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正白旗关姓族谱
正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正黄旗 : 上三旗之一。
清末期管辖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满州八旗中人口最多)
总人口:约15万人
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镶黄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孝和睿(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正白旗 : 上三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郭布罗婉容、荣禄
正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时的奸臣)老舍
镶红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珍妃(光绪帝的宠妃)
镶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曹雪芹、阿桂、善耆(肃亲王)
正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名人: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之皇后阿鲁忒氏之父)
镶蓝旗 : 下五旗之一。
驻屯地: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
清末期管辖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名人:侯宝林(相声家)、慈禧(咸丰帝皇贵妃)、肃顺(辛酉政变中遭处死的户部尚书)
在北京城里八旗驻防是这样规划的,正黄旗驻防德胜门,镶黄旗驻防安定门,正红旗驻防西直门,镶黄旗驻防阜成门,正白旗驻防东直门,镶白旗驻防朝阳门,正蓝旗驻崇文门,镶蓝旗驻防宣武门,你说你家里祖上是上三旗的,上三旗包括正黄旗和镶黄旗还有正白旗,你自己可以对应一下。至于你的老姓,只有找到自己家祖上的家谱才可以查到,这样是比较准确的做法。
关姓属于瓜尔佳氏。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官佳氏、卦尔察氏、舒穆禄氏、乌苏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尔济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赫哲族)、古拉依尔氏(鄂伦春族)等。
其中瓜尔佳氏是满洲最大的姓氏之一,各旗均有。改姓关的又相当多。
而且隶正黄旗的也不少,世居苏完的瓜尔佳氏入正黄旗的就有:费英东的次子纳海一支、第七子一等公图赖一支、六弟巴本一支,及尼堪一支、三等子吴巴海一支、海音布巴图鲁一支、巴布喀一支、和硕推一支、达拉密一支等等,相当之多。
再加上世居尼马察、瓦尔喀、长白山、辉发、哈达、叶赫、乌喇、讷殷等地方的瓜尔佳氏也有隶正黄旗的,人数相当之多。
扩展资料:
瓜尔佳氏的来源: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
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
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
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
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
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
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
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
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
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
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参考资料:
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曰住所一之意。
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成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履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城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娃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展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州左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做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6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做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路,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尔瓜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
满洲正白旗关姓族谱
本文2023-12-01 07:39: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