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的姓属于满族哪个旗。祖先可能是谁。现姓衣。谢谢各位
衣姓起源
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衣氏祖训为:余之素志,所好林泉,栽花种竹,养果锄园。吾不欲声名振地富贵惊天,唯只愿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樽不乏酒,炉不断烟。
衣氏全谱
腾祖支(1938年专修,2006年3月重新编译整理)
前 言
家里面有族谱,就像一个国家有自己史书。春秋时楚国就有梼杌(春秋时楚史名)、鲁国有《春秋》,这些都属于国史。从古到今各个国家的历史,是用来考世系、知终始、别本支、分昭穆的。至于各种姓氏的家谱不也是这样的作用吗!一个国家没有历史,那么对于国家的治理情况不清楚,兴衰状况也看不出来,就达不到惩前毖后的目的。若家里没有族谱,那么亲疏不分、远近不辨,将怎么诚心诚意地面对祖先和使家族里人和睦相处呢?所以说,一个家族要有家谱的重要性和一个国家要有历史资料一样重要。一个国家有专门的历史记载机构按年度毫无遗漏地记载着历史,而家族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专门修订家谱的人,也很少有为修订家谱、为了家族利益而着急操心的人。所以很多姓氏的家谱都残缺不全、内容也衔接不上,令人感到遗憾。我们衣氏从来没有对全谱进行修订,就是连对支谱修订的也不常见。最早的修订家谱的人是以孝思碑文作为篇首,再附序言两则,但两则序言上并没有年月日和姓名等内容,搞不清楚是谁所修撰的。到了乾隆22年们们明祖开始修订春祖这支的族谱,才开始清楚地记载年月日和姓字名谁。到那个时候将近200年的时间没听说有正式修订族谱的人。即便是有也不过声称说是为了修订家谱走遍各村骗取钱财和吃喝罢了。族人对这些骗吃骗喝的人也是笑骂,也不愿意上当受骗来搞家谱的事情。鉴于此种情况,我早就有正式修订全谱的想法,避免同姓的人相见不知辈分的高低而尴尬羞愧。(未完待续)
衣氏为人
衣相宽 (1900~1999),衣氏第十五世孙,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自小喜爱读书习武,侠肝义胆,生就一副仙风道骨,手中一杆精铜烟袋杆是他的随身武器。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备受邻里乡亲尊崇,备受历代父母官器重,是方圆百里享有崇高名望的民间圣人。清末,曾凭着铁齿铜牙调停了绿林好汉与官府长期不分胜负的争斗,保了一方平安;某年冬天,在路边收留了进京赶考因用尽盘缠而病饿将死的南方秀才,留其在村里当私塾先生,来年,资助银两供其进京应试,秀才金榜题名升任山西高官,为感恩派亲信秘密在临朐买下田地,建造庄园,赠与家境清贫的衣相宽全家,自此衣氏家道兴盛。衣相宽生性仗义,除时常接济邻里,还经常为乡亲作担保借贷,民国年间,兵荒马乱,被担保人闯关东失去音信,衣氏家中田地全部被用于替人还债,大半房产也被用于抵债,衣氏家境再度陷入窘境,解放后土地改革,衣氏家族因祸得福被划为“贫农”,文革期间,被担保人的后人从东北回乡寻亲,重金谢恩,衣相宽坚决拒收礼金,成为当地一段佳话。文革期间,曾保护多位被迫害人士。生四女二男,皆成大器,后代子孙受祖先福荫,自然时时事事顺利。
衣复恩 (1916~2005) 出生于山东济南。1933年考入杭州高桥的中央航校,攻读轰炸专业,1936年毕业。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与战友驾驶9架中国战机,奉命轰炸上海虹口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几乎全部命中目标。 1939年11月, 任空军九大队副队长,率9架苏制性能差、航速慢的SB-2战机,与敌机恶战在昆仑关上空,击落数倍于我的敌机,受到蒋介石传令嘉奖。1941年,衣复恩被选中去美国受训,是第一位取得这项专长的中国军官。从1943年起至1952年,任蒋介石和宋美龄座机“美龄号”、“中美号”座机长。 当时,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身边,有两个亲信人物。一是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人称蒋宋的皮包;另一是“美龄号”与“中美号”总统座机的座机长衣复恩,时人称他为蒋宋的手杖。前者管钱物,后者管出行。(1952_1955)去美国任“大使馆武官”3年半;回台后,任“空军总部情报署”署长。直接掌管U-2高空侦察机,担任“空军总司令部”的副参谋长。军衔逐级攀升,由中校、上校、少将,一直升到中将,后奉命创办“中华航空”。衣复恩与蒋氐父子关系深厚,尤其与蒋经国总统几乎每周见面,蒋经国儿子也拜衣夫人为干妈,衣复恩与蒋经国保持整整23年(1943-1966)的亲密友谊。他1971年担任亚洲化学公司董事长,经过20年的努力,由台币数千万元的营业额增到48亿元,扩展了10多家企业,并在大陆的广东佛山、惠州,陕西咸阳,上海等地投资办厂。同时大陆的文教事业,在北大、清华设奖学金,在通县潞河中学建体育馆,在山东平度县高戈庄办希望小学。
衣玉文(雨亭) (1918~2003)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衣氏第十六世孙,十五岁被抓丁从军,后参加革命,因识文断字,聪明勤快,又自幼受其母教育略懂医道,很快成为部队卫生兵骨干,曾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救下伤员,其中有几位还是高级军官,战场上屡立战功,入党、提干步步高升,转业后,历任北京铁路局双桥建厂局医院院长、陕西咸阳铁路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著有军医医学专著多部。人称一代儒将。生五男四女,长子长媳均为山东工业大学高材生,就任山东省地质矿产局高层领导,次子在北京某国家职能监督部门任职。
衣瑞伦 (1919--1994),山东省临朐县福山集村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山东军区四师十一团排长、政治指导员,华东七纵队六十三团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过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先后任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一团参谋长、副团长,二十五军教导大队队长,七十四师团长、副师长等职。在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全歼当面之敌伪首都师白虎团,为全线停战创造了条件。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一九六师参谋长、副师长,六十六军副参谋长、副军长等职。1954年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72年5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他亲自组织对轮训部队的后勤保障。198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委。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
衣延章 男 1936年12月生,中国注册会计师、桂林工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电工会计学会等五个学术团体理事。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1981年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有20余篇在六种刊物上发表,1992年与北京经济学院教授王又庄主编了《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一书,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从1980年开始经常在全国省市部门、大学、社会团体讲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质量经济分析等现代化管理课程。在财务会计实务工作中,主管过两个大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两个大型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经济分析制、审计制度。组织实施过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班组经济责任核算,得到社会好评,成为行业的榜样,是我国最早提出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的学者之一。
衣富春 (1933~1995)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衣氏第十八世孙。自幼为孤儿,由其哑巴外婆抚养成人,善习武但从不持强凌弱,喜读书明理知事,疾恶如仇,建国后在镇反、肃反、三反五反运动中表现突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出来的公安干警,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高强的武功,屡破奇案大案,特别是受其外婆哑语熏陶,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残障刑侦专家。一生清正廉洁、尽职敬业,历任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
衣宝廉 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5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惠春 男 1940年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师范艺术专科,1988年毕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从师国画大师何海霞研修山水画。现为中国书画社画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东北分院秘书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国画研究会理事,抚顺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副研究馆员。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画家历遍祖国名山大川,在师造化,识传统的基础上,其作品缘情悟道,不拘一格,受到李可染,张仃等前辈称道。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合肥、汕头、抚顺等地及日本等国举办画展,尤以《黄山写生画展》和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展》为世人瞩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为《毛主席纪念堂》《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张学良陈列馆》等单位及众多国际知名人士收藏。《美术》《美术大观》《美苑》《北方航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多次刊登专家评介文章及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二十世纪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等典籍、画册中均有载录。代表作《黄山奇观》《大江东去》《春江花月夜》《华夏山河颂》《滕王高阁图》。有《衣惠春画集》出版发行。
衣瑞龙 男 祖籍大连,生于1943年4月1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乐山嘉乐造纸厂工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喜欢上了滑翔运动。1980年代中期曾五探峨眉山九老洞,揭开流传几百年的九老洞之谜。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内对悬挂滑翔机还十分陌生时,他历尽千辛万苦,自费制作三角翼滑翔机,并经过数年摸索苦练,终于1990年9月从峨眉山金顶成功飞下。其后近20年里,省内他飞过汉源龙塘山、马家山,江油窦山,并27次从金顶飞下;省外他飞过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昆明西山、广西桂林、湖南吉首。衣瑞龙每到一地,都被称作“乐山飞人”、“四川飞人”。他用自制的滑翔伞曾在1993年9月17日、21日、23日三次分别从华山西峰、南峰、西峰成功飞翔。他是目前中国用三角翼飞翔的第一人,是至今国内飞过高山最多的探险家,1996年上海科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探险家》一书中有载其飞行记录。1993年第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四川省业余滑翔运动员衣瑞龙成功地飞越了泰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93年他自费到山东泰安,乘自制的“盼奥运号”三条翼悬挂式滑翔机,从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起飞,飞行14分钟7000余米,安全降落在泰山南麓三合村附近。衣瑞龙是第一个用三角翼滑翔机飞越泰山的运动员。
衣奋强 三级警监。男,1949年12月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任山东省少年管教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业绩:重视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带领党委一班人和广大干警职工不断进取,锐意开拓,积极探索和推行依法治所战略,对未成年犯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建成了省级现代化文明少管所,取得了连续10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的成绩;该单位先后4次荣记集体二等功,被授予“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全国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和“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充分肯定。本人荣记个人二等功2次。主编论文作品集《托起失落的太阳》。论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改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加强未成年人的改造工作》、《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在押未成年犯的情况分析及教育改造对策》、《关于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的思考》、《搞好少管工作是我们的崇高使命》、《90年代我省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及对21世纪前期的趋势预测》等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衣庆波 男 1951年1月出生,工程师,辽宁庄河人。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任抚顺铝厂科学研究所科研项目专题负责人。主要业绩: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生产与科研实践中的难题。在研究铝电解烟道灰开发利用的重大科研课题中,研制出“沸腾法制取铝电解烟道灰再生料”的焙烧装置,填补了我国铝工业中三废综合利用领域中的多项空白,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该专利及一种采用流态化技术的装置,处理在铝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铝电解烟道灰、脏料、吸附沥青氧化铝等,并能将这些废物迅速转化成吨价值2600元人民币的铝电解原料,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效益。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用正交试验法改进沸腾炉结构,提高再生料质量》、《完成工业规模处理铝电解烟道灰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及《优化焙烧炉结构,提高铝电解脏料处理量》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质量科技论文,《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扭亏增盈》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铝电解烟道灰的沸腾焙烧处理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事迹收录《辽宁青年科技人物志》、《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等辞书中。多次被评为厂、市省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模范***员、劳动模范、名星职工等。
衣服珂 生于1953年,山东美协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联任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8跨世纪艺术人才。多年来着力于指墨艺术的探讨,书画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被海内外多家收藏,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级报刊。曾获全国“明星杯”银奖,获马尼拉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获首届“书圣杯”国际展金奖,获日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画展银奖,获中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展金奖,获首届海峡两岸名家精品展金奖,获山东大文化评选一等奖,全国指画展银奖,庆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展美术金奖,第二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银奖,第一、二届王子杯海峡峡谷岸书画展金奖,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金奖,新加坡腾飞杯书画特等奖,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首届九洲三峡杯海内外艺术大赛金奖,入展98中国当代百位名有书画展,被齐白石纪念馆收藏。指收入选文化部大型电视片《中国书法》,指书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认定为特级作品。指画被认定为一级作品。98年应韩国永进大学之邀在大邱市成功举办了《中国著名指画家衣服珂指墨艺术展》。作品传略入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当代著名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青年国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30多部辞书。
衣晓万 女 1956年5月生,大学文化,沈阳市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论文《情感调控与优化教学课堂教学》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获二等奖(1992年);《动手操作是使学生左右脑平衡发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学术活动中心(1994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全国第二次脑功能开发和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教与学同步,智与能并重》获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创意奖,辽宁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一等奖,大会发言(1995年);《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形成评价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获沈阳市教学研究会一等奖(1990年)
衣俊卿 1958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黑龙江省省委候补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副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四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优秀。2002年,黑龙江大学还被教育部列入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衣向东 中国当代青年作家,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1982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战士、通信员、文书、招待员、饲养员、报道员、新闻干事、文学刊物编辑等职。自1990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正门哨》至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一个兵》、《老营盘》、《过滤的阳光》等,长篇小说《一路兵歌》、《在阳光下晾晒》、《牟氏庄园》,长篇报告文学《首都卫士》等。同时还编写了《我们的连队》、《东西南北兵》等多部电视剧。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李玉凤女士是我国知名的工笔花鸟画家。 李玉凤1964年生于山东菏泽市,父亲是美术教师,她和哥哥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喜欢绘画艺术。她聪明好学,曾经先后考入山东菏泽师范学院艺术系和山东艺术学院,都因交不起学费被迫放弃了,1988年,她报考了天津美院函授班,1991年,她正式走进天津美院学习山水画,2012年,她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她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孔子国画院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MEI·A艺术中心签约画师。李玉凤女士的绘画作品以细腻的笔锋、新颖的构图、丰富的色彩、高远的意境为特点,工写兼备,中西合璧,开辟了一条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工笔画法,深受人们的欢迎。如她的作品《物华秋实》,画面表现了金秋的向日葵,在阳光的照射下,灿烂辉煌,硕果累累。田间有三只和平鸽,一边在茂密的向日葵下乘凉,一边寻找掉在地上的葵花籽,他们悠闲自在,其乐融融。 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大展,并获奖,如他的作品《花香蝶舞》荣获第三届《庐山杯》金奖(2004年),同年,作品《双鹤图》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作品《嫩蕊芳心》被中国牡丹博物馆(国花馆)收藏。作品《碧玉红蕊冠群芳》在纪念曾子诞辰2510年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 2005年)。作品《牡丹》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中国书画精品展中获“二等奖”( 2006年)。作品《清韵》入编《仁爱之光》。作品《秋实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齐白石奖》(2007年)。同年,作品《热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西部大地情”。《中华之春》获《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大展金奖(2008年)。第十届 牡丹花会期间,在曹州牡丹园举办个人画展 ,同年应友人邀请在韩国举办个人画展。她还应邀参加“2010百名部长将军与优秀企业家新春团拜会”书画笔会活动,特授予“爱心大使”荣誉称号(2010年)。作品《物华秋实》被山东省美术馆收藏。作品《节节高》入选“当代百名中国工笔画家提名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2011年)。作品《 荷花 》,参加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她的作品分别被《中华名人大典》、《共和国名人大典》、《奥运之歌》、《翰墨丰碑》、《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中国当代书画家翰墨精品集》、《强国丰碑》、《当代中国实力派文人书画作品集》、《艺术中国》、《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一代名家》、《当代中国杰出书画创作精典》、《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收藏大典》、《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精品集》等六十多部书画大典入编。她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书画界人士收藏。 李玉凤女士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她要感谢她的家人和老师的精心栽培,她回忆说:1979年,有一次一位亲戚想让父亲为他家画“家谱”,父亲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画,就把这个任务交付给了我,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画板,我就把纸铺在地上,趴着为这位亲戚画“家谱”,亲戚见我画的很好,就拿出50元钱作为酬劳,这是我第一次挣钱,是因为画画被人认可了,坚定了我从事美术事业的决心。弹指一挥间,四十余年的艺术跋涉,李玉凤女士已从一位羞涩的纯情少女,变成了一位恬静、成熟、丰富、内敛的才女,她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青年报记者孟凡亮评价她的作品:当我们深刻思考李老师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高深的工笔画技巧,体现了一位女性画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艺术人生的思考。她在创作中云集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和创作技巧,在研习传统中加以创新,使真、善、美这个永恒的题材在作品中得以释放。 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石成峰评价:从艺术内涵而言,李玉凤的画既有女性柔美的风情,又有俊朗豪迈的刚毅,把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运用高潮的绘画技巧,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美的精神追求,具有功力到位、陶冶性情,有思想寓意的佳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与传世价值。 文化中国总编、艺术评论家高松评价她:李玉凤以山水之境入工笔花鸟,乃取近为远。皆如清·原济云:“笔墨当随时代”。李玉凤之工笔花鸟,如《物华秋实》、《热土》、《金秋》等,少有一两枝,而往往成簇,加之巧借山水画“散点透视”之法,在清新淡雅、婀娜多姿之中,给人一种“云雾缭绕”、“渺渺茫茫”、“朦朦胧胧”之感,形成了“横看侧看不同,远近高低各异”的特殊效果。如入花海,听音而动,闻香而止,望“花”息心,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李玉凤的工笔花鸟,形“似”而意“存”,笔“工”而神“妙”,物“近”而“境”远。作为以工笔“写意”的一种探索与尝试,难能可贵,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李玉凤女士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要把全部精力用在美术创作上,不断提高艺术水平,用主观的色彩去表现客观的事物。她要用阳光的心态,让真善美永驻人们心间。
一、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许多人姓张,他们都说几百年前是一家。
姓氏是值得研究的,于是我就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报告。二。
调查方法1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2了解张姓人口分布情况。
3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并作出结论。张姓的来源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
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
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
还有许多的名人如张仪、张苍、张禹、张敏、张温、张四知……张姓的分布情况: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
四。结论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
有高宗宰相张文的儿子张锡,有明治家张居正。有西汉谋士张骞……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我国源远流长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是为河北张氏。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
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张姓目前是中国第三的,据统计张氏有9450万人。
二、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的问题
我和班里一位同学的名字非常像,连老师都常常把我们叫错,因为我们都姓张,名也差不多。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设计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张姓的来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书籍、教科书
历史上张姓的名人
张 飞、张 良、张 骞、张 衡、张仲景、张 旭、张 芝、张九龄、张 宝、张大千„„
上网
张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近亿。
爸爸的讲述 张姓族谱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等。
„„ „„ „„
四、结论
1 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2 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书法家张旭,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3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三、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近850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9%。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张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扩展资料:
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
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
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 -张姓。
四、关于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关于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
问题的提出:我们班有个姓齐的人叫做齐宏硕,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姓齐的人。学了第6单元,我们想姓氏是一门文化,于是我们就为他的姓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齐姓的书籍和报刊,上网浏览。
2通过网络,搜集齐姓的名人故事。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上网齐姓的来源出自姜姓,以国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名齐子,本为姬姓,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历史上武都氏族有齐氏,如齐万年即是。上网历史上的齐姓名人有齐白石,齐牧冬,齐明,齐天觉,齐季若,齐唐齐泰齐已,齐明……上网齐姓的人口数量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上网齐姓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一次,齐白石精心画了两幅画:一幅是《耕牛图》,意思是像牛一样老老实实耕读在砚池里;一幅是《兰竹园》,兰气飘溢,意思是虚心学习永不骄傲。他将这两幅画挂在室内,又写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甑zeng屋”两个大字。
意思是说可以吃得饱了,不像以前那样锅里总是空空的了,心里也踏实了。齐白石61岁定居北京后,为了永远不忘这段艰辛学画生涯,他又在自己的住处布置了一间屋,取名“甑屋”,在匾额上写着:“余未成年时喜写字,祖母尝太息曰:‘汝好学,惜来时走错了人家。
俗语云: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朝无米,吾儿奈何!’后二十年,余尝得 润金买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匆匆余六十一矣,犹卖画于京华,画屋悬画于四壁,因名其屋为甑,其画作为熟饭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
这是齐白石卖画养家的真实写照。四。
结论:1我国齐姓出自姜姓,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
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
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立即去,天天在渭水钩下钓。
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
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很有风度,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
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2在历史长河中,齐姓人才辈出。
有大画家齐白石等。我们为齐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齐姓是当代中国人口较多的姓氏,据统计,齐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一。
五、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有哪些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
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
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史实依据。
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
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张姓图腾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
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
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
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4、据公安部统计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张排第三,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六、关于张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得姓始祖。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1]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2]
七、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的问题 我和班里一位同学的名字非常像,连老师都常常把我们叫错,因为我们都姓张,名也差不多。
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设计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张姓的来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书籍、教科书 历史上张姓的名人 张 飞、张 良、张 骞、张 衡、张仲景、张 旭、张 芝、张九龄、张 宝、张大千„„ 上网 张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近亿。
爸爸的讲述 张姓族谱 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等。
„„ „„ „„ 四、结论 1 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
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
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2 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书法家张旭,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3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八、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张姓 一、姓氏源流张姓源出主要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即张姓的始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张姓最初的发祥地,应当是在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省境。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 )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
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姓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姓家谱114种,计949册。
这些张姓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
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
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姓支派,多为 1种。张姓家谱的种类 这些张姓谱书的名称各异,有家谱、宗谱、族谱、世谱、世系谱、会通谱、房谱、支谱、草谱、通谱、谱书、纪略、家乘、世系、先芬录等。
名称中往往还包含具体郡望、门派或者先祖号谥,以及郡、县、乡名,以与别的谱书相区别。有的名称中还加有“续修”、“三修”、“四修”等字样。
我想知道我的姓属于满族哪个旗。祖先可能是谁。现姓衣。谢谢各位
本文2023-12-02 10:42: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