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还有后人吗?有没有证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1收藏

朱元璋还有后人吗?有没有证据?,第1张

  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从出生要经历取名,从成长要经历繁衍,那么国家的更替会给后代人带来什么?

  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皇室血脉,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身份生存在社会中间的呢?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元璋在册后裔有157万人,这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明朝官方最晚的一次皇室人口统计资料。到1644年明朝灭亡,总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明朝276年,共封了87个亲王,近千个郡王。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明朝在全国有34个亲王,还有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分布较广,人数众多。

  而朱棣登位之后,给后世子孙留下一道圣旨,“天子守国门”当然崇祯帝也很好的遵循了这一点。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之时,崇祯帝不愿意投降选择上吊向祖宗谢罪。而为了避免后宫遭受李自成的欺辱,因此嫔妃、公主甚至是皇子都被处死。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生活在宫廷中高贵的皇族已经彻底在当时消失殆尽。

而在《鹿鼎记》中曾经出现出一个公主的角色,自称是崇祯帝遗留的公主。是否是真,这不得而知。但是也从这方面得知,当时崇祯帝确实是亲手屠杀了整个皇宫中人。从皇帝嫡系一脉上来说,朱元璋已经没有了后人。

  他们这一支朱氏后裔曝光后,很多人不信服。但是他们有证据。

第一件证据是族谱,里面人的取名方式和朱元璋当年规定的一样,都是最后一字用五行偏旁。

第二件证据就更有力了,是一副朱元璋的自画像,并且已经鉴定为真迹。

现在已经被收到国家博物馆中。有了这两样东西,这群居民可以确定是朱氏后裔。

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室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有非常多的相似,这个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子孙的命名规格说起,也和清朝负责翻译元素周期的徐寿先生有点关系。

朱元璋留下起名规则

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儿子倒是挺多的,有26个之多,他当了皇帝之后,又不想让人家说他没文化,就给儿子们留一下祖训,取名字第一字为姓,第二个字就以他留下的20个字辈分表,然后第三个字就必须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取名。看他的儿子们:朱标、朱棣、朱杞、朱桂……全是木字旁,可是禁不住明朝皇室的生产力实在太强,到了万历年间,朱家人口实在太多了,于是各家王爷各显神通,造起字来是别出一格,有了:朱慎镭、朱公锡、朱在钠、朱帅钾、朱效钛、朱帅锌、朱恩铜……又钾又钠的,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元素周期表的意思了?

清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

其实元素周期表远比明朝朱家的家谱晚呢,是在清朝的时候,才流进中国,当时负责翻译的是徐寿先生,他引进了门捷列夫的这项发表,却一时遇到了难处,他需要有什么样的汉字来表达这些元素呢?机缘巧合的是,在他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本朱家的家谱,巧了,这里面这么多带金偏旁的生僻字,更巧的是在发音上居然可以和元素周期表上对得上,大腿一拍,就是它了。于是徐寿就借用了明朝的王爷名字中的字,套用到了元素周期表上,不足的再新创造几个,就这样把国人周知的元素周期表给翻译了出来。

元素周期和明朝王室的关系就这么给定下,朱元璋无意之间留下的祖训,让子孙创造出了大量带元素偏旁的字体,而元素周期表之中,却又如此巧合的可以使用,朱元璋不知生前可预知了?

这个不是真的。因为明太祖实录当中是这样记载的。瑞琐是黄帝之孙。瑞琐是上古时代的人,跟朱元璋的年代相差特别的久远。朱元璋说他是瑞琐的后人就是想要自己成为皇帝,也是名正言。标志着朱元璋君权神授的地位。

朱元璋当乞丐的时候,原名叫做朱重八,这是因为当时社会底层的人物没有什么好听的名字。都是用一些简单的数字来代替名字的,有的人叫做二狗,有的人叫做二娃子一类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名字。朱元璋以前的名字也是这样,当了皇帝之后才改过的朱元璋。

朱元璋既然当皇帝了就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祖先。朱元璋的祖上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人物。自己最后没有办法就编了一个自己是瑞琐的后人。当然他这样完以后,朱元璋也在史书上面也进行了改写。自己的史书也就流传到了现在,现在有一些人也会思考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朱元璋和瑞琐那个时代相差的时间太远,而且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史书记载自己是瑞琐的后代。全凭自己的胡编乱造,所以他应该不是瑞琐的后代。

为什么中国当皇帝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祖先弄得光鲜亮丽。这最重要的就是让天下人信服,皇帝是九五至尊的身份,古代的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上天委派的。如果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祖先身份,那么自己的地位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自己的管制。

朱厚照是朱元璋的八世孙,朱宸濠是朱元璋的五世孙,朱宸濠辈分大。

1、朱厚照

明朝皇帝从朱元璋起,是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朱元璋的四子)、朱高炽(朱棣长子,朱元璋孙子)、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朱元璋三世孙)、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朱元璋四世孙)。

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朱元璋五世孙)、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朱元璋六世孙)、朱祐樘(朱见深第三子,朱元璋七世孙)、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朱元璋八世孙)。

2、朱宸濠

朱宸濠一脉的源头是朱权(朱元璋十七子),接下来是朱磐烒(朱权儿子,朱元璋孙子)、朱奠培(朱磐烒儿子,朱元璋三世孙)、朱觐钧(朱奠培儿子,朱元璋四世孙),朱宸濠(朱觐钧,朱元璋五世孙)。

扩展资料:

1、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

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2、朱宸濠

朱宸濠(1479年—1520年),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南昌。“宸濠之乱(也称宁王之乱)”的发起者。

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于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宁王。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

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

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占安庆。

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朱厚照

——朱宸濠

——明朝君主

明朝17位皇帝顺序如下:

1、朱元璋

2、朱允炆(为何用允,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辈分同高)

3、朱棣(朱元璋四子,后面全是朱棣的后代,所以规规矩矩按照家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来起名了)

4、朱高炽(姓不变,取家谱中的高字,棣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炽为名)

5、朱瞻基(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瞻字,炽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基为名)

6、朱祁镇

7、朱祁钰

8、朱祁镇(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祁字,基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镇、钰、镇为名)

9、朱见深(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见字,镇、钰、镇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深为名)

10、朱祐樘(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祐字,深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樘为名)

11、朱厚照

12、朱厚熜(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厚字,樘是木字旁,木生火,所以取照、熜为名)

13、朱载垕(姓不变,取家谱中的载字,照、熜是火字旁,火生土,所以取垕为名)

14、朱翊钧(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翊字,垕是土字旁,土生金,所以取钧为名)

15、朱常洛(姓不变,取家谱中的常字,钧是金字旁,金生水,所以取洛为名)

16、朱由校

17、朱由检(姓不变,取家谱中的由字,洛是水字旁,水生木,所以取校、检为名)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

朱元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统一中国。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扩展资料:

人物贡献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参考资料:

-朱元璋

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和博物馆收藏的画像,来看看朱元璋到底长啥样?

《名山藏》:“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

这里说朱元璋是“奇骨贯顶”,这个词是相学家的术语,指的是额上隆起的“伏犀骨”。

《人伦大统赋》:“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柱骨,从天庭贯顶,名伏犀骨,皆至三公。”

简单点来说就是凡是带有伏犀骨的都是大富大贵的面相。

伏犀骨面相

自古帝王画像都是以写实外加美化为主,但是朱元璋最为特殊。

因为他的画像是历代皇帝中最多的,其他皇帝可能只有一两幅。

而朱元璋到目前为止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画像居然高达十二幅,再加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共是十三幅。

最神奇的是,如果把这十三幅画像摆在你的面前,你绝对不相信这画的是同一个人!

因为这十三幅画像的内容存在差异性,所以被分为了两类。

其中一类是由专门负责为宫廷画画的宫廷画师所绘制的,主要是用来被后代供奉的,这一类是被民间成为官方版的“御容”,一共有两幅。

其中一幅为坐在椅子上的全身像,高2914厘米,款1628厘米。这幅画像里的朱元璋仪表堂堂,相貌巍然,五官端正,英气逼人。

朱元璋全身像

另一幅为半身像,半身像应该是朱元璋老年的一幅画像,但是通过这两幅画像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两幅画所画的人,绝对是同一个人。

半身画像中的朱元璋虽然年事已高,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英气,但是眼神中依然透露着坚毅的力量,而且在这幅画像中,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上文文字描述的“伏羲骨”,大富大贵的面相。

再加上有《名山藏》的文字记载,有关朱元璋的长相,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角度,出土服饰文物角度,还是从博物院的收藏来讲,这两幅画像中的朱元璋应该是最真实的了!

朱元璋半身像

而其他有关朱元璋的“异像”虽然是来源于南熏殿(专门供奉历代帝王像的地方),但也是假的。

因为这些画像从粗糙的画法来看,显然是出自民间画工的手笔。

而且大部分都是明末或者清朝中期的时候创造的,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入土为安了。

所以说朱元璋的真实长相绝对不是民间传言的鞋拔子脸。

朱元璋还有后人吗?有没有证据?

  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从出生要经历取名,从成长要经历繁衍,那么国家的更替会给后代人带来什么?  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皇室血脉,他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