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作品有哪些?
《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1、《持家教子之术》
主要讲的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冰鉴》
《冰鉴》是2009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曾国藩。是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
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3、《曾文正公全集》
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最早的、也是目前被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由当时数十位学者、名流、官绅编辑而成,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的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对后人最有价值的内容较好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之后世。
全书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书札三十三卷,十八家诗抄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抄二十六卷,批牍六卷,文集四卷,诗集四卷,鸣原堂论文两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卷等。
4、《十八家诗钞》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
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此书分诗体,各体中按入选诗人时代先後编次。书前无序例﹐但选录标准以及选者旨趣﹐书中体现得很明显。
第一,它不同於一般选本之广泛采录优秀诗篇﹐而是在每一时期内选取一些大家,以代表这个时代诗歌的主要风貌。
第二,在十八家中,除杜甫外,入选的诗篇均选取其一种或数种诗体,不求众体兼备,以突出重点,标志其主要成就。
5、《经史百家杂钞》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曾国藩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2、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
3、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4、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扩展资料:
姓氏的分类
1、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2、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3、《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4、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曾姓
-姓氏
王定安先生为曾国藩所编的《鸣原堂论文》写了一篇后序,短短数百字,纵论三代以来文运之兴衰,并及曾文正公文字事业:一是曾公奏疏“佳篇传播人间,士大夫多能举其词”;二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刊行于世;其三就是所编订的《鸣原堂论文》了,虽“卷帙不多,盖犹黄河之滥觞耳。然苟循河而东,乘秋水、驾巨筏以望于北海,洋洋乎包天地而含古今,岂不更为宇宙大观也哉!”可谓善序者也。
王定安先生的《后序》中,引用了曾国藩关于奏疏写作的一段论述:“必其平日读书学道,深造有得,实有诸己,而后献诸君,又必熟于前代事迹,本朝掌故,乃为典雅。”王定安先生认为这段论述“斯言尽之矣!”对于公文写作来说,这段话实在是浃髓沦肤,斯言尽之矣!
首先说“平日读书学道,深造有得”。说到底,文章是一个人学识、修养的体现,读书学道有得的人不一定能写出锦绣文章来,但要写出锦绣文章来,却非读书学道有得之人所不能。无论是清贫的学生时代,还是悠游的京官生涯,甚至在戎马倥偬之际与总督江南、直隶之时,曾氏一生黾勉致力于读书学道,几乎不曾稍歇。这样的学识,无疑为曾氏写出佳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氏为晚晴著名的理学家、古文大家,其学问可谓广大,正如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曾说,“文正一生凡三变。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事务,复而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咸丰七年,至江西军中丁外艰,闻讣奏报后,即奔丧回籍,朝议颇不以为然。左恪靖(左宗棠)于骆文忠(骆秉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文正亦内疚于心,得不寐之疾。予荐曹镜初诊之,言其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盖欲以黄老讽之也……此次出山后,—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无沾沾自喜之色。”由翰林词赋到义理之学,由会通汉宋到不废申韩到兼修黄老,自然不是一篇千字小文可以说清楚的。虽如此,曾氏的一篇日记却可以让我们窥其梗概。
“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义理之学即宋史所谓道学也,在孔门为德行之科;词章之学,在孔门为言语之科;经济之学,在孔门为政事之科;考据之学,即今世所谓汉学也,在孔门为文学之科。此四者缺一不可。予于四者,略涉津涯,天质鲁钝,万不能造其奥窍矣。惟取其尤要者,而日日从事,庶以渐磨之久,而渐有所开。义理之学,吾之从事者二书焉:曰《四子书》,曰《近思录》。词章之学,吾之从事者二书焉:《曾氏读古文钞》与《曾氏读诗钞》,二书皆尚未纂集成帙,然胸中已有成竹矣。经济之学,吾之从事者二书焉:曰《会典》,曰《皇朝经世文编》。考据之学,吾之从事者四书焉:曰《易经》,日《诗经》,曰《史记》,曰《汉书》。此十种者,要须烂熟于心中,凡读他书,皆附于此十书,如室有基而丹桂附之,如木有根而枝叶附之,如鸡伏卵,不稍歇而使冷,如蛾成垤,不见异而思迁,其斯为有本之学乎?”
以上所列,几乎囊括了曾氏当时所能接触的所有知识门类。现时代的知识积累远远超过曾的时代,我辈视曾文正公,相差又难以道里计,因此不能要求我等刀笔小吏了解当今时代所有的学科门类,但我们总应志存高远,于哲学、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政治诸学科多加涉猎,尽可能地读书学道,以期深造有得!
其次说说“熟于前代事迹,本朝掌故”。曾国藩早年从事帖括之学,即读教科书准备科举考试,道光十四年中举,十一月进京会试,当年的乙未科会试虽未考取,但京城的人物文教却让曾国藩这个湖南伢子眼界大开,遂“留京师读书,研穷经史”。道光十六年的丙申恩科,会试又未考中,曾国藩离京作江南之游,盘缠是向同乡所借。当他走到金陵的时候,把借来的盘缠悉数用于购买了一套廿三史,“由是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庭者几一年”(《年谱》)。由此开端,曾氏一生勤于读史,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用力尤勤,他主张“经济无非读史”,就是说经世致民之道均包含在史部之学里面了。
道光二十年,时年三十岁的曾国藩正式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京官生活,从翰林到卿贰,其与名士清流交游,往复讨论,以实学相砥砺,勇猛精进,及至名望渐崇,仍好学不倦。“其于朝章国故,如《会典》、《通礼》诸书,尤所究心。又采辑古今名臣大儒言论,分条编录为《曾氏家训长编》……乃取盐课、海运、钱法、河堤各事,抄辑近时奏议之切当时务者,别为六卷……。又采国史列传及先辈文集中志状之属,分门编录……”(《年谱》)
曾国藩是在我国清朝时期大臣,他不但是国家的肱骨大臣,与此同时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学家,曾家的后代各个都十分出色。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以说显赫一时,殊不知他文化教育孩子的方式却远比咱们如今的娇惯式,关爱式的父母要高超得多。重视家教老师克勤克俭。在曾国藩来看,要教育小孩立足于社会发展,并让这一个家中可以一代一代地维持下去,重要便是两字:勤与俭。他规定小朋友们一生牢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绝不困穷!曾国藩针对勤和俭的理解是十分难忘的。一个家可以维持强盛比较发达,一个比较简单的大道理要学好节俭过日子,富的情况下不自豪,贫的情况下不畏艰难,由俭来处理自身的生活。勤既能够健硕自身的人体,与此同时又使辛勤劳动变为日常生活中很平时的一件事情。永保勤和俭,一个大家族才会不断地发展下来。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时期留有一个年谱,在其中记录了那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仅有十几岁时,追随妈妈赶到曾国藩任两江省长的总督署。小女儿入总督署总是要穿得体面地一些,光鲜亮丽一点,因此 上边穿了一件深蓝色的小夹袄,下面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实际上 也不是她的,只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去世的老婆交给她的。
但便是这条休闲裤的一个青绿色花边图让曾国藩感觉太繁杂,太华贵了,就斥责小女儿不应该穿那样的牛仔裤子,让她赶紧更换。小女儿赶快返回屋子换了一条没花边图的绿牛仔裤子。不难看出,曾国藩是见不可繁杂,见不可小孩的身上含有太荣华富贵的事物的。
曾国藩在信中数次不厌其烦地阐述自身这类节俭的原因:“天地官宦之家,多个一代享受便尽,其子孙后代始而骄佚,进而飘泊,终而丘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觉得,儿女在奢糜的条件下是不太可能立壮志的,逐渐是骄逸进而便是飘泊随后便是败家女。一个官宦之家可以持续一几代,真的是非常少非常少的。因此 曾国藩感觉应当由节俭下手教育小孩明白怎样生活,这就是较好的育子之道。言传身教普通生活。曾国藩以前告知亲人,他的衣服裤子一共但是三百两银两,干了一件衣服以后,会十几年甚至三十年都是在穿用。曾国藩不但在衣着等领域严格管理自身和儿女,并且在日常饮食搭配上也是严苛的规定。曾国藩用餐的情况下,遇到饭里边有带壳的谷类得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头的谷类吞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一农家子弟,针对粒粒皆辛苦的原因是了解得十分难忘的。曾国藩的“住”也是很一般的。
曾国藩的家他小弟曾国荃的豪宅别墅对比,真是是差劲。我来过曾国藩的故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之后的府邸谦益堂我还来过,二者对比,谦益堂只有用寒碜来描述。
就是这样的一个谦益堂,曾国藩听闻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心去住。谦益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便是一种十分拙朴的木结构房屋。这一房子有一个书楼,反映出的便是湖南人的耕读传家之风,全部房子只不过是比一般的农民的庭院大一些罢了。
对于“行”,在这个时期,勋贵别人一般八抬大轿。但是,曾国藩却在信上告知小孩,你需要徒步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能支使花轿。与此同时他对小朋友们还这种规定,不能支使丫鬟让你添茶续水,你自己能做的事儿一定要自身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信中大家还见到,他会让自身的儿女干好些在普通人眼里仅有下优秀人才做的拾柴,捡粪这类的事儿。在一封家书中,他对自身的长子有这种的规定:每日早上天未明就需要起,醒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儿是去洒扫院落,随后坐下来书法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身的小朋友们千万别染上官场之气。他以前说过那样一句话:“凡豪门子弟,衣禄生活起居无一不与寒士同样,庶几能够成大事者。”
观念贤明重视具体。曾国藩觉得孩子读书不一定是为了更好地当官,念书取决于知理,因此 当长子曾纪泽连续三次考科举考试失败,并向爸爸明确提出不会再走科举之路的情况下,曾国藩允许了,他寄信告知曾纪泽,依照自身的念头去办事。曾纪泽之后的路,在那时候人看来肯定是歪门邪道。那一个时期,一般人压根意想不到去触碰欧洲文化,更不要说去理论洋文了,而曾纪泽竟然在32岁的情况下学习英语。这一真知灼见,应当说不仅有他了解到的,也是有他爸爸对他说的,这表明曾国藩在这里一时期对文化艺术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做为中国人,秉持着,学习培训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应当的,可是当国境被别人逼迫开启以后,你没去掌握国外的状况,你怎么可以在全球之众多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激励和扶持下刻苦钻研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人员的资格意味着清廷在彼得堡同沙俄交涉而且签署了《中俄伊犁条约》,取回了伊犁城。恰好是因为曾纪泽对西学的掌握,恰好是由于他拥有一个十分不错的英文基本,在与俄国人交涉的情况下,能够说成争锋相对,外交关系方式应用又足。
那时候沙俄曾威协说,你要想取回伊犁,我立马就出兵战斗。曾纪泽不软不水泥地回了一句话,说,你需要战斗,大家也无可奈何,可是人们决不怕你去战斗。由于他太掌握那时候沙俄装腔作势的心理状态。要是没有对西学的掌握,没有西学的基石,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坏了。因此有些人说这一次交涉是清朝末年外交史上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次获胜。也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以前用英文创作了一篇文章称为《中国先睡后醒论》,发布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文编写文章内容详细介绍中国,这也是那时许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众的外交人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课优秀人才,他钟爱社会科学,熟练天文学,自然地理,最精解析几何,曾所著《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测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兄弟俩的成才和曾国藩倡导儿女学习培训科技知识,学习培训欧美现代化的工艺及文化有很大的关联。
曾国藩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他的孩子成材了,他的子孙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变成了大教育学家和大专家学者。
清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好影响了几代人,且不说其同时代的湘、淮将领以曾国藩为楷模,就是其后的黄兴、蔡锷等资产阶级军事家对曾国藩治军方略也推崇备至,张之洞、袁世凯等在甲午战后采用西法编练新军时,还采纳了曾国藩治军的许多做法。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两本书都是曾国藩所著,《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扩展资料:
《挺经》:
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世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参与,以恰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在前有猛虎后又毒蛇的情况下,不受其左右,气定神闲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挺经
-冰鉴
曾国藩的作品有哪些?
本文2023-12-01 19:07: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