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故事的苗姓来源
百家姓故事的苗姓来源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在2013版按人口多少百家姓排行为146。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故事的苗姓来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上古初祖起源:
上古时有熊国君少典氏,妻附宝生:轩辕。
轩辕黄帝,妻嫘祖生子:玄嚣、昌意、风后,另有二十二宗。
昌意、昌仆子:颛顼。
颛顼子:成(古作称)、穷蝉、伯鲧、臬陶。
成(古作称)子:卷章(亦曰老童)。
卷章子:重黎、吴回。
吴回子:陆终。
陆终子:昆吾、参胡、彭祖、曹姓、会人、季连。
季连子:附阻。
附咀子:尢熊。
其后世系失记。
尤熊后裔:鬻熊。
鬻熊子:熊丽。
熊丽子:熊狂。
熊狂子:熊绎。
熊绎子:熊艾。
熊艾子: 熊。
熊子:熊胜、熊扬。
熊扬子:熊渠。
熊渠子:熊母康、熊挚红、熊廷。
熊廷子:熊勇、熊严。
熊严子:伯霜、仲雪、叔堪、季徇。
季徇子:熊鄂(“鄂”无“阝”)。
熊鄂(“鄂”无“阝”)子:熊仪(即若敖)。
若敖子:霄敖、斗廉、斗章、斗北比。
斗北比子:子文、子良。
子良子:斗越椒
斗越椒子:贲皇
贲皇逃于晋国苗邑,后裔姓苗,
2。得姓始祖:
远祖始苗智杰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 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
具体史实为此, 春秋时,楚君若敖的儿子伯比有封邑在斗,后代便以斗作为姓氏。伯比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子文任楚国令手,二儿子子良任司马。子良的儿子叫斗越椒,生下来的时候子文就说:“这孩子样子像熊虎,哭声像狼叫,将来长大后一定会祸害全家,别养活他吧!”子良没有同意。后来子文临死前,把全家人叫到跟前,告诫他们说:“如果有一天斗越椒在楚国执政,大家赶快离开楚国,别让若熬氏绝了后!”斗越椒长大以后继任司马,当时任令尹的是子文的儿子斗般,斗越椒指使另一个大臣到楚庄王面前去说斗般的坏话,楚庄王便杀死了斗般,让斗越椒当了令尹。不久,斗越椒又想篡夺王位,楚庄王先用文王、成王、穆王三族子弟做人质同他讲和,可是斗越椒不同意,于是双方便摆开阵势交起战来。斗越椒死在乱军之中。其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君把苗邑(河南省济源县西南)封给他,所以又叫苗贲皇。他的'后人便是苗氏。
3, 繁衍播迁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河南省济源县是苗姓起源地,地处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源县古时被称为苗邑,这里苗姓人占全县人口得166,约九千多人。
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讠斤,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苗姓在浙江省东阳郡(东汉置长山县。三国吴置东阳郡。南北朝梁改置金华郡。隋废郡改置婺州,改县为金华)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明初,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苗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4。堂号
惠化堂:源自唐代潞州壶关人苗晋卿事。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于贫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命皆前定,安知人间没有第二个苗公苗氏堂号“惠化堂”由此而来。
5。历史名人:
苗姓当今虽不算大族,但其名人却不绝于史书。宋代有曾经大破鬼章,军功彪炳的大将苗援;讨降生羌、威镇洮西,又与李宪取定西域的名将苗绶等,也是苗姓之中的重要人物。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擢进士第,累迁吏部郎中,知选事。久之,进侍郎。天宝二载,较书判,以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奭为第一,议者不平。帝御花萼楼覆实,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坐贬安康太守,俄充河北采访使。肃宗召赴行在,拜左相。广德中,以太保致仕。永泰初卒,谥懿献。诗一首。
苗发:唐代壶关人。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人齐名,合称大历十大才子。
苗 衷:明代学者(1370-1450),慷慨有大志。官侍读学士、兵部侍郎,永乐九年(1411年)至正统十年(1445年)擢任礼部尚书、丞相。著有著《雪窝稿》、《史阁记闻》、《归田录》等。
苗 夔:清代语言学家。字先麓(1783-1857),直隶肃宁人。不好制举文,嗜六书形声之学。治许氏《说文》,精研力索,若有夙悟。后又得顾亭林《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此终身矣!”年二十余,即纂《毛诗韵订》,继又纂《广籀》一书。授徒穷乡,教帖括不中程,学子稍稍引去,弗顾也。县令王君闻而敬异,聘主翼经书院。道光辛卯,举优贡生。高邮王氏父子睹其著述,折节下交,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初佐汪编修振基衡文山右,继入江苏学使祁文端公幕,所至甄拔名宿,复以暇日编摩撰述,从事于其所谓声韵之学。祁还京,乃醵金刻所著《说文声订》二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订》十卷,《建首字读》一卷。大旨以为叔重遗书多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声类八百余事。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歌、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部。于是并庚、清及蒸、登于东、冬部,并歌、戈于支、脂部,定以七部,檃括群经之韵。书出,识者叹其精审。后数年,襄校山东,未毕役先归。至是亦齿衰而倦游矣。居京师,自祁公外,恒与何绍基、张穆、陈庆镛诸人游。并为曾文正公所推服,时时徒步过从,与辩论前世音学,暨江、戴、段、孔诸家部分之多寡,意指之得失,褒讥亭决,穷日夜不倦。卒年七十五岁。余书尚有《说文声读考》《集韵经存韵补正》、《经韵钩沉》各若干卷,未刊。
苗时中:宋代名宦。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陻,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法参军。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守怒,责甚峻,时中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守悟而听之。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讨蛮时以创立折运法,使得军粮供应无缺,因功升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
苗再成:南宋名宦,著名抗元三杰之一。历官真州安抚使、濠州团练使、真州知州,慷慨有大志。德祐元年(1275年)守真州,与文天祥在真州定计抗元兵。元军猛攻,守将苗再成誓曰:“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却英勇不屈而死。
苗坦之:字平野,贬名苗二赖子,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省连云港人,南宋苗再成十九世孙。在世七十多年,十五岁时陪父苗培元到海州衙门打官司,开始诉讼。十八岁中秀才,辅许乔林编校《海州文献录》一书。因其劲悍剽轻、机智超群,官府便黜其廪生资格,而终身未举乡试。虽平生布衣,但苗二赖子不畏强暴、斗贪官、惩劣绅、治恶痞、助穷苦、济贫弱、平冤屈、扬正气、深受广大群众称颂,其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
苗自芬: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省连云港人,嘉庆辛末科进士,官国子监学正衔。
5。现代名人:
苗树春(19413-——),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人。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军队院校学习。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先后在几所军队和地方院校学习军事、技术、外语和国际关系等专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院校、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部等任职。先后在中国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任陆、海、空军副武官,中国驻加拿大共和国陆、海、空军武官,中国驻印度共和国大使馆任陆、海、空军武官。现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6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
苗圩: 东风公司总经理
苗继宗(19171018_2001818),山东寿光苗家桥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对日反扫荡四保临江四平攻坚战锦州战役辽西会战平津战役汉洵间渡江战役广西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锦州战役中任营长,率部攻克辽西伪的政府大楼,荣立大功,在海南战役中任师侦察科长,参与指挥率部799人完成我军首次渡海作战任务,荣立大功2001年离休,正师职,行政11级
苗子瑞(198510----)此人志向高远,立志成功。是金子尚未有发光之日。
;苗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1、源于芈姓,芈姓中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姓氏。最直接得姓史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若敖之乱,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
2、源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由于苗父根本不象后世医生们那样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术治疗,因此他只能算是一种巫医,如今看来,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在传说中,他为众多病人治过病,而且还疗效卓著,称其为“医”并不过分,因此,人们把他认为是“上古为医者”。
3、源自少数民族改姓,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
4、蒙古族,回族中的汉姓,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满族中的苗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苗的,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
苗姓的来源和历史:源于芈姓,是芈姓中的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的姓氏。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53,是春秋时期楚国公族贲皇后裔,苗姓得姓两千多年。
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
百家姓故事的苗姓来源
本文2023-12-02 12:27: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