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宋氏族谱》中的《三仁论》
“三仁“是宋氏徽章里的寓意
中华宋氏图腾
徽标释义:
1·宋氏图腾镶嵌在位于中央区域的一轮红日之中,象征宋氏家族繁荣昌盛,如日中天;
2·围绕红日和图腾的橄榄枝象征宋氏家族枝繁叶茂,生机蓬勃,宗族和睦;
3·位于下方中间的三颗五角星象征“殷之三仁”,喻义宋氏开姓始祖微子启为“三仁”之首,又喻宋氏家族代有英才,群贤辈出,灿若繁星。
殷商时,纣王暴虐,他的一些亲人想用“仁”的精神来劝谏他、启发他、感化他,其中,有三个著名的人物:微子、箕子和比干,由于对纣王“数谏,纣不听”,所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论语·微子篇》),被孔子尊称为“殷之三仁”。司马迁在《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中对“殷之三仁”的事迹作了精辟的描述。
一是微子无可奈何而愤然出走。微子是纣王的同母之兄,与纣王具有“手足之情”。对于自己的这位暴君弟弟,微子没有同流合污,而是想用自己的“仁道”去改造纣王的“恶道”。他反复劝谏,言辞恳切,苦口婆心。但是,纣王对兄长的意见半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乱于政”。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子痛苦之极,“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他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自己陷于困难的抉择之中。微子曰:“父子有骨肉,则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微子最后想通了这样的道理:父子讲的是骨肉,臣君讲的是义理。父亲如有过错,儿子屡劝不听,只能自己号哭;臣子屡次规劝,如果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臣子只有远离君主了。于是,“微子去,遂行。”微子最终选择了远离暴君弟弟的规避性“仁道”。
二是箕子毅然决然而装疯为奴。箕子也是纣王的亲戚,“纣始为象箸”时,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当纣王刚开始制作象牙筷子时,箕子就担忧奢侈豪华致使国家无法振兴。后来,面对纣王*佚无度行为的不断升级,箕子也是反复进谏,纣王仍然不听其谏,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对此,有人劝箕子离开纣王,也远走他乡,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的清净。然而,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在箕子看来,对劝谏暴君无效就一走了之,是张扬暴君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有助纣为虐之嫌,所以,不忍心这样做。于是,“乃被发详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箕子最终选择了静观暴君、装疯为奴、鼓琴自悲的韬略性“仁道”。
三是比干悲怆至极而被杀身亡。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不仅成了疯子,而且做了奴隶,心中十分悲怆、十分悲哀、十分悲愤。所以,比干决定冒死再谏,他说:“给暴君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否则,受害的将是无辜的老百姓。”对于比干的这一举动,纣王非常恼火。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他声色俱厉地威胁比干:“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窍门,你相信真是这样吗?”比干毫无惧色,依然冒死相谏,于是,纣王杀死比干,并挖出他的心脏来验证是否有七窍的存在,真是无比残忍。可见,比干最终选择了“杀身以成仁”的壮举性“仁道”。
个人觉得,“殷之三仁”的事迹都是可歌可泣、可赞可颂、可圈可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们与纣王的关系,完全可以荣华富贵、名利兼备、安享生活,可是,一个“仁”字催使他们走上了与邪恶抚争的艰危道路。他们虽然各自选择了不尽相同的方式,但是,殊途同归,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以“仁”的精神去拯救纣王他那颗罪恶凶残的灵魂,去拯救在暴君统治下水深火热的百姓,去拯救可能由此而倾倒颠覆的国家。无疑,微子、箕子、比干的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殷之三仁”却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他们用自己的举动对这个“仁”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事实证明,纣王这个暴君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殷之三仁”却世世代代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宋美龄的父亲是宋嘉树,母亲是倪桂珍。以下为二人的简介: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汉族,海南文昌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教准。宋嘉树有六个子女,其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文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倪桂珍(1869年—1931年7月23日)浙江余姚人。父亲倪韫山也是牧师,母亲姓徐,是中国最早皈依天主教的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倪桂珍17岁毕业于上海裨文女中,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曾留校任教员。1887年与宋嘉树结婚,先后生育6个子女: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初反对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承认这桩婚事,为女儿结婚补送了一套古朴的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作嫁妆。1925年4月12日出席上海市10万市民在西门外公共体育场召开的追悼孙中山大会。1929年6月1日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后与庆龄等返回上海。1931年7月23日在青岛逝世。
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姓氏,常会说一句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足见姓氏对于中国人是多么重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改姓的。往往改姓都是出现了被仇家追杀等迫不得已的情况,才会改姓的。然而,影响中国20世纪的一个家族,却毅然改姓。这个家族就是宋氏家族,很多人在谈论起宋氏三姐妹时,对于她们的事迹,无不称道。但是她们的真实姓氏却不姓“宋”。
这一切还得从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说起,亦是上世纪最有名家族宋氏家族的创始人。但是诸多资料显示,宋耀如原本并不姓宋。宋耀如原名韩教准,1864年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县的韩姓人家。宋耀如的父亲韩鸿翼,先祖是从中原迁徙到海南,后世辗转清代初年时穿过琼州海峡到达文昌。而韩鸿翼是一个善于经商的人,由于他热心公益,很快便耗尽了家产,家境慢慢变得不是很好了。
这时候,12岁的韩教准只身一人到了美国,寻求舅父谋生。韩教准的舅父在美国做一些小生意。就此韩教准在美国,当时被舅父改名为宋嘉树,字耀如。但是宋嘉树向美国人介绍自己时,便被人喊成了查理宋,很快他也习惯了这一叫法。后来宋嘉树进入到神学院学习,并开始信仰基督教。当时的资助人卡尔很喜欢宋嘉树,但是他入学后,宋嘉树要答应毕业后回到中国,宣传基督教教义。
1886年1月,宋耀如乘海轮回到了久别的祖国,抵达上海陆家嘴码头。回国后的宋耀如依旧用着“宋”的姓氏,而没有改回韩姓。这是为什么呢?在美国改姓,那是迫于生活无奈之举,而如今回到中国了,为什么不改回来呢?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所写的《宋氏家族》中,曾讲述了宋耀如回到国内后,曾想过将姓氏改回来。但是宋查理这个名字在美国已经有了名气了,可以利用这个宋查理在中国上海办理很多事。
宋耀如为什么会选择姓“宋”呢?在美国时,宋耀如被人喊成“查理·松”,而“松”在中国姓氏中,却很少见。这时候宋耀如在一本古书《百家姓》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中罗列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100个姓。而“松”的读音最接近“宋”,而宋是宋朝的国号,想想这是多么显赫。而随着“查理松”正是以“宋”为姓时,使得宋耀如在上海有了合法的身份,他也在创造属于这个家族伟大的朝代。值得注意的是,当宋耀如确定以“宋”为姓氏时,他的收入也开始不断增加。很快,宋耀如便开始在上海缔造这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宋氏家族。
《古宋氏族谱》中的《三仁论》
本文2023-12-01 02:12: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