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山东滨州市历史文化特点。如名人故居,剪纸及特产或者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1978年,全区的民间艺术处于低谷阶段。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黄河、徒骇 河沿岸村庄的民间剪纸开始恢复,有鞋花、枕头花、门帘花、帐沿花、窗花、墙花、灯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鱼虫等一起出现,还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等,逐步丰富起来。1985年,滨县民间剪纸赴济南展出,随后又晋京展出,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选送全国剪纸展。 1988年, 滨州市文化馆出版《滨州民间剪纸》一书,较详尽地介绍了全区民间剪纸的源流、题材、风格、花样种类等。1990年起,惠民县的木版年画、惠民县河南张村的泥娃娃,生产数量和艺术质量都有所发展,并不定时举办各种展览,吸引中外游客参观、购买。博兴县的柳编制品、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花样品类到生产数量都成倍增加,并畅销国内外。1991年,滨州市的剪纸、惠民县的木版年画、博兴县的柳编工艺品,联合在上海市举办民间艺术展览,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生产数量到创造花样均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畅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而扩展到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遗址遗迹
一、西南庄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西南庄西,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3米,为东周
至汉代遗存。出土北辛文化时期的石器有石斧、铲、磨盘;骨器有针、锥;陶器有敛
口钵、红顶钵、鼎、罐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小韩遗址
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小韩村北两公里处,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5万
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蚌壳红陶鼎、泥质红陶钵、
小口双耳壶、泥质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器,商周时期
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公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东的高埠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龙山文化时期的典
型城堡遗址。文化堆积厚35~5米,分为13层。清理了一批城墙基础、墓葬、灰坑、
窑址、房址遗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盂、泥质红陶罐;龙山文化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黑陶为主,次为灰陶和黄褐陶,纹饰有弦纹、堆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
和突棱纹等,器形有(yan) 、鼎、 、鬲、盆、杯和器盖。岳石文化时期的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次为褐陶和黑陶,纹饰多为绳纹、突棱纹、附加堆纹和划纹,器
形有罐、鼎、 、鬲、尊和器盖。商周时期陶器多为夹砂和泥质灰陶、红褐陶,流行
绳纹。在1235号灰坑内发现一片龙山文化刻13个字符号的陶片,将汉字起源向前推进
800~1200年。 1985年,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91年,被列
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路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胡集镇路家村东, 面积近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以上,主要为
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盖、石锛等;商周时期的有鬲、罐、
陶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西南150米处, 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5米,
暴露有红烧土、灰坑等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砂黑陶、夹砂红陶为主,纹饰
有弦纹、堆纹,器形有鼎、罐、 杯;岳石文化有泥质灰陶尊形器、罐、夹砂黑陶盆、
鼎;商周时期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六、秦台遗址
位于阳信县雷家乡秦家村西北800米处, 为台形地遗址, 东西约400米、南北约
250米,遗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
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七、棒槌刘遗址
位于阳信县水落坡乡棒槌刘村北, 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7米,采
集有商代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方格纹罐、纺轮及骨锥、蚌镰等。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鲍家遗址
位于邹平县长山镇鲍家村南, 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6米,下层为龙山
文化遗址,上面叠压商周至秦汉遗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镞、黑陶杯、鼎等,具有
龙山文化的特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兰家遗址
位于滨州市堡集镇兰家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1957年,
发现一批青铜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发现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
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商遗址
位于惠民县何坊乡大商村南,面积近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发现有赤黄
色陶 和黑陶、灰陶器物残片、堆纹鬼脸形陶鼎足、绳纹夹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
属龙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大郭遗址
位于惠民县麻店镇大郭村,面积3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锥、磨石、
蚌镰、陶拍等。1973年,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铣、戈、矛、
刀等青铜器和石锛、石铲、玉环等,墓室有二层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东、西、北
侧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寨卞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卞村北1公里处,面积约9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3米,经钻
探发现16万平方米的城址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多为夹砂褐陶、黑陶和红陶,纹
饰有弦纹、竹节纹、堆纹,器形有鼎、盆、杯等;商周遗物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
灰陶豆等。据考,此为蒲姑国故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村高遗址
位于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北,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采集的龙山文
化陶器以夹砂红陶、黑陶为主,纹饰有弦纹、堆纹,器形有 、罐、鼎;商周时期有
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簋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郝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城关镇郝家村西南100米处,面积12万余平方米,为漫坡状台形遗址,
高出四周平地1米。文化层距地表较浅,堆积厚度3米以上。出土文物有商代陶鬲、陶
豆、罐和周代遗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东鲁遗址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东鲁村西南,俗称“龙台子”,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
15米。 采集有商周时期的夹砂黑陶素面鬲、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另有汉
代、南北朝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贤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博兴镇贤城村西200米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2米。
经钻探发现长宽各1000米的城墙基址,遗址中发现有南北朝时期的寺庙遗址。采集有
商周夹砂褐陶素面鬲、夹砂红陶绳纹鬲,战国兽纹瓦当、泥质灰陶豆、鼎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西(feng)遗址
位于沾化县冯家镇西(feng)村西500米处,为漫坡台形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度约2米。 遗物有战国时期的灰陶豆、陶釜、素面罐、夹蚌红陶素面陶器。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杨家古窑址
位于沾化县富国镇东杨村北,面积15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15~2米。1955年
试掘,清理东周墓一座,出土贝币、青铜剑、矛等。因徒骇河水冲刷暴露出大量东周
盔形器、滤器、鬲、盆等残片,器壁厚重,质地坚硬,烧制火候高,河岸边有几处显
露的残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信阳故城址
位于无棣县信阳乡谢家村西南500米处, 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西南角残存城墙
500米, 最高处6米。文化层厚2米以上。出土文物有战国晚期的陶豆、罐、盘、铜剑
及少量齐刀币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龙华寺遗址
位于博兴县陈户镇赵楼村北, 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暴露有砖墙
基、灰坑等遗迹。出土北魏、东魏、北齐、隋代铜造像200余件和青釉瓷罐、瓶、碗、
壶、盘、杯、泥质灰陶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砖以及北齐和隋代铜钱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一、王薄起义遗址
位于邹平县青阳镇西窝陀村东南雕窝峪内。 公元60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横征暴
敛,铁匠王薄在此聚众起义,后转战数十郡县达8年之久。
二十二、古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临池镇古城村,面积171万平方米,属商周文化遗址。遗址西南、东
南各有一段残存的於陵县故城城墙, 此城建于战国, 北宋宣和末年城圮。文化层厚
14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有板瓦、卷云纹和树木纹半瓦当、方折豆盘等,文化层
中有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城墙夯土层发现有石斧、石镰等石器。
二十三、邹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孙镇东南1公里处, 西为利民桥和庆淄公路,中间为利民河,为汉代
邹平县故城。旧基暴露大量碎瓦片和旧城墙基夯土痕迹。
二十四、梁邹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韩店镇旧口村北15公里处。 北宋宣和末年县城迁址后废。出土文物
有商周时期鬲腿、豆把等。
二十五、朝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码头乡甜水村西2公里处。为古朝阳县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
二十六、高苑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王世庄。传为战国齐桓公之苑囿,汉置高苑县,后废。清称苑
城店。遗址1米之下有大量古代砖瓦。
二十七、先棣州故城遗址
位于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东南。公元518年(隋开皇元年) 置棣州。此处先后为
棣州、乐安州及厌次县治所。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水淹州城,为避水患,迁新
城。出土文物有铜钱、擂石等。
二十八、博昌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郝村西南, 探查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为春秋
时期齐国博昌邑,后为博昌县治所。采集有陶罐、瓦、盆、壶、铜削、盘等,出土石
造像碑,皆属汉、南北朝文化遗存。
二十九、延侯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湖滨镇安柴村西500米处,面积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15米。1981
年发现,采集瓦、罐、盆等陶器标本,属周、汉文化遗存。经考,此地为汉延乡侯国
之都城。
三十、卧佛台遗址
位于滨县旧城内西北隅。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发现黑陶、蚌、骨器物和残片,
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卧佛台基被撤平,出
土文物流失甚多,遂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范围扩大,重点区面积约
1500平方米,先后出土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骨锥、鹿角化石
和陶豆、鬲、壶、罐、钵等陶片。1983年8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
一、魏氏庄园
位于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系清朝“恩授布政司理
问”户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孙魏肇庆的住宅。庄园主体由城堡、广场、水塘、花园四部
分组成,呈长方形,南北84米,东西46米,占地57亩。城墙为砖墙,高10米,底宽3
米, 顶宽15米,内砌立墙,外垒垛口,四面临街,为封闭式宅院。院内东南、西北
转角处建圆形碉堡,墙内侧上部及碉堡内遍布射击孔。围墙内以南北轴线,分三进六
院, 共有房屋256间,现存48间,均为砖木结构;前、中、后院,各为厅厢回廊组成
的四合院。正厅为二层楼,山墙辟门,设翻板吊桥与围墙连通。庄园布局严谨,房屋
画梁雕栋, 脊顶房檐有陶禽陶兽,颇具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特色。1994年4月,开始维
修倒座房、 客厅前后院、东西厢房和复原倒座,总造价200多万元 (2000年竣工) 。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海石桥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王海村东西大街中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为青石结
构三孔拱型桥,桥长65米,宽44米,高37米,每孔宽135米,起拱04米,从分水
石至孔顶12米,孔顶至桥面15米,孔眉浅浮雕卷草图案,中孔顶部刻一水兽头,獠
牙眦目。桥面铺青石板,每边栏杆用五块石板、六根石柱和两个石鼓组建。北侧中间
栏板上刻“凤阳桥”,下雕“双凤朝阳”图案,其余镌“八仙过海图”。南侧中间栏
板上刻“青龙街”,下雕“二龙戏珠”图案,其余镌“四季花鸟图”。南北两侧中间
一根石柱分别刻“明嘉靖岁在癸亥建志”和“清道光岁在戊申重修”铭文。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范公祠
坐落于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享堂。1065年 (北
宋治平二年) 邑人知县韩泽所建。后经元、明、清多次修葺。范公祠分主殿和后殿,
皆为歇山式,四角飞檐,斗拱相扣。现有重修大殿三间。1990年,邹平县长山镇政府
集资6万元,对范公祠大殿的门窗、楹柱、石阶、匾额、塑像、殿内外装饰进行修复,
基本恢复了大殿的原貌。修建院墙、大门形成原有的格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唐李庵
位于邹平县邹平镇石樊鲁村西北300米会仙山北麓,小型佛教寺院,相传古有唐、
李二仙在此修炼而得名。所建年代失考。碑记最后一次重修为明隆庆年间。现存大殿、
东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经楼、客房及山门共32间。山门左右有重修寺碑四通。院内
植丁香、 古柏。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于1986年春对唐李庵进行部分维修,主要修复
主大殿屋顶, 更换西殿后墙,修复东、西偏殿屋顶和安装所有瓦兽,同年5月竣工。
1996~1998年,县府先后拨款14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对唐李庵主建筑群(大殿、东
西偏殿、影壁、山门、院墙) 进行重建与维修、恢复了原貌。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五、刘庙南清真寺
位于阳信县城南六公里的大寺杨村南隅,俗称刘庙南寺,建于1495年 (明弘治八
年) 。1924年毁。1927年重建。为境内最古老的清真寺。在此读经“挂帐”的执教者
遍及省内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省市区,占地3600平方米,建
筑面积800平方米。
六、大觉寺塔
位于无棣县城东南关,始建于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 ,高13级,八角形密檐
式砖结构。塔基高约2米,第一级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南门上方镌刻“文笔冲霄”,
落款为“罗柱书” , 塔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级相通。明、清曾三次修葺。1888年
(清光绪十四年)地震,塔倒其半。1957年经省批准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1~
1992年,由县政府集资和社会投资155万元,重建海丰塔。
七、吴式芬故居
明清间厅堂建筑。位于无棣县城南门里,是晚清金石学家吴式芬的宅第。吴氏家
族世代居官,明清时期科甲相继,素有“九世朝运”之称。故居古朴典雅、一宅两院,
南院原称“尚书府”,北院原称“尚书第”,布局呈长方形,坐西面东,占地7000余
平方米。1999年,利用省、县拨款13万元专项维修经费对故居内建筑物进行了抢救性
维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又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据考证,唐尧的后裔在周武王初定天下时,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才被灭,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杜国,位居现在的陕西长安,即汉代的杜陵。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另外《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东汉时期的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著名的两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称为“小杜”。元初有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明代有画家杜琼。清代有诗人杜浚,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痒。 杜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寡排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第53三位。 再看看下面的介绍,相信你能明白点。。。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 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句容,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 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天津武清杜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杜涵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杜氏宗谱十二卷,(清)杜绍彩、杜寿庚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振德堂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县邑管江杜氏宗谱十八卷,(民国)杜恒焕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花溪草堂木刻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邑管江杜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重修木刻活字本,不全。现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管江乡管江村。 浙江象山丹城杜氏家谱一卷,(民国)杜增源重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修抄本。现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管。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六卷,(清)杜云、杜蕉亭等重修,清嘉庐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耀川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永言堂木刻活字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锡泰、杜增荣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永言堂木刻活字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杜氏宗谱八卷,(清)杜其兰、杜国枢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浣花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01年)清介堂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卷,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七~十八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村。 山东滨县滨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泽裕堂木刻活字本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宝田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 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宝田堂木刻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卷,首三卷,(民国)杜维珩编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卷首三卷,第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现收藏在湖北省黄冈县档案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杜超铨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宝田堂伺刊本十一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三十八卷,(民国)杜良信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周铺乡洪山村。 湖北新洲黄冈杜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民国)杜良俊、杜家庆等四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杜新华手中。 湖南平江录存杜姓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湖南平江录存杜姓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1979年复印民国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二部)。 湖南平江杜氏四修族谱二卷,首二卷,(民国)杜远献、杜家方编,1979年复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南舌耕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杜光炽修,杜荣孝、杜芬传等纂,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 广东广州城兰杜氏家谱不分卷,(清)杜汝濂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广东番禺江都杜氏族谱不分卷,(清)杜倬重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玺泾杜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清)杜呜岐等续修,陈秀章纂,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敦义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左镇杜氏家谱不分卷,(清)杜文林等编纂,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河南省伊川县档案馆。 源杜氏宝录四卷,(清)杜璟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杜氏族谱三卷,(民国)杜天麒参著,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承侯祠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四川省合江县县志办公室。 青暘杜氏续修世谱十卷,(民国)杜祥根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瑞庆堂木刻活字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杜氏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杜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湘乡市湘上杜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杜春葵、杜荣国主修,清乾隆十八年木刻活字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临安杜氏宗谱,(民国)杜子喜等修,民国十年余庆堂修木刻活字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下徐让村志(徐姓,另有杜,陈,吕,骆,金等姓),徐起龙等修,1995年排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乙酉武库堂木刻活字本七册,第六~七卷质量较差。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素有“金汉口、银保安”美誉的大冶市保安镇拥有1200多年历史,最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三元阁、沼山大寺、荆王坟,如今却被这里的一个小村庄——竹林杜湾抢了风头。一部《杜氏宗谱》显示,这里的人是“诗圣”杜甫的后裔。 据杜甫第48代孙、现年86岁的杜大铭老人介绍,这套《杜氏宗谱》是世代相传下来的,现存有60余卷,其中有20卷破损不堪。宗谱是1914年重修的线装本,长395cm,宽度 26cm,比一般的家谱大得多,宣纸虽已泛黄,但字迹清晰可见,从序言、名人传、家训家规到始迁祖世系图,详细记载了杜姓源始和家族迁徙至大冶的繁衍情况。一段尘封历史就此揭开。 ◇ 家谱 安徽杜氏字派比大冶快了两辈 清朝年间,散布在大冶的杜甫后裔每隔30或40年相聚商议修一次谱。 据竹林杜湾的《杜氏宗谱》记载:杜甫生有二子宗文、宗武。长子杜宗文生子名叫杜嗣绍,后裔位于福建绍武府;次子杜宗武生子名叫杜嗣业,其后裔中的杜甫第26代孙杜万一隐居不出仕,为避战乱,于宋代末年从江右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梅溪迁湖北大冶果城(今大冶市刘仁八镇)杜铁湾,是为始迁大冶一世祖。三世孙杜正十又迁徙至金山顶,落户桐梓沟,建有杜氏祠堂,可惜现在并未保留下来。五世孙杜志安迁至保安镇。 历经700余年,繁衍了25代,大冶市杜甫后裔约有3000人,分布于保安镇、还地桥镇、刘仁八镇,其中保安镇芦嘴杜湾、七房杜湾、新庄杜湾、竹林杜湾、榨铺杜湾就有1800多人,占了一大半。 “大冶杜氏字派的问题比较复杂,也有点混乱。”竹林杜湾的75岁老人杜海清无奈地说:“我们都是始迁大冶一世祖杜万一的后代,他有三个弟弟,陆续迁到了全国各地,尤其以安徽省的万二公最为繁盛。大概是1984年,我到安徽参加杜氏宗族大会,讨论字派修订问题。我发现当时安徽杜氏那边已到了‘学’字辈,比我们快了两辈。安徽杜氏新生代当时就可以使用新字派,而竹林杜湾的新生代至今还不能用新字派。新字派目前局限于安徽与大冶两地使用。” 翻阅《杜氏宗谱》发现,其中名人传的首刊时间分别有1816年、1855年、1885年,作传者分别来自竹林庄、杜家塘、栗林庄、黄石港等村。可见清朝年间,散布在大冶的杜甫后裔每隔30或40年相聚商议修一次谱,而“破四旧”时期被烧的老谱很可能正是1885年修的原谱。转眼一个世纪过去了,竹林杜湾的杜氏宗谱再也没续修过。 名人传部分多女性传主 作者对女性的钦佩之情也溢于言表,“以女流之辈而有大丈夫之风实在难得”。 《杜氏宗谱》首卷详细记载了数十位杜氏家族名人的人生传记,故事短小精悍,缅怀亲人的深情跃然纸上。其中一篇写道,乾隆年间的杜公圣读书之余兼顾做生意,常常获得三倍的利润,渐渐置办家业,光大门庭。无独有偶,杜尧臣也是边躬耕边做生意,而且非常讲究诚信。他进货出货总是要先辨别货物质量的好坏,务求货真价实,绝不故意哄抬物价、谋取暴利。有一次他出差住旅店,室友早晨出门掉了一块金子,被他捡到了。他知道是室友遗失的,却追赶不及,于是将金子放到自己收藏文书或衣物的竹箱,等待对方来取。第二天,室友果然来旅店找金子,他如数奉还。作者在文末不禁感叹道:太叔祖的思想品德的高尚由此可见一斑。《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诗经》说“君子有谷贻子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此外,《杜氏宗谱》的名人传的女性传主很多,这是十分难得的,比如《卢太君墓志铭》、《杜母王老于人传》、《杜母黄孺人传赞》、《两于人节传》、《节嫂叶于人传》、《赞亭公暨德配金老于人合传》等。《卢太君墓志铭》是杜甫代父亲写祖母卢太君的传记,刊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而同里学生刘宪章为黄夫人做传,记载她为夫君守节、含辛茹苦抚养儿女的感人经历。虽然,文章多表露鼓励女人守节的道德观,但是作者对女性的钦佩之情也溢于言表,“以女流之辈而有大丈夫之风实在难得”。 名胜“三元阁”是杜氏后人建造
山东滨州在山东的旅游景色中不是最突出,但是我却在其中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滨州的武定府衙,我看到了大宋提刑官的文化,那是属于宋朝的文化,跟北京的满族贵族所不同。一起走进山东滨州。
1、魏氏庄园魏氏庄园所说的是在山东滨州的非常有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是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除了民居的功能之外,庄园还是著名的军事建筑。魏氏庄园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原本是当地地主魏肇庆的宅第。
庄园有城堡式住宅、广场、池塘、花园四大部分,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合理,体现着中国建筑的构建思想。
魏氏家族是鲁北地区著名的望族,有六代二十余人曾拥有官职。魏氏庄园由树德堂、徙义堂、福寿堂三组建筑组成,现有房屋近百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市场价格:60元年卡优惠价:30元
地址:惠民县魏集镇庄园路1号
电话:0543-5658277
2、杜受田故居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
等级:4A级
杜受田故居是滨州杜氏家族的旧居,杜氏家族是在明清年间长存六百年而富裕的名门望族。以杜受田为代表的杜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就人才辈出,在当地一直都是以“满门清官”而闻名。
杜受田故居是杜受田的父辈们和众多的叔兄弟们的房产。整体的建筑具有简单,朴实的特点是典型的明清鲁北建筑。
市场价格:
60元年卡优惠价:35元
地址:
滨城区滨北镇南街村杜受田故居
电话:0543-3561688
3、孙子故园地址:山东省惠民县城文化区内
故园总占地43万平方米。故园的前身是孙武祠建造于北宋,后来大家所见的孙子故园是在原本的古建筑基础上,再利用上现有的地貌,采用传统的布局手法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园区主要是以孙子雕塑为中心,两侧是孙子书院和孙子博物馆,在塑像的背后是《孙子兵法》残简影壁。故园除了有一般园林的特性,还有历史文物的纪念意义。
在园区之内,有起伏的地形,这样更加的丰富了故园空间上的变化,景色的层次感也上来啦!
故园依托天然水面,修建乐安亭,建曲桥与岸相接。池塘之中植荷,有花有影,这些细节都为游人提供了活动的空间。
4、滨州鹤伴山地址:山东省邹平县南部山区
鹤伴山属于自然风景类景区,占地面积达到了7200公顷,森林覆盖面积也达到了90%。在景区之中有五条旅游线路,线路总长度达到了6000多米。景区空气非常的清晰,那都是山中的森林极植被的功劳。
鹤伴山地形复杂,可见曲折狭长的沟谷,飞瀑,云泉,怪石,峭壁等等。
市场价:30元/人年卡价:15元/人
地址: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南5公里
电话:0543-4557038
5、中国孙子兵法城地址:
山东滨州省惠民县
兵法城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景区呈现出秦汉式大型园林的建筑特点,有15座大殿和224间厢房。景区以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城墙遗址为依托,建筑古色古香,汉韵味十足。
市场价:
50元/人年卡价:25元/人
地址:惠民县孙武路
电话:0543-5353966
6、武定府衙市场价格:50元
地址:惠民县十字街北首
审案
到德政堂前,可以亲身“明镜高悬”大堂审案的乐趣;在风格迥异的六套院落之中,一起鉴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神秘古城古韵,古色古香的内容,你是不是也很期待呢!
穿越
穿越回千年宋朝,看看当年的小城雨巷、勾栏瓦舍,还有灵气聚集、千年流传的古装演绎,在景区当一回穿越的驴友,留下关于千年古城·武定府衙景区的特别美好的记忆。
品尝
品尝一下武定府酱菜,属于当地的特色大碗茶,一起感受鲁北的特色餐饮文化,在吃喝玩乐中享受整个游览过程。
感受
千年古城·武定府衙是非常典型的宋代社会的缩影,在那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明清文化写照,绝对是可以让你参观后回味无穷的地方。
7、魏集古村落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同韩路
这个是一处仿明清时期古建筑风格的景区,景区融合特色美食、手工作坊、民俗风情、观光游水、民宿等。在景区之中还设置了两百多家的小吃店。里面还包括有绣楼、剧场、文化馆、游乐场等20多个小型景点,好玩的项目就包括有扭秧歌、舞龙舞狮、皮影戏、杂技、说书、篝火晚会等。
著名景点有永安码、
定安古井、绣楼、财神殿、月老祠、观音殿、魏大算盘等。
再现了作为唐朝重要驿站永安古镇的历史风采。
市场价格:50元
地点:惠民县魏集镇
8、西纸坊黄河古村
市场价格:60元
地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西纸坊村
9、黄河岛
市场价:50元/人
地址:无棣县黄河岛
10唐李庵
市场价格:20元
地址:邹平县城西石樊鲁村
11范公祠
市场价格:10元
地址: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
12鑫嘉源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市场价格:20元
地址:无棣县水湾镇政府东临龙腾二路
13兴国寺
市场价格:20元
地址:博兴县湖滨镇丈八佛村
求山东滨州市历史文化特点。如名人故居,剪纸及特产或者民俗活动
本文2023-12-02 03:37: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