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经典语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4收藏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经典语录,第1张

孙幼军,男,哈尔滨市人。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著有童话《怪老头儿》、《小贝流浪记》等,曾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及国内多种奖项。

孙幼军 经典语录 :

童话真正的灵魂,就是那种童真、质朴的东西。很小很小的孩子,他们的很美的想象,是最宝贵的。

时代在变化,孩子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是,属于那个年龄段的兴趣点不会变化,无论什么时代的孩子,都喜欢小玩具、小动物。一个普通的故事也许不能吸引他们,但是,只要你设计出一个带有幻想性的神奇的小玩意儿,孩子们就会很喜欢。

有的人写儿童散文,总是把自己扮成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去写,出来的效果很假。我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我选择的还是自己的角度,一个老人的角度,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我的童年感受。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幻想的世界。当家长的总是希望孩子多懂些科学、多读点知识,可恰恰阻碍了孩子们发挥无尽的想象力。那些未来能够成为科学家的往往就是那些在孩童时期充满想象力的人。

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不一样,儿童文学一般都很短,一个故事往往几百字,上千字就不错了,不像成人看的小说、散文,动辄几十万言。所以搞创作基本就靠兴趣,真正拿它当职业,很困难,费劲不小,挣钱不多。

文学就是文学,文学作品除了教育作用还有美学作用,写东西得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写童话在我脑子里也是这样,离不开生活。

我们先有了“教育”的主题,然后按照这个主题去设计人物,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这辈子唯一不太遗憾的就是替孩子们写了一些童话。

鲁冰,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七十年代出生,中国当代童话作家。

  2000年开始童话创作,曾在《中国儿童报》、《少年日报》、《童话世界》、《童话王国》、《中外童话故事》、《世界儿童》、《大灰狼画报》、《幼儿故事大王》、《好儿童画报》、《东方娃娃》、《小学生故事》、《小葵花》、《红蕾》、《快乐童话故事》等刊物上发表童话近百篇。

  鲁冰童话入选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诵读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中国作协评选的《2008、2009中国年度童话》、中国作协审定出版的《2006中国幼儿文学精品》等多种选本。

  此外,鲁冰还荣获第六届“郯城十大杰出青年”、郯城县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郯城县优秀政协委员、2008年度“临沂市十大新闻人物”、临沂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临沂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山东省“百佳书香人家”等荣誉称号;2009年6月,鲁冰入选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

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一、超人体童话:这类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这类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

二、拟人体童话:指幼儿童话常采用拟人体的写法,如小猫钓鱼、小溪唱歌……在《小象滑梯过生日》中,小金丝猴、小兔、小松鼠、小狗等动物以及本来没有生命的大象滑梯等都会讲话,都有各种行为和感情。

这类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例如猫、狗、鱼、虫、鸟、树、石、风……

三、常人体童话:文学作品中处理人物的一种手段。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扩展资料:

教育意义

按通常的理解,童话是讲给小孩子们听的,都是些胡编乱造的东西。其实不然。胡编乱造的东西是不会为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之所以为儿童所喜爱,是因为它合规律合目的地暗合了儿童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

童话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世世代代所有的人终有一天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恐惧、死亡、不义、绝望、从童年进入成年、寻找伴侣、追寻生活的意义……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们远比识字课本和有关“现实”的那些教材更为全面,更为丰富,也更为深刻。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表现出来。童话犹如梦一样,它帮助儿童宣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

-童话故事

奥特弗里德·普罗伊斯勒,1923年生,德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早年做过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有较深的了解。他的主要作品有《小水妖》、《小魔女》、《大盗贼》等。多次荣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大奖、欧洲青少年文学奖等。他也是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获得者。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两次荣获政府颁发的国家勋章。其作品文字优美,故事曲折,富幻想力。

米夏埃尔·恩德(1929-1995),德国幻想文学大师,享有世界性声誉。在创作上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擅长以童话的艺术手段,虚实结合,表现趣味盎然的情节。其作品通过儿童反映社会、描述人生,意蕴深刻。恩德以《吉姆克罗夫和火车司机卢卡斯》成名,代表作品有《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等。

西格丽德·霍克,1932年生于德国科隆。七岁时就梦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少儿文学作家。从慕尼黑绘画艺术研究院毕业以后,她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并有大量佳作问世,不久开始为儿童书籍插图。当她的第一部图画书《月亮奶牛的天堂》在米兰获银奖后,先后画出了《水牛与鹰王》、《牛仔吉姆》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并多次荣获德意志儿童图书大奖。

伊迪特·施莱博-维克,1943年生于奥地利,曾学习戏剧学和艺术史。德语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彩乌鸦》、《一只孤独的乌鸦》、《人鸦》等。她的图书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曾荣获奥地利青少年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乌尔苏拉·沃夫尔,1922年出生,战后德语国家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均获得德意志儿童文学奖。她是一位多才多艺、思维活跃的作家,又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她的作品充满诗意韵致,清新且不失温馨。

约·佩斯图姆,1963年出生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曾经做过建筑工人、潜水员,之后又担任过漫画作者、出版社编辑及总编辑,后来成为一位自由作家、**、广播剧编剧。他的《我永远的老朋友》等儿童读物在欧美国家广受欢迎。

汉娜·燕生,1946年出生于迪贺尔兹。1968年,她移居到莱茵河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居住在科隆,担任和主持在职教师进修的培训课程。其后,她开始专心地创作。1988年以后,她与丈夫移居锡格堡,收养了11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大家庭生活给了她很多创作动力和灵感。她所著的《与你一起走过万水千山》获得了2002年度的布克斯特胡德公牛奖。

安吉莉卡·格里茨,1966年生于德国的汉诺威。她曾在慕尼黑学习贸易,后来从事广告工作,如今她居住在法兰克福,从事少儿图书的创作。同时她也为电台写少儿故事,以及从事卡通系列的创作。

托马斯·布林克斯/安雅·克莫尔林,1965年出生的托马斯的老本行是陶器制作,而同样生于1965年的安雅则是一位历史学家。1988年,两人相识于法国南部,两人珠联璧合般的合作,使他们迄今创作出了数十种青春文学读物以及儿童文学作品,二人也成为德语国家广受好评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已引进中国的青春读物有《对面的女孩别过来》、《反女生誓言》等。

 《小布头奇遇记》是孙幼军创作于1961年的曾经影响了几代的孩子的中国第一部长篇低幼童话。是当代童话作家孙幼军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成名作品。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布头奇遇记作品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小布头奇遇记作品简介

 《小布头奇遇记》讲述的是一个小布娃娃的故事。小布头和好朋友苹苹吵架后,决定做一个勇敢的小朋友。离家出走!他坐上了火车,遇见了小电动机、小芦花、大铁勺、老鼠兄弟、小金球……在这些经历中,他明白了什么是机器,什么是庄稼 ,什么是节约,什么是工人和农民,什么是老鼠……重要的是,什么是勇敢和责任!《小布头奇遇记》是孙幼军创作于1961年,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低幼童话,曾经影响了几代的孩子。出版至今,它的销售数量早已超过了百万,而实际的读者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播放过它的故事连载,每到播出时间,孩子们就搬着小板凳坐到收音机前收听“小布头”的故事。至今还有当年的小朋友惦记着它。

小布头奇遇记作者简介

 孙幼军 ,1933年6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0年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 提名。现为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1961年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孙幼军的第一本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结束后,孙幼军出版了短篇童话集《玩具店的夜》《吉吉变熊猫的故事》《怪雨伞》,中篇童话《没有风的扇子》《白妞儿和竹脑壳》,并翻译出版了巴西中篇童话《童话国的小客人》日本中篇童话《不不园》、捷克中篇童话《一只聪明的小狐狸》、苏联中篇童话《伏伦盖尔船长历险记》等。荣誉

 《小布头奇遇记》是中国首部长篇童话,其印刷数量在中国经典童话中位列前茅,曾被翻译成八种外文译本进行出版。

 《小布头奇遇记》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小布头奇遇记》是中国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的第一部作品。

小布头奇遇记选文

 大铁勺看见小布头捂住鼻子,皱起眉头,一点也不知道小布头是在讨厌他。他挺关心地问:

 “你是不是感冒啦”

 小布头没理他,眉头皱得更紧了。

 “看你的样子,是感冒了。一点儿也不错!”大铁勺说,“我建议你找医生治一治。感冒虽然是小毛病,可容易引起大病来。我们铁勺,一般地说,不大容易感冒,也就是说……”

 大铁勺还要啰唆下去,小布头打断他说:

 “我根本就没感冒!”

 “那你干吗老捂着鼻子”大铁勺挺认真地问。

 “因为……”小布头说,“因为你身上,有一股讨厌的臭稀饭味儿。”

 大铁勺愣了一下,自言自语地咕哝说:

 “‘臭稀饭’味儿!‘臭’不算,还得加个‘讨厌的’!”

 停了一下,大铁勺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唉——”

 大铁勺好半天没说话。

 小布头心里想;“大铁勺准叫我说得伤心了。这多不好呀!大铁勺不是个坏朋友,他很关心别人。我对他的态度太不好了,这真不应该……”

 小布头心中挺后悔。

 大铁勺真的伤心了。小布头的态度不好,他倒并不在受,小布头说的话,可使他想起了一段伤心的故事。

 大铁勺伤起心来,就闷不作声。铁勺们都有这么个脾气。

 小布头却憋不住了,他不好意思地问:

 “你怎么不说话啦”

 大铁勺说:“我在想一个故事……”

 一听说“故事”,小布头又来了精神。小布头可爱听故事啦!那天跟苹苹一块儿去幼儿园,就听小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哎呀!那个故事可真好听:有一只画在墙上的黄鹤,他会从墙上跳下来,给穷人唱歌,给穷人跳舞。后来,一个有钱的坏蛋把这只黄鹤抓去了。黄鹤就不给他唱,不给他跳。坏蛋就生气了,他还打人呢!后来……后来怎么来着小布头想不起来了。反正后来,黄鹤让那个坏蛋倒了霉。那个故事可真好听呀!

 “你会讲故事吗”小布头问大铁勺。

 大铁勺说:“我就会一个。这个故事,我从来没给别人讲过。我不乐意讲它。”

 小布头说:“干嘛不乐意讲呀!要是我会讲故事,我就乐意讲。”

 大铁勺想了想说:“这么说来,你一定很乐意听故事喽。”

 “当然啦!”小布头说,“我们布娃娃,哪一个不乐意听故事呢!”

 大铁勺说:“好,既然你乐意听,我就讲给你听吧!”

 小布头高兴地说:“欢迎,欢迎!”

鲁冰作品:2000年开始童话创作,曾在《中国儿童报》《少年日报》《童话世界》《童话王国》《中外童话故事》《世界儿童》《大灰狼画报》《幼儿故事大王》《好儿童画报》《东方娃娃》《小学生故事》《小葵花》《红蕾》《快乐童话故事》等刊物上发表童话近百篇。

冰,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七十年代出生,中国当代童话作家。

写作经历

鲁冰为全国青少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200多篇童话先后发表在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儿童报》、中国作协主管的《儿童文学》等全国数十种报刊杂志上。鲁冰童话入选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

《诵读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中国作协评选的《2008、2009中国年度童话》、中国作协审定出版的《2006中国幼儿文学精品》等多种选本。

1987年1月,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儿歌集《365夜儿歌》。由鲁冰主编,余理、王治华画插图,沈蓉男装帧。其中包括贺少群的称呼歌。

2005年1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童话集《月亮生病了》。

2005年11月,短篇小说《小鸟快飞》荣获中国儿童文学界最高奖项之一——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见《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

2006年12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童话集《最亮的眼睛》,本书获临沂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后,鲁冰将2000元奖金捐赠给贫困孩子读书。

本书代表临沂市参评山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并获奖。

2008年10月,在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一代书圣王羲之》。

2008年11月,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图画书《挂满灯笼的小路》《新年的小板凳》。

2009年1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以沂蒙大地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小鸟快飞》,荣获山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

2010年2月,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心灵关爱图画书《白鸽的围巾》《荷花心》《梅花与小鹿》《小燕子安家》《葫芦宝宝》等十本。

2021年9月,课本作家鲁冰新作《中国节日童话》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姓氏源流

虎(Hǔ,Māo)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又名,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今日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

2、出自 中有虎姓:

① 中的虎姓,取自祖上 名首音。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别儿的,入中国居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以虎为姓,有孙虎先、虎马镇、虎梦解、虎如声、虎承瑞等。另,元明时将 名首音译为“虎”字的还有撒马儿罕人虎歹达、康里人虎秀思等。 虎姓也有谐音字演变而来的。据《元史·氏族表》载:赡思丁三子为忽辛、纳速刺丁四子为忽先,其后裔有以忽为姓者,也有改为虎姓者。又据云南昭通地区《虎姓家谱》载:“吾祖奉请来朝。唐王亲封虎威将军……故由此子孙永远姓虎。”这是一支以祖上官职封号首字为氏的虎姓。

② 据《 姓氏考》载,虎(Māo 音猫)姓 “唯成都虎姓,音不读虎而读猫(Māo)音。”其实,云南地区的虎姓也读猫(Māo)音。虎姓 主要分布在西北、南京、成都和洛阳等地。

二、迁徙分布

(缺)虎姓在现代较为鲜见,古代亦不多。据《风俗通》载:有“合浦太守虎旗”。虎旗为汉代人氏,传为八元伯虎之后人。在历史上还有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人,亦为虎姓一族。在东汉《风俗演义》收的姓氏中就有此姓。汉代著名产珍珠的产地合浦,有太守名虎旗。元代有虎秉,为河内知县。明代有大将虎大威,榆林人,曾为山西总兵。清代有虎坤元,四川人,为咸丰年间提督。《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虎氏姓名五例。此为冷姓,姓的人较少,为一般人所忽略。此外,带“虎”字的复姓有“术虎”、“虎夷”等。云南省昭通地区的虎姓则是取祖上“虎威将军”封号的“虎”字为姓。生活在甘肃环县虎洞乡的虎姓人居多,自称自己的先祖是姬姓后裔。虎姓望居晋阳郡(秦置晋阳县,赵国都城置晋阳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属太原郡辖,现在山西太原市)。

三、历史名人

虎 臣:明代麟游人,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咸丰初,以湖南游击调广西剿匪,从向荣战紫荆山,攻永安,解桂林、长沙围,并有功。从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镇总兵。偕巡抚吉尔杭阿克上海,遂从攻镇江,屡破贼於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在江南军中称宿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晋阳郡: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市。

2、堂号(缺)

============================================================

虎姓宗祠通用对联

〖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摧阵夺纛;

具疏谏灯。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咸丰年间从军,官至提督。每作战都往前冲,喜欢夺敌军大旗,后战死于秣陵关。下联典指明代麟游人虎臣,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

--------------------------------------------------------------------------------

中国虎文化

〖虎文化的渊源〗

艺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渊源流长、生生不息。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再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以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划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些作品的分布范围在中国的东南、西南、华南(黄河、长江流域),这正是华南虎的栖息地,艺术家表现对象只能是华南虎。

华南虎,世界上8个亚种虎之一,中国特有(英译 Panthere Tigris Amoyensis),帮国际上定义为“中国虎”。我们动物学家根据中国虎的主要颁布范围和栖息地在中国的华南地区,故冠名为“华南虎”。

-------------------------------------------------------

〖兽中之王〗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虎符:虎形的木块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带虎字的中国成语: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

〖药王孙思邈虎口拔骨〗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司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

〖虎头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国的乡村里仍然能够看到小孩子们穿着虎头鞋。虎头鞋整个都是用布料制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头的形状。在中国,虎头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的背后,蕴藏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

-------------------------------------------------------

〖华南虎与中国虎文化〗

虎为大型猫科食肉动物,自100万年前从中国南部起源(一说从中国东北起源),逐渐分化出华南虎、里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西伯利亚虎(又名东北虎)、爪哇虎、苏门达腊虎、巴厘虎等八个亚种。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偷猎和乱砍滥伐,导致虎的分布范围及数量急剧衰减。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分别于上世纪相继灭绝。

剩下的几个亚种中,华南虎只产于我国,所以又名中国虎。典型特征是头部有鲜艳的王字斑纹,素有“山林之王”美誉。它常栖息活动在连片的芭茅、灌丛林中,少在林中活动,主要捕食野猪、水鹿、苏门羚、鹿等大中型食草动物,偶尔捕食鸟类。

中华虎文化渊远流长。这其中的“虎”就是指华南虎。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它伴于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堪称“中华第一虎”。著名的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周易·乾卦文》也说:云从龙,风从虎。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龙虎相合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汉朝时,人们就开始在除夕之夜在门上画虎以驱鬼魅,以后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

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多用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鹰扬虎视、燕颔虎须等词语,读上去就有一种不凡的气势。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古代战争中,虎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它还有作为战争工具直接参战的记录。影响极广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虎的一席之地。

虎还流传于人们的口语中。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虎符的来历〗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

〖虎的形象与中国文化〗

虎的形象和称谓曾经出现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不胜枚举。其中两个表现人与搏斗场面的最为激动人心。一个叫做《东海黄公》,是在汉代长安附近流行的一种角抵戏。晋朝葛洪在《西京杂记》里对此有颇为详细的记载:“东梅人黄公,少时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功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得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马。”看来这里对虎的威力还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象东海黄公那样有武功、有法术的人仍然没有斗过虎,终于枉送了性命。

由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武松打虎”,也是表现人虎搏斗的,但结果恰与《东海黄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为打虎英雄。在我国有关虎的语汇中也有不少含有贬意的,如为虎作伥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驱使去害别人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品质;狐假虎威则勾画出了一幅仗势欺人的奴才嘴脸。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宋朝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嘲畜猫》自注中写道:“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至于以虎为地名、人名,继而演绎出的故事传说、趣闻逸事,就更是数不胜数。

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则是每隔12年就要到来的欢乐节日。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华人的身影。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将或多或少地带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绝大多数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人所难以丢弃的,同时也逐渐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来这种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年的习俗,不仅在亚洲各国和俄罗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悄然传到了欧美各国,尤其是有关虎年的来历和各种传说,各种媒体都乐于广泛地进行宣传,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实的“本命年”。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经典语录

孙幼军,男,哈尔滨市人。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