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人物生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1收藏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人物生平,第1张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很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的语言。

1850年离开俄国赴往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了为止。

1833年10月21日他出生在一个技师家庭 ,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诺贝尔的母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观豁达,谦虚有礼。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

1876年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维也纳的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一说18年)。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

1891年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并通过一位律师为她提供30万匈牙利克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

诺贝尔逝世后,索菲还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说,如果不给她比遗嘱规定还多的东西,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出卖掉。这时,索尔曼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执行人有条件地买下了这些信件,这样就保证使他们在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诈。诺贝尔曾经在这些信上珍重地称Sofie为'Madame Sofie Nobel'。那些信在诺贝尔死后一直被锁在了Stockholm沉淀。一直到了1955年才随诺贝尔的自传公开。

诺贝尔(Nobel)这个姓(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过去曾引起过很多猜想。然而,我们能够肯定地说,这完全是一个瑞典姓,是从这个家庭原来居住的教区的名字,拉丁文“诺贝利叶斯”(Nobelius)略写而来的。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同他的先人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因此,对他的家室祖先也就很少知道。他的整个一生,都被别的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所吸引去。他曾写过:“我充分认真地问过自己:谁有时间去读传记呢?而谁又会如此天真可爱地去对这类东西感兴趣呢?”

然而,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从现存的调查良好的谱系里,从十七世纪以来的五代瑞典衣民和资产阶级中,找到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二名直系先辈。他的祖先似乎是来源于斯科纳省,这个省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他父亲之前的几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他母亲的祖先中,有一半是斯科纳北部的斯莫兰省里的农民世系,另一半则是完全由瑞典中部地区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构成。父母双方所有的先人,都有着完全是瑞典农民和中产阶级的名字,父方的一两位先人,还是瑞典文化历史上著名学者,其中之一的奥洛夫·鲁德伯克,曾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祖先中最光彩的一位。他之所以值得提及,是因为诺贝尔家族明显地继承了他的一些卓越品质。

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这位精力充沛、学识渊博、激励人心的天才,具有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他改革了乌普萨拉大学,并且一度当过它的校长;他还教授过诸如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如此绝然不同的课程。诺贝尔家族后来几代人为之献身的,也正是这些异常雷同的课题,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取得这种兴趣的。这位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之所以名传后世,是由于他发现了淋巴系统(1653年),以及由于在一六七九至一七0二年间,出版了他的巨部历史考古学著作《大西洋》。鲁德伯克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祖父的曾外祖父。 1841年,诺贝尔8岁,他终于达到了上学的年龄,诺贝尔进了当地的约台小学,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学校。诺贝尔由于生病,上课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学校里,他学习努力,所以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当时,诺贝尔的父亲因谋生困难,已经到邻国芬兰去工作了。他和母亲仍然留在斯德哥尔摩。 没有多久,诺贝尔的父亲创制的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公使参观了他的产品,十分赏识,盛情邀请他到俄国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宁格勒)。他创制的水雷,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军用来阻挡英国舰队的前进。

1842年,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他父亲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辅导他兄弟三人学习文化。老师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诺贝尔进步很快。

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碎活。 诺贝尔跟着父亲,看父亲设计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药,耳闻目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父亲也非常希望他学机械,长大后成为机械师。

1850年,17岁的诺贝尔,便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处,就立即开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别勤奋,1854年的夏天,他的病越来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放下工作去医治。治病期间,他给父亲去信说:“我希望不久能结束这种游牧生活,开始活动内容较多的新生活。目前这种生活,消磨我的时间,实在令人讨厌。”没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学习了。 当有人要诺贝尔写自传时,他认为不应拿自己的功绩吹嘘,他写道:“下面的记载,依我看是最漂亮的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他呱呱坠地时,他那可怜的生命,本可断送于一位仁慈的医生之手。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清洁,从不累及他人。主要的过失:没有太太,脾气很坏,消化不良。唯一的愿望:不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祭拜财神”。

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雕琢的宝石。

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1896年,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生建议他服用硝化甘油(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

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 1833年 他1岁 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亲破产。

1840年 他7岁 父亲伊马奴耶鲁将家小留在故乡,而到俄国圣彼得堡(今之列宁格勒)找工作。

1841年 他8岁 入小学。

1842年 他9岁 父亲工厂的生意兴隆,全家迁到圣彼得堡。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旧居。

1843年 他10岁 父亲发明的鱼雷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获颁奖励金三千卢布。弟弟耶米尔诞生。

1850年 他17岁 为研究化学,而留学美国。

1852年 他19岁 在巴黎他深爱的少女去世,而怀着悲伤的心情回到圣彼得堡。

1853年 他20岁 父获俄皇颁授奖牌。因积劳成疾而到德国的埃格温泉养病。

1854年 他21岁英国、法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的联合军对俄战争开始。(克里米亚战争)。伊马奴耶鲁所发明的鱼雷,被埋设在芬兰湾。被西宁、特拉普两博士鼓励做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

1856年 他23岁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兵败,因此使父亲的工厂陷入困境。因水计量器的改良,而获得专利权。

1858年 他25岁 为筹措父亲的事业资金而去伦敦。

1859年 他26岁 父亲事业失败,双亲带着弟弟耶米尔回到斯德哥尔摩。

1860年 他27岁 一边与二哥鲁特伊喜在转售的工厂中工作,一边从事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这一年冬天,生了场大病。

1863年 他30岁 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用的雷管。十月,得到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跟父亲在斯德哥尔摩办厂。

1864年 他31岁 硝化甘油工厂爆炸,弟耶米尔惨死。因此取缔炸药愈严密,以致关闭瑞典工厂,而在德国建厂。十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药公司]。

1865年 他32岁 在德国汉堡设立火药公司,在克鲁伯建厂。

1866年 他33岁 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断在世界各地发生,因此各地争相取缔,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但因此发明了甘油炸药。

1867年 他34岁 五月,获得英国的炸药专利,从这一年开始,年产量为十一吨。新的诺贝尔雷管发明成功。

1867年 他35岁 从美国开始,在欧洲各地开设诺贝尔公司,炸药事业鼎盛。跟父亲同时获得瑞典科学研究院的亚斯特奖。

1870年 他37岁 克鲁伯火药工厂爆炸,造成重大损失。普法战争开始,炸药初显威力。

1871年 他38岁 在英国创办炸药公司。法国也允许制造炸药,而和保罗·鲍合作创业。

1872年 他39岁 父伊马奴耶鲁病故。

1873年 他40岁 定居巴黎。 大哥罗贝尔特在巴库发现油田。

1876年 他43岁 雇用斯陀夫人(19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843—1914年)为秘书,之后逐渐热衷于和平运动。

1878年 他45岁 完成可塑炸药。五月,加入哥哥们的石油事业,成立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

1882年 他49岁 到俄国和哥哥鲁特伊喜会面。

1884年 他51岁 被推荐为伦敦皇家协会、巴黎技术协会、瑞典皇家科学协会的会员。

1887年 他54岁 取得喷射炮弹火药的专利。

1889年 他56岁 母亲安莉耶特在故乡斯德哥尔摩去世。

1890年 他57岁 受法国人迫害,而离开居住十八年之久的巴黎,搬到意大利圣利摩,在当地创立研究所。

1893年 他59岁 成为瑞典芜普撒勒大学的荣誉教授,讲授哲学。

1895年 他62岁 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立下遗嘱,诺贝尔奖因此产生。

1896年 他63岁 十二月十日的晚上,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永眠。

1901年 逝世后五年 十二月十日依照诺贝尔的遗嘱,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届诺贝尔颁奖典礼。

艾塞斯坦一世是英国的第一任国王用这个头衔而不是英格兰国王

他的曾曾祖父,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征服了英格兰南部,并一度统治诺森比亚。他被认为是“布雷瓦尔达”,但不是英格兰国王。

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雷德是韦塞克斯的国王,随着麦西亚的阿特尔雷德勋爵接受他的君主地位,他在麦西亚的影响逐渐扩大。然而麦西亚被分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戴恩人两派,实质上,阿尔弗雷德是韦塞克斯的国王和麦西亚的一半,即英格兰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阿尔弗雷德统治下的王国)他的儿子爱德华后来成为韦塞克斯、麦西亚和东盎格鲁的国王。爱德华同时也是诺森比亚、威尔士、斯特拉克莱德和苏格兰的“领主”

爱德华的儿子艾塞斯坦,占领了约克,在他们的国王死后,占领了最后的英格兰王国,让他在927年成为英格兰的国王,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统治者也接受了他的统治权。

937年,他赢得了布鲁南布尔战役(Battle of Brunanburh),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在这场战役中,他带领英格兰战胜了来自爱尔兰、苏格兰和斯特拉克莱德的北欧海盗。

基本是不正确的说,英国不仅是统一的,但也征服了威塞克斯,或者是威塞克斯,Æthelstan当然被视为两个莫西亚的撒克逊人,也许威塞克斯和西麦西亚之间的统一更,但是纽约的王国,东安格利亚和5个区被征服的地区Bebbanburg /班堡,以前Bernicia王国的土地也投降Æthelstan没有战斗。

重要的人物埃格伯特国王,韦塞克斯和麦西亚的国王,布雷瓦尔达韦塞克斯的国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布雷瓦尔达(被认为是最好的英国国王),克服重重困难击退了维京人的入侵爱德华国王,威塞克斯国王,盎格鲁-撒克逊国王

艾塞斯坦国王,英格兰第一任国王和不列颠皇帝毫无疑问,“最后的王国”和“撒克逊故事”是伟大的观看和阅读那些对“英格兰成为英格兰”的故事感兴趣的人。它描绘了国王阿尔弗雷德,夫人Æthelfled,爱德华国王和王Æthelstan,在那里试图战胜丹麦和北欧人英格兰和统一

斯图亚特·布鲁克斯(Stuart Brookes)/《对话》(The Conversation),《最后的王国》(The Last Kingdom)——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与维京人(Vikings)开战时拍摄的历史剧——又回到了我们的银幕上,开始了第二部连续剧

虽然大部分的注意力将继续集中在虚构的英雄乌特里德身上,但他的故事是在一个政治背景下展开的,在这个背景下,主角是沉思和书生气的大师阿尔弗雷德大帝,在大卫道森的系列中生动地描绘了他,但阿尔弗雷德大帝真的那么伟大吗?如果我们根据景观考古学的新发现来评判他,这些新发现正在彻底改变我们对维京时代战争的理解,那似乎不是

看起来阿尔弗雷德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者,而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军事领袖

哈莫·索尼克罗夫的铜像建于1899年

(Odejea/CC BY 3

0),阿尔弗雷德国王与维京人战争的大致轮廓是众所周知的

他经常被维京人的大军打败,在878年召集英国军队并在爱丁堡击败维京人之前,他在萨默塞特的一个偏远地区避难

据阿尔弗雷德的传记作家阿瑟所说,并不是这一次胜利使阿尔弗雷德伟大,而是阿尔弗雷德在爱丁顿之后实施的军事改革

阿瑟认为,阿尔弗雷德建立了一个由据点、服役时间更长的军队和新海军组成的体系,这意味着维京人永远不会再赢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保护了自己的遗产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但它有多准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诺丁汉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晚期盎格鲁撒克逊民防的考古学和地名证据进行的研究呈现了一幅稍有不同的图景

阿尔弗雷德的伟大阴谋捕获了丹麦舰队

(公共领域),许多城镇声称是阿尔弗雷德建立的,作为他保卫英格兰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想法主要建立在一个名为Burghal Hidage的文本上,该文本列出了英格兰南部33个据点(古英语burh)的名称以及分配给驻军的税收,记录为兽皮数量(一个土地单位)

根据这份名单,在阿尔弗雷德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军事机器,其中不少于27000人,约占总人口的6%,被派去保卫和维护被称为“威塞克斯要塞”的要塞,这些要塞列在伯加尔藏身处作者提供在过去的40年里,有关伯加尔藏身要塞的考古证据已经收集了很多,其中许多是前罗马城镇或铁器时代的山寨,被重新利用或翻新为盎格鲁撒克逊军事遗址

另一些则是模仿罗马常规规划的创新设计而诞生的新建筑,有人认为后者代表了“阿尔弗雷德”的城市规划理念

但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这一点

例如,在温彻斯特的放射性碳和古地磁年代测定表明,新的城市规划可能建于840-80年左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阿尔弗雷德赢得878年的胜利之前,甚至可能在他成为国王之前

相比之下,伍斯特的挖掘表明,独特的“阿尔弗雷德”街道平面图是在阿尔弗雷德去世100年后的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才开始使用的

考古证据表明,许多布加尔藏身要塞最初是防御遗址,后来才发展成城镇

有时这发生在同一地点,但在铁器时代山堡垒的情况下,如Burpham(苏塞克斯)、Chi ury(威尔特郡)和Pilton(德文郡),在附近寻找更适合防御城镇的地点

虽然早期紧急措施的总体发展(国防政策是由不可接近性和权宜之计决定的)证明了阿尔弗雷德的民防战略,但英国经济和行政管理围绕着专门建造的城镇的更长期发展,只发生在阿尔弗雷德的继任者,晚期盎格鲁撒克逊温切斯特展示了街道和城镇防御的特征性安排,通常被认为是阿尔弗雷德的希腊作者提供

,Burghal藏身地中列出的主要据点受到了很多关注,但景观研究现在也有助于提供更全面的,使我们能够确定重要的早期路线和河流过境点,地名包含了古英语here-pæ240

或fyrd weg,两者都是“军道”,尤其重要

但是地名还表明,存在着经常以规则间隔间隔的可见信标和了望系统,它们彼此可见,并有已知的据点,并提供重要路线的控制

书面资料和考古发掘证实,信标在11世纪早期就已被使用

景观分析也有助于确定重要的 地点,这些地点对动员至关重要,没有这些地点,军事系统就无法运作

在泰晤士河部分泛滥的情况下,鸟瞰沃林福德的伯加尔藏身地

撒克逊城墙和“阿尔弗雷德”街道平面图轮廓清晰

由环境署提供,作者提供

把所有这些证据放在一起,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军事创新很可能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发展始于8世纪的梅西亚,并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艾尔弗雷德建立在现有的结构上,首先使用已经存在的东西,例如第八和第九世纪早期的山顶防御工事和集结地,但是许多防御组织中最具创新性的发展显然发生在他的儿子爱德华(899岁至924岁)的统治时期

事实上,从伯斯少校那里收集到的数据不太可靠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漫长的据点建设年代,阿尔弗雷德的防御天才不在于伯斯的创造,而在于他调整早期战略以适应维京时代急剧变化的军事需求的方式

他朝着建立可靠和更稳定的兵役制度迈出的第一步,确保了部队的持续可用

但在大众的想象中,他作为“威塞克斯城堡”的建筑师所获得的荣耀似乎不再是圣阿尔弗雷德大帝

(抄送SA 3

0),上图:阿尔弗雷德大帝

(19世纪)

君士坦丁大帝、查士丁尼大帝、奥托大帝、阿尔弗雷德大帝、彼得大帝等。

1、君士坦丁大帝

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罗马皇帝,在位期间从306年至337年。

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其背景是基于政治的意图,想要争取广大的基督徒的支持,并对幼发拉底河防务进行监督。

于公元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305年其父君士坦提乌斯·克洛卢斯成为帝国西部的奥古斯都(皇帝)。

君士坦丁随父转战于不列颠。306年父死,在不列颠由军队拥立为奥古斯都。312年侵入意大利。后与东罗马皇帝VL李锡尼结盟。

316年夺取李锡尼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 。324年在亚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大败李锡尼,从而最终战胜了所有帝位竞争者,成为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2、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又译优士丁尼一世,拉丁文:Iustinianus I;希腊文: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约482年-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帝国皇帝(527-565),史称查士丁尼大帝(英文:Justinian the Great)。

查士丁尼一世早年辅佐叔父查士丁一世登基并执政,后作为其养子继位。在内政方面,他通过任命特里波尼安等人编纂法典(528-534)和发布新敕令(534-565),形成了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国法大全》。

镇压尼卡起义(532),改革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对外商贸,引进丝织业;干预宗教事务,迫害阿里乌斯派等异端;兴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外,在东部与萨珊波斯作战,在西部以名将贝利撒留等大举扩张,先后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533-534)、意大利东哥特王国(535-554),还进攻西哥特王国并占领西班牙南部(552前后)。

晚年潜心神学,死后不久帝国在西方的领土便相继丧失。

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被学者瓦西列夫(英:Alexander Vasiliev)概括为“一个帝国、一个教会和一部法典”,其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东罗马帝国由古典时期希腊化的的重要过渡期,其本人也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3、奥托大帝

奥托一世(Otto der Große,公元 912 年 11 月 23 日~973 年 5 月 7 日),又译鄂图一世,德意志国王(936~973 年在位),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 年加冕)。

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林尔海姆的玛蒂尔达。先当选为萨克森公爵,936 年由德意志部落公爵选为国王。936 年 7 月 31 日,美因茨大主教希尔德贝特在亚琛为奥托一世加冕。

德意志境内萨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国王,罗马帝国(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其父亨利一世,原为萨克森公爵,于公元 919年被诸侯选立为王。

奥托于公元 936 年即位后不停地进行东征西讨,积极打击封建割据势力,维护王室的中央集权,并且长期采取对外扩张政策,终于成为当时欧洲大陆最有实力的君王。

4、阿尔弗雷德大帝

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古英语:Ælfrēd,Ælfrǣd)中文译名:艾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等,生卒年从848/849年~899年10月26日。韦塞克斯(Wessex)的国王,在位从871年至899年。

阿尔弗雷德(古英语:Ælfrē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也译作阿佛列、艾尔弗雷德等,是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朝的国王。

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称呼自己为“盎格鲁-撒克逊之王”的君主。由于其英勇的统帅臣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同时也是英国惟一一位被授予“大帝”名号的君主,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英国国父”。

他的生活细节被10世纪的威尔士学者和主教亚瑟记录下来。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鼓励教育,翻译大批古典名著,并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大力完善他的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军队结构。

他被一些天主教徒视为圣徒,但从未得到官方认可。英国圣公会尊称他为天主教英雄,并在他的忌日10月26日设立节日纪念他。他通常被描绘在英国教堂的彩色玻璃上。

5、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英语:Peter I),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作为俄罗斯帝国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在位期间对俄罗斯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

1697年他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大帝

阿尔弗雷德大帝(849-899),英格兰韦塞克斯王国国王(871-899)。年轻时受过军事训练。868年从军,随兄艾特尔雷德国王率军支援麦西亚王国抗击丹麦维京海盗的入侵。871年维京海盗攻打韦塞克斯,在危难之际,他退守山林,重整军队,于876年在埃丁顿之战中击败敌手,迫其议和,并撤至伦敦到切斯特以北地区(史称“丹麦法区”)。此后,为巩固国防,派兵镇守边关,修建城堡,并积极扩充军。885年率军击退入侵肯特王国的海盗,并于次年占领伦敦。在位期间,重视文化教育,翻译大批古典名著,并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影响深远。

在诺曼征服之前,盎格鲁-萨克逊王权已经在英格兰本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进,这几个世纪也是移民之后的盎格鲁-萨克逊部族从异教的部族社会向基督教社会和地域性王国转变的过程,盎格鲁-萨克逊社会本身在发生着缓慢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反映入其政治生活的组织,即政治体制的根本构造之中,表现为王权的观念结构及相应制度架构上的变化。以下先对这些塑造盎格鲁-萨克逊社会的主要历史因素及对王权的影响作一概要叙述。

(一)统一王国的形成与丹麦人入侵的影响

盎格鲁-萨克逊王国的发端在公元5世纪至6世纪末的一百五十年中。此前,英格兰本土已有过不同种族的文化和居民。英格兰最早的居民称伊比利亚人。约公元前7世纪到7世纪,日耳曼的凯尔特部落和条顿部落先后移居英格兰。公元前55年至54年,凯撒远征不列颠,此后罗马人统治不列颠群岛五个世纪。但罗马的强大文化和制度辐射力在英格兰形成了一个显著的例外,罗马的统治几乎没有在英格兰留下制度和文化痕迹。[3]公元5世纪至6世纪末,同属日耳曼种族的盎格鲁(Angli)、萨克逊(Saxon)和裘特(Jute)部族相继移居英格兰,并开始建立最初的部族王国。至7世纪,经过部族王国之间的征战和合并,英格兰形成了七个主要的盎格鲁-萨克逊国家:诺森布里(Northumbria)、麦西亚(Merc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埃塞克斯(Essex)、肯特(Kent)、苏塞克斯(Sussex)和威塞克斯(Wessex)。这一时期开始进入英格兰有信史可考的时期,史称“七国时代(Heptarchy)”。[4]原小的部族王国臣服为七国的地方单位,原王族则降格为被称作王公(prince)或方伯(ealdormen)的地方性统治者。

从7世纪至9世纪丹麦人入侵之前,是七国间的征战和竞争。苏塞克斯、威塞克斯、肯特、东盎格利亚和诺森布利亚在7世纪都曾先后成为霸主,但这些霸主地位都不稳固,经常因国王个人品质和王族势力强弱等因素而消长。至八世纪中期,迈西亚王奥法(Offa,757-769)首次并吞大的王国,将肯特和苏塞克斯并入版图,并控制威塞克斯,自号为“英格兰的王”。[5]但奥法死后,迈西亚的地位很快衰落,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Egbert,827-839)摆脱了迈西亚控制,并取代了迈西亚的地位。随后,丹麦人的入侵终结了王朝争霸的局面。

丹麦人入侵始于8世纪末期,最初是小股骚扰,至9世纪中期演变为大规模侵袭。丹麦人从北方南下,陆续灭除了东北部的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和迈西亚,并两度侵入已统一东南部的威塞克斯。878年,时为威塞克斯国王的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871-899)决定性地在奇彭翰附近的阿丁顿击败丹麦人,扭转战局。此后,战局向有利于威塞克斯的方向发展。886年,阿尔弗雷德攻占伦敦,并与丹麦人的国王古特仑(Guthrum)达成和约:丹麦人皈依基督教,居留于英格兰东北部,威塞克斯统治南英。整个英格兰初步形成只有丹麦区和威塞克斯两个政治单位的格局。

阿尔弗雷德死后,其子女长爱德华(Edward the Elder,899-924)和艾特尔弗雷德(Lady Ethelfleda of Mercia)姐弟致力于收复丹麦区,在其孙阿瑟尔斯坦(Athelstan,924-939)手中,对丹麦区的收复大功告成。经过短暂的反复之后,至阿尔弗雷德的曾孙埃德加(Edgar,946-955)时期,英格兰初步统一于威塞克斯王权之下。

阿尔弗雷德在和平时期已致力于领土的内部巩固,推行以城镇建设为中心的行政合理化,《牛津英国通史》将之称为“英格兰第一个城市设计师”,[6]传说还认为他对英格兰的百户区也进行了重新组织。[7]长爱德华姐弟在向北收复丹麦区的同时,也随地推行威斯克斯的郡制,至埃德加时期,英格兰的地方行政组织郡和百户区已相当成型,很多郡从彼时一直延续到现代。[8]在抗丹的过程中,英格兰不仅完成了民族王权的建立,而且形成为具有初步合理行政体制的地域性王国。

丹麦人入侵于10世纪末再度大规模爆发。1013年丹麦王斯汶攻陷伦敦并称王,次年,其次子克努特继承英格兰王位。1019年,克努特(Cnut,1016-1035)继承丹麦帝国,英格兰成为丹麦帝国的一部份。1035年,克努特去世,英格兰重又成为独立王国。由于丹麦王族后继乏人,1042年,寄居于诺曼底宫廷的威塞克斯王室后裔被迎回英格兰,是为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1042-1066)。

从这段简单的追溯中,大致可以看到名义上统一的英格兰王权形成于10世纪中期。整个统一过程先是经由部族王国之间的合并,继而与丹麦人入侵及抗丹有莫大关系。这一过程给王权带来了极为宝贵的资源。由于民族王权主要是在反复抗丹的过程中形成的,威塞克斯王室阿尔弗雷德大帝及其后裔于此积累了崇高的威望,王室血统因而赋有了强烈的卡里斯玛质素,这极大地增强了王族自身的血统正当性,使威塞克斯王权不仅具有远远超越于部族军事首领的地位,并且向王位世袭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9]

另一方面,这一统一过程也造就了被Strayer称为英国特殊“幸运”的另一大特点:

一长串的征服阻止了强有力的地方性统治者的兴起和深入确立的地方性机构的发展。丹麦人入侵荡平了除威塞克斯王室之外所有古老的盎格鲁-萨克逊王朝。由威塞克斯国王们进行的对于中央和北部英格兰缓慢的再征服,又反过来来荡平了丹麦人的统治家族。每一个地区保持了它自己的习俗,但没有肯特的国王、迈西亚的国王或丹麦法区的国王在这些不同习俗的基础上建立持存的机构。[10]

易言之,在全境统一王国形成的过程中,原地方性政治体的习俗和认同乃至地理边界在统一王国中保持着,但原王国的王族后裔及其机构却不复存在,因此,统一后的王权可以比较便利地在其上设立具有统一性的行政建制,而没有牢固的正统性地方势力与机构作为阻碍。

(一)盎格鲁-萨克逊王权的观念结构

萨拜因曾对中世纪早期王权作过精到的总结:“在中世纪早期,对王权的三种要求是结合在一起的;国王继承他的王位;他是由人民选出的;并且他当然是由于上帝的恩典才进行统治的”。 [43] 一个典型的中世纪早期的正统王权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如前文所述,由于盎格鲁-萨克逊部族进入英格兰之后诸种社会和政治情况的演化,至8世纪时,盎格鲁-萨克逊王权已成为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中世纪正统王权:国王是王族的成员,具有对于王冠的血统权利;他是由贤人会议推选的,因而是人民选出的;并因为涂油加冕而获得上帝的批准和恩典。如卡内冈所表述的,这也使盎格鲁-萨克逊王权一早具有了大陆上的小王权和公爵权难以望其项背的正统性。

然而,这三种对王权的要求实际代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原则:对王冠的血统权利代表了王朝国家,由人民推选产生意味着部族政治架构,而神的恩典则可以顺理成章地通往某种基督教神授权利的理论。这些原则分别意味着不同的政体合法性及其相应的政制组织方式。套用沃格林的表述方式:中世纪心灵似乎并不情愿或者习惯于在这些原则之间做出尖锐的划分和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相反,倾向于在它们中间构造某种调和和含容。事实上,这些原则在各自的面向上充分展开之后会导向全然不同的路径,但在早期的萨克逊王权中,如同王冠的产生方式所体现的一样,这些原则毫无困难地结合在一起。这一含容性的王权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加冕仪式中。

加冕仪式的内容包括宣誓、涂油、加冕和宴会。涂油是神圣恩典的赐予,王冠和王节、王仗的授予是国王地位的标志,而宴会则是日耳曼因素的传存。从埃德加开始,王冠正式取代了日耳曼习俗中头盔的授予,[44]这标志着盎格鲁-萨克逊国王已具有了全然不同于日耳曼军事首领的地位。宣誓是整个加冕仪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加冕誓词相当于国王给予人民的诺言并由此受到约束,誓词的内容通常为三项:对教会和王国内的人民的保护,对正义的信守和实现,对不正义的制止。[45]人民也给国王以相应的效忠誓言,并在典礼结束后以日耳曼式的欢呼表示对国王的承认。

事实上,王权的日耳曼部族因素不仅体现在加冕前的选举中,也体现在加冕宣誓这个关键性环节。国王和人民相互给予保护和忠诚誓言是一种典型的日耳曼领主与从士的关系,这显示了在王权中还含有一种日耳曼封建制的原则,即国王是全体自由人的领主,国王与他的全体人民以一种带有荣誉性质的保护和效忠的相互义务连接在一起。在极为重视诺言和誓词的盎格鲁-萨克逊社会,国王的加冕宣誓是一项对国王自身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甚至被作为接受涂油和加冕的前提条件。[46]而在典礼仪式的最后,王国的地方长官和大人物通过封建式吻礼向国王表达效忠,“经由封建法的方式使自己处于国家自身的支配中”。[47]这表明封建原则与其他原则一样,既是赋予王权以合法性的组织,也是政体的实际组织原则。

加冕宣誓如同一个中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体现出盎格鲁-萨克逊王权中诸种原则的合体,把王权的基督教因素和日耳曼因素融为一体。按照基督教理论,国王具有神命的正当性,而这种正当性是与国王从神那里接受的两项职责相关的:对教会和基督教人民的保护以及施行正义。“一位王的职责就是为他的人民征战,并用公义给他们裁判”。[48]履行正义是国王的神圣职责,如果他不积极地这么做,就是对神命的违背,也是他的失职。[49]正义的首要内容是遵从法律,而在日耳曼观念中,法律不是国王的喜好或意志,而是政治团体自身的习俗,“对中世纪的人来说,法律不是有意制订的,它首先和主要的是共同体的习俗,即共同体生活习惯的表达”。[50]通过加冕誓词,国王以此作为对接受他的保护的人民的诺言。

盎格鲁-萨克逊王权最重要的日耳曼因素因此是国王向人民信守遵循王国共同体的法律。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原则在实际政治制度中始终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此即在地方的层面上,由法院中的自由人集会宣布法律,而在王国的层面上,国王必须在贤人会议的咨商和同意之下颁布法律。易言之,在正式制度之内,王国共同体能够作为一个整体以某种方式“表述”它的法律,神命的、世袭的国王与王国一起参与它的法律的表述,并承担维护它的责任。

(二)威塞克斯王权的后期嬗变:王之和平与“王权之诉”的产生

随着丹麦区的收复和统一的最终完成,王国的领土化不断增强,基督教化和封建化不断加深,这些变化同样作用于王权自身,王权结构中的王朝原则、基督教原则和封建原则中的某一个部分得到了加强与伸张并相互协同作用,使后期威塞克斯王权开始向某个方向嬗变。一方面,直属于国王的官员、机构和王室行政工具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国王日益处于全体人民的领主的地位,基督教王权理论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国王的地位不断加强。10世纪中期之后,出现了被Stubbs称为某种大陆的“帝制形式和精神”的借用,[51]在埃德加和卡努特的法律中频频出现“it is my will”或“my will is”的措辞,11世纪早期,艾塞尔雷德宣称自己是“基督在基督教人民中的代理人”,[52]克努特则要求他的人民,“先于所有的一切,永远爱和礼拜一个上帝并坚定不移地秉持一个基督教信仰,及以充分的忠诚爱卡努特王”。[53]

这种嬗变的缓慢表现之一是国王人身重要性的增长。在最早的肯特法典中,破坏国王的和平偿付赔偿金50先令,较之对贵族的和平赔偿金12先令和普通自由人刻尔的和平赔偿金6先令,在数额上相去并不是太远。而在伊尼法典中,一个人在国王的住所格斗,将被没收财产,生死由王处置。[54]至阿尔弗雷德时,对国王的侵犯被作为与背主(treason)同等的大罪对待,图谋谋害王命将被处死并没收财产。[55]此后,这一规定在历王的法典中一直得到重申和延续。

至卡努特时期,这一嬗变最终完成并结出了果实,此即公法意义的“王之和平(the king’s peace)”观念的诞生,或者说,一种国王作为司法管辖权渊源的新的“王之和平”观念产生了。

对“和平”的保护原本是日耳曼自由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肯特王威特雷德(Wihtred, 690-725)法典记载,一个自由人的权利包括取得继承金、偿命金和对房屋的保护权利。[56]这一保护权利包括对他的住所以及他的家人和侍从人员的保护,如果有人打破了他的居所秩序或者对他的家庭成员以及侍从造成了侵害,他有权取得赔偿。国王也和其他自由人一样具有自己的“和平”,这一和平的保护从性质上相当于国王的私权。在盎格鲁-萨克逊时期,自由人已有了社会等级的区分,自由人的权利也依其社会等级而在程度上有所区分,因为国王的地位尊贵,所以,国王的保护的效力高于普通自由人,打破国王的保护要偿付更高的赔偿金。

与每个自由人有自己的和平权利一样,每个政治社团也有自己的和平百户有百户的和平,部族作为一个整体有“部族的和平”,[57]此时,国王也作为部族的代表分享“破坏和平的罚金”。因此,盎格鲁-萨克逊国王所保护的和平在起源上实际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性质,一种是私人性的特别保护,另一者是作为部族共同体的代表对公共秩序的保护。

“王之和平”的观念起源于国王的私人性特别保护。在王国迈向领土化、王权增强的过程中,国王的地位不断突出,国王的直属行政机构也不断发展,这使国王逐渐具有了将原本局限于周边的私人性保护扩展到更广大区域的可能性。最早将国王的特别保护扩展到一般性秩序的是在埃德蒙王(Edmund,939-936)抑制血仇的专门规定中,在杀人者起誓偿付偿命金并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国王的和平即已建立,复仇不能继续进行。[58]代表“打破国王的和平”含义的专用术语mundbryce也是在这部法律中首次出现。此后,在埃塞尔雷德(Ethelred,978-1013,1014-1016)的法典中,出现了国王“手给的和平”,[59]通过手给的和平,国王可以将他的特别保护授予亲随人员之外的其他人,打破国王手给的和平不能用赔偿金赎罪。卡努特将特别保护授予往返公共集会的路途,[60]而到忏悔者爱德华时期,王之和平已扩展到重要的公共节日和公共道路。[61]这意味着国王的特别保护已从一个与国王自身密切相关的支配范围进入到公共领域和公共秩序,原本作为国王私权的“王之和平”此时具有了公法意蕴。

与此同时,由于基督教王权理论的进入,国王对公共和平的保护也发生着某种改变。从长爱德华开始,国王开始反复地敦促他的贵族和执行官确保和平。长爱德华要求他的执行官“以最正直的方式评断法典”,“不要畏惧宣布人民的权利”;[62]阿瑟尔斯坦要求他的主教、方伯和执行官执行和平,违者将处罚金并丢掉职位,执行官还要在自己的郡接受本郡人民的和平宣誓;[63]卡努特命令执行官“给出公正的裁决”。[64]国王原本作为部族的代表对公共和平的保护也逐渐带上了国王个人特别保护的色彩,“部族的和平”开始发生了某种转变:

部族的官员(the national officers)现在作为国王的官员和他的和平的执行者履行他们的职能;郡和百户区虽然仍称它们自己的和平,但以他的名义而行动;这一观念扎下了根基并成为法律的一种形式。对法律的违反也成为对国王的冒犯,不服从的罪行也是一种蔑视的罪行,需要以专门种类的罚金,不遵王命罚金(oferhyrnesse),向被触犯的陛下大人——立法者和法官赎罪。[65]

一方面是王之和平的扩展,另一方面是部族的和平逐渐向国王特别保护的方向发展,这两种趋势的汇合表明国王在公共秩序的保护方面已经负有了日益重要的特别性责任,国王开始具有了一种突出于整个共同体之上的保护者的地位。一种不同于日耳曼部族王权的王权理论已潜在地孕育并壮大,并在卡努特时期结出了制度性果实,此即作为国王专属司法管辖权的“王权之诉(plea of the crown)”。盎格鲁-萨克逊国王最初的司法管辖权非常有限,王国的刑事案件主要由郡和百户的公共法庭管辖,在郡和百户得不到合理救济才能起诉到国王的法庭,[66]其他的刑事管辖权主要限于打破国王的和平和有关王国大人物的案件。[67]国王专属管辖的规定最早出现在埃德蒙法典中,打破王之和平(mundbryce)与袭击家宅(hamsocn)两种行为被规定为国王的管辖,由国王定其生死。[68]在卡努特法典中,第一次出现了对国王专属管辖权的明确规定,法典第十二条规定,在威塞克斯法区,破坏王之和平和袭击家宅、伏击以及庇护逃犯的罚金与忽略军事义务的罚金属于国王的权利,“除非他希望进一步尊荣任何人”,[69]即授权给其他人。这一规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法理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这一以授权保留规定的形式出现的专属司法权同时意味着王国的全部司法权在理论上都属于国王,因而他可以进行自由的封授和对封授的保留;另一方面,国王能在统一后的全境行使这些管辖权,尽管在数量上仍然有限,但表明王权的机构和实力已有了极大的增长,王权事实上已具备了在特别重要的事务上推行领土性统一秩序的能力。

王国的全部司法权属于国王,其中特别重要的部分由他亲自行使,这是与国王作为王国共同体的看护者的地位相适应的,这其中包含了通往王权在全境推行统一性领土秩序的巨大治理潜力,一旦王权具备了相应的制度性能力,就可以将其中的潜力充分释放。

阿尔弗雷德大帝放下手。

阿尔弗雷德大帝是 871 年至 899 年的威塞克斯国王,也是领导盎格鲁-撒克逊抵抗维京人入侵的小伙子。

他是第一个获得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头衔的人,他的继承人将继续成为英格兰国王。阿尔弗雷德显着改善了该国的法律制度和军事结构,这在罗马人逃亡以保护那里的首都罗马,带着他们的军队离开英国自生自灭之后,这非常可怕。

自 790 年代以来,维京人一直使用快速机动的军队,数以千计的人乘坐浅吃水的长船,袭击英格兰的海岸和内陆水域进行掠夺。

这种突袭正在演变成永久性的丹麦定居点;866年,维京人占领了约克,并在诺森比亚南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维京人征服了另外两个主要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东盎格利亚和麦西亚,他们的国王要么被折磨致死,要么逃亡。

最后,在 870 年,丹麦人袭击了仅存的独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威塞克斯,其军队由埃塞尔雷德国王和他的弟弟阿尔弗雷德指挥。在 871 年的阿什当战役中,阿尔弗雷德在一场激烈的上坡进攻中击溃了维京军队。然而,威塞克斯遭遇了进一步的失败,阿尔弗雷德的兄弟死了。

作为 21 岁的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871-99 年在位)是一位意志坚强但高度紧张的老兵,他领导着英格兰南部对维京人的剩余抵抗。

878 年初,由古斯鲁姆国王率领的丹麦人以雷击夺取了威尔特郡的奇彭纳姆,并将其用作摧毁威塞克斯郡的安全基地。当地人要么投降,要么逃跑(汉普郡人逃到怀特岛),而西撒克逊人则沦为打了就跑的袭击,尽可能地夺取粮食。

阿尔弗雷德只有他的皇家保镖、一小群thegns(国王的追随者)和萨默塞特伯爵埃塞尔诺斯作为他的盟友,撤退到了他年轻时可能曾在那里狩猎的萨默塞特潮汐沼泽。(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阿尔弗雷德全神贯注于保卫他的王国,据称烧毁了一些他被要求照看的蛋糕;这一事件是一个可以追溯到 12 世纪早期编年史家的传说。)

作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战士,阿尔弗雷德重新评估了他的战略并采用了丹麦人的战术,他在萨默塞特沼泽地的阿瑟尔尼建立了一个要塞基地,并从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和汉普郡的部分地区召集了一支机动部队,对丹麦人进行游击战。878 年 5 月,阿尔弗雷德的军队在爱丁顿战役中击败了丹麦人。

意识到他无法将丹麦人赶出英格兰其他地区,阿尔弗雷德在韦德莫尔条约中与他们缔结了和平。古斯鲁姆国王以阿尔弗雷德为教父皈依基督教,许多丹麦人返回东安格利亚(下图),在那里他们以农民的身份定居。

886 年,阿尔弗雷德与丹麦人谈判达成了一项分治条约,其中沿罗马沃特林街划定了边界,英格兰北部和东部归丹麦人管辖,该地区被称为“Danelaw”。阿尔弗雷德因此获得了威塞克斯边界以外的西麦西亚和肯特地区的控制权。

阿尔弗雷德后来甚至将一个丹麦女孩 Eahlswith 和另一个女儿 Aelfthryth 嫁给了弗兰德斯伯爵,弗兰德斯伯爵是维京人在英格兰东部定居时的强大海军力量。

但即使娶了这个丹麦女孩,丹麦的威胁仍然很大。因此,为了应对丹麦的威胁,阿尔弗雷德重组了威塞克斯的防御工事,认识到有效的防御和经济繁荣是相互依存的。

首先,他在轮换基础上组织了他的军队(thegns,以及被称为 fyrd 的现有民兵),这样他就可以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来对付袭击者,同时仍然让他的 thegns 和农民照料他们的农场。

其次,阿尔弗雷德开始了一项在英格兰南部建立防御良好的定居点的计划。这些是坚固的市场(“borough”来自古英语burh,意思是堡垒);通过深思熟虑的皇家计划,定居者获得了土地,并在战时作为回报负责防御。(880 年代阿尔弗雷德统治下的伦敦的这些地块塑造了今天仍然存在于齐普赛德和泰晤士河之间的街道规划。)

这项义务需要在后来被称为“Burghal Hidage”的地方仔细记录,该文件根据威塞克斯和默西亚堡的大小、城墙的长度和驻军所需的人数详细说明了威塞克斯和默西亚堡的建造和人员配备。

以阿尔弗雷德在温彻斯特的王宫为中心,这个在主要河流路线上有据点的洞穴网络使得威塞克斯的任何地方都距离其中一个定居点的避难所不超过 20 英里。连同根据阿尔弗雷德的命令建造的新型快速舰艇的海军,英格兰南部现在对丹麦的袭击者有了纵深的防御。

阿尔弗雷德的王权概念超越了威塞克斯部落王国的管理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背景。他是一位虔诚而务实的人,在 30 多岁时学习了拉丁语,他认识到维京人摧毁修道院(初级教育网络的中心)导致的学习和宗教普遍恶化对统治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拉丁语的低标准导致了使用宪章作为皇家 传播国王指示和立法的工具的减少。

在他的一篇序言中,阿尔弗雷德写道:“英格兰的 [拉丁语] 衰落如此普遍,以至于在亨伯河这一边,能理解他们用英语的仪式或将拉丁字母翻译成英语的人很少,以至于我当我登上王位时,我不记得泰晤士河以南的任何一个地方。

为了提高识字率,阿尔弗雷德安排并参与了(由麦西亚的学者)从拉丁文翻译成盎格鲁-撒克逊的几本书,他认为这是“人们最需要知道的,并将其付诸实践…… 如果我们有和平,那么现在在英国的所有年轻人都可以致力于学习'。

这些书籍涵盖了历史、地理、哲学和格雷戈里大帝的“教牧关怀”(主教手册),这些书籍的副本被发送给了王国的所有主教。阿尔弗雷德是《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直到 1154 年被复制和补充)的赞助人,这是一部从威塞克斯观点出发的英国爱国史,旨在激励读者并庆祝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君主制。

与其他西撒克逊国王一样,阿尔弗雷德制定了法律法规。他汇集了奥法和其他前辈以及麦西亚和肯特王国的法律,并添加了自己的行政法规,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法律的权威机构。

“我……把这些收集起来,下令写出许多我们的祖先观察到的,我喜欢的;许多我不喜欢的,我在我的议员的建议下拒绝了……因为我不敢冒昧地写下我自己的许多人,因为我不知道什么会让那些应该追随的人高兴我们……然后我……把这些展示给我所有的议员,然后他们说他们都很高兴遵守它们'(阿尔弗雷德法律,c885-99)c

到了 890 年代,阿尔弗雷德的宪章和铸币(他也对其进行了改革,将其铸造扩展到了他所建立的 burhs)称他为“英国国王”,威尔士国王寻求与他结盟。阿尔弗雷德于 899 年去世,享年 50 岁,被安葬在西撒克逊王室的墓地温彻斯特。

通过阻止维京人的进攻并巩固他的领土收益,阿尔弗雷德开始了他的继任者最终将权力扩展到其他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过程。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最终统一将由威塞克斯领导。

正是因为他英勇地保卫了他的王国,对抗更强大的敌人,确保了与维京人的和平,以及他在威塞克斯及其他地区的重建中的远见卓识,阿尔弗雷德,在所有英国国王和王后中,被称为“伟大的'。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人物生平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很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的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往巴黎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