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谱字辈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1收藏

吕氏家谱字辈是什么,第1张

吕氏的字辈排行 山东武城吕氏字辈:“连元岭一宝春化福云昭”。 山东莱州吕氏字辈:“诜希宝臣峰启泽永康长绍堂志兴润桂占金清绪世再延香”。 山东青岛吕氏字辈:“维贤可继世”。 山东沂水、莱芜吕氏字辈:“纪文全志兴”。 山东曹县吕氏字辈:“法付太亦”。 山东烟台吕氏字辈:“应瑞永道贻序兆”。 山东日照吕氏字辈: 一支派:“咸鸿福益友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二支派:“贤世立永昌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三支派:“京东海青秀家邦定吉祥忠能传延世宣布绪刚强”; 田家窑、南湖支派:“贤世立永昌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横排支派:“咸鸿福益友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土山、京东、海青秀支派:“家邦定吉祥忠能传延世宣布绪刚强”; 照五、七村、田家窑、南胡镇、庄头、许家庵、两城镇、臧家窑、日照街道、店子村、土山支派:“培(继洪年文丰)祖(芳)清(宝秉维)象(江文守)贤(咸京)世(鸿东)立(福海)永(益青)昌(友秀)全(家)保(成)邦乃(定)作(吉)之(祥)相(忠)传(能)怀(传)纪(延)广(世)存(慎)宣德(布)庆(绪)吉祥刚强”。 山东龙口吕氏字辈:“从梦建良廷秉广振太清和明安尚道百运一金声东凤吉祥福天海岳云盛春秋仙乐果恩德美景生”。 山东莱阳吕氏字辈:“廉兆广文庆天德柏福荣”。 山东吕氏一支字辈:“巩丰仕贤树桂诒玖怀国安邦”。 四川达县吕氏字辈:“盛绍祖继中民国正显达仕代荣昌发”。 四川宣汉吕氏字辈:“有俊庚大仕云昌应开能贞吉祥广太”。 四川吕氏一支字辈:“孔道德兴才述仁伦昭志”。 四川吕氏一支字辈:“光国荣宗泽家心德善良”。 四川永川吕氏字辈:“贞元开乾泰周佐如金玉麟凤自鸣来国家万年仕”。 四川营山吕氏字辈:“正之文章贵福自天伸顺堂儒尧舜祖广积圣闲书”。 湖北吕氏三相堂字辈:“本超远大承先志惟学诗礼启世裔永传家业纪昌明克绍贤永昭善继”。 湖北吕氏寅清堂字辈:“刻承瑞兆华国文章敦崇士习永守纲常居仁由义其道大光”。 湖北武穴吕氏字辈:“中承永志”。 湖北洪湖吕氏字辈:“大恢中志得道承章学宜传授世代忠良”。 湖北应城吕氏字辈:“道统秉正德纯良忠厚传乐崇始永千胜仁维礼觉兴”。 湖北吕氏一支字辈:“玉发祥陈伟列贤能绍美袭厦康”。 福建福清吕氏字辈:“世朝国家永庆圣贤齐美”。 福建南安吕氏字辈: 名派:“肇启原悠裕承基尚振荣联辉培吉士济美树芳声惠泽仁为质因心义以衡礼真谦则益智远静斯清广业宜修德光前在显名嗣徽余庆集永序自观成”; 字派:“尔甫希贤哲于兹毓俊良子孙敦本实伯仲炳文章若汝忠惟允如余孝友常立廉存素志秉节植宏纲登仕才犹着经邦体扬彰云礽循祖法奕世锡嘉祥”。 福建莆田、广东海丰吕氏字辈:“开如本淑义君以诚慎振馨香”。 福建诏安吕氏字辈:“金华发祥蕃衍潮漳传芳理学绍美文章英俊蔚起甲第赓扬百千万世永际其昌”。 广东阳春吕氏字辈:“立英雄壮志可通天赞光辉发达业昌隆建千秋丰功扬祖威启仁义道德泽万家”。 广东阳江吕氏一支字辈:“圣顺应舜云调乾添继光鸣时宜用国世代永潘昌”。 广东阳江吕氏一支字辈:“惟盼功雄业朝廷宠泽光发时宜用广世得永传杨”。 河南南阳吕氏字辈:“中永桂勤浩”。 河南开封吕氏字辈:“三好邦德法振文传世维存厚齐家在复心”。 河南长垣吕氏字辈:“增广承恩泽炳新世恒昌疏繁芝蓝茂嗣续传家邦”。 安徽旌德吕氏字辈:“谱书既成告我宗氏领永宝藏贻雨后嗣绵绵瓜瓞竞竞无虞若有不才或售族宗贤能重攻其咎”。 安徽郎溪吕氏字辈:“时美克绍徐”。 安徽灵璧吕氏字辈:“兴振允常”。 安徽淮南吕氏字辈:“全世如成凤克冠文茂”。 辽宁庄河吕氏字辈:“文兴振世德国恩明吉利云祥长春景传家学道仁”。 辽宁锦州吕氏字辈:“林久凤佳”。 辽宁长海吕氏字辈:“延士广传可昌其志永寿万年”。 辽宁吕氏一支字辈:“永庆广富立业久长家兴培振治国安邦”。 辽宁吕氏一支字辈:“正希永培显章继”。 浙江余姚吕氏字辈: 行派:“忠孝开基诗书继用前业以裕后昆”; 字派:“忠孝开基诗书继世用光祖德永振家声”。 浙江绍兴、海宁吕氏字辈:“炎帝神农裔兴周勋业高祖德培深本孙枝发远条簪缨垂奕诗礼慕贤豪治心惟道立志在仁丕承家学克保大伦佑启昌祚可以永遵”。 浙江宁海演道山吕氏字辈:“朝有学人聚家开贤达兴为邦佐廷治尚去悦知音”。 浙江宁海大水坑吕氏字辈:“亮善思先哲茂字必成章”。 浙江缙云吕氏字辈:“道统秉正德纯良忠厚传乐崇始永千胜仁维礼智信富贵福寿荣康泰元亨利贞吉孝友恭敬全和平睦姻恤雍熙恺悌昌”。 浙江嵊州吕氏字辈:“映显明升旺鼎晴皓曜晖晁昀昌昞晃”。 广西桂林吕氏字辈:“开邦世泰和光生保定孔厚日升月恒吉占利用载兆咸亭”。 广西武鸣吕氏字辈:“廷茂贵岑云芳音奇秀韶声振新挺继荣瑞承”。 广西河池吕氏字辈:“正大荣昌忠良显达”。 湖南零陵吕氏字辈:“贞元开乾鼎周佐如金玉保定孔厚日升月恒吉占利用载兆咸享”。 川滇黔吕氏字辈:“尚伋德慈毋山辰寿无忌赤脱购禄甫小白元无野环杵臼阳生螯积祁光敏不伐雍威霸鸽微陵隆微凝泽远德肇虔鹄行钧招时瑞应麟雄崇嗣延之渭温镇宁信江学圣菽良福顼韬萝奇龟祥蒙享夷简公绰希杰求嗣恭呈应申德秀启瑞天德福荫骞佛养太德怀仁愿元乐安珍”。 江西赣州吕氏字辈:“尚伋德慈毋山辰寿无忌赤脱购禄甫小白元无野环杵臼阳生螯积祁光敏不伐雍威霸鸽微陵隆微凝泽远德肇虔鹄行钧招时瑞应麟雄崇嗣延之渭温镇宁信江学圣菽良福顼韬萝奇龟祥蒙享夷简公绰希杰求嗣恭呈应申德秀启瑞天德福荫骞佛养太德怀仁愿元伯万十百迁通公恒丙丰法寿宣振秋腾宇以琳贤周吕富朝湖添有祖柯德林明宝贵堂宗明”。 江苏沛县吕氏字辈:“其复高后尊先志”。 黑龙江吕氏一支字辈:“永恩文远延世广传克昌”。 云南镇雄吕氏字辈:“德发向天堂光昭先世良”。 山西姜家咀吕氏字辈:“宗加作相监叙义远”。 吕氏一支字辈:“贞元开乾鼎周佐如金玉麟凤自天来国家万年士世德承先志芳名绍平章中道敦行远纯诚永吉昌”。

帮你查找了很久也没见到您家家谱的那些字,你自己看看吧,目前我看到最全的啦。

家谱文献:

1简介:

周王朝时期,吕氏就有谱牒存在并流传后世。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利用这些资料,在著作《齐太公世家》时将齐国自始祖太公吕尚到康公吕贷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时,吕尚后裔吕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吕大防的先辈为汲郡人(今河南卫辉),后迁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官居左光禄大夫,宋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号称贤相。后来吕大防遭弹劾被贬,逝世于江西信丰县,迁葬于广东潮州海阳县(今广东澄海)上华镇吕厝村,广东吕氏宗亲会在修族谱时尊吕大防为始祖。

台湾吕氏宗亲会所制族谱,尊吕尚为吕氏远祖,常有吕氏后裔来卫辉拜祭。

2家谱:

河南吕氏重修宗谱六卷,卷首一卷,(民国)吕光琦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福建上杭溪南吕江氏族谱,(清)江永昌续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西临晋吕氏家谱,(清)吕一纶、吕常等修,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毘陵吕氏谱十八卷,(清)吕子珊、吕佶孙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贽庭、吕继午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昆陵吕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仅存第三~四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塘洋吕氏族谱十卷,(民国)吕荣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文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都甘泉吕氏宗谱六卷,(民国)吕国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江都县双沟乡吕庄村。

江苏无锡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吕洪裕、吕正兴等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馀姚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吕铭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敬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鄞江镇蓉峰村。

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文献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上本阜吕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吕元宾吕、承烈等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平湖吕氏世系,(民国)吕懋荣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登溪吕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民国)毛宝清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狮山吕氏家谱,(民国)庄崧甫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绍兴山阴新和里吕氏宗谱,(清)吕德森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新昌吕氏宗谱十八卷,(清)吕邦树等原修,佚名续修,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浙江新昌吕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吕氏合族修,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卷、第十六~二十卷、第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上虞虞邑西乡吕氏宗谱十卷,(清)吕开荣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斯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贵门吕氏宗谱十卷,(清)吕载赓等重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明烟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贵门吕氏宗谱十卷,(清)吕岳孙等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明烟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嵊县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吕氏宗谱二十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卷、第十二~十三卷、第十六~十七卷、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东阳象冈吕氏宗谱二十二卷,(清)卢正衍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档案馆(存世传一册)浙江东阳象冈乡上湾。

浙江东阳齐光东平吕氏宗谱,(民国)卜文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象冈乡前冈。

浙江东阳东平瑞山吕氏宗谱十九卷,(民国)吕甲初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徐宅乡水丰村。

浙江常山吕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七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狮于口乡塘底村上张村。

浙江常山吕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狮子口乡塘底村上张村。

浙江临海台临吕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缙云壶溪吕氏务本公派已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缙云壶溪吕氏三才公房谱三卷,(民国)吕钜仁缵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浙江缙云壶溪吕氏仁化公派己谱十卷,(民国)吕椿年总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浙江缙云壹溪吕氏起操公派房谱七卷,(民国)吕立循总理,吕访君等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高潮村。

浙江缙云谷前吕氏宗谱三卷,(清)吕志道、吕国盛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宁海演道山吕氏宗谱四卷,始修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民国)吕有容主修,严企周编纂,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宁海大水坑吕氏六修宗谱三卷,(清)吕秉钧主修,章黼华编纂,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安徽旌德吕氏续印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吕朝熙编订,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西婺源沣溪吕氏续修学要世谱四卷,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诸城东武吕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图书馆。

山东邹平吕氏宗谱四卷,(民国)吕际庚、吕鹏等续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固始吕家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湖北武汉吕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初期三相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八卷、第十一卷、卷末。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州吕氏重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吕光琦主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乡白龙吕氏支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白鸿福等修,白家齐等纂,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河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仅存第卷首上、下。

湖南常宁吕氏宗谱,(民国)吕声清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武冈吕氏创修族谱,(清)吕典錞、吕典谐等纂,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岭南吕氏家谱一卷,(清)吕绰宽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潮州吕氏族谱一卷,(清)吕钟锈撰,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缙云双龙吕氏宗谱四卷,始修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现代)吕马昌续修,吕子勋编纂,1996年计算机打印本四册。

嵊州贵门吕氏宗谱十卷,(清)吕岳孙等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明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嵊州贵门吕氏六修宗谱九卷,(清)吕至主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明禋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浙江贵门吕氏宗谱十卷,(清)吕岳孙纂修,清光绪丁亥年(公元1887年)明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四川隆昌吕氏世谱,(民国)吕忍太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隆昌文宝斋石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隆昌吕氏族谱,(民国)吕奉轩纂,民国年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宜宾吕氏宗谱,(民国)吕平原、吕平林等纂,民国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仪陇吕氏宗谱一卷,(民国)吕献忠录,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四川宣汉吕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陕西泾阳船头村吕氏族谱六卷,(民国)吕日知编辑,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东吕氏族谱,(清)吕呜恭、吕懿历等纂,清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二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渡吕氏族谱十二卷,(清)吕志曾等纂,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吕氏重修宗谱二卷,(清)吕楷等重修,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东吕氏支谱二卷,(清)吕克淳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l)吕修模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吴江县图。

吕氏重修族谱四卷,(清)吕光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三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吕氏族谱,(民国)吕德坤编辑,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绩溪绩溪仁吕程继序堂专绩世系谱二十三卷,首三卷、末三卷,(清)程秉耀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

浙江永康桥下村志(主要是朱氏,另外还有梅、吕、夏、潘、李、胡等姓),(现代)朱士岳等修,1992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河头村志(吕氏等五十二个姓),(现代)吕镜湖等修,1994年修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西万载吕氏三修族谱(万载严坑吕氏宗谱),(清)吕辉元等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河东堂修刻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前山杨村志(主要是杨氏,还有其他姓氏如吕、桑、胡),(现代)杨庆生主编,1999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下徐让村志(主要是徐氏,另有杜、陈、吕、骆、金等姓),(现代)徐起龙等修,1995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

吕城坝口陈氏宗谱,(民国)陈俊礼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笃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祥符吕氏四修宗谱十六卷,卷首上中下三册,著者待考,民国壬戍年(公元1922年)铅印本十八册,缺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万载严坑吕氏宗谱四卷,(清)吕辉元、绿辉荣纂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河东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吕氏三修族谱)。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南新安吕氏宗谱,(民国)吕锡祥重修,洛阳新中华印刷所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吕氏族谱,著者待考,三相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八卷、第十一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旌德吕氏续印宗谱十四卷,(民国)吕炳垣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吕氏重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吕光琦重修,民国年间寅清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七字辈排行:

山东武城吕氏字辈:“连元岭一宝春化福云昭”。

山东莱州吕氏字辈:“诜希宝臣峰启泽永康长绍堂志兴润桂占金清绪世再延香”。

山东青岛吕氏字辈:“维贤可继世”。

山东沂水、莱芜吕氏字辈:“纪文全志兴”。

山东曹县吕氏字辈:“法付太亦”。

山东烟台吕氏字辈:“应瑞永道贻序兆”。

山东日照吕氏字辈:

一支派:“咸鸿福益友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二支派:“贤世立永昌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三支派:“京东海青秀家邦定吉祥忠能传延世宣布绪刚强”;

田家窑、南湖支派:“贤世立永昌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横排支派:“咸鸿福益友全成乃作之相传怀纪广存德庆吉祥”;

土山、京东、海青秀支派:“家邦定吉祥忠能传延世宣布绪刚强”;

照五、七村、田家窑、南胡镇、庄头、许家庵、两城镇、臧家窑、日照街道、店子村、土山支派:“培(继洪年文丰)祖(芳)清(宝秉维)象(江文守)贤(咸京)世(鸿东)立(福海)永(益青)昌(友秀)全(家)保(成)邦乃(定)作(吉)之(祥)相(忠)传(能)怀(传)纪(延)广(世)存(慎)宣德(布)庆(绪)吉祥刚强”。

山东龙口吕氏字辈:“从梦建良廷秉广振太清和明安尚道百运一金声东凤吉祥福天海岳云盛春秋仙乐果恩德美景生”。

山东莱阳吕氏字辈:“廉兆广文庆天德柏福荣”。

山东吕氏一支字辈:“巩丰仕贤树桂诒玖怀国安邦”。

四川达县吕氏字辈:“盛绍祖继中民国正显达仕代荣昌发”。

四川宣汉吕氏字辈:“有俊庚大仕云昌应开能贞吉祥广太”。

四川吕氏一支字辈:“孔道德兴才述仁伦昭志”。

四川吕氏一支字辈:“光国荣宗泽家心德善良”。

四川永川吕氏字辈:“贞元开乾泰周佐如金玉麟凤自鸣来国家万年仕”。

四川营山吕氏字辈:“正之文章贵福自天伸顺堂儒尧舜祖广积圣闲书”。

湖北吕氏三相堂字辈:“本超远大承先志惟学诗礼启世裔永传家业纪昌明克绍贤永昭善继”。

湖北吕氏寅清堂字辈:“刻承瑞兆华国文章敦崇士习永守纲常居仁由义其道大光”。

湖北武穴吕氏字辈:“中承永志”。

湖北洪湖吕氏字辈:“大恢中志得道承章学宜传授世代忠良”。

湖北应城吕氏字辈:“道统秉正德纯良忠厚传乐崇始永千胜仁维礼觉兴”。

湖北吕氏一支字辈:“玉发祥陈伟列贤能绍美袭厦康”。

福建福清吕氏字辈:“世朝国家永庆圣贤齐美”。

福建南安吕氏字辈:

名派:“肇启原悠裕承基尚振荣联辉培吉士济美树芳声惠泽仁为质因心义以衡礼真谦则益智远静斯清广业宜修德光前在显名嗣徽余庆集永序自观成”;

字派:“尔甫希贤哲于兹毓俊良子孙敦本实伯仲炳文章若汝忠惟允如余孝友常立廉存素志秉节植宏纲登仕才犹着经邦体扬彰云礽循祖法奕世锡嘉祥”。

福建莆田、广东海丰吕氏字辈:“开如本淑义君以诚慎振馨香”。

福建诏安吕氏字辈:“金华发祥蕃衍潮漳传芳理学绍美文章英俊蔚起甲第赓扬百千万世永际其昌”。

广东阳春吕氏字辈:“立英雄壮志可通天赞光辉发达业昌隆建千秋丰功扬祖威启仁义道德泽万家”。

广东阳江吕氏一支字辈:“圣顺应舜云调乾添继光鸣时宜用国世代永潘昌”。

广东阳江吕氏一支字辈:“惟盼功雄业朝廷宠泽光发时宜用广世得永传杨”。

河南南阳吕氏字辈:“中永桂勤浩”。

河南开封吕氏字辈:“三好邦德法振文传世维存厚齐家在复心”。

河南长垣吕氏字辈:“增广承恩泽炳新世恒昌疏繁芝蓝茂嗣续传家邦”。

安徽旌德吕氏字辈:“谱书既成告我宗氏领永宝藏贻雨后嗣绵绵瓜瓞竞竞无虞若有不才或售族宗贤能重攻其咎”。

安徽郎溪吕氏字辈:“时美克绍徐”。

安徽灵璧吕氏字辈:“兴振允常”。

安徽淮南吕氏字辈:“全世如成凤克冠文茂”。

辽宁庄河吕氏字辈:“文兴振世德国恩明吉利云祥长春景传家学道仁”。

辽宁锦州吕氏字辈:“林久凤佳”。

辽宁长海吕氏字辈:“延士广传可昌其志永寿万年”。

辽宁吕氏一支字辈:“永庆广富立业久长家兴培振治国安邦”。

辽宁吕氏一支字辈:“正希永培显章继”。

浙江余姚吕氏字辈:

行派:“忠孝开基诗书继用前业以裕后昆”;

字派:“忠孝开基诗书继世用光祖德永振家声”。

浙江绍兴、海宁吕氏字辈:“炎帝神农裔兴周勋业高祖德培深本孙枝发远条簪缨垂奕诗礼慕贤豪治心惟道立志在仁丕承家学克保大伦佑启昌祚可以永遵”。

浙江宁海演道山吕氏字辈:“朝有学人聚家开贤达兴为邦佐廷治尚去悦知音”。

浙江宁海大水坑吕氏字辈:“亮善思先哲茂字必成章”。

浙江缙云吕氏字辈:“道统秉正德纯良忠厚传乐崇始永千胜仁维礼智信富贵福寿荣康泰元亨利贞吉孝友恭敬全和平睦姻恤雍熙恺悌昌”。

浙江嵊州吕氏字辈:“映显明升旺鼎晴皓曜晖晁昀昌昞晃”。

广西桂林吕氏字辈:“开邦世泰和光生保定孔厚日升月恒吉占利用载兆咸亭”。

广西武鸣吕氏字辈:“廷茂贵岑云芳音奇秀韶声振新挺继荣瑞承”。

广西河池吕氏字辈:“正大荣昌忠良显达”。

湖南零陵吕氏字辈:“贞元开乾鼎周佐如金玉保定孔厚日升月恒吉占利用载兆咸享”。

川滇黔吕氏字辈:“尚伋德慈毋山辰寿无忌赤脱购禄甫小白元无野环杵臼阳生螯积祁光敏不伐雍威霸鸽微陵隆微凝泽远德肇虔鹄行钧招时瑞应麟雄崇嗣延之渭温镇宁信江学圣菽良福顼韬萝奇龟祥蒙享夷简公绰希杰求嗣恭呈应申德秀启瑞天德福荫骞佛养太德怀仁愿元乐安珍”。

江西赣州吕氏字辈:“尚伋德慈毋山辰寿无忌赤脱购禄甫小白元无野环杵臼阳生螯积祁光敏不伐雍威霸鸽微陵隆微凝泽远德肇虔鹄行钧招时瑞应麟雄崇嗣延之渭温镇宁信江学圣菽良福顼韬萝奇龟祥蒙享夷简公绰希杰求嗣恭呈应申德秀启瑞天德福荫骞佛养太德怀仁愿元伯万十百迁通公恒丙丰法寿宣振秋腾宇以琳贤周吕富朝湖添有祖柯德林明宝贵堂宗明”。

江苏沛县吕氏字辈:“其复高后尊先志”。

黑龙江吕氏一支字辈:“永恩文远延世广传克昌”。

云南镇雄吕氏字辈:“德发向天堂光昭先世良”。

山西姜家咀吕氏字辈:“宗加作相监叙义远”。

吕氏一支字辈:“贞元开乾鼎周佐如金玉麟凤自天来国家万年士世德承先志芳名绍平章中道敦行远纯诚永吉昌”。

资料有待补充。

谢姓何来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郡望堂号

堂号:

1,威怀堂。

2,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为堂号。

郡望:

1,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谢姓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

6、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7、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谢姓家谱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历史名人

1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2 谢安: 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3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5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6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7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8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9 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谢姓起源 谢姓图腾一、源于后羿氏为炎帝后裔申伯之后。姓,是同类人群所尊奉的同一个图腾所称谓的字。氏,是有血统关系所称谓的字。姓氏,是俱有姓与氏两个层次的称谓。谢姓人是由多个血统关系人群统一的称谓。谢氏,是谢姓中有血统关系人群统一的称谓。谢姓人起源于远古后羿氏部落,以射猎为生,尊奉弓箭为图腾。‘饮血茹毛’。发明和使用弓箭后,由‘穿树叶吃野果息巢穴’进入‘狩猎’,制造弓箭需要大量白色羽毛,‘白羽成堆’,史称“白羽城”,至今尚有遗迹存世。延至炎帝神农氏,发现火的用途,告别‘饮血茹毛’进入‘火耕刀种’。史称“伏羲(xi)氏”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称伏牺。生活在甘肃省的天水陇南一带。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八卦,开创象形文字的最早开端,结束“结绳纪事”的历史。结绳为网,捕鸟打猎,发明瑟,创作《驾辨》乐曲,鲍厨,祭祀等,开创中华文明。发明制作木耒、木耜,创造农耕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制定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史称神农氏,以火德王,也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尝百草,总结出《神农本草经》。据《姓谱》、《元和姓纂》卷九去声四十杩:“谢,姜姓,炎帝之胤。”传至商未有后裔孤竹君,长伯夷与弟叔齐一齐投奔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商王朝,隐避於首阳山,周成王继位后,封伯夷后裔为申侯,史称申伯,佐宣王中兴被宣王封于谢。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发兵灭谢国。其子孙以谢国为氏,史称谢氏, 二、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 据《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由此,谢姓另一部为黄帝后裔,得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 当今谢姓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其实,这种说法由来已久。 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章》引《世本》曰:“谢,任姓,黄帝之后。”《世本》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史学著作,记黄帝迄春秋时诸侯大夫氏姓、世系、都邑等。这是谢姓出于黄帝的最早说法。 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滕、葳、任、拘、厘、姑、衣氏也……王季之妃大任,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过、狂大氏,皆任姓也。”王符是东汉时期人,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汉代有人认为谢姓是黄帝之后。 宋罗泌《路史·国名纪》:“谢,伯爵。《荆州记》:棘阳东北百里谢城是。有谢水。棘阳城在唐之湖阳西北。”又:“黄帝之宗:欧阳修《谢绛铭》云:黄帝后,昔周灭之以封申伯……见《诗·嵩高》。其地西甚广,郑公友言谢西之九州者二千五百家者也。”上述意思是说,谢姓得名于谢国,黄帝之后,诸侯国,伯爵。至周代亡国,其地为申伯封邑,后人以国名为姓氏。 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人声四十马》:“谢,出自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三代之际微不见,至《诗·嵩高》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散亡,以国为氏。” 三、他姓改姓 两唐书《谢偃传》记载,隋末唐初有个人叫谢偃,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淇县,唐贞观元年移治汲县,即今河南卫辉市)人,他在隋朝任散从正员郎,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应诏对策高第(即考试成绩优秀),被太宗李世民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又调任魏王府功曹,受诏献赋(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体),以能得规讽之意,受到太宗的称赞。当时有李百药工诗,而谢偃善赋,人称李诗谢赋,可见谢偃以文学知名当时。谢偃的祖辈本姓直勒,《旧唐书·文苑传》说,他的祖父叫孝政,在北齐任散骑常侍,改姓谢。 直勒氏又称敕勒氏、敕力氏,出自南北朝时北方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高车部。高车本是匈奴人近属,在语言上属土耳其语系,汉代称丁零。至南北朝时,北方的鲜卑、柔然人称它为敕勒,汉人则因为其“俗多乘高轮车”而称之为高车或狄历,南朝人则仍旧称为丁零。直勒、敕勒、敕力、狄历、丁零,都是译音之转。他们原分布在今西伯利亚南部的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一带,以后逐渐南迁,到达色楞格河以西至阿尔泰山以东地区。南北朝初期,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时代,后来因为经常与北魏作战,受其影响,才慢慢进入阶级社会。公元5世纪时,被北魏打败的数十万敕勒人被迫从漠北迁居大漠以南,开始接受北魏的统治,负担赋税和兵役。由于不堪忍受奴役,到北魏末年,他们在酋长胡琛的带领下参加了由各族人民联合发动的反抗运动,推倒北魏王朝后,便与汉民族融合在一起了。 直勒人粗犷豪放,曾在公元460年前后举行过一次有数万人参加的民族盛会,“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遨,歌吟欣欣”。后来追随北齐武帝高欢创业,又唱出了传颂千古的《敕勒歌》:“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万里的草原风光和天仙般的敕勒民族生活尽在歌声之中。 后来被改谢姓的直勒人就出在这样的民族中。在谢偃父直勒思政被改姓以前,直勒族中早已有人以族名为姓。如据《魏书·太祖纪》和《高车传》记载,天兴三年(400年)十一月,高车直利曷部酋长敕力犍率九百余落内附,被授以扬威将军之职,置司马、参军,并赐谷两万斛。《周书·陈欣传》也说,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陈欣与开府敕勒庆破齐将王鸾嵩。从时间上推算,敕勒庆应是与谢偃父同时的人。按照高车人的习俗,部落酋长世代相袭,则谢偃父与敕勒庆都可能是敕力犍的后裔,或者二人之中还有一人接任了本部落的最高职务。如果这种推断无误的话,那么,改姓谢的直勒政就出在高车直利曷部落,而率众降魏的敕力犍也就是他的血缘先祖。 另外,先秦时期,姓氏之中有射氏,因与谢字同音,常被写作谢,后人遂有以谢为氏者关于射氏的来源,史书记载不一。《万姓统谱》说出自晋大夫貌之后,《姓氏考略》则认为由古代司射官而来,《汉书》颜师古注更认为是谢氏的分支。 还有一种改姓谢的情况是:周宣王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乎王东迁洛邑后,这部分人被迫东迁兖州龚邱县(今山东宁阳县)。为了纪念故地,也把新到的地方称作谢丘。后来又以谢丘为姓 四、少数民族谢姓: 涪陵谢氏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县一带的谢姓人祖先。据研究,他们可能出自被楚文王南迁荆山一带的谢人,约在战国时迁居涪陵,与巴人杂居,有的融人巴人。东汉末年,一个叫谢本的人请求以丹兴(今四川黔江)、汉葭(今彭水县东)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可知他在当地已有相当的势力。另据晋人常琚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说,蜀后主延熙十三年(250年),涪陵大姓徐巨起兵作乱,被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乃移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分赢弱配督将韩、蒋,名为助郡军。遂世掌部曲,为大姓。晋初,移弩士于冯翊莲勺。其人性质直,虽徙他所,风俗不变,故迄今有蜀、汉、关中、涪陵,其为军在南方者犹存。”就是说,谢姓作为涪陵四大姓之一,因受徐巨的牵连,被邓芝北迁于蜀(今四川成都一带),担任猎射官或助郡军,后来又被称为弩士,在蜀汉亡国后北迁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县东北)。这些被两度迁移的涪陵谢氏,人数当在千家以上,可见其势力之大。也正是因为这种迁徙,涪陵谢氏一分为三,在蜀郡和冯翊都留下了生活的足迹。 早在东汉时,涪陵谢氏的一些人还与当地的白虎夷人融合在一起,甚至有人当了他们的首领。《东汉繁长张禅等题名碑》中有“白虎夷王谢节”,显然就是其中之一。白虎夷是巴人中的一支,繁县在今四川鼓县西北,正是谢人的迁徙之地。 邓芝迁徙涪陵谢氏之后,勉强留下来的谢姓人又有南迁南中地区者。《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永昌郡有陈、赵、谢、杨四姓,都是“大姓”,可见谢氏迁到这里以后仍然保持其大族地位。永昌郡就是今天以云南保山县为中心,包括缅甸东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由于涪陵谢氏居住在古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他们很早就扮演了民族融合的先驱者角色。早在东汉初年,他们中的一支南人黔中,与散居在今贵州境内的濮人、越人、僚人杂居通婚,成为部落领袖,后采演变为隋唐时期的东、南、西三谢蛮。据《华阳国志》等书记载说,西汉末年,(片羊)柯郡(今贵州凯里县西北)功曹谢暹与郡中大姓龙、傅、尹、董氏拥郡自保,后听说光武帝起于河北,乃派人绕道番禺江(即今珠江)北上,奉贡汉朝。光武帝嘉之,赐号义郎。从此,谢氏世代承袭,发展为大姓。至西晋末年,巴人李特据成都称帝,晋宁州刺史王逊“欲迁烊柯太守谢恕为涪陵太守”,以抵抗李特。谢恕就是(片羊)柯人。其后,李特侄李寿控制了南中地区,“惟烊柯谢恕不为寿所用,遂保郡独为晋”。不久,东晋灭亡李氏政权,对烊柯实行羁縻政策,实际上是承认了谢恕对烊柯的世袭特权。于是,谢恕便分封子弟到郡内其他各县,出任长官,也允许他们世代相继,从而使谢氏势力在烊柯郡内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为了便于进行区分,居住在郡南庄州(今贵州贵阳市南青岩附近)者称南谢,郡东应州 (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者称东谢,郡西琰州(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者称西谢。而以后的隋唐王朝因为他们居住在蛮族人生活的地区,则习惯把他们称作南谢蛮、东谢蛮和西谢蛮。所以《旧唐书·南蛮传》有这样的记载:东谢蛮,其地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南接守宫獠,西连夷子,北至白蛮。其首领谢元深,既世为酋长,其部落甚尊畏之。贞观三年(629年),元深入朝,以其地为应州,仍拜元深为刺史。又有南谢首领谢强,与西谢邻,共元深俱来朝见,拜南寿州刺史,后改为庄州。此外,在《新唐书·南蛮传》中,也有一系列关于谢蛮人活动的记载,如:武德三年(620年),授谢龙羽为烊州刺史、夜郎郡公;龙朔三年(663年),矩州刺史谢法成率七千户内附;开元十年(722年),烊柯大首领谢元齐死,诏以其孙谢嘉艺袭封;贞元中(785—805年),谢讪出任邛州(今四川邛崃县)刺史;十三年(797年),谢文经任(片羊)州录事参军;等等。他们活动的地区和统辖范围,主要是贵州东南部一带。 谢氏家谱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655190html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722htm

仫佬族节日全集,

仫佬族过去信仰很多神,所以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很多节日。仫佬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会有一些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仫佬族文化的多样性。想详细了解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他们都是怎么过节的?然后继续往下看。校易搜为大家精心挑选了最完整的仫佬族节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节也叫迎宾谷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持续两天。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届时,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将前往寨中的空地。老部落指派几个壮汉把头戴红花的大牛领进场内,然后朗诵一段祈求丰收的演说。朗诵结束后,音乐家演奏《八仙》。人们点燃火枪或鞭炮,然后宰杀牲畜。牛心平均分配在各个家庭中,每个家庭的父母将它们献给祖先,以示全家的团结。然后,他们杀了鸡鸭,煮了牛肉。

老族长还会带领所有的人,抱一只猪,一只公鸡,一只大鸭子作为三祭,在菩萨树前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结束后,人们会吃晚饭,青年男女会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第二天,一家人去地里收一些新鲜的五谷、瓜果,准备一顿家宴。家宴结束后,妇女们带着孩子,给亲戚们送些新礼物,以示祝贺。男人们互相拜访,喝酒聊天。年轻的男女仍然跳舞和玩乐。节后,秋收开始了。

树木崇拜节

拜树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地区的一个仡佬族节日。它是在农历的正月十四和八月十五。这里的仡佬族把青杠树当成自己的祖树。据说他们刚从贵州安顺搬来的时候,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经常给予支持。因为我们不能把祖先的灵魂放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在绿杠树上挖一个洞,把爷爷奶奶的灵魂放进洞里。从此,隆林一带的仡佬族就把青冈树当倔树崇拜。

另一种传说是,仡佬族初去隆林开荒时,因怕毒虫野兽,就在一棵青杠树上过夜,后来把它当祖宗的树供奉。每年有三个家庭捐赠或合伙养一只拜树黄牛。因为当地的仡佬族居住在分散的地方,在节日的前几天,人们准备交换信息,然后他们会聚集在树所在的莫吉村。拜树的时候杀牛,请附近寨子的各族群众吃饭。只吃牛奶和其他桌子,不吃其他地方的肉。拜树仪式由大家庭主持。仪式中,公鸡的脖子被折断,翅膀被撕掉,鸡爪和牛心一起被献祭。家谱要有鸡头鸡翅鸡腿,外婆家的树要有鸡头鸡翅鸡腿。所有的祭品都用红纸包好,送到树洞里,用纸钱封好。牧师对着树祈祷,烘烤并发射大炮,然后在自己的家庭里平均分配牛的心脏,以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

吃昆虫节

食虫节是仡佬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仡佬族遭受了严重的虫灾和歉收,因此三头肥猪得到了除虫的奖励。公鸡鸭子道士都没能除虫。六月初二,一个叫贾的女人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因为穷,没钱买礼物,她就在地里抓了些虫子当礼物。到了娘家,她做好了,请大家吃。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她就比赛抓虫炒菜。当时害虫大大减少,粮食意外丰收。人们奖励了贾娘三头肥猪,贾娘杀了猪来回报村民。贾娘死后,人们在田里建了一座庙叫“食虫庙”,由此形成了食虫节。

那时候村里出嫁的姑娘们都要按时赶回娘家参加吃虫节,在路上抓各种害虫,带回娘家当做饭的原料。家家户户都用抓来的害虫做油炸蝗虫、腌制蚱蜢、油炸蝴蝶和蛹、蚜虫和泥鳅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母说:“吃吧!嚼碎了吃,像没有孩子一样!”然后一家人用筷子吃饭。吃完后,男女老少聚集在村里的食虫庙前,载歌载舞。然后人们排好队,敲锣打鼓,穿过田野,边走边抓害虫,插上沾有鸡血的小白旗,向害虫示威。

春舍

春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二月举行。到那时,每个家庭都会包粽子。粽子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甚至还有五六斤的粽子。今年男方家新婚夫妇会给女方家做一两个大粽子,女方家也会给男方家同样的糙米粽子,这样可以和睦相处。

春节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2月28日、29日举行。节日期间,姚要在村子旁边的山上找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煮粥。根据性别和年龄,他们被分成几组。老年妇女和已婚妇女可以呆在家里。寨子里的一些年轻男女有互相拜访的习俗。烈节也是芦笙封窑的日子。从此禁止秋收时演奏芦笙。

吃新的节日

仡佬族不同支系,过年的吃法也不一样。仡佬族在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昌日和闰年八月的第一个蛇日吃新的节日。这个节日持续三天,主要活动是祭祖。传说是仡佬族先割地、割草、挖谷、耕田。这是盘古王教的,他提倡吃新东西。

因此,后人庆祝春节,怀念盘古王的恩情,同时纪念金角龙王供水,沙大捕鼠。这个节日的第一天叫采谷,从“田娘”开始,男女在每片田地后面摸谷。人也可以去周围其他民族的领域,其他民族也不会怪他们。除此之外,还要收集一些据说被老鼠吃掉的小米、毛茸茸的稗子、草籽。准备祭品时产生的碎米、谷壳不能喂鸡喂猪,甚至节日过后的淘米水也可以喂动物。祭祖之前不能品尝祭品。闻它们是不礼貌的。先杀鸡,请天、地、祖、四山,再杀牛。每个家庭都应该从牛的每个部位得到一块肉。最后一天的祭祖仪式与往常不同:地上放的不是桌子、凳子、筷子和勺子、杯子和碗,而是一个大簸箕,锅上放着食物,用马勺舀起盘子。据说你没有筷子,所以你没有忘记你的祖先。

仡佬族

仡佬族的年份可分为大年和小年。元旦和汉族的春节一样,只是节日的时间因地而异。有些是在冬天的第17天或虎年,有些是在第12个月的第27天。冬天放假过的,认为十七是祖先开始开垦荒地草原的日子,虎年是盘古王成功开垦土地的日子。已经过了12月的,以为过去只有元旦,但是因为老王出兵打仗,元旦前只有三天。为了让人们过一个团圆年,他们将假期提前三天,这符合习俗,被称为假期。就仡佬族讲究年龄而言,小年远胜于大年。

仡佬族人小时候崇拜的东西,据说都是刚从天上掉下来的时候吃过的,比如青杠、金茅草、山药、龙牙肉、糯米、糯米粉。猪牙肉要从头到尾依次切成四块。不允许向后切割或横切。它应该有四条绿色条纹。山药也要切成四块,用四个稻草仁或菜花穿起来。人们还想用粑粑捏出一个祖宗像和八对圆圆的枇杷,代表传说中仡佬族的各个支系。这些蛋糕是不允许吃的,其他的蛋糕是“允许吃,不允许带”给客人的。

晚上,人们举行仪式向他们的祖先供奉大米。贡品有山药、炒猪牙、九块方猪肉。我还掐了九套稻子,种了三叶金茅草,判断下一年的收成是好是坏。草会枯萎是好事,否则就是坏事。献上贡品后,关门吹灯,用马勺裹上山药和炒肉丝,然后点名曾祖父享用。每次喊的时候,把马勺里的食物撒在地上。传说古人不穿裤子,吃饭也不好意思带灯。节日期间,孩子们必须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抛光秋天,滚龙腾秋,斗鸡等。青年男女一定要上山唱歌,找恋人。

元宵节

贵州省吴川市的仡佬族除了舞龙灯、跳灯笼、打狮子,还拍了五张照片,追老鼠、烧蝗虫、飞跳蚤、做摇钱树。“五关”,就是把平时堆的竹丝晒干,放在屋外。一个人从屋里出来,一遍又一遍地喊:“过五关,过五关,前面过五关,后面过五关!前几年有一些米疙瘩。这一年,赖斯开始电报;往年小麦好,今年大。几年前,包谷就像一个蛋壳。这一年,包谷像一只水牛角;几年前,豆子是手工剥皮的。今年豆子都是机器运的”“追老鼠”是小孩子的游戏:用绳子绑一只破草鞋,一个人跑,后面的追兵喊:“打死老鼠!”每到一户人家,我就用锤子砸柱子,问:“朱哥!”应该有人说“嘿!”再问一次,“老鼠能穿过网吗?”大众回答:“漏窝!”“一年内大量泄密?”“365窝!”主人一家拿出节日食品分发给孩子们,作为赶走老鼠的感谢。

《烧蝗虫》黄昏:一家人拿着锄头来到屋后的田里,用杂草点了一堆火,然后大喊:“烧蝗虫,挖虫子!”然后把土挖出来扔进火里,喊着:“烧了蝗虫,五谷就熟了;挖死虫,幼苗茂盛。”回来的时候把锄头扔掉,不然地虫会复活。“摇钱树”就是选一根枝叶多的金竹,挂上香,扎上蜡烛,天黑了就种在院子里。然后,大人教孩子喊,“门上种了摇钱树,后面有个聚宝盆,一年365天摇,早上掉金,晚上掉银”半夜进行“跳蚤爆炸”,门外火里放女贞子。蟑螂灭绝了,风景真美!“仡佬族还有采金、采银、采水、播种、送元宵等活动。

牺牲王雷

祭祀王乐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的民间宗教节日,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当地的仫佬族认为王磊是掌管雨水的神。他有翅膀,凸出的眼睛和一把巨大的斧头。由于降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仫佬族村落一般都有王乐妍庙,一旦长时间不下雨,就会举行祈祷仪式。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农历五月初五是王磊的生日。这一天,全村人都会打出五色旗,宰杀牲畜作为祭品,集体祭祀王磊。其他村庄在农历6月1日、7月13日和12月24日向王乐妍献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牺牲社会

祭祀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的民间宗教节日,每年举行两次。二月社日的祭品是春祷,八月社日的祭品是秋报。仫佬族认为蛇王是他们的守护神,所以在村口的路边有一个蛇王庙,或者他们用石头搭建一个平台作为社坛。社稷日,全村人聚集在社稷坛前杀猪杀鸡,给社稷王供血,请他享用,然后供应猪头、猪尾、猪肠和一只鸡。不需要法师念经,因为祭祀是村里的老人轮流主持的。活动结束后,肉被分发给村民,村民把肉带到祖先面前祭祀,然后全家人一起吃。春天祈祷的目的是祈求一个好年景,秋天祈祷的目的是感谢社会王者的成就,并献上来年的祝愿。有的地方,有活动要向丁汇报。也就是说,当年出生的男孩子要聚在一起祭奠国家,这样才能告诉国家,还有少数人想要他的祝福。

树木节

树节是贵州省六枝特区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它是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龙场日。传说仡佬族刚从天堂来到人间时,住在一棵大树上。也有人说祖先穿越树木,所以祭祀树木。这一天被定为龙年,以纪念金角的老龙。据说祖先从天而降的第一个晚上,是金角的老龙让他住在树上。祭祀树木的时候,要选择一种叫羽绒鸡的树,因为它的皮很像隆林。可选——有一棵大树挂在古藤。祭祀由一位老人主持,几个村联合推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时,主人在一把红色的雨伞下宰杀了一只红色的公鸡和一只母鸡,用血浸泡了大树,虔诚地向金角的老龙献祭,并对大树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家家户户还用红公鸡的血给树浇了一个星期的水。然后我们一起吃晚饭。当地高姓仡佬族在祭祀时必须完成所有祭祀,回家前要洗手漱口;不然他们以为金龙没收到。

牺牲地主

土地祭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的民间宗教节日。日期因地而异,大多在农历一月初举行。地主,又称地主,是木老村的守护神。据说保护村民的安全和牲畜不受野生动物的侵害。在仫佬族村落,有当地的寺庙。土司庙是一个半人高的棚子,有一个烧香的小石台。届时,全村将共同准备集体祭祀的酒肉。此外,刀、斧、剑、链等工具要用纸或木头制成,放在地主面前。这意味着给了地主一个新的武器,来加强他抵抗野生动物的能力。

到牛年了

牛节也叫牛王节、牛祭节。仡佬族民间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仡佬族认为这一天是牛的生日。节日期间,人们杀鸡备酒祭拜牛王菩萨,祈求其健康无病。为了让奶牛过上好日子,这一天不允许奶牛劳动,要喂好饲料。贵州遵义、仁怀、镇宁的仡佬族也需要制作t

春节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市仡佬族的节日。它在每年农历春节的开始举行。人们在节日期间禁止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污染泉水。这一天,会举行泉水采集活动。在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准备好捕水工具和鞭炮。未婚男女在家享春水。如果家里有几个已婚男女,诚实、能干、机智的人会是第一位。如果没有未婚男女,就从别人家借一个,在节日的第一天晚上呆在家里。鸡第一次啼叫,开始行动。温柔点,安静点,不然会惊扰泉水。用勺子轻轻舀水,平年用12碗,闰年用13碗。

舀完后,他喊道:“把泉水抢过来!”同时放鞭炮。谁先放鞭炮,谁就得到“第一盆水”,说明他的孩子很勤快。你带着水回家,就喊:“来我家吧,泉水!”来我家吧!“回到家后,马上烧火煨水。全家起床,大家会喝一杯泉水里的香茶,再来一杯蜂蜜米茶,然后在泉水里煮饺子。人们认为饮用泉水会在一年内安全健康。

牛生日

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家家打扫牛棚,洗牛,喂好牛。这一天,他们不需要牛,而是给牛放假休息。这一天,他们还要宰杀鸡鸭,准备酒肉祭拜牛栏之神,用枫叶汁蒸黑糯米祭祖。黑糯米要牛吃了才有人吃。在门口放枫叶驱赶蚊蝇。

6月2日

6月2日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仫佬族的祭祀节日。以耕种稻田为主的仫佬族,每年6月2日都要举行这个节日。以耕种早期土地为主的仫佬族把这个节日称为“伯公节”,每年6月6日举行。这是水稻生长和玉米发芽的季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祈求护苗。祭祀在驼铃社坛附近的大树下,神像前的土台上或村前举行。在一些干旱地区,石头被视为田野角落里的图形。

首先,祭祀用的猪要拿到祭坛或寺庙宰杀,让神灵享用血食。然后切下头、脚、尾,和内脏一起煮。作为祭品,陈列在神的面前,并焚香烧酒作为祭品。祭祀结束后,每个家庭会有一个人在祭坛前参加会议餐。最后,猪肉分发给所有家庭。主持各种公开祈祷活动的两位领导和两位代表,依次被各家拘留。第一年,他会成为副手,熟悉仪式流程,第二年,他会成为正式员工。第一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春耕节

仫佬族春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的民间节日。它在每年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举行,持续两天。从前,人们去县城东郊的春牛亭,观看县城老爷爷主持的“开荒迎春”仪式。一是郡公持香,拜神、拜地、拜公民。然后他脱下鞋子和裤子,走到稻田里,一手拿着犁,一手拿着鞭子,对着大家喊:‘春天来了,农民下地了。’。然后,给牛三鞭。第一次鞭打时,说“风调雨顺”,第二次鞭打时,说“吉祥如意,人民平安”,第三次鞭打时,说“天下太平”。然后在稻田里犁三遍,“洞头”再把稻子撒到地里,以示春耕的开始。第二天,各家都举行了开春奠基仪式,冬天各村负责人给各家分发了一些稻种。每个家庭都把这些稻种、酒和肉作为祭品供奉给祖先,然后把牛牵到自己的地里犁地,把稻种撒到地里。冬头去了门-t

春节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地区的仫佬族受佛教影响,初一不吃肉。人们认为年初禁食肉类,全年停止禁食是可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

吕氏家谱字辈是什么

吕氏的字辈排行 山东武城吕氏字辈:“连元岭一宝春化福云昭”。 山东莱州吕氏字辈:“诜希宝臣峰启泽永康长绍堂志兴润桂占金清绪世再延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