明举人,曾任苏州教谕。穆公号熙亭,官太仆少卿,迁都御史,巡抚四川,从劾时相张居正而声震天下,著有《终太山人集》传世。穆公生二子:而庆、而广,孙日芳,因明末兵燹复徙本邑东乡宦田。明万历28年(1600)艾穆始修族谱。清康熙52年(1713)、乾隆36年(1771)续修,皆以华仲公为始祖。乾隆47年(1782)增修,以唐翰林海清公为始祖,以华仲公为海清公十一世孙。道光4年(1824)、咸丰7年(1857)再修,亦因讹承讹。光绪10年(1884)续修,仍因万历旧谱,以华仲公为始祖。宣统2年(1910)科、穆二房合修,1933年科、穆二房重修。至今族人5000余人。
炎陵城北扶家冲艾氏
清代自福建迁此。
邵阳开化里艾氏
始迁祖财安公,明洪武3年(1370)自江西吉安迁此。
邵阳刘艾氏
始祖文通公,明初入赘于邵南银杏山艾氏,生子天贤,复姓刘艾。
汉寿艾氏
始祖延秀,宋靖康时由河南居余杭,后迁吉水,其子君说,居坪溪。君说子邦本、邦基、邦镇、邦业,邦本分居余杭,邦镇分居洪州,邦业分居永丰,邦基仍居坪上。邦基子伯通,宋孝宗时累官湖南运判,生世荣、世华,由此分为东西二族。世荣为东族,生从道、从懋、从吾、从太。世华为西族,生从礼、从周、从善。从善生季谊,季谊生明卿,明卿生本隆,本隆三子:文升,明永乐时迁汉寿荷塘;文鼎迁汉寿文武桥;文昊迁汉寿南阳嘴。1914年纂有族谱。字派:文孟奇瑞添政荣汝春应国正世守诗书光祖……。
益阳团堤桥艾氏
始迁祖志江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来此定居。其后衍居北门塅、艾家河、郭家湾等地。
新化大坪村艾氏
始迁祖尚奖公,瑞州高安人,明万历间客游新化,因居新化大阳下八都小坪村。
蓝山凤感乡艾家艾氏
始迁祖忠秀公,清同治间由临武县迁来。至1931年,凡9户,男24人,女15人,共39人。
蓝山凤感乡艾家艾氏
始迁祖于佳公,明正德间由临武分来。至1931年,凡3户,男9人,女7人,共16人。
溆浦桥江艾氏
始迁祖祖伦公,原籍江西东乡县,明景泰6年(1455)迁此。
麻阳老田艾氏
始迁祖老止,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豫州府乌雅县(瑞金)黄土坝杨寨坪艾角音徙麻阳老田,土名方座。后裔分布隆家堡、文昌阁、锦和等乡镇。字派:冲祖朝启大,一士自文学,光宗永世昌,历代发其祥。续派:佳声隆禹舜,勋烈耀显扬,仁义礼知信,根本正伦常,诗书存为宝,忠厚庆久长。
http://tiebabaiducom/fkw=%B0%AC%D0%D5
我的祖籍也是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的,有可能我们是同宗,我这有祖辈留下的二十九辈:
上五辈:(美,金,自,千,年),
下有二十四辈:
文,仕,茂,斈
德,泽,远,长
干,春,华,国
万,古,隆,昌
传,家,正,大
发,字,东,卿
一、姓氏源流
艾(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2、出自春秋孔艾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孔艾之后”。
3、出自复姓改为艾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艾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艾氏,称艾姓。
4、出自 中有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如清代,归附 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 艾姓从西亚迁徙而来中土.为唐时外来八大姓之一,信仰 教,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及江苏等地。
得姓始祖:汝艾。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艾氏是夏帝少康的大臣汝艾的后代,望族出自天水、陇西、汝南。但田齐有艾子封于艾山,亦姓艾氏。艾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兴夏室之时。当时,辅佐少康中兴大业的群臣之中,有一位汝艾,而艾姓中国人,便是这位汝艾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而称为艾氏。另外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艾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孔艾的后代。同样,根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艾氏是《晏子春秋》所载的大夫孔艾之后,望族出于陇西、河南、天水。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艾氏后人尊汝艾为艾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早出现在上古西夏国王少康的大臣名为汝艾,他在当时是声名显赫的名门贵族,后代就取“艾”为姓。另个艾姓来自于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宠臣名为田孔封于艾山(今山东省泰安县),世称艾子或艾孔,他的后代就以地名“艾”字为姓。再有一个说法是北魏时去斤氏的后代也有改为艾姓的。
三、历史名人
艾 晟:宋徽宗崇宁年间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曾任通仕郎行杭州仁和县尉管句学事、秘书省校书郎,兼修六典文字,曾以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作为参校本,并摘取几十条陈氏的议论,冠以“别说”附入逐药味之末,校正、增补了《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使唐慎微的著作在几百年间多次以官刻颁行全国,被视为本草范本流传于世。
艾 宣:宋朝画家,爱画工笔花鸟和飞禽走兽,细至入徽,栩栩如生。宋朝时候的绘画明显地分为两派,另有一派是以写意画为特长。
艾自修:明朝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人。他和他的兄长艾自新都是明代的著名学者。兄自新精研理学,所著《希圣录》,深得宋儒宗旨。艾自修以其兄研究结果,再加发挥,纂明其要。著有《理学纂要》,得到学界好评,朝廷旌表为当代贤儒。
艾南英:字千子,明朝学者,江西省东乡人,勤奋好学,博学多才,无所不通。七岁即作竹林七贤论。万历末,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以兴起斯文为任,世人翕然归之。天启年间中举于乡,深恶当时科场文风的迂腐,便以革新文风为己任,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后因在乡试中有讽刺权臣魏忠贤的言论,被处三科之内不准应试,但他的名声却愈来愈大。崇祯初诏许会试,不就,后负气入闽,见唐王,陈十万忧疏,授兵部主事,改御史,未几病卒于延平。著有《天拥子集》、《艾千子全稿》等。
艾可久:明代上海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傅、御史、衡州知州、山东副使、江西和陕西参政、按察使、南京通政使等。为官刚正清廉,在南京御史任上,巡视江山,针对豪富横行、流民四起的状况,弹劾不法勋贵及其豪奴多人,提出江防事宜若干,并加施行;衡州知州任上,某督抚暗嘱他对一私仇者,罗织罪名,置以死地,他经过仔细核查,认为无罪可治,予以坚决拒绝,督抚以词威胁,他义正词严地回答:“杀人以媚人,我不为也”。艾可久,以良好的官德官声,获得了朝野好评。
艾元征:清朝文士,由进士而当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的高官,政绩优良。
此外,艾姓名人在宋、明时期,表现较为突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的艾若纳,为吴兴令时,曾大书座屏曰:“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捧折乡胥手,何劳育大乘。”艾姓名人,还有宋代的画家艾淑;明代的四川巡抚艾穆;明末的勇将艾能奇;清代画家艾显……等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地区。治所狄道,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置,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2、堂号
爱民堂:宋朝吴兴令艾若纳爱人民,恨恶吏。他在桌旁写了一幅座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棒折胥吏手,何劳诵《大乘》?”
============================================================
艾姓宗祠通用对联
〖艾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陵邑新世第;
天水道脉长。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艾姓宗祠通用堂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下联典指艾姓的望族居天水郡。
-----------------------------------------------------------------
〖艾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勋戚因而敛手;
百姓赖以入安。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朝勋戚(勋臣与皇亲两种家族)与民争田,勘实,悉归之民。下联典指明巡抚艾璞,诏求直言。恢复了朱瑄的老办法,田赋征收耗米略有下降。
-----------------------------------------------------------------
〖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乾德著倕和之绩;
治功膺纶玺之褒。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艾预,考科举时挥毫而就,被选拔为甲科进士。“乾德”,谓天德,上天的恩泽。相传艾预赴乡举时,有老儒授他《左传》一书,对他说:“熟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得到富贵。”而试题恰巧是其中的内容。“倕和”,指古代传说中的巧匠。下联典指宋代人艾中儒,至道年间任两浙盐官,治绩突出,受朝廷褒奖。“纶玺”,指皇帝颁发的诏令。
试宏词以登首选;
受左传而擢甲科。
——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艾晟,政和年间试宏词科,名标头等。下联典指宋·艾预遇老儒授其《左传》曰:“熟此当可取富贵。”后果中进士。
============================================================
附录:艾姓典故、趣事
〖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不是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
〖艾子杖孙〗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
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 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
——明·陆灼《艾子后语》
艾氏-姓艾的名人-艾姓起名字-艾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2-02 12:41: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