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在沧州哪距离贾村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6177公里
起点:沧县
1沧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55公里,右转进入S283
2) 沿S283行驶24公里,朝石黄高速/石家庄/黄骅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黄石高速
3沿黄石高速行驶2446公里,朝鹿泉/新华路/太原/G2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5沿京昆高速行驶1732公里,朝晋中/祁县/临汾/运城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榆祁高速
7沿榆祁高速行驶709公里,朝临汾/运城/祁县/平遥古城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9沿京昆高速行驶1090公里,在霍州/沁源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660米,直行
11临汾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730米,直行进入霍东大道
2) 沿霍东大道行驶280米,直行进入霍东大道
3) 沿霍东大道行驶320米,在第1个出口,右转进入霍东大道
4) 沿霍东大道行驶30公里,左转
5) 行驶350米,右后方转弯
6) 行驶5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贾村
有“南青北白”之说的最早出现在唐朝。
国力强盛的唐代是我国陶瓷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达到了成熟的境界。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南青北白当中的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市上林湖、上虞区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商周战国秦汉六朝等朝以来,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扩展资料:
南青北白当中的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在隋代。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河南安阳发掘了一座隋开皇十五年的张盛墓,发现了一批白瓷,这些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但较之北齐武平六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
1982年5月,在内邱与临城交界处的贾村,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一处,该窑烧制的白瓷,既有灰白色胎上用化妆土的白瓷,也有洁白瓷胎不上化妆土、非常精致的白瓷两种。
烧制的碗均为深腹、直壁、平底,与北方隋墓出土的白瓷碗相同。隋代白瓷窑址在唐代邢窑范围内发现,证明在邢窑唐代白瓷尚未出现以前,白瓷在这一地区已经发展起来。
贾村隋代白瓷窑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隋代白瓷窑的空白,证明隋代烧成功了白瓷,而对研究北方唐邢窑白瓷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南青北白
人民网—瓷器历史:"南青北白"中的"白"(一)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古老民谣,在年复一年地口耳相传中保留下来。这些民谣,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从那些古稀老人低沉而沧桑的声音里流出来,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遥远而漫长的故事。那么,洪洞大槐树的背后,到底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还得从元末明初时期开始说起。
元朝的统治者们虽然善于征战,却疏于统治,侵略扩张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民力财力,使得百姓税负越来越繁重。再加上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本来就容易引发抵触和争议,因此,在元朝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事件络绎不绝。然后朝廷又会派军队去镇压起义,如此循环往复。而比战争更可怕的,则是自然灾害。
元朝的自然灾害特别多,九十八年内共发生有记录的大型水灾九十二次,旱灾八十六次,冰雹灾六十九次,蝗灾六十一次,歉饥五十九次,地震五十六次,风灾四十二次,霜雪二十八次,疫灾二十次。“连年饥馑,民不聊生”,甚至出现“禾不入土,人相食”的惨状。以至于《中国救荒史》的作者邓云特先生都不得不在文末感叹:“可知元代之灾况,较其前之任何朝代,皆严重多矣。”
可以说是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共同摧毁了原本骄傲而庞大的元帝国。朱元璋推翻元朝,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而与此同时,一起被毁灭的还有人口和经济。无数的人死于战乱、死于饥寒、死于飞来横祸。不少地区都因为人口太少而不得不降低地区的行政等级。而到了明朝初年,全国人口只剩下不到一千万。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广等地都变成了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一片萧条景色。
相比之下,山西则非常幸运,没有遭受过太多的自然灾害。而且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山西也没有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主战场,而是相对平和地完成了政权交接。所以在全国其他地区民生凋敝的时候,山西依旧是人口稠密,农田肥沃,百姓衣食丰足。
明朝以后,政局逐渐稳定,天灾也不再那么频繁。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大片本应该长着麦穗和稻谷的土地因为无人耕作而变成了荒地,当然觉得十分可惜。“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他下令让山西地区的人向外迁移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一共有十余次的移民。六口之家,去其三四,前后人数达一百多万。数十年后,才使得中原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
古代中国人一向安土重迁,如此大规模的迁徙实属罕见。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背井离乡,首先是由于明朝政府的强制要求。其次因为这些迁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山西的贫民,通过迁徙到中原垦荒,他们可以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田地,头几年不用缴税赋,还能得到政府的奖励。这是他们改善生活,乃至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
但是中国人毕竟是恋家的,他们在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的同时,也带走了对故乡的眷恋。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树就是最大的一个移民登记点。要移民的人们到这里集合,报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背着行囊,走上奔向远方的马车,一去不回。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这株大槐树栽种于汉代,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根深叶茂。古人多不识字,更没有GPS,跋山涉水之后,他们或许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槐树因为本身年代久远,是很多人一出生就看到的。又是移民的登记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批人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和思亲之情的投射。于是这些迁移到外地的山西人唱出了“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样的民谣,并且把它教给了自己的儿孙,引导着他们来到大槐树下寻根。
现在我们看到的洪洞大槐树早已不是原来的那棵,而是在原来的槐树的位置上,用钢筋水泥重新还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民间祭祀活动为特色的5A级景区。
曹文轩在散文《前方》里说“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这大概就是大槐树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什么在人口迁徙日益频繁,乡村文化日益衰落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对钢筋水泥筑成的大槐树念念不忘的原因。
参考文献:《中国救荒史》
仅供参考,都是传说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个县(市)。
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
一、明朝大槐树移民在河南地区的分布
河南省简称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向有“中原”、“中州”之称,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辖8个府,1个直隶州,11个属州,96个县。
河南的移民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主,这和两河流域的水灾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战场相吻合。
经笔者对河南地区家乘、地方志及所收集的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106个县(市):郑州、荥阳、开封、平顶山、洛阳、焦作、鹤璧、杞县、尉氏、新郑、登封、兰考、中牟、新密、巩县、新乡、卫辉、封丘、获嘉、温县、济源、博爱、辉县、原阳、武陟、盂县、沁阳、修武、安阳、范县、台前、滑县、浚县、内黄、清丰、濮阳、长垣、汤阴、林州、商丘、永城、睢县、宁陵、民权、周口、商水、扶沟、西华、太康、郸城、项城、许昌、漯河、鄢陵、郾城、襄城、鲁山、长葛、临颍、叶县、宝丰、陕县、禹县、驻马店、确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阳、息县、固始、泌阳、正阳、新县、罗山、商城、南阳、方城、唐河、新野、邓县、淅川、南召、桐柏、镇平、内乡、西峡、三门峡、义马、盂津、汝州、汝阳、栾川、灵宝、渑池、偃师、伊川、宜阳、洛宁、卢氏、新安、淇县、嵩县、郏县、舞阳。
二、明朝大槐树移民在山东地区的分布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鲁西北一带,这主要是因为元末明初山东的战乱和黄河泛滥都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但经过明初的再迁移,移民就分布到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了。
据笔者对山东地区的家谱、碑文、地方志和收集的信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山东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在9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青岛、胶南、胶县、即墨、淄博、枣庄、滕县、德州、宁津、商河、济阳、禹城、夏津、陵县、齐河、武城、广饶、滨县、垦利、阳信、沾化、利津、博兴、惠民、潍坊、潍县、诸城、郯城、安丘、临朐、寿光、高密、益都、烟台、牟平、文登、莱阳、栖霞、掖县、荣城、莱西、招远、黄县、临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县、莒南、费县、泰安、莱芜、新汶、肥城、平阴、宁阳、东平、济宁、兖州、鱼台、嘉祥、汶上、曲阜、邹县、菏泽、郓城、巨野、单县、曹县、鄄城、梁山、定陶、东明、聊城、东阿、临清、莘县、金乡、微山、阳谷、冠县、高唐、邹平、无棣、威海。
三、明朝大槐树移民在京、津、冀地区的分布
北京市简称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为东北和华北等地区枢纽。
金时正式建都。
京、津、冀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29个县(市),主要为:北京、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通县、大兴、房山、天津、静海、武清、宝坻、宁河、蓟县、石家庄、唐山、灵寿、束鹿、晋州、赵县、井陉、获鹿、新乐、正定、深泽、无及、赞皇、元氏、栾城、平山、张家口、怀来、蔚县、张北、宣化、涿鹿、怀安、滦平、隆化、丰宁、万全、迁西、迁安、昌黎、卢龙、滦南、遵化、玉田、乐亭、滦县、丰南、安次、三河、霸县、固安、大城、秦皇岛、安乎、交河、肃宁、文安、永清、保定、涞水、阜平、唐县、徐水、高阳、沧州、青县、海兴、任丘、武邑、故城、冀县、丘县、鸡泽、临西、任县、涿县、定兴、安新、蠡县、博野、定县、涞源、新城、完县、清苑、满城、沧县、东光、河间、献县、衡水、饶阳、阜城、景县、枣强、深县、武强、邯郸、永年、曲周、魏县、成安、大名、涉县、广平、临漳、磁县、武安、邢台、柏乡、隆尧、南宫、巨鹿、沙河、临城、新河、清河、广宗、内丘、威县、南和、南皮、盂村 自治县。
四、明朝大槐树移民在皖、苏、鄂、湘地区的分布
根据笔者收集的家乘、碑文、信函资料进行:全统计,皖、苏、鄂、湘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62个县(市),主要有:合肥、马鞍山、长丰、蚌埠、六安、明光、定远、淮北、安庆、铜陵、宿州、砀山、萧县、灵璧、怀远、滁州、凤阳、和县、泾县、寿县、亳县、蒙城、利辛、睢宁、阜南、南京、徐州、连云岗、丰县、沛县、盱眙、大丰、铜山、泗阳、沐阳、如皋、清江、江都、襄阳、武汉、十堰、孝感、大悟、荆门、监利、沔阳、郧县、均县、随县、随州、枣阳、宜城、保康、光化、钟祥、长沙、株洲、郴州、郴县、桑植、襄樊、邳州。
五、明朝大槐树移民在陕、甘、宁地区的分布
陕西、甘肃的移民分布在关中地区,宝鸡地区及邻近山西地区多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间接迁移去的。
根据对地方志、家谱、碑文及信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向陕、甘、宁地区移民51个县(市)。
其主要分布为:西安、铜川、宝鸡、岐山、武功、眉县、三原、户县、蒲城、韩城、大荔、合阳、白水、澄城、银川、青铜峡、石咀山、麟游、兰州、甘谷、天水、张掖、镇原、扶风、彬县、米脂、绥德、吴堡、周至、民乐、景泰、中卫、兴平、乾县、会宁、榆林、武威、商州、固原、华阴、古浪、洛南、商南、山阳、丹凤、城固、威南、靖远、平凉、庄浪、渭南。
六、明朝大槐树移民在晋北、晋中及内蒙古、东三省地区的分布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有34个县(市)、内蒙古8个县(市)、辽宁11个县(市)、吉林3个县(市)、黑龙江3个县(市)、广西1个县。
其分布为:太原、五台、平定、寿阳、代县、交城、祁县、阳城、灵石、平遥、清徐、忻州、大同、浑源、应县、朔州、榆次、太谷、介休、阳曲、阳泉、定襄、榆社、原平、平鲁、阳高、盂县、汾阳、孝义、运城、静乐、长治、潞城、晋城、呼和浩特、包头、固阳、凉城、丰镇、清水河、商都、兴和、沈阳、大连、清原、抚顺、丹东、鞍山、辽阳、海城、凌原、锦州、建平、长舂、四平、洮安、哈尔滨、鹤岗、嫩江、北流县。
大槐树移民姓氏明细
1、山西洪同 厉史尤长 炎黄子孙万代荣昌尧都平阳
虞由英皇 羊解士师 禹夏商汤 周朝文武 攻成姜尚
巫霸亓熊 林栗好强 燕韩赵魏 齐楚秦庞 相茹纪信
汉高刘邦 晋隋唐宋 辽金祁连 蒙时末年 战斗弋常
肖葛钤励 颉俎贝浦
2、天宰水寒 北国田干 甄主元章 明君建江徐礼郁新
纳皋奏爨 贾村古槐 济中官迁 伯仲叔季 拜祭祖先
过桥行路 辈井吏乡 京经鲁于 苏折涂杭 冀安东省
宁淮陕甘 湘桂隆庆 旭惠泽桓 社刁弓张 智慧和畅
束利扶暨 蓟鄂广弘
3、富饶欣慰 芮雪降祥 辛勤劳作 霍岳丰唱麦苗青绿
玉锋峦岚 知足能乐 硕果森满 温柔遆贴 幸福快苑
宫廷繁华 俞院梅兰 景泰晨花 贠阵宣童 康喜郏靖
崇振綦苌 吾顼邢海 吕律陶颜 宗族修普 寻根记念
茅蓬酆郦 贲麹麋斜
4、范黎朱公 暴财施善 陆游包程 孔丘屈原典韦蔡伦
堤玄於钱 来嵇冯申 孟柯鹿班 彦博毕升 乔扆许郇
萧何窦仪 邵甬倪赞 裴巨卢值 晏隐薛旋 粟宇阮籍
邓攸龚贤 彭悦樊邰 聂耳释邝 少帅肇司 崔浩褚员
越堵敖融 阙夔殳红
5、曹操宓佴 袁枚随渊 晁盖李逵 衡闻邴添郑杰南仝
应怀复初 守仁续邹 石蒲段让 郜丁光陈 马牧左权
绒甲卫营 郭种王轩 薄后淳义 寿骈墨香 董蔺贺荀
保运孤藏 伏席吴回 蒯缑开鞍 盍逯伍胥 佼较眭严
空厍咸诸 胜豆刀德
6、巴焦句滕 柴胡米莲 麻娄云凌 艾叶伸展摸药杜钟
飞深秋烟 闸谢党生 菜霞娇鄢 松柏竹荷 桃穆柳杨
尖负忠任 弥侯采桑 黑牛充冬 支钞顾全 那苟言笑
达鞠勇刚 牟闽神尹 百亿希望 庄居滑稽 交谊宜臧
贯六佀奉 农沃宦雍
7、毛裘刑衣 蒋才郇练 钮扣侬纽 介绍萎婉秘密革职
伟戴羡漫 霭门竺扈 妙碧岂谈 姚鹏祝傅 莫及鞭婵
白日落露 渠窄需宽 卜从揭蒂 布依曲弯 别俱易格
蹇贵巢双 管舒乌丌 符合鱼养 计瓮会骆 欧乐余闪
慎终须仰 曷鉴化位
8、睦佩斐翠 亲毋诚方 钦校慈母 共益泥谭覃郄邱戎
瞧戚配旁 千尉车龙 筛沙狄房 恭敬校尉 卓酒补凡
更进奕步 关察风向 敦迪克寇 独皮恒当 耿庚翟奚
洛伊部汪 贡税狐弭 郝赫轷单 彻查费靳 池荫赤蓝
濮多净荔 梨远野勾
9、仵曳仇赛 继可枫潘 抄习简问 芦沈储延哈腰巩息
已梯浑染 盛恩边菅 冷血容阎 寄拓宿志 呼奇邸狼
索殷付印 锁穗紫檀 曾加浮屠 致禚亢项 姬吉阴危
韶所郎坊 尼乜慕幕 昝隗赔詹 禄罗为胃 鲍谷凤曼
楼蔄次令
10、缴伪岑莘 缪斯侣栾 各郅徂汲封候卞梁家喻户晓
这只廖湛 直廉佘仉 莒赖库阚 要么嫪雒 润卡翁罡
咎油訾璩 闵境审匡 坡箕雷瞿 迟啜其宛 逢戈丛荆
灵郗佟鲜 倘邬蔚幺 隗股脱撖 银铜铁木 解椎覃盘
买舟宓冉(诸葛)(令狐)(皇甫)(欧阳)(司马)(夏侯)(上官)(呼延)
村里闹鬼的事在贾村传开了,闹得人心惶惶。这个鬼不是别人,正是前一晚淹死在河里的值八。贾村是个不足百人的小村落,隐藏在群山深处,二三十户的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间略平整的小块田地上。村外有条小河,顺着山形地势淙淙流淌。平日流势倒也平缓,只是每年到了雨季的时候,天上的雨水、山间的泉水、地里的泥水,都要汇聚到这条河里。它在那时便一改往日的温顺模样,变成一水桀骜难驯的江流。值八被淹死时,正是山里雨水丰沛的季节,一连几日大雨倾盆,老天爷像是要把憋了许久的怨气,一股脑化作雨水倾吐出来。值八死的那晚更是雨势磅礴,夜晚来临,家家户户早早地把门紧闭,缩躺在床上,战战兢兢地听着屋外的电闪雷鸣。山谷间的风雨和雷电声时而沉闷、时而激烈,像是机体的轰鸣声,又似是矿石的爆破声。村里的狗吠声也接连不止,彼此一唱一和,听起来倒也和谐。及至深夜,雨都没有收敛的痕迹,反而越下越大。
最开始,人们都只是以为值八失踪了。暴雨夜的次日,几日来阴沉沉的天空难得放晴,村里人都兴高采烈地打开房门,打扫泥水淤积的院子,把潮湿的衣物被单拿出晾晒。还没到早饭的点,便听到值八媳妇在村里四处呼喊值八的名字,逢人便问有没见过他。村里人纷纷从家中走出,聚拢在一块,询问值八媳妇发生了什么。原来前一晚,小夫妻也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吃完饭,便被骇人的雷声赶进了被窝里。只是值八到了深夜还难以入眠,在床上来回翻滚。他轻轻叫醒媳妇,和她说自己不放心种在村外的那块玉米地,去看看就回来。值八媳妇在睡得迷迷糊糊,半清醒间应了句:“去了赶快回来。”于是便又沉沉地睡了过去。直至天亮时醒来,翻身发现值八不在旁侧,猛然想起夜里的话,惊吓间赶忙到村里寻觅。村里人也帮着寻找起来,一整日遍寻不见,傍晚时有人在河流边的石块缝隙间看到了一顶草帽和一只鞋子,赶忙把值八媳妇唤了过去。值八媳妇一见着便瘫软在地,这些都是自己给值八添置的物件,她再熟悉不过了。
村里人都相信值八被淹死了,说是相信,那是因为谁也没看见值八的尸体。连日的暴雨早就将河流抬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山上冲下的泥土也把河流染成了淡咖啡的浑浊色。翻滚的流水向下游奔腾,一头牛掉进去,也会顷刻间不见了踪迹。然而,人们终归在河流边找到了值八的草帽和鞋子,它们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村里人,这条河流便是值八的最终归处。因此,所有人都开始安慰起值八媳妇,劝她节哀顺变。值八在家里排行老八,上面有七个姐姐。出生时,他爹乐得合不拢嘴,不停说:“这辈子值了,这辈子值了。”于是,便给他起名“值八”,外加一层财源滚滚的寓意。待他长到可以独立营生的年龄,爹娘还有七个姐姐便合力从村外帮他讨了个媳妇回来。小媳妇相貌标致、做事勤快,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两眼中透着股机灵劲,绝非那种土头土脸的呆傻农妇。结婚后不久,值八媳妇就给他添了个男娃。原以为日子就要像那夏日的热气一般,腾腾升起,谁料值八竟被淹死在了河流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暴雨中,值八成了唯一的牺牲者,留下一个哀号不止的媳妇,两个瘫倒在地的老人,七个泪流不止的姐姐。
还没来得及给值八办个体面点的丧礼,村里便开始流传值八变成溺死鬼的消息。最早发现村里有鬼的是跛子呆。跛子呆又瘸又傻,爹娘早没了,由兄嫂照看着。说是照看,其实不过是在院子鸡窝旁给他腾个晚上睡觉的地方,白天喂鸡时候,顺便把他的那碗饭捎带上。虽说如此,傻人也有傻人的福分,跛子呆不需同其他村民一样,去干损劳筋肉的农活。他终日在村里四处晃荡,或者蹲在兄嫂家门口,拿片叶子和地上的蚂蚁逗趣。乡下娱乐的活动本就不多,男人们从地头上回来后,总需要点什么来调剂下乏味的生活。所以,他们往家走时,若是碰到跛子呆,总喜欢打趣他几句:“跛子呆,什么时候娶媳妇呀?跛子呆,你媳妇什么时候生娃呀?”跛子呆从来也不恼,只是跟着傻笑几声,然后像是含着口水一样,含混不清地嚷嚷:“快了,快了。”值八生前是个老实人,不喜这种嘲弄,每次都是远远地走在他们后面,默不作声,像是落日余晖拖曳的一条尾巴。有时走到跟前,还会偷偷塞一小团中午吃剩留下的馒头块给跛子呆,然后悄声和他说:“你要还觉着饿,太阳落山以后到值八哥家,你嫂子还留着几个馒头。”
值八死的第二天傍晚,村里人看见跛子呆一瘸一拐地在土路上疾步快走,深一脚浅一脚,想跑却又跑不起来,像在追赶什么人。他喘着粗气,冲着空荡的前方不停喊:“值八哥,馒头,馒头。”跛子呆从村头“跑”到村尾,又从村尾“跑”了回来,叫喊声在空旷的山谷间来回游荡,传进全村人的耳朵里,接着又变成一股股寒气,浸入他们的皮肤里。屋外的人朝跛子呆喊的方向瞅了瞅,发现空无一物,赶忙回家把门窗闭紧,屋里的人则面面相觑,竖起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一些胆大的男人仍旧走在村子里,遇到从村尾往回“跑”的跛子呆,戏弄式地问他:“跛子呆,你腿瘸脑子呆不说,如今居然睁眼瞎啦?你值八哥在哪里呢?我怎么一丁点都没见着?”跛子呆指着前面的一堵墙,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那里,那里,他穿过去了,他又跑走了。”说完,便赶去敲那户人家的门,只是没人愿意给他开门。
虽是如此,村里大部分人只当是跛子呆傻劲儿又犯,并不把他的鬼话太当真。直到后来村里发生种种怪异的事,人们才开始联想起跛子呆的话。值八被淹死的第三日,正午的太阳像一团火球挂在天空正中,光线刺得人睁不开眼,趴在村口的老狗热得吐出长舌,村外的葡萄藤也耸拉下脑袋来。而贾村人却觉得寒意阵阵,牙齿打颤、浑身发抖,像掉进了冰窟窿里。虽是夏天,人们却都翻箱倒柜,找出冬天的棉袄厚袜,一层层套到身上、穿在脚上。有人甚至把冬天烤暖用的火炉搬了出来,烧起柴炭,围坐一旁。相互间见面,看到对方脸色冻得呈灰白色,中间透着一丝青紫,回去一瞧镜子,发现自己也并无二致。除此外,连日来空气中不散的泥土味愈发浓烈。这种泥土味生涩难闻,还带着些腥苦,在暴雨结束后,也就是值八死后的前两日,便已经隐隐浮荡在空气中。
起初,贾村人以为是之前连续不断的降雨引致的,待潮湿散去、泥地干结,这种味道便会自然而然散去。然而在第三日,人们被浓重的腥土味呛得难以呼吸,偶尔不小心张开嘴大喘一口,便觉得像是塞满了沙子一样难受。贾村人只得用布蒙住口鼻,并克制着、减少呼吸的次数。尽管如此,他们吃的饭喝的水里也尽是土味,以至于再可口的饭菜也难以下胃、再清冽的泉水也难以吞咽。泥土味将这个小村落团团包围,渗入到村子的各个角落,不留一丝空隙。贾村人像是一群被围追堵截的猎物,在泥土味这个猎人面前束手无策。村里人一整天被泥土味困扰住,夜里也是难以入眠,大家都在思考着种种怪象的缘由。直到意识在与睡魔的搏斗中败下阵来,人们方才进入梦境。本以为睡梦是逃脱泥土味的唯一机会,然而并非如此。贾村里几乎所有人都梦到自己被山下滚落的泥流追赶,在泥土味中窒息。并且在奔逃间,看到侧面高地上值八的身影,他站在那里张臂挥舞,口里似在呼喊着什么,却被巨石滚落的声音吞没掉。
次日一早,一夜没睡安稳的贾村人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前一日的怪象,以及前一晚的怪梦。大家惊讶地发现,彼此间的梦相差不大,便开始议论梦的启示。一些前一晚因为呛鼻的泥土味未能入眠的村民,则分享起自己夜里的诡异经历。他们深夜在半睡未睡间,听到房顶传来“乒乒乓乓”声,像是小石子砸落的声音。他们于是从床上爬起,走到屋外,查看房顶的情况,却发现与往常无异。静谧的夜色中,房顶既无声响,地上也无掉落的石块。可待他们躺回到床上,屋顶处物体坠落的声音重新出现,有时近、有时远、有时沉闷、有时清脆。他们屋里屋外查看了许多次,仍旧毫无头绪。直到黎明时分,太阳的一抹橙色从远方投来,这种声响才逐渐消逝。贾村人开始感到恐慌,他们想起两日前跛子呆的异常行为,又想起前一晚梦中出现的值八,隐隐觉得死去的值八是村里怪象的源头。四天前的那一夜虽风雨大作,村里的人员牲口都安然无恙,唯独值八没了性命。他们彼此交换了各自的猜疑,越发确信了这种可能。他们开始推测,死后的值八虽到了阎王爷那里报到,却不明白为何唯独自己命途乖舛、气数早尽。怨气难平之下,他从牛头马面手中脱逃,回到这阳世间兴风作浪,不让村里人好生过活。口口相传中,人们说值八成了一个溺死鬼,阴魂不散,游荡在村落里。人们还说,如今这个溺死鬼已经成了个怨念深重的厉鬼,故意制造种种怪象,好让村里的活人尝尝他死时尝过的泥土味,感受他死后感受到的冰冷。
接着,人群中有人提议赶鬼,把值八的阴魂赶出贾村,不让他在此祸害生者。众人纷纷响应,高声应和,赞同此举。这时,人群中又传来一个声音:“可这要怎么和值八媳妇说呢?毕竟值八生前和她盖一床被子。赶出去后,那厉鬼就永远都不能回到村里,真真的成了个孤魂野鬼。”值八生前虽老实巴交、没啥能耐,却娶了个能言善道、秀外慧中的媳妇。村里的男人曾经对值八都有几分艳羡,和自家婆娘争吵时,还会时不时来上一句:“学学人家值八媳妇。”因此,真到了决定赶鬼的节骨眼,村里的男人还是想到要顾及他媳妇的感受。村里的女人却不这么认为,她们对值八媳妇早是嫉恨不已。见面时为了维持情面,还会打声招呼,背地里却不知将她唾骂了多少回。于是,村里一个女人接了话:“嘿,那臭婆娘,我早觉得她有问题了。整天穿得妖里妖艳,在村子里乱晃荡,还不知羞耻地和村外男人搭讪,从里到外都不干不净。这次值八淹死,没准就是她在后面使坏,只为了和她村外的情郎名正言顺地搞到一起。赶鬼的时候,把她这只狐狸精一并赶出去,我都没有意见。”听她如此说,村里的男人们都不敢言语。最后,大家仍是达成了一致意见:次日傍晚赶鬼,但让值八媳妇继续留在贾村。
值八淹死的第五天,村里人起个大早,为傍晚的赶鬼仪式做准备。赶鬼是贾村祖辈传下的一种法事,一般在村里有人自杀后做。世世代代的贾村人认为,一个正常人绝不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些自杀的人定是被厉鬼缠身,死后也会成为厉鬼,并且重新回到村里索要其他活人的性命。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一旦有人自杀,不论死者家属是否同意,村里人都要在傍晚阴气浮现时,进行赶鬼的仪式,把厉鬼赶出贾村。村里的女人们把自家的红布都找了出来,红布不够,就用红衣服来代替。她们在自家大门口的两侧立起两把板锄,锄刃朝下,锄柄朝上,然后把两块红布挂在锄柄上,依靠着墙壁,像是住宅前的两道红符。除此外,她们将自家的菩萨像用红布遮盖起来,有余力者,还到村子中间的小庙去,帮那里的菩萨一并盖上红布。去的人多了,一层层红布覆叠在一起,菩萨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座座微缩型的红色山丘。男人们则把家里用于镇宅的铁器搬了出来,用干净的红布擦拭一番。这些铁器长二米有余,重达十余斤,形似剑戟。其下方是铁质长柄,柄端则是“山”形枪尖,可刺可砍,似旧时兵器。每户人家新建住宅后,都会去村外道观里请回两把戟状的铁器,置于家中驱邪避鬼。
傍晚,当太阳从西边的山头渐渐隐去身影,留下赤红、橙红与橘黄浮游在天边,村里便传来铜锣的声响,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像是召集的暗语,锣声每到一户人家的家门口,这户人家的男人就会走出,一手拿火把、一手举铁器,跟在敲锣人的身后,所到之处无不如此。几分钟的功夫,贾村年富力壮的男人便基本召集到位,整个队伍像条鲶鱼,在村庄的土路上缓慢地摆动着鱼身和鱼尾。锣声停止,天空中的深蓝与灰黑杂揉在一起,村里紧接着传来女人们关门插门闩的“咣当”声,一声接一声,此起彼伏,坚决果敢,没有丝毫的犹疑。准备工作就绪,敲锣人使足力气,用锤子“当当当”狠敲三下锣面,引亢高喊:“赶鬼喽!”男人们跟随着高喊一声:“赶鬼喽!”一群人举着火把、挥舞铁器,快速奔跑起来,脚下的尘土随之飞扬而起。他们由内向外,绕着村庄一圈圈地旋转奔跑,田地间有他们的声响,河流边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跑遍了贾村的里里外外,叫喊生响彻了山谷的远近高低。最后,队伍回到村口,朝着村外的河流与田地,齐声高喊:“值八,出去呦!值八,出去呦!”直到天空完全被漆黑所笼罩,气力也因呼喊而竭尽,手中的火把仅剩微弱的余光,紧握的铁器越发沉重,男人们才转身离去,朝着自家的方向,消散在夜幕之中。这一夜,除了值八媳妇在不停哭泣,村里人都睡得格外踏实。万物俱寂,连平日吵闹的蝉鸣狗吠都消失不见,似乎有意为村民通往甜蜜梦乡让出道路。尽管空气里无时无刻不在弥漫着腥土味,随着夜色越深,像一块块加重的石板慢慢压在贾村人的胸口。
赶鬼后的第二天,全村人都比往常起得要晚。或许是因为前一日的紧张和疲惫,又或许是因为村里静得出奇,连一声鸡叫都不曾听闻。日上三竿,村里人才陆陆续续睁开久睡而疲的双眼,一口腥土味猛地灌入口鼻、直抵肺部,好像吸入的不是空气而是尘土,在气管里慢慢沉积,使脸憋胀起来。人们下意识地捂了捂胸口,然后起身穿衣,走出房门。虽然胸闷气短,行走时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快。男人女人们聚集在庙旁,议论纷纷,因为吸气的艰难,讲起话来也是疲弱无力。虽是白天,他们却被莫名由的阴森氛围所环绕。先是有人过来说,家里的鸡鸭都无故死去,院里的狗也已奄奄一息。又有依山而住的村民赶来,指着山坡的方向告诉大家,那里的竹林倒了一大片,像是被滚落的巨石压倒的,因为竹林上方的山体无故空缺了一块,山脚却不见巨石或泥土的踪迹。靠近村外河流的贾村人最后赶到,他说那里的水疯狂涨起,就快漫过堤坝,然而上游不见有水注入。
疑惑和惊恐同时在村民的心中出现。值八的鬼魂已经被赶出村外,按照常理,这些奇异之事也应当随之消散,为什么竟是不减反增?村内外的诸多怪象将村民步步紧逼,似乎在向他们暗示着什么,一场可怖的不幸或许在所难免。正当人们因为惊惧陷入沉思,一位老人开了口:“可能我们误解了值八和这些怪象的关系,他也许并非这一切奇异之事的根源。他在梦里向我们挥手,或许是想要帮助我们逃脱某种未知的险境。”“如果是这样,昨天我们把他的魂赶出贾村,岂不是让自己离危险更近了一步?”一个年轻人不安地说。听到这话,众人又陷入不安和懊悔中。老人思虑了片刻,缓缓地说:“如今也只能尽可能地补救了,不论究竟有用与否。明天是值八的头七,我们到村外给他做一场安魂的法事,希望能够换回他的谅解,并帮助我们渡此劫难。”村民们因为难以发出声音,皆点头表示赞同。
头七这天,连日来高悬的太阳隐去了身影,灰暗的云层压向低空,一边落下连绵细雨,一边卷动气流形成风,吹向河流与树丛。村里的男人女人们从家中走出,带着冥币、香、纸和大蜡去到值八家里,值八媳妇正在做过一会给值八送去的饭菜。不大的房子里挤满了人,大家沉默不语,想要帮着做些什么,却又茫然不知所措,只得像一根根木头呆立在那里。不久,村里做法事的师公赶到,他让唢呐和铜锣齐声响起,扬动惨白的招魂幡,带着一群人走出值八家,朝着村外备好的祭桌走去。值八媳妇牵着儿子,身穿缟素走在前列,其余人也都头绑白色布条,手里拿着各式祭品跟随其后。咿咿呀呀的声音响彻山谷,不知究竟是唢呐声,还是值八媳妇的啼哭声。队列里的贾村人也跟着垂泪不止,不知是在为值八,还是在为自己哀恸。跛子呆远远地跟在队伍后面,他手里拿着一块发霉的馒头,努力想要追赶上前面的人,却只是越落越远。他看到四周逐渐变成白茫茫一片,那些村里人的身体也变得透明起来。他感到一阵眩晕,于是闭紧双眼,几秒后重新睁开,世界在他眼前又复归了原样。但没过多久,轻盈的白色再次出现。跛子呆觉得好玩极了,他停下脚步、丢掉馒头,站在原地张眼闭眼,看世界变幻不停。
在村外的河流边,摆放着一张四四方方的祭桌。随行的人们把带来的祭品摆放在桌上,正中央则是值八媳妇做的饭菜,一道荤一道素,都是值八生前的最爱。唢呐和铜锣声暂且停下,师公面向祭桌与河流,在河水与石块的撞击声中开始法事。他一手握着燃香,一手晃动铜制摇铃,一边绕着祭桌走动,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天空中的云越压越低,雨反倒稍停了片刻,似乎在为人们的祭奠提供便利。贾村人见此,立刻在河岸边的石块间寻了块避风的地方燃起火,将冥币、纸房、纸天梯投入其中,希望借此安抚值八的亡魂。过了一会,师公将手里的香扔进火堆里,并抓起祭桌上的一把生米甩了进去。接着,他再次示意一旁执事的助手吹起唢呐、敲响铜锣,并让村里人燃起炮竹,以此宣告仪式进入尾声。一时间,河流边喧嚣震天,从不知名的天际吹来一阵狂风,将地上的沙子卷入空中,未烧尽的冥币漫天飞舞。人们胸中的沉闷感也被大风吹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轻盈,恍惚间透过彼此的身体,看到巨石下的大片废墟。
大风逝去,尘埃落定,河岸边没有了祭桌和祭品,也没有了村民和村庄,只有一个孤独落寞的身影徘徊在山谷间,那是归来的值八。七天前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他放心不下村外自家的玉米地,独自一人走入雨中。在河流边,他听到山上传来响声,像是机体的轰鸣声,又似是矿石的爆破声,却绝非天空的雷电声。他抬头望去,看到泥流冲下山来,巨石横冲直撞、向下翻滚。值八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朝着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高地跑去。慌乱间,他的草帽和一只鞋子遗落在了河边。第二日雨过天晴,值八从高地上下来,却发现村庄早已不见,映入眼帘的除了巨石、泥土、以及浑浊的河流外,再无他物。他凭着记忆在泥地里搜寻自家的位置,向着巨石下方大声呼喊妻儿的名字,却无人应答。一夜之间,贾村被泥石流无情吞没,而值八则成了全村唯一幸存下来的人。
M��%���̟y
隋代白釉高足杯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应当在隋代。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河南安阳发掘了一座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的张盛墓,发现了一批白瓷,这些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但较之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
胎釉中的含铁量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改进,增加了器物的白度与坚硬度。瓷器的造型较前大为丰富,可以看出器物成型工艺有显著的提高。
晚于张盛墓13年的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 李静训墓出土的瓷器中,有青瓷,也有白瓷。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巳经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无可怀疑地应称作白瓷。这批白瓷中以龙柄双连瓶和龙柄鸡头壶为最精。
隋代白釉罐
双连瓶的造型奇特,制作精致,龙柄鸡头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青瓷的传统器形,但却换上了白色的新装。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六年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白瓷盖罐更是隋代白瓷的成功佳作。
如果以北齐武平六年(575年)的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为起始,到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为止,仅仅经历了33年的时间,白瓷就迅速地烧成功了。隋代白瓷的烧成为唐代白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5月,在内邱与临城交界处的贾村,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一处,该窑烧制的白瓷,既有灰白色胎上用化妆土的白瓷,也有洁白瓷胎不上化妆土、非常精致的白瓷两种。烧制的碗均为深腹、直壁、平底,与北方隋墓出土的白瓷碗相同。
唐代白釉渣斗
隋代白瓷窑址在唐代邢窑范围内发现,证明在邢窑唐代白瓷尚未出现以前,白瓷在这一地区已经发展起来。贾村隋代白瓷窑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隋代白瓷窑的空白,证明隋代烧成功了白瓷,而对研究北方唐邢窑白瓷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早期白瓷发展到了隋代,如果把它作为烧成期的话,那么从唐代开始就应当进人了它的发展时期。隋代白瓷突破了传统青瓷的格调,为唐代白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代白瓷较之隋代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改变了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唐代烧白瓷的窑址,尽管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迄70年代尚未发现,但北方邢窑白瓷不仅在当时已成为风靡一时的“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而且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还陆续出现了烧制白瓷的瓷窑。
唐代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因此,白瓷的生产在北方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标志着我国瓷器进人了青瓷、白瓷并肩齐名的新阶段。唐代瓷器生产的成就,与邢窑的出现以及北方白瓷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邢窑在隋代已烧制白瓷,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唐代邢窑白瓷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它与其它白瓷窑不同,如河南的巩县窑等,在烧白瓷以前都是烧青瓷的。因此,邢窑是北方最先烧成功白瓷,并把它提高到“白如雪”的发展水平的重要瓷窑。故称其为北方白瓷的代表。
河北内丘县城关与临城县贾村隋代白瓷窑烧制的白瓷基本相似,同属于一个系统。烧制的直口深形平底碗与北方隋代墓葬中出土的碗相同。唐代著名的邢窑就是在隋代内丘与临城烧造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邢窑白瓷胎质细腻洁白,制作精细,陆羽在《茶经》中形容它“类银”、“类雪”,是非常恰当的。
唐代邢窑白釉罐
随着邢窑白瓷的烧造,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都陆续出现了烧制白瓷的瓷窑。白瓷在北方地区普遍生产,标志着我,进人了一个白瓷生产发展的新阶段。
隋代,白瓷虽已烧制成功,但青瓷仍居主导地位。至唐代,由于邢窑白瓷生产的发展,才出现了白瓷与青瓷齐头并进的趋势。人们对于“类银”的白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茶经》中“或以邢州处越州上”一语,即反映了这一点。
从考古资料看,湖南、浙江等地的唐代墓中,均出土了不少北方白瓷。湖南与浙江在唐代都是青瓷的重要产地,尤其是盛产越窑青瓷的浙江临安的唐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白瓷,这说明在北方白瓷生产发展起来以后,受到上层封建官僚的重视,他们向北方瓷窑定货,并把白瓷运到了南方。
唐代白釉兔系罐
唐代北方白瓷窑,除著名的邢窑与定窑外,还有一些白瓷窑也有很大发展,如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平定窑与浑源窑等,这样在北方就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统,在南方则有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系统,一青一白两大瓷窑系统并驾齐驱,于是就有“南青北白”之说。唐代这种“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后来由于江西景德镇开始烧制白瓷才打破了这个“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
唐代白瓷以邢窑器最为有名,上引唐李氧《国史补》说“内邱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影响之远。
50年代以来唐墓里出土了不少白瓷,尤其陕西、河南、河北出土的白瓷更多,其中有些白瓷可能属于邻近瓷窑的产品。一些精致的白瓷,如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河南安阳薛家庄唐墓出土的白瓷碗和盏托等,与祁村窑烧制的器物在造型、釉色以及玉璧形底碗中心施釉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特别是盏托的制作精工,在其它白瓷窑中还未发现,可见它们应是祁村窑的制品。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有带“盈”字款的碗底残片,与内邱城关邢窑遗址出土者相同,应为邢窑的制品。
唐代白釉双龙耳瓶
现经河北省邯郸文物鉴定研究所初步测定结果来看,它的白度大约在70度以上。
邢窑白瓷胎的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与同时代的其它白瓷相比显然是偏低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胎釉的烧结度与白度均要超过一般白瓷。
由此证明,邢窑典型的“类银”、“类雪”白瓷, 胎质坚硬,釉色洁白与《茶经》记载吻合。采用优质原料,制作精致,造型规整。
沧县在沧州哪距离贾村有多远
本文2023-12-01 03:25: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