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天津静海县王口镇岳氏宗族及族谱的相关情况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4收藏

谁知道天津静海县王口镇岳氏宗族及族谱的相关情况,第1张

“盖闻,木有本,水有源,人为一脉所传,孰不欲笃其亲爱哉,乃代远族繁,播迁无定,即亲之爱之,而本源有不能尽悉者,良以家乘不修故也。吾祖以宋忠武王(岳飞)为始,自南渡后子孙流寓,后籍不一,遂蕃衍半天下。余世居获加,闻自明初由汤阴而洪桐,又由洪桐而始迁居焉,数百年来未知一本九族之宜,不惟不能笃其亲爱,抑且昧溯本源,言念及此,不觉默然神伤者矣。”

草草几言,表达了岳氏后族,对祖先的无限怀念,和对岳族“代远族繁,播迁无定”,“后籍不一”的无限感慨的心情,以及决心撰修岳氏族谱的迫切愿望。

《岳氏族谱》始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本馆现藏《岳氏族谱》,为公元一九八一年岁次辛酉建年节印制,十九世孙祥生,二十二世孙启俊等序修。分为统谱和族谱,四号宋体字,十六开本筒子页印订,约九十四万字。

该族谱以宋代忠武王(岳飞)为始祖,‘‘今之岳氏人称己称,皆称忠武王第几世孙,即以忠武王为首称,不得不列之于始矣,况播迁以后,又为以南渡之为宗,当以忠武王为第一世,五候为第二世,相续绵绵,百世不易。’’

《岳氏族谱》记载了岳氏家族宗亲世系分布,各世系先人死后墓葬地理位置及康熙二十五、四十九年、乾隆三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三、三十三年历次修谱序,族谱小引,岳姓世系图引,家谱条例,修谱人名等,迄今为止历经十余次撰修。该谱现藏于辉县市档案馆。 族谱介绍

岳霆系岳飞第五个儿子, 字应时, 号君锡。岳氏阜阳世系,系岳飞第五子岳霆之后裔。霆公住黄梅,下传岳璠—(君见)—运—显孙—天—山—仁-原—辅君—忠—舜—文—玺。岳飞十五世孙岳玺,于明朝万历间任总兵,率师驻屯颍州府(今之阜阳)。因他酷爱颍州西湖 近六年来,岳炜勋、岳镇、岳树立、岳炳侠、岳树森、岳家涛、岳华九、岳树理、岳其尉等宗亲分别走访了阜阳市城乡、西岳湖口、西岳老庄、岳辛庄、东岳湖口、东岳老庄、小岳庄、岳营、凤台县城、岳张集等地,以及山东菏泽、曹县一带岳氏宗长,根据耆老记忆及碑文灵牌,文物记载,以及前人遗留之片纸资料等,始查明玺祖后几代祖宗名讳或谱字,经过编审连同本系凤台岳张集等地后裔调查世系表,经研究方排定安徽阜阳岳氏家谱世系表。

凤台岳张集支系,在使用乾隆皇帝钦赐32派字的同时,还自定派字“正学传千古,人文粹一家,承先多世泽,继贤广良才”20字,从22世至41世使用;阜阳支系自定派字“崇德敬祖,福禄寿康,文显皖颍,忠衍豫汤,恭俭传世,孝信永芳,景行维端,善心循良”32字,从30世至61世使用。两地自定派字与乾隆皇帝钦赐32派字同时并用。

之秀丽风光,民情纯朴,解甲后遂购置田宅,定居西湖之滨,因之为家,其当时住处,即今阜阳城西之岳老庄、岳湖口,二地乃因岳姓而得名。岳玺之西迁,奠定了岳氏阜阳世系之形成,而岳玺就是岳氏安徽阜阳世系之始祖。 根据现存历史资料证明,岳玺公迁颍时,当年曾携有圣祖岳飞之画像、“忠武谥书”、家谱、行状、御札、家集诸件文物。岳玺公生三子,称大公、二公、三公。大公住阜阳西岳老庄、西岳湖口、岳新庄,有老祖坟一座;二公后裔迁城东岳湖口、岳老庄、岳寨、岳营,有老祖坟四座;三公后裔迁至安徽凤台县岳大塘沿、岳张集,有老祖坟一座。岳玺,岳霆后裔,武穆王十五世孙,明万历年间,立军功,授职总兵,镇守颍州。玺公子三:大公随居颍州,二公徙居东岳湖口,三公奉父母迁居凤台。十六世岳三公至凤,堪定今之岳张集镇后岗村西头筑楼居焉。门前有一池塘,故曰岳家大塘沿,地距淝水三湾,东滨长淮,南屏楚山,西接淮河平原,沃野千里,水源充足,宜于业农,适于生活,先祖辈上乘武穆之家风,下秉耕读勤俭为本,吾族得以繁衍昌盛。为追终慎远计,乃于村之西北端,即祖墓北面,建立岳氏祠堂,供奉列祖列宗之牌位,祠堂大门门楣正中悬有二龙镶边中嵌圣旨之匾额,庄严肃穆,并设有专管人员,四时奉祀。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巍峨祠宇,晚清年间毁于苗沛霖之乱军中。宗祠既毁,家谱失传,重修家谱,乃为族中共同系心之大事。1931年聚议为始迁祖修墓立碑,春秋祭祀。

山东桓台岳、罗、朱、齐、赵、方、王七姓都是岳家人 (2009-09-21 17:35:50)转载▼

标签: 世系 白巾 岳飞家史考 后裔 桓台 杂谈 分类: 关于岳家

岳霖次子岳琛山东桓台县后裔考

山东桓台县岳飞后裔,系岳飞三子岳霖之后,岳飞—霖—琛—宽—速—温—超之—让-瑜-河-选-讲,十二世讲祖为桓台岳姓发派祖。根据桓台县《岳氏世谱》记载,十二世讲、训、诲兄弟三人,原始居河北枣强,明洪武四年(1371年)奉旨迁山东,讲迁桓台,诲转迁博山,训留枣强加会。十二世讲祖迁桓台时,有世系图传世,万历丙申(1596年)大水淹没了桓台城,东北三关房舍无存,世系图遗失,数代之后的子孙,只知道自己是岳飞之后,而不知属于哪一支,前几年续谱,先人们都想寻根问祖,但由于条件限制,未成其事。1999年,博山族人、二十七世岳禄昌,东奔西走,查找祖根,后终于在岳力先生主编的《岳飞家史考》二册72页东明世系中查到训、讲、诲兄弟是岳飞十二世孙,系岳飞三子岳霖之后,岳禄昌拜访了东明县西关村,东明县岳氏祖茔碑文中亦有记载。2000年11月,岳飞思想研究会主要负责人岳力先生为此到淄博进行了考察。

据东明族人讲,讲、诲兄弟是奉旨随同其他移民,坐船沿运河北上至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集中点,而分发至桓台、博山的。桓台讲祖,在索镇定鼎后,当时周边地区黑恶势力突起,以“白巾”为号的白巾贼,作乱于桓台、长山、高苑(今高青县)、博兴与临淄等地,他们抢劫掠夺无恶不作,民不聊生,故里众乡皆知桓台岳讲一家,父子八人坚毅刚强,伸张正义,具有先祖遗风,胆略过人,拥其带领乡众,剿战乌河河畔,追杀白巾,灭贼数人,溃败而去,乡里称快。因此,贼心抱恨思毒岳氏,岳讲深为此惧,弥留之时,即命其长子独一本姓,迁居桓台城里,即现在新城北关岳家胡同。以下六子,各迁其妻父家,并随妻姓,其后代起名,也只改其姓,辈份仍按岳氏排辈不变。从此,在桓台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岳、罗、朱、齐、赵、方、王的七姓一家,此乃桓台“岳七姓”之由来也。

在桓台县索镇乌河两岸,原有一官亩3314亩茔地,其中只有一墓,名曰七姓祖坟,在桓台很有名气,是桓台八景之一。

十二世岳讲迁居桓台,迄今已有630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繁衍人口6800余人,分布数省市县,散居70余个村庄,传世快慢距离甚大,慢者二十五世也还有老翁,快者三十四世也见新人。

桓台《岳氏世谱》已续修五次。分别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嘉庆十年(1805年),民国八年(1919年)和1995年。在第四次、第五次续修中,都聘请了名人作序。为了不至于犯讳重名之谬,在嘉庆十年第三次续修时,规定了从二十二世开始,排辈世系按“毓德振宗,端本可大,维道乃兴,念祖先发”十六字辈,民国八年第四次续修时又增加了“儒业传家,英俊华国”八字辈。当前,适逢盛世,在迎接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之日,终于把飞祖与讲祖这段谱系衔接起来。

岳飞至今,时近900年,其后裔遍布海内外,各地人才辈出,美不胜举。且看桓台后裔,发扬先祖岳飞公“尽忠报国”精神,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卓越的人才英杰,现将他们的名字与业绩载入《岳飞家史考》这部光辉史册。

在军界,二十六世有跟随傅作义南征北战、坚持抗日的高级将领岳锡峰;二十七世有在越南战场上履立战功的27军后勤处处长岳本祯,有渡江南下的干部王本江;二十八世有空军飞行大队长岳可星,有26军军务参谋岳可双(城东),有沈阳军区司令部飞行大队长兼教练岳可信;二十九世有淮海战役中多次立功、第一船上岸的渡江英雄赵大贵,有多次立功晋升为团长的王大峰,有省部级干部、上海农垦局局长罗大明。

在政界的县处级干部有,二十五世岳宗秀;二十六世岳淑德、岳淑祥;二十七世朱、罗本田;二十八世岳可村、岳可云、岳可信;二十九世罗大纯、罗大博、罗大智、赵大明。

科局级干部有:二十六世岳端前、岳端宝、岳端玉、岳端杰、岳锡岭;二十八世岳可功、朱可军、罗可绪、罗可义、罗可让、罗可普、岳可生;二十九世岳大永、罗大义、罗大前;三十世岳维杰、岳维新、罗维贤。

近期还出现了一批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硕士,有识之士,层出无穷,名繁不胜枚举。

1岳飞—2霖—3琛—4宽—5速—6温—7超之—8让-9瑜-10河-11选-12讲丶—13贵德—14吉—15继成—16东山—17良善—18冲儒—19安—20怀印—21景运—22毓琪—23德溥—24振声—25宗沂—26端方—27本泰—28可登—29大德—30维顺—31道岗—32乃福—33兴中

(《岳飞家史考》(第六册)36-39、107—109页)

(文本录入:河南社旗岳宗高)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6

喜欢

阅读(496)┊ 收藏(0) ┊转载(3)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岳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你好:

关于岳性的起源:

远古时,有一种官职,叫“四岳”。岳性是由这个官职而演变形成的。

关于“四岳”的作用,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四岳是专管祭祀三山五岳的官。因为远古时人们认为山是神灵,所以四岳官的后代,取官职为姓形成的。

另一种说四岳是分掌四方的诸侯。

但不管怎么说,四岳都是尧舜时期的一种权力较大的官职。

再解释一下关于岳氏家谱的堂名写“山阳”:

山阳是汉代时岳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那里是所有岳家人的老家,出了很多岳性的名门望族。

后来岳家人迁居全国各地,但他们始终沿用山阳的堂名。

关于岳性的名人,你没问,我也就不罗嗦了。如果想知道,一楼的大虾说得很清楚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网上搜了下,没找到更多,你看看这个,挺好玩的

  岳云考 岳霖三子岳珂河南清丰县后裔考

  岳云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山东东平县后裔考

  岳甫长子岳觐湖南益阳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浙江嘉兴后裔考

  岳甫次子岳觌浙江杭州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山西介休县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江西南昌后裔

  岳雷考 岳霖三子岳珂汤阴县后裔考

  岳雷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河南伊川县后裔考

  岳雷四子岳纪河南安邱后裔考

  岳雷四子岳纪云南贵州后裔考 岳震考

  岳震四川忠县后裔考

  岳霖考 岳震仪封县后裔考

  岳霖长子岳琮江苏宜兴后裔考 岳震湖南衡东常德后裔考

  岳霖长子岳琮永泰后裔考 岳飞四子岳震贵州省赫章县白果镇后裔考

  岳霖长子岳琮洛阳寺里碑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考

  岳霖三子岳珂河南台前县后裔考 岳霆考

  岳霖三子岳珂山东梁山县后裔考 岳霆长子岳璠湖南邵阳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山东萃县后裔考 岳霆长子岳璠安徽阜阳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安徽砀山后裔考 岳霆二子岳玙河南获嘉后裔考

  岳霖三子岳珂丹阳市后裔考 岳霆三子岳琨湖北黄梅县后裔考

他们是金兀术后人,分布在河南省鹿邑县11个村落,同属于“完颜部落”。他们在这里沉默了400年。

他们依然守护着女真完颜氏的民间信仰;他们不听不看与岳飞有关的戏曲、**,恪守同姓同族不通婚的祖训;他们把马、狗和喜鹊视若神灵,崇敬有加;他们性格率直,崇文尚武。

先祖完颜必重中探花河南为官

鹿邑成为完颜女真后裔最大聚居地

鹿邑县涡北镇完楼村聚居着1000多名完颜氏村民。村头是他们的祖先完颜必重的墓地,立于明朝万历27年的墓碑已经风化。1994年,完颜家族重修了完颜必重的墓碑。

完颜三坤在鹿邑县完颜家族中是一个活跃人物,曾担任过马铺镇卫生院院长,现在鹿邑县卫校工作。2006年6月18日,他只身一人赴黑龙江省阿城市参加了“上京国际第四届金源文化节”。

他告诉记者,他们是完颜宗弼的后裔,“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据他考证,他们的祖先是明朝万历年间从安徽肥东迁徙来的。元末明初,金太祖四太子完颜宗弼的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今天的安徽肥东县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

安徽肥东完颜牌坊村的《完氏重修宗谱》记载:“爱吾公字必孝,生于明万历乙未年,年弱冠为国学生。公本兄弟三人,长公子必重,未冠时报名袭职,得中后从戎至河南,不知所终。”

曾任鹿邑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完颜德福说,解放前,完楼村有占地50多亩的完颜祠堂,建筑规制为传统庙堂式,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又汇集了满族民族特色和皇家文化内涵。祠堂内有很多碑记,正面挂着完颜家族世代祖先画像,本地人称“影”,完颜祖定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为祭祖拜影之日,可惜后来被毁坏了。

完颜三坤说,完颜家族把居住的村子均冠以完姓,鹿邑县有完楼村、完老家村、完天齐村、完观庙村等。除完楼村外,在马铺、太清、贾滩、杨湖口等5个乡镇的10个自然村也聚居着完颜氏村民。河南除了鹿邑的5000多人外,汝州和禹州还有500多人。

完颜三坤在第四届金源文化节上了解到,现在所知道的全国完颜女真后裔有1万多人,人口比较多的是鹿邑县,另外,甘肃省泾川县的完颜村有3000多人,安徽肥东县的完颜牌坊村有2000多人。

隐族易姓保留血统

从元朝到1987年这段时间里,鹿邑的完颜家族却是汉族,单姓“完”。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任崇岳曾数次到鹿邑县考察,他说,《完颜氏家谱》记载,天兴三年,延续了119年的金朝灭亡,那些达官贵族隐族易姓,四处逃生,改女真族为汉族,改复姓“完颜”为“完”姓。《金史·国语解》中说:“完颜,汉姓曰王。”

在金国100多年的历史中,只有王族宗室才姓完颜。他们冒着极大风险保存完颜姓氏是要子孙记住,他们是完颜王族宗室的血脉。

据他考证,万历44年,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来皇太极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即天子位后定国号为大清,女真族的名字就慢慢消失了。

任崇岳说,20世纪80年代初,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后勤等人听说安徽肥东县人民 批准了完颜牌坊村完氏的请求,将单姓“完”改为“完颜”、汉族恢复成满族的消息后,也向鹿邑县 提出申请。鹿邑县 非常重视,派人到安徽肥东县调查了解。1987年,鹿邑的单姓“完”改为复姓“完颜”,汉族也改成了满族。

在这以前的岁月里,他们在鹿邑默默地生活着。

2006年6月18日,完颜三坤应邀参加第四届金源文化节,走进了公众视野。

阿城市被称为“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史称金上京会宁府。从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松花江支流阿什河畔建都立国开始,这里历经金太祖、金太宗等四位皇帝。1153年,金国将首都迁至燕京。清宣统元年在阿城设县,名为阿拉楚喀城,简称阿城。现在阿城市已经找不到姓完颜的人了。

文化节组委会对完颜三坤的到来非常重视,在祭拜金太祖陵时,完颜三坤和溥迪领拜上香,他们这些正统的完颜家族的后人行跪拜礼,其他的人则行躬拜礼。在海内外女真后裔礼祭金太祖雕像仪式上,完颜三坤又和另外两人领拜上酒,还为新落成的完颜后裔馆剪了彩。

打破不和岳姓通婚的族规

鹿邑的完颜姓村民有这样的族规: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不唱《草坡面礼》《八大锤》《反徐州》等有关岳家将的戏曲,不看与岳飞有关的**。他们认为里边有侮辱先祖的内容。族规也不允许他们同姓同族通婚和与岳姓通婚。

完颜三坤说,女真人的第一次辉煌是建立大金国,伐辽灭北宋,与南宋划淮而治。在与南宋的攻伐当中,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与南宋的岳飞争斗,流传下来的《岳飞传》脍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颜氏后裔与岳飞后裔也结下了仇。

涡北镇完楼村86岁的完颜凤楼告诉记者,解放前,有一个剧团在马铺镇完老家村的邻村演《朱仙镇》,完颜姓家族知道后,去人把戏台子掀翻了,险些发生打斗。

在“第四届金源文化节”上,完颜三坤在和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金兀术后裔交谈中,发现他们都有“男人不能娶岳姓女子、女子不能嫁岳姓男子”的共同祖训。但是,这一祖训却被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三永改变了。

1992年,完颜三永和邻村一位姓岳的姑娘偷偷相爱了。他们准备结婚时,遭到完颜三永父母的坚决反对,村里的一些族人也坚决反对,他们认为,金兀术的后人和岳飞的后人是不能和好的仇人。但是完颜三永认为他们是干涉自己的婚姻自由,据理力争。

村支书完颜三和召集族人进行讨论。完颜三和与村里的一些开明人士认为,现在是新社会,婚姻法也有明确规定,婚姻自由,再说不与岳姓通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做通了完颜三永父母的工作。有情人终成眷属。

完颜三坤说,这是鹿邑完颜家族第一例和岳姓通婚的。2005年,完老家村的完颜立石也和一位姓岳的姑娘结了婚。

传统的烙印

完颜族人的祖训有的被改变了,但是一些民间信仰仍深深地烙在他们心中。他们不吃马肉和狗肉。

完颜三坤说,女真族是游牧民族,对马怀有深厚的感情。不吃狗肉有这样一个典故,努尔哈赤幼年时,明朝总兵李成梁要杀他,努尔哈赤匆忙中偷了一匹马,带着自己喂养的一条大青狗逃出军营。逃跑途中,坐骑中箭毙命,努尔哈赤只好躲进一个大草甸子里。李成梁放火烧他,他的大青狗飞快地跑到河边跳入水中,然后回到努尔哈赤身边打滚灭火,来往不止。努尔哈赤终于脱险,而大青狗却被累死。从此,满族人敬狗爱狗,不杀狗不吃狗肉,至今婚丧时仍用红纸剪出马和狗的图案,张贴在门窗上。

满族人喜爱喜鹊,视之为神,并把它当作本民族的图腾。

据说,满族人的祖先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的子孙暴戾成性引发叛乱,只有一个叫樊察的幼儿逃跑了。途中追兵赶来,樊察听天由命,兀立不动。正危急时,一群喜鹊飞来落在他的身上,追兵远远看见,误以为是根枯木。樊察劫后余生,无限感慨,便把喜鹊当作神灵。

完颜三坤说,鹿邑的完颜村民交往中还用“抱拳礼”,年幼者向长辈行礼时,右手抱拳,左手从左边半抱着右拳,两个大拇指并列平行;长辈还礼时,两手姿势相反。春节时行跪拜礼,跪姿为半跪式,眼正视,头端正。

在丧葬习俗中,完颜村民要在棺材上放一把用柳条、麻绳和高粱杆作成的弓箭,箭头正对着棺材前方。

崇文尚武人才辈出

没到鹿邑之前,记者对他们充满了神秘感,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的祖先彪悍威武、刚猛桀骜。2009年5月5日,记者在鹿邑县接触了众多的完颜氏家族的人,他们的性格豪爽质朴。

马铺镇完老家村是鹿邑最大的“完颜部落”,有2300多口人。

村支书完颜三和说,完颜家族的人性格率直、不服输,爱抱打不平,有些事看不顺就站出来。有一年在马铺街上,有两个人在打一人,姓完颜的一个人看不惯去劝架,结果也和那两个人打起来了。那两个人输得不服气,姓完颜的人走到他们家门前时,又进行了一翻较量。

崇文尚武是女真族入主中原后,与汉文化融合的结果,现在完颜家族中还有很多人会武术。

20世纪60年代,完颜家族习武之人众多。夜幕降临后,村里空地上的马灯亮了起来,他们就开始练习武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习武的人也少了。

今年81岁的完颜三杰,年轻时会使用刀枪剑棍等多种兵器,都是父辈传下来的。完颜三坤的父亲也会武术,退休后在家教孙子们练习武术。

完颜三坤说,《鹿邑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鹿邑完颜一支出了十几名武举人和文秀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多名烈士。鹿邑烈士陵园的碑记上就镌刻着7名完颜姓氏的名字。

据他们粗略统计,鹿邑完颜家族考上大学的有300多名,其中不乏研究生和博士生。

完颜家族在外工作的国家干部有200多人,在鹿邑县任职的科级以上干部也有20多人。最近,完颜三坤萌发了举办完颜宗亲学术研讨会的想法,他说,评书《岳飞传》等文学作品把岳飞渲染成了大英雄,而金兀术成了侵略中原的敌人。他认为,在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女真人也作出了贡献。

谁知道天津静海县王口镇岳氏宗族及族谱的相关情况

“盖闻,木有本,水有源,人为一脉所传,孰不欲笃其亲爱哉,乃代远族繁,播迁无定,即亲之爱之,而本源有不能尽悉者,良以家乘不修故也。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