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到底有什么本事,为何他能位列明朝功臣庙第三位?
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李文忠功不可没,他位列明朝功臣庙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其能力之出众可见一斑。
谈到明朝开国功臣,很多人会想到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等人,然而与他们相比李文忠的功劳一点也不差,甚至能够排在功臣庙第三的位置,只不过由于史料太少,他的知名度并不高。
在民间流传的野史中,李文忠的形象被严重丑化,从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功臣被描述为嚣张跋扈的乱臣贼子。下面笔者就带大家揭开野史的假面,一起认识历史上真正的李文忠。
无法被战乱分割的舅甥关系从血缘关系来讲,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实行暴政,肆意剥削压榨底层老百姓,使得民不聊生。朱元璋就是出生在万千普通家庭的平凡人,由于家中兄弟众多他常常吃不饱饭。相对来说,朱元璋二姐的家庭会稍微好一些,她经常接济朱元璋几兄弟,因此她们姐弟之间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天下大乱、战争频发,朱元璋与家里人断绝了关系出门闯荡,期间他为了生存剃度出家当起了和尚,之后还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最后加入起义军开始自己轰轰烈烈的戎马生涯。
而另一边,朱元璋老家发生饥荒与瘟疫,朱元璋的二姐不幸感染去世,李文忠的父亲将家里的存粮拿出来分给领里乡亲,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结果没想到又遇到战乱,家里被洗劫得一干二净。
无奈之下李文忠的父亲带着十二岁的李文忠东躲西藏、四处逃窜,吃了很多苦。两年后,李文忠的父亲听说朱元璋在滁州,便带着儿子前去投奔。据传李文忠与朱元璋见面时两人相拥哭了很久,朱元璋得知二姐已经去世的消息,内心更加悲痛,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这个外甥。
从那以后朱元璋收了李文忠做义子,让他跟在自己身边,还吩咐老师教他读书写字。
朱元璋
战功赫赫,带兵有方李文忠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与才能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公元1357年,年仅十九岁的李文忠随军出征,由于用兵得当,他先是在池州大败赵普胜,然后又攻下四个县,朱元璋对此大为赞赏。
公元1358年,李文忠与其他将领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并且降服了三万多的元朝士兵。
公元1363年,李文忠率军攻打谢再兴、张士诚的部队并且取得了胜利。
公元1365年,李伯升带着二十万大军围攻新城,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李文忠手握兵器与几十名精兵冲进李伯升的军队中大杀四方,然后又与之前敢来的部队里应外合,歼灭敌军数万人,此战后李文忠名声大噪。
公元1366年,养精蓄锐已久的朱元璋决定攻打张士诚,他派李文忠到杭州牵制张士诚一部分的兵马,结果李文忠直接率军攻破杭州,并且还降伏三万余人。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非常高兴,直接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兼浙江行省平章事,同时让他恢复原本的姓氏李姓。
公元1369年,李文忠奉命北上讨伐元朝,他与常遇春二人生擒了刘帖木、脱列伯,并赶走了元顺帝。
第二年,李文忠又与徐达进攻察罕脑儿,这一战他擒获了元朝多数高官,同时降服五万多的元军。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封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赐曹国公之位。
公允地说,朱元璋能够开创一个王朝,李文忠功不可没。
李文忠能够屡立战功与其带兵有方不无关系。李文忠要求手下的将士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扰民,有一次他攻下某座城池,手下的一个士兵向城里的老百姓借了一口锅用来做饭。
李文忠知道后非常生气,担心这样会给其他士兵树立不好的榜样,于是他命人将这个士兵斩首示众,从那以后他手下再也没人敢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深患重病,英年早逝朱元璋统一天下以后,李文忠因为战功赫赫位居高位,然后他并没有像蓝玉那样居功自傲,而是一如既往地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帮助他到处平定叛乱。
后来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胡惟庸案,许多忠良之臣也牵涉其中,李文忠认为如果放任朱元璋杀下去会使国家元气大伤,便屡次上书给朱元璋让他不要滥杀无辜,但是他的劝告没有被采纳。
所以有一天早朝的时候,李文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次提起这件事,并且以死相谏。对此《明史》如是记载道:
“陛下杀尽功臣宿将,一旦边疆有警,或内有叛乱,那时谁来为国效力疆场?愿陛下三思。”“文忠死不足惜,愿陛下多念及江山黎民。”
这下彻底惹毛了朱元璋,他当即下令要将李文忠处死,后来马皇后求情才免去死罪,因为此事李文忠官职被罢免并且被关在家中一段时间。
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且还带来了最好的御医,结果第二年李文忠还是因为病入膏肓离开了人世,时年46岁。
李文忠的死让朱元璋悲痛欲绝,他认为这是御医的责任,便将御医一家一百多口人全部杀死。由于太过伤心,朱元璋提出罢朝三天,他将李文忠追封为歧阳王,并为其写了祭文。
后来他又命人把李文忠的画像挂在明朝的功臣庙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徐达与常遇春,可见在朱元璋心中李文忠有着很重的分量。
李文忠
执笔君言总的来看,李文忠的确有着非常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为明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功成名就后又不居功自傲,而是时时刻刻想着国家与百姓,这样的英杰放在哪一个朝代都会绽放光芒。
只是可惜李文忠英年早逝,年仅46岁就因病去世,给后世之人留下无尽的叹息。如果李文忠还活着,我想朱棣根本不可能篡位成功,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李文忠,明代开国功臣位列第三的大将,亲缘上朱元璋是他的舅舅,君臣上他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集武将与谋士于一身,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曹国公爵位,病逝后还被追封岐阳王,谥称“武靖”,可见其功劳之重。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李文忠的生平就如他的字“思本”一般,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为朱元璋鞠躬尽瘁。
李家祖祖辈辈都生长在盱眙,直至其父移居凤阳,将朱元璋的姐姐娶为妻子。朱家旧时十分贫寒,常靠日子还算过得去的李贞救济,朱元璋对此十分感激。
李文忠十二岁时,家乡旱灾与瘟疫并行袭来,全村死了很多人,李文忠的的母亲也未能幸免于难,病死在灾害中。李父将家中的粮畜、钱财全部捐献出来与村民一齐抵御灾害,渴望渡过难关。不料不久后,战争却爆发了,李文忠只好随父亲四处避难,流离于战场间九死一生。
1352年,李父听闻朱元璋而今身为将领,便带着儿子去滁州投奔。李文忠与父亲二人千里迢迢饱经风霜,终于见到了舅舅朱元璋。李文忠面对舅舅,一想到死去的母亲便抱头痛哭,朱元璋对他一见如故,立马收为义子,留在身边,跟朱姓。
此后,朱元璋还请有学问的教授指导文忠的学习,文忠天子聪慧,读起书来学得很快,通晓诗书,能文善武。
文忠成年后,被命为舍人,岁朱元璋出军池州,首战便立功,从此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李文忠轶闻故事李文忠从军后立下屡屡战功,跟随在舅舅朱元璋身边,忠心耿耿,官升至大夫、平章事,后将姓氏改为李。明朝建国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掌管大都督府与国子监。
1380年明朝丞相因擅权、谋逆、不尊王法等罪名被朱元璋处死,一并牵连出近万群臣,朝中大乱人人危难,臣心惶惶。
李文忠对此十分忧虑,两次上书进言,劝朱元璋在政务上切莫完全听信宦官,并指出其处杀官员造成朝廷动乱的一些不合理之处。
但这两份奏章都被搁置,李文忠唯恐其残杀功臣的行为会使其丧失民心导致政权不稳,于是反复思虑之下决定冒死第三次进谏。
他彻夜未眠写奏章,待天亮出门前,叮嘱妻子要将孩子好好培育成人,长大后为国效力,做好了此去赴死的准备。果然在朝上,明太祖一见到奏折,尚未读完面已色变,读到气愤处,便起身离坐,一面手指李文忠怒斥其泼天大胆,但文忠毫不畏惧,反问皇上如果杀尽群臣,以后遇敌还有谁可上战场?朱元璋便大发雷霆,命人将其拉下称要将其斩首。
马皇后听闻该事,十分诧异,朱元璋回宫见马皇后两行热泪,忙追问其因,皇后劝他,文忠为其唯一亲属,又为其开国立功,忠心耿耿,劝皇上饶外甥一名。皇帝听完也不忍心,便免了他死罪,罢官留家。
朱元璋对此事虽责罚他,但文忠在太祖心中的功臣地位从未减轻,李文忠死后,明太祖还对他加封谥号,儿子世袭曹公之位。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师事金华范祖乾、胡翰,通晓经义、能诗善歌,恂恂若儒者。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池州市),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人。
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顺帝孙及后妃公主,缴获宋,元、玉玺、金宝、珊、锁圭等,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公,同知军国事。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三日随征虏大将军徐达远征漠北,攻克兴和,兵至察罕脑儿,五月,攻克应昌(今内蒙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生擒元帝之子买的-(里)-八剌。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下令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分三路北征,李文忠掌东路军,率师追至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南,哈腊湖西),洪武七年(1374年),率军攻克大宁、高州(今赤峰市东南部地区),斩故元宗壬朵朵失里等,至毡帽山斩鲁王,获其妃蒙哥秃,八月,率军至丰州,生擒元大臣12人。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与西平侯沐英进兵洮州(今甘肃临潭东),平定起事番民,兼领国子监事。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十七年病卒。他器量深沉,变化莫测,临战意气风发,遇大敌胆气益壮。为人忠直 ,尝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又劝朱元璋少杀人,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洪武十七年(1384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次第三。赐葬钟山之阴。子李景隆嗣曹国公爵位。
在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之中,曹国公李文忠位列第三,排位仅次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而在位于鸡笼山的明朝功臣庙中,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在二十一位功臣中也是名列第三,位居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后。
由此可见,李文忠在明朝的建立和明初平定天下的进程中功勋卓著。李文忠不但是明朝的一位名将,据《剑桥中国明代史》记载,李文忠是朱元璋至亲中唯一有学识之人,因此他也是朱元璋的一位重要谋士。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朱佛女嫁与丈夫李贞后,生下一子李文忠。但在1351年时,年仅36岁的朱佛女就病逝了。此时李文忠年仅12岁。这时的朱元璋已是郭子兴队伍的一名将领了。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李贞也家财散尽,无奈与儿子从家乡盱眙长途跋涉,来到了滁州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早年家贫,幸得二姐朱佛女一家接济,所以朱元璋对失去母亲的李文忠非常厚爱,并且让李文忠改姓朱,收养其为养子。朱元璋非常重视对李文忠的教育,特意延聘著名学士胡翰、范祖乾教授李文忠学业。李文忠生性聪慧,也不负朱元璋的苦心,品行和学识都很优秀。
李文忠不但在学业上通经晓义,在军事上也很有天赋。19岁时,他就初露锋芒,率部在池州大败赵普胜。而后乘胜拿下青阳等四县。20岁时,李文忠已升至亲军总指挥,驻守建德,成为朱元璋军中一位独挡一面的高级将领。此后,李文忠又在严州出奇制胜,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升迁为同佥行枢密院事,成为一名正四品的大员。李文忠既有勇,又有智,可谓智勇双全。
1362年,张士诚集中十万兵力扑向诸全。当时守城的将军是谢再兴,这个谢再兴就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老丈人,也是徐达的老丈人。他请求李文忠紧急驰援,李文忠于是遣同佥胡德济驰援谢再兴,仍挡不住张士诚部。而这时李文忠再无援兵可派。
兵不厌诈,李文忠情中生智,四处扬言徐右丞等大将将即刻支援诸全。张士诚闻言信以为真,心生惧意。于是连夜率部撤退。此时,胡德济、谢再兴趁敌混乱之际发动袭击,反败为胜,守住了诸全。
此后,李文忠在义乌、新城、杭州等地多次与张士诚部作战,均取得胜利。在余杭一战中,李文忠劝降了余杭守将谢五。谢五是谢再兴的弟弟,谢再兴因对朱元璋心怀不满,早已和弟弟投奔张士诚。李文忠性情宽厚,力排众议,没有将谢五及谢再兴的儿子斩杀。杭州守将潘元明受此感召,也开城投降,李文忠一举占领杭州。
其部下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李文忠因占据杭州,俘获降兵、接收粮草,战果丰硕,因此升至浙江行省平章事,加封荣禄大夫。朱元璋称帝后,李文忠仍然征战沙场。1369年,他作为常遇春的副手征讨北元,逼得元顺帝出走应昌。队伍南归时,常遇春在柳河川暴卒,李文忠临危受命,代理常遇春职务,并指挥队伍在马邑一带,大败北元残兵,活捉平章刘帖木和敌将脱列伯,歼敌万余人。
此后,李文忠与徐达再次北征,元昭宗北逃,其嫡长子及后宫、皇室和文武官员被李文忠擒获。李文忠因此晋封曹国公,授左都督,进入权力中心。李文忠在任职左都督后,多次对朱元璋擅杀功臣的作法提出批评,并且对朱元璋理政时重用宦官表示不满。对李文忠的劝谏,朱元璋一开始并未气脑,可也没有采纳。可李文忠基于对国家的忠心,仍然苦心劝谏,这可惹恼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气之下,将李文忠拿下。幸亏马皇后及时出手搭救,李文忠这才幸免于难。1383年,李文忠出任国子监祭酒。也是在这一年,李文忠身染重疾。在次年的三月,46岁的李文忠去世,死后配享太庙。李文忠一生驰骋沙场,征讨张士诚、追击北元,为明王朝立下卓越功勋。
他性情宽厚,器量沉稳,为国家命运不惜冒死劝谏皇帝,最终也因此失势。有学识而又忠诚,李文忠的名字是对其一生的精准概括。值的一提的是李文忠这样一位忠勇的名将,他的长子李景隆却丝毫不似其父当年。李景隆承袭了父亲的曹国公爵位,却靖难之役中,一败涂地,连负朱棣,葬送了朱允炆的大好局面。在朱棣军逼近南京城时,他又开城投降,投入朱棣的怀抱,深负朱允炆厚恩。真是虎父犬子啊!
李伯清:1947年出生于成都市,曾当过搬运工,木工,炊事员等,在蹉跎岁月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1980年,开始从事曲艺工作,主讲长篇评书。 1986年,随四川省曲艺家协会赴河南马街书会代表团,在书会上表演评书《追车》。 1987年,参加成都广播电台“文艺大观圆”评书小段《麻将恋爱》,《乱冒酸》录音。在锦江剧场茶厅为德国友人赖西门讲专场评书《五凤齐飞》。 1986,87年连续两年被原成都市东城区评为全区文化系统先进个人。 1991年,为日本三国志访华代表团主讲专场三国演义评书《打黄盖》,受到日本艺术家的好评。获成都锦江茶馆文化艺术节《龙门阵》比赛一等奖,《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作专题报道。 1992年,获“全国三书比赛”业余组金奖。 1994年,创作,演出《徐洪刚热血颂》获四川省文化厅新节目展演二等奖。自创假打评书,在四川以及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李伯清评书现象”被评为94年四川十大新闻之一。假打评书段子在参加省,市以及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并在电视台开专场播出。录制发行个人专辑音带21集。在20集电视剧《鬼城奇遇》,8集方言电视剧《三喜临门》中担任重要角色。 1996年,拜原四川省博物馆馆长何世珍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绘画艺术。 1998年 “川航杯”巴蜀笑星擂台赛中获特荣誉奖,被评为“巴蜀十大笑星”。 2007年10月,早已是佛门俗家弟子的李伯清正式剃度出家。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散打评书
《酒色财气》《散打第二春》《散打SARS》《生活百态》《市井闲话》等
电视剧
《三喜临门》《假打外传》《福星高照猪八戒》 《魔剑生死棋》
**
《麻将棒棒手》《百万**》《鬼城奇遇》《血战到底》《大人物》
有啊~非常有名的酒囊饭袋,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李景隆早年袭爵曹国公,常奉旨出京练军,后协助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率朝廷军队征讨燕王朱棣,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
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继位后,封太子太师,赐功臣勋号,加柱国,增岁禄,列于群臣之首。永乐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国公、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
永乐末年,李景隆去世。
朱棣评价他说: 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
李文忠到底有什么本事,为何他能位列明朝功臣庙第三位?
本文2023-12-01 03:51: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