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又没有留下后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3收藏

闯王李自成又没有留下后人?,第1张

  李自成的亲侄、大将军李锦有后代,李自成没有子女。

  走进太平村----寻访李自成后裔(转)

  2004年,富县太平村李志强从深圳返乡续修家谱时,意外发现了一本《李锦家谱》,经过多方考证与研究,家谱中一世祖李锦为李自成的亲侄、大将军李过。由此,一段关于太平村人是李自成后裔的传说得到了印证,太平村李氏族人的命运从此与闯王一脉相承。今年是李自成诞辰400周年,太平村李自成纪念馆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8月18日,怀着景仰和无限好奇,记者来到富县寺仙乡太平村,这个传说中的闯王后裔居住地。这里山川秀美,绿树成荫,整个村庄一街两巷的布局,依稀保留着类似北京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

  美丽的村庄,神秘的故事

  坐落于延安地区南部的富县(原名鄜州)太平村,是古秦直道通往榆林的主要道路,俗称通山口子。这里地势隐蔽,原先的村子是一个独立的塬面,呈锅底形,站在三面均看不到村子所在。它背靠子午岭大山,周围森林茂密,唯一通往外界的出路就是南边的崾险土桥子。村子里酷似北京天安门的大戏楼(已在文革中被拆掉),村东头桃树园沟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土城堡,南北各踞一株的龙凤古槐,李氏族人谨小慎微的举止、独特的信奉以及奇怪的敬神方式……都让这个被方圆百里称为“小北京”的村庄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李志强说,以前太平村人行事十分谨慎,一般不轻易外出,即使走亲戚也不愿暴露自己的行踪。他们总是踏着晨曦出门,披着暮色回村。说不清为什么,数百年来都成了一种习惯。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现在村里虽然修了宽阔的公路,交通相对便利,但除了上学与外出打工的以外,经常外出的人寥寥无几,人们还是喜欢呆在村子里,几乎与世无争。

  像所有传统的中国人一样,太平村的人信神,他们信的神叫显身爷。但这个显身爷与所有其它地方所供奉的神都不相同,是太平李氏族人独有的信奉。太平村人对显身爷相当虔诚,亲切地称其为“爷爷”。李氏族人每年都要给“爷爷”穿一次新衣,新衣由村里妇女们亲手缝制,帽子是风雪帽,衣服是风雪衣。每当村里遇到疑难大事或庆典时,村里人就会给显身爷穿上新衣,用轿子抬着在村里周游。每年年初的祭拜仪式都特别隆重,年饭也必须是先送到庙里敬了“爷爷”之后,自家才能动筷子,每家每户都是如此。初一要给“爷爷”拜年,除夕还要为其守夜,近似于中国传统的祭拜祖先。除此之外,每逢农历四月十五给显身爷过生日这一天,村子里杀猪宰羊,正午12点燃放鞭炮,家家户户携带酒菜、供品到庙里祭拜,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一直延续至今。

  太平村人的敬神方式也与别处不同。他们的神一般不在庙里供奉,都是被藏在村民家里,庙里只留下一个神位和一顶精巧的空轿子。到了年初的祭拜大礼和给显身爷过生日或是穿衣时才被请回庙里,完了之后还要被村民抱回家里藏起。祭拜的方式也很奇怪,在场的中老年人口里不停地念叨着“爷爷,我来给你敬香,我来给你送纸钱,你老人家收下”、“我们来看你了”,还不时地发出叹息“唉、唉!爷爷是个落难的人啊”。整个过程气氛凝重悲凉,俨然是参加一个至亲族人的丧事葬礼。

  太平村原来还有一座十分壮观的显神庙,雍容大气,酷似宫廷建筑,可惜在文革中被毁掉了。那么“显身爷”究竟是谁呢?据李志强介绍,在他年少时也曾好奇地问过这个问题,当时村里有人说那是伍子胥,但从神像怀抱符锏及有关显身爷还有一尊娘娘像的传说来看,如此说法可信度并不大。后来重修家谱证实了族人与李自成的关系以后,他自己才发现,显身爷的装束与李自成竟惊人的相似;村里人对显神的敬拜及拜年、守夜的习惯也似乎是在对待一个祖先亲人;而且神是不坐轿子的,显身爷坐轿说明他是一个人。种种迹象表明,显神爷是李自成的说法也不无可能。

  村里村外都是宝

  太平村是一个古朴的村庄,数百年来由于偏僻与保守,这里的人们至今还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走进村庄,那种简单与朴实扑面而来,然而就是在这简单与朴实的背后隐藏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奇。

  相传陕西地带一镢头挖下去都是秦砖汉瓦,这是在说陕西文物多,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然而此话用在太平村,却一点也不过分。太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宝贝”,或是雕龙画凤的古式家具,或是祖辈传下来的古币、饰品和玉器,也有偶然从地下挖出的兵器和器皿,好多都是宫廷用物。其中有一种酷似矛尖子的兵器,被当地人称为“皇上卫”。而且在太平村至今还存留了不少永昌钱币,村民李录全家里就收藏有6枚,均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村民李小军曾在地下挖出一枚雕刻有龙图案的戒指和很多古币,其中有十几枚都是永昌钱币,后来都卖掉了,家里至今还留存着那枚雕刻着龙头的戒指。众所周知,永昌钱币是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立大顺农民政权之后铸造使用的一种货币。李自成兵败后,私藏永昌钱币也成了杀头的死罪,一般普通百姓不敢收藏,只有李自成的家人或其崇拜者才会冒这样的险。

  来到太平村,村里人向记者提的最多除了显神爷,再就是那两幅供案桌帘上绘有四爪龙的神轴。神轴也叫阴轴,是在没有祠堂的情况下,用布绘制灵位名字和三世先人的画像,供后生子孙祭拜。太平村李氏家族的神轴分大轴小轴,大轴上绘有李自成及其后世六代人的画像,但此神轴已在文革中连同数幅小轴一起被烧毁,现仅存五世李成果和三世李飞两幅小轴,制作年份大约在光绪十四年,保存较为完整。两幅神轴的中心供桌帘面上均绘有龙腾图案,形象生动逼真,足分四趾。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尤其是清朝,一般平民家族是不敢随意描龙画凤的,皇帝、王侯才有这个专利。龙的图案也很有讲究,五爪龙代表皇帝,四爪龙是王侯。而在太平村关于龙的传说和遗留还真的不少:南边村口历经数百年虽其树心已朽、但枝叶依然茂密的龙槐,雕刻有龙头的古木家具,还有李小军家珍藏的龙头戒指,特别是李氏神轴上缘何出现四爪龙的图案?理清了太平李姓与李自成的关系,这个疑问也就自然讲得通了。

  缅怀先祖,造福后人

  证实了自己的家族确系李自成的直系后裔,太平村的人们前所未有地兴奋。一个小姑娘高兴地告诉记者:“小时候在课文里面学过李自成的故事,现在突然告诉我说,我们就是李自成的后人,我觉得简直都不敢相信。”虽然数百年来先辈们一直口传为李自成的后代,但始终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过,深居简出的太平村人对此也不甚在意。重修家谱的意外发现、族人李志强的奔波考证、各有关专家的研究及最终的令人欢欣的结论,这一切开始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

  隐蔽,曾给兵败隐居的祖先带来安宁和休养生息,也让这个家族从此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里留下了太多关于李自成的遗迹和传说。而如今历经数百年时过境迁,后世子孙已繁衍至第十九代,太平村也因扑朔迷离而显得格外闭塞保守。太平村到底有多少文物?究竟哪些文物与李自成有关?这大概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唯一知道的是,文物贩子的频频光顾,无知者的肆意破坏都正让这些珍贵的记忆一点点地流失。太平村人说,作为闯王的后世子孙,我们有义务把祖先的隐居地以及遗留在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并推广给景仰他的世人。一则是对先祖的缅怀,二则也是造福于后生子孙。于是,他们一改往日的简居与低调,也开始在村庄建设和太平村李自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上动起了脑筋。

  为了扩大影响,2005年,太平村举办了首届李自成文化节。许多李自成研究专家及各媒体闻讯争相前往探寻报道。太平村从此与李自成一起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了世人惊叹的话题。一直在深圳工作的李志强(李自成第十五代孙)为此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先后投资十几万续修了《李自成家谱》,自费创建了李自成文化网站,考证并收集有关李自成的文物遗迹资料,制定了《富县太平村旅游区发展规划》等,带领村里的李氏族人一起投身宣传先祖文化、造福后世子孙的事业之中。

  今年4月,第十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由李志强自费设计的《李自成后裔隐居地--太平旅游风景区》招商手册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适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太平村的建设与开发规划也成了各级领导部门关注的焦点。此后,该项目还被省经济发展中心推荐为时代先锋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目前已在延安招商网正式对外招商。

  记者来到太平村的当天,恰逢太平村李自成纪念馆正式获得批准建立,村里人显得十分高兴。李志强告诉记者,纪念馆批准建立让他看到了第一丝曙光,这也是市县各级领导部门重视和全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希望能在今年李自成诞辰40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更多的人都关注这个事情,把太平村开发建设项目理出一个眉目。

  截至发稿时,李志强还带着家族的嘱托与希望在北京、湖南、湖北等地为李自成纪念馆筹建的事情奔波。

  米脂县政协文史委的李纪元介绍说:

  “李继迁寨所属的殿市乡,原来曾经被当地人叫过帝王乡,指出了李继迁和李自成两个帝王,

  李继迁村:

  在米脂县殿市乡发现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李继迁与李自成都出生在这里。

  李自成直系后代:

  在自己的名片背面赫然印出了这样的字样:“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跋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习俗,这对研究西夏及党项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作用”。

  《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

  李自成和李继迁有着很深的源渊。对于这一点,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经考察过,他在描写李自成进京时曾这样写道:“他(李自成)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著名作家丁玲:

  丁玲家珍藏的龙凤双耳玉扁壶、童子驭鱼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数件宫廷器物。丁玲的几位叔伯兄弟讲:“他们是李自成的后人”。丁玲生前也曾说过:。我不是和姚雪垠争一个革命的祖宗,事实就是如此嘛! 她成了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也成了最典型的延安文人。1939年,身置陕北的丁玲对斯诺夫人说:“来这儿以前,我总是睡不着,可是现在睡得很香甜,也变胖了。”莎菲的浪漫气息已成枯死在书页间的昨日黄花,当地人说,是她在这里找到了党项人的感觉,有了写作上的突破。

清钱杜河东君(柳如是)小象

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这在非洲一些地方可以见到。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礼”即是“法”,历来奉行“一夫一妻”,从皇帝到平民都是这样,正妻只有一位,其他的都是媵妾。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皇帝的正妻是皇后,其余的只是不同身份的嫔妃。

民间的情形与此大体相当,打开古代《家谱》可以看到,古代男子名下有“元配”“配”,这就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妻子”。还可能有“继配”,或记为“继娶”,这是指元配死亡或离异后重新娶妻,也属于正妻,但这有先后顺序,不会是同时拥有。大户人家的男人,会有几个“小老婆”,这都会被记为妾、偏室、二房、偏房等,不可能与妻的概念等同。

明代夫妇像

旧时法律严格禁止“妻妾失序”,《明代律例汇编》:“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这也是民间《家谱》记载的法律依据。

民间还有一种特殊情形,就是“兼祧”。古代传宗接代的理念是第一位的,如果叔、伯当中有人没有儿子,而其兄弟也只有一个儿子,这就需要两人或多方共一子,这就是《家谱》中记载的“兼祧”。作为一种特殊情形,民间的兼祧子会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之间成为“妯娌关系”,而不是通常的“妻妾关系”。但民间的私下认同,同样也是不合法的。

明代沈石田夫妇像

“大清律”规定:若兼祧两房各为娶妻,冀图生孙继嗣,是愚民罔知嫡庶之礼,止宜别先后而正名分,未便律以离异之条。

这也就是说,“兼祧”后娶妻,是违反礼制的,是一种“违法行为”,处理的方法,要么以先后顺序,明确妻、妾名份,要么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当然,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如果无人告发、举报,官方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但不依法追究,不等于“合法”,如果出现纷争,必须依法处理。

福芝芳像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夫一妻制”,没有“一夫多妻制”。媵妾与正妻,身份差别极大,不仅仅是一个空头名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其妻王明华由于无子且失去生育能力,梅兰芳便想纳妾生子。梅兰芳看上了京剧名旦福芝芳,但福芝芳不肯当妾。最终,梅兰芳便以“兼祧”的名义,让福芝芳与王明华平一同为妻。这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特例,好在《在清律》在这时已无法律效力。

旧时男子纳妾现象十分普遍,但也都是有规矩或法律规定的。作为妻妾,家庭中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很多几同主仆。这从古代名人小妾的境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顾横波像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无论姿色、才艺,都非一般民间女子能及。这八人最终皆走了从良之路,嫁与他人为妾。顾横波是其中最好的一位,崇祯十四年(1641年)嫁与江左才子龚鼎孳。与人为妾后,顾横波洗尽铅华,改名换姓“徐善持”,入清后被诰封为“一品夫人”。但这种殊荣的前提是,龚鼎孳的妻子极具气节,主动放弃清廷诰封。

董小宛《仕女图》

董小宛虽然沦落青楼,但传统意识十分强烈,嫁与冒辟疆为妾后,“辛勤孤灯下,三复行役诗。”董小宛在董家摆正位子,以仆姿态事奉冒辟疆之妻。董小宛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但在家庭中只做事不作主。明亡后董小宛随冒家逃难,自身身体弱不禁风,还一路照顾冒辟疆的妻子。由于摆正了自己位子,董小宛获得冒家的认可,算是有了圆满的结局。

与董小宛绝然不同的,是更为有名的柳如是。柳如是极具个性,成为名妓时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柳如是嫁与东林领袖钱谦益。柳如是不甘为妾,不愿在钱家奴仆般地生活,另辟绛云楼与钱谦益生活,也曾寄寓苏州拙政园,钱家人对柳如是并不认可。钱谦益死后,柳如是便受到钱家排斥,万般无奈的柳如是投缳自尽。

清柳如是人物山水册

妻与妾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人合法地拥有两个妻子呢贾充是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贾充的元配妻子李氏,因家族犯罪被流放,贾充便休妻李氏继娶妻子郭氏。后来,李氏家族被朝廷平反,朝廷恩准李氏重新成为贾充的妻子――贾充,可能是历史上唯一“合法”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

闯王李自成又没有留下后人?

  李自成的亲侄、大将军李锦有后代,李自成没有子女。  走进太平村----寻访李自成后裔(转)  2004年,富县太平村李志强从深圳返乡续...
点击下载
上一篇:四川周姓的家谱下一篇:张姓族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