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堂刘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4收藏

彭城堂刘氏族谱,第1张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迁徙分布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三郡望堂号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 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四家乘谱牒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辽宁:沉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沉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根据资料记载,洛阳常代村刘氏家谱辈分可分为十三世,分别是:刘秉忠、刘永忠、刘宏忠、刘瑞忠、刘珩忠、刘旭忠、刘昂忠、刘泰忠、刘炳忠、刘光忠、刘富忠、刘文忠、刘建忠。

这个答案的来源是洛阳常代村刘氏家谱,家谱一般是记录家族世系的重要资料,对于寻根问祖、了解家族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这个家谱中,记载了洛阳常代村刘氏家族的十三世辈分,包括了每一世的先祖姓名。

如果您是刘氏家族的后代,可以通过查阅家谱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世系,对于了解自己的身份、传承家族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您对洛阳常代村、刘氏家族、家谱研究等方面感兴趣,也可以通过查阅家谱来了解相关资料和历史文化。

在查阅家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家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些家谱可能存在错误或者虚假的内容,需要进行核实和比较。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护好家谱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家谱遗失或者被损坏。

总之,洛阳常代村刘氏家谱为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如果您对此感兴趣,可以通过查阅家谱来了解相关信息。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 ”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举人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者都要投状,称居首之人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历史上共有 共有649个,隋朝7位,唐朝144,五代十国25,宋朝120,辽朝56,西夏1个,金朝39个。元朝36,明朝90个,清朝114个,大西国2个,太平天国15个。其中刘氏状元一共28位 据资料可以考证的刘姓文武状元有以下几位。 唐朝 一、刘蒙 刘蒙、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十四年(860)庚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为中书舍人裴坦。 二、 刘单 [唐]肃宗时人。陕西岐山人,天宝二年状元。生于约公元710年前后,卒于公元771年。 刘单夺魁于天宝二载(743年),卒于大历六年(771年),出仕近30年,刘单的最后职任应为礼部侍郎,担任过1次知贡举,去世于完成大历六年的试事之后,享年60岁左右。入仕初期当过多年安西节度使判官,此时已届中年。与岑参交好,岑参曾为其作《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等送别诗。天宝十三载前后当过一任奉先县尉,此后曾任司勋郎中;擅长绘画,杜甫《奉先对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云:「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与宰相元载同乡并有交往。元载曾厚遇刘单,欲引为知己,以便日后继其位,不料刘单不久即病故。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题写于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语言传神,诗中有画,对题画诗体的形成有开创之功,对后世影响很大。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论这首诗说「 ”起手用突兀之笔,中段用翻腾之笔,收处用逸宕之笔。突兀则气势壮,翻腾则波浪阔,逸宕则神韵远”。全诗或虚或实,波澜层出,生动传神,笔力饱满,脉络分明,实为我国古代题画诗中的珍品。 宋朝 三、刘察 刘察,籍贯、字号不详。生于后唐庄宗甲申二年(924),卒年不详。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乙丑科状元,余事不详。 四、刘蒙叟 宁陵(今河南宁陵)人,字道民,生卒年不详。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丁卯科状元。刘蒙叟为参知政事刘熙古之子,好学上进,擅长诗文。 中状元后,历知庐、滁、濠、汝四州。真宗即位后,刘蒙叟上疏,劝真宗「 ”学俭戒奢,谦逊谨慎,轻徭薄赋,勤理政事……。”受到真宗嘉奖。不久,以本官入值史馆。当时真宗诏令史馆各臣进献自己旧作,而在众多文章中,以刘蒙叟所著为最佳。刘蒙叟任职方郎中后,因足疾而上疏乞请致仕,真宗诏令以太常少卿身份退休。卒于家,享年七十三岁。 刘蒙叟著有《五运甲子编年历》三卷。 五、刘寅 刘寅,开宝四年辛巳(971年)中状元,历知庐江、蒲城县,官大理寺丞。 六、刘辉 刘辉(1031-1065年)原名刘几,字之道,陈坊沽溪人。幼失怙恃,但他卓然有志,慷慨出乡里,拜师求学。八年学成,成为海内名士。当时文坛西昆余风犹炽,骚人墨客追求辞藻,堆砌曲故成风。刘辉受其濡染,为文靡丽。欧阳修对这种浮靡文风深恶痛绝,在文学上倡导革新,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 北宋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力图通过科举考试打击西昆余焰。在选拔人才中,凡作文效西昆者一概不选。一日,欧阳修评阅士子文章,有篇文章写道:「 ”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诘屈聱牙,辞意涩。欧阳修十分气愤,说道:「 ”此文必刘几所作!”于是,挥朱笔,从头至尾将文章横抹殆尽,并批上「 ”纰缪”二字。启封时,此文果为刘几所作。 刘辉名落孙山,毫不气馁。回到铅山,在清峰峡(今状元山)继续苦读精研,还在崖石上大书「 ”魁星状元”四字,以激励自己。他关切国事,体察人民疾苦,一改以往舍近求远、高谈阔论不务实际的毛病,学业大进。写出《登龙山赋》等一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文。 七、刘章 刘章(1097年~1177年),今浙江龙游县溪口镇寺下村人,字文孺。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乙丑科状元,著有《补过斋拙稿》若干卷,《非〈非国语〉》、《刺〈刺孟〉》各1卷。 刘章少年时,聪颖异于常人,每日诵读数千文字。中状元后,任镇东军签判。不久,入为秘书省正字。绍兴十六年(1146),迁秘书省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执教四年中,专以经义文学启迪教异,自此受知于孝宗。 秦桧专权,恨刘章不依附自己,将其赴出朝廷,任职筠州。秦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擢秘书省少监,起居郎。使金回来后,代理工部侍郎、兼吏部。刚到任,即遭御史弹劾,贬为崇道观提举,举朝为之惋惜。起居郎王佐为其言冤,亦遭贬谪。重新起用后,刘章任信州知州。 孝宗即位(1163),刘章知漳州,任秘阁修撰,敷文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兼侍读后,被拜为礼部侍郎。朝廷商讨经略中原,孝宗夜问刘章:「 ”闻卿监中有笑朕者?”刘章从容回答:「 ”圣主所为,人焉取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使孝宗疑虎顿释。淳熙四年(1176),刘章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身份致仕,不久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岁。朝廷追赠光禄大夫,谥靖文。 刘章容貌魁硕,出入两朝,以周密自守,从未泄露过宫禁机密,且生活俭朴,曾对孝宗言:「 ”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为时人称颂。 八、刘渭 刘渭,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字志清。生卒年不详。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状元。刘渭中状元后,授特补承事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余事不详。  金朝 九、刘伪 刘㧑[liú huī],山西浑源(今属山西)人,号南山翁,生卒年不详。 金太宗天会元年(1124)甲辰科词赋状元。 据史书记载,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年),金兵占领西京。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宗即位,改元天会。太宗为了选取人才,在继位元年,即开科取士。 刘㧑中状元后,官至石州刺史。刘㧑诗赋极佳,被时人推为楷范。其子刘汲,亦举进士,为翰林供奉,自号西岩老人,有文集行世。且金元之际,刘氏一门进士及第者共四世八人,是有名的科举世家,被著名文学家赵秉文誉为「 ”丛桂蟾窟”。其中,刘㧑曾孙刘从益、玄孙刘祁为金末元初文坛****,对金元文学影响很大。尤其是刘祁「 ”文名满天下”,在文学、史学和理学方面均有很高成就,他的《归潜志》和《北使记》记录了金代不少重要事件和人物,是金史研究的宝贵文献,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元朝编金史时多所借鉴。 另外,刘㧑岳父浑源人雷思亦为进士出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有《易解》一书行于世。雷思子雷渊为金末文坛领袖,他诗学黄庭坚,文学韩愈,诗文构思奇特,洒脱豪放,刚劲雄奇,「 ”号一代不数人”。雷渊子雷膺,也是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 注:《山西通志》载:「 ”刘㧑,天会二年状元”,但《金史论稿》为天会元年状元,故依《金史论稿》。 十、刘海 刘海,名喆,字昭远,号海蟾,渤海人,金朝进士,十六岁及第,五十岁做宰相。 一日下朝路遇两位道人,见刘行礼,请刘至其家稍坐,并向刘讨一金钱,自己拿出鸡蛋十余个,把鸡蛋垒在金钱上,刘见了大惊曰:「 ”太危险了。”道人曰,「 ”宰相,你才真太危险呢?伴君如伴虎,对不对?”刘海醒悟,官不做了,换了便衣到终南山出家。 他云游时到过蒙城,在蒙城城内西北隅修炼,建有一庙,庙东墙外有井,相传为刘海系蟾处,至今井上留有绳痕,或即当时遗留之仙迹耳。蒙城民间有七仙八景的传说,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当地百姓称他为刘海仙。刘海仙在蒙城流传最广的一件事,就是至今还流传着的「 ”刘海与金蟾”的故事。 十一、刘文龙 1230年,正大七年庚寅科词赋状元 十二、刘仲渊 刘仲渊:大兴宛平(今属北京)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 金朝某科状元。 刘仲渊中状元后,在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任尚书礼部侍郎,与殿前右副都点检乌左论粘设曷为贺宋正旦使。大定六年(1166),任详读官时,因事被贬为石州刺史。十二年,刘仲渊以尚书刑部侍郎身份廉察宣抚东京、北京等路。另外,因与张景仁,曹望之编辑《太宗实录》,受到朝廷嘉奖。 刘仲渊有一弟弟,名仲洙,字师鲁,大定三年(1163)进士。性格刚直,敢于任事,尤长于治政,任职之处皆有功绩,深为世宗所称许。刘仲渊以罪贬石州时,仲洙上书请以某州易石州,因朝议不许而作罢。 辽 朝 十三、刘二宜 刘二宜,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已西科状元。 十四、刘贞 刘贞,生卒年不详,辽代状元。辽兴宗景福元年(1031)辛未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七人。 十四、刘师贞 刘师贞,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重熙元年(1032)壬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七人。余事不详。 十六、刘霄 刘霄,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咸雍十年(1074)甲寅科状元。《全辽诗话》载:「 ”东坡与辽使刘霄会食,霄育东坡诗云:‘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公岂不饮者耶?” 十七、 刘瓘 刘瓘,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大康五年(1079)己未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一十三人。余事不详。 十八、刘祯 刘祯,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己丑科状元。 明朝 十九、刘俨 刘俨(1394—1457)字宣化,号时雨,吉水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卒于英宗天顺元年,年六十四岁。正统七年(1442)进士第一,状元,授修撰。景泰中,典顺天乡试,力持公道,黜大学士陈循、王文子,几得危祸,被黜。天顺初,改掌翰林院事,卒官,谥文介,赠礼部侍郎。俨立朝正直,居乡亦有令德。俨有文才,著有《刘文介公集》三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又尝预修《五伦书》、《历代君鉴》,并总裁《寰宇通志》、《宋元通鉴纲目》。 二十、刘若宰 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安徽省怀宁县平山街道大塅人,明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安徽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积劳成疾辞世。死后追赠"詹事",赐祭葬,荫子,后因子余王慧仕,加赠太仆太卿。旧时县学宫(今安庆市)前建有状元坊,刘若宰在安庆的府邸称"状元府",今安庆状元府宾馆得名于此。 二十一、刘理顺 刘理顺(1582-1644),字复礼,号湛六。明代人,原籍山西,明初迁尉氏,二世祖迁杞县花园村(今城关镇花园村)。 崇祯七年(1634),第十次赴京应试,崇祯帝对他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遂亲自批准他为第一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会要》。 二十二、刘章 刘同升(1587年-1645年),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水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明朝崇祯十年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其父刘应秋探花出身,与大剧作家汤显祖是同年进士,两人曾同朝为官,意气相投,久而久之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汤显祖把小女儿詹秀许给了探花之子刘同升。 刘同升所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行将灭亡之时,他虽文才出众,兼通武略,且颇有血性,同清江人杨廷鳞一道在赣洲起兵,举起了反清的旗帜,可惜出仕已晚,生不逢时,无力回天。便以文为伴,著有诗文。 杨嗣昌「 ”夺情”入阁,刘同升抗疏,对杨嗣昌大加鞭挞,激怒思宗,被贬。遂引病归乡。崇祯帝吊死煤山,福王被俘。清兵压境,南都于顺治二年破,江西诸郡惟赣州独存。刘同升携家人前往福建投唐王,与杨廷麟一起招募士卒,起兵抗清,唐王升其为国子祭酒,又升为兵部左侍郎。自雩都至赣,与翰林杨廷麟共谋兴复,巡抚南赣。因劳而卒,谥文忠。刘同升是明末爱国诗人。他不但文才过人,且兼通武略。 清朝 二十三、刘子壮 刘子壮(1609-1652),字克猷,号稚川,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举于乡,寒窗苦读近二十年,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参加殿试,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大魁天下,授国史馆修撰。 殿试策万言,略谓二帝三王治本于道,道本于心,讲学为明心之要,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又言以天下为一家,则满汉皆一家也。一时为士林传诵。顺治八年,充会试同考官。寻告归。顺治九年卒,年四十四。 子壮博综群籍,精制举文,雄厚排傲,凌铄一切。与同榜一甲二名进士汉阳熊伯龙齐名,世称熊刘。诗古文亦以气胜。《清史稿》曰:开国之初,若熊伯龙、刘子壮、张玉书,为文雄浑博大,起衰式靡。康熙初年湖广提学道蒋永修也说:国初楚文大家,首推稚川刘太史。 子壮九岁失恃,每念母辄为孺子泣,遂名其堂曰屺思堂。著有《屺思堂文集》、《屺思堂诗集》、《刘稚川先生稿》等。 二十四、刘绎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 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 ”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 ”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著《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 二十五、刘福姚 生于同治三年甲子二月二十一日(1864年) ,卒年待考。清代状元。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广西桂林人。 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五年(1889)任内阁中书,十八年(1892)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讲、贵州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副主考官、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 宣统二年(1910)四月,赴湖北、江西、安徽、江苏考察筹办 事宜。其性刚烈,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故仕途不畅。受翁同癝影响,有维新倾向,翁被革职后,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和歧视。 庚子之难时,留居京城,与浙江词人朱祖谋、同乡王鹏运潜心词学研究,合作《庚子秋词》,成为晚清临桂词派重要成员之一。晚年定居上海,以卖文为生,穷愁潦倒,抑郁以终。著有《忍庵词》。 二十六、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所谓「 ”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 ”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帖多部;大字法帖亦有出版。刘春霖的名字已载入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辞书《中国书法大辞典》。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受日伪打击后,病情逐渐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4年1月18日逝世于北京(又一说逝世于1942年),其墓地在保定市。 太平天国 二十七、刘闼忠 刘闼忠,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生于太平天国天试状元。刘闼忠,出生地不详。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天试状元。据《钦定英杰归真》之序中记载:「 ”天试文状元,开朝勋臣昱天安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又据《钦定军次实录》之序中记载:「 ”天试文状元,干殿文正总提,昱天安刘闼忠。”可知刘闼忠为天试状元。鉴于序文作于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可知刘闼忠状元及第于此科之前。由于刘闼忠任干殿文正总提,封昱天安,其位居干王府六郡之首。 二十八、刘盛培 刘盛培,湖北人。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六年(1856)某试状元。据《江南春梦庵笔记》中记载:「 ”伪科所取状元,癸丑朱世杰、甲寅乔彦才、乙卯叶春元、丙辰刘盛培、………”可知刘盛培为丙辰科状元。另据《金陵癸甲纪事略》中第二辑《附粤逆名目略》中记载「 ”刘盛培,诏命官,湖北人,自言庠生。”可知其为湖北人士。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 (民国)刘泗英增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抄本台湾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承启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山口村 注:谱首修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

江苏溧水·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刘德贵 刘修堂纂民国二年(1913)中山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凉蓬村注:谱初修于清嘉庆十八年刘显敏、刘显禄。

江苏溧水·续修刘氏家乘十六卷 (民国)刘兴开 刘昌明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道胜堂木活字本十八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明万历元年,此为七修。

江苏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清道光十年(1830)抄本 一册台湾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清光绪间抄本江苏丰县顺河乡裴庄村(存五卷)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丰县欢口乡大前营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三卷 (民国)刘学文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抄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江苏·泗阳橡树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鉴清三修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江苏泗阳县葛集乡翁庄村刘老庄

江苏扬州·甘泉刘氏宗谱 (清)刘豫成纂修清宣统三年(1910)传经堂活字本历史所四册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刘方玉等始修。

江苏泰县·姜堰刘氏家乘四卷二卷 (民国)刘长福 刘汉臣等编修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江苏扬州市文管注:又名《刘氏家乘金声公支谱》。

江苏·泰县姜堰镇刘氏续修家乘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编木活字本江苏泰县(存卷3、4)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六卷 (清)刘松久等重修清道光七年(18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册人民大学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刘辅廷 刘辅仁修清同治十年(1871)存心堂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7—15卷、卷末)注: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创修。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刘钟英主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五十册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家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序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巽(竹移)公直系支谱四卷 (民国)刘岳镇修民国抄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秉钧等重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世德堂刻本 科图 江苏宝应县图 美国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口口卷清宣统三年(1911)续修本江苏宝应县图(存卷5)

江苏江都·安阜注洲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清)刘兆福等主修 江永海纂辑清同治八年(1869)活字本 六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安阜州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清)张永明纂辑清光绪十九年(1893)再思堂木刻本 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分谱二卷 (清)刘德湖 刘德国主修 江子谟纂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 二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残)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族谱四卷刘云龙 刘云祥主修 蔡步云纂辑

民国元年(1912)活字本 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刘氏族谱 (民国)刘文焘纂民国元年(1912)重修木活字本 四册江苏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宗谱四卷 (清)孙宪椿纂辑民国二十年(1931)武忠堂活字本 四册吉林大学

江苏·兴化刘氏族谱 (民国)刘启龙 刘麟祥修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六册江苏兴化县昭阳镇南沧办事处注:此书又名《天宝刘氏家谱》、《彭城刘氏重修家谱》、《秋浦刘氏重修家谱》。谱首修于宋宣和六年(1124)刘安世。此为四修。

江苏南通·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刘芬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6—15)

江苏如皋·刘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刘廷萼等辑清同治七年(1868)观音阁宗祠木活字本十六册日本 美国

江苏如皋·皋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铮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二(1896)年刘氏明经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四川图 美国注:刘光远首修于乾隆三十三(1768)年。

江苏如皋·刘氏族谱三十二卷 (民国)如皋刘氏阖族编修民国十五年(1926)传经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江苏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润东刘氏宗谱六卷 (清)刘日新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藜照堂木活字排印本六册上海图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志奎等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京江刘贻德堂支谱四卷首本各一卷 (清)刘景澄校 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 二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续谱四卷 (民国)刘长庆等续修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镇江·刘氏族谱十六卷 (民国)刘康遐修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木刻本 十六册河北大学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族谱六卷 (清)刘祥澍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六册科图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宗谱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清)刘增绣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伦堂刊本七册上海图

江苏丹徒·京口儒林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从檎重修清活字本六册 吉林大学

江苏丹阳·云阳小墟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中汉 刘永盛等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木活字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云阳嘉山刘氏家乘十卷 (清)刘瑛等纂修清光绪四年(1878)藜照堂活字本 十册历史所注:明洪武七年(1374)孟安公始修,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方方土) 刘炳照等重修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本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8—12)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长房支谱十卷 (民国)刘如辉 刘祖溶 等纂修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注: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历史所 南开大学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十二册美国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日本 美国注:此为八修本。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清光绪十六年(1 890)五忠堂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 美国注:此为九修。

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二十八册历史所注:清雍正十年(1732)始修。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守三堂木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27、30、33——36)

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人民大学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二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十六册美国注:此为七修。

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南开大学注:始修于清康熙九年(1670)。

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对扬等修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人民大学

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忄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历史所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字本二十八册日本 美国(缺卷19)

江苏·无锡邹祁补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民国十年(1921)悼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美国

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二十二册历史所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美国

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浏世祺纂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历史所 吉林大学注:此为始修谱。

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回答者:笨笨的笨笨笨 - 魔法师 四级 12-27 11:03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2)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彭城堂刘氏族谱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