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家谱中的"嗣"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说说家谱中的

  嗣是一个汉语字,拼音是sì ,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也可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性变化。出自《说文》、《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等。

一,作动词时意义

(1)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从册,从口,从司,司亦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口头命令。司,世代从事某专业。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关于子承父业的皇帝批文”。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2)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越朕嗣服,起自田间。——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

(3)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5) 过继 ,如:嗣母(继母)。

(6) 通“司”。主持,掌管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二,作名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一般家谱中出现和嗣有关的几个词。

无嗣:1没有继承的人;没有后代。2中医术语,指妇人不育。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孙而后继无人。

子嗣:子嗣释义是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嗣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

乏嗣:乏是指贫乏和缺少之意,说明某人缺少继承的人,并不代表此人绝后,有可能在续谱的时间段没有嗣子,也有可能将来会有。也有可能有几个女儿(在古代女子不入谱),在以前有七八个女儿而老来得子的有之。

绝嗣:同“绝根”。无子传宗接代;没有子孙断绝嗣续。一般指续谱时此户已经实际销户不存在了。

兼嗣,是说一个后人,同时作为几个人的继承人。如兄弟二人或三人只有一子,此子兼做二人或三人之继承人、传承人。同兼祧,在封建社会俗称一子顶两门或三门,同时可娶两房或三房妻子,生下的嗣子为和名继承人。建国后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这一做法,提倡男女平等。

入嗣: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

出嗣,意思是过继为他人后代,和入嗣相对。

女嗣:在大周及其附庸国,自有史以来皆奉行女尊男卑的制度,男人生而为奴,是母亲和姊妹们的财产,可以被任意买卖,与牲畜物品等同。唐代时有武则天嗣爵,说明史上有女子作为继承人的。(欢迎指正)

                古城茂东文    2018 12  12

有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皇帝、雍正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扩展资料: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家谱为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

家谱为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为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族谱

-努尔哈赤

过继不可能,一个姓杜的人过继过来必须得改姓汪啊,我觉得可能是改姓或者家谱搞错了,你可以问问家里的老人啊。据说,咱们杜姓的老祖宗是发明酒的杜康——“仓颉造字,杜康造酒”嘛!史料上记载,咱们的老祖宗是周代封在杜的诸侯杜伯(伯爵)。

1我们家原也姓杜,按族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47代后裔,老家原属湖南湘乡。后因家父搞地下党,按规矩需改名换姓,才改姓了我曾祖母的姓。我家的族谱上晋代最有名的,应该是当年连杜甫也引以为自豪的(今人可能不太清楚),在统一“三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镇南大将军、晋代当朝驸马、当阳县侯,并且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杜武库”杜预了(我曾祖父杜俞也曾被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赠“武库长才”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再往前,在汉代还有好几个侯呢,“悔教男儿觅封侯”,汉代姓刘,异姓封到侯已经非常不简单了,韩信那么大的功劳,最后不也才是个淮阴侯嘛!在族谱里没看见汪姓的事儿啊!

2过继是同姓,而且得是亲兄弟或堂兄弟之间,一个兄弟没有儿子,另一个给过去的儿子才叫过继;或者一个兄弟死之前没有子嗣,也可以兼祧(即一个儿子兼祧两家),但还是姓同一个姓。我觉得你说的情况,有可能是入赘的,因为按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的传统,上门女婿的儿子必须跟女家姓!

清钱杜河东君(柳如是)小象

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这在非洲一些地方可以见到。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中国是一个“礼义之邦”,“礼”即是“法”,历来奉行“一夫一妻”,从皇帝到平民都是这样,正妻只有一位,其他的都是媵妾。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皇帝的正妻是皇后,其余的只是不同身份的嫔妃。

民间的情形与此大体相当,打开古代《家谱》可以看到,古代男子名下有“元配”“配”,这就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妻子”。还可能有“继配”,或记为“继娶”,这是指元配死亡或离异后重新娶妻,也属于正妻,但这有先后顺序,不会是同时拥有。大户人家的男人,会有几个“小老婆”,这都会被记为妾、偏室、二房、偏房等,不可能与妻的概念等同。

明代夫妇像

旧时法律严格禁止“妻妾失序”,《明代律例汇编》:“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这也是民间《家谱》记载的法律依据。

民间还有一种特殊情形,就是“兼祧”。古代传宗接代的理念是第一位的,如果叔、伯当中有人没有儿子,而其兄弟也只有一个儿子,这就需要两人或多方共一子,这就是《家谱》中记载的“兼祧”。作为一种特殊情形,民间的兼祧子会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之间成为“妯娌关系”,而不是通常的“妻妾关系”。但民间的私下认同,同样也是不合法的。

明代沈石田夫妇像

“大清律”规定:若兼祧两房各为娶妻,冀图生孙继嗣,是愚民罔知嫡庶之礼,止宜别先后而正名分,未便律以离异之条。

这也就是说,“兼祧”后娶妻,是违反礼制的,是一种“违法行为”,处理的方法,要么以先后顺序,明确妻、妾名份,要么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当然,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如果无人告发、举报,官方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但不依法追究,不等于“合法”,如果出现纷争,必须依法处理。

福芝芳像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夫一妻制”,没有“一夫多妻制”。媵妾与正妻,身份差别极大,不仅仅是一个空头名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其妻王明华由于无子且失去生育能力,梅兰芳便想纳妾生子。梅兰芳看上了京剧名旦福芝芳,但福芝芳不肯当妾。最终,梅兰芳便以“兼祧”的名义,让福芝芳与王明华平一同为妻。这是民国时期的一个特例,好在《在清律》在这时已无法律效力。

旧时男子纳妾现象十分普遍,但也都是有规矩或法律规定的。作为妻妾,家庭中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很多几同主仆。这从古代名人小妾的境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顾横波像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无论姿色、才艺,都非一般民间女子能及。这八人最终皆走了从良之路,嫁与他人为妾。顾横波是其中最好的一位,崇祯十四年(1641年)嫁与江左才子龚鼎孳。与人为妾后,顾横波洗尽铅华,改名换姓“徐善持”,入清后被诰封为“一品夫人”。但这种殊荣的前提是,龚鼎孳的妻子极具气节,主动放弃清廷诰封。

董小宛《仕女图》

董小宛虽然沦落青楼,但传统意识十分强烈,嫁与冒辟疆为妾后,“辛勤孤灯下,三复行役诗。”董小宛在董家摆正位子,以仆姿态事奉冒辟疆之妻。董小宛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但在家庭中只做事不作主。明亡后董小宛随冒家逃难,自身身体弱不禁风,还一路照顾冒辟疆的妻子。由于摆正了自己位子,董小宛获得冒家的认可,算是有了圆满的结局。

与董小宛绝然不同的,是更为有名的柳如是。柳如是极具个性,成为名妓时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柳如是嫁与东林领袖钱谦益。柳如是不甘为妾,不愿在钱家奴仆般地生活,另辟绛云楼与钱谦益生活,也曾寄寓苏州拙政园,钱家人对柳如是并不认可。钱谦益死后,柳如是便受到钱家排斥,万般无奈的柳如是投缳自尽。

清柳如是人物山水册

妻与妾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人合法地拥有两个妻子呢贾充是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贾充的元配妻子李氏,因家族犯罪被流放,贾充便休妻李氏继娶妻子郭氏。后来,李氏家族被朝廷平反,朝廷恩准李氏重新成为贾充的妻子――贾充,可能是历史上唯一“合法”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

姓氏考略:汉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为氏;又,侍其氏改为侍氏,其后盛于泰县。明朝有侍锦,清河人,正德年间任福宁州训导。 侍 ①姓氏考略:汉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为氏,又侍其氏改为侍氏,其族盛于泰县。 ②清通志氏族略:清时有侍朝,乾隆庚辰进士。 ⑤堂号考:台湾地区多此姓。 <<史记>><<汉书>>诸典对我侍氏远祖郦食其及其侍氏的演变,均有详述

姓氏考略:汉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为氏;又,侍其氏改为侍氏,其后盛于泰县。明朝有侍锦,清河人,正德年间任福宁州训导。

侍氏起源于郦氏,郦氏起源于夏朝,夏禹把黄帝的后代封到郦(即今河南内乡东北菊潭县附近),是用封地名作为姓氏。至秦汉之际,有陈留高阳人(今河南杞县人)郦食(yi)其(ji),秦末农民战争时,助汉刘邦,献技攻克陈留,被封为广野君。其曾孙以郦食其名为姓氏,即为食(yi)其(ji)氏。郦食其的曾孙名平,武帝时为侍中,合官与氏,改“食其”为 “侍其”氏。《史记》和《汉书》上的郦食其列传,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著名历史人物。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曾提到过郦食其有其庙碑:“阳渠水又东流,经广野君郦食其庙南,庙在山北上”,“旧基尚存,基前有碑,文字剥缺,不可复识。”宋史有侍其稹、侍其曙父子传(侍其曙,字累升,真宗时举进士,知登州),又有侍其良器,宋左朝散大夫,其后裔居金陵“侍其巷”。《江南通志》和《江宁县志》有文:“至若才技过人,乡里推重者则金陵侍其巷有两人焉,一名禹,字服之,工诗,一名云叟,工琴。”李彭听云叟琴音,作诗赠之,有“君家建邺城东头”之句,经考查,南京“侍其巷”旧址中华门内钓鱼台,现已改名为“一二三巷”。洎明定鼎,洪武(1368-1398)中,改“侍其”为“侍”氏,有侍懋迁六河,洪武时举孝廉,四川綦江县训导;侍锦,迁清河,福宁州训导。

※※以上部分摘自 逸领堂 侍氏家谱 第三版之谱序,与各位共享※※

①姓氏考略:汉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为氏,又侍其氏改为侍氏,其族盛于泰县。

②清通志氏族略:清时有侍朝,乾隆庚辰进士。

⑤堂号考:台湾地区多此姓。

<<史记>><<汉书>>诸典对我侍氏远祖郦食其及其侍氏的演变,均有详述

辈分:广继孝行甲生可保

说说家谱中的"嗣"

  嗣是一个汉语字,拼音是sì ,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也可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性变化。出自《说文》、《袁可立授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