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族谱制作,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收藏

家谱族谱制作,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第1张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用Excel如何制作家谱

建议以Word编辑,用插入“组织结构图”编写家谱。

当然,你也可以下载专门的家谱软件,如《族谱家谱制作编辑软件》或《族脉家谱》编写。 族谱家谱制作的9大步骤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

把纸质家谱做成电子版,就得找这样的软件。或找会做网站的专业人员帮你做。非专业人士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应该是做不成的。

如何制作家谱图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用PS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家谱图表步骤/方法: 1、首先打开PS软件,然后选择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选择下拉列表的新建文件。 2、弹出新建对话框,给新建的文档设置一个宽度和高度 3、设置好宽度和高度之后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新的文档。 4、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选框工具,也可以选择椭圆工具,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来选择,这里我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5、然后在文档上拖动鼠标,拉进一个长方形的选区。 6、然后新建一个新的图层,选择软件右下角的新建小图标,新建一个新的图层 7、新建完图层之后为图层填充颜色,填充你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软件左侧的工具栏,单击颜色按钮,弹出的窗口选择你喜欢的颜色。 8、选择好颜色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按下键盘上的ALT+Backspace退格键为刚才新建的图层填充颜色。 9、按键盘上的CTRL+D键,取消选择选区。 10、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文字工具,选择直排文字工具,为刚填充颜色图案上面填写上名字。 11、选择完之后我们选择颜色图标,把颜色更换为白色,然后在文档上面输入文字。 12、如果觉得文字太小的话,可以在菜单栏顶部设置文字的大小,接下来就是要现点竖线,选择左侧工具栏上的自定义形状工具里面的直线工具。 13、然后在文档拉动,由于刚更换颜色为白色,现在将颜色更换为红色,拉动之后按键盘上的CTRL+CENTER然后再按CTRL+D取消选择。 14、“爷爷”已经制作好了,接下来制作“爸爸”,依次这样制作下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颜色之类都可以更改,包抱直线等。再请参考: 怎样制作家谱图表_家谱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p/3634444285 有谁知道用“WORD”制作传统式家谱(族谱)?

用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颜色为无线条色)就可以制作了。中间的连接线用自选图形里面的 连接符。

先画出来一个文本框,然后双击设置好格式(双击 文本框--颜色与线条,改成无线条色,然后 点文本框(顶部 倒数第2组),设置4个边距均为0)。然后第一个框框就弄好了。 选中这个文本框,ctrl +鼠标左键,拖拽到适当的位置(比如最上面是 家族的族长,下面的第二层,是第二辈分的人,按要求摆放位置即可。这样所有的文本框均是同样的尺寸,同样的格式。 弄好了之后 ,再添加连接线。 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编辑方式。可以根据大概情况,提前 弄出多页面来。 制作家谱用什么软件好

传承家谱程序是专门做树形家谱的程序,而且输出为WORD文档,也可以图形输出。 输出树形谱系为TXT文件,可以输出任意大小的树形谱系,避免了版面上的限制。 可以在百度搜索,最新版本为520

如何制作家谱?

可以考虑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进行绘制。使用方法和word类似

在word中可以考虑采用“组织机构图”的绘制方法 家谱(23)族谱(13)

概况编辑

季孙氏,春秋后期鲁国掌权的贵族,"三桓"之一。鲁桓公少子季友的后裔。

2祖宗传说编辑

季孙氏起于桓公子季友。关于季友,有个传说,说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经让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再让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给他取名友。

3季友杀亲编辑

鲁桓公除了太子同,还有三个儿子:庆父、牙、友。

太子同即位,是为鲁庄公。庆父虽然年长于庄公,但是为表示君大于臣,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而公子牙、公子友从庄公排行,是为叔牙、季友。

共仲、叔牙、季友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始祖。

庄公宠爱妾室孟任,想立她的儿子般为国君,但是自己的三个兄弟权势日益膨胀,他有些担心。于是,他找来叔牙,说“你看,我也快要不行了,将来该让谁来当鲁国的家呢?”

叔牙立马回答:“这个嘛,共仲很有才能。”言下之意,那就让共仲来当家吧。

庄公心里不爽,不久他问季友,“我嘛,考虑立国君的事情,叔牙说共仲很有才能。你说呢?”

季友想了想,拍着胸脯说:“哥,您放心,我誓死立你的儿子般为国君。”

庄公一听,好呀,不愧是我的好兄弟!于是他接着说:“可是叔牙……”

结果,季友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来到叔牙住处,拿出毒酒,对叔牙说:“老哥,不是兄弟我不帮你,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国君说了,如果你喝了这杯酒,那么保你一家老小平安,还能继续当鲁国的贵族。”

叔牙一咬牙,喝了,死了。

季友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于是庄公立般为太子,并兑现承诺,照顾叔牙的后人,于是有叔孙氏。

4庆父作难编辑

不知道季友是故意的还是怎么回事,他干掉了叔牙,却没有去解决共仲。也许是没得到庄公的授权吧,毕竟人家共仲身为兄长,却乖乖地在庄公面前自称老二(仲)。

共仲,也就是公子庆父,他跟庄公妻子哀姜的陪嫁女叔姜私通,行那苟且之事。叔姜为庄公生了个儿子,叫开。为了继续跟叔姜私通,公子庆父许诺立开为国君。

庄公终于死了,季友立太子般为君。当时庄公还没下葬,太子般尚未正式即位,住在母家党氏。庆父派荦杀般,而季友没有讨伐庆父的实力,只好出逃到陈国。

庆父立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

庆父越来越放肆,日夜跟叔姜私通。结果他把心一横,要干掉闵公,自己来当这个鲁国的家。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

庆父忧惧,出逃到莒。于是,季友护送公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

5成季执政编辑

季友立公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立共仲之后,时人称作孟孙氏(《春秋》偏要依照共仲的说法,称其为仲孙氏)

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

成季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

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季孙氏,又称季氏。

至此,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都有了,史称三桓。

6季孙行父编辑

成季之后,季孙氏日益强盛。文子、武子、平子三人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国君,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季友的儿子不怎么行,成季死后,鲁国的政权被庄公的儿子遂执掌。公子遂,谥襄,史称襄仲。襄仲,姬姓,东门氏。

东门氏执政,先后把与之争权的孟孙氏、叔孙氏打败,独霸鲁国。作为三桓之一的季孙氏怎么办呢?当时是成季的孙子行父当家,他乖乖地依附在东门氏之下,兢兢业业地干活。

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他是成季的孙子。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

季文子为人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正因为这样,当文宣之时,东门氏权倾一时,孟孙氏、叔叔氏都与之争权,而季文子依附。到了鲁公失政而民不知君、只知季氏的时候,他奋起而怒,赶走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但是季文子并没有像公孙归父那样得意忘形,反而更加俭朴,行事益发谨慎。成公四年,成公到晋国去,晋侯不敬,鲁公很生气(尽管我国弱小,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就想跟楚国和好以对付晋国。季文子劝止了成公的糊涂想法。成公七年,吴伐郯而大胜,季文子忧惧,认为蛮夷之地伐中原之国而得胜,鲁国灭亡也在不远。

成公二年,晋国权臣郤克会同鲁、卫、曹等诸侯伐齐,季文子帅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听盟主晋国号令,发兵攻齐。是为鞍之战,晋国大败齐国。 成公八年,晋国赵穿来,让鲁国向齐国归还当年夺回的汶阳之田,季文子私底下劝说:既然霸主开口,鲁国没别的,还就还,但是当初晋为盟主,率我们夺下城池;再说,汶阳之田本就是我鲁国被齐国夺走的,夺回来合乎情理。如今晋国这样做,大失人心啊。果不其然,成公九年,“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

季文子执政时期,鲁国以晋国为尊,得其援。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权的季文子、孟献子,于是向晋国请求发兵。晋以文子贤,不从。叔孙侨如奔齐。

成公薨,子襄公午立。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

7武平之盛编辑

季文子生季武子,季武子生季悼子,季悼子生季平子。

季武子,即季孙宿,谥武,史称季武子。

季平子,即季孙意如,谥平,史称季平子。

季文子死后,季武子、季平子相继当家季孙氏,执掌鲁国朝政,这个时候的季孙氏强盛,而公室弱,三桓得以凌驾公室之上。

8周礼编辑

“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周成王授周公讨伐管蔡的大权,因此鲁为大国,而有三军。自鲁文公以来,鲁国日渐弱小,而且时常要听从霸主晋国(或者齐国楚国)的号令,如果军多,则贡献也多,这样一来国力不支,于是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

襄公十一年,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此公室益弱而三桓渐强。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

襄公三十一年,季武子不顾叔孙氏的反对,悍然立公子裯为鲁君,是为鲁昭公。

昭公五年,罢中军,而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

自此,季孙氏专权,三桓日益强大而鲁国公室日益弱小。

季武子生子纥,尚未立为卿就死了,于是季武子的孙子季平子继承了季孙氏,并且发扬光大了季孙氏。

昭公在位年间,季平子执政专权。他为人跋扈,与其他卿家大夫结怨,结果想要摆脱三桓凌驾公室现状的鲁昭公联合郈氏、臧孙氏,讨伐季平子。季平子一时慌了,连忙请罪。再三请罪而昭公不放弃攻打他的意愿,于是双方交战。此时,作为三桓的叔孙氏、孟孙氏发兵援救季孙氏,击败鲁昭公的军队。昭公无奈地逃到齐国。齐国伐鲁,气焰嚣张,自称“主君”,完全把逃难的昭公当成大夫看待。昭公于是往晋国求助。季平子却早有一着,他重金贿赂了当时晋国六卿,结果晋国让昭公暂居干侯。从此,季平子摄行君位,俨然鲁国君主。

季平子的这种僭越行为影响深远,日后他的家臣阳虎作乱,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至于他以人牺祭亳社的事情,只能说明当时的惯例是这样。

9桓康之衰编辑

季平子生季桓子,季桓子生季康子。

季桓子,即季孙斯,谥桓,史称季桓子。

季康子,即季孙肥,谥康,史称季康子。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作乱,囚季孙斯,逼季孙斯盟约。定公七年,阳虎执政,把季孙氏占据的权位抢走。定公九年,季桓子为首的三桓把阳虎赶走,总算把权位夺回。定公十年,叔孙氏的家臣侯犯又作乱。平定祸事不久,定公让孔子执政。

孔子下令毁三都(季孙氏的费城、叔孙氏的郈城,孟孙氏的成城)。为了让夫子成功,作为季孙氏家臣的仲由就对季桓子说:“您看,前几年南蒯依靠坚固的费城作乱,我们连年攻打而不能夺回费城,后来阳虎也连同费城人为乱,祸乱我们季孙氏。而叔孙氏也一样,侯犯凭着坚固的郈城叛乱,围攻了一年多都不能攻克。这些都是因为费城、郈城太过险固,而我们的家臣多次以此而背叛三桓。为了防止后患,不如顺势毁掉费城、郈城。”

于是季桓子准了,就跟叔孙氏一起毁掉费、郈。然而孟孙氏不肯毁掉老巢成城。于是,季桓子又掉转枪头,唆使定公贪欲,弄得孔子很不是滋味。最后,三桓把孔子赶出了鲁国。

定公十五年,定公薨,子哀公蒋立。哀公三年,季桓子弥留托孤,说如果妻子南孺子生下来的是男孩,那就立这个孩子为季孙氏的家主;如果是女的,那就让季孙肥当季孙氏的家。

桓子死了,季孙肥成为实际上的家主。桓子快要下葬的时候,南孺子生了个男孩。这个时候,季孙肥正在朝堂上跟哀公等人聊天呢,老正就抱着孩子来了,整一个二愣子的模样,说:“当初,家主说要是生了个男孩,就请告诉国君您,立那孩子为季孙氏的家主。”这样一来,季孙肥就很尴尬,只好对哀公说:“既然是家父的遗命,那就请您让我卸下季孙氏家主的重担吧。”哀公就派大臣共刘去查查这件事,看是不是属实什么的。结果没想到,那个男婴被人杀死了(史书没记载谁干的,但是八九不离十,应该是季孙肥害死的,他不用动手,他的手下自然就会做得妥妥帖帖)。当时男婴死了,老正一看苗头不对啊,立马逃出鲁国,到卫国去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了。季孙肥就顺顺当当地成为季孙氏的头,史称季康子。

季桓子、季康子不思为国家奔忙,恋栈权位,只知道争权夺利,结果鲁国日益衰微,而三桓离心。阳虎、孔子执政,季孙氏遭到削弱。

10季氏变迁编辑

季孙氏,又作季氏。

季氏不完全等同于当今的季姓。

不过一般来说,季姓子孙,也有季孙氏一脉。

(一)冉耕支系

31世祖 华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娲)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黄帝(姬轩辕)

27世祖 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 蟜极(少昊长子)

25世祖 帝喾(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极长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弃,帝喾之子)

23世祖 不窋(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窋之子)

21世祖 公刘(鞠之子)

20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 皇仆(庆节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毁隃(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毁隃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 亶父:又称古公亶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吴太伯、吴仲雍、季历

11世祖 季历:亶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封于冉(国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 冉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 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山西孝义),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 冉煌:奔鲁,居邾(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 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冉子:名冉耕,冉在的长子,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生二子:冉兴、冉志

1世孙 冉志:字子博,鲁大夫,春秋从祀

2世孙 冉辛

3世孙 冉智

4世孙 冉御:鲁大夫

5世孙 冉议:中大夫

6世孙 冉阮:中大夫

7世孙 冉哙:字名成

8世孙 冉脉:下大夫

9世孙 冉谟:汉大夫

10世孙 冉斐

11世孙 冉亨

12世孙 冉谨

13世孙 冉镃:字汉玉,博务识古,征聘不受

14世孙 冉遂

15世孙 冉康:字楚宁

15世孙 冉健

16世孙 冉乘:字子由

17世孙 冉舒

18世孙 冉戒

19世孙 冉本:字渊泉,清雅有学

20世孙 冉展:字好枝,通晓诗文,引进后学,以孝悌闻,举有道不起

21世孙 冉列:字武功

22世孙 冉鲁:字惟一,学本渊源,敦尚气节

23世孙 冉勤:字公敏

24世孙 冉商:字量裁

25世孙 冉盛:字云龙

26世孙 冉价

27世孙 冉芾:字盛分

28世孙 冉秉干:字纯如,制行端谨,学文渊源

29世孙 冉西楚:字洛白

30世孙 冉恭宽:字得众

31世孙 冉洪绪:字符复

32世孙 冉建业:字斯皇,性谨厚,不与人争,乡人化之

33世孙 冉之仪:字振恒,德行学问,足为世范,甘贫乐道

34世孙 冉允若:字卢虚

35世孙 冉奇之:字足法

36世孙 冉云之:字仲未

37世孙 冉命与:字天笃

38世孙 冉成月

39世孙 冉道可

40世孙 冉必友

41世孙 冉世英:字右俊

42世孙 冉师周:字克生,四世同居,咸敦孝悌

43世孙 冉行果:字舒常

44世孙 冉叔谦:字心服,岁贡,文雅有学,勤于训诲

45世孙 冉永安:字奕安,岁贡

46世孙 冉连惠:字五美,配季氏

47世孙 冉尚德:字泽久,孝闻乡里

48世孙 冉兴宗:字要年,员外郎

49世孙 冉国璘

50世孙 冉育智

51世孙 冉效祖

52世孙 冉箕

53世孙 冉宜:字贵来,宋末元初移居颜村冉马庄

54世孙 冉就:字鲁瞻

55世孙 冉忠:字良弼,永乐三年岁贡,仕山西太原府通判,为政宽平,民安其化;永乐七年归守祖庙,主奉祀事

56世孙 冉通:字绍文,继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洁有加

57世孙 冉静:字定国,主奉祀事

58世孙 冉浩:字说初,主奉祀事

59世孙 冉庆:字昌府,主奉祀事

60世孙 冉思真:字古风,配王氏,主奉祀事,以齿德重于乡,有司编匾,荣以寿官冠带;长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赐

61世孙 冉希赐:字秀川,因长支(冉希孟)无后,以次嫡主奉祀事

62世孙 冉魁:字望图,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乡党以孝悌称

63世孙 冉士朴:字和轩,号怀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诏为先贤冉子伯牛设立博士,经山东巡抚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4世孙 冉养尼:字衍公,因患瘫症未袭

65世孙 冉廷砚: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6世孙 冉传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7世孙 冉继楷:字贡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孙 冉广培: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孙 冉广鑫: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二)冉雍支系

31世祖 华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娲)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黄帝(姬轩辕)

27世祖 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 蟜极(少昊长子)

25世祖 帝喾(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极长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弃,帝喾之子)

23世祖 不窋(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窋之子)

21世祖 公刘(鞠之子)

20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 皇仆(庆节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毁隃(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毁隃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 亶父:又称古公亶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吴太伯、吴仲雍、季历

11世祖 季历:亶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封于冉(国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 冉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 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山西孝义),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 冉煌:奔鲁,居邾(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 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冉雍:字仲弓,生二子冉孟、冉季[冉季生冉穆,冉穆生冉三贵,冉三贵生冉仲孙(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1世孙 冉孟

2世孙 冉昭:生二子冉元贵、冉再贵[冉再贵生冉其真,冉其真生冉承乾(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3世孙 冉元贵

4世孙 冉其德:生二子冉曜、冉厚

5世孙 冉曜:生一子冉栗

5世孙 冉厚:居高唐,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育有一子冉性

6世孙 冉栗:居济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育有一子冉梦楼

6世孙 冉性:生三子冉兆东、冉梦东、冉在东[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这三人皆迁河北临漳(后属魏郡)]

7世孙 冉梦楼: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迁居河北临漳,生一子冉思鲁

7世孙 冉兆东:生一子冉绍孔

8世孙 冉思鲁:冉梦楼之子,生一子冉崇圣

9世孙 冉崇圣

10世孙 冉通灵:生二子冉岐文、冉岐武

11世孙 冉岐文

12世孙 冉相国

13世孙 冉圣起:生二子冉文、冉横

14世孙 冉文

15世孙 冉仲达

16世孙 冉季友:前213年,迁居武陵(今湖南省叙浦县)

17世孙 冉叔祖:冉季友之子

18世孙 冉同吴

19世孙 冉大周

20世孙 冉建文

21世孙 冉明宇

22世孙 冉德量

23世孙 冉选:生二子冉种、冉趣(迁居陕西三原县)

24世孙 冉种

25世孙 冉刘超:生二子冉世恩、冉世亮

26世孙 冉世恩

27世孙 冉统:生二子冉禄、冉张

28世孙 冉禄:汉元帝初元年间,迁居河南安阳(黎阳),生二子冉弘、冉璆(酋)

29世孙 冉璆:西汉建始年间拜授车骑将军、河南都督;元始五年,兵戈四起,遂隐居不仕;生二子冉重光、冉汉

30世孙 冉重光:生二子冉玉珍、冉玉瑞

31世孙 冉玉珍:生二子冉崇义、冉崇忠

32世孙 冉崇义:生三子冉勋、冉质、冉献

33世孙 冉勋:生二子冉恩、冉俊

34世孙 冉恩:生二子冉溢、冉洋

35世孙 冉溢:生三子冉超、冉培、冉介

36世孙 冉超:生二子冉应蛟、冉应凤

37世孙 冉应蛟:生二子冉大兴(兴邦)、冉大夏

38世孙 冉大兴

39世孙 冉宗国

40世孙 冉兴班:生二子冉国瑞、冉国安

41世孙 冉国瑞

42世孙 冉隆:西晋初年,由黎阳迁外黄(属魏郡,今开封杞县);元康二年(292年)授镇西将军,领魏州刺史,且是一支流民军首领,率所部流民军投乞活义军统帅陈午;永嘉四年(310年),后赵破晋,败死黎阳,其子冉瞻被俘

43世孙 冉瞻:299年生于魏郡(今安阳内黄),陈午部将;310年帅所部流民在河内与刘聪、石勒作战,被赵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于兰陵郡;年仅12岁,少年有力,长而勇悍,善骑射,临弓矢不退;赵帝石勒爱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龙)左右,并招冉瞻为石虎养子,易姓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石瞻为积射将军,封西华侯;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在石勒攻凶奴前赵的战争中,石瞻阵亡;生一子石闵(即冉闵)

44世孙 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生于兰陵郡;自幼果锐,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赵帝深爱其才;少时任兰陵郡游击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338年参与昌黎之战,功名大显,升任北中郎将,修成侯;晋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赵,自立为王,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自此复冉姓;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追尊父亲冉瞻为高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妻董氏为皇后,长子冉智为太子,余子皆封王;冉闵在世时,自谓为中土英雄(中华英雄);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农历6月1日,冉闵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董氏、冉智、冉明、冉裕同时被俘,与冉闵同被杀害;谁知冉闵一死,遏陉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北方从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俊大惧,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冉魏灭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将蒋干扮做庶民带出都城,逃到晋国首都仓垣投晋;冉闵后邑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魏平帝];西南一带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为冉闵后裔;据正史记载,冉闵有六子:冉智(皇太子)、冉胤(太原王)、冉明(彭城王)、冉裕(武兴王)、冉操、冉睿(海冥县侯)。

45世孙 冉胤:冉闵被杀时,冉胤被京都守将蒋干扮做庶民带出都城,逃到晋国首都仓垣投晋,晋帝深爱其才,拜直阁将军,封诸城侯;东晋元兴三年(404年)朝政不纲,冉胤遂隐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46世孙 冉弘烈

47世孙 冉承宪

48世孙 冉良

49世孙 冉续

50世孙 冉定:仓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传

51世孙 冉道周:任平南将军,假节钺信州诸军事,封雎阳公,始居信州(今夔州忠州);生一子冉轸

52世孙 冉轸:仕梁,为太子左卫,授荆州刺史,封巴东郡公;生一子冉黎

53世孙 冉黎:仕梁,为假节钺云麾将军、湖州刺史,袭封巴东郡公;生一子冉安昌

54世孙 冉安昌:除开封府仪同三司,隋末据巴东,唐高祖即位加柱国蜀国公,兼山南道大行将军总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开拓思夷等州,肇基世业,卒赠十八州都督,加谥端肃公;生一子冉仁才

55世孙 冉仁才:字征文,隋恭帝义宁二年封金紫光禄大夫,拓土聚民,功绩丕著,贞观六年诏迁澧州刺史,十三年改袁州刺史,寻除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优诏,封上柱国;卒于永州,年五十八,谥果公,敕葬万州威凤山(今万州东关外红砂溪);生一子冉实

56世孙 冉实:字茂实,攫进士第,赠国宾司马,迁使持节河州知营,使兼理诸军事,敕葬河南定鼎县;生三子冉显宗、冉显朝、冉显邦

57世孙 冉显宗:赠国宾

58世孙 冉某:冉显宗之子

59世孙 冉某:冉显宗之孙

60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曾孙

61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玄孙

62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5世孙

63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6世孙

64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7世孙

65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8世孙

66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9世孙

67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0世孙

68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1世孙

69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2世孙

70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3世孙

71 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4世孙

72世孙 冉某:冉显宗的15世孙,生三子: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时

73世孙 冉守忠:冉显宗的第16世孙,酉阳始祖;宋徽宗宣和元年,授郎官聚制、诰总制御前兵马使,仍令镇洞守,诸洞夷獠便宜行事,苗獠率服,改塞为州;元顺帝至元间加封宣慰使,后升沿边溪洞都元帅府宣慰使司;生三子冉文炳、冉文灿、冉文献

73世孙 冉守孝:迁居贵州沿河司

73世孙 冉守时:迁居石柱司

74世孙 冉文炳:世袭酉阳宣慰司,生三子冉世荣、冉世昌、冉世华

74世孙 冉文灿:元朝时,迁居建始县田峡口

74世孙 冉文献:迁居成都川西坝

75世孙 冉世荣:生二子冉胜宗、冉胜祖

76世孙 冉胜宗:生一子冉维义

77世孙 冉维义:生一子冉思通

78世孙 冉思通:生一子冉贵迁

79世孙 冉贵迁:生一子冉万友

80世孙 冉万友:生一子冉载朝

81世孙 冉载朝:生八子冉如龙、冉如彪、冉如豹、冉如虎、冉如狼、冉如蛟、冉如璋、冉如鹤

82世孙 冉如彪:任酉阳宣慰司

82世孙 冉如龙:明朝时,迁居思州卫都会坝(今利川县)

82世孙 冉如豹:洪武时,迁居大田所千户职(今咸丰县)

82世孙 冉如虎:迁居夔府万县

82世孙 冉如狼:迁居贵州务川县

82世孙 冉如蛟:迁居彭水县龙潭

82世孙 冉如璋:迁居河南定鼎县

82世孙 冉如鹤:迁居贵州麻兔司 (三)冉求支系

31世祖 华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娲)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黄帝(姬轩辕)

27世祖 少昊(即玄嚣,黄帝长子)

26世祖 蟜极(少昊长子)

25世祖 帝喾(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极长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弃,帝喾之子)

23世祖 不窋(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窋之子)

21世祖 公刘(鞠之子)

20世祖 庆节(公刘之子)

19世祖 皇仆(庆节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毁隃(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毁隃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亚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类(一作公祖类,亚圉之子)

12世祖 亶父:又称古公亶父,公叔祖类之子,追谥为周太王;生三子吴太伯、吴仲雍、季历

11世祖 季历:亶父之子,追谥为周王季,或称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历之子,追谥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载: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封于冉(国都在今山东定陶),以国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 冉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辉、冉煌

3世祖 冉辉:奔晋,居汾州(今山西孝义),其后不详,仅知:冉辉裔孙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从、冉绅、冉刚,冉刚生冉会、冉监

3世祖 冉煌:奔鲁,居邾(后改为邹,今山东邹平)

2世祖 冉胜: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离,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称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

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生二子冉魁、冉孺

1世孙 冉魁:生二子冉点、冉烈

2世孙 冉孺:生一子冉熙

3世孙 冉点:生一子冉希东

3世孙 冉烈:生一子冉五福

3世孙 冉熙:生一子冉四锡

4世孙 冉希东:生一子冉遵先

4世孙 冉五福:生一子冉东景

4世孙 冉四锡:生一子冉际远

5世孙 冉遵先: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5世孙 冉东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5世孙 冉际远: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坑杀

注释冉求后裔,至此失载

1、古代对兄弟的排行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孟孙氏本为仲孙氏,庆父字仲,避讳而改成孟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始祖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孟孙氏始祖庆父,叔孙氏始祖叔牙,季孙氏始祖季友。合称三桓。他们是鲁桓公的庶子(就是非正妻所生的儿子,按周制,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年龄最大的称为嫡长子,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爵位)。

2、齐景公是姜姓(姜子牙的后代),鲁国是姬姓(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后代),孔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没有血缘关系,所以,齐景公、孔子与季氏、孟氏无关。

3、齐景公说“以季、孟之间待”孔子,也就是说要用像对待“三桓”的礼仪来对待孔子,因为孔子虽非贵族,却是鲁国的执政,这种礼仪是表示尊崇。

4、孔子那一套是繁文缛节,虽然能治理好国家,但对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而言,他的政治意图要想实现是一个漫长而理想化的过程,注定失败。齐景公才不怕他呢(虽然很赏识他)。

5、在齐景公那个时代,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没有什么统一中国的说法,齐景公要想统一天下只能招致诸侯的讨伐。

1、李姓——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点击进入下—页

2、戴姓——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魏姓——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4、闻姓——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姓——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姓——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姓——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姓——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姓——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陈姓—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12、韩姓——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姓——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 。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家谱族谱制作,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