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家谱有以“源、昌”为字辈的吗?完整的是怎样的呢?
某支钱氏字辈:思朝玉正,良人上开。必世宏大,邦家之才。孝友忠厚,泽远德培。光宗耀主,以毓方来。
湖南湘潭钱氏原派语:广诒彰世序,永锡茂宗支,绳武昭垂日,人文蔚起期。新增派语:景仰先贤德,鸿基耀楚湘,诗书傅后代,克绍振纲常。
江苏常熟钱氏字辈:世宏泽远,书启康昆。
安徽嘉山,原盱眙西乡,今明光市紫阳、古沛两乡镇,堂号:射潮堂。明洪武三年,钱王第21世孙钱河由苏州移入。为文穆王之后,后称五河县守业公中书派分支。
二、三十年代族里老人从苏州续修的20字辈分:
宗、福、启、成、国;
宝、善、永、昌、家;
文、明、先、从、学;
广、照、必、荣、华。
云南昆明钱氏字辈: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河南邓州钱氏32字辈(清乾隆年间制定)分谱:光裕发祥,世泽其长。诗书允绪,忠孝维良。景文崇秀,履泰锡康。绍宗继祖,应兆克昌。
湖北钱氏字辈:正大开宏绪,光明自由辉,祖功神武叔,宗德绍文奚。
安徽无为(怀德堂)最新字辈
钱氏七修宗谱字辈
此次七修宗谱,子孙繁衍已至“植”字辈,为防字派告馨,孙同祖讳,故新定十六字派,作为原字派“永承先业,奕世鸿之,扬光邦国,植德维时”的延续。望吾族后世子孙,牢记字派,按辈命名,以使长幼尊卑,秩然有序。
文 武 振 兴
忠 孝 传 启
福 泽 兆 远
祥 和 长 谊
钱氏第七次修谱建祠理事会
二00九年元月三十一日
浦阳钱氏宗谱。
钱姓可以追溯至黄帝七世孙彭祖。这位史传寿高880岁的寿星真名叫_铿,后被尧赏识,受封于大彭,成为彭姓的祖先。
《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之一,流传至今,影响广泛。在《百家姓》中,赵姓排在第一位,因为这本书是北宋初年编写,赵为皇帝的姓氏,所以排在第一。排在第二的是钱姓,这不算是一个大姓,根据普查,钱姓人口有250多万,排在九十位左右。
山西洪洞。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明朝初年,山西洪洞钱姓奉旨迁往密县,在千年古寺超化寺西北、洧水西岸繁衍生息,后名河西村。2014年12月11日,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村委会大楼内,70多岁的钱金财老人拿出一套《钱氏家谱》,向记者讲述钱氏家族在河西村数百年的岁月沧桑。“诗书传家,不乐仕途”是河西钱家家风。据钱氏族谱记载,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钱氏家族考取生员(秀才)90名、贡生8名、监生74名、太学生及处士134名、举人3名,整个家族346人有学位,其中7人任过教授、教谕、训导职位。这对于一个人口至今不过1000多人的小山村来说,已经是举国罕见的奇迹。而钱氏家族不求功名仕途,一心读书为文的传承,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
宋末元初,枞阳钱氏始迁祖钱烈公渡江北上,定居峦漕,至今已经七百余年。
在这漫长岁月中,据查老谱,约于明隆庆二年(1568)才有建立宗祠的记载,之前的约300多年间,是否建过宗祠,或因年久失修毁损,或因兵灾被焚,或是百务草创从未创建宗祠,皆不得而知。
时间到了明朝隆庆二年(1568),枞阳钱氏家族建祠史翻开新的一页。先人们怀着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捐献资财,大兴土木,建立祠堂,结束了枞阳钱氏没有宗祠的历史,开启了各公房争先恐后建立宗祠乃至创建三股总祠的壮举。
1568年(约明隆庆戊辰),礼七公房孝行二十四世孙钱巨容(1527—1605),是他开创了枞阳钱氏创建宗祠之先河,是他为首倡建定远将军(必寿公)、刑部主事(礼七时公)“十三房”之宗祠(十三房乃礼七公下二十二世书行“如”字派分房之称谓,即:山、川、陵、冈、京、畿、岳、蒿、璧、璋、珪、桢、干),在礼七公房广大同宗的踊跃支持下,宗祠如期竣工。这就是峦漕钱氏礼七公宗祠,也是枞阳钱氏史上第一祠。
1644年(约清顺治甲申),时隔76年后,松塘福三公兰行二十六世孙钱兰蓝(1597—1677),字充实,“念自万四公以来历十数世而在天之灵合食无所,大义捐赀,与族弟钱兰奇等人于崇祯末年发起倡议,合蘖岭、松塘、峦漕三股同宗共创总祠。”工程历经岁月,首次建成枞阳钱氏三股总祠,名曰“光裕堂”(意为先祖争光,为后代造福)。“光裕堂”共分三进,青砖黑瓦,雕梁画栋,宏伟壮观。
后来,可惜三股因诸多缘由,意见不合,于十八年后的康熙壬寅(1662)间,峦漕钱氏与蘖、松宗亲协议拆前进运材料于仪山,以供首建峦漕总祠之用;一个世纪后的乾隆十二年(1747),蘖岭钱氏为维修福一公宗祠,遂拆中进运回岭上;后进归松塘继续为祠,祠名未改。解放后为小学堂,1962年因白蚁为害严重,报经上级批准拆除另建小学。至此,“光裕堂”经历了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已经不复存在。
1645年(约清顺治乙酉)间,峦漕礼二公房远行二十五世孙钱象恒(1604—1668),字新侯,与族侄钱文选共同倡议,首次建成礼二公宗祠。
1650年(约清顺治庚寅),福一公房桂行二十七世孙钱还(1599—1662),字明交,统率族众,创建了福一公宗祠。
1662年(约康熙壬寅),礼七公支如岳公房兰行二十六世孙钱秉镛(1613—1679),号画溪,“时任族督,念吾家自始祖迁桐以来,岁时未有合食处,倡建峦漕总祠,且捐巨资,于风雨霜露中操劳建祠之事,时厯年许,于1663秋总祠告竣。吾峦漕钱氏之有大宗祠宇,自公剏始也。”
1790年(约乾隆庚戌)间,礼九公房温行三十一世孙钱芳(1748—1832),字立川,督户政,卽首议修祠,“兴峦庵钱姓香火,亦不惜解囊重理”,首修礼九公宗祠成。
1826年(道光丙戌)间,礼七公房温行三十一世孙钱温厚(1786—1843),字敬持,“首创礼七公支忠节祠,公有劳焉。”
1860年(咸丰庚申)礼八公房良行三十二世孙钱三连(1819—?),字钦之,倡建本支享堂,公督修,不期月告成,垫欵尤巨,不支伙食,族人赞叹有加。
1880年(约光绪庚辰),礼七公房让行三十五世孙钱云樵(1838—1887),字宝森,倡建忠义祠。“时因大宗祠右厢改设节孝祠,乃于左厢设忠义祠,这样大宗祠既有节孝祠,又有忠义祠矣。”
除上述以外,枞阳钱氏史上还有数量不少独立建造的节孝祠遍布邑内各地,祠内专门供奉孝节孺人神位,以为旌表。
至解放前夕,枞阳钱氏大小宗祠、支祠、享堂、节孝祠、忠义祠等多达二十座有余。由于种种原因,从1958年起至1969年间,所有宗祠、享堂等均不幸悉数先后被拆除,或建小学,或建公房等,族人无不深感痛心惋惜!
宗祠创建以后的数百年中,为了维护、修葺,许许多多先人前赴后继,捐山场,置祭田,出钱财,慷慨无私奉献,宗祠才得以延传不毁,祖宗神灵才得供奉安守。
历史上先人们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修建宗祠,保护宗祠呢?这是因为宗祠有着它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祭祖功能。祠堂,又称祠庙、家庙、宗祠,是祖先神灵的依归之所,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每逢过年、清明之际,家族内组织祭祀先祖的重大仪式都在祠堂进行,人们无比虔诚,仪式热烈而又庄重。其次是正俗功能。祠堂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活动地点。兼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处。三是教化功能。祠堂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四是权利功能。祠堂是宗族以族长为代表的最高权利机关和权威的象征。族长由宗族推选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五是法庭功能。祠堂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族长有绝对的行权权威。是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凡有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本族。六是续谱功能。祠堂日常是每年收集族内人口增减资料,积累装订成册。修谱之时则在祠堂开设谱局,专司修谱,发谱事宜。
但是,现今宗祠的主要作用,除祭祀功能外,宗祠乃为寻根问祖、宗亲交流、增进友情的场所。
枞阳钱氏的先人们在过去数百年中,为建祠、修祠、护祠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促使我们今天为再度兴建枞阳钱氏总祠而努力,以赤诚的敬祖之心,大力推动总祠早日建成。
后附:
枞阳钱氏史上各公房建祠、修葺宗祠情况一览表。
辈分都是始迁祖自己后续的,比照这个无意义,如国字辈,几乎每支都有,但相差很大。目前严格按照百字派辈分的只有安庆流光派一支。其他都各自为政,所以确定是钱王第几世才有实际意义。
桐乡钱氏基本为吴越钱氏,始祖钱镠。其支派有:一是乍溪支思贞公别驾派,二是石门钱林思福公孝廉派,三是崇德合仰桥君彩公派,还有洲泉钱元弼的后裔。但桐乡目前家谱相对完整的只有君彩公派,九里松山九公家谱也在美犹图书馆被发现,其他支派待修。
关键是你们分支还有没有家谱?目前重视家族谱牒建设的人少之又少,老谱丢失,新谱就无法修成。
钱氏家谱有以“源、昌”为字辈的吗?完整的是怎样的呢?
本文2023-12-01 08:54: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