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多数人家都会修家谱,家谱究竟包含了什么内容?
家谱是中国古代用来记载家族史的谱集,是一个家族必需的史籍。古代奉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家之治。家谱既是珍贵的历史材料,也是独特的文化遗产。
家谱主要记载该家族的姓氏源流和世系成员。
中国从古代就重姓氏,百家姓收录了中国大多姓氏,这与原始部落文明有关,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按照这个特征,追本溯源,各家有回归本家的意愿,从而找到自己的祖先,以待后嗣。即,要想有家必先有姓氏。一个家族相当于一张大网,而编织这张大网的最中心最主要的那个结点就是姓氏。家谱开篇以姓氏来源为首,追本溯源寻到祖先,然后记述祖先的生平与创立本家的事迹,继而才记述后世。这其中不乏夸大成分,为了提高身份巩固本家团结。
世系成员就是子孙后代,从祖先到家庭的所有子孙。古代家谱成员以男性为主,嫡长子为主轴,女性只允许正妻上家谱,本家女儿是不允许上家谱的,因此家谱上的女性并非本家。对于重要的家族功臣,会有详尽的功绩记载以示表彰和崇敬。家谱的修撰必须严格按照血缘关系分列分层,有三六九等亲疏远近,有横体式、垂珠式、宝塔式、碟记式四种世系表记载方式,记载鲜明有致,家族成员一览无遗。
由于家谱的修撰并不容易,而且由于战争等因素家谱很容易亡佚,所以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著名的家谱有《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珍贵价值,是研究家谱的重要资料。另外其中关于“家训”的内容也很重要。
有很多族谱都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再往前的族谱大多数可信度不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洪武大移民、明朝鼓励百姓修族谱。
一、族谱为何物族谱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依托宗法制而产生,表现形式一般是树状图为主,偶有纯文字型族谱,它一开始是用来区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能够帮助一个家族的日常活动、嫁娶等琐事。到后来,族谱当中所记载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人,还包括了一整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活动轨迹以及杰出人物,族谱的作用随着其所录内容的丰富也不断发生了改变,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一大助力。
二、洪武大移民明朝初年曾经发生了一次大移民。因为元朝末期的战乱,各地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崭新的明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各地的壮丁人口显然不足,为了弥补一些地区人口的空缺,朝廷就下令进行移民,先后从山西各地调运人口去往山东、河南、河北各地,来补缺人口数量的不足。这次大移民让许多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家族,修族谱也就成为了这些人能够认祖归宗,记得自己生于何处的重要依据。
三、政府鼓励修族谱明朝之前的族谱,通常是世家才会有的。魏晋时期,因为出身能够与做官直接挂钩,那些世家就会修族谱,来维护门第,宋朝时期,当官与家族名望并无直接关系,修族谱这件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没有那么受到欢迎,官府不帮忙修族谱,修族谱的任务就落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修族谱的目的也渐渐变成了维护家族和谐。明朝时期,官方鼓励修建族谱,来帮助家族内部的和谐稳定,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攀附权贵的想法太多,一些人就会开始造假,把名人拉入自家的族谱,这导致了各地的族谱花样繁多,名人却没有什么变化,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就导致了明朝时期族谱非常多。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在古代大多数人家都会修家谱,家谱究竟包含了什么内容?
本文2023-11-30 23:29: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