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国上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2浏览:3收藏

中国开国上将?,第1张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7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

14、吕正操。15、傅钟。16、肖华。17、甘泗淇。18、宋任穷。19、赖传珠。20、洪学智。21、周士第。22、郭天民。23、周纯全。24、杨至诚。25、陈再道。

26、陈奇涵。27、王宏坤。28、苏振华。29、刘亚楼。30、刘震。31、陈锡联。32、韦国清。33、陈士榘。34、陈伯钧。35、钟期光。36、宋时轮。37、朱良才。

38、董其武。39、唐亮。40、叶飞。41、杨得志。42、王新亭。43、黄永胜。44、李天佑。45、陈明仁。46、贺炳炎。

47、阎红彦。48、谢富治。49、陶峙岳。50、乌兰夫。51、周桓。52、杨勇。53、李志民。54、赵尔陆。

扩展资料:

开国上将介绍:

1、李克农:

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刘亚楼:

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

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

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回乡后,***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克模、李长明派刘振东、刘永光等在店下开文昌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

第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国民党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把手教团连政工干部制订政工规划,鼓励政工人员起模范作用。第三次反“围剿”,亚楼的十一师全歼国民党军最精锐的52师。

3、张宗逊:

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开国上将

五五年授衔的上将是55人,分别是:

1、萧克,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2、李达,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3、张宗逊,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4、李克农,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5、王震,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6、许世友,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7、邓华,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8、彭绍辉,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9、张爱萍,时任副总长。

10、杨成武,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11、韩先楚,时任副总长。

12、李涛,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13、傅秋涛,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14、王平,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15、吕正操,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16、傅钟,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17、肖华,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18、甘泗淇,时任总政副主任。

19、宋任穷,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0、赖传珠,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1、洪学智,时任总后副部长。

22、周士第,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23、郭天民,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24、周纯全,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5、杨至诚,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6、陈再道,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27、陈奇涵,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28、王宏坤,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

29、苏振华,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0、刘亚楼,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31、刘震,时任空军副司令。

32、陈锡联,时任炮兵司令。

33、韦国清,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34、陈士榘,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

35、陈伯钧,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

36、钟期光,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7、宋时轮,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38、朱良才,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39、董其武,时任69军军长。

40、唐亮,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41、叶飞,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42、杨得志,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43、王新亭,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44、黄永胜,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45、李天佑,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46、陈明仁,时任55军军长。

47、贺炳炎,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48、阎红彦,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49、谢富治,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50、陶峙岳,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

51、乌兰夫,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52、周桓,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53、杨勇,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

54、李志民,时任志愿军政委。

55、赵尔陆,时任二机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李天佑(1914-1970),广西临桂人,1939年赴前苏联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刘 亚 楼(1910-1965),原名刘兴昌、刘振东,曾用名撒莎,化名王松,福建武平人,1939年到前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对日军作战

阎 红 彦(1909-1967),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陕西安定(今子长)瓦窑堡人,1934年被选派为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到前苏联莫斯科,入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

乌 兰 夫(1906-1988),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25年10月进前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初毕业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做教学翻译工作,1929年6月回国。

甘 泗 淇(1904-1964),湖南宁乡人,1927年被派往前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到上海,

杨至成(1903-1967),侗族,原名杨序清,贵州三穗人,1938年冬因积劳成疾赴前苏联就医,1939年起先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傅钟,四川叙永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赴前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翌年转入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

1955年,新中国在中南海举行陆海空三军第一次全国大授衔,盛况空前,世界瞩目。按照标准,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司令员一般能授上将,比如杨成武、杨得志和杨勇等。特殊的甚至可授大将,比如陈赓、许光达、萧劲光等,而一军之长一般会授中将,也有少将,比如第49军的军长钟伟就是少将。

当然也有上将。军长授上将,已经打破了常规,情况也不多。全国四大野战军加上各军区部队,总共70个军,能授上将的军长并不多见,而且分布极其不均匀,且来分析一下。

第一野战军有3位军长授上将,2位独臂

第一野战军前身是西北野战军,有7个主力纵队,改编成7个主力军,只有3位军长授上将,其他的或者是中将,比如第6军的军长罗元发和第8军的军长姚喆,或者没有军衔,比如第4军的军长王世泰,还有一位大将,那就是第3军的军长许光达了。

(两大独臂上将,彭绍辉和贺炳炎)

3位授上将的军长都是谁呢?

第1军军长贺炳炎,天下第一军的军长啊,焉能不授上将?贺炳炎是贺龙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将领,红军时期的主力师长,八路军时期的主力团长,虽然后来职务提升得慢,但是授上将绝对没有问题。

第2军军长王震,大名鼎鼎的王胡子,开垦南泥湾时期359旅的旅长。其实军长只是王震的兼职,他的更高职务是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所以他这个上将,参考的职位不是军长,而是兵团级职务。

第7军军长彭绍辉,他的经历和贺炳炎非常相似,红军时期都是主力师长,八路军时期都很快当上了旅长,只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职务晋升比较慢,授上将也没有问题。

彭绍辉和贺炳炎是全军仅有的2位独臂上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各自失去了一只胳膊。可敬可叹!

第二野战军的军长中,无上将,王近山、周希汉都与上将无缘

第二野战军也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统领的刘邓大军,有11个主力军,这11位军长,有10位都是开国中将,还有一位仅仅是大校,他就是第16军的尹先炳。 第16军是杨勇第五兵团的主力王牌军,尹先炳战功赫赫,却因为个人生活问题,错失中将。据说,尹先炳在非正式场合,从来不穿军装。

其他10位军长中,比如第10军的杜义德、第11军的曾绍山、第14军的李成芳、第17军的王秉璋、第18军的张国华、第19军的刘金轩和第58军的孔庆德。

张国华的故事最为传奇,他率兵入藏,被称为佛光将军,还和印度军队打过仗,自卫反击战胜利之后,张国华向毛主席汇报胜利的经验,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受到毛主席的好评。

(鲍先志、王近山和曾绍山)

还有3位军长, 最亏的是第12军的王近山,打仗那么勇猛,战功赫赫,当过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还有陈赓的得意爱将第13军的周希汉,最终都与上将无缘。第15军军长秦基伟在1988年授上将。

第三野战军的军长,也没有一位上将

三野的情况和二野相似,军长没有1位上将,大部分都是中将,比如第20军的刘飞、第21军的滕海清、第23军的陶勇、第24军的王必成、第27军的聂凤智等等。

(王必成、粟裕、叶飞和陶勇)

也有少将,比如第29军的胡炳云、第30军的谢振华等等。而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军的军长则没有军衔,比如第33军的张克侠、第34军的何基沣和第35军的吴化文。

二野和三野的将领,要授上将,起码也得是兵团级才行,比如二野的两位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和杨勇都授上将,三野的四位兵团司令员,则全部都是开国上将。

四野的军长中,竟然有7位都授上将,居四大野战军之首

第四野战军的情况有所不同,居然有7位军长都授上将,是其他野战军望尘莫及的。

第38军的军长李天佑,开国上将,军长只是李天佑的兼职,他同时还是第13兵团的副司令员。万岁军的首任军长,李天佑授上将,那是没得说。

第39军的军长刘震,开国上将,军长只是刘震的兼职,他同时还是刘亚楼第14兵团的副司令员。从第二纵队司令员,到第39军军长,刘震打满解放战争,必须上将。

(刘震、韩先楚和陈先瑞)

第40军的军长韩先楚,开国上将,军长也只是他的兼职,韩先楚同时还是第十二兵团的副司令员。解放海南岛的大功臣,志愿军三位副司令员之一,韩先楚必须上将。

第43军的军长洪学智,开国上将,他也是以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兼任军长的,洪学智作为志愿军最初的三位副司令员之一,授上将也是当之无愧。

第44军的军长邓华,开国上将,这个就更没有问题了,因为邓华不久就被提拔为第十五兵团司令员,由军级,直接到兵团级,邓华也是越级提拔的东北战场名将。

第45军比较特殊,前后两位军长都是开国上将,一位是黄永胜,同时是第十四兵团副司令员,黄永胜之后,是陈伯钧,同时担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他们两位是秋收起义的老战友,必须上将。

为什么这7位军长都被授上将呢? 第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军长只是兼职,他们同时都是兵团副司令员。第二,四野的军都比较壮,基本上都有五六万人,相当于一野二野一个兵团的兵力。

(邓华、黄永胜)

第三,四野的战功最大,战线最长,独立解放了东北,又进军华北,成为平津战役的主力军,然后南下打垮白崇禧集团、余汉谋集团,一直打到了海南岛,半个中国都是他们解放的。战功大,将领的军衔自然就水涨船高,这是不容置疑的。战功决定军衔。

华北军区的军长也有1位上将

除了四大野战军,还有聂荣臻领导的华北军区。华北军区有3个兵团9个主力军,军长大部分都是中将,只有一位上将,他就是第60军的军长王新亭。王新亭在不久后升任第18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建国后当过副总参谋长。

1、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2、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3、吕正操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

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5、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著名军事家。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许世友

——韩先楚

——吕正操

——周士第

——韦国清

中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