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姓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1浏览:3收藏

古代江姓的起源,第1张

江姓起源

江姓起源有三:

1、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

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颛顼,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元孙即玄孙,颛顼的玄孙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被楚国灭掉。江国灭亡后,其子孙流落各地,并“以国为氏”,将江姓世代承袭了下来。可见江氏是伯益的后代,因其始祖伯益为嬴姓,故江氏源于嬴姓。

2、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3、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湾。

江姓变迁

因为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所以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从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并在此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故江氏以“济阳”、“淮阳”为郡号。据记载,江国灭亡后,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此后,江姓在河南、山东立足后,又向四处繁衍发展,迁播到全国各地。唐初,江姓人迁到福建落籍;宋代,江氏大规模南迁到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明清时期,有的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湾,在台湾定居,后来又有人移居海外。

在中国历史上,江姓名人辈出,如汉代以传授《诗经》、《谷梁春秋》闻名的大江公;因精于《诗经》被誉为“鲁诗”之宗的江翁;西晋人江蕤,任谯郡太守,其子湛,官侍中、吏部尚书;南朝时人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以文章见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南朝梁时考城人江革,任御史中丞,敢于弹劾权贵,以廉洁见称;南朝陈时的文学家江总,历仕南朝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宋朝人江参,擅长山水画,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等;清朝人江永,精研音韵,兼通历算地理,考释古代名物制度多有创见;清朝江苏元和人江声,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其孙江沅,著有《说文释例》、《说文解字音韵表》;清朝江苏人江藩,博综群经,精于训诂,旁及诸子佛老,著述颇丰;清朝还有诗人江湜、音韵学家江有诰、将领江忠源等。

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六

据资料考证,江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79位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时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 (主掌刑名之官)。始祖。

江 济,周武王于公元前1101年(或公元前1046年)赐南郡地(今湖北江陵),立江国(郦道元《水经注》谓江国在安阳县故城南,春秋文公四年,楚灭江)。

江 乙,战国时楚国大臣,他向楚宣王讲述的狐假虎威的故事,成为很富哲理的成语典故。

江景房,吴越海州判官,吴越国副相。

江 翁,西汉诗经博士。

江 公,西汉名士。

江 允,西汉宜春令。

江 充,汉武帝直指绣衣使者,芜湖令

江 德,又名喜,汉太常。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受封为轑阳侯。或为江氏开基始祖。

江 仁,公元前85年继任轑阳侯。

江 革,字次翁,莽乱,奉母逃难,光武帝时还乡,事母甚谨,人称巨孝。东汉明帝时举孝廉,历司空长史、五官中郎将、谏议大夫。

江 熙,晋兖州别驾,撰《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集解》十卷。

江 灌,字道群,晋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县)人,官至吴郡太守。著有《尔雅音》六卷、《尔雅图赞》二卷。

江 绩,字仲元,江灌子。初为秘书郎,历谘议参军,出为南郡相,授御史中丞。

江 蕤,西晋谯郡太守,封亢父男。

江 祚,晋南安太守。著有《江氏家传》七卷。

江 统(?-310),字应元,晋散骑常侍,国子博士。著《徙戎论》存史。

江 虨,字思玄,除尚书吏部郎,迁御史中丞、侍中、吏部尚书。永和中,代桓景为护军将军。出补会稽内史,加右军将军。代王彪之为尚书仆射,转护国将军,领国子祭酒。

江 惇(304-353),字思悛,辟太尉掾,康帝为司徒,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儒林参军;征拜博士、著作郎,皆不就;永和九年(353)卒,时年四十九。《新唐书》载,有《江惇集》五卷。

江 逌,东晋太常、将军。公元353年用“火鸡阵”战胜羌兵。著有《江逌集》五卷。《晋书》有《江逌传》。

江 敞,东晋剡令,撰《陈留志》十五卷(随书"志第二十八)。

江 伟,晋通事郎,著有《江伟集》六卷。

江 霖,东晋名士,累官国子祭酒,简文帝为相。善围棋,著有《江霖集》五卷。

江 敳,历琅邪内史、骠骑谘议。

江 恒,元熙中为西中郎长史。

江 夷,敳子,字茂远,晋尚书。

江 琼,字孟琚,晋冯翊太守。

江悦之,字彦和,北魏梁州刺史,追封安平县子,谥曰庄。

江文遥,悦之之子,北魏安州刺史。

江文远,文遥弟,善骑射,勇于攻战,以军功位中散大夫、龙骧将军。

江 果,文遥子。父死,被推摄安州事,后率城民奔高丽。东魏时方还。

江智渊(418-464),南朝宋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著有《江智渊诗选》。《宋书》有《江智渊传》九卷。

江秉之,字玄叔,南朝宋临海太守,著有《江玄叔集》四卷。

江 邃,又名邃之,字玄远,南朝宋元嘉十二年为尚书祠部朗兼散骑常侍,后为司徒记室参军,太学博士,著有《文释》十卷。

江 式(-523),字法安,仕北魏,官至骁骑将军、著作佐郎,书法家。著有《论书表》和《古今文字》四十卷。《魏书》有《江式传》。

江 奂,南齐中书郎,著有《江奂集》九卷。

江柔之,字叔远,南朝齐人,以孝悌著称,位至尚书台郎。

江 泌,字士清,南齐南康王侍读。

江 苹,南齐武帝萧赜(472-483在位)大臣。

江 旰,字季阳,济阳人也。祖柔之,萧齐尚书右丞。

江 祏,字弘业,南齐右卫将军,尚书。

江 祀,字 景 昌 ,祏弟,南齐侍中。

江世源,南朝护国将军。

江 湛,夷子,字徽深。南朝宋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江 恁,南齐著作郎。

江 轲,字伯伦,南朝齐人,贞正有德行,为时人所敬重。

江 概,南朝齐人,官至侍中。

江重欣,南朝齐人,为人清恭严肃,位至声射校尉。

江 敩(451-495),字叔文,南齐侍中,领国子祭酒,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江 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文学家,封醴陵侯。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著有《江淹全集》。

江 昙,字彦德,南朝梁人。祖籍济阳考城。少好学,有气度,元帝时位至侍中、太子詹事。

江子一,字符贞,南梁尚书仪曹郎,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戎昭将军、南津校尉,侍中,谥义子。著有辞赋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江子四,南梁尚书金部郎,黄门侍郎,谥毅子。

江子五,南梁中书侍郎,谥烈子。

江 洪,南朝齐人,初为太学生,以文才为竟陵王子良召为西邸学士。

江 革(?-535),字休映,少家贫好学,州举秀才,齐竟陵王子良召为西邸学士,入梁,为御史中丞,出为广陵太守,官至光禄大夫。

江 洪,南朝梁人,善作文,为建阳令。

江德藻(509-566),南梁中书侍郎,迁云麾临海王长史。陈台建,拜尚书吏部侍郎。

江从简,南梁太尉从事中郎。著有《江从简诗选》,其中《采荷调》很有名。

江 茜,字彦标,南梁光禄大夫。

江 紑,字含絜,徐州主簿。子总。

江 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著有《江总集》20卷,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江 禄,字彦遐,南梁东湘王参军。

江 揔,南陈尚书令。欧阳询之父欧阳纥因谋反被诛,江揔秘密收养欧阳询(557-641,隋太常博士,唐给事中、宏文馆学士,书法家)。

江 椿,南陈直通散骑常侍。

江大权(?-570),字伯谋,历少府,封四会县伯,卒于通直散骑常侍。(史)

江 矩,北周庐江太守。

江 积,唐代进士,著《八仙传》。

江承宗,唐代医家。曾任凤翔节度要籍。辑《删繁药咏》三卷,或作《删繁药诀》,未见行世。

江 遵,唐代诗人。其《咏史》:“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不及尧阶三尺高。”

江 汉,字汝广,观察使。

江 湄,字尔峦,官刺史。

江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福建莆田人。子采芹,女采萍,世居东华。高祖迁江东,以女贵封妃,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其父江渚追封正议大夫(正四品)。

江文蔚,字君章,五代南唐御史中丞。著有《吴秀集》、《桂香集》行于世。

江 为,文蔚子,晚唐五代诗人,有诗集一卷,今存八首。其《岳阳楼》: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江汉臣,后周朝议郎。

江汝刚,宋太平兴国初(976),领歙县节度。

江 白,字受采,宋景德初(1004)登进士。

江休复(1005—1060),字邻几,宋代诗人,著有《嘉佑杂志》三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欧阳修在其家曾得其文集并为之序。

江少虞,字虞仲,常山(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进士。为建州(今福建建瓯)、饶州(今江西波阳)、吉州(今江西吉安)太守,俱有治绩。1145年辑成《宋朝事实类苑》78卷。

江 濬,上虞人,宋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傅行简榜进士。

江 开,宋代文学家,词人。

江 参,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笔墨细润。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

江 喆,南宋医生。字明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医术精湛,于家邑大疫时,以药熬汤济人,多有效验。后宋理宗有病,奉诏入京为之治,霍然而愈。治公主漏胎疾亦愈,帝拟赐官,不从请辞。后乞归,其子亦以医名。

江 泳,宋代诗人。

江安止,宋代诗人。

江端本,宋代诗人

江邦佐,宋代诗人

江 望,字民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进士,任左司谏。睦州人(建德)。

江荣渚(福建江氏族谱载为江苣),字辚(巴陵江氏族谱载为璘),南宋中期人,贤达,一生隐居,教授乡里。

江 湘,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宋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上高县(清同治《上高县志》卷七)。

江 烨,巴陵江氏族谱称长烨,又称长源。宋理宗时登进士第,曾任教授、都尉、知县、江南东路提举常平司、西路提举茶盐公事、大理司帅参等职,一生专治程朱理学。

江万洋(1192-?),南宋中期举人,袭父职,官枢密。

江万涛(1196-?),拔贤副榜处士。

江万里(1198——1275),讳临,字子远,号古心,宝庆二年(1226年)以舍选登进士第,淳祐元年(1241年)于吉州州治庐陵县城东赣江之心,创建白鹭州书院。历任福建转运使、国子监祭酒、刑部侍郎、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湖南安抚使、左丞相兼枢密使、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元兵至,其弟万顷守饶州阵前殉职,遂偕子及家丁百余口投止水尽忠。其再传弟子文天祥有祭文云:“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著有《宣政杂录》一卷,存国家图书馆(索书号:/ 87915:16)

江万顷,讳伯,字子玉,号古崖。南宋进士,南剑知州。守饶州时,抗元兵阵亡。

江万载,讳亿,字子丸,号古山。率子侄入闽

你到这里看一下吧!

http://cachebaiducom/cword=%D6%D8%C7%EC%3B%BD%AD%3B%D0%D5%3B%B5%C4%3B%C6%F0%D4%B4&url=http%3A//www%2Eqxol%2Enet/index%2D16%2Ehtm&p=9c718f138a904eaf5bbd9b790b56cd&user=baidu

江姓起源参考之一

江」源出:

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朝将伯盖之后 分封於江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又据《姓谱》所载,系出嬴姓,伯益之后,封江陵,子孙以国为氏。

家族名人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北朝考城人。工文辞,长於艳诗。初仕南朝梁,后入南朝陈为仆射尚书令,故世称为江令。后为陈后主宠爱,君臣日夜游宴,不理政务,以至於国家灭亡。后入隋,拜上开府。卒於江都。

江氏(梅妃) 江氏,唐玄宗李隆基妃,酷爱梅花,号梅妃。失宠后,玄宗赠一斛明珠,江氏拒而不纳,还诗一首,其中有「何必明珠慰寂寥」之句。

地望分布:河南兰考县。

江姓起源参考之二

江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它是由古老的赢姓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了。

江姓的来龙去脉,可以从3000多年前周朝时代的江国,一直上溯到舜帝时的伯益,甚至更早的颛顼帝,可以说,江姓的起源既悠久又光彩,令人羡慕。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谱》记载,“江姓的始祖是颛顼帝的玄孙伯益之后,子孙以国为氏”。

根据以上记载和众多姓氏古籍中可以看出,江姓起源于伯益的后代是肯定的。

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本是颛顼帝的后代,而颛顼帝则是被称为人文始祖的黄帝轩辕氏的孙子,由此看来,江姓的始祖伯益,本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这就使江姓的历史渊源更加荣耀,更加久远了。

河南正阳县江氏研究会副会长江正琦:根据史书记载,伯益是黄帝的第九代玄孙,伯益呢,是舜时的一个大臣,伯益有后代发展有很多部落,其中有三支部落,游走到淮河中段(定居),就是后来的一个是黄国,一个是江国,一个是徐国,这三支部落人在商朝时候发展很快,周武王伐纣时,这三个部落参加了征伐。

其中一支部落因伐纣有功,在商朝灭亡之后,被周天子封于江国,其地在今河南正阳县境内的淮河之畔。

公元前623年,江国被势力强大的楚国所灭。为不忘故国,从此以后,江国的子孙便以国为氏而姓了江。

江姓起源于河南正阳,而早期的江氏族人大部分也是在河南的淮阳、杞县,兰考一带繁衍发展,并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大户。由于种种原因及历史的发展,江氏族人逐渐向山东、江西、浙江及闽粤等沿海一带发展繁衍。据考证,在秦朝的时候,江氏族人就已经在福建安家落户了。

河南正阳县江氏研究会副会长江正琦: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的第八年,从中原征调征兵50万人到福建,这50万人平定了叛乱之后,留在那里修水利,其中就有江姓的存生者,留在福建安家落户了。

如今,江氏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据记载,台湾的江氏族人是明清之际从大陆迁到台湾开基立业的。

古代江姓的起源

江姓起源江姓起源有三:1、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 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