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4收藏

父亲与家谱,第1张

      从我童年懂事起,父亲就对子女相当严厉,我们兄弟几个特别怕他。但父亲很喜欢读书,每到逢年过节他都要拿出毛笔写几副对联。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写的《家谱》里的一副对联:“秉礼义廉耻,振国之四维;守忠孝仁爱,立人生准绳”。最初因对对联的不理解,也就慢慢淡忘了。

  我的祖父很早就因病去世,祖母孤身一人将父亲拉扯成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吃了不认字亏的祖母咬牙将父亲送进私塾发蒙。父亲爱好读书,那时候我们老家没有初级中学,才十一、二岁的父亲要到十几里外的新市镇读书,有时常常双脚磨得到处都是血泡,但父亲咬牙坚持。初中毕业后,父亲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师范学业。师范毕业不久,父亲分配到耒阳的坪田乡小芬村小学教书,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

父亲教书尽力,育人尽心。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愉快的学习和严格的家教中度过的。那时的父亲生活简朴,没有不良嗜好,但他酷爱读书,每个月的工资大半用来买书和订阅报刊。每到周末,邮递员的单车铃响起的时候,学校第一个跑出来的准是我们兄弟。同时,父亲对我们兄弟特别要求严,常用《家谱》家风家训故事来教育子女。在老家的旧屋里,他指着对联向我讲解了前文对联的含义,指出那首对联是家族之魂和做人立身之本,教育儿女们要以礼仪为本,尊崇道德,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宽厚家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家谱真正意义的教育,那年我正在上初中二年级。有次暑假,父亲将《家谱》的公约抄写出来,教我们兄弟大声朗诵。记忆中这些句子大多很浅显,例如“忠于职守,勤于公务。诚信做人,不贪不腐。倡导文明,明礼知辱。勤于学识,与时同步。尊老爱幼,敦亲睦族。”几遍下来,我们很快就理解了,很容易记住。有时兴致来了,父亲还拿出珍藏多年宝贝一样的旧《家谱》,向我们讲说家谱里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们罗氏家族的源起变革和兴衰历史。在默默倾听的同时,一种追寻先贤足迹,勇往直前的品格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如今我们三兄弟均已大学毕业,在各自工作岗位独当一面,不能不说《家谱》所倡导的家风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则一国兴让”。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罗氏家谱立上议事日程。年过七旬的父亲不但积极响应,而且慷慨奉献。他倡议为村里修路,在儿子、侄子中募集钱物十数万元。山村马路的修建,打破了老家有史以来同外界无法通车的历史,极大方便村民的出行,同时,还多方考证家族一些年段历史,写下了《考证膳田虎形脚与肖家冲罗氏世系关系》、《膳田虎形脚与肖家冲罗氏先祖坟山葬地考证》等文章。两年之后这部包含山水、文联、人才、姓氏等六大篇目,涉及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等各个方面,洋洋20余万字的家谱终于再版翻印成书。这本族谱不止是家族历史的缩影,也是家族家训家风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

 最近两年,父亲时常想,如今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但感到总有什么遗憾。特别是伯父去世之后,给父亲的打击特别大。他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说,“时不我待,我不能再拖了,要做点什么。”有一年,我们兄弟回老家给老人家祝寿,晚饭过后,他把我们叫到他的身边,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当父亲的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出息,没有给你们挣多少家产,唯有几本作品集,你们三兄弟人手一册!”我打开仔细一看,这是记录父亲生平经历的文章的一个文集。作品集的封面里有一句我相当熟悉对联“秉礼义廉耻,振国之四维;守忠孝仁爱,立人生准绳”,这不就是贴在堂屋门口的那副对联吗?情到深处人不知,原来,父亲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爱如山,父教如水。人生若白驹过隙,但父亲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家谱的故事也常常盘萦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时,家谱故事就激励着我,催人奋进;每当有所松懈的时候,家谱的格言就催我警醒,让我不敢懈怠。如今我参加工作多年,并且早为人父。虽然面对着新的挑战和角色的转换,但家谱里传承的家风家训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让家谱里传承的“知恩崇祖,报国尽忠”的家风发扬光大,既是我们对父辈的感恩,也是我们为社会应尽的不可或缺的义务。

家谱一般分为欧式(欧阳修)和苏式(苏东坡)两种。

欧式很简单,每一页都先分成55的表格。表格中,上一行是下一行的父辈,其中父亲正下方的那个必定是该人的长子。同一行中,右边是左边的兄长。每一格中,可以写上妻子、儿子个数、女儿姓名,个人简历等内容。

苏式的则分为世系图和世略图,世系图很象欧式,区别在于只有姓名,不写任何内容;而世略则按世次的顺序依次把每一辈人的妻子、子女、简历依次写出。

欧式的优点是世系世略在一起,很直观,缺点是不能大范围纵缆全局,查找麻烦,并且由于格子大小限定,所以每一个的简历能写的字数有限。

苏式的优缺点正是好欧式的相反。

怎么查家谱, 我想查家谱。

1 首先你手头应该有家谱,否则都是空谈。

2 家谱一般分欧式(欧阳修)和苏式(苏东坡)。前者查人较难,只能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找;后者由于有世系图,一张世系图会有很多人,所以可以先在世系图中找,找到后再找世略图对应的位置。

3 如果你知道你或你爷爷的辈分,上述两种方法会简单很多。可以直接到所在辈份的一行或一列中找。避免了找整个表。

4 如果你手头有电子版,就更容易了,直接找“鹏”了,一本家谱最多也只会有十来个这样的字。

查家谱 ~~张

您先得说清楚您祖籍是哪的人,这样才有可能帮你查。光说辈字排序那没用,因为如今使用这种排序的已经很少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全人类的祖先都来自非洲古猿。

字辈怎么查家谱?

查家谱依据字是做为索引的:

各家族流传着的家谱,字辈使用的字会随着时代变迁改变的。改变前和改变后都会在家谱的序里做出说明。再说有很多先人的名字上了家谱也不全都是带字的名字。这样一来就给看家谱带来一定的难处,不过一般的家谱排列是按世来排列的。从老祖先一世开始,一直往下排列,这样一来从家谱的序里看你的字排列在几世就去几世里跟着查就方便多了。

网上可以查家谱吗?

可以的,中华族谱系统。

高手们帮帮我查家谱

辽宁北镇、黑山、等地的满族何姓最有可能的有两个来源。

赫宜氏,该家族祖上出自海西哈达部图阿巴阿林,后投清太组。清乾隆年间从北京后调往锦州驻防。民国以后取 何、赵、等姓。

赫舍里氏,该家族为满文创始人‘额尔德尼巴克什’之后。清顺治年间额尔德尼幼子留守盛京,隶属内务府镶黄旗。清康熙年间该家族一支从盛京调往锦州任职。

有没有查家谱的网站

:wfsskyzjjp/323

:jpwz/gb2312/chinese/indexasp

:562984anyp/5aspx

为什么现在派出所查家谱

派出所查询家谱,可能是为了破案,一般不会去查询家谱的

李氏爷爷是培字辈 爸爸是明字辈 查家谱

李培芨

青龙起名阁

一个人的名字是用一生的。

得好好思考取舍才能定下来

如想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是需要时间的和精力的。

如果有的朋友不得参考五行,三才和五格等条件,

那得好好考虑一下,还得有深厚的文学和文字功底

查家谱怎么查。我想查查和我同一祖宗的都在哪里。想建一个群

先问问父亲有没有家谱或是同族有没。没有的话拿着户口身份证去县里档案局查。

三代家谱怎么写?求模板 10分

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怎样写三代以内家谱

zhidaobaidu/Cdza8q

什么叫三代家谱表

祖父一代全部直系血亲、父亲一代全部血亲、你这一代全部血亲关系、人名、生卒时间表。

三代怎么填写

三代宗亲是由自己算起上至“祖”(爷爷)、“父”(父亲)这三代的直系亲属。

高一新生,三代家谱怎么写?大概的图形格式,举例子最好

蒋介石上下三代家谱

蒋祈增-斯生(夏房)-肇余

蒋祈增-斯水(商房)-肇海 (入 嗣)-周康 (入嗣)-(孙氏无出)

蒋祈增-斯水(商房)-肇海 (入 嗣)-周康 (入嗣)-(张氏出)国柄

蒋祈增-斯水(商房)-肇海 (入 嗣)-周康 (入嗣)-(单氏出)华秀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海 (出嗣于斯水)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徐氏出)周康 (出嗣于肇海)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徐氏出)瑞春-(适宋周运)宋涨林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徐氏出)瑞春-(适宋周运)宋涨生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徐氏出)瑞春-(适宋周运)宋祥生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徐氏出)瑞春-(适宋周运)宋林香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孙氏无出)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文-(徐乃锦出)友梅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章-(适俞扬如)俞祖声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武-(汪长诗出)友松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武-(汪长诗出)友兰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武-(蔡惠媚无出)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勇-(方智怡出)友青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勇-(方智怡出)友常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蒋方良出)孝勇-(方智怡出)友柏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章亚若出)孝严-(黄美伦出)惠兰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章亚若出)孝严-(黄美伦出)惠芸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章亚若出)孝严-(黄美伦出)万安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章亚若出)孝慈-(赵申德出)劲松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毛福梅出)经国-(章亚若出)孝慈-(赵申德出)友菊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姚冶诚出)纬国(养子)-(石静宜无出)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姚冶诚出)纬国(养子)-(丘爱伦出)孝刚-(王倚惠)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陈洁如出)瑶光(养女)-(适陆久之)陈忠人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泰-(宋美玲无出)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瑞莲-(适竺芝珊)竺培英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瑞莲-(适竺芝珊)竺培凤)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瑞菊 (早逝)

蒋祈增-斯千(周房)-肇聪-(王氏出)周传 (早逝)

注:-为上下代连接,-后括号内为上代的夫人或丈夫也是下一代的生母或生父。本横版家谱,每一行的左面为长辈,右面为晚辈,长辈晚辈用-连接。夫人的先后顺序,按长在上一行,幼在下一行,同母生子女也是如此。

蒋家排行,自第25世起“祈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

蒋介石曾祖蒋祈增,字怀盛。祖父蒋斯千,字玉表。父名肇聪,字肃庵。蒋周康又名蒋介卿,蒋周泰又名瑞元、志清、介石、中正,蒋周传又名蒋瑞青

家谱挂画填哪几代,三代宗亲是哪三代算起?

《三字经》云“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至曾玄,乃九族”于此观之,三代宗亲最近的应该是由“身”(即自己)算起上至“祖”(爷爷)、“父”(父亲),下至“子”(儿子)、“孙”(孙子)。若如此即应该是五代人。另外,“宗”应该是祖宗之意,“亲”当是父母双亲,所以,由自己作为中心,不论往上还是往下,都迎合了“宗亲”之意。但须注意这个还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我们平日所谓的“三代宗亲”一般用于供奉先祖牌位的书写,所以我认为这个多指上三代(包括自己在内)。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幻雪001 | 2011-02-12

8

1

现在我想做家谱,但是往上数我只知道三代,我爷爷的父亲的名字也查不到了,手上也没有之前的家谱可参考,

先从三代做起,之前的可以去老家俱体调查一下,肯定会有人知道的

家谱第一代人有金字,第二代人有伟字,第三代人用什么字

记录著宗族血统的烙印,凝聚著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义,隐喻著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目标;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长辈给孩子起名的期望范围有以下几种:

1父母期望孩子做有道德的人

心灵美比外形俊美更重要,父母亲往往懂得这个道理。很多汉字都包含道德规范要求在里面,如蔼、仁、容、德、轩、贤、良、伦、正、清、义、诚、直、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随随便便拉过来一个字配上姓就成为好名字,父母必须要考虑到姓与名如何匹配的问题。

2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做为父母,也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出色,最好有受到大学教育并且衣食无忧,工作稳定。所以他们可能会对这些代表聪明、睿智、天赋的美词感兴趣如:颖、灵、睿、锐、哲、慧、敦、迪、明、晓、显、悉、晰、维、学、思、悟、析、文、书、勤等。

3期望孩子身体健康、姿容俊美

如果你是一个父亲或母亲,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身体健康、外表俊秀。下面这些字就意味着健康与漂亮如:俊、威、英、健、壮、焕、挺、帅、秀、伟、武、雄、巍、松、柏、山、石、婵、娟、姣、妯、婷、姿、媚、婉、丽、妩、美、倩、兰等。

墓碑正中自然是写墓主的名字,不过往往都是墓主名字之前会有一些修饰之类的词语。然后墓碑左下角则是刻上家族子嗣的名字,名字顺序则是从长子到最小的,从左往右排列,如有孙或孙女则是刻在其子位置的下方,顺序也是一样以大到小从左往右。还有一些特殊的如:逝者未成年或还没有子嗣则不需刻上家族一众的名字,只需刻明墓主的名字即可。

望采纳,谢谢。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父亲与家谱

      从我童年懂事起,父亲就对子女相当严厉,我们兄弟几个特别怕他。但父亲很喜欢读书,每到逢年过节他都要拿出毛笔写几副对联。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