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秋的后人
朱水秋的长子朱运章75岁,小儿子朱桂俭比大哥小20岁,都住在浏阳城区。朱桂俭家中,挂着一张步兵第一0八团(原红军总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建团43周年大会全体代表合影。照片摄于1978年,朱桂俭当时在旁边。
明朝第一大将在残骸功臣的朱元璋手下能够善终,实在是一个异数。
徐达能够善终,从朱元璋对他的评价中,可以很清楚看出来。朱元璋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就是说,在朱元璋看来,只有徐达守规矩,才不会被杀,而其他人,都是该死。
据史书记载,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朱元璋专门派他儿子徐辉祖去看,第二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从死后很明显,《龙兴慈记》的说法流传很广。
徐达得的病,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也最致命的一种病——背疽。病如其名,生了这种病,人生就成了悲剧。战国时的范增,宋朝的宗泽,三国的刘表、曹休、刘焉都死于这个病。基本上说这就是军政界大佬的头号杀手。按照中医的说法,生了这种病,不能吃“发物”,就是营养高热量高的食物。而朱元璋乘机给他吃了烧鹅,让人背疽而死。
仔细研究一下,背疽这种高发疾病,到近代以后基本在没有出现过,难道是因为人们抵抗力提高了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医学发展了,原本背疽这个病名都给废除了。
徐达生了这种背疽病,某种程度上说,是喜剧而非悲剧。
徐达背疽病,让他躲过了明初四大案中的冤杀,算起来,真是一个能够善终的幸运儿。
徐达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七个人命运如何呢?
1,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继承了徐达的魏国公爵位,忠心耿耿给建文帝朱允炆工作。靖难之役后,朱棣进入南京城,要求大舅哥徐辉祖支持他当皇帝,徐辉祖表示反对,准备杀他。徐辉祖却不停重复“丹书铁券,子孙免死”的话,免了一死。不过朱棣把他囚禁,最终死在狱中。
徐辉祖以下,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俌、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一次承袭这魏国公爵位,真正实现了“与国同休”。末代魏国公徐文爵在1644年崇祯死时,正在南京,拥立小福王朱由崧为帝,半年后被多铎打败灭国,徐文爵投降清廷。
2,次子徐膺绪。
徐膺绪在军中服役,升至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1982年,徐膺绪的墓葬在板仓被发掘。
3,三子徐添福。
徐添福无福,早夭。
4,幼子徐增寿。
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暗中帮助姐夫朱棣造反,逐渐被建文帝发现。朱棣兵临城下时,建文帝招徐增寿当面对质,徐增寿被一剑劈死。
因为徐增寿的功劳,徐增寿被追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徐增寿以下,徐景昌、徐显忠、徐永宁、徐光祚、徐延德、徐文璧、徐希、徐允祯依次成为定国公。李自成进北京时,对全城官商进行拷问,勒索银钱,徐允祯因此而死。
5,长女徐妙云。
徐妙云就是朱棣的皇后,徐妙云为朱棣生下了三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明代从朱高炽以后的皇帝,全部都是徐达的后人。
在电视剧《大明天子》中,俞飞鸿扮演的徐妙云同时被朱棣和朱允炆喜欢,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6,次女徐妙清。
嫁给了代王朱桂,据说次女十分善妒,曾虐待朱桂的两位侍女,因此朱桂迁怒于于世子朱逊煓,母子迁居外舍。
7,三女徐妙锦。
徐妙锦算是徐达儿女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人。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中,徐妙锦和哥哥徐辉祖一起支持建文帝。徐皇后死后,朱棣准备让这个小姨子当新皇后,徐妙锦写信拒绝。后来徐妙锦出家为尼,终生未嫁,60岁善终。
有人说徐妙锦不嫁给朱棣的真实原因是朱棣不能“行人事”,不知真假。
你自己找吧。。。
朱姓字辈
朱姓明代王族字辈
朱元璋为秦愍王朱樉后裔制订的20个派字是: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朱棡后裔,以: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楚王朱桢后裔,以: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等20字为本族派语。
代王朱桂后裔,以: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等20字为派语。
庆王朱椭后裔,以: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衍,骘眷发需昆”等20字为本支派语,以分昭穆。
朱撼后裔以: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等20字为派语。
韩王朱松后裔,以: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沈王朱模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
“佶幼诠勋胤,恬理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唐王朱柽的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等20字为本系派语。
伊王朱(木彝)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
“禺页勉諟讦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
韩王朱松后裔,以: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1368年原名朱重八的 在南京登基称帝。出身寒微、此时富贵至极的 进行了一项「取名」行动。首先他为自己的父兄修改姓名,将父亲朱五四改为朱世珍,大哥朱重五改为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为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为朱兴祖,自己呢?先改为朱兴宗,后又改为朱元璋。朱元璋兄弟的名字寓意很明显,「隆盛祖宗」!> 改完先人的名字后,朱元璋又对后代 的取名进行了规定。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这些人的名字均为一个字,且同为木字旁。如朱标、朱樉、朱棣、朱桢、朱梓、朱椿、朱柏、朱权、朱松等等,不再一一列举,下文中会涉及> 对 子以及后代 的命名,朱元璋也做出了规定,「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下字俱用五行偏傍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也就是说朱元璋将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拟出了二十个字作为标准。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理论,朱元璋规定了第二个字的偏旁部首。具体情况如下:> 1 太子朱标 (允 文 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皇位本来在朱标脉传承,但在1402年朱棣的靖难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以及长子朱 文 奎下落不明,次子朱文圭本囚禁,此后朱标这一脉子 凋零,便消失在正史记载中。> 2 秦王朱樉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 存 。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秦王的封地在陕西西安,后世子孙一直保持王位,繁衍生息。1643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末代秦王朱 存 枢(第10辈)投降,后下落不明。> 3 晋王朱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 求 。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晋王的封地在山西太原,后世子孙一直保持着王位。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下太原,末代晋王朱 求 桂(第10辈)投降,随从进入北京后下落不明。> 4 燕王朱棣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棣由燕王成为皇帝,他的子孙也承袭了皇位,如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等人。> 5 周王朱橚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 恭 。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周王在河南开封,王位一直在子孙中延续。1642年李自成率军围攻开封,周王朱 恭 枵(第10辈)迁居彰德,不久后病死。> 6 楚王朱桢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楚王的封地在湖北武昌,1643年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攻陷武昌,将末代楚王朱华奎(第7辈)掷入长江中溺死。> 7 齐王朱榑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齐王封地在山东青州,建文帝削藩时,朱榑曾被削去王爵,朱棣靖难后恢复了他的王位。1406年朱棣以朱榑意图不轨为名,削去他的王位。1428年朱榑与三个儿子同时暴卒,后代成为成为受到监管的「庶人」。> 8 潭王朱梓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 潭王的封地在湖南长沙,1390年朱梓的岳父卷入胡惟庸案,一门被诛杀,朱梓因此惶恐不安,又听闻朝廷使者前来,恐惧之下他竟与妃子自焚而死,于是潭王一脉断绝。> 9 赵王朱杞 > 朱杞于1369年出生,1370年受封,1371年即夭折,因此无世系。> 10 鲁王朱檀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鲁王的封地在山东兖州。1644年明朝灭亡后,末代鲁王朱以海(第9辈)逃到南方。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朱以海称监国,领导抗清运动,直到1662年朱以海病死于金门。> 11 蜀王朱椿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蜀王的封地在四川成都,朱椿本人也知书好礼,朱元璋称其为「蜀秀才」。历代蜀王都比较贤明,明孝宗曾称蜀多贤王。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克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第9辈)率妃妾投井而死。> 12 湘王朱柏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湘王的封地在荆州。朱柏「性嗜学」,同时「善弓矢刀槊」。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成为建文帝削藩的首要目标。身为皇子、贵为亲王,朱柏不愿意受辱,1399年朱柏阖宫焚死,因而世系断绝。> 13 代王朱桂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代王的封地在山西大同,朱桂在靖难之役期间因准备支持朱棣而被废,朱棣称帝后,恢复了他的王位。朱桂不仅是朱棣的13弟,同时他的妻子是徐达的第二女,也就是徐皇后的妹妹。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大同,末代代王一门被杀。> 14 肃王朱柍 (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 肃王的封地在兰州。164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兰州城,末代肃王朱识鋐(第8辈)随即投降,后不知所终。> 15 辽王朱植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辽王的封地本在广宁,后改在荆州。1568年末代辽王朱宪节(第6辈)被废为庶人,并不许旁系子孙继承辽王之位,朱宪节的被废黜据说与大学士张居正有莫大的关系。> 16 庆王朱〈木旃〉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毘。)> 庆王的封地在宁夏。1643年李自成大军攻占宁夏,末代庆王朱倬纮(第9辈)被杀。> 17 宁王朱权 (盘奠觐 宸 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宁王的封地本在大宁,后因朱权参与靖难,被改封在南昌。1519年末代宁王朱 宸 濠(第4辈)发动叛乱,后被王守仁平定,宁府一脉因此被废为庶人。> 18 岷王朱楩 (徽音膺彦誉,定干 企 禋雍。崇理原咨访,宽 镕 喜贲从。)> 岷王的封地历经辗转,最后确定在湖南武冈,后代子孙在湖南境内繁衍生息。1643年农民军攻破武冈,末代岷王朱 企 崟(第8辈)被杀。值得一提的是原国务院总理 就是岷王朱楩的后人,为第17代「镕」字辈。> 19 谷王朱橞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谷王的封地本在宣府,靖难之役中谷王朱橞打开南京城门,向朱棣投降,此后被改封于长沙。1417年朱棣将谷王朱橞以及诸子废为庶人。> 20 韩王朱松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 亶 韶愉颢慥,令绪价蕃维。)> 韩王的封地在甘肃平凉。164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平凉,末代韩王朱 亶 塉(第11辈)被生俘,下落不明。> 21 沈王朱模 (佶幼诠勋胤,恬埕 效 迥(王皇)。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 沈王的封地在山西潞州。1644年明朝灭亡,末代沈王朱 效 镛(第8辈)下落不明。> 22 安王朱楹 (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安王在甘肃平凉。1417年安王朱楹病死,因无子而国除,他的妻子是徐达的第三女。> 23 唐王朱桱 (琼芝弥宇宙,硕器 聿 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唐王的封地在河南南阳。唐王的子孙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第8辈)。1645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但由于南明内斗不断,同时大权被郑芝龙所把持,最终1646年朱 聿 键在清军活捉后,慷慨赴死。> 24 郢王朱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余积兆,奎颖晔璇玑。)> 郢王的封地在湖北安陆。朱栋1414年病死,因无子而国除。此后安陆先后被封给朱棣一脉的梁王朱瞻垍、兴王朱祐杬。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兴王朱祐杬的儿子。> 25 伊王朱 (颙勉諟吁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伊王的封地在河南洛阳。1564年嘉靖皇帝削去末代伊王朱典柍(第5辈)的王位,废为庶人。> 26 朱楠 > 朱楠是朱元璋最小的儿子,但出生仅一个月便夭折了。> 除了对自己儿子们的后代做出规定外,朱元璋对自己的侄孙、靖江王朱守谦(朱文正的儿子)的世系也做出了安排,「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 亨 。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1644年北京城破,末代靖江王朱 亨 嘉(第10辈)竟也做起了皇帝梦,他在自己的封地广西桂林称监国。但不久就被平定。> 备注:文中一些人的名字因为是简体字,所以没有五行的偏旁部首,敬请见谅>
明朝朝建立后,朱元璋给郭子兴儿子们烧过纸钱,应该也会偶尔怀念他们;把他女儿睡了,封为惠妃;对他的外孙、外孙女都是相当不错!
既然题主问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那么咱们就着重讲明朝建立后的事情!(郭子兴与朱元璋)
先说一下郭子兴都有哪些后人?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马皇后是其养女,没有血缘关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后人,这个就不重点说了。
三个儿子:
长子,名字不详,有待考证,很早以前就亡故了。
次子,郭天叙,曾阴谋扳倒朱元璋。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其为都元帅。后来与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集庆府,被叛徒出卖,不幸身亡。(郭子兴与郭天叙)
三子,郭天爵,也是对朱元璋大权在握不瞒,企图取代被朱元璋,后被朱元璋所杀。
两个女儿:
马秀英,建国后被封为皇后,是其养女,不算郭子兴真正意义上的后人。
郭惠妃,这个是重点,建国后封为贵妃,生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外孙: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
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明朝建立前,就已经死了,所以说他们在明朝建立后的待遇,无非就是收收纸钱,享受享受香火。
女儿:
马氏,建国后,封为郭惠妃,应该长得不错,颇受朱元璋恩宠,生了三 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为: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生活不错,颇受尊崇,得以颐养天年。
外孙: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藩成都。妻子蓝氏是凉国公蓝玉的女儿。朱椿喜欢读书和做学问,有“蜀秀才”之 称,时人夸他:“博综典籍,容止都 雅”。成都现在的“古皇城”就是他当年的蜀王府,筹边楼、望江楼、 散花楼,也是朱椿的手笔。
朱桂,明太祖第十三子 ,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代王,属地大同。妻子是徐氏,徐达的次女、仁孝文皇后的妹妹。他性格暴躁,好敛财物。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罪被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王爵。
朱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谷王。他因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朱元璋器重。他颇有建树,构筑长城,戍边御敌,又于金川门引明成祖朱棣入驻,自持有功,不知守中,骄横跋扈,陷害忠良,于永乐十五年被废为庶人,于宣德三年在狱中去世。(朱椿)
外孙女: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下嫁郭武定侯郭英的儿子郭镇。
汝阳公主,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谢达。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1424年),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与宁国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含山公主、宝庆公主一同进封大长公主。
结语
以上便是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果马皇后算是郭子兴的后人的话,算是恩宠最盛,儿子朱标是太子,孙子朱允炆是皇帝,儿子朱棣又是皇帝,子孙后代,皇帝辈出……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42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于应天皇宫,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朱允炆于应天即位,年号“建文”,改明年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是个值得人们同情的皇帝,如果不是他的四叔朱棣篡夺了他的皇位,“仁宗”的庙号或许会更早出现在明朝的 历史 上。“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朱允炆继位后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一改朱元璋重武轻文的倾向,优容文世,毕竟治国还是需要饱读诗书的文官;他宽刑省狱,平反冤案,改变了洪武朝动辄诛杀、连坐的严酷的政治环境;他减轻赋税,解决了“江浙赋独重”的积弊,深得东南民心。
然而,朱允炆虽有明君的潜质,却无明君的命。他毕竟只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皇帝,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之中,心地善良,毫无处理政务的经验,被祖父朱元璋细心呵护着,360 全方位保护着,全然不知宫外 社会 的人心险恶,哪能斗得过如狼似虎野心勃勃嗜杀逞勇的四叔朱棣呢?
洪武末年,北方诸塞王的权势越来越大,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要权,且诸塞外不但手握重兵,个个也都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辈,根本就不是朱允炆能够应付的,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要在遗诏中特意点明“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的根本原因,知子莫若父,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些儿子都不是平庸之辈,若是让他们来京师,朱允炆是应付不了的。
如此,朱允炆即位后,惧于藩王势大,恐会酿成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遂着手进行“削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朱允炆一连下诏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其辱,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大同。两个月后,朱允炆有下旨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迁往漳州。
朱允炆接连废掉五位藩王,这让诸王中实力排名第一的燕王朱棣十分惶恐,恐自己会重蹈弟弟们的覆辙,再加上他本就对侄子朱允炆登基十分不满,自觉自己更适合做这个皇帝,最终于建文元年七月以《皇明祖训》: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为由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的造反可谓是孤注一掷,要知道当时的朱棣只是控制北平周边地区,也无其他藩王支持,仅凭燕藩一藩之地和兵马对抗拥有整个大明并占据大义的朱允炆,这在谁眼里恐怕都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然而,事件的发展却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优柔寡断又不知兵事的朱允炆连出昏招,致使朝廷精锐悉数尽丧燕军之手,最终仅仅只是过去了四年的时间,朱棣这只蚂蚁奇迹般地扳倒了朱允炆这头大象,夺得天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年号“永乐”,改明年为永乐元年。
那么,朱棣继位后,作为曾经的藩王,现在的永乐皇帝,他对其他藩王的态度是如何的呢?
终洪武一朝,洪武皇帝朱元璋一共册封了25位藩王: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和靖江王朱守谦(朱元璋长兄朱兴隆之孙,父为明初名将朱文正)。
终建文一朝,建文皇帝朱允炆一共册封了3位藩王: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和徐王朱允熙。
自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陷京师南京,取代朱允炆,成为永乐皇帝后,活着的第一代藩王共有20位: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和徐王朱允熙。
20位藩王中,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和岷王朱楩被朱允炆贬为庶人。
朱棣继位后,为了安抚各地藩王,从而稳固自己不太正统的皇位,最开始这四位藩王都被逐一恢复藩王爵位,恢复封地,并多有恩赏。之后,随着朱棣的皇位已稳如泰山,这四位藩王手中的权力被剥夺大半,齐王朱榑最后更是被直接废为庶人。
先说周王朱橚,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周王朱橚被指控谋反。次年二月,朱橚被朱棣召到京师问询,朱橚知道后虽然没有造反的意思,但是仍然“顿首谢死罪”,朱棣不再追究。侥幸逃过一劫的朱橚回到封地后,自知朱棣是不会放弃削藩的,为了自己的性命,他主动把自己的三护卫献还朝廷。
就这样,识时务的朱橚不但活到了老,仁宗朝还被增加至二万石岁禄,死后被赐谥号“定”,追补前过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为上谥。
再说齐王朱榑,永乐四年(1406年),齐王朱榑在朝会上面对着弹劾自己的朝廷大臣,大言不惭说道:“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朱棣听后很是爽,遂削减其官属护卫,将他的亲信逐一诛杀。
同年八月,被留在京师的齐王朱榑仍然执迷不悟,非但没有主动向朱棣请罪,反而多有埋怨,朱棣遂下旨将其废为庶人,连同其子也被废为庶人,被逐一剥夺爵位,齐藩在真正意义上宣布断绝。
宣德三年(1428年),福建有一男子冒名“七府小齐王”,意图不轨,事发后被处死。不久,除朱榑幼子朱贤爀被安置在庐州,其余诸子皆暴病而亡,死因不明。时隔218年后,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南明朝隆武帝认为朱棣把齐藩一脉世代被废为庶人的处罚过重,追复朱榑的齐王封爵,并加上“恭”字为谥号。
其次说代王朱桂,永乐元年(1403年),代王朱桂被朱棣下诏恢复王爵和封地。回到封地后,朱桂不思进取,多次被人控诉行为不轨,朱棣曾多次对其严加申饬,告诫他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然而朱桂始终不听劝阻。朱棣见朱桂始终执迷不悟,在第二次召他入京问询时,中途把他遣还,并下诏把他的三护卫革去。
最后说岷王朱楩,朱楩在永乐朝曾二次被废为庶人。永乐元年(1403年),朱楩被朱棣恢复王爵不久,就原形毕露,不尊王法,“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朱棣大怒,下诏废其为庶人。不久,朱棣念其是自己的弟弟,且艰难之役时也没有支持朱允炆,所以再次下诏恢复其王爵。
然而,再次被恢复王爵的朱楩仍然是死性不改,且越发变本加厉,朱棣怒不可遏,于永乐六年(1408年)再次下诏将其废为庶人。此后,朱楩的王爵在永乐朝再未被恢复。
除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和岷王朱楩外,剩下未被朱允炆剥夺王爵的16位藩王境况也大有不同。
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朱棣夺走自己大哥朱标一脉的皇位后,为免日后有人借朱标后人的名头行造反之事,也为避免日后朱标的后人如同他威胁朱标一脉皇位那般威胁到自己这一脉的皇位,遂对朱标一脉的藩王很是防范,其惩戒的态度要远比他对自己的兄弟来得狠辣。或降爵,或废为庶人永禁凤阳。
朱棣刚即位时,为了安抚朝堂和天下,对朱标的子嗣的处置还算克制,只是将他们的王爵降封:三子吴王朱允熥降封广泽王,居漳州;四子衡王朱允熞降封怀恩王,居建昌;五子徐王朱允熙降封敷惠王,和生母吕氏居住在其父懿文太子的陵墓,世奉懿文太子之祀。
鉴于朱标在朝堂和民间的威望,朱棣对朱标的后代终究是放心不下的,虽说不敢杀他们,但是也不会让他们手握王权,更不会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外。建文四年(1402年)9月,刚刚把朝堂稳定下来的朱棣就急不可耐地着手处置朱标的二个稍年长藩王儿子,即三子广泽王朱允熥和四子怀恩王朱允熞,朱标将他们二人召回京师后,便下诏将其废为庶人,永禁凤阳。
大约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怀恩王朱允熞因病而亡。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为建文皇帝,意欲谋反,此事让朱棣对朱标一脉的忌惮之心再起,不久朱允熥遂于是年暴卒。
据《明实录·英宗实录》记载,朱允熥留有后人,名为“吴庶人”。夺门之变后,曾被囚禁在南宫数年的明英宗朱祁镇深感失去自由的痛苦,于是下诏释放吴庶人,将其安置于凤阳,并遣人看守门户以礼优待。
徐王朱允熙因年幼,加之朱棣也怕天下人说他不顾兄弟、叔侄之情,欺负孤儿寡母的,毫无人性可言,所以最开始的朱允熙虽被降封敷惠王,但并未将他废为庶人,而是在其2个兄长被废为庶人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将其改封为瓯宁王,然后让其继续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旁,世奉懿文太子之祀。
然而,仅仅只是过去了2年,朱允熙和其母亲吕氏突然死在了一场大火之中。或许这就是意外,可谁也不能保证这就不是朱棣在暗地里所为。当然,无论朱允熙是意外而死,还是谋杀而死,朱棣的表明工作做得还是挺不错的,赐其谥曰“哀简”,他是建文兄弟中唯一在永乐朝获得谥号的。
除了朱标的3个藩王儿子,剩下14位藩王都是朱棣的弟弟。不得不说,朱棣对长兄的儿子虽然不咋地,可对这13位藩王弟弟大多都是够可以的,即使是像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这样曾经支持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虽借机剥夺了他们手中一些权力,可亲王爵和其他物质待遇却一应保留,让其后代与明朝休戚与共。
13位藩王中,只有一位藩王被朱棣废为庶人,他就是谷王朱橞。
靖难之役时,朱橞应建文帝诏,带兵三千帮助建文帝朱允炆护卫南京城,驻守金川门。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军渡江至金川门外,朱橞见建文大势已去,为保性命,开门投降。朱棣即位后,念朱橞献城有功,赐其卫士3000,加岁禄2000石,当然朱棣对他还是不放心的,毕竟他曾支持朱允炆,所以为了确保他对自己不会造成威胁,将他的封地由北方边疆重镇宣化改封长沙,从而方便对其进行监视、控制。
朱橞来到长沙后,自恃迎朱棣进京师有功,变得骄横跋扈,目无法纪,是胡作非为,弄得长沙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朱棣对朱橞骄横霸道一事虽已有耳闻,当时长沙史庐廷纲就曾状告朱橞“夺民田,侵公税,杀无辜。”但是,朱棣念其是自己的弟弟,且献城有功,所以只是稍加训斥,并未惩戒。
然而,朱棣的容忍非但没有让朱橞幡然悔悟,反而是助长其野心,让他误认为朱棣不动他,是因为不敢动他,是因为怕他,加之朱棣本身也是以藩王的身份造反登基的,所以这就给了朱橞一个错觉,觉得朱棣既然可以造反夺走侄子朱允炆的帝位,他也可以造反夺走哥哥朱棣的帝位。有了这个念头后,朱橞想要做皇帝的心思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大肆搜刮民财,招兵买马,造战舰弓弩,练水兵张勇,并妄图勾引自己一奶同胞的哥哥蜀王朱椿一起造反,推翻成祖朱棣。
朱橞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与朱棣相比差得太远,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朱棣能够以藩王的身份推翻建文朱允炆,这其中固然有朱允炆的决策接连出现重大失误,让朱棣有机可乘,可也跟朱棣本身不俗的政治、军事能力有关,朱棣在朱元璋诸子中可以说是能力最强悍的其中一位,除了太子朱标外已是无人可及。朱棣仅凭一个北平城就能击败拥有整个大明的朱允炆,现在的朱棣可是坐拥整个大明,朱橞在他的手上能撑过一个回合,都算是他的本事。朱橞想要推翻朱棣,自己做皇帝,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不久,有自知之明的蜀王朱椿向朱棣告发弟弟朱橞想要谋反。朱棣这个人可以容忍弟弟胡作非为,也可以容忍弟弟滥杀无辜,但绝对不能容忍弟弟想要造反,毕竟作为一个以藩王的身份造反登基的皇帝,这是他最忌讳的事情,纵使他现在有能力压制住任何有异心的弟弟们,他也不敢保证日后自己的后代能否压制住这些藩王的后代,为了将藩王造反的苗头彻底掐灭,谁有这个念头他就搞死谁。
于是乎,朱橞的命运可想而知,永乐十五年二月初六(1417年2月22日)朱橞和两个儿子一起被朱棣废为庶人,并被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国被撤除。宣德三年(1428年),朱橞在囚禁中忧郁而终,其家人被召回京师,后被安置于凤阳、庐州。
除了谷王朱橞在靖难之初支持朱允炆,还有辽王朱植、宁王朱权也在靖难之初支持过朱允炆。这两位藩王因为在之后没有做出造反的举动,因此没有像谷王朱橞那样被废为庶人并囚禁,只是王权被剥夺大半。
辽王朱植,靖难之役时由于他的封地广宁州离朱棣的封地很近,朱允炆害怕他会暗中或直接支持朱棣,成为朱棣的同盟,因此下旨让他回南京,而当时朱棣的确联系过朱植,让他跟着自己一起“清君侧,靖国难”,但是显然朱植拒绝了,因为朱植接到诏书后,选择听从朱允炆的旨意,从海路返回南京。
朱棣即位后,对朱植在靖难之变时不支持自己一事颇为不满,虽恢复他的王爵,却将他改封至荆州,显然对他已很是不信任。之后,朱棣虽然没有找理由废掉他的王位,但却找了一个借口在永乐十年(1412年)削其护卫,只留下军校厨役三百人供他差使。好在朱棣对自己的弟弟还是有感情的,朱植也算懂事没有触碰到朱棣的逆鳞,所以朱植虽然王权被削去大半,但至少最后还是以善终为结局。
宁王朱权,他原先也是支持朱允炆的,但因被朱棣诓骗,又被其平分天下的信口胡诌所蛊惑,最后选择跟着朱棣一起造反,把宁藩军中最精锐的朵颜三卫交由朱棣指挥,这支部队替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朱棣登基后,早就把那句平分天下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不但没有跟朱权平分天下,还忌惮其手中的势力,千方百计地找各种理由限制、防范他,将其改封南昌。
除谷王朱橞被废为庶人,辽王朱植被改封封地并削其护卫,宁王朱权改封封地外,剩下蜀王朱椿、肃王朱楧、庆王朱栴、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等9位在靖难之役秉持中立态度的藩王,朱棣登基后,除了将肃王朱楧、沈王朱模等2位封地在北方边疆重镇的藩王改封封地外,其余藩王的爵位依旧,封地依旧,待遇依旧,护卫依旧,未有多少变化。
朱棣即位后,20位在世的第一代藩王,只有5位藩王被贬为庶人,即齐王朱榑、岷王朱楩、谷王朱橞吴王朱允熥和衡王朱允熞,及1位藩王被降封,即徐王朱允熙。而剩余14位藩王,只有辽王朱植被削其护卫,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肃王朱楧和沈王朱模被改封封地,其余9位藩王的爵位、封地和护卫皆未有变化。
如此看来,总体而言,除了对长兄朱标的3个藩王儿子不咋样,朱棣对自己的弟弟们还是不错的,那2位被废为庶人的藩王弟弟,都是因为触碰到朱棣的逆鳞这才被废,如果他们能老老实实的,顶多就是削护卫、改封地,其他的爵位还是待遇什么的,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仍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富贵藩王。
除了第一代藩王,朱棣登基后,还存在着3位第二代藩王:秦王朱尚炳(朱樉子)、晋王朱济熺(朱棡子)、鲁王朱肇煇(朱檀子)。秦王朱尚炳、鲁王朱肇煇爵位依旧、封地依旧,护卫依旧,未有任何变化。
晋王朱济熺因对朱棣篡位心怀不满,被朱棣忌恨,加之其弟平阳王朱济熿又借机在朱棣面前不断诋毁他,说他有谋反之心,所以在永乐十二年朱棣下诏革去他的爵位,命其去守朱棡的陵园,改立朱济熿为晋王。
除此,潭王朱梓、赵王朱杞、湘王朱柏等3王因绝嗣,故国除,所以未有第二代藩王产生。
总得来看,朱棣对自己的兄弟、侄子都还算过得去,还是顾念一丝亲情的,虽有废庶人、削护卫等举动,但始终没有对他们下死手,虽然有个别藩王暴卒,死因不明,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朱棣干的。哪怕是谷王朱橞这样曾经意欲谋反的藩王,被触碰到底线的朱棣也仅仅只是将其贬为庶人,并未有杀弟之举。
朱水秋的后人
本文2023-12-02 00:56: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