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义:西汉丞相
蔡义(一前71年),蔡叔度第36代孙,名或作谊,今河南温县人,西汉大臣,历任光禄大夫、给事中、少府、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阳平侯。曾授业昭帝,为帝王师。为相四年后逝世,谥节侯。
蔡义自幼家贫,但少怀大志,矢志读书,精通经诗。汉初燕人韩婴传授的《诗经》,被称之为“韩诗”,与汉初鲁人申公所传“鲁诗”、汉初齐人辕固生所传“齐诗”,西汉时并称“三家诗”。“韩诗”于汉文帝时立为博士,成为官学。而蔡义是韩婴的再传弟子,精通“韩诗”,是“韩诗”著名学者,很多人慕名从蔡义学《韩诗》。有个叫王吉(?—公元前48年)的人,拜师蔡义,学有大成,开创了“韩诗”王氏学,汉书说他兼通五经,成为西汉著名的经学家。
蔡义因为通晓经术,得以供职大将军霍光幕府。他家里很穷,经常步行,贫寒不能备礼。众门下中有好事的人凑钱给蔡义买了一辆牛车,让他乘坐。几年后,蔡义升补覆盎城门门候。
过了很久,汉武帝下诏寻求能精通《韩诗》的人,蔡义被征召。但被征召后,蔡义很久没能进见皇帝,一直处于待召状态。蔡义上疏说:“我是山东田野的平民,德行才智没有什么可以和别人相比之处,容貌也赶不上众人,但却没有抛弃人伦,是因为我私下向先师学习了道义,托身于经术。希望陛下赐给清静安闲之处,得以把关于经义的精细思考全部奉献出来。”
武帝于是召见蔡义,让他讲论《诗经》。皇上听了很满意,提拔他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并让他进宫教授太子刘弗陵,即后来的汉昭帝。蔡义也因此成为“帝王师”。几年后,蔡义被任命为少府;于昭帝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又迁升御史大夫。
一年后,也就是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蔡义代替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又因为定策安宗庙增加封赏,加赐黄金二百斤。蔡义做丞相时已经八十多岁了,身材矮小,没有胡须,眉毛也脱落了,脸相好像老妇人,走路弯腰曲背,常常要两名属吏扶持才能行走。
蔡义八十多岁了还被任命做丞相,引起了一些议论。因为,汉昭帝是八岁即位,二十一岁驾崩,在位十三年,其朝政由大将军霍光说了算,而蔡义又是霍光的亲信。因此,有人说霍光选择蔡义做丞相,并不是选择贤才,而是出于私心,任用可以由他完全操控的人。霍光听到这种议论后,对侍中、左右随从官员及属吏们说:“我认为皇帝的老师应当做丞相,怎么能说不选择贤才呢?这种议论不能让天下人听到。”蔡义做过昭帝的老师,这样说也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理由。
蔡义做了四年丞相,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死于任上,谥节侯。他没有儿子,封国也随即废除。蔡义的继任者韦贤,为相五年后,以老病辞官,开启汉代丞相退休制度。自此,再没有谁像蔡义一样老死于任上了。
出自《汉书·王吉传》。
故事情节:
公元前77年春,正逢大汉盛世。山东昌邑城内,酒肆林立,商贾如云,好一派繁荣景象。
太平楼,是昌邑城内最热闹的一家酒楼。二楼临窗,一个年轻人穿着青布长衫,面容白皙俊朗,独自占了一张小桌,两碟小菜,一壶白酒。年轻人自斟自饮,不时凝神看着窗外,眉宇间,隐现忧思。窗外,柳色清新,一条小河清粼粼地穿城而过。
这位年轻人姓王名吉,山东琅琊人氏。本是云阳县令,因为通经明事贤名远播,三个月前,被调到昌邑王府中担任中尉,由七品升到了五品,可谓“平步青云”。
可是,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王吉虽然升迁了,但是在这样的主子手下为官,再摊上这么一班同僚,还真说不上是福还是祸呢!
胸中抱负不展,周围人际关系复杂。这次来太平楼,王吉算是借酒浇愁了。
半壶白酒下肚,王吉微微有了醉意。他忽然发现,邻桌有一位老者正微笑举杯向他示意。老者衣衫素净,儒雅亲和。王吉一见就心生好感,连忙趋身请教。
两桌并成一桌,两人谈诗论史,一见如故。转眼间,一壶白酒就见底了。
老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试探问道:“小友似有心事?”
王吉听了,默然无语。
老者手捋长须,沉吟了一下,又问:“小友现今是从商,还是为官?”
王吉恭声回答:“晚生本是云阳县令,一直勤勤恳恳,也小有贤名。三个月前,突然被调到昌邑王府中担任中尉。府中……人……事生疏,所以有些烦恼。”
老者的眼睛一亮,随即,酣然大笑:“你不必细说,我全明白了。我送你三个字,可以保你从此顺顺畅畅。”
“哪三个字?”王吉满脸疑惑。
“言—宜—慢!”老者看着王吉,慢条斯理地道出这三个字,乌黑的眸子里似有深意。
“言宜慢?”王吉细细地品味着这三个字,若有所悟。
等王吉回过神来,老者已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从那以后,王吉谨记老者教诲,勤于政务,三思而后言。在暗流涌动的昌邑王府中,居然平平安安,数次均有惊无险。
由于低调与勤政,公元前73年,王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专门评议政事、弹劾失职官员。此时,王吉成了朝中重臣,位高权重门庭若市。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王吉常常想起太平楼上的那位老者。一句“言宜慢”,普普通通的三个字,真是让王吉受益不浅啊。
公元前67年,王吉回故乡琅琊省亲,又路过昌邑城。忽然,有位老者自称是王吉的故人,挡在了官道中间,要求与王吉见上一面。王吉走下官轿一看,只见一位老者须发如墨儒雅亲和,正含笑看着自己。
竟然就是,10年前,太平楼上的那位老者。
王吉心中大喜,躬身向前,行晚辈礼。
“10年前,太平楼上,得前辈一句教诲,晚生可以说是终生受益。”王吉一揖到地,朗声说道,“谢谢前辈教诲之恩。”
老者哈哈大笑,上前扶起王吉:“10年前,我送你三个字,已经保你10年通畅。今天,我再送你三个字,你若能遵从,可以保你一世无忧。”
王吉一听,面色立即郑重起来,轻声问老者:“哪三个字?”
老人贴近王吉耳边,也轻声说道:“心宜善!”
声音虽轻,王吉听在耳中,却心中一震,背上冷汗淋漓。
担任谏议大夫这些年来,虽然总体来说王吉还是能勤政为民,但是偶尔,王吉也会党同伐异,擅用职权弹劾政敌。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合,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
王吉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抬起头来,只见老者已飘然而去,走出老远。
省亲归来,王吉认真地反省了一下自己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越想越是惭愧。
从那以后,王吉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管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己。言宜慢,心宜善。清正廉明,仁慈宽厚。最终,成为西汉的一代名臣。
据后人传说,太平楼上的那位老者,就是隐居于昌邑,汉武帝时著名宰相公孙弘。
“言宜慢,心宜善。”这句经典的话,从此,就被王吉列为王氏家规代代相传。所有王吉的子孙都要谨听之、慎行之。自东汉至明清,这一千七百多年间,王吉的后人中,《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36人被封为皇后,36人成为驸马,35人担任宰相!
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弹冠相庆成语故事_成语“弹冠相庆”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弹冠相庆
拼音 tánguānxiāngqìng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有叫王吉和贡禹的两个人,他们是同乡,又是很要好的朋友。王吉在汉宣帝时曾被任命为大夫,后来罢免了他。贡禹做了几年官也被罢免了。汉元帝即位后,王吉又出来做了大官。贡禹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自己又将有机会向上爬,于是把自己帽子上的灰尘掸去,准备出去做官。当时有人讽刺他们说:“王吉在位,贡公弹冠。”
成语解释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成语繁体 弹冠相庆
成语简拼 tgxq
成语注音 ㄊㄢˊ ㄍㄨㄢ ㄒㄧㄤ ㄑㄧㄥˋ
感 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弹,不能读作“dàn”;冠,不能读作“ɡuàn”。
成语辨形 冠,不能写作“寇”。
成语辨析 ——与“粉墨登场”区别在于:——比喻作好做官的准备;多指坏人准备上台。“粉墨登场”常用于演员上演或官吏上任。
近 义 词 额手称庆、鸡犬升天
反 义 词 如丧考妣
成语例子 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英语翻译 congratulate each other <flick cap to express joy; congratulate each other over their new appointments and honours>
成语故事
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贡禹多次被免职,王吉在官场也很不得志。汉元帝时,王吉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贡公弹冠
出处《汉书。王吉穿》: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释义:汉代的王吉(字子阳)和贡禹是知心好朋友,人们说:“王吉做官了,贡禹也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入仕为官了”。后来用这个典故指准备做官或者将会得到官员的举荐。
用例:〔王贡冠〕清 纳兰性德《张金阳忆友》郁陶王贡冠,绵邈宵朱绶
〔贡公弹〕宋 赵蟠老《生查子》欲效贡公弹,衣钵知谁付
重庆云阳
王吉(?—公元前48年),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官至博士谏大夫。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
成语故事编辑
司马相如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两人携手来到客厅,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王吉却不以为然,他觉得事在人为。
王吉与贡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所以后来有“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成语。汉元帝即位后,召王吉和贡禹同赴朝廷为官,王吉于赴长安途中病故。
王吉曾从学自《韩诗》学者蔡义,开《韩诗》王氏学;能为《驺氏春秋》;又好梁丘《易》。按戴维先生意见,其在《论语》研究上综有《齐论》和《鲁论》的特点,汉书说他“兼通五经”,因此也算得上是西汉比较著名的经学家。
《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义:西汉丞相
本文2023-12-01 10:54: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