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毕的吧
『简洁版』
[毕氏属地]
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东北三十里。
[毕氏来历]
毕姓源于姬姓。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被封于毕国(今陕西西安、咸阳以北),世称毕公高。毕公高是周廉王的顾命大臣,政绩卓著。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毕氏。另外,有出连氏改姓毕,亦称毕氏。
[毕氏名望]
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是毕公高的后代,被封于魏,成为后世魏姓的始祖,其后人魏文侯曾参与“三家分晋”。西汉学者毕轨,与创立清谈风尚的何晏齐名。宋人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此外,还有唐代宰相毕减、画家毕宏,明代书画家毕懋康,清代学者毕沅、画家毕涵等毕姓名人。
———————————————————————————————
『详细版』
毕姓系承毕高
望出河内东平
毕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兄弟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在毕国。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书经》上的那篇《毕命》,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3000多年以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在周代的870多年之间,周文王的这一支毕姓子孙,一直是显赫于世。因为,毕公高传到春秋时代的毕万之时,当了晋献公的大夫,被晋国封在魏,成为了后世魏姓的始祖,而毕万的后裔魏文侯,后来曾经“三家分晋”,与韩、赵两家瓜分了原来的晋国,自立为诸侯,并且国势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由此,就可以看出当年毕公高之后裔的显赫情形了。
毕万的后代既然曾改姓为魏,并且成为战国时代神气万分的一个姓氏,那么,当时姓毕的人又如何了?这个问题,只要稍一思量,便不难明了,因为,在春秋时改姓魏的毕姓后裔,仅仅是毕公高的众多子孙中的一支,其余的子孙,虽然以后也有改了他姓的,但其嫡系子孙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毕姓,并且历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
现在的毕姓,正是这样来的,算起来跟姓魏的人,根本就是同一血脉的一家人,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到了汉代则有一支毕氏远远地迁徒到山东的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历来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
东平毕家的出人头地,只要举几个例子,就可以一目了然。譬如,三国时在曹魏跟创立清谈风尚的“傅粉何郎”何晏齐名的名士毕轨;南北朝时一家四代皆为州刺史的毕众敬;以及唐代安禄山反叛时死节殉城的广平太守毕炕等,就统统都是山东省的东平县人士。
源自姬九;
望出河南。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毕姓源流和郡望。
绩嘉弼亮;
卦协公侯。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助武王灭殷商有功,受封于毕国,康王时曾受命保卫并治理东郊,作《尚书·毕命》,有句:“弼亮(辅佐)文、武、成、康四王,以正色率下,嘉绩多于先王。”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毕公高的后代,辅助晋献公灭霍、耿、魏有功,受封于魏。晋国大夫辛廖曾为毕万占卜说:“吉。毕万的后代一定会干大事,子孙会到公侯。”后来,魏与赵、韩果然三分晋国,均列为“战国七雄”。
持鳌醉酒;
杀贼报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性嗜酒,尝谓:“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下联典指明毕著,字弢文,父战死,女率遗兵,攻杀敌甚众,夺父尸以归。
翰林谦介;
吏部清狂。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下联典指北宋·毕士安。 布衣创活字;
巾帼存韬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发明家华升(?-1051),布衣出身。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下联典指清代女名人毕著,字韬文,歙县人。其父守蓟丘,与贼战死。时著年二十,夜率精锐入敌营,杀其首领。工诗,有《韬文诗稿》。
祖孙皆进士;
父子俱使君。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毕士安(官至吏部侍郎)及其孙毕良史(绍兴进士书画家)。代州人。下联典指后魏豳州刺史毕祖晖及其子义云(充州刺史)。
莲汀工诗画;
子务擅琴棋。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女诗画家毕慧,字智珠,号莲汀,镇洋人。工诗画,有《远香阁诗草》。下联典指明代画家毕本,字子务,号昆山,淄人。善画山水人物,工诗嗜琴棋。
洪炉无久停;
日月速若飞。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监察御史、诗人毕耀《赠孤独常州》诗句联。 杀贼报仇崇旧范;
持鳌把酒仰先型。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歙县女子毕著,字韬文。父亲镇守蓟州战死。当时二十岁的毕著率精兵夜入敌营,杀其首领,用车子把父亲的尸体拉回来。又能诗,有《韬文诗稿》。下联典指东晋鲷阳人毕卓,字茂世,旷达而嗜酒,曾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季美味放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浮游酒船中,便足以了却一生。”太兴末年任吏部郎。一天,邻居酿熟了酒,他因醉夜里到人家瓮下偷喝酒,被管酒的人抓住,次日天亮一看,原来是毕吏部。
毕吏部持鳌醉酒;
韬文女杀贼报仇。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下联典指光天清·毕著。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胸富文章,美少年之登第;
德成隐逸,享耆老而挂冠。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益州长史毕构,字隆择,偃师人。六岁能文,第进士,景龙末召拜御史大夫。为政清严。官至太子詹事卒。下联典指宋代孝廉毕赞,长沙人。仕郡为引赞吏,性至孝,父母皆年八十余。转运使表其事,诏赞解职终养。竞争。
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
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结家声。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长陔村毕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毕氏郡望。下联典指该祠偏殿名“培德”。
告白:各位宗亲,此次修订,我花了两年时间查阅了一些史籍及网上资料,参阅了山东文登毕庶金老先生编纂的《毕氏家谱》。请各位宗亲及方家指正。望大家齐心搜集我毕氏有关资料充实,尤其是我毕氏人口集中地如:山东胶东\潍坊\淄博,广东花县,云南昆明,江西贵溪,安徽歙县,河南安阳,陕西咸阳,山西太原\大同\高平,河北尚义\沧州\,江苏南通等地的宗亲,多多辛苦,拜托了!
毕姓有多少人口
毕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三十八位姓氏,在豫、鲁、黑地区一带比较常见。当今毕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79%, 总人口大约有99万 。
毕姓的来源和演变
毕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伐商,立大功而封于毕,故地在今陕互成阳北,称毕公高。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采取宽大政策,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而受迫害的忠臣,因而在朝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成为周初四圣之一。毕公高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命保鳌东郊,作《毕命》,辅政有力,形成了成康之治之世。其苗裔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开创了魏国。在西周末,毕国遭犬戎的入侵而国灭,子孙以国为氏。娲姓毕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毕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复杂,自进入魏晋时期,外族的血液融人一直没有断过,北魏时河南鲜卑族的出连氏,集体改为毕姓,西域毕国胡人凡入居中国者都以国名为姓,南部南越人中也有毕姓,北部匈奴屠各族中也有毕姓,这些外来毕姓很快被同化为北方汉人毕姓。清朝初期,东北满洲八旗姓弼鲁氏,后集体改为毕氏。随后蒙古人海那赫氏、毕玛特氏,赫哲人毕拉氏,达斡尔人毕力央氏等都采用汉族毕姓。
历史上毕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毕姓处于陕西、山西、河南一带。进入秦汉以后,毕姓主要活动在中院和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南下,穿两湖,西入贵州。唐、宋时期,毕姓已经随南下移民大军进入东南地区。
宋朝时期,毕姓大约有9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毕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毕姓总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南、安徽三省,约占全国毕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福建、江西等。
明朝时期,毕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7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西、山东、山西四省,约占全国毕姓总人口的70%。安徽为毕姓第一大省,占毕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河北、浙江、江苏等。
毕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毕姓的郡望有河间、河内、东平、太原。毕姓以清慎为堂号。清慎堂号出自宋朝毕士安。毕士安,翰林学士,为官清廉谨慎,有诸葛亮遗风。景德年初,他向皇帝提出选将、纳兵、理财等策,深受赏识,官升同平章事。
楹联 毕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五副:
绩嘉弼亮;卦协公侯。
吏部清狂;翰林廉介。
杀贼报仇崇旧范;持螯把酒仰先型。
胸富文章,少年登第;德成隐逸,耆老挂冠。
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绍家声。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毕姓历代名人65名,占总名人数的01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二十六位;毕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二位;毕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六十位;毕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〇四位。
历史上毕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晋国大夫毕万;三国魏国司隶校尉毕轨;晋朝吏部郎毕卓;北魏散骑常侍兖州剌史毕众敬,殿中尚书毕元宾,瀛州刺史毕祖朽;唐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毕諴,倒家毕宏;北宋同平章事毕士安,首创活字版印刷术毕舁,武信军节度使毕再遇,卫尉卿毕世长;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清朝、礼部尚书毕道远,湖广总督毕沅,山水画家毕大椿;当代电子学家毕德显,当代**演员毕玉仪(尤敏)。
毕姓血型
毕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1%,A型占285%,B型占30%,AB型占94%。
历史来源 「毕」源出 ;
一 ;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封於毕邑(陜西咸阳市),世称毕公高,其后逐有毕氏。
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出连」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毕」氏。
家族名人 毕升
生卒年不详。北宋仁宗庆历时(1041~1048)发明胶泥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家。
地望分布 河南河内郡,山东东平郡,山西太原郡,河南河南郡。
毕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毕姓历史名人
毕 构: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唐代大臣。六岁能文,擢进士第,景龙末召拜御史大夫,与河南尹李杰,皆一时选,世谓毕李。为政清严,官至太子詹事卒。
毕 炕:即毕构子。玄宗天宝末为广平太守。时安禄山叛乱,攻城急,毕炕坚守不下,城陷死,谥忠。
毕 升: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杭州人。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做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术提高到新的阶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毕 諴: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人,唐代大臣。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士。懿宗时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终河中节度。通经史,工辞章,善书法。
毕 宏:唐朝朝京光人,寓居于蜀。善画山水,古松奇石,著名当世。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中有“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的诗句。
毕 渐:字号,江陵潜江(今属湖北省)人,宋代官吏。哲宗绍圣元年中状元。历太常、鸿胪少卿,为膳部员外郎,出知荆南府。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为时所称。毕升:北宋人。仁宗庆历时布衣,活字印刷术发明者。一改过去雕板印刷之弊病,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的推进举足轻重。
毕 昌:杭州府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官吏,永乐年间进士。官吏部主事,历郎中,居官清慎有雅度。官至南京左通政。
毕 沅:字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省镇洋(今太仓)人,清代大臣、学者。乾隆二十五年中状元,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好著书。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其弟毕泷,善画山水竹石,苍浑而秀。精鉴赏,亦工诗。其女毕慧,善丹青,有恽寿平之风。亦工诗,有《远香阁诗草》。
毕士安:字仁臾,代州云中人,北宋大臣、著名宰相、学者。乾德四年进士,真宗登位拜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景德初拜同平章事,美风采、善谈吐,年耆目目毛,读书不辍,又精于词翰,书法欧虞。
毕仲衍:宋代官吏。云中(今河南省郑州)人,毕士安曾孙。熙宁三年与弟毕仲游同登进士,历官至官制局检讨,擢起居郎。著有《中华备对》十卷。
毕仲游:宋人官吏。云中(今河南省郑州)人,毕士安曾孙,毕仲衍之弟。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登进士,曾任河东路提点刑狱,为官清廉,累官至吏部郎中。为文雄健博辩,多切事理。著有《西台集》。
毕再遇:衮州(今属山东省)人,南宋名将。以荫补官,隶侍卫马军司。武艺绝人。宁宗开禧间与金人战,取泗州,定盱眙,完楚州,皆以智勇立奇功,时称名将。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毕振姬:山西高平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三年进士,授平阳府教授,官至湖广布政使。在山东赈灾有方。公余苦读不怠,时称“有官僧”。有《尚书注》、《西河遗教》、《西北文集》等。
毕道远:山东淄川人,字东河,山东淄川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光绪八年(1882年)授都御史,历官至礼部尚书。书法米芾,名重一时。
毕占云,又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1927年在湘军任营长。1928年率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司令员,红12军第120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7军第9师参谋长,红22军第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8军参谋长,红9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毕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毕占云中将
毕占云(1903-1977),原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1927年在湘军任营长。1928年率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司令员,红12军第102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七军第九师参谋长,红22军第66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参谋长,红九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2月27日逝世,终年74岁。
毕庆堂少将
毕庆堂(1916-1969),原名毕永福,山东省桓台县人。1938年参加侵略军。1939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教导大队副政治指导员,第4支队特务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山东纵队第一旅3团营政治教导员,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黄西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山东纵队1旅3团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22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22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22团团长,8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2军65师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副校长,第13步兵学校副校长,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军教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9年7月28日逝世,终年53岁。
有姓毕的吧
本文2023-09-22 12:56: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