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档案的组织机构
世界其他国家的帝王、名门贵族等家族也多有修家谱的传统,家谱档案的价值被各国所重视,许多国家还建有研究和保存家谱档案的组织和机构。世界家谱学会是一个世界性组织,拥有会员 400多万,分布于世界各地。欧美国家的家谱学组织数量很多,名称不一。仅法国就有10多个家系学会,40多个家系俱乐部,正式会员达1万多名,还有单独研究自己家系的零散人员2万多人。美国犹他州的家谱学会,专门收集和研究世界各国的家谱档案,仅中国家谱就有5000种以上,近年又从中国收集了数百种家谱的胶片数万米,还建有盐湖城档案洞库保存家谱档案,开设家谱图书馆供研究者和寻根者查阅。东南亚各国的华裔成立各种姓氏宗亲组织,如泰国有以姓氏成立的华侨团体53个,其中刘氏宗亲总会有会员800多人,总会设在曼谷,分会遍及全国,他们对姓氏家族源流进行考证,编有详细的世系家谱。
从专业角度表述家庭档案就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但实际生活中并不必拘泥于此。家庭档案较之国家、单位的正规档案,毕竟不必肩负什么历史使命、承担什么经济责任,其形式应该更加灵活多样,同时根据家庭情况及个人爱好,家庭档案的收集范围也更广泛,对有些人没有什么用的资料在另一些人眼中就有其收藏价值。
作为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的家庭或家族,其所形成的档案,就称之为家庭档案。具体地来说,家庭档案,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的各个成员,在从事家庭事务和某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记录并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使用的各种资料,如日记、书信、手稿、照片、录音带、录像带、证件、凭据等等。 (一)家庭档案是家庭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不是人们随意编造的。家庭各成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往往要形成一定数量的档案,这些档案就真实地记述了当时活动的经历情况。如果没有进行某项活动,档案就不会记载,即使是当事人日后为处理某个事件而随意编造证据,由于它经不起各种检验,因而这种行为是徒劳的,而且假证据也起不到档案原始记录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例如,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双方当事人按有关规定履行了合法的签订手续,这份销售合同就作为各自的档案把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记案在册。
(二)家庭档案是由有价值的家务文书材料转化而来的,即是说家务文书材料必须具有保存价值,并经整理保存起来以后才能称之为家庭档案。因为:其一,不经选择有无使用价值而统统整理保管起来是没有必要的;其二,家务文书材料一般都是零张散页,易被虫蛀鼠咬和机械磨损,稍不留意就会散失。因此,我们强调家庭档案要保存有价值并经加工整理后的家务文书材料。
(三)家庭档案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庭档案不止限于文字、图表材料,有价值的声像材料也要及时收集、整理保存,否则难以反映出家庭活动的历史全貌。由于家庭这个组成社会的细胞,始终脱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家庭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将会随社会的进步,而日臻丰富和完善。 财产档案
家庭档案知识普及
包括家庭收入支出账目、存单、股票等各类投资交易证卡、有价证券、工资条、水电费支出记录、保险凭据、借据、合同契约、贵重物品清单和发票等。
证件档案
包括房产证、出生证、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借书证、职称资格证书、聘书、独生子女证和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等。
说明书档案
包括家庭各种家用电器的说明书、保修卡、维修单、电路图及维修点地址、联系电话等。
照片、音像档案
包括家庭成员各个时期的照片,结婚、寿庆、旅游观光、聚会娱乐等活动形成的录像带、光盘、电脑软盘等资料。
健康档案
包括病历、诊断书、医疗保健卡、C T等检查结果及片子、心电图、化验单、体检表、血型报告、住院记录、疫苗接种和药物过敏记录、家庭成员意外伤害记录以及医院处方、饮食禁忌等。
交友联谊档案
包括亲朋好友的住址、电话号码,同学和老师名录、同事名录,来往信件、贺卡等。
个人履历档案
包括家庭成员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及入学、入团、入党、应聘、升职、乔迁的日期,自传、简历、日记,奖状、奖牌,各种考试的成绩单等;也可包括个人特长爱好、收藏等,如书法书画作品、学术论文、专著,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名人好友题词题字,邮票及封片等邮品,各类艺术品收藏,书报刊物收集等等。 在中国的
历史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载: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这些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谱牒,其实就是一种内容比较简单的家庭档案。
远在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记录其功绩,很注意对记载周王室世系的谱牒档案的保管,他们把这些档案分别录制成正本和副本,副本留着日常使用,正本则送至建筑坚固的宗庙里保存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更为统治者所重视,因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赵翼《陔余丛考》卷十七),即谱牒档案成为士族做官选举的必要条件。士族为维护其特权,防止庶族假冒,并用其记载他们的世系渊源,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当时还出现了专门以治谱学为业的谱学专家,而且世代相传。谱学工作的内容是广泛搜集百氏谱记,进行撰写并妥善收藏于各自的家中,以备日后选举或查考使用。晋太元中,贾弼编写的《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为当时最为有名的谱学著作。这样研究和编写谱牒档案的谱学就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于是谱牒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就大为发展起来了。
中国古代的帝室王朝和仕宦(旧称任官职)商贾(商人的统称)之家,用档案记录其功绩,传颂祖上恩德,编史修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有其反动的一面,但他们建立谱牒档案却为后人考证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史料。湖南省岳阳县发现六卷孔府《圣裔宗谱》,黑龙江省庆安县发现《孟子世家流寓余庆支谱》,河南省浚县发现明代民族英雄岳飞家属宗谱《曲阿(注:古丹阳名)培棠岳氏宗谱》,广西壮族自治区滕县发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亲族族谱,江西省宁都县发现孙中山先生家世源流族谱《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以及四川省三台县发现的《谌氏族谱》九十八卷、绵阳市市中区发现的《郭氏族谱》等等。从这些谱牒档案的内容和成份上看,大都分为世袭、礼典、号谥、诗赞、林庙志、山川志、古迹志、源流志、本源和年谱等30多个篇章;体例分序、凡例、记、传、考、录、家规、家禁、图表等。这些内容比较单一的家庭档案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提供了切实的珍贵的佐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远在商周就开始了,魏晋南北朝为大发展时期,到了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
国外情况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建立和管理家庭档案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希腊的王室档案馆,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随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用私人档案来管理企业和处理自身的政务活动,因而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在生产力较发达,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里,家庭档案的管理受到相当大的重视,这是由于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用它可以指导工作和生活、总结经验教训等,以及具有强有力的凭证和参考作用的缘故。
在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相当数量的家族档案馆和其他私人档案馆。据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1975年的一次调查,该国私人企业档案馆的数量正在增加,一些大的企业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档案馆,如波音飞机公司、西方电气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利坚银行和福特汽车公司等。这样,在这些国家,私家档案的管理就比较完善一些。 做好家庭档案的收集工作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整理编目、立卷。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如果不整理编目,仍然处于无序状态,不便长期保存和查找利用,因此应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组成若干个保管单位后装盒(袋)、编号、登记目录,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档案。
传统的整理方法是将纸质材料用线装订成卷,但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士不大容易做到也可能因怕麻烦而产生厌烦,另外这样做也容易损伤原件,且家庭档案种类繁杂,纸张规格大小不一,很难装订整齐,因此不必装订可直接用档案盒(袋)装,如零碎的票据,可粘贴在空白纸上后编号装入纸袋内。在盒(袋)封面或脊背上注明内有何物,然后依排列顺序给每个盒(袋)编顺序号,最后进行统一登记形成总目录。如果档案盒(袋)内的材料较多,最好再分小类用信封或其它小袋子分装,在每个小袋子上编号登记,注明内容,形成每盒(袋)内的分目录,这样就便于查找了。
照片档案的整理可以就按家庭原有像册依次编顺序号,最好按内容分类装册,将每像册内照片的内容和拍摄时间写在像册封面或脊背上。像册内的照片应编号并写明拍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可以用笔写在照片背面,也可以写在小卡片上与照片插在一起。照片底片保存一般用底片册,给每张底片编上能够与相应的照片互查的号码,还可以将底片装进底片袋,或者就放在暗盒里,编上号码集中排列在铁盒或钢制饭盒里,这样密封性较好,不易受潮。
家庭档案的装具要求不像档案馆(室)那么严格,可根据具体情况不拘一格选择装具,但无论用什么装具,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能损害档案原件;二是便于查找利用,否则就失去家庭建档的意义了。 分装好的家庭档案应保管存放在何处呢可以视家庭条件选择保管处所。家庭档案整理完毕,最佳保管方式是按顺序号集中排放在专用橱柜里,再放上樟脑精块,这样可以防虫蛀。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分散摆放,应注明确切的位置,但至少不能与食品混放,尤其不能搁置在潮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造成档案霉变、纸张脆化、字迹褪变。录音录像带、光(磁)盘等磁性材料档案,还要避免靠近带有磁场的物体。确定好家庭档案的存放位置后还应记住每次使用后要“物归原位”,避免随手放置,寻找起来困难。
如果家中配置了电脑,可以将编制好的家庭档案检索目录或者重要文字材料全文输入电脑,同时为安全起见,重要文档资料应备份保存。在现代日益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中,还有许多新空间和新领域,也会随之产生新门类和新载体的档案资料,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建立有自己家庭特色的档案。 社会档案财富的组成部份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它所形成的档案,不仅较全面地记载了一个家庭的社会实践和家庭事务活动情况,而且也较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社会局部地区的历史面貌。这种微观档案,是研究本地区的历史状况,制定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编写地方史志等难得的素材。乡镇企业家、私营企业主以及广大人叫的家庭档案,可以作为研究、对比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貌的典型资料。
生产、经营、科研等的第一手材料
许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都非常重视家庭档案的积累和利用工作。鲁迅先生许多著作的创作,张謇的《张謇日记》的出版,《陈毅诗词选集》的发表,不能不说其中很多材料是得力于家庭档案的。
农村许多专业户、科技户,他们在科学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观测记录、原料配方、防虫治害等档案材料,就为他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起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广东省东莞县有位60多岁的老农赖广明,他从1971年参加村里的农科组活动以来,十年如一日,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材料,计有红萍放养记录、农业气象档案、稻田病虫害记录以及水稻生长期间肥、水管理情况等等,他的这些档案很有参考价值。1983年,东莞县为了研究解决百年不遇的连续阴雨天气而造成的水稻烂种问题,县委书记借阅了赖广明积累的档案材料,并在参考其它的档案、资料后,县里对早稻插秧日期、水稻种植面积等问题才下决心,作出适时播种、栽插最佳方案的选择,结果,那年全县获得了大丰收。赖广明虽然没有上过农业专科学校,但他却靠积累档案资料,看书学习,加上农田实践,当上了那一带知名的农民土专家。
落实政策、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
家庭档案的凭证作用,是由其特性决定的,因为它是家庭各项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而这种家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窨范围以内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成员的情况是会发生变化,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能理解的,而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就需要了解历史和现状的纵横联系,即是说要用档案来印证事实,以便使问题得要及时准确的解决。俗话说清官司难断家务事。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家庭纠纷中,当事者多为光口说空话,拿不出白纸黑字的真凭实据来。譬如,在现实生活中,兄弟分家多年后又为家庭财产分配问题发生纠纷,有的口角不止,有的引起诉讼。假如我们重视了家庭档案的建设,兄弟分别把分家时的财产分配清单保存下来,那就不致于会发生上述纠纷了,即使发生了纠纷,也不会使清官再为难了。
家庭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电器已是普及各个家庭,成为大家生活的伴侣。为了日后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家电,就需要把有关的图纸、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归档保存起来,否则,一旦出现什么故障会给家庭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以致造成一定的损失。人们在收集、整理家庭卫生、保健等材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体检、用药等情况均记录在册,日后发生病情,这些材料就能为医生及时诊治病痛起参考作用。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上海儿童医院副院长姚念玖,就很重视自己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研究。她根据自己日积月累的资料编著的《宝宝日记》、《0-3岁婴幼儿的教养》出版后,深受年轻父母们的欢迎。儿女结婚的时候,她还将自己积藏多年的3件珍贵礼物:一本像册、一本宝宝记录、一本学历档案送给儿子和儿媳,这三件礼物记录了儿子的成长情况,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
休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利用家史、自传、回忆录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进行教育。节假日或其他空余时间,浏览一下家庭中的日记、作品、影集,也能陶冶情操,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休闲。家庭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长辈们在家庭事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经历,即使他们与世长辞了,晚辈们还可以看到他们的照片和手迹,听到他们的声音,真可谓音容宛在。
家庭档案建档宣传口号
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
档案建到家 方便你我他
家庭档案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
家庭档案是家庭生活的得力助手
家庭档案是家庭教育的生动素材
家庭档案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庭档案是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
记录家庭生活历史,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建立家庭档案,培养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用好家庭档案,为您排忧解难
大力倡导建立家庭档案,提高公民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档案助您成就事业,完善人生
家庭档案,秉承过去,开创未来
“让档案走进家庭”活动是为民造福的大好事 在街头进行家庭建档主题展览,悬挂宣传横幅、空飘等。现场展出家庭档案实物、家庭建档典型、《家政档案》等装具,进行档案征集和家庭建档咨询,让公众了解到档案与自身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提高公众对家庭档案的认识具有较好效果。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家谱的内容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家谱在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个断代,修家谱可以为传统文化补课,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建设和谐家庭,就需要和谐的人格,家谱可以补充法律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家族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希望工程,可以通过家族援助,如果每个家族都能自我解决,那么就不用到社会上寻求帮助了。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大,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而且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修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修家谱是敬祖先的表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这是错误的,其实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这就是朴素的宗教。不仅我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山东来认祖寻根。所以我们这代人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明给继承发扬下去。不能让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出现断层。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一个见证!
家谱档案的组织机构
本文2023-12-02 07:15: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0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