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上帝为什么要与希伯来人立那些约?有什么深意吗
从开始一直到末了,上帝都是信实的,而人都是虚妄的,上帝一直都在与人立约,他一直守约,而人不停不断地背约,这就显出神的真实人的虚谎来
上帝不但和希伯来人立约,耶稣基督来后与世人立约,兴许凡信他的罪都被赦免涂抹,可以逃离地狱的永刑神信实绝不食言
上帝是天父,他造人就是要为自己的圣名和荣耀,造出一群儿女做他的子民,信耶稣基督的人可以永远享受他的丰盛,不是这世界的人能够想象的
耶稣降生首先报告给牧羊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谦卑的人,而且他们常受人鄙视。然而耶稣基督来是为了所有人——富有的和贫穷的,男人和女人,受过教育的和未受过教育的。
神通过向牧羊人宣告耶稣的降生,显明了他对我们所有人的爱,无论我们是何等人。圣经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一3:1)
扩展资料
耶稣基督的降生,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先知预言:先知以赛亚说,将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 7:14、太 1:23);先知弥迦说,基督要降生在犹大地的伯利恒(弥 5:2、太 2:6);先知何西阿传达上帝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 11:1、太 2:15);先知耶利米预言到有许多婴孩被杀,拉结(注 1)不肯受安慰(耶31:15、太 2:18)。这些事都在耶稣降生前后一一应验。
马太福音第二章记载大希律王想要杀婴孩耶稣的事情,应验耶里米书的预言。大希律是以土买人,亦即以东人,受罗马皇帝分封,管理犹太、撒马利亚、加利利等地。
他娶了犹太哈斯摩年王室之后玛丽安娜成为他众多妻子中的一个,又为了讨好犹太人,任命其弟阿利多布作祭司长,但后来却因嫉妒而把阿利多布淹死。晚年的时候,希律由于猜忌多疑而成为一个疯狂的杀手,他不但杀了爱妻玛丽安娜,又杀了她许多亲戚,连他和玛丽安娜所生的两个儿子也不能幸免。
临死之前,他又下令杀那将要继承他王位的儿子(注 2)。大希律一听到从东方来的占星术士说,伯利恒城中有一个犹太人的王降生,他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就都不安,暗下决心要除去他为快。
但是占星术士受到天使的警告,没有回复他,反而从别条路回家(太 2:12),他一气之下,就把伯利恒城四周围两岁以下的婴孩都杀光。犹太人对王有个期许,特别是他们期待“弥赛亚”(注 3)来到,带领他们挣脱异族统治。
马太福音记载另一种人,就是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虽然懂律法,地位又崇高,连国王有疑惑时都要来请教他们(太 2:3-6),但是耶稣的降生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十分清楚基督要降生在伯利恒,但是上帝的天使却通知了城外守夜的牧羊人而不是这些饱学之士。
路加福音用另一个角度来描写耶稣的降生。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写的,他写耶稣的家谱上溯到亚伯拉罕为止 (太 1:1- 17)。路加福音则为外邦人而写,写耶稣基督的家谱上溯到人类共同的始祖亚当(路 3:23-28)。
路加福音强调耶稣的降生是为万民预备的(路2:10、30-32),他描述比较多个人事件,像牧羊人、西面、女先知亚拿等看见婴孩耶稣欢喜的情形。
《圣经》包括旧约三十九卷和新约二十七卷,共六十六卷,由不同的作者写成。
旧约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其中有一小部分用亚兰语),新约则是希腊文。
旧约完成于耶稣降生前数百年,新约则始于耶稣受难、复活、升天以后。
一般认为,〈约伯记〉可能是《圣经》中最古老的一卷,但成书的准确时间不详。
除了〈约伯记〉外,最古老的摩西五经(旧约前五卷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的通称)写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旧约《圣经》各书卷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写成。
新约《圣经》的写作从第一世纪中叶开始,于第一世纪末完成。
两约之间有四百年的间隔期(被称之为“沉默期”)。
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一千五百年左右。
《圣经》最初书写在羊皮(绵羊、山羊或羚羊)、小牛或盛产于埃及、叙利亚浅湖中的芦苇制成的纸上。
这种芦苇又叫纸草,由叙利亚的白百罗港(Byblos)出口。
希腊文Byblos 意为“书”,即由此港口之名而来。
英文的“纸”字(Paper)也源于希腊字“纸草”(Papyrus)。
此外,有些经文则保存在瓦卡、石碑、蜡板等上面。
抄写的工具有芦苇、羽毛、金属笔等。
墨水是由木炭、胶和水制成的。
《圣经》的四十几位作者,不仅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分不同,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异。
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和所罗门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保罗是犹太律法家,路加是医生,彼得、约翰是渔夫,阿摩司是牧羊人,马太则是税吏。
新约时代,犹太人被罗马人统治。
税吏是那些身为犹太人却替罗马 向自己的同胞征税并从中渔利的人。
好像抗日战争中替日本人效劳的汉奸。
有人说税吏是犹奸。
有的写于皇宫之中,有的则著书在牢狱或流放岛上;有的写于戎马战时,有的却完成于太平盛世;有的写于喜乐的 ,有的则写于悲恸、失望的低谷之中。
《圣经》各卷书都是独立写成的,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或基督教堂传读。
《圣经》的作者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汇编成册,形成新、旧约正典。
奇妙的是,当人们把这六十六卷书编在一起时,这些跨越六十代人写成的、风格迥异的作品却是那样的和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不用说一千多年所造成的时、空差异,就是同一时代的人独立写成的作品,也很难彼此和谐。
即便是同一人的作品,随著时间的推移,其观点也会自相矛盾呢!试想,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在十年前写成的作品呢?事实上一九九六年刚刚出版的《游子吟》,现在我就不得不出修订版了!《圣经》的奇特的连贯性,只能解释为是神的灵贯穿始终,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
公元前二百五十年左右,应埃及王托勒密二世(King Ptolemy II)的邀请,犹太大祭司以利沙(Eleazar)从犹太12支派中各选出六位译经长老,携带旧约经卷去亚历山大城,将希伯来文旧约译成当时流行的希腊文,这就是有名的七十士译本。
在那时,旧约已有了很好的雏形。
到耶稣时代,旧约已定型了。
在新约《圣经》中,主耶稣和新约的作者们,常引用旧约。
“经上如此说”中的“经”即指旧约。
但正式宣布旧约正典告成是在第一世纪末叶。
西元七十年,当圣城耶路撒冷即将被毁之际,犹太拉比犹迦南获罗马当局的许可,在犹大地约帕城和亚锁都城之间的吉母尼亚(Jamnia)召开了犹太教的高级会议。
会议所议论的事项,先以口传,后来则记载在拉比的著作中。
会议中曾对是否要将〈箴言〉、〈传道书〉、〈雅歌〉、〈以斯帖记〉等书列入正典有过分歧,但讨论结果仍确立三十九卷书都属于旧约正典。
公元一百四十年左右,马吉安(Marcion)开始散布异端,写成一套所谓的新约正典。
这启发教会应确立正统的新约正典,以 马氏的影响。
再者,东方许多教会陆续开始运用一些来源不正的经卷,因此,确立新约正典的范围也日趋必要。
到公元三百零三年,罗马大帝戴克理仙(Diocletian)下诏摧毁所有基督教的经书。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信徒需要知道哪些书卷是值得舍命保存的新约经卷。
由于这些原因,促使人们编辑新约正典。
虽然对是否应把〈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后书〉、〈启示录〉等列入正典颇有争议,亚他那修(Athanasius)在一封 中把我们现在的新约27卷书列入新约正典。
三八二年在以耶柔米(Jerome)为主要人物的罗马的大马新(Damasine)会议上及三九七年的加太基(Carthage)会议上(奥古斯丁是主要人物)都一致承认这二十七卷经书。
从此,罗马及非洲两大教区对新约正典应有的书卷不再有争议,新约正典终告完成。
在新、旧约的间隔期,还有其他一些犹太著作流传。
《伪经》是一些从公元前两百年到公元后两百年犹太著作的通称。
其中一些著作是冒亚当、以诺、摩西和以斯拉等人的名写的,故称之为《伪经》。
《伪经》以传统故事、启示性的异象、异梦等形式出现,其目的是要帮助正经历异常困苦的犹太人坚守信仰。
由于其所记载的事有的怪诞离奇,有的有明显错误的教义,所以犹太人拒绝将它们收入旧约正典之中。
除《伪经》外,当时流传的还有十四、五卷《旁经》或《次经》,写于公元前两百年到公元后一百年,大体上准确地反映了两约之间的宗教、政治和社会情况,并有不少真实而有价值的教训。
由于其中有真理上的错误,如准许人自杀、为死人祈祷,及历史的错误,同时,它们本身也没有宣称是神所默示的,所以犹太教和基督教(作为一个整体)不接受旁经为正典。
但天主教会将大部分旁经纳入其正典之中。
由于《圣经》六十六卷书的收集历史过程涉及到人的方面,我们会以为成为正典与否是由人决定的,即似乎人的判断是订定正典的关键。
但事实不是如此。
这六十六卷书之所以是正典,是因为它们是神默示的。
它们在被写成时就是正典了。
神的子民公认这些著作是神的默示,这件事本身并不能使它们成为神的默示。
神的默示是一件事实,不因人的公认而改变。
人的公认只是“正式追认”、接纳那些散在各地的会众早已承认的正典书卷而已。
新、旧约订定的实质是:神默示这些书卷,使之成为正典;它们在神的护卫下,得以流传、保存;神的子民在圣灵的启示下,承认、接纳他们为神默示的《圣经》正典。
《圣经》从写作到正典形成都是神的作为,只不过是借著人达成的罢了。
正像《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却是人手写成的一样。
旧约中,上帝为什么要与希伯来人立那些约?有什么深意吗
本文2023-12-01 04:20: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