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共有第多少代了,那一代是谁叫什么
孔子后代 台湾有3000人
经过十年编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已近尾声,目前已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全世界将收录一百八十万名孔子后裔,台湾部分有三千人,二○○九年完稿付印。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墉告诉记者,“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在一九九六年启动,孔子后裔最近一代已繁衍到第八十三代,是一名“念”字辈的辽宁省十多岁小女孩。
联合报报道,孔德墉说,台湾部分,台湾孔氏后裔的调查工作进行很顺利,共有三千名孔子后代被收录;台湾最近的一代是孔子第八十代孙的孔佑仁(今年一岁),孔佑仁也是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的曾孙。
孔德墉指出,“孔子世家谱”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距上次大修已七十年,那次就是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一九三○年,成于一九三七年,当时收录五十六万人,称为“民国谱”。根据现有资料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三百多万人,大陆最多,有二百五十万人,其余分布较多的地区有香港、台湾、南韩、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孔子世家谱”因为繁衍时间之长、族系复杂、编辑之广、核查严谨与保存完备,二○○五年被列为金氏世界纪录的“世界最长家谱”。孔德墉表示,“孔子世家谱”目前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着既定辈分,从辈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目前发现重名者以“孔宪明”最多,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二人。
孔德墉说,“孔子世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家族史与正史、地方史志一样是国家历史的组成部分,透过“孔子世家谱”能与同时期的文化相辅相成,发现更多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提供研究儒家学说及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
这是新闻``应该准确````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需要,特面向海内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名流担任我院特聘名誉顾问及顾问等。
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我院教授、客座研究员。另外还向社会招聘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以上各类人员名单发布如下: 丁光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
叶选平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
孙家正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丁衡高 国防科工委原主任、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士
向守志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
韩培信 江苏省委原书记
梁步庭 山东省委原书记
刘忠德 中国文化部原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高占祥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
张连珍 江苏省政协主席
韩喜凯 山东省政协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
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士
张存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中科院士
虞兆中 台湾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
王赓武 香港大学原校长、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
南怀瑾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
董光壁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汝信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教授
邢贲思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实》杂志原总编
王治国 全国工商联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理事长
朱高正 国际易联副会长、台湾欧洲文教基金会会长
杜维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新儒家学者
吴爱莲 国际易联顾问、澳大利亚易玄信息生命科学研究会主席
苏新銮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王予 世界华商联合总会秘书长
贺兴桐 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
张岂之 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项 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司元忠 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原校长
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
姜建中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
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
张际春 国防大学将军
盛昭瀚 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
冯致光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
董健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
丁莹如 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夫人
王斌泰 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
温希凡 天津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恒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加州苏浙沪同乡会会长
李惠国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协研究员
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
孙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易联秘书长
刘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徐宁 南京市物价局局长
毛卫华 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马和欣 南京市工商局局长
赵忠令 南京工程大学原党委书记
许敖敖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
龙安定 浙江省原政协主席
罗一民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兼省委统战部部长
刘金美 福建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王助安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张国敏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副主任
张继禹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陈光 山东省省长助理
孙永春 贵州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沈先启 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
李宏鸣 安徽省黄山市原市长、宿州市委书记
辛冠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原副理事长
任法融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
弓克 吉林孔子学院院长、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
马灿荣 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中国驻德国大使
沈善洪 杭州大学原校长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近东 江苏苏宁集团董事长
薛乐群 江苏中江集团董事长
祝义才 江苏雨润集团董事长
刘积仁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宏基 台湾新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崔波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原书记处书记
耿乃凡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
王惠荣 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总裁
黄宏亮 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总裁
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
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
金毅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胡庆华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孙泳伦 无锡天仁集团董事长
院务委员会为本院最高领导、权利、决策机构。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特聘请海内外有关人员组成。组成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石连同 中国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创始人、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常务所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原总秘书长
阎韬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原主任
卢央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司元忠 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校长
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局局长
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
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
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北京大学教授
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
颜石安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
赖永海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
杨向群 国家发改委司长
韩爱兴 国家住房建设部司长
杨伯强 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
毛卫华 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党委书记
高以俭 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江苏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薛乐群 江苏中江国际集团董事长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其成 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
石小梅 江苏省演艺集团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
刘康 山东省泰安市政府秘书长
郑武樾 泰国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
杨世华 江苏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院住持
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
隆相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南京栖霞山寺方丈
沈长明 江苏天一集团董事长、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杨宗义 江苏福中信息集团董事长
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
刘茂富 江苏镇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马士俊 江苏明城集团董事长
辛长宝 常州宝盛集团董事长
顾小荣 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姚兵 南京大学产业集团副总裁
程朝晖 香港美容学院院长
孙玉 南京金陵饭店党委书记
院长:石连同
副院长:阎韬 卢央
秘书长1人(待定)
副秘书长3—5人(待定) 阎韬 卢央 余敦康 唐明邦 周继旨 洪家义
石连同 颜石安 赖永海 刘长林 刘大钧 张其成
丘亮辉 刘蔚华 吉文辉 曾仕强 周齐 管 峻
丁莹如 楼宇烈 钱逊
(以上名单职务、职称见前已标注)
周加才 曹传仁 毛卫华 高以俭 石连同 石小梅
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就业办主任) 刘康 刘茂富 朱建进
薛乐群 马士俊 杨宗义 杨世华 沈成明 刘学忠
彭慧(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校长) 张晓平(山东济宁市中区人大主任)
孔德墉(香港) 崔百强 郑武彬(台湾) 顾小荣
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程朝晖 孙玉 周继旨南京大学教授阎韬南京大学教授
卢央南京大学教授洪家义南京大学教授
吴新雷南京大学教授石连同南京大学教授
朱剑南京大学教授颜世安南京大学教授
赖永海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南京大学教授
辛冠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修平南京大学教授
张连珍江苏省政协主席余敦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
高占祥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
唐明邦武汉大学教授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
钱逊清华大学教授刘大钧山东大学教授
朱维铮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长江原《中国科技报》主编沈善洪浙江大学教授、原杭州大学校长
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为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长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吕绍纲吉林大学教授陈乃蔚复旦大学教授
吉文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阮荣春上海大学教授
齐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惠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蔚华山东省社联主席、教授张其成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志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
丘亮辉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会长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许敖敖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唐庆铭新加坡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
成中英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陈鼓应台湾大学教授
唐亦男台湾大学教授于希贤北京大学教授
吴星莹马来西亚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尉天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白乐桑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施寒微德国哥延根大学教授
孙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雪天津大学教授
刘笑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赓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教授
山田利明日本东洋大学副校长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教授
赵荣澄台湾大学教授亢亮天津大学教授
丁冠之山东大学《文史哲》教授钱志新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大教授
赵骏河韩国儒学研究专家石川忠久日本儒学研究专家
苏新鋈新加坡儒学研究专家顾彬德国儒学研究专家
汪忠长美国美西易经学会理事长邹宏基台湾光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傅淑芳山东《老年杂志》原社长郭次仪香港“百草堂”董事长
汤恩佳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博士姚伟彬澳门儒学研究专家
孔德墉香港世界孔氏续谱协会会长程艾兰法国儒学研究专家
吕武吉澳大利亚儒学研究专家陈启生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秘书长
郑彝元泰国儒学研究专家斐文波越南儒学研究专家
郑武樾正大集团资深总裁陈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徐宁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乃凡江苏省广电厅厅长
喻继高江苏省国画院管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郭贻贤印度尼西亚儒学研究专家高以俭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会长
曹凤泉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杨丽丽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
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王策《环境易术》杂志主编
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韩爱兴国家建设部科技司长
杨向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
石小梅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孔爱萍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
杨世华茅山道院住持、江苏道教协会会长邵伟华广东易学专家
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霍斐然四川易学专家
李仕澄东南大学教授王远林广西桂林陆军学院教授
释宽容安徽天柱山三祖寺方丈莲花江苏省南京鸡鸣寺方丈
妙湛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方丈心平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方丈
释永信河南少林寺方丈戒忍浙江普陀寺全山方丈
隆相南京栖霞寺方丈传义南京毗卢寺方丈
曹传仁江苏省纪委原副书记级张树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
杨伯强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沈长明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邓千建设部《中华建筑报》社长刘学忠江苏中泰集团董事局主席
杨宗义江苏福中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洪万康台湾大润发超市有限公司副总裁
马士俊南京明城集团董事长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蒋义海江苏省文联一级画师李秋宝南京火车站原副站长
韩景增南京军区通讯总站原政委詹永清安徽黄山旅游集团总经理
陈大文南京金盛集团副总裁傅斌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
毛利人江苏出版集团凤凰台饭店总经理王振义南京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
李娓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黄正明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杨小琳香港知名歌手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续文利香港中旅投资集团公司黄贤安江苏南京画家
慧闻湖南省汨罗佛果寺崔百强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发展总监
谛如南京栖霞寺杨淑琴江苏省中医院口腔科主任
宝世宜北京文化名人俱乐部秘书长温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曾建平江苏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江雅琦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
胡正良南京海关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王锴香港开益出版社社长
阮国安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院长邢东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黄淦波广东东莞市观音山集团董事长刘金斌江苏省南京市
张清渊台湾“五术”总会名誉会长张树淮江苏淮安市
马文章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张兴利江苏省经协委原总经理
陈全仁西安新加坡益禾保健有限公司总裁陈广德江苏新沂市政府协副主席
傅亚超海南省海口市刘开文贵州省贵阳市
赵岩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院副教授施炳煌上海市
彭松桦新加坡程中山东省巨野
邓海一北京市许兵(永昌)南京宝华山隆昌寺
茅懿鑫泰国一统公司 张代祥山东省济南
骆家清江苏南京 卞长华江苏省南京
韩元茗北京张开新福建莆田
刘东雳海南海口张正亚江苏省淮安
张瀚之海南海口金竺雨南京书法协会
陈国华浙江温州黎沛泓江苏省南京
张一指甘肃省兰州市 范文举河南省国学促进会
张西川北京沈峰江苏省昆山市
黄恒堉台湾荣柱台湾
郭仁德福建厦门市
孔强卫南京孔子后裔联合会
余扬元南京
金守平云南省楚雄州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孔子的后人,而且是直系血缘关系,这听起来仿佛是耸人听闻,简直是无稽之谈,但是现在就用逻辑来揭秘这样的事实,恐怕没人敢承认这个事实,孔子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了,孔子目前有72代后人,以孔子开始,如果孔子的后人每人都只生一个,这72代也最多只有72人,如果每个后人都生2个,这个数字你绝对想不到是多少?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需要更多人来揭秘,至于事情的真实性,需要更多人来求证,我个人认为真实性、准确性在99%,如果属实将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发掘。
假如他生了一男一女,再到他儿子生下一男一女,他女儿也生下一男一女,然后第三代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也个生下一男一女,这样每个直系后代男女,假如他每个后代都生2个孩子,这样算是2的71次方是236118324143481021,这样一算仅仅2000多年,属于他的直系后代就多达这么多,所以这个数据非常不现实,但是这样算的确是这么多,比如在孔子后几十代后的直系后代之间结婚,这样就不能算成次方,所以他的直系几十代后人很多都是夫妻,而他们根本不知道,比如夫妻都是孔子30代儿女后人,男性的在姓名上一直姓孔,但是女性后代有姓李张何陈等等,这样就说明很多人是母系,大部分是父系和母系混合的后代,这样复杂的关系也自然理不清了,而这个数据是非常之大,而如此大的数据为何与现在人口不符合?所以这样计算或许有的人觉得不合适,我们不了解古代的计划生育,但是一点肯定的,孔子有72代父系后人,从一个人的父母双亲开始算,算到71代,发现数字也是236118324143481021,然后这里很多又重复了,比如从春秋战国到现在一共有200亿,这样计算平均一个人在数据中重复1153万次之多,这样就更证明了在这71个父系和母系人口中,很多已经重复了,比如有的夫妻他们几十代前的父系是一个人,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我们父系母系之上,恐怕连孔子躲都躲不过,那么说明这样计算平均有,越到后来的夫妻是孔子的直系后代可能性越大,一个人是男女共同的血缘关系,一个金字塔的方式,按照数据计算,现在每个人不是孔子血缘后代只有亿分之一的可能,假如当年孔子不生孩子,这13亿会变成另外的13亿,现在人口与这样就证明2000年以前的人与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直系血缘关系。每一代其实就是一次方,71次方出来的数据为什么比13亿大几十亿倍,这足以说明后代的夫妻也有很多都是他的直系后人,越到以后几率越大,几率越大证明后人就越多,就像当时有几千万人他们的后代第一代像蚂蚁乱串,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等等,如果2000年当时死一个人,两个孩子没生,那么我们中国13亿的数据就刷新一下了,不是我们这些人了,所以过去秦始皇、孔子、老子、屈原,甚至是奴隶、乞丐等只要他有孩子的都是,没有了一个人今天人们数据就会刷新,人类的生存很怪异也挺有意思,所以我坚信2000年前任何一个有孩子的父母都是我们的直系祖宗,如果你现在有两个孩子,以每个孩子生一男一女的话,2000年后百分之百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你的直系后代,如果没有2000年后的中国人口在15亿,人们集体刷新另一组,但是人口不会减少,只是这15亿不会是之前的那15亿人口了,可见我们能出生绝对比唐僧西天取经还难!我们会简单的认为我们的祖先犹如是一根线上去的,其实很多人的祖先都是一根线上去的,上到最高点都是一个人,而不只是一根线,一个人有几百亿线,每跟线都是交叉的路达到2000年的所有人,我们的祖先有几百亿人,少了一个,我说2000年随便一个人都大部分可能是现在全中国的祖宗,不仅仅血缘关系,没有他也一样没有我们,当然现在孔子72代后人孔宪铎只是孔子的纯父系后人,而现在大部分人中国人都是父系母系混合了,越是年代近的人血缘关系越小,我认为曹操是中国99%的人的祖宗,而朱元璋就不一定了,我认为朱元璋的后人有100多万人,1000年后差不多全国人民都是他后人了,很多人都忽略了母系和母系与父系混合系等等,只知道纯父系,那个孔宪铎没有什么值得荣幸的,如果从现在把每个母系父系以上的几十倍全找到,以每个人有一对父母,每个父母有两对父母,这样下去有71代,算算有多少人,起码父母是两个不多不少,这样算下去确实有几万亿都不止,但是呢,因为会重复,比如有的人夫妻他们几十代前的父系是一个人,如果不重复,那么必须要有236118324143481021人口,这样的人口是不可能成立的,这个数据非常可怕的,得到的结果是71代后重复严重,不然几万万亿人口,如果算是纯父系的数字是可以计算的,但是父系母系几十代混合的,前面说而按照几千年中国人口一共假设在200亿,而按照父母的72代算几万万亿都不止了,所以很多血缘关系都重复了,很多夫妻都是某人的儿系女系后人,也就是说现在你不是孔子后人的几率只有亿分之一。
如果还没看懂就通俗一点吧,我举例孔子有一儿一女的话,他的儿子也有一儿一女,他的女儿也有一儿一女,这样第二代是2个人,第三代就是4个人了,他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分别有一儿一女,那就是8个人了,以此类推,所以得到的数据是非常庞大,如果这样不好推算,那么就从现在一个人父母一样,一个人爸爸的父母,妈妈的父母就是四个人了,奶奶、爷爷、姥爷、姥姥的父母就是8个人了,以此类推,71代算的人数是236118324143481021人,但是这样算肯定是对,但是从古代到现在算200亿人吧,绝对不可能是236118324143481021人,所以很多人已经在里面算重复的次数了,按道理71代的前辈这样算下来是有236118324143481021人,但是为什么没有,那么就说明已经重复了,比如夫妻两个在27代之后他们在70代或许是一个祖宗的,这样就重复了,重复了多少?这样计算平均一个人在数据中重复1153万次之多,27代父系母系N与49代母系父系C他们过去也曾经有一个祖宗,重复1153万次之多就相当于在26个字母中任意几位字母相组合,从古代到现在200亿个人每个人与人的关系全部理清后,就发现关系重复多达1153万次之多,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样就更证明了在这71个父系和母系人口中,很多已经重复了,重复的关系说明很多前代的人是后代的父系母系的祖宗,甚至结婚的两个夫妻在2000年前大部分都会有一个祖宗,比如有的夫妻他们几十代前的父系是一个人,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我们父系母系之上,恐怕连孔子躲都躲不过,那么说明这样计算平均有,越到后来的夫妻是孔子的直系后代可能性越大,一个人是男女共同的血缘关系。如果在2000年前偶尔死去一个准备未来生两个孩子的孕妇,那么今天全国大部分的人的都要全部刷新全新的面孔。无论是秦始皇、屈原、孔子、周武王只等只要是有后人的前人,他们999%都是我们的直系祖宗,年代越久可能性越大,年代越近可能性越低,按照推理在我们是朱元璋后代不足01%,但是2000多年有几个儿孙的人,现在直系后代多达999%,2000年后,你也有可能是每个中国人的祖宗,如果你今天死去,2000后数据就会刷新一下,你现在有两个孩子,你的后代每个人以生2个孩子算,25年后你有了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50年乘以2,75年代乘以2,100后年你刷新了32人,2000除以25,等于80,每次乘以2,从每个25年后的得到结果的基础上乘以2,算的数据在万亿亿,显然不可靠,这个数字说明了这几十代人中比如关系重复很多次,从第一代到80代重复了N次,如果不重复这个数据是成立的,而现实根本不可能有几万亿亿人,所以这80代的后人中,他们很多夫妻并不是单项的,你是他们夫妻两的祖宗,这样就可以证实很多都重复了,如果由一个47代的祖宗是一人,这夫妻两的族亲重复多少倍了,从47代以上全是他们公共的祖宗,如果你不承认重复不承认和他的祖宗是一个人,那这数据就是几万亿亿,这个数据恐怕你不好解释,按照人类这种几率,而2000年的人口一共才多少?包括你的孙女也是他们很多夫妻当中的祖宗,这样一算,你的一代二代三代等,很多都与79代78代等算祖宗的方式中重复了,如果49代的夫妻的祖宗是一人,那这个数字就重复了一次,如果200年后刷新人数不会变化,但是人全变了,所以孔子的混系后代人口非常多,比如男女的,直系后代非常少只是一代代都是父系,孔子的后代有72代和男女两个不同的环节。你不想是孔子的后人都难,所以以后别乱骂人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亲戚。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於陈下。
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
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安国生卬,卬生驩。
孔垂燊,他是孔子第79代传人。2013年5月1日,孔子第78代传人孔众的妻子安雅微博晒出儿子、孔子第79代后人孔垂燊的百日照片。
他的父亲叫孔众,孔子第78代直系后裔,今年50岁,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从事药商生意20多年,担任药厂公司的CEO,同时兼任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
孔众(1963年—),他的谱名维众,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78代孙,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父孔德墉先生,是孔子第77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的从堂弟,也是续修《孔子世家谱》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孔子世家是源远流长的世界第一贵族世家,孔子嫡系后裔世袭衍圣公爵位,不随王朝兴替而更迭,可以说衍圣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在短暂的民国社会中,都是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而衍圣公之外的非嫡系孔氏后裔,同样也享受着祖先孔子的荣耀,历代皇帝在尊孔的同时也优礼着孔子的后裔,凡家系可考,有谱可稽的孔子后裔,均享受着免田赋、免差役、优先科举选拔的恩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世家是世界第一贵族世家,英国国王在会见孔子后裔孔祥熙时,曾经自嘲说,英国王室和孔子世家比起来,好比蘑菇比之大树。
曲阜孔家第二代,孔鲤,字伯鱼。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泗水侯,孔氏后人称为二世祖。孔鲤经常趋庭接受孔子诗礼的训导。享年50岁,先孔子而死。第三代,孔伋字子思。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孔伋享年82岁。第四代,孔白,字子上。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享年45岁第六代,孔箕,字子京。享年46岁。第七代,孔穿,字子高。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为魏相。享年57岁。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好学有才,言辞清辩,奏对成章。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为褒成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欲拜孔均为太尉,上书辞谢未就职。享年81岁。 第十七代,孔志。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复封为褒成侯,食邑2000户。
第十八代,孔损,字君益。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爵,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至阙里祭祀孔子时,孔损助祭,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封为褒亭侯,食邑1000户。
第十九代,孔曜,字君曜。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封为奉圣亭侯,食邑1000户。
第二十代,孔完。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袭褒亭侯。孔完早逝,无子。由其弟孔瓒之子孔羡袭爵。 第二十一代,孔羡,字子余。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拜为奉议郎,二年(公元221年)封为宗圣侯,赐食邑百户。
第二十二代,孔震,字伯起。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封为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黄门侍郎,赐食邑200户。享年75岁。
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历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袭奉圣亭侯。享年61岁。
第二十六代,孔鲜,字鲜之。好学,有度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袭封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一作孔秉,字敬山,博学多才艺。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封为崇圣大夫,食邑500户,并给10户以供洒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任秘书郎,袭爵。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改封崇圣侯,赐食邑100户。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袭崇圣侯。享年58岁。
第三十代,孔渠,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改封崇圣侯,食邑百户。孔长孙有二子,长子英悊,次子嗣悊。长子早逝,无子。享年64岁。
第三十二代,孔嗣悊。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升迁太子通事。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封为绍圣侯,赐食邑100户。享年70岁。
第三十三代,孔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封为褒圣侯,赐食邑100户,朝会时位同三品。武则天时赐予玺、书、衣服等。享年71岁。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袭封褒圣侯,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享年56岁。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袭褒圣侯,特授国子四门博士。
第三十六代,孔萱,袭封文宣公,兼任兖州泗水今。
第三十七代,孔齐卿。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袭封文宣公,兼兖州司马。
第三十八代,孔惟眰。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袭封文宣公,任兖州参军,奉孔子祀,复50户以供洒扫。享年65岁。
第三十九代,孔策。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袭封文宣公,历国子监博士。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宰相白敏中奏请岁给户绢百匹,充春秋奉祀。享年57岁。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袭封文宣公。举进士甲科,官至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员外郎。享年74岁。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袭封文宣公,授广文博士。享年60岁。
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唐哀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授泗水令,后因时世动乱,失封爵。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被庙户孔末所杀。享年42岁。 第四十三代,孔仁玉,字温如。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任曲阜县主簿,三年(公元932年)袭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兼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幸曲阜拜孔庙及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被孔氏后人誉为“中兴祖”。享年45岁。
第四十四代,孔宜,字不疑。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任曲阜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享年46岁。
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博学、善吟咏。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袭封文宣公,兼任曲阜县令,赐白金束帛及太宗御书印《九经》。享年38岁。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袭封文宣公,兼曲阜知县事。卒年35岁,无子。后孔延世弟孔延泽之子,孔宗愿袭封。
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主簿。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将爵号改为“奉圣公”,专主祀事。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废掉孔若蒙的爵位,由其弟孔若虚袭封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的长子孔端友袭封衍圣公。
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袭封衍圣公。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端友随高宗南渡,寓居衢州,称为南宗。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留守林庙,金命权袭衍圣公,称为北宗。
第四十九代,孔璠,字文老。孔璠系孔端操次子。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公元1133年)袭封衍圣公,主管祀事,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丢掉爵位。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金廷准备授孔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爵位,未来得及受封便去世。享年38岁。
第五十代,孔拯,字元济,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孔拯卒,时年26岁,无子。其弟孔摠袭封。
第五十一代,孔元措,字梦得。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袭封衍圣公,加文林郎。后兼曲阜县令,授中议大夫,金宣宗贞佑二年赴汴京,金亡,回曲阜。享年70岁。
第五十二代,孔浈,字昭度。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袭封衍圣公。孔浈后被人告称乃驱口贱民李姓所生,因而被夺爵。
第五十三代,孔治,字世安。元成宗元年(公元1295年)封为衍圣公。孔治是孔宗愿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是:孔若愚——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全——孔治。孔子后裔的袭爵,由孔浈被剥夺衍圣公爵号后,中断43年之久,直到孔治才又袭封衍圣公爵。 第五十四代,孔思诚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袭封衍圣公,因支庶袭封,为族人不服,因而被解除爵位。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改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字璟夫,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均未赴就。朱元璋诏见时,假托有病未去,后朱元璋亲笔谕孔克坚,接诏后兼程进见。洪武元年十二月,钦颁圣旨,孔氏子孙皆免差役,同年赐给孔府两千大顷田地。
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好读书,善写隶书,文词尔雅,谈笑挥洒,灿然成章。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袭封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令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从洪武初年开始,衍圣公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享年47岁。
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诗书都有较高造诣,为人宽厚。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衍圣公。享年43岁。
第五十八代,孔公(左钅右监),字昭文。明惠帝建文三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3岁。
第五十九代,孔彦缙,字朝绅。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袭封衍圣公。享年55岁。
第六十代,孔承庆,字永祚。未能袭爵即逝,后追封衍圣公。享年31岁。生有二子,孔宏绪、孔宏泰。 第六十一代,孔宏绪,字以敬,号南溪。明代宗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衍圣公。后因宫室逾制,削夺了爵位,改由其弟孔宏泰袭爵。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恢复孔宏绪衍圣公冠服家居。享年57岁。
第六十二代,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次年新庙建,规制依旧。享年65岁。
第六十三代,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袭封衍圣公。享年38岁。
第六十四代,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袭封衍圣公,赠太子太保。孔尚贤有二子,胤椿、胤桂,都先卒无子嗣,乃以孔尚贤从弟孔尚坦之子孔胤植袭爵,后来为避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讳,改“胤”字为“衍”字。孔尚贤享年79岁。
第六十五代,孔胤植,字对寰,号懋甲。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袭封衍圣公,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加太子太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晋太子太傅。清朝对历史上所沿袭下来的对孔家种种优待“俱应相沿”并“期于优渥”。孔胤植凡进京朝见,皇帝都遣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之上。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都城太仆寺街赐第一座,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这就是北京的衍圣公府。享年56岁。
第六十六代,孔兴燮,字起吕,号辅垣。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袭封衍圣公,七年晋太子太保。享年32岁。
第六十七代,孔毓圻,字钟在,号兰堂。为人质朴爱好诗文,工于书法,擅于写擘窠大字,善画墨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袭封衍圣公,九年授光禄大夫,十五年晋阶太子少师。清圣祖玄烨来曲阜庙谒林,孔毓圻除施以必要之礼,并叫族人为皇帝讲经、引驾,还请求扩展孔林、减轻租赋设置百官,玄烨均予以答应。享年67岁。
第六十八代,孔传铎,字振路,号牗民。好读书,学识广博,通礼乐,工诗词。其著作甚多。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袭封衍圣公。康熙年间赐孔传铎二品冠服,袭爵一年以后,世宗幸学,召孔传铎陪祀,六月孔庙遭火灾,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并传旨慰问,拨款重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孔庙重建工程完成,九年世宗又命修孔林,十年孔林竣工,复开馆辑《阙里盛典》。享年63岁。 第六十九代,孔继棨,字体和,号纯斋。未袭爵即病故,后被追封为衍圣公。享年23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代,孔广棨,字京立,号石门。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袭封衍圣公,授二品冠服。多次受世宗、高宗召见,并给赏赐。能诗文,著有多集诗卷。享年31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一代,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峰。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袭封衍圣公。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弘历巡幸阙里,祭祀孔子,孔昭焕命其族人、举人孔继汾等在诗礼堂给皇帝讲经,是日弘历谒孔林,赐孔昭焕宴、书籍、文绮、貂币,升孔继汾中书,族人有官者,皆进秩。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孔昭焕上疏,弘历大为不满,下吏建议夺其爵,弘历念其年少未夺。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弘历到曲阜祀孔子,还京师后,将内府所藏十件商周祭器赐给孔府,以便在国祭时陈设。享年40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二代,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博学多才,工书画,善画兰,得先祖孔毓圻遗法。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袭封衍圣公。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改名,并将女儿嫁给他,由此,孔府步入盛世。仅在孔宪培生时,乾隆皇帝就曾5次到曲阜,并每年得到貂皮、锦缎、笔、砚、徽墨、貂冠朝服、蟒袍、御制诗、御论、御制墨刻等多种赏赐。享年38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三代,孔庆镕,字陶甫,号冶山。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袭封衍圣公。孔庆镕博学多才,擅长写诗作文、绘画和书法,是历代衍圣公中最有才学的著名人物。自幼善辞令,且顺从上心,一生多次受皇帝召见并十几次受到御制墨刻、匾额、诗、图、貂皮、朝冠、衣物等赏赐。享年55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四代,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袭封衍圣公,晋太子太保。享年57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五代,孔祥珂,号观堂。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9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六代,孔令贻,字燕庭。清光绪二年(公元1877年)袭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仍封孔令贻衍圣公,称帝后,曾加郡王衔。曾受光绪帝召见,并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奉母挈妻进京贺寿。慈禧太后特赏他及其母、妻御笔大“寿”字各一张,孔令贻又蒙双眼花翎之赐。享年48岁。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字达生。1920年袭封衍圣公。1935年由南京政府改任为特任官待遇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8年底去台湾,2008年10月殁于台北,享年八十九岁,次子孔维宁继承奉祀官。
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
孔子一共有第多少代了,那一代是谁叫什么
本文2023-12-01 17:33: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