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3收藏

历史上姓刘的名人,第1张

刘邦、刘备、刘禹锡、刘墉、刘少奇、刘胡兰、刘半农、刘海粟

刘氏历史名人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刘彻(前156一前87),即汉武帝。西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kao曹cao、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cao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民间传说故事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白蛇传

  ·神笔马良

  ·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

  ·“压岁钱”的传说

  ·双抛桥传说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

  ·冰糖葫芦传奇

  牛郎织女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

  ·沧州铁狮子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七夕的古老传说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女娲补天

  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甚至看到女娲补天的过程…。

  那真是一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经历,讲来都令人鼻酸!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

  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

  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火海,真是悲惨啊!

  女娲为了解救人类,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大洞还没补好,这可怎么办呢?

  慈悲的女娲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来补天上的大洞,亲眼看到那场过程,大龙、精卫和小太极,以及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

  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吴刚伐桂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鲤鱼跳龙门

  庙峡,又名妙峡。

  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

  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

  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

  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

  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

  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

  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

  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

  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

  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

  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

  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

  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

  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

  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

  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

  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

  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

  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七夕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独孤姓宗祠通用对联(DGX)一、姓氏源流

  独孤(Dú gū 独孤)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刘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二、迁徙分布

  (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独孤姓望居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高阳郡(北魏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独孤楷:字修则,隋代人,本姓李氏。父屯,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齐师败绩,因为柱国独孤信所禽,配为士伍,给使信家,渐得亲近,因赐姓独孤氏。楷少谨厚,便弄马槊,为宇文护执刀。数从征伐,赐爵广阿县公。拜右侍下大夫。从韦孝宽平淮南,以功赐子景云爵西河县公。隋文帝为丞相,进开府,领亲信兵。及受禅,拜右监门将军。进封汝阳郡公。仁寿初,出为原州总管。时蜀王秀镇益州,上徵之,犹豫未发。朝廷恐秀生变,拜楷益州总管,驰传代之。秀果有异志,楷讽谕久之,乃就路。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为备。秀至兴乐,去益州四十余里,将反袭楷,密使觇之,知不可犯而止。楷在益州,甚有惠政,蜀中父老于今称之。炀帝既位,转并州总管。遇疾丧明,上表乞骸骨。帝曰:“公先朝旧臣,卧以镇之,无劳躬亲簿领也。”以其长子凌云监省郡事。其见重如此。转长平太守。卒,谥曰恭。子凌云、平云、彦云,皆知名。

  独孤盛:独孤楷之弟,性刚烈,有胆略。以落邸之旧,累迁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之乱,裴

  虔通引兵至成象殿,宿卫者皆释仗走。盛谓虔通曰:“何物兵?形势太异!”虔通曰:“事已然,不预将军事。”盛骂曰:“老贼,何物语!”不及被甲,与左右十余人逆拒之,为乱兵所杀。越王侗称制,赠光禄大夫、纪国公,谥曰武节。

  独孤郁:唐代翰林学士,是权德舆的女婿。宪宗赞叹独孤郁的才华说:“权德舆能够使独孤郁作女婿,我反而赶不上权德舆了吗?”在此之前,公主下嫁,都是选取皇家内外亲族以及功臣家的子弟。至此,宪宗才命令宰相选择公卿、大夫家的温文尔雅、可以置身清流的子弟。然而,各家多不愿意,只有杜佑的孙子司议郎杜没有推辞。秋季,七月,戊辰(二十三日)宪宗任命杜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让他娶岐阳公主为妻。岐阳公主是宪宗的大女儿,为郭德妃所生。八月,癸巳(十九日),杜与岐阳公主成婚。岐阳公主举止贤淑,杜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行辈高于她的不只数十人,岐阳公主对待他们,谦恭随和,一概如同家里人的礼数,在二十年里,人们不曾因丝毫的嫌隙而指责她恃贵骄慢。才到杜家时,岐阳公主就与杜商议说:“皇上赐给我们的奴婢,是终究不肯屈从的,可以奏请皇上将他们收回去,我们自己再悉数购买出身低微、可以指使的奴婢吧。”自此,闺阁门户清静,连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

  独孤及:唐代诗人,字至之,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独孤信:本名如愿(502-557),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他初投葛荣帐下为将,后投北魏,曾经匹马单枪生擒渔阳王袁肆周。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独孤信风度翩翩,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之时,他镇守陇右之地,史称“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于他执政期间惠政颇多,因此,很受百姓爱戴。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其女:长女为周明敬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

  独孤罗:字罗仁,云中人也。父信,初仕魏为荆州刺史。武帝之入关也,信弃父母妻子西归长安,历职显贵,罗由是遂为高氏所囚。信后仕周为大司马。及信为宇文护所诛,罗始见释,寓居中山,孤贫无以自给。齐将独孤永业以宗族之故,见而哀之,为买田宅,遗以资畜。初,信入关之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献皇后。及齐亡,高祖为定州总管,献皇后遣人寻罗,得之,相见悲不自胜,侍御者皆泣。于是厚遗车马财物。未几,周武帝以罗功臣子,久沦异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归于京师。诸弟见罗少长贫贱,每轻侮之,不以兄礼事也。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及高祖为丞相,拜仪同,常置左右。既受禅,下诏追赠罗父信官爵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故柱国信,风宇高旷,独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谋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运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其诸弟以罗母没齐,先无夫人之号,不当承袭。上以问后,后曰:“罗诚嫡长,不可诬也。”于是袭爵赵国公。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整为千牛备身。擢拜罗为左领左右将军,寻迁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久而出为凉州总管,进位上柱国。仁寿中,征拜左武卫大将军。炀帝嗣位,改封蜀国公。未几,卒官,谥曰恭。

  独孤陀:字黎邪,独孤罗之弟。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郡十余年。宇文护被诛,始归长安。高祖受禅,拜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久之,出为郢州刺史,进位上大将军,累转延州刺史。好左道。其妻母先事猫鬼,因转入其家。上微闻而不之信也。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上以陀后之异母弟,陀妻杨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陀所为,阴令其兄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讽陀,陀言无有。上不悦,左转迁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杂治之。陀婢徐阿尼言,本从陀母家来,常事猫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陀尝从家中素酒,其妻曰:“无钱可酤。”陀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阿尼便咒之归。数日,猫鬼向素家。十一年,上初从并州还,陀于园中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皇后所,使多赐吾物。”阿尼复咒之,遂入宫中。杨远乃于门下外省遣阿尼呼猫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兴,杀其人可以绝矣。”上令以犊车载陀夫妻,将赐死于其家。陀弟司勋侍中整诣阙求哀,于是免陀死,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先是,有人讼其母为人猫鬼所杀者,上以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诏诛被讼行猫鬼家。经未几而卒。炀帝即位,追念舅氏,听以礼葬,乃下诏曰:“外氏衰祸,独孤陀不幸早世,迁卜有期。言念渭阳之情,追怀伤切,宜加礼命,允备哀荣。可赠正议大夫。”帝意犹不已,复下诏曰:“舅氏之尊,戚属斯重,而降年弗永,凋落相继。缅惟先往,宜崇徽秩。复赠银青光禄大夫。”有二子:延福、延寿。

  独孤整:独孤陀之弟,官至幽州刺史,大业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平乡侯。

  独孤纂嗣:独孤罗之子,仕至河阳郡尉。纂弟武都,大业末,亦为河阳郡尉。庶长子开远,宇文化及之弑逆也,裴虔通率贼入成象殿,宿卫兵士皆从逆,开远时为千牛,与独孤盛力战于合下,为贼所执,贼义而舍之。善后官至柱国。卒,子览嗣,仕至左候卫将军,大业末卒。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自治区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高阳郡:①古有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秦末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即指此路。②汉桓帝置高阳郡,治高阳(今河北省高阳东)。晋曾置高阳国,治博陆(今河北省蠡县南)。北魏只有高阳郡,仍治高阳。隋废。

  2、堂号(缺)

  =====================================================================

  独孤姓宗祠通用对联

  〖独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行道扬名,学士果成佳婿;

  奇谋大略,女儿迭为贵人。

  ——佚名撰独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洛阳人独孤郁,字古风,幼年时,父亲独孤及曾问他志向,他答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元和初年,举制科高等,历官右补阙、翰林学土。大臣权德舆很看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宪宗曾说:“想不到德舆有如此佳婿!”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云中人独孤信,善于骑射,在东魏官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奔南朝梁,官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北周初,官大宗伯,封卫国公。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所到之处,都受百姓欢迎。大女儿为北周明帝皇后,四女儿为唐高祖的母亲元贞太后,七女儿为隋文帝皇后。

  刘姓的来源

  一 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

  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

  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

  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

  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

  ,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

  ,直至今日。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四 家乘谱牒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

  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

  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

  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

  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

  、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

  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五 历史名人

  1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

  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

  合称“南宋四家”。

  4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

  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

  军。

  7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

  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

  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元21年称帝

  ,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

  年。

  8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

  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

  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9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

  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

  ,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

  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金晟 刘玮彝 刘嘉君 刘紫娜 刘坤彤 刘筱梅 刘佳尘 刘灵芩 刘冉端 刘俊菲 刘柔婷 刘雯瞳 刘子静 刘晓祉 刘锘彤 刘翠芷 刘永鑫 刘真泽 刘颐华 刘晶萱 刘炜昀 刘亚娜 刘一蓉 刘海瑜 刘慧兰 刘燕琬 刘嘉森 刘棋耘 刘秀雯 刘函阳 刘晋萱 刘彩琦 刘玉聪 刘钰雯 刘智琪 刘泽然 刘翌杰 刘宝云 刘滋宜 刘淑阁 刘淑凤 刘紫燕 刘思凝 刘爱燕 刘竹宁 刘虹瑶 刘鄂琪 刘心秀 刘妍瑶 刘苏凤 刘馨红 刘剑欣 刘显滢 刘时杰 刘行丽 刘舒颖 刘培媛 刘恩玉 刘晓媛 刘琳哲 刘月雨 刘旦帆 刘紫希 刘子荜 刘缌奥 刘佳宸 刘碗霖 刘会亭 刘思琪 刘符琪 刘书彤 刘玉红 刘小菲 刘铭芊 刘溢洛 刘爱霞 刘俊茁 刘浴莹 刘敏云 刘俊龙 刘晓楠 刘彩怡 刘润萌 刘朔漳 刘雯冰 刘淑萌 刘子晴 刘飞菲 刘曼轩 刘春凯 刘宇琳 刘蔚媛 刘奔冉 刘芝萍 刘紫怡 刘杏红 刘嘉妮 刘微姗 刘俊瀚 刘月恩 刘春丽 刘美华 刘家平 刘静栎 刘云冉 刘雨菲 刘欣恺 刘素默 刘蕊梅 刘绎玫 刘晨仪 刘佳鑫 刘晓华 刘清明 刘敏葸 刘晓眉 刘云涵 刘婧兰 刘雯林 刘潇洪 刘心可 刘洋雪 刘雪媛 刘献娴 刘尢爽 刘镘宝 刘依琪 刘坤涵 刘荣钰 刘馨充 刘忠杰 刘丽彤 刘瑜茵 刘盛玲 刘睿扬 刘静茹 刘馨昕 刘亚涨 刘碧阳 刘丽琳 刘诗沛 刘雅曰 刘樱宁 刘英哲 刘红艺 刘雅锟 刘绿非 刘睿洁 刘培靖 刘桂杨 刘红六 刘秀梅 刘丽凌 刘心宇 刘星璨 刘艺哓 刘天露 刘辰雯 刘馨敏 刘丽铭 刘玉素 刘月雅 刘晓颖 刘云悯 刘仕瀚 刘秀璇 刘晓怡 刘雯珍 刘思梅 刘露欣 刘舒林 刘文玲 刘嫣婷 刘谦邦 刘淑英 刘巧彤 刘李涵 刘燕佳 刘忆晴 刘璐玥 刘陶菲 刘六美 刘小陆 刘洁好 刘煦文 刘方茜 刘雨琳 刘笑年 刘柳倩 刘文琳 刘艳蕊 刘雨平 刘永舒 刘子志 刘依学 刘泉香 刘博芬 刘穗佑 刘妮桦 刘晓楠

刘姓家谱

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

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 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续谱活动。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姓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续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 新的族谱,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内容。当然,这些新族谱因为是民间自发编修的,其内容质量都参差不齐。就笔者所知,现代新族谱中,就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良、印制精美等方面而言,较优秀的有云南《彭城春秋》、江苏《雎邑沛郡刘氏宗谱》和江西的《中华刘氏通谱》、湖南的《刘氏文史》等数种。

-------------------------------------------------------

刘姓字辈

京口刘氏从刘子羽的第28代孙开始,使用的名排派和字行派:

名排派:世嘉国泉荣,炳增锡永盛。纯良正善学,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凤岗刘氏20字的字派:

一守敬日,公季汉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南宋时,又由著名学者朱熹赠了一个16字的续派(“员”字为第21世):

员世希哲,尔谦则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明朝末年,刘淮春续订了一个16字的字派(“文”字为37世):

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献,长发其祥。

华容刘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宝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

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怀。

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敛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湖南宁乡南塘刘氏32字派语: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少奇家族字派: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开七公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 :

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

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远绍彭城。

山西洪洞大槐树家谱刘姓家谱:100 世刘备(玄德);101世刘 永(公寿);102世刘晨(耀辉);103世刘乾清(玉静);104世刘文琥(文虎);105世刘麟( 麒 );106世刘振河107世刘习文( 雅 );108世刘棣鉴(瑾升);109世刘淳震(继明);

110世刘坤仁(若宰);111世刘丹(子圭);112世刘_(延明);113世刘珍_(刘珍);114世刘於政(楚云);115世刘虬(友圭);116世刘之遴(时俊);117世刘桢(汉鼎);118世刘子翼(福庆);119世刘可寿(东山);120世刘尚文(世珍);121世刘学_(贤);122世刘洪(处智);123世刘曙道(伯昂);124世刘宗翼(存者);125世刘岖衡(刘贿);

扩展资料:

我始祖于元末明初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邹平县大刘家庄,一世刘海,二世刘得山,三世长子刘子仲,定居邹平,次子刘子焉即为我小张始祖,公元1370年前来治理淄水,公元1405年定居小张。

小张刘氏祖先自定居小张后共续谱5次: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公元1963年,公元1993年,公元2013年。

通过几次续谱,仍有部分始祖后人无法取得联系,现公布如下:子焉祖两侄子:刘从文(二世),长子刘思禄,次子刘财惠(三世);刘从礼(二世),长子刘景时,次子刘养体(三世)。

  刘姓何来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刘姓家谱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历史名人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彻:,即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启 :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

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刘邦、刘备、刘禹锡、刘墉、刘少奇、刘胡兰、刘半农、刘海粟刘氏历史名人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