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吴,我爷爷是照字辈,爸爸是义字,我是问字辈,想知道我们是属于吴氏家谱中的发源中的那支派
属于高甸吴
安徽桐城吴姓
2007-08-17 08:04阅读:2,716
安徽桐城吴姓X吴(Wú),常见姓氏之一,百家姓排六,本义为大言也。《集韵》、《释名》中“吴”通“虞”(秦汉以前,吴虞不分)。据传,远古吴氏族,以句(读“勾”)芒玄鸟为图腾。吴由太阳和玄鸟组成。句芒是鸟身人面,少皞氏之子,曰重,古代神话中的木官(春神)。
吴姓的英文翻译: Wu(大陆/台湾)、Ng(港澳)、Goh(新加坡)、Ngo(越南)、Oh(韩国)、Woo(仿西方)。
吴姓的起源与演变
据《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元和姓纂》和《中国姓氏》等典籍记载,吴姓的渊源由五大支组成:姜姓、姬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姜姓。吴氏族以“驺虞”为图腾,解释为吴,作为氏族之名。驺虞是一种古兽,其声音十分洪亮。吴氏族属于炎帝部落,姜姓,活跃于陇山之东的姜水旁,所居之地称吴山。炎帝时代的吴权是吴氏族的首领,其后裔吴枢是黄帝的生母。夏朝时,姜姓吴氏族随夏族东迁到观津,曾与神射手后羿比射的吴贺,是其后裔。姜姓吴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产生于周初,也称周族姬姓吴,是吴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最久远,人丁最兴旺。商末周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封长子太伯于吴岳,封次子仲雍于雍原。因古公亶父欲传位于文王之父季历,太伯与仲雍知其意,便断发纹身奔荆蛮,历经四代到达梅里。仲雍之曾孙周章建立吴国,亦称句吴。前585年,寿梦正式称吴王。前473年被越国灭,吴国的子孙遂以吴为氏。这支吴姓主要活动于华东一带,随后向中原、华北和华南发展壮大,已有2600年的历史,国亡之后大批使用吴姓的历史也有24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吴回氏族。黄帝之后裔颛顼之子称,称之子老童(卷章),老童有二子重黎、吴回,在舜时代二人先后任祝融,祝融是远古火官名。夏朝时,吴回氏族沿渭水北岸东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商朝时,吴回氏族一直活跃于北方, 首先沿黄河而下进入河南新郑地区,建立吴方国。后东迁到濮阳雷泽之西,最终到达山东临朐东北朝阳古城,史称王吴,是商朝东方的强大方国。商末的吴伯乃是这支吴回氏族的后裔。这支吴姓有4000多年的历史。
第四支源自姚姓。舜部落是东夷族一支,舜接尧之位而居中原,占据古吴之地,今山西平陆吴山之旁的历山,史称有虞氏。禹接舜之位建立夏朝,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即今河南东部的虞城。姚姓虞国一直作为东部的重要方国而存在,商朝时国亡,子孙以吴为氏。秦末安徽宿县大泽乡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首领吴广,就是姚姓吴的后裔。这支吴姓也有3500年的历史。
第五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吴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稀少。宋朝以后才出现北方外族改姓的事件:北宋的西夏国党项族有吴姓,元朝的蒙古人中有吴姓,清朝满州八旗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札喇氏、乌雅氏、乌苏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吴。南方地区的汉族中融入外族基因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
桐城吴姓的源流与分支
据《吴回照轩家传》记载,安徽桐城的吴姓宗族都是元明之际由徽州迁来,但分为三个不同的宗派,即高甸吴氏、麻溪吴氏、马埠吴氏,其中以高甸吴氏最兴旺发达。而徽州吴姓又是吴王夫差的太子吴鸿之后(一说季札之后),所以,桐城吴姓应属姬姓吴氏。
高甸吴氏
在明清时期的吴姓宗族中,安徽的桐城高甸吴氏也是非常显著的一支,它不仅人丁兴旺,宗族显贵,而且到近代还产生了清末著名文学家、桐城学派的后期代表人物吴汝纶。
高甸吴氏以始迁桐城的吴泰一(名玉,一名伟,字文桂)为一世始祖。大约在元朝末年,吴泰一为了逃避兵乱,携带老母程太君和夫人汪氏,由安徽婺源黄岭花桥迁来桐城南乡峡山一个名叫高甸(《桐城吴先生(汝纶)全书·传状》又作'高店')的地方居住,后裔子孙繁衍发达,遂称高甸吴氏。并在峡山建立吴氏宗祠。
高甸吴氏自第二世起便分为两大支。吴泰一生了两个儿子:吴七评、吴八评。长房吴七评一支后裔叫做高甸吴氏保庆(姚永概《吴挚甫先生行状》中作'宝庆')股,他们在高甸中庄建立吴氏支祠;二房吴八评一支后裔叫高甸吴氏荣华股,他们则于老冲建立支祠。《吴挚甫先生行状》记载说,高店吴氏两支兴衰荣显有别,长房保庆一支'多科甲仕宦',家门备极兴盛,而二房荣华一支,除请前期有一位名叫吴生南的'以古文名于京师'(其实也只是小有名气)外,其余则衰微不显,直到近代,才产生了'曾门四弟子'之一的著名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
据《吴回照轩家传》(吴光祖,民国十三年),高甸吴氏长房保庆一支,传到第3世为吴庆一、吴庆二。吴庆二之子第4世是吴天财,吴安四、吴安六、吴天富、吴天富又生有吴福一、吴仲善、吴仲诚、吴仲铭、吴仲贵、吴仲显、吴仲义、吴仲仁等8个儿子。这8子'或数传而衰,或至今犹兴,其子孙繁滋,家声显著,则以仲诚支下为最'。
荣华股的字辈有:增、锡、溥、森。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
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 (作者吴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麻溪吴氏
始迁祖吴恩光,又名太一,系唐左台御史少微二十五传后裔。于宋末自休宁长丰避兵迁入,居今枞阳县钱桥镇古麻溪河(今钱桥河)滨开基,为一世祖。二世祖吴应真支下分东西两股。自五世始,东股又分为东一、东二。自五世始,二世祖天佑支下返长丰,复迁麻溪者称长丰股。前三股为大股,每股中复分房头,以七世名讳为房号:东一股志高支下分为俨、悦、辅三房,志明支下分为倬、仙二房;东二股志清支下分为伦、佑、俶、任五房,志仁支下分为信、价、俸、逼四房。志遂支下分为仅、偃二房;西股志广支下为佶房,志远支下为仲房,志善支下为(亻+态)、僟、偆、亿四房,志诚支下分为仁、俅、俦三房。
自明清以来,麻溪吴氏兴旺发达,涌现了一批治国安邦的优秀人才。东股有麻溪十世吴一介,官明廷河南右布政使;十二世吴用先,官兵部侍郎、蓟辽总督。西股有十一世吴应琦,官明南京大理寺正卿;吴叔度官湖广黄州知府;十八世吴世荣,官清廷福建兴泉永海防兵备道,从一品。仅西股于明清两代授、封、赠知县、知府、千总、将军、兵备道等正七品至从一品者达90余人。
字辈是:贻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氏
豸岭吴氏以吴太二为始祖,宋末同兄太一、叔小七由婺源(有说是婺源大树村,也有说休宁长丰)迁桐城,居马埠山。太二生三子,长子道一为豸岭吴二世,次子道二形成马埠山吴,三子道三后世不祥。
字辈是: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马埠吴氏
马埠吴氏以吴道二为始祖,字祥甫,少微后裔,于明洪武三年(1370),自婺源大树村迁居安徽桐城东乡马埠山,其后代形成著名的桐城马埠吴氏。
字辈是:自汝绍国,宏延祚昌,克相盛时,德显名彰,忠正世笃,吉蠲孝享,崇先启后,代有文光,经天纬地,功著旂常,象贤绳武,千古传芳。
(怀宁)崇让堂吴氏
怀宁崇让堂吴氏以吴寿一为始祖,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少微后裔孙。南宋末期,偕弟吴寿二、吴寿三迁徙于怀宁县大丰乡。吴寿二居桐城,吴寿三(字可夫,号新村)迁太湖县。后裔星散各地,繁衍20余世。
字辈是:位高由德邵,福祚自延长,必忍方能济,维和乃致祥,一门敦孝友,万代启书香。
(潜岳)至德堂吴氏
元时,吴寿一的孙子吴宗赐,又名云一,移居新安(今潜山)。其后宗支日蕃,尊吴宗赐为肇基祖,建祠“至德堂”,吴宗赐后裔分四支。
字辈是:承志光前绪,忠贞世代传,功烈贻谋远,家声永庆延。
(怀宁)观乐堂吴氏
明初,少微后裔吴升曜渡江北上,迁于安徽怀宁梅冲里(今安庆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成为观乐堂吴氏始祖,后裔现遍布安徽怀宁、桐城、潜山、岳西、安庆等地及五湖四海。
字辈是:升恒协度,奎壁联辉,里居醇朴,祖泽崇巍,行敦孝友,言发珠玑,清廉传世,揖让馀徽,麟山秀毓,梅村翠微
东中畈吴氏
说明:关于这个吴的归类,是笔者的个人说法,其祠堂在黄铺水库里名叫东中畈(读音)的地方,估计近挂车山,以后有机会考证清楚时再予正名,现姑且此名。
字辈是:宗士志遐长,孝友肇基芳,相承为东本,柏怀永名扬
汪河吴嘴吴氏
据说,很久以前,有吴氏两兄弟途经桐城的三道河(又叫三叉河)时,那时,天正接连数天下着大雨,三道河的水很大,老大没过河,就在童铺落了户;老小过了河,来到黄甲的汪河,在汪河的吴嘴那儿落了户,并称自己是吴氏的二世祖,把自己的父亲定为一世祖。
字辈是:文字光先德,兼和体道行,恭宽皆慧敏,日月放光明
(罗岭)陡塘吴氏
字辈是:成平思凝,纪纲家振,世秉述继,正大光明,先典曰一,孔曾同心,时中日省,绍学以兴
(罗岭)缪山吴氏
缪山吴氏家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世益弥远,族益滋大,人益兹繁。现已初步知晓各房支系省内主要分布在怀宁育儿、凉亭,桐城黄甲,潜山,岳西,安庆罗岭、皖河农场,肥西三河镇,来安,青阳等地;省外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陕西,河南,湖北,江苏等地。
字辈是:世应鸿文士,辉光裕德昌;明良传绍永;经济定家邦。
最近不少人说了自己姓吴,但是并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其实这个还是可以查询到了,小编也给大家查了一下,有人给做了统计的,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大的吴姓聚集地的吴姓辈分排列情况,有感兴趣有需要的可以看看,祝福大家能寻根成功!
广西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广西桂平市盘古岭吴氏一支家谱字派东、元、达、珍、祥、业、德、英、泰、广、文、章、华、世、昌、云、志、建、荣、帮、超、宗、智、勇、刚、伟、俊、新、宇
海南省吴氏字辈汇总(更新时间:2016-07-02)
海南省吴氏一支家谱字派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注:从
贵州省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贵州省遵义县樟门吴氏一支家谱字派应、金、显、奇、仕、文、天、元、国、兴、思、承、光、宗、耀、克、泰、守、登、荣。华、伟、瞻、裕、绩、禄、隆、振、济、春、良、恭、乃、宁、厚、义、重、勋、君、
广东省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广东省惠东布心吴氏一支家谱字派宣、纶、承、坤、甫、五、千、六、念、十、福、谦、奎、源、嗣、梅、略、尚、居、旋、元、彦、世、润、文、瑞、景、振、耀、家、声、扬。注:从先祖吴宣开始
浙江省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浙江省新昌县南明吴氏一支家谱字派天、潢、分、派、源、洁、流、清、云、礽、善、继、华、胄、克、承、忠、孝、节、义、诗、礼、芳、声、谦、和、顺、约、邦、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
江西省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江西省修水县吴宣支系统一字派 年定:德、子、孟、顺、廷、天、日、希、愈、洪、自、泰、万、世、永、昌、扬、先、声、旺。年续定:秉、忠、良、文、章、济、美、道、义、垂、芳、书、纪、逢
福建省吴氏字辈汇总(更新时间:2016-07-02)
福建省灵水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从、可、允、启、廷、元、士、世、隆、基、垂、裕、锡、我、鸿、祉、宜、体、高、恩、永、绍、微、美。注:讳行(从开基始祖吴懒翁8代起)。懋、德
湖南省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湖南省华容岳阳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芬,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宠、光。注:自岳阳吴氏一世祖吴大有的18代
湖北省吴氏字辈汇总(更新时间:2016-07-02)
湖北省黄梅刘佐吴氏一支家谱字派本、从、至、德,延、及、大、升,箕、裘、济、美,枝、干、齐、荣,诗、礼、裕、后,忠、恕、存、心,习、善、成、性,克、绍、先、型,献、身、祖、国,奋、志、云、程
河北省吴氏字辈汇总(更新时间:2016-07-02)
河北省黄骅市吴高崇支系统一字派高、景、和、华、龙,世、邦、志、广、恩,国、绍、道、之、增,式、重、玉、保、忠。英、杰、儒、德、盛,子、俊、贤、圣、明,学、显、学、富、贵,润、泽、洪、庆、廷
江苏省吴氏字辈大全(更新时间:2016-07-02)
江苏省丹徒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土、正、益、文、学、绍、述、启、宠、昌,积、善、传、家、远,居、仁、衍、世、昌。注:从丹徒吴氏一世祖吴春的15代孙开始。江苏省洞庭吴氏一支
安徽省吴氏字辈汇总(更新时间:2016-07-02)
安徽省桐城马埠吴氏一支家谱字派自、汝、绍、国,宏、延、祚、昌,克、相、盛、时,德、显、名、彰,忠、正、世、笃,吉、蠲、孝、享,崇、先、启、后,代、有、文、光,经、天、纬、地,功、著、旗、常
河南省吴氏字辈(更新时间:2016-07-02)
河南省巩县胡坡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万、元、兴、东、廷、永、松、建、德、锡、纪、心、敬、纯、隆。注:从胡坡吴氏一世祖吴同庆的14代开始。河南省新县沙窝集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山东泰安吴氏字辈(更新时间:2016-04-14)
听老人们讲,现在的辈分是,珂,振,凤,文,光,宪,庆,永,志,长。就十辈,往下没有有了,在网上乜没查到能排下去的辈分。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文化局也没查到吴家宗谱。
吴氏字辈(更新时间:2015-05-19)
……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
安徽萧县钢叉楼的。 我是‘信’字辈的。我爸爸是‘孝’字辈的。我爷爷是‘忠’字辈的。 堂号--延陵堂。家谱:文 武 功 德 忠 孝 信 义 贞 祥 和 顺 承 康 继 续 世 祖 延长 。 我知道的就这些,还是听我老爸说的。
吴姓 目录[隐藏]吴字各种语言的读音 寻根溯祖 迁徙分布 历史名人 吴姓宗祠通用对联 吴姓典故、趣事
吴姓图腾 [编辑本段]吴字各种语言的读音 普通话:wú
吴语:ng、ngu
粤语:ng
闽南语:ngo
越南语:ngo
朝鲜语:O “�2�7”
日本语:ngo、go “ゴ” [编辑本段]寻根溯祖 1、以吴国号[1]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泰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苏州。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
2、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
3、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6、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主席,曾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郡望堂号
堂号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郡望 延陵县: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 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支吴氏,其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吴氏是季扎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 长沙郡:秦时置郡。此支吴氏系季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三桂 :明末清初人物,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大将军 。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氏 吴懿的妹妹,原先吴懿事刘璋的时候,她给刘璋做了儿媳。后来刘备打入成都,便把她拿来做了自己的老婆,刘备称帝后,吴氏被册封为皇后。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吴姓族人皇亲较多 ,从而使得本族有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支吴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浙江嵊县吴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天地君亲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湖南 岳阳吴姓一支字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 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一支字行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氏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为:“念万仕谭志,国 以毓瑞集,其子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文武,显达。” [编辑本段]吴姓宗祠通用对联 〖吴姓宗祠门楣题辞〗
延陵高风
“延陵高风”指周章正式封吴之后,国势日强,至仲雍的十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最小的季札为人仁义礼让,最为贤能,为父所喜,为兄所爱。寿梦想让位给他。季札象他的先祖泰伯一样,执意推让,并远逃他乡,终身不受国位。吴王就将他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市、江阴县一带),称为延陵季子。因此,吴氏亦有称延陵堂者。延陵遂成为后世吴姓的郡望之一。
今日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也有改姓汉字吴姓的。《滕县志·人物》中《吴升传》记载:“吴升,其先本女真吾古论氏,世居临洮,乃以吾作吴,因姓吴。曾太父吴珍,仕金为滕阳军判,遂为滕人。”则女真人改姓汉字姓吴氏,最迟在宋代已经开始了。
不会是乌扎拉氏吧?
凤城确实有这个满族老姓!
吴扎拉氏,祖居长白山。康熙26年(1687年)5世祖 忒秋 和儿子 敦得力 奉命从北京迁到凤凰城驻防,居住在现白旗乡吴家堡子,后世子孙散居在营子村岔沟,岫岩黄花甸,关门山,凤城的宝山乡,蓝旗乡杨木沟,宽甸毛甸乡等地。长房主支在吴家堡与黄花甸两地,属镶白旗满洲,其他分支有的属正蓝旗,有的属镶黄旗。辛亥以后大多取吴姓。
长房主支辈排字为:荣贵继世广,福庆永鸿章,华国忠明治,维新裕保良。
另外还有两支吴姓,老姓分别为敖西勒氏和吴穆氏。再有的就是加入满族的汉军旗吴氏。
我姓吴,我爷爷是照字辈,爸爸是义字,我是问字辈,想知道我们是属于吴氏家谱中的发源中的那支派
本文2023-12-01 07:21: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