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爷爷也是大诗人,那么他都有何成就和结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3收藏

杜甫爷爷也是大诗人,那么他都有何成就和结局?,第1张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诗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大诗人的祖辈也是文学家出身,一生颇为传奇。

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他是武则天时代的文学家,写了不少著名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说说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以及他的诗歌特点。

杜家据说是三国名将杜预的后裔,杜审言进士及第,颇有才华,早年做地方小官,因为得罪别人而被构陷下狱。

杜审言的次子杜并,听闻父亲被捉,火冒三丈,竟然去刺杀陷害杜审言的人,结果杜并被当场砍死,杜并当时才十三岁。

杜并的行为受到舆论关注,当时人认为杜并是孝子,对杜审言都刮目相看,就连武则天都接见杜审言。

杜审言因祸得福,成为高级文化官员。

杜审言一生作品不少,但是流传到后世的只有四十多篇。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享誉一时。

杜审言的诗歌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主,尤其是五言律诗,开启了一代宗风,为后人推崇。他是一位“近体诗”开创者,明代评论家胡应麟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实为杜审言首倡。”杜审言可以算作唐诗的开创者之一。

杜审言还是一位边塞诗人,当时唐朝开始了对外扩张,杜审言受到风气影响,也加入了边塞诗的行列。

我们选两首杜审言的名作欣赏一下,就知道他的诗歌特点了。

《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春日京中有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明珠,但是唐诗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从南北朝的宫体诗,到隋炀帝和唐太宗提倡的新风气,再到武则天和唐玄宗初年那批文学家的不断实践和创新,才有最终形成了唐诗的蔚然大观。

杜审言正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一员,他的诗词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财富。

杜甫是杜预的后人。

杜预是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初仕曹魏,授尚书郎,成为司马昭高级幕僚,封为丰乐亭侯。

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迁镇南大将军,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为当阳县侯,入为司隶校尉。

太康五年,逝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成,杜预的后人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杜牧。

扩展资料:

杜预心胸宽阔,遇事能够顾全大局。益州刺史王濬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多年来一直在益州建造战船、培训水军,为战争做准备工作。

战争开始以后,他统率水军沿江而下,所向披靡。到达荆州界内,王濬需受杜预指挥调遣。但是,杜预十分尊重他,没有利用自己职务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

杜预还向王濬表示,水军可以根据战争的发展,自行指挥,并建议他尽量减少耽搁,直下建邺,建立旷世之功。

杜预的态度与益州水军率先攻占建业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也同王濬在长江下游的遭遇,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那里,指挥调遣水军的王浑,怕王濬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濬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和王浑相比,杜预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杜预(家族成员)

公元763年春,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唐代爱国诗人杜甫听到这消息后,惊喜欲狂、手舞足蹈之时,开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生平第一快诗"。诗文末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一句名诗,不仅表露出杜甫归乡心切之情,更是牵出襄阳与洛阳这两座古城的不解之缘。

一、两城曾同属"河南省"

"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洛阳自古以来不是作为都城,就是"河南省"中的一个城市,隋河南郡——唐河南道——宋河南府,无论历朝历代的行政划分如何变化,洛阳一直都从属于河南,这一点或许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你可知道,襄阳市也曾属于过"河南省"?湖南卫视《我家那闺女》节目中,女嘉宾袁姗姗的爸爸一开口就是一股中原官话的味道,可他们家却是地地道道的襄阳人。为什么隶属湖北的襄阳人说话没有湖北味反而有河南味?这一切还得从古代说起。

襄阳现地处湖北北部,与河南南阳市接壤,属于汉江流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自汉朝起就已成为鼎鼎有名的大城市。三国时期刘表迁荆州州治于襄阳后,襄阳得到历史上第一次大机遇,迎来了一波波的大移民潮,一时间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

而襄阳与河南产生联系则开始于元朝。当时,元朝进行行政区划分改革,首创省份制规划,并划今湖北长江以北地区于河南江北行省。这其中就包括襄阳。虽然元朝仅百年光景,但因楚地江北划进河南江北行省,鄂北与豫南相连,民众来往密切,所以自然融合。文化习俗的形成,向来与自然地理有关。长江两岸的人因为古时候没有桥梁来往不便,而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与口音,这也是襄阳人说话像中原官话的原因之一。

看过神雕侠侣的读者想必都知道郭靖与黄蓉守襄阳城的故事。自宋起,冗官冗兵,汉人的军事实力逐渐不敌北方游牧民族。宋朝北方边境线因为战事而逐渐南移,此时,襄阳城的位置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大宋在北境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元宋兵戎之时,北方人因战事受难,选择南迁,襄阳便成了绝佳的南迁入口。宋朝至明初,人口的流动使襄阳方言再次形成多元化。

至上世纪中后期,襄阳本地迎来过数不清的人口大迁移。今天的襄阳人民群众实际上有很大比例都是近代移民后裔,来自北方的数量最多,川陕赣也有,但是其方言体系属于中原官话区。

而在后期的多次行政区划分中,为了遵循"山川形变"、"犬牙交错"的划分理念,襄阳等江北地区再次被划入湖北省。这样的例子很多,像信阳被划归河南,汉中被划入陕西等等。自此,洛阳与襄阳这两个地处南北两地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永远的分属两省了。

二、结缘三国

往事越千年,回顾历史,洛阳与襄阳两座古城,也曾在三国时期有些联系。

三国时期,洛阳是曹魏的都城,荆州虽然不是魏蜀吴三国之一的都城,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三国时期荆州并非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而是包含了今湖北省、湖南省和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的大片区域,襄阳也是古荆州的一部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派关羽攻打樊城(今襄阳市樊城区),恰好这时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大水淹没了曹军的七支大军,乘胜包围曹军占据的樊城。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他写信给孙权,劝说孙权乘现在荆州后防空虚,攻取被刘备夺去的荆州,这样,当关羽听说荆州被夺,定会撤军回救,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孙权采纳了曹操的建议,派年轻的陆逊接替吕蒙,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对他水淹曹军大大称赞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万分仰慕之情。关羽看信后,认为陆逊初出茅庐,就放松了警惕,陆续把防守荆州的人马调拨到樊城。孙权得知荆州防务空虚,便拜吕蒙为大都督起兵攻荆州。吕蒙将战船伪装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骗过烽火台的守兵。当夜二更船内精兵杀上岸来,占了烽火台,拿下了荆州。而后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西北。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因此,洛阳有"关林"以祭关公。从樊城之战,到头枕洛阳,两座城市因一代名将关羽而结缘。

杜甫爷爷也是大诗人,那么他都有何成就和结局?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诗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大诗人的祖辈也是文学家出身,一生颇为传奇。杜甫的祖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