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氏历史上名人姓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1收藏

骆氏历史上名人姓名,第1张

家族名人骆牙: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

骆炳贤:1934年出生,原名骆宜大,浙江诸暨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及高师工委会主任,《中学物理教学》期刊主编等。任教以来,先后在大学本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讲授普通物理学、光学、物理教学论、中国物理教育史、物理教育测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并指导物理教育进修学者3人,出版专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合编教材、教参《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初中物理教育通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中国物理教育简史》1994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专著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原则》荣获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主持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从浙江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竭力开拓师资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1995年被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授予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骆承烈:1935年5月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孙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孔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原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40余职,中共党员。早在山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前,就多方调查、搜集资料、写出《济南惨案》。毕业后连续出版了四本书,加上教学工作出色,1958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至今为止出版物有: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任副主编的《孔子资料汇编》等12本,参编的有《孔子评传》等10本,任顾问的《中华传统美德》等15本。其中参编的《孔子故里志》等获国家奖,编写的《孔子名言》等获省级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360多篇。还将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予以表现,撰文井主讲电视专题片《孔子与儒家思想》36集,900分钟,《三字经》80集,1000分钟,还有许多短片,均由电视台上卫星播出,有的国外播映。年青时曾演过话剧、歌剧、京剧、曲艺等100多场,日后参加编剧并任顾问的大型舞剧《孔子畅想曲》是全国优秀舞剧之一。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历史、考古、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但以孔子与儒家研究为主。在孔子研究领域中又以微观见长。仅以收藏2500多种孔子像来说,1997年就获世界吉尼斯记录“收藏孔子像最多的人”。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夫人刘桂林副教授研究人体科学10年,做过5000次实验,发过多篇文章,1994年被全国人体科学研究会授予“15年来对人体科学作出突出贡献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编印过300万字的讲义,教出四千名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曾应邀到国内10个省、市(含台湾省)及日、新、马等国作过学术报告。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文化名人”称号。

骆沙鸣:副主任医师。男,汉族,1957年出生,中国台湾人。台盟盟员。毕业于福建晋江地区医科学院。现任晋江市医院五官科料主任。福建省八届政协委员。主要业绩: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五官科疾病,注重穴位注射疗法。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AGL液穴位注射治疗额窦炎100例分析》获东方医药杂志主办的全国基层医药论文大奖赛二等奖,创新了下鼻甲注射甲氰咪胍治疗变应性鼻炎,获良好疗效。《下鼻用注射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获首届“淇滨杯”全国医药论文论著大赛二等奖,该疗法为全国首创治疗眼底病新的用药途径。参加编著专业书籍6册,1996年被晋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晋江市第二批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

骆恒光,书法家, 号翼之,1943年6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964年9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美术、书法编辑工作。曾从陆维钊先生研习古典诗文、书法和书论。并请益于余任天、诸乐三、沙孟海等前辈书家。学书从《兰亭序》《圣教序》入手,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尤倾心于隋智永、宋米芾诸家法帖,后攻汉魏碑刻。作书以行草为主兼及楷隶。作品入编《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全国中青年书法家22人作品集》《中国著名书家百人作品展》(日文版),并参加在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书法展。致力于书论研究,出版有《骆恒光论书》《行书法图说》《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笔法》等专著9种和《骆恒光行书墨迹》《集句对联字帖》《唐宋绝句行楷字帖》等字帖40余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骆尚骅:副研究员。男,1942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现任职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理事、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主要业绩:长期从事蜜蜂及蜜类物品的研究与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众多。是《南方山区有毒蜜源植物调查和有毒蜂蜜检验方法的研究》的主要执行人和撰稿人,获1978年湖南科技大会奖。主持过“蜜蜂纯种保存”、“蜜蜂近交系选育技术研究”、“蜜蜂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蜂王浆的高产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鉴定的“活性蜂王浆口服液的研制”、“西洋参蜜、西洋参王浆蜜的研制”,农业部主持鉴定的“山植营养蜜的研制”的第一主持人;农业部主持鉴定的“中植营养素8号及其制剂天然有机硒口服液的研制”的第二主持人。参译《昆虫生物化学》;参编《现代养蜂和蜂产品加工技术》;主编《国外产品文摘》;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昆虫卷》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

骆文光:高级工程师。男,1942年9月出生,四川营山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内江市水电局总工程师,内江市三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九届人大代表。主要业绩: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在担任书房坝水库新建、黄板桥水库溢洪道扩建、瓦店子水库开裂漏水整治等工程设计中,首次采用含石土、立柱加横担启闭闸门取代门楼式间房、聚氯乙烯胶泥补缝等新材料、新结构。曾参与或担纲内江段主要城镇新水源和综合治理10年规划等5个课题研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了《提高小水电站防洪能力的措施》、《砌石坝病害的对症施治》、《用免耕垄作覆盖技术提高耕地抗旱能力》等30余篇文章,大多数被评为优秀论文,编辑的《奇特的砌石拱坝裂缝》、《水稻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等3部录像,在地方台播放、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参与和主研课题,已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明“一种可拆取旋转推移窗”获国家专利。

骆锡耀:男,1930年8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总工程师。业绩小传:195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一五”计划期间,参予前苏联援建的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1958年—1993年任职于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最终职务为总工程师,在多项重要工程中起技术骨干和主导作用。1980年在舟山定海山顶上负责我国自制的第一台直径30米微波天线的整体吊装中,克服山高风大地理环境恶劣等困难,自己设计和制造吊装设备,使安装顺利成功。1980-1984年全面负责镇海炼化总厂引进大化肥工程的安装技术,创造出多项超大件设备卸船、运输和吊装新方法,对促进该工程获国家银奖起重要作用。1987—1989年在宁波北仑港发电厂60万千瓦机组的我国第一座240米烟囱钢内筒建造中;为主创造出“气顶倒装法”工艺,并成功应用,该工艺获建设部和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发明专利,先后获建设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专业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获省部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担任浙江省土木建筑为会理事兼安装分会会长,1993年退休,现在多家单位任高级顾问。

骆祥发:男,1935年2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196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为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担任浙江师大教务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浙江师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兼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为浙江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根据当时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狠抓教育观念的更新,大力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扩展学校规模,提高学校档次,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全省的教育发展和经济振兴作出贡献。由于业绩显著,被评为浙江省高教系统优秀***员、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近年来专攻初唐文学,先后出版有《骆宾王评传》(与人合作)、《骆宾王诗评注》、《初唐四杰研究》和四九录《碌碌人生旅》等著作。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现正撰写《文章四友与吴中四士》、《碌碌人生旅》、《书斋田园录》等著作。

骆 丽:女,1959年生,山东人。大专毕业,辽宁省朝阳市副食品厂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完成课题“利用价值工程,提高酱油出品率”、“采用 SWK系列控制,提高成曲蛋白酶活力”,获市级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科技刊物上发表《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酱曲酿造不可忽视糖类物质的作用》、《谈谈如何抓好酱油生产的基础工作》等论文5篇,其中2篇获市优秀论文奖,《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骆胜:1940年9月生,浙江义乌人,大学文化,浙江省衢州市碰柑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要学术成果:从事柑桔生产研究工作,主持开展劈山种桔试点和万亩优质碰柑试验示范及国家、省级红壤种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同时完成“碰柑砂囊罐头的研制和开发”,属国内首创。发表论文122篇。曾获全国垦火三等奖。浙江星火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星火技术管理先进工作者。

骆传洲: 男,1952年6月生,湖北省人。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骆传洲头痛治疗中心主治医师。擅长诊治各种顽固性头痛。

更多:http://www51240com

骆春墀:工程师。男,1930年5月生,广东龙川人。大学。顺德市汇丰有机玻璃厂顾问,广州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建华化工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曾在广州塑料一厂、广州塑料五厂任职,从事塑料吹塑成型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废旧料回收利用和LDPE、HDPE的改性改塑研究成果引起同行关注;开发钙塑材料、无毒PVC瓶、聚烯烃、PS、ABS、PMMA板材等产品。1987年试制成功大型塑料卫生肉食砧板,获广州科技进步奖。撰有论文3篇。研究方向:塑料成型加工。

骆光明:男,1956年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电子科大在职博士生。1984—1996年在电子工业部第三十研究所工作。现任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系统工程总体部副总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84年获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通信网体系结构及总体技术研究,数字和程迭交换技术、数字接入网技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网络特性测试评估、嵌入式处理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发工作以及通信系统工程科研的组织和管理。1997年调入电子科学研究院,参与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工作,任电子部专家组成员,拟任副总设计师。近年发表、撰写论文、译作及研究报告20余篇,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1993年全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1991年被机电部授予“优秀科技青年”,1993年被中电总和总参通信部联合表彰为“七五”国家重点通信装备先进个人。被授予电子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7年首批入选国家“人才工程”计划。

骆国杰: 男,1926年9月生,浙江省玉环县化工仪表配件厂技术科专业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管路阀门、管件及附件的设计、生产管理工作。1987年受聘于化工仪表配件厂专门从事各种自控专业。常用管阀件及辅助容器等的设计制作工作。主要科技成果有:1988年负责试制生产的锥面密封管接头及阀门,经化工部基建局主持鉴定进行批量生产,荣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负责试制生产MC系列过滤减压调压器,由省工业厅组织七位专家、教授进行书面鉴定,认为是创优产品,可出口创汇,荣获台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产品最新一代过滤减压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进口压力高,流量大,寿命长等特点,在国内属首创。

骆焕香:男,1946年4月生,湖北省监利县人。现任监利县网市棉花采购站财会股长、主管会计,1961年参加工作,1962年起担任会计工作,先后在监利县刘市、网市、三官粮站,棉组等基层单位担任会计,后调(北口)现改为网市等棉站,担任主管会计、财务股长。1983年被评为会计员,1988年被授予会计师职称。他从事基层财会工作30多年,在企业工作期间,特别是在现阶段能刻苦钻研市场经济学理论,准确运用会计学原理,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领导当好参谋,能结合本单位实际,主持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应企业经营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居全县同行业之冠,多次被评为经营管理先进单位,他也年年评为优秀财务工作者。

骆家刚:男1932年11月生,浙江省义乌县人。浙江金信集团,高级会计师。现任浙江金信集团总会计师、浙江金迪期货公司和金华粉末冶金公司董事长。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金华中心支行信贷员、计划股长,金华量具厂财务科长,金华市二轻工业局和金华市二轻总公司企管财务科长、财务开发部经理、总会计师等职,并兼任浙江会计师事务所顾问。1991年,曾赴美国西堤大学国际财务班学习结业。在70年代曾组织实施班组核算,建立内部银行,创立“一个目的,二个作用,三个观点,四个体系,五项结算”群众参加管理的工作方法,为全系统树立了榜样。在二轻局工作期间,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改革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统一,分别实行“单轨”与“双轨”核算的实施方案,并推行目标成本、价值分析和ABC物资管理等现代化管理。先后30多次参与企业技改和企业改制有关政策性问题的制定和实施,为企业增效作出了贡献,被授予省优秀会计。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已先后撰写了专业理论研究和工作经验文章27篇。他从基层企业到主管部门,现在仍担负着一个大型集团总会计师重任,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从事财会专业,为金华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骆家宗:男,1958年4月生,广州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任广州市三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广州市三和广告有限公司)总裁。广州市广告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广告户外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委员。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联理事。1.为第一个发现并推广使用全电脑电动控制霓虹灯技术的广告人;2.“松下电器”霓虹灯广告获全国第三届广告作品评比优秀奖(1992中国广告协会),“太阳神”灯饰系列、广州市环市路灯饰长廊和广州白云宾馆灯饰群分获广州市建筑灯饰大赛“繁华奖”、“光华奖”(1992),“XO马爹利”霓虹灯广告获794广州市“新大新杯”广告灯饰大赛银奖,霓虹灯广告“NEC日本电气”、“高露洁牙膏”、“广氏菠萝啤”均获794广州“新大新杯”广告灯饰大赛优秀奖,“高露洁”、“生力啤”获“古汉杯”95中国广告奖优秀奖,“不落的太阳”获“古汉杯”95中国广告大奖佳作奖,“太阳神”、“生力啤”获广东省第四届广告优秀作品评比金、银奖;3.公司在1994年首届中国广告公司实力评价排序中位于综合实力排序第32位,营业额排序第29位,广州地区私营企业综合实力60强第5名,1995年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186位,获1994年广州地区“十佳广告公司”称号,1993、1995、1996、1997年四度获得广州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大户称号。主要著述:论文《后现代广告观》(《现代广告》1994)、《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报》1994)、《后现代广告观论纲》(《粤港信息报》1994)、《论广告市场》、〈如何使企业更具生命力》、《户外广告随笔》。

骆景茂:男,1945年5月生,陕西省临潼县人。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会计师。1968年毕业于西北财经学院。先后在县百货公司、市农副产品公司、棉烟麻公司从事会计、物价、统计等工作。在干校讲过会计专业课,在主管部门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1984年调任陕西省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管工交商贸企业财会工作,曾任市会计专业职称评审组组长、市第一届会计学会会长、《咸阳财会》杂志主编。从事会计工作认真负责,善于理论研讨。先后在《财政》、《财会》、《陕西会计》、《陕西财政》、《陕西财政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荣获财政部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佳作奖,多次获省级2、3等奖。论文曾入选上海编印的《审计文集》及《中国经济文库》。在市直企业中曾组织实行《目标利润管理》,收效良好。多篇论文受到市上党政领导的好评及推广应用,对提高市直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基层会计工作到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几十年勤奋不息,作风严谨,理论基础扎实,至今仍在财务会计战线上耕耘不止。现仍担任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管会计工作;市第三届会计学会会长,并兼任陕西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咸阳分校副校长、会计专业课兼职教师。

骆统:会稽乌伤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年二十,拜为乌程相,有惠政。后官至建忠郎将,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骆峻: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名士。曾官扬州士曹,后弃官隐居三十六年。善画山水,喜论当代利病,尤不信佛。

骆知祥:合肥(今属安徽)人,五代吴大臣、理财家。为淮南支计官时,励精为理。徐温秉政时,其掌管财赋,与严可求齐名,时称严骆。后迁中书侍郎

骆仕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初官吏。洪武年间进士。授崇阳知县,居官廉介,抚民有方。官终太原知府。

骆问礼:浙江诸暨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任南京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敢谏,得罪皇帝和宦官而被贬。后起为湖广按察副使。有《万一楼集》。

骆日升:字台晋,福建惠安人,明代官吏、学者。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死于奢崇明的叛军之手。有《骆台晋文集》。

骆从宇:浙江武康(今属德清)人,明代官吏。万历年间进士。由翰林官累迁礼部侍郎,忤魏忠贤,罢归。魏忠贤败,官南京礼部侍郎。有《澹然斋存集》。骆绮兰:江苏句容人,清代女画家、诗人。为袁枚女弟子。工诗,作画亦有天趣。有《听秋轩诗稿》。

骆秉章:广东花县人,清朝大臣。

骆为龙:1933年2月生,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高级记者。

骆伟里:男,1941年10月生,浙江安吉人。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苏州师专。现任《汉语大词典》编委、分卷副主编,《汉语大词典简编》编委,苏州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中文系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苏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他从事辞书和训诂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论著有《汉语大词典》第九卷(分卷副主编),第一卷、第四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定稿编委)。《试评《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首卷复审定稿札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收获—《近代汉语词典》简评》、《一部颇具特色的新字典—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谈相关条目的处理》、《读辞典相关条目偶记》、《“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辞书疏误举例》、《训诂拾零》、《从“见猎心喜”的语源谈起》、《部首史话》、《释“街鼓”》、《释“行香”》、《觥与觥筹交错》、《“解手”来源之我见》、《“三阳开泰”的来历》等等。上述论文均发表在《辞书研究》、《词典研究丛刊》、《语言研究集刊》、《咬文嚼字》、《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等书刊上。另有辞书编纂札记及字词考释文章多篇。因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有突出贡献,1994年应邀赴京出席庆功会,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表彰,受到党和国家***的接见。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骆文胜:1967年生,广东龙川人。谜家。惠州大众实业投资服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自幼喜谜,1987年开始从事灯谜研究。从谜十余年来,在全国性灯谜大赛上,荣获猜射金奖26项,被授予“猜谜状元”、“谜王”、“最佳射手”等荣誉称号;荣获创作金奖十项。在公开发行报刊及电台、电视台表灯谜作品逾5000则;发表谜论、谜评文章100多篇。首创“桥牌谜”。谜文《灯谜与三十六计》被誉为开拓了灯谜理论的新领域。《中华谜报》曾先后两次以整版篇幅报道其人谜来绩。大量作品被收入《中华当代谜海》、《实用灯谜大全》、《毛泽东诗词灯谜集粹》等多部有影响的谜著中。

起源

罗(luó)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妘姓,出自为颛项帝之孙祝融氏后裔的封地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妘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典籍《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始祖为祝融。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正(掌管民事、火种),后人尊为火神。因其有大功于民,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诸多史书均称为“祝融八姓”。

到了周王朝时期,祝融的后裔中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宜城),称为罗国。罗国在周庄王姬佗七年(公元前690年)被楚武王熊通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失国后的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枝江、宜宾一带),遂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罗氏。至周王朝末期又南迁至今湖南 汩罗地区。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罗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罗氏,是两周时期的一种官职,专职掌管天下鸟、禽的捕捉与饲养,以供王公贵族欣赏和食用。在典籍《周礼·夏官·罗氏》中记载:“罗氏,掌罗乌鸟。”在诸侯国中,亦设置有罗氏之官职。春秋时期“好鹤亡国”的卫懿公姬赤特别喜欢仙鹤,他在宫廷的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山西长垣鹤寨)等处均大养仙鹤,由罗氏照料。卫懿公还给他饲养的仙鹤冠有官

位品级俸禄:上等竟食大夫禄,较次者士禄。他外出游玩时必带鹤,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其时,专门为卫懿公饲养鹤照料仙鹤的饲养员就是罗氏。周惠王姬阆十七年(卫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冬天,北方翟狄族人趁卫懿公荒*奢侈、国人多怨的机会,从邢国的夷仪(今山东聊城)进攻卫国,攻击到荥泽时(今河南郑州广武山和大伾山以北、黄河北岸大堤以南一带地区),卫懿公慌忙发兵抵抗,征召将帅时手下大夫们都说:“君好鹤,鹤可令击翟”。卫懿公又向国人“受甲”(征兵),国人们也都说:“叫鹤去抵抗敌人吧,它们高官厚禄,我们那里比得上它们能打仗呢!”卫懿公无奈,只得带少数亲信赴荥泽迎敌,结果兵败被杀。后来宋恒公子御说连夜出兵,才将狄族人的进攻阻止住,并把卫国臣民救过了黄河,在曹邑(今河南滑县)另立姬申为新卫国君主,是为卫戴公。

在为卫懿公饲养鹤照料仙鹤的罗氏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罗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罗氏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方鲜卑族拓跋部落灭北凉建立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政策,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叱罗氏改姓罗,在史籍《魏书》、《广韵》、《元和姓纂》、《姓解》、《通志》等文献中均有相同的记载,“叱罗氏后改为罗氏”。

据史籍《文苑英华》记载:夫人讳某,恒州代郡太平县人。祖某,父协,周大将军,南阳郡公。按史籍《周书》中的记载:叱罗·协在唐建德三年(公元574年)被赐爵南阳郡公,那位长孙夫人罗氏,就是叱罗·协之女,代郡罗氏就是复姓叱罗氏所改。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或汉化为氏。

⑴明朝罗秉忠,蒙古族人,原名孛尔只斤·克罗俄零占,是孛尔只斤·察合台的后裔、沙州卫都督佥事孛尔只斤·昆皆莱(困即来)之子。其兄孛尔只斤·克罗俄喃哥既袭父职,明英宗朱祁镇命孛尔只斤·克罗俄零占为指挥使,协理卫事。不久,孛尔只斤·克罗俄喃哥率一千二百余人内徙,诏居之东昌、平山二卫,给田庐什器,所以抚恤甚厚。到孛尔只斤·克罗俄喃哥病逝后,以孛尔只斤·克罗俄零占为都指挥使,代领其众。明英宗北狩时,塞上多警。朝中大臣们恐怕已经投降的蒙古族人乘机为变,朝议欲徙之南方。适逢贵州苗祖早饭,明英宗令大都督毛福寿南征,乘机擢孛尔只斤·克罗俄零占为都督佥事(相当于专门科室的科长),率所部前往贵州围剿苗族起义军。孛尔只斤·克罗俄零占后来积战功至左都督,在明天顺初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赐其姓名为“罗秉忠”。明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川南和滇东地区的山都掌蛮(即僰人,行悬棺葬俗的古老民族)反叛不服明朝政府,明宪宗朱见深令尚书程信率十四万大军征讨,罗秉忠以游击将军之职率军随行。明军抵达永宁时兵分六道,罗秉忠率所部由四川金鹅江进攻,大破山都掌蛮,论功晋封为顺义伯。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罗秉忠逝世,明宪宗赐谥号为“荣壮”,由其子罗监粲(克罗俄监粲)正式受封为世袭宣慰司指挥使。罗秉忠的后裔子孙,遂世称罗氏至今。

⑵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以地为氏,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西拉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罗氏、巴氏、白氏、丰氏、陈氏、联氏、高氏、包氏等。

②蒙古族“黄金家族中”的内蒙古翁牛特旗孛尔只斤氏,是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之后裔,多冠汉姓为罗氏、赵氏。

①蒙古族哈荣古德氏,冠汉姓为罗氏。

源流五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阿史那部斛瑟罗可汗,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通志》、《古今姓氏书辩证》中,都记载有唐朝时“斛瑟罗氏,改为罗氏”的记载,在史冀《唐书》中记载:斛瑟罗原为西突厥阿史那部可汗,在唐朝则天皇帝武曌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斛瑟罗因被原来游牧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一带的突骑施部首领乌质勒所逼迫,率部众七万余人内迁归附于大唐王朝,后逝世于长安。

在斛瑟罗的后裔子孙中,后逐渐汉化者,取先祖名字为罗氏,这就是西域罗氏的由来。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稗类钞》中记载:

⑴、满族波罗军氏,亦称博尔津氏,满语为Borj1n Hala,汉义“波浪”,满族姓氏,世居阿布海克勒伦(今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待考。

⑶、满族博和罗氏,满语为Boholo Hala,世居萨哈禄(今黑龙江沿岸),所冠汉姓罗氏。

⑶、满族郭尔罗氏,亦称郭啰啰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以地为氏,满语为Gorolo Hala,汉义“钩、躬身、放纵”,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吉林浑江)等地,所冠汉姓为罗氏、郭氏、高氏、国氏。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⑷、满族鄂木绰氏,满语为Emuco Hala,亦称鄂穆绰氏,瓦尔喀女真,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佛讷赫村(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罗氏、鄂氏。

⑸、满族罗察氏,源出清康熙年间俄罗斯战俘内附入满洲八旗者,讹为鄂温克姓氏,以族为氏,满语为Loca Hala,定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罗氏等。

⑹、满族罗佳氏,满语为L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西克屯(今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西克林,为萨满聚居的地方)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罗氏。

⑺、满族罗岳氏,满语为Loy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罗氏等。

⑻、满族萨克达氏,原称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满语为ala,汉义“苍老”,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东浑河畔)、黑龙江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罗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等。

⑼、满族觉罗禅氏,出自清朝宗室与人私生子的专称姓氏,不得入皇家玉牒,皆被赐姓为觉罗禅氏,满语为Giolocan Hala,以明确其族皆非正支,后有冠汉姓为罗氏者。

源流七

源于苗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南地区苗族,属于汉族融入苗族化为氏。清雍正时期撰著的《云南通志》记载:“苗子有九种,黔省最多,正滇则宣威,镇雄亦有,多是花苗……多田、罗、陈、蔡四姓”;清乾隆时期撰著的《贵州通志》说:“西苗,在平越,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升平越防御千户所置,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及清平,所属有谢、马、何、罗、卢、雷等姓”。这在清朝学者李宗防的《黔记》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清朝学者刘人熙在《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中记录泸溪县的苗瑶族情况时说:“士人蟠林菁者,为吴、龙、廖、石、麻五大强族,外有彭、罗二姓亦强”;民国时期的学者刘锡藩在《岭表纪蛮》中,根据滇、黔省志记载,称西南部各地苗族的姓氏以“杨、韦、陈、罗、田”等十六姓为最多;当代学者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记载,苗族姓氏中以包括罗氏在内的二十一个大姓人数最多。

显然,原本是汉族的罗氏族人在历史上融入了苗族,后成为苗族大姓罗氏一族。

源流八

源于布依族,出自春秋时期古罗国后裔,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布依族罗氏为古罗国后裔,罗国被楚武王熊赀强行迁到今湖南汨罗地区,国人以原国名为姓氏,称罗氏。在汨罗地区那里定居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一支越过罗霄山脉到达了江西地区。

后来,这支罗国族人又从江西辗转迁徙到广西地区,成为今天的布依族。唐朝时期,西原蛮首领就姓罗,当时的西原地区在今广西左、右江流域。

源流九

源于彝族,出自贵州水西彝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彝族罗氏,据文献《贵州府志》记载:贵州水西彝族“安氏,其先曰济火,本姓罗氏”。据今贵州彝族当地人说,其先为烈显族源的苏纳、义陇家支,后世子孙由于分迁五个不同的地区,而有了五个姓氏,其中有一支迁到大方城东瓜林而冠汉姓为罗氏。

另外,又有彝族俄母氏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为罗氏。

源流十

源于土家族,出自贵州水西彝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楚武王熊通在周庄王姬佗七年(公元前690年)灭罗国时,有一部分罗国人不愿臣服于楚国,便和卢国、庸国之遗民一起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川东,定居阆中地区,成为“板楯蛮七姓”之一。

板楣蛮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因曾使用“虎皮衣楯”的武器而得名。东晋著名学者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汉高祖“复除民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在史籍《后汉书》中,也记载了板楯蛮因为汉高祖刘邦建国立有汗马功劳,而被免去租赋之事。

源流十一

源于瑶族,瑶族罗姓有很多并非改姓而来,有些瑶族民国以前还和当地汉族罗姓共同扫坟,同当地汉族系为同源,由于瑶族喜欢单门独户的迁徒,容易跟宗亲走散,又不似宗族集居地保有族谱,故易失去联系。瑶族罗姓故老相传,古时罗姓与罗姓相遇,会互相问其族源来历,有周罗,姬罗,楚罗,外地罗,本地罗,北上罗。周罗特点善编织罗网,喜好养鸟,打猎,源出周地,非姬姓,故而称周罗。姬罗,源出周地姬姓,特点家传有易经的片段,零散的口诀,也有周罗的特点。此二者多为汉族瑶族。楚罗,世居楚地,特点罗卢同宗,也有易经零散片段零散口诀,此易为古老版本,连山易范围,多见与苗族罗姓。外地罗,外出大漠返还的罗姓。本地罗,世代都在楚地范围之内的,北上罗,源出罗部落北上变周罗姬罗外地罗的统称。这些不同的罗,源出同地,去往各地,时隔千年又相聚,姓氏不只是单纯的姓氏问题,还意味着族群与亲人,别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跟你同姓。意味着亲人的离与聚,意味着生存的苦难与艰辛,意味着战乱的悲苦,意味着族亲的过往和去向。民族不同没有什么关系,说什么语言没有关系。兄弟娶了不同民族的老婆,孩子跟着妈妈学语言了,有什么奇怪?不做仔细研究,就贸贸然然地说别人是改姓的,等同于被亲人抛弃,这是我的个人感觉。是出自广西西部背篓瑶,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居住在广西西部一带的背篓瑶族人,认为密洛陀是他们的始祖女神。在他们中流传着这样的《创世歌》(《勒俄特依》):“密洛陀让他们走,密洛陀叫他们结婚。兰和罗成双,韦和蒙结对……”这就是背篓瑶兰、罗、韦、蒙四大姓的起源。据说,瑶族罗氏的始祖叫罗得元。在瑶族蒙姓中还有大蒙、小蒙的区别,据说大蒙的始祖生了七个儿子,分别姓蒙、兰、韦、罗、潘、袁、卢七姓,是瑶族罗氏的另一个来源。另外,瑶族勒的楼氏,汉姓也为罗氏。

如今,瑶族罗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巴马、东兰、田东、都安、南丹县大瑶寨等地区。

源流十二

源于土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土族罗氏,源出古鲜卑吐谷浑部罗古尔氏,后逐渐成为土族,以地名称罗古尔·孔(种油菜籽的人)。罗古尔出产油菜籽,后来就成为“油菜地”的称谓。

罗古尔人以擅长种油菜而闻名于远近,故土族语言译成汉语,取罗古尔氏第一个字罗为自己的汉姓,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三

源于京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京族原称“越族”,自称“安南”,其祖先是在四百多年前从越南所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漓尾、巫头、潭吉诸岛上的。

据调查,今京族共有包括罗氏在内的三十一个姓氏,罗氏京族居住在漓尾。

源流十四

源于拉祜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拉祜族人到清嘉庆年间开始出现姓氏,但当时只有李、石、张三姓。后采,由于拉祜族与汉族和临近民族的交往日渐频繁,他们的姓也增加了,如今拉祜族中有包括罗氏在内的多个姓氏。

源流十五

源于哈尼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云南临安知府赐给滇南土官李、赵、陈、钱等汉姓,是哈尼族使用汉姓的开始,后来在与汉族交往过程中,一些哈尼族人也开始使用汉姓了。

如今哈尼族中使用的汉姓有包括罗氏在内的多种姓氏。

源流十六

源于黎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据《明史》记载: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琼州属县生黎峒首罗显、许志广、陈宗等三十三人来朝”,说明在明朝时黎族中便有了罗氏。

如今罗氏黎族人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的乐东县。

源流十七

源于白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明、清两朝时期,云南兰州(今云南兰坪)白族土知州、土舍官在改土归流运动中,均流改为汉姓罗氏,世代相传至今。今白族中有许多罗氏族人。

源流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今仡佬族、侗族、东乡族、回族、壮族、朝鲜族、羌族、布朗族、俄罗斯族、仫佬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及台湾高山族中,均有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罗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洪姓,原为爱新觉罗氏,其后本支后裔因系“红带子而冠以洪姓(红字为姓)”。

  这个可能性大些。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宏义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霍域部,以部为姓,满语为Hongyi Hala,世居洪扬子沟(今宁夏贺兰山汝箕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洪氏、鸿氏等。

  ⑵满族洪鄂氏,满语为Honge Hala,亦称洪峨氏,以地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鄂氏、关氏等。

  ⑶满族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源出唐朝时期古沙陀突厥汪古部,在金国时期称女真黄帼部,以部为姓,满语为Honggon Hala,汉义“槐”,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洪氏、淮氏等。

  ⑷满族洪佳氏,满语为H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宏氏、关氏等。

  ⑸满族洪罗氏,亦称洪骆氏、候勒氏、霍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何氏、石氏。

  ⑹满族洪达哩氏,满语为Hongdari Hala,世居嘉拉库(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一称在辽宁抚顺东南部),所冠汉姓即为洪氏。这个也有可能

  ⑺满族洪鄂春氏,亦称洪厄春氏、洪鄂绰氏,满语为Hongecun Hala,世居伊汉阿拉屯(阿勒巴金,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尼布楚)、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关氏等。

  ⑻满族洪果奇氏,满语为Honggoci Hala,世居长白山区,所冠汉姓多为洪氏、郭氏等。

  家谱就不清楚了,希望能帮到你,O(∩_∩)O~!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

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八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

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姓氏渊源:

一、源于姜姓:

1、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

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

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

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姓始祖者。

2、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为山东高氏。

二、源于鲜卑族:

1、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熙元493~496年)大力实行政治改革,推行文化上汉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后融合于汉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

2、在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政权末期,鲜卑族人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东魏大丞相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在其子高洋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废黜东魏孝静帝,建立北齐政权后。

于同年即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赐他贵族姓氏为高氏。另外,鲜卑族人元文遥在北齐时期也先后得到国王高洋、高演的重用,因迎立国王高湛继位有功,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氏,亦为河南高氏之一。

3、十六国时,后燕国王鲜卑族人慕容云改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多有改复姓慕容氏为单姓高氏者,后文化上汉化,是为河北高氏的主流。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南北朝时,先后有鲜卑族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

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改汉字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其姓氏就贵为北齐政权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氏以示恩宠之举,徐子远从此改姓为高氏,其后代后来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族,是为河南高氏之一。

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

三、源于满族:

1、满族多啰氏,亦称刁落氏、啁噜噜氏,满语为DoloHala,汉义“内”,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东海(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高氏、赵氏等。

2、满族高佳氏,满语为Gao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

3、满族高尔吉氏,亦称格尔齐氏,满语为Gerci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高氏。

4、满族萨克达氏,原为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Hala,汉义“悠久、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多为高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5、满族郭啰啰氏,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满语为Gorolo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郭氏、国氏等。

6、满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满语为GorgiyaHala,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高氏、郭氏、顾氏等。

四、源于羽真氏:

羽真氏族部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是古燕国扶余氏族的一个分支,本姓扶余氏,西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西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王朝积弱没落,其羽真氏族部落首领高朱蒙(高邹牟)乘机在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

建立了高句骊国,朱蒙自称是高阳氏之苗裔,所以改为单姓高氏。高氏一族在高句骊国的统治维持了六百多年的时间,这一历史时期,有汉史称其为“夫余族”。

西汉平帝刘衎元始三年(高句丽瑠璃明王高类利二十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瑠璃明王迁都城至国内城(今吉林集安)。西秦建弘八年(高句丽长寿王高巨链十四年,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又将都城迁至王险城(今朝鲜平壤)。

由于高句骊的国王世为高氏,所以在古代辽东半岛、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存在期间,高氏家族一直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高句骊人,在其五世祖高宗时期归附北魏王朝,世代相传至今。

五、源于冒姓:

出自唐朝中叶大时期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属于冒姓为氏。由于高力士是个太监,无子嗣,因此曾收养了一大批巴结他的官宦贵族之子为养子,皆私赐其姓氏为高氏,世代相传。

其他源流说:

汉朝的匈奴句(音勾)王宜冠侯高不识后裔;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改高姓;清朝满洲八旗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很多命姓高。

回族中则有西域穆斯林入关后改姓高,如元代学者西亚人高亨及子高克恭,其先世为西域回回,随蒙古征服者入关,落籍山西,以高为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逐渐同化为北方的高姓。

在南方,则有其他少数民族,如白族、哈尼族、京族、黎族、苗族、仡佬族、锡伯族、回族、东乡族、裕固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中的高姓。

这些民族的高姓,或是其先祖由汉文化汉化而来,或是按少数民族译音确定,或是接受官方赐姓而得。再有一种或因需依附大族权贵等政治原因而改。比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改高氏,高丽羽真氏改高氏,南北朝鲜卑族元氏、徐氏改高氏等。

北齐皇帝高洋,则给当时鲜卑族的元景安、元文遥等功臣,赐予了“高”姓。再就是“高”字开头的复姓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改为单姓“高”,则是历史使然。此外,还有民间过继外姓子女为嗣而改高的,也较普遍。

-高姓

一、骆承志和徐承志都是《镜花缘传奇》中的人物,徐承志是徐敬业的儿子,骆承志是骆宾王的儿子。历史中徐敬业、骆宾王都没有儿子。

二、简介:

1、徐承志/金童(演员 吴华新)

观世音座下弟子,后因与小山相恋等事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转世为李敬业的儿子徐承志,让他推翻武则天的统治为己任。徐承志与唐小山、程金凤三人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2、《镜花缘传奇》(又名《水月传奇》)是根据清代李汝珍原著小说《镜花缘》改编的神话玄幻古装电视剧,有30、39、40、42集等不同版本。该剧由范秀明执导,叶子菁、吴华新、曾志伟、姜大卫喻安琴等联袂主演。

该剧以百花仙子与金童从天上到凡间的苦恋为主线,讲述了武则天时期的一段传奇故事。因在深冬开放而违天条的众花仙被贬落凡尘,化为奇女子。唐敖走遍天下,历尽艰辛,终寻回流落域外的诸才女。武则天也从此在科举中增设女科。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我只能查到的 有

湖南

醴陵 醴攸萍骆氏族谱四修正版 [2卷] : 2册, 2006

南县 骆氏族谱 : 1册(379页), 2006

浙江 富春骆氏宗谱 24卷 1926年

义乌《下骆宅村志》 一卷 1997年

永康 寮前村志[骆氏] : 1册(279页), 1996

诸暨 洄溪骆氏宗谱 [14卷] : 14册, 1892

湖北 蕲春 骆氏九修宗谱 [90卷,首末各1卷] : 存24册(缺多卷) : 10-24册, 1941

如果对你 有帮助我帮你查

骆氏历史上名人姓名

家族名人骆牙: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
点击下载
上一篇:荣氏家族历史下一篇:朱氏族谱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