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华将军是哪里人
邵华,女,毛岸青之妻(1938~2008) 中国***党员,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副军职),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军事百科学会副秘书长、广州松田职业学院院长、中国花卉协会名誉副会长、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邵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的夫人,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正军职),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于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六时二十八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邵华原名张少华,湖南石门人,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日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父亲陈振亚,一九二七年参加平江起义;母亲张文秋,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一九三九年,父母按照党的指示前往苏联,邵华和姐姐随行。途经乌鲁木齐被军阀盛世才扣留,从此开始了严酷的铁窗生涯。父亲在狱中牺牲,使邵华种下了对敌人的仇恨。她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参加过集体绝食。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党中央的营救下,邵华随母亲和难友们集体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中,她随军转移,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她当过小宣传员,在革命战争中成长,在马背上和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
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邵华随姐姐刘松林和姐夫毛岸英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主席。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邵华进入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读书。一九五三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被保送进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邵华从小爱好文学,一九五四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一九五六年,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学习。一九五九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学业中,受到毛泽东的指点、教诲和熏陶,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一九六○年,邵华与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在大连结婚。一九六二年春,受毛泽东主席的嘱托,邵华和毛岸青一同回湖南老家,到韶山看望乡亲,到板仓祭扫母亲杨开慧烈士墓。
"文化大革命"中,邵华和她的一家受到迫害,后得到平反。一九七○年一月,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毛新宇出生。
其父陈振亚,湖南石门人,是1927年参加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乌鲁木齐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
其母张文秋,湖北京山县人。是位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的巾帼英雄,是京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现已年逾九旬,是中央组织部老干局离休干部。
爱人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烈士的次子。他们1960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毛新宇,现工作于中央党史研究室。
1939年,邵华随父母途经新疆去苏联,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1942年9月,盛世才将他们全家及在新疆工作的160多名中***员,一起关进了监狱,度过了四年饥寒交迫、铁窗牢门的狱中生活。在狱中,她同大一些的孩子,与长辈一起粉碎了敌人企图分化瓦解我们队伍的阴谋,并参加了绝食斗争。四年狱中生活,他们同父辈一样始终立场坚定、旗帜 鲜明,不愧 为“小八路”的光荣称号。
1946年6月,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一下,敌人被迫无条件释放了这批政治犯,邵华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延安。从此,她就跟随革命队伍南北转战。从延安到太行山,又从西柏坡到北京。在解放战争的征途上,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她在马背上、在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进入中直育英小学学习,相继加入少 先队和共青团。1953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被保送进师大女附中学习,曾担任过班长和团书。1956考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学习。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后转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1年再回到北京大学读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邵华从小酷爱文学。前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如《卓娜和舒拉的故事》、保尔 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进卫军》等等对她影响很大。她还喜欢 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在这些书的熏陶下,她的作文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被当作范文宣读。这些成功,引发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在《少年文艺》 上发表,紧接着又在该刊上发表了《节日的夜晚》等作品,邵华因此受到了学校的表扬,这更坚定了她搞创作的信心。 高中毕业以后,她选择了学文的道路,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走上工作岗位后她相继发表了一些传记作品,如《刘谦初传》、 《陈振亚传》,还有《重读‘远望’志更坚》、《爸爸希望我们壮健和进步》、《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两个九十诞辰》、《歌》、《滚烫的回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站在妈妈的塑像前》、《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秋思》、 《无尽的思念》等文学作品。她喜欢写抒情散文,与岸青合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编人中学语言课本。1984年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0年杨开慧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她主编了《娇杨画册》,并与家乡人民一起修复了杨开慧烈士陵园。1993年毛主席百岁诞辰时,邵华和岸青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卷》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她与薛启亮同志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 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邵华和毛岸青还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计27册600多万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江苏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五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赞许。不久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风雨情》她担任总监制及文学顾问。1996年在红军长征60周年时,她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并策划主编了七集电视专题片 《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她还是影视剧《杨开慧》、《寻觅娇杨》的总策划兼文学顾问,为剧本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主编了《娇杨画册》。和毛新宇主编了《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辑录。1998年12月,出版发行了散文集《红杜鹃》。文学创作是无止境的,今后她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邵华兴趣十分广泛,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她尤其热爱摄影,其涉足摄影渊源已久。50年代初,为了将与毛主席在一起的难忘时刻永远留住,她用一台岸英哥哥从苏联带回的老式相机为毛主席拍照,开始学习摄影和冲晒照片,从此喜欢上摄影,参加工作后,在外出搜集资料和参加活动时,她都随身携带照相机,将工作与摄影紧密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她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与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人作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花卉等十几个摄影专题,其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锦绣中华》、《解放军画报》、《舞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在重大摄影展播 活动中获奖。1998年12月,为纪念主席诞辰105周年,伟大的祖国成立50周年,首展与出版《我的祖国》摄影集。
邵华担任全国第七、八、九界政协委员以来,她每年都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深入部队、工厂、农村、学校,到人民群众中公调查访问,了解群众疾苦,倾听人民心声。为政协写出了数十个提案。她脚踏实地工作作风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2008年6月24日傍晚,邵华女士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2008年7月2日上午9时,毛泽东儿媳、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
刚刚去世的刘思齐,她以毛主席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的身份而闻名于世。但是,她还有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那就是,她是革命先烈的遗孤。
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
1913年春,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1916年春,他联合13名同学,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以满腔热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因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
1918年,退出军队的刘谦初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多所学校的学生联合组织游行示威。刘谦初因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分发传单、宣传爱国思想,被山东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22年,刘谦初被保送入北京燕京大学学习。他发起创立了《燕大周刊》,并与革命先驱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刘谦初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
1926年,刘谦初再度投笔从戎,来到武汉参加北伐军,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 社会 股任股长,并兼任政治部理论刊物《血路》的副主编。
在北伐途中,刘谦初正式加入中国***,并与在大革命风云中脱颖而出的毛泽东相识。他十分敬佩毛泽东的胆识和才干,两位青年才俊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7年2月的一天,刘谦初应邀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作关于政治形势的演讲。他气宇轩昂、辩才滔滔,深深吸引了坐在台下的一位女子——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
张文秋,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张家湾一个大户人家。少年时在孙桥、天门等地读书。1917年,她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彼时,陈潭秋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自然科学和 社会 科学,董必武教国文和 历史 。这两位大名鼎鼎的革命者,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者。在这两位老师启发教育下,张文秋开始投身革命。
张文秋这次来武汉,是专程购买枪支的,抽空来校内拜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负责人恽代英,碰巧就听到刘谦初的精彩演讲。
在恽代英的介绍下,张文秋结识了刘谦初,并很快堕入爱河,没过多久就喜结连理。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新婚不久的刘谦初与张文秋应邀参加。他们亲耳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刘谦初与张文秋还来到武昌都府堤41号,拜访居住在这里的毛泽东一家。毛泽东和杨开慧热情地招待了他们。时年5岁的毛岸英和3岁的毛岸青,学着妈妈的样子,伸着小手抓红枣、花生,想送给客人,不料撒到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当毛泽东听说刘谦初与张文秋刚刚燕尔新婚,便幽默地说:
在座的杨开慧、刘谦初和张文秋,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几十年后,竟然变成事实。
1927年7月,刘谦初告别新婚妻子,赴中共江苏省委工作。这个月中旬,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京山县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张文秋在暗道夹壁里躲了三天两夜后,伪装成死人,躺在棺材里被抬出京山城外,才成功脱险。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刘谦初奉命参加南昌起义,因在九江受阻,只好撤回武汉又转赴上海。
1928年夏,刘谦初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4月,刘谦初回到齐鲁大地,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张文秋京山脱险后,于1927年9月25日,与几位革命同志前往河南省驻马店,组织发动群众,成功地举行了一次武装暴动。
1928年夏,张文秋被派往湖北省委秘书处作机要秘书。12月,她抵达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
1929年3月,张文秋在上海大马路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示威时,恰好被刘谦初的好友发现。从此,失去联系达两年之久的一对革命夫妻,终于恢复了联络。
1929年6月,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张文秋化名“陈孟君”来到济南,担任省委执行委员兼妇工部长,与丈夫刘谦初并肩战斗。他们深入民众指导工农运动,指导建立基层党组织,使山东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9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刚刚组建的山东省委遭严重破坏,张文秋被捕。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也不幸被捕入狱。
在狱中,刘谦初和张文秋受尽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
刘谦初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他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把“监狱当学校,法庭变讲坛”。他参与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通过巧妙的秘密方式,写信给党中央和山东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
1930年1月,已有7个月身孕的张文秋,经党组织营救获释。离开监狱前,在张文秋苦苦哀求下,监狱长才勉强同意她与丈夫刘谦初见最后一面。
在昏暗的牢房里,刘谦初手腕戴着铁链的双手,和张文秋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刻,张文秋痛哭失声。
离别前,张文秋让丈夫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深情地望着妻子隆起的腹部,说:
张文秋诀别了丈夫,来到上海。1930年3月2日,刘思齐在上海呱呱落地。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背叛冯玉祥、投靠蒋介石的韩复榘,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率部开赴山东,于9月在济南任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对山东长达八年的反动统治。
1931年,为了向蒋介石效忠邀功,韩复榘决定处决刘谦初、邓恩铭等***人。
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与邓恩铭、吴丽实、雷晋笙等22名***员在济南纬八路一起英勇就义。
刘谦初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丈夫牺牲后,张文秋先后在上海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央联络部情报处,从事隐蔽战线的工作。
1937年9月,张文秋携带7岁的刘思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她与湖南籍老红军陈振亚结为夫妻。
刘思齐的继父陈振亚,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英雄人物。
1898年,陈振亚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市区黄龙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到一个地主家当了牧童。缺食少衣、受苦受累的生活,磨练造就了陈振亚坚强的品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6岁时,陈振亚经在铁匠铺做工的哥哥介绍,到一家制锡作坊当学徒。在这里,他深刻体验了工人的痛苦 。他发奋自学文化, 探索 人生出路。
1926年5月,广东北伐军经过湖南,已具有革命意识的陈振亚,毅然报名投奔国民革命军,参加了黄公略率领的部队。因他作战勇敢,一路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
1928年,经黄公略介绍,陈振亚加入了中国***。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人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平江起义。陈振亚参加了这次起义,他指挥的连队作战勇敢顽强。
1928年8月,彭德怀等人将平江起义后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并率领红五军向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挺进。12月11日,红五军终于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在江西宁冈胜利会师。陈振亚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1930年1月18日,红六军成立,陈振亚作为高级干部被调到红六军。5月,红六军改为红三军,从此,陈振亚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作战。
1930年8月,陈振亚在进军万载的战斗中左腿负重伤,从此,他在湘鄂赣军区医院接受了近三年的治疗。
1933年1月,陈振亚担任湘鄂赣军区医院政委。后又转湘赣医院治疗。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只好将其左腿截肢。
1934年3月,湘赣军区政治部任命陈任湘赣医院政治处主任。他一面治疗,一面带病工作。这个时期,苏区的粮食、药品和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医院里的伤病员一天只能喝上两次少量的稀粥。陈振亚带领同志们一面筹粮食,解决吃饭问题;一面想方设法找药品,采中药,为伤病员进行治疗。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陈振亚还创办医院职工政治训练班。白天,他伏在床上写教材,架着双拐去上课;深夜,他认真批改学员们的作业。
1934年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敌人放火烧山,陈振亚行动不便,被敌人所俘。他机智地说自己是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敌人见他是身体残疾,便信以为真,将他辗转押回石门原籍。经亲友保释,他才得以出狱。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后,陈振亚的家乡陷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冒着极大危险,把周围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秘密的农民协会,并在农协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建立游击队,领导农民与土豪劣绅进行各种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5年9月,红二、六军团集结于石门西北地区休整扩军,陈振亚秘密到红六军团,汇报了被俘过程及组织秘密党支部的情况。部队***给予他很高评价。
陈振亚动员自己发展的党员和游击队,集体参加了红军。他本想自己也跟随队伍北上抗日,但因腿部残疾,不便跟随队伍长途行军作战;又因为他在当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便于开展工作。于是贺龙与关向应同他谈话,劝他暂时留下来坚持地下斗争,在原地进行建党扩军工作。陈振亚接受了这一决定。
直到1936年7月,陈振亚接到中央军委调令和关向应的来信,他才用双拐支撑着一条腿,千里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于1937年到达延安,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1937年冬天,陈振亚与张文秋结婚时,老首长彭德怀很关心他,特地批给他60块银元作为婚后生活费。彭德怀还为他们送来一副新婚对联。
彭德怀用湖南话对陈振亚说:“你这条‘老光棍’,总算是有个家了,也了却我一桩心事。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彭德怀还把刘思齐拉到怀里,对陈振亚说:
从此,刘思齐叫陈振亚为“爸爸”。
1938年春节期间,毛主席等中央***来到延安党校礼堂,观看话剧《弃儿》。当演到一对革命者被国民党军警逮捕时,剧情达到了高潮:寒风中,一位七八岁的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惨淡昏暗的街头边奔跑边哭喊:“妈妈,妈妈!……”
小演员演得惟妙惟肖,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场观看的中央领导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话剧结束后,毛主席派人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来,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
小演员回答道:“我叫刘思齐。”然后朝人群中一指说:“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毛主席回头望了望,张文秋和陈振亚赶紧走到他的身边。毛主席问陈振亚:“这是你的孩子吗?”
陈振亚赶紧回答:“报告主席,这是张文秋和烈士刘谦初的女儿,我只是她的继父。”
当毛主席听到刘思齐是自己早期的战友刘谦初的女儿后,神情严肃,继而动情地说:
说着,毛主席抱起时年8岁的刘思齐,风趣地说:“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就这样一言为定了。”
从此,刘思齐经常去“干爸爸”毛主席的窑洞里玩耍。
1938年10月,张文秋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陈振亚和张文秋经商议,一改传统习惯,让女儿随母姓张,取名“少华”,后来改名“邵华”。
193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派一批荣誉高级干部去苏联治疗养伤。陈振亚也在这批干部之中,他准备到苏联安装假肢。为了照顾他的生活,张文秋也带着刘思齐、邵华,与丈夫同行。
然而,当一行人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时,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了。陈振亚与陈潭秋、毛主席的二弟毛泽民等***人,被软禁在一起。
新疆军阀盛世才被人们称为“新疆王”,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惯于采取两面手段。他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外国势力、出卖国家利益,独吞大量新疆财富。他排除异己、滥施酷刑、大搞牢狱、实施特务统治,据统计他统治新疆时期有10万多人被罗织入狱,其中5万人惨遭杀害。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侵苏战争,中国国内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这种形势,两面三刀的盛世才更加动摇。新疆形势日趋恶化。
陈潭秋领导在新疆的全体党员干部,本着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对盛世才的种种倒行逆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陈振亚积极勇敢地参加了一系列尖锐斗争,被推选为党支部宣传委员兼小组长。
1941年5月中旬,陈振亚与一些同志以郊游为名,到迪化郊区水磨沟聚会,商讨应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对策。
陈振亚在一座小桥上刚刚坐下,谁料这座年久失修的小桥突然坍塌了下去,陈振亚落入河水之中,并被砸伤。随行的同志们急忙把他抢救起来,送进了迪化南关医院。
在南关医院,在张文秋的精心护理下,陈振亚很快恢复 健康 。6月13日,陈振亚正准备出院时,盛世才竟然密令白俄医生,谎称陈已痊愈,不用陪护,先将张文秋强行赶出医院。随后,白俄医生又按丧心病狂的盛世才的授意,给陈振亚注射了毒剂,将他暗杀于病榻之上。
陈振亚等被盛世才杀害之后,张文秋与女儿刘思齐、邵华被关进监狱长达4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当局反复谈判和交涉,竭力营救被监禁在迪化的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子女。
1946年4月4日,素有“和平将军”之称的张治中兼任新疆省主席。经他努力,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子女终于获准无罪释放,返回延安。
1946年6月10日,对刘思齐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经过精心准备,刘思齐和妈妈张文秋、妹妹邵华,及叔叔、阿姨、小伙伴们,分乘10辆大卡车向着延安进发。
卡车穿戈壁,过火洲,闯关卡,历经坎坷,终于在7月11日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回到了党的怀抱。
7月12日上午,毛主席亲自来看望从新疆归来的全体人员。当他走到张文秋面前时,停下了脚步,说:
“你回来了,好不容易呀!思齐呢?怎么没有见到她?”
张文秋就把站在她身后的刘思齐拉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拉着思齐的手,高兴地说:“七八年不见面,你长成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你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记得吗?”
刘思齐羞涩而激动地点点头。
几十年后,刘思齐回忆道:
但这次从新疆回来的见面,是经历了生死考验后的相逢,让刘思齐铭记在心,她回忆道:
回到“干爸爸”毛主席身边的刘思齐,此后的历程,人们是耳熟能详的。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与刘思齐相识。1948年,他们在西柏坡确立恋爱关系。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行了婚礼。而此时,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牺牲已经整整18年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加入志愿军,入朝抗美,于1950年11月25日壮烈牺牲。
1961年,张文秋与陈振亚生育的女儿,也就是刘思齐的同母异父妹妹邵华,与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结为伉俪。而此时,邵华的生父陈振亚牺牲已经整整20年了!
毛主席1927年对张文秋所说的“对亲家”的那句话,也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佳话!
陈振亚原是彭德怀部下的一个连长。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后随彭德怀上了井冈山。他紧跟彭德怀转战湘赣,三次攻打长沙,五次反“围剿”,立过战功。后身负重伤,一条腿被炸烂,突围中被国民党捕获。他任凭敌人严刑毒打,怎样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便把他交给他的老家石门县处理。是他的哥哥把他保释出来的,省委请示中央,调他到延安。这时,他已经是37岁的人了,还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一直没有成家。
1937年冬天,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彭德怀很关心老部下,特地批给60块钱,为他们筹备婚后生活费用。彭德怀操着家乡话对陈振亚说:“你这条‘老光棍’,总算是有个家了,也了却我一桩心事。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抗大”毕业,张文秋分配到陈振亚所在单位工作。陈振亚是八路军115师荣军学校的政治处主任,张文秋在政治处编辑《生活星期刊》。
1938年秋天,张文秋又生下一个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后来又叫邵华。
1923年到湘军陆军第二师当兵。1926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三团排长,并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并被任命为红五军四团五连连长。随后,加入中国***。8月,兼任连队支部副书记。10月,调任红五军二纵队(后改称湘鄂边红军支队)第六大队副大队长兼中队长,参与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1月,随部编入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此后,曾在战斗中两次负伤。1930年8月,随部在万载作战时,不幸左腿又负重伤,被送入红军后方医院治疗近3年。1933年1月,被任命为湘鄂赣军区医院政委。由于劳累过度,伤口再度恶化,左腿被切除。身体致残后,仍坚决要求分配工作。
1934年2月,被任命为湘赣医院政治处主任。为了办好医院职工政治训练班,伏在床上写教材,拄着双拐去上课。同年秋,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不幸在江西莲花牛田区被捕。因未暴露真实身份,被敌押送原籍石门关押半年后,经亲友保释出狱。遂到石门一家平民工厂当缝纫工。
1935年在工厂里秘密发展6名党员,成立党支部,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同年9月,红二、六军团转战于石门时,曾送去5名党员参加红军。因此而引起厂方怀疑,被开除回家。1936年7月,接到关向应来信,使用双拐支撑一条腿,历尽艰辛,奔赴延安,被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二大队四队学习。1938年,先后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政治部主任、八路军荣军学校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荣军学校采购员和9名代表遭邑县保安队杀害后,指挥荣校独立第一营发起反击,将保安队击退。同时向国民党?邑县政府提出交出凶手、归还所劫公款、公葬被害者3项和平解决条件。当国民党?邑县政府调集顽军千余再次向荣校进攻时,又率独立第一营坚决反击,毙伤敌军170余名,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1939年8月,去苏联治伤和安装假肢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与同行的妻子张文秋和两个女儿邵华、思奇(后均为毛泽东儿媳)被军阀盛世才扣留,软禁在八路军办事处达1年之久。受软禁期间,积极学习政治理论,被推选为党支部宣传委员兼小组长。1941年5月,与一些同志以郊游为名,到郊区水磨沟聚会商讨应付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对策时,不幸从一座年久失修突然倒坍的桥梁落入河中负伤。6月13日,在迪化市南关医院治疗时,一医生按盛世才密令注射毒剂,暗杀于病床上。
陈振亚父母在他出生后三个月相继去世,由祖母把他抚养大。他8岁时祖母病逝,便以给地主当牧童为生。倔强的陈振亚,发愤自学,放牛时以地为纸,苦学文化。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新思想新文化广泛传播,陈振亚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1926年5月,广东北伐军开始向武汉进军。途经湖南时,湖南沿途的党组织领导党员和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北伐战争,踊跃支援前线。陈振亚也积极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跟随北伐军攻占了武汉。在武汉,他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公略,两人志同道合,成为好友。这时武汉已成为革命中心,陈振亚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受到革命教育,于是投奔国民革命军,参加了黄公略所在的部队,从事会议记录、文书等工作。不久,他因作战勇敢,又被提升为班长、排长。1928年,经黄公略介绍,加入了中国***。陈振亚在红军中历任连长、大队长,率队征战,勇敢顽强,身先士卒,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在一次激烈战斗中,陈振亚身负重伤,住在湘赣边区医院,并任该院政治部主任、院长。康复归队后随军征战,再次重伤致残。秘密治疗期间,他心系革命事业,积极发展党员,建立游击队。
1935年8月,贺龙、关向应所率红二军团进驻石门一带,陈振亚将自己发展起来的党员和武装力量全部交给了红军。1937年他接到中央军委调令和关向应来信,于是千里迢迢奔赴延安。陈振亚到延安后,在抗大第三期二大队四队进行了系统的文化学习。他学习认真努力,从不耽误一堂课,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工工整整地记了好几大本。他还常常拄着双拐,走十几里路向同学借书,用绳子把书捆好吊在脖子上带回来。他学习刻苦,以优异成绩从抗大毕业,同志们亲切地称他为“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抗大学习期间,他认识了张一萍,并与她结婚。1938年,党中央分配陈振亚去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任政治部主任。后来留守处迁移到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看花宫,同已在那里的荣誉军人合编为8个大队,成立了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他任该校的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派一批荣誉军人中的高级干部去苏联疗养,陈振亚被派往苏联疗养,以便安装假肢。陈振亚的妻子和孩子也一同前往。在途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时,因盛世才的阻挠而滞留迪化。滞留迪化期间,在党代表陈潭秋的领导下,陈振亚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他学习认真积极,又肯钻研,被推选为支部宣传委员(对外称学委会)兼小组长。由于腿伤复发,陈振亚不幸于1941年6月12日去世,时年39岁。
邵华的父亲叫做陈振亚。
陈振亚(1902年—1941年6月13日),男,汉族,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毛岸青的妻子(邵华)的父亲。
1941年6月13日,在迪化市南关医院治疗时,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密令注射毒剂,暗杀于病床上,年仅38岁。
绍华将军是哪里人
本文2023-12-01 19:37: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