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上官.我想知道上官的家谱..谢谢
上官
121 江苏武进
(清)上官星宝 上官庆元六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宝善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注:上官达始终于明万历二十三年。
122 江苏武进毗陵符言上官氏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上官廷修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宝善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23 江苏武进毗陵洛阳上官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上官荣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宝善堂木活字本
南开大学
注:始修于明万历间,此为七修。
124 浙江遂昌上官氏宗谱六卷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刊本
浙江遂昌县石练乡柳村
125 山东临沭上官氏支谱
钞本
山东临沭县郑山乡西海子
126 湖南湘潭中湘上官氏五修族谱十卷末一卷
(民国)上官之蜾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敦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上官氏庆源图略序》
谨按:吾上官氏谱系散处于齐越闽洛吴楚者不一,而自江右徙楚荆者则近之,真正派也,其姓氏之自与始生之,祖后裔之繁世泽之远,想在旧谱上历历可考。惜初刻者沦于宋季之干戈,继梓者灾于国初之兵燹,其一二仅存者又残缺于世还遗散于人亡,遂使后之人懵懵然,莫知千载而上厥初生民谁为吾主,则有其始之莫或及之,有其本之莫或报之,此孝子慈孙千百年不纾之恨也。顾尚考孔氏家谱,其夫人为上官氏,则上官氏之族自成周有之,周之前无可考……至东汉有郎中公资,晋有洛阳守巳,李唐御世人文辈出,而首兴则西台侍郎公仪,后历五代,赵宋洎我皇明代不乏贤,抒华掞藻则文采溢云霞,蒙难捐躯则义胆耀虹日,防奸杜敌则忠猷与智虑交深,遗思却馈则仁泽共清风济美,抗疏极言则正气塞霄壤二间,树勋报政则良躅接汉庭诸史,弃事游神则玄抱脱尘凡千劫,显绩班班史册,而姓氏不异矣……祖父有知,当使谱系之失者终获,疑者终信,残缺者终完,而涣散者终乃萃也。子孙中有显扬贤才者向其遡千派汇一源,修全谱为家庆光哉……
江西上官氏家族与湖北上官氏家族之渊源
江西省吉安市上官氏祠堂为“花萼堂”,此祠堂下有同族两支,即: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为同宗,否则不可能同续一谱,现存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明光绪三十年修)原本上每页均印有“花萼堂”字样,且记录有两支详情,但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两支之上溯渊源资料已毁于战火,暂无可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光绪三十年续修本)之《吉水县桃林上官氏谱记》<花萼堂序>载:“上官氏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因家桃林。厥祖讳均者,登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2年)戊辰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子讳悟登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10年)已丑进士,授判江陵迁刺德州,子翔宇讳鹗(注:荆门《上官氏宗谱》记载:唐永徽宰相仪之九世孙上官均(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三子:长子怡、次子悟、三子恒。怡生四子:沔、淮、沛、涿。悟生子潼。恒后无记载。潼生二子:墀、圻。圻生四子:诏、该、谋、谏。 诏公生子鹗……)者发自贤良科任巴邺县尉,迁知吉州(由此可见,鹗公应为桃林上官氏入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第一人),事仁宗皇庆(注:元朝仁宗皇庆年代为公元1312—1313年,推断此时段应为鹗公入吉州时间)癸丑嗣秩魁江西行省解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之《上官氏庆泽》载:“宋绍兴之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宋抚州路儒学教授上官仕英,号乐轩,徙吉州路永丰县四十五都(据此记载,仕英公为上官氏庆泽支派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第一人,先于鹗公一百多年进入吉安),地名空坑水南,卒葬水南之门前,娶孙氏生子四:大郎、二郎、三郎、四郎。”
仕英公三子三郎徙居永丰县明德乡三十八都带,原地名上带,娶宦氏,生子景先。
景先公娶董氏,生子二。子文明徙居吉水,另一子徙居泰和。
文明公娶湖西罗氏,生子二:长有贵,次叔贵。
有贵公由江西吉水徙湖北宜昌府长阳县,嗣续繁盛,长乐、三界场等处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焉。派序名:永世必昌应志大希宗明秉正思祖泽开光维兴国……
叔贵公娶王氏生子平翁。
平翁公娶黄氏生子朝愈。
朝愈公娶刘氏,生子四:玉辉、玉清、玉振、玉成。
玉成公(朝愈公四子)生子二:长习礼,次习经。
习经公生子三:长任美、次任高、三任达。
《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载:……上官氏在吉州最称望族,国初以来,衣冠文物项背同望,宏治间(注:推断应为明弘治年间,即公元1488年—1506年,此时段也与任高公生卒时间相符)进修翁讳习经者携其仲子缵修翁任高商于楚,因婚荆门,钜姓实谓谷村李者,遂家焉……
习经公长子任美娶吉安大栗女,生子乳名折仔,有足疾。任美公后由湖北荆门迁湖北黄冈(据查,现黄冈市黄州区档案馆存有《官氏族谱》二十卷,因未亲睹,不敢枉断为何支何派,推断应为任美公之后)。
习经公次子任高(公元1449年—公元1516年),号缵修,定居荆门,提为荆门州上官氏家族第一世。现荆门及其周边地区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
习经公三子任达娶吉安杨九实女,生子二:昱、旻。其后不祥。
分析如下:
1、来源不同: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一)蓝姓源出:
(1) 、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 、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 、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
(二)兰姓来源: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氏。
(2)、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邑为氏。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所载,三国时,南匈奴贵族四大姓(即呼延、须卜(卜)、乔、兰)中有兰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代北鲜卑乌落兰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单姓兰;元代蒙古族姓喀喇氏,祖名阿尔斯兰,子孙遂以兰为姓;裕固族兰恰克氏,汉姓为兰;今彝、土家、满、回、壮、俄罗斯、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扩展资料
家谱文献
1、江西桃江兰氏族谱,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
2、山东青岛兰氏族谱不分卷,(现代)兰泽春、兰永春编纂,1997年重修,2000年1月1日重印。原稿现被收藏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张舍镇官北村兰永寿处。
3、福建上杭城区兰氏家谱,(现代)兰汉民编纂,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版。原稿现被收藏在福建省上杭县县志办公室。
4、四川广安兰氏族谱,民国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年)铅印版,现收藏花桥甘家湾兰氏祠堂,2013年续修,新版分上下两册,本支因”湖广填川“于湖北麻城迁入四川。
参考资料:
丌官[丌官、亓官、笄官,读音作qí guān(ㄑㄧˊ ㄍㄨㄢ)]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出自春秋时笄官之后代,以官名为氏。
笄官,亦称丌官、亓官。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名称,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在古代,笄礼是当人年龄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人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官职。丌官复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产生的,称丌官氏。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
后来,在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氏”被省文简化,改成了“亓氏”。
得姓始祖:笄(丌、亓)官。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笄官这个官职,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丌官复姓,后来在明初都演化成单姓亓。故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他们的共同始祖是丌官一职。
二迁徙分布:
丌官复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二位。
关于丌官氏,据史籍《孔子家语·本姓解》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丌官氏。”又《鲁先贤传》云:“孔子妻丌官氏。”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亦有丌官氏。在史籍《姓氏寻源》中记载:“丌与笄同,掌笄官之后。”笄即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弁冕。
在史籍《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这是指“发笄”。
另外,在史籍《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这是指弁笄,即男子贵族所用的笄。周代礼制中有掌管“笄”的笄官职,亦为世袭,后裔则官为氏,姓“丌官”。
姓氏学者研究“丌”之字义与“笄”字相通,在古代,插笄为一种礼仪,所谓“女十五而笄”,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因此,从先秦时期到列国诸侯都设有掌笄之官,专门董理公族的男女及笄之礼。而丌官氏,便是当时掌笄官的子孙。
据史籍《郡望百家姓》记载,亓官氏望出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天水郡(今甘肃天水)。
今山东多这个姓氏。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2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四楹联典故:
由于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记于史载。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后,他在改姓运动中将“丌官氏”被改成了“亓氏”。因此,丌官氏就是明朝以后的亓氏,故丌官氏宗祠的通用对联一般就是亓氏宗祠的通用对联。
五历史名人:
丌官氏:(公元前?~前485年待考),女,宋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孔子的妻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十七岁时,孔母颜征在逝世。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十七追封为郓国夫人,被儒家后世尊为圣母。如今孔庙中的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专祠。孔子夫人在史书上称为“丌官氏”。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山东省曲阜孔庙举办祭孔大典,还特意专门恭请了亓氏门人参加(明朝以前的丌官氏后裔),并奉之为上座。作为舅亲,孔家后裔始终未忘千古亲情。
除孔子夫人丌官氏外,历史上的丌官氏名人几乎绝记于史载。直至明初期朱元璋登基后,他在改姓运动中将“丌官氏”改为“亓氏”,才再现出一大批亓氏名人。
亓官俊:亓官俊,字子仪,山东莱芜人,笔者同窗。1941年投笔从戎,不知所终。
盛氏家谱字辈排行汇编 山东嘉祥盛氏字辈:"孝在(吉)允玉(太)宝(传)春振兆洪(红)光"。 山东微山盛氏字辈:"计预云太保作振兆洪光"。 山东临沂盛氏字辈:"清秀开维中"。 山东乐陵盛氏字辈:"茂自福学 " 山东聊城盛氏字辈:"金世泽延长同承基业"。 山东泰安盛氏字辈:"登继富兆宪庆繁祥令德维纯佑"。 山东汶上盛氏字辈:"保邦存正新志安"。 山东平度盛氏字辈:"云树吉永 " 山东青岛盛氏字辈:"起方显瑞祥维复"。 山东临清盛氏字辈:"宗子臣希善玉亭传昭瑞广澄振吉延"。 山东掖县盛氏字辈:"学业继深世乃荣昌纲德佩振可显永光"。 山东盛氏一支字辈:"春振兆红光"。
有
1、出自关姓。据一九七六年台湾台东所修《官氏族谱》所载,解良人关膺,于黄巢起义时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改姓官。元至元间,遭祸乱,其第四代孙四兄弟,官耀迁广东大埔,官擢迁福建诏安,官跃迁广东海丰县。
2、据《姓苑》《左传》所载,官有世功,邑亦如之。古人以官命族,故有官姓。
3、出自外族。新疆锡伯族官加(关佳)氏汉姓为官;满族瓜尔佳氏在清朝有改为官氏 的,蒙古族奎木特氏 也有有改为官氏 的。今满、蒙古、锡伯族、藏、仫佬、彝等民族均有官姓。
4、出自周代,以官职名姓。据《姓源》所载,周大夫刘定公夏为官师(官吏之长),其后以官为氏。刘定公夏,周代人,周大夫刘康之子。刘康公为春秋时人,其事迹见于《左传》。刘定公夏可能夏为其名,其它不详,后世官姓有尊其为始祖的。
5、出自楚国庄王次子子兰公之后。言天水者,复姓也,乃周时名臣熊绎封于楚。战国楚怀王有子兰,封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为姓,上官属于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上官氏简化而成姓。
我姓上官.我想知道上官的家谱..谢谢
本文2023-12-01 06:38: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