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名相,名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收藏

明朝的名相,名将,第1张

奸臣有严嵩父子、魏忠贤、王振、刘谨、严世藩、马士英、吴三桂等比较有名的

忠臣有于谦、海瑞、戚继光、

中流砥柱:

明朝:佐弘治中兴---刘健(明史:卷一八一《刘健传》)

刘健明英宗天顺4年(1460)中进士,明世宗嘉靖5年(1526)死

明朝:郁然负公辅之望---杨廷和(明史:卷一九零《杨廷和传》)

明英宗天顺三年—明世宗嘉靖八年(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蜀郡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县)人.系文学家杨慎之父.官至首辅,性沉毅持重,于涪国经邦,革除弊端,政声蜚著;是明代一位著名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少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于明弘治二年(489)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正德二年(1507)初由詹事人东阁,专典诰赦,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曾屡向武宗帝奏以去奸,正朝纲之计.奈宦官恶势力如瘟疫一般迷弥充蔽,诱导皇帝日事荒*。既然无心振作,自不会认真采纳.但杨廷和认定目标,镇静持重以待发展,表现了政治家的气度.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 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侯朱厚熄自驻守地安陆(今湖化应山县)回京继位。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并9多余的工程。收纳宜府(河北宜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最后并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倍将领江彬,于世宗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辑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因此进为左柱国,兼《武宗实录》总裁、“大礼”议起,杨廷和受到排诉。所谓“大礼”即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与尊号,世宗帝意欲舍去原有宗法制度抬高本支身价,尊自己父母为帝为后,杨廷和以首辅之位据理规劝,以为应“继统继嗣”,尊武宗之父孝宗为皇考,与世宗议想不合.帝终按已意强行确定新帝系,重新培植亲信,进而打击阁臣,废除“新政”,恢复原来革除之弊政,旧势力重新抬头,“皇庄”、“官庄”重新发展。杨廷和痛心疾首,全力抗争,上奏章约三十道,然世宗无视,乃于嘉靖三年(1524)二月将其罢归故里新都.杨廷和去位后,世宗用大狱、廷杖、罢黜等暴力镇压了二百多位朝臣,勉强定了“大礼”。七年(1528)世宗《明伦大典》成,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籍为民。世宗八年(1529)杨廷和病故于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于穆宗隆庆初年得以复官,赠太保,谥文忠.生平著有《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传世.亦善书,笔法工整.清魏坤《倚晴阁杂钞》谓:“明《昌运宫碑》,大学士李东阳撰,杨廷和书。”

杨廷和一生博学鸿毅,光明正大,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不愧为一位有胆识卓见的政治改革家。诚如李东阳说:“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

明朝:强直豪迈勇于任事---夏言(明史:卷一九刘《夏言传》)

夏言明武宗正德12年(1517)中进士,死于明世宗嘉靖27年(1548)

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勋等人的矛盾,便不断进谗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监到夏言家时,夏言都气势岸然,以"内竖"待之。而太监到严嵩那里时,严嵩却亲自让坐,"礼极恭",而且送钱给太监。故太监们按严嵩之意,在嘉靖面前总说夏言的坏话。夏言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接二连三地遭受斥责,如"稽缓敕之洁,不遵用印记之,人阁晏晚以及禁内扛舆(坐轿子)之洁。"小有过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待嘉靖之子穆宗继位,柄政祸国二十余年的严氏父子终于败死。夏言家人上书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诏复其官爵,重祭安葬并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他的部分创作能揭露社会矛盾,一些写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较纯熟。《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夏言墓葬于上饶市郊。

明朝:功在国家难在身家---张居正(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

张居正明世宗嘉靖26年(1547)中进士,明神宗万历年死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浴血疆场:

明朝:刻志平倭---俞大猷(明史:卷二一二《俞大猷传》)

俞大猷(1504年~1580年),福建泉州人。明朝一代名将,官至都督同知。保卫东南海防,抵御倭寇进犯,战功卓著。舟山多处留有他率兵剿灭倭寇的史迹。44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山河改观,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然而这块珍贵的文化遗产——“平倭碑”,如今仍然竖在沥港下街头。此碑高近1丈,上刻 “平倭碑”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铭记叙了明朝嘉靖年间参将俞大猷率兵围歼倭寇的英勇事迹。该碑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戚继光,(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大忠大奸:

明朝:锦衣卫头子---陆炳(明史:卷三零七《陆炳传》)

陆炳(1510—1560),字文明,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松袭职。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媪,炳幼小从母出入宫禁。稍长,武健沉鸷。明嘉靖十一年(1532)武进士,授锦衣副千户,父卒后转任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随世宗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行宫失火,冒死救世宗,深得宠幸,擢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都督同知。陆炳为扩充权势,对朝廷大臣表面敬重,暗中设计陷害。又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曾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弹劾,夏言拟旨欲逮治,反被其勾结严嵩致死。后大将军仇鸾与严嵩争权,陆炳收集仇鸾不法之事,劾其虚报战功,阴谋不轨,世宗即收仇鸾敕印,致其忧惧而死。陆炳因揭发有功,进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再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嘉靖三十三年,值内苑。越三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仿帝陵建坟,使其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陆炳笼络凶豪恶吏为爪牙,侦知民间富人有小过,即收捕并没收其财富,积资数百万,营造别宅10余所,庄田遍四方,权势倾天下。嘉靖三十九年卒,谥武惠,赠忠诚伯。墓在今平湖市秀溪乡溪漾(俗称“指挥坟”)。其子绎袭锦衣卫佥事。隆庆初,御史追论陆炳罪,削秩,夺其家产。万历三年(1575),宰相张居正等上奏陆炳救驾有功,为其开脱罪责。其孙陆逵遂世袭锦衣千户。京剧《一捧雪)(又名《审头刺汤》)演绎严世藩迫害莫怀古的故事,剧中陆炳为主持正义的清官,与史实不符。

清浊世道:

明朝:不怕丢官---海瑞(明史:卷二二六《海瑞传》)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在任内推行清丈、均摇,廉洁自恃,人言“布袍可脱粟”。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时世宗宠信方士,专意斋蘸,妄求长生不死之药,忽朝失政.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上疏。犯颜直谏,震惊朝野,被罢官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任内誉主持疏浚吴松江、白茹河,大力推行“一条鞭法”,遭到张居正等人的反对,被革职回乡。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平反了一些冤狱,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他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仍力惩贪污官员,不久病逝于住所。死后,朝廷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溢号忠介,造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大众夹道送殡,哭奠者百里不绝。

黑白之间:

明朝:人皆指目为奸臣---严嵩(明史:卷三零八《严嵩传》)

严嵩(1480年-1567年),明朝人,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著有《钤山堂集》40卷。

祸起萧墙:

明朝:辑宁中外两建奇勋---张永(明史:卷三零四《张永传》)

钭氏统谱序

钭革非

缙云钭氏始祖滔公,祖上世居河南开封,处州刺史任满,侨居缙云官店。尔后,子孙后裔纷纷迁徏,形成缙云越陈和大源两大支系。滔公胞弟淳公随同迁居处州城内太平坊,其七世孙志养公自官店迁居缙云西源。各个支系虽然同宗,但散处不一,且经年历月,自立门户,各修谱牒。历史上曾屡次欲合谱,“乃心情各一,不可得合。”

吾辈认真研究钭氏文化,深入探访始祖先祖之墓址,树立“官店钭氏始祖碑暨先祖之墓”碑,倡议建立“钭氏文化研究会”和启动《钭氏宗谱》合编和修编工作。然而,族中意见不一,经再三沟通协商,在诸位骨干宗亲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下,拟定“团结联合,求同存异,求真务实”的原则,终于达成共识,形成决议。但是,由于史实记载不一,族中仍有诸多争议。历史原委,究竟如何?经过反复考证,终现端倪。

关于源流。钭姓源流说法有二:一是源自少康后嗣窦氏之说。窦姓源于姒氏,是大禹的后代。相传夏王相遭有穷之难,后方妊,自窦出,生少康,子窦龙。兴于春秋,盛历汉唐,宋元明清更为繁茂,门阀显烁,载于史册。据《辽西郡钭氏宗谱》载,东汉大司空窦融,建巨勋,光武帝赐莲子金一斗,其嗣以金斗二字并称钭姓,居辽西郡。据《燕山郡钭氏宗谱》载,钭姓得姓于宋真宗朝。窦载任太尹,在宋真宗归养时挺身护驾,皇上大喜,赐金一斗,并御赐“钭”姓。据《五云西源钭氏宗谱》载,鼻祖自汉帝赐金一斗,因赐姓钭,遂以为氏。三者虽有异,然均谓受皇帝赐金一斗而得姓。二是源自齐康公之说。出自姜姓,为炎帝之后,以器皿为氏。钭字自古有之。马衡《金石杂记》记载:“斗从金作钭,盖以木制者作枓,以铜铸者作钭也。斗为酌酒之器,亦谓之勺。”据清朝著名蒙学家王相《百家姓考略》记载:“钭,宫音。辽西郡。系出姜姓。田和篡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为釜,支子别姓钭氏。”据《谱牒考源》考证,康公生子:象先、钭步。据《姜氏族谱》记载,由于田氏追杀姜氏后裔,康公子孙遂四处逃离齐国或改姓:次子名钭,子孙为避田氏迫害改为钭姓,为钭姓始祖。《姜姓族裔169姓氏》载:“姓氏钭姜姓。齐康公之后有以钭为氏者。原为酒器,有汉成山宫铜渠钭。又田氏代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釜。其后以器名氏曰钭氏。”《齐氏源流》:“姜姓王族后裔子孙多有以国名为姓氏者,以怀故时拥国之辉煌和失国之凄惨,称齐氏、钭氏等。”综上史实,以器具钭为姓更加可信。

关于郡望。对用作铭记祖德的郡望,钭氏宗谱也标识不一,分别是:大源和西源支系以辽西郡为郡望,越陈支系以燕山郡为郡望。辽西郡,战国时燕国初置。《吕氏起源》:康公贷幼子吕×,葬父后弃齐北去投燕,燕国公姬载念及齐桓公救燕伐山戎给地之恩德,就收留了吕×。为怀念随康公贷放逐海岛时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野菜作食物,吕×后裔便以“钭”为氏。燕山郡之说系由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引申而来。具有铭记祖德之意义。

关于滔公。据《大源钭氏宗谱》记载:滔公(1033~1082),字顺甫,号碧川,世居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燕山郡钭氏宗谱》印证了滔公生卒年,《五云西源钭氏宗谱》印证了滔公祖籍。但据史籍《资治通鉴》、《吴越备史》记载,钭滔原来是吴越国的内牙都指挥使,后汉隐帝乾佑二年(949年),任处州刺史。属于五代末期和北宋初期官吏。据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通志·氏族略》记载:“五代汉钭滔,为处州刺史。”可见,钭滔公应是五代末期,后汉开封府人。至于为何始祖滔公子孙生卒均有延续性呢?按照《五云西源钭氏宗谱序》所载:“因遭兵燹之后,谱谍散亡……痛祀宋之无征所留者,仅存什一于千百。”由此推测,世系或有断代。

关于外纪。一是窦燕山始祖说。按照《燕山郡钭氏宗谱》记载,始祖为窦燕山:禹钧(窦燕山)—仪—朝(元与)—载—诚—众渡—孺(守仁)—滔。据《宋史》载,窦仪(914~966年),子嗣窦諲、窦諹、窦诰。如滔公949年任处州刺史,与窦燕山父子应是同时代人。窦燕山居渔阳,滔公世居河南开封府。二是窦融世祖说。按照《大源辽西钭氏宗谱》记载,滔公为窦融13世孙,而时间相距近千年。《板坞太原王氏宗谱》、《江西上高严氏宗谱》记载的世系,与钭氏外纪世系以及绍兴钭氏支系也有惊人的相似。三是仚铠鼻祖说。按照《五云西源钭氏宗谱》记载,外纪共计47世,从年代上推算比较符合实际。

关于始祖。《燕山郡钭氏宗谱》以窦燕山为一世,滔公为八世。《辽西郡钭氏宗谱》记载,滔公为内纪一世。滔公后裔居缙云者,分越陈、大源钭氏两支。清拔贡生徐师勉在《燕山郡钭氏宗谱序》中云:“今钭氏子孙发祥于滔公,则当以滔公为鼻祖,以八耆公为始迁之祖……又何必沾沾溯燕山而上之也?”

关于支系。按照《大源辽西钭氏宗谱》记载,志养公为滔公10世孙。按照《五云西源钭氏宗谱》记,志养公为淳公7世孙。《五云西源钭氏宗谱》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修,《大源钭氏宗谱》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合族重修,行弟出现诸多重复同号。另外,乾隆元年宗盛公等编修《辽西郡钭氏宗谱》与《五云西源钭氏宗谱》记载是一致的。

虽然各派记载存在上述诸多不同,但滔公为缙云钭氏始迁祖是一致的,无庸置疑的。其他方面总体也是相同的,滔公以来的世系、行弟和人物传记史料翔实,真实可信。如谱所载,缙云钭氏子孙繁盛,人才辈出,不乏三槐有种,亦尝五桂联芳。历经千年,从以钭煮食、燕然勒石、始祖善德、迁徙发展的历史典型事件中,凝聚成“坚韧克苦,爱国敬业,清正廉洁,开拓进取”的钭氏精神。

越陈支系子孙勇于开拓。始迁祖德诚公,颖悟过人,文章精粹,由科举仕至大理评归养,善地理之术,游山水至散阳,以为胜地,遂迁居于此。德诚公八世孙八耆公,志识出类,气象豪雄,见越陈乃高山上一盘地,山水秀丽,泉甘土肥,遂迁居于此。从此,子孙繁衍,勇于开拓。映公从越陈迁仙居;鸾公从越陈迁后陈;书公从越陈迁温州坭坑口;温公从越陈迁岭脚;营公从越陈迁丽水城;记公从越陈迁丽水何村;楷公从越陈迁岭头;十三世孙迁板举;承尊公从越陈迁庙下;另有迁三溪乡井南村;连盟公从越陈迁新碧龙湖。还有迁永康前仓、光瑶;迁福建邵武,江西,临海等地。人才古有:克公,经史六艺精粹,上闻称奇,科举登殿元;显公,由岁贡授南昌教授,转升监淄县知县;正公,体伟且勇决过人,尽忠不计生死,授殿前校尉,忿帝不道直言以谏。当代英才有:钭方芳(女),江西省肿瘤医院院长,江西省呼吸内科专家,入选“江西省百姓健康服务十大新闻人物”。钭春凤,主任医师,浙江医院肿瘤科主任。钭金法,主任医师,浙江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钭大康,缙云钭氏伤科医院董事长,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钭祖军,三次创业二次失败,坚持不懈,把企业发展成年销售3个亿,培育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钭耀琦,上海家诺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钭海平(女),省特级教师。钭旭彬(女),缙云县政协副主席。

大源支系子孙繁荣昌盛。始迁祖元瑞公,上精天文,下通地理,玩遇至三洲岭下,见其地气丰厚,就在庙东建房安居。显公从三洲岭下庙东迁千秧丘头。志芳公善知地脉之宜人,龙气之相配,见大源丕基荡平,秀峰抱护,由千秧丘头转迁大源。自此人杰地灵,云居雨集。生四子,长房有后裔分别迁居杨麻坑,宅坪,马加坑;二房有后裔分别迁居杨村,野前,黄山岭;三房有后裔迁居余溪等村庄。还有从大源迁丽水碧湖任口,本县马鞍山,杨山等村庄;以及外迁本省临安,建德等地。由宋以来,云礽世下,代有文人。宋时为县令有际公,明时为知县有名川公,为主簿者有志荣公,四川副使钭墀公等。近代有中医学家钭珊瑚,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当代英才有:钭洪福,中国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在铀矿作业仪器及测量方法研究、铀矿石火车计量站快速分析方法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成果颇丰。钭东星,中国著名孔子研究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论语义说》。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管理世界》、《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出版多部专著和省精品教材。钭理强,中美药协会长,医学博士,武田千禧制药公司科学研究员,进行各种化合物和抗体的药效学研究,利用肿瘤疾病模型方面的经验帮助公司开发出了有效的新型的药物。钭正刚,锦江集团董事长,雄居2003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61位。在浙、鲁、豫等省建立了12座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是国内行中的佼佼者。钭子奇,1992年开始走上艰苦创业之路,发展至今企业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客户遍布欧美、非洲、亚洲、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钭江明,先后任《时尚先生》杂志总编,网易副总编,在中国传媒界影响颇大。

西源支系子孙自强不息。西源支系始祖淳公,字厚甫,由礼部儒士出身,为徐州司马大夫,因胞兄为处州刺史同随到任后,遂居处州府城太平坊,慷慨好施,忠厚正直,人咸仰而钦之。后迁西坑。淳公七世孙志养公,字晦若,精通子史,博览群书,自官店而迁西源,见其山明水秀,创置产业,隐居不仕。现代英才有:钭耀生、钭耀周两兄弟,耀周为中学校长,为人师表,成绩显著。耀生为小学教师,藏谱护宗,传为佳话。还有缙云团县委书记、《丽水商报》总编辑钭志强等。

缙云钭氏三支,像一宇三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如一蔓三果,一脉相承,瓜瓞绵绵;是一树三枝,同本同根,分枝竞秀。

因历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致使同宗不同谱,兄弟不相亲,喜庆不相贺,忧伤不相吊。鸰原相隔,臂膀失协,憾之已千年矣。

经钭氏文化研究会不懈努力,编委会和工作人员辛勤劳动,丙申年秋《钭氏统谱》终于面世。统谱既成,各族归心,有如游子归乡,更如孤雁回群。不仅上慰九泉之下列祖列宗,下安五云内外族男族女,而且完成了钭氏宗族的千年使命,顺应了和谐统一的时代潮流,实现宗族大同。功莫大矣,功在当代!利莫大矣,利在后世!

分支明世系,合谱续宗情。一本同源,血脉相连,或贫或富,是尊是卑,切莫忘记,父母养育之恩。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为万物之灵,亲亲而尊尊,德之本也。谨以此勖吾后世子孙:慎终追远,知根明伦,和谐奋进。

宗谱合编无常帑,幸赖众宗亲资助和族中贤达慷慨解囊,宗谱合编难题多,多蒙经验丰富者精心指导和诸位骨干呕心沥血;更蒙著名书画家尹舒拉撰联题词,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因编者水平所限,纰缪疏漏之处,实为难免;些许观点,抑或偏颇,请宗亲见原与指正!

是为序。

2016年春于丽水

严姓起源_百家姓

分布地区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历史来源

「严」源出

严姓源出有六: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五、宗族特征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严姓宗祠门楣题辞〗

富春流芳“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天水世泽;富春家声。——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

姓源芈氏;望出华阴。——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

会稽贤守;藕荡渔人。——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

大汉千古;先生一人。——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

翻译天演;卜筮成都。——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

成都迹著;富春名垂。——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介溪永驻钤山堂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

鱼台世泽;雉水家声。——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

遁居剡曲;卖卜成都。——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

〖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五色惊彩凤;千里震骢威。——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

公子称博士;铁桥谙韵学。——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

〖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译文遵守信达雅;奇才擅长刻画诗。——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

几道长留天演论;介溪永驻钤山堂——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星耀辰垣封郑国;风流辅列典秘书。——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

春暖烟波人下钓;夜深花月客垂帘。——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

水光风力俱相怯;星象烟云喜共和。——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严复撰书联。

千秋大雅扶轮手:一片寒泉荐菊心。——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

〖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类妪,贤扬东海;三体居士,高卧中林。——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弹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

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附录:严姓典故、趣事

〖严亚照案〗1826年(清道光六年)初,在澳门的华人少年严亚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乔(Favacho)杀害,其母严徐氏向香山县府指控杀人凶手。香山县府要求澳葡当局将被告送交香山县丞衙门审讯。澳葡当局讹称“凶手”是帝汶奴隶麦努埃尔,声称凶手应按葡萄牙法律判罪。严徐氏即至广州上诉,两广总督阮元派广州知府高廷瑶去澳门查处,高廷瑶多次向澳葡当局索取凶犯,仍遭拒绝,仅让中国官员在澳门狱中面讯“罪犯”。结果,中国官员确认此人因醉酒杀人,澳葡当局又坚持照葡萄牙法律处决罪犯。3月13日,在澳门绞死这名帝汶奴隶时,聚集在刑场上的居澳华人发生暴动。他们认为被处决者无罪,凶手却逍遥法外,还用砖石投掷中葡官员,捣毁法瓦乔的住宅,甚至准备冲击大炮台。澳门总督出动配备有野战炮的军队及炮船,并击毙了一名中国居民,才勉强镇住局势。居澳华人还要求中断对澳门葡人的粮食供应,因中国官府的阻挠而未能成功。

家族名人

严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

明朝的名相,名将

奸臣有严嵩父子、魏忠贤、王振、刘谨、严世藩、马士英、吴三桂等比较有名的忠臣有于谦、海瑞、戚继光、中流砥柱: 明朝:佐弘治中兴---刘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