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姓的起源和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3收藏

艾姓的起源和由来!,第1张

艾姓源出有五

1、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2、出自春秋艾孔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艾孔。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艾孔之后”。

3、出自复姓改为艾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艾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艾氏,称艾姓。

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如清代,归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回族艾姓从西亚迁徙而来中土.为唐时外来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兰教,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及江苏等地。

5、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艾姓。改为艾姓的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汝艾。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艾氏是夏帝少康的大臣汝艾的后代,望族出自天水、陇西、汝南。但田齐有艾子封于艾山,亦姓艾氏。艾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兴夏室之时。当时,辅佐少康中兴大业的群臣之中,有一位汝艾,而艾姓中国人,便是这位汝艾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而称为艾氏。另外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艾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孔艾的后代。同样,根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艾氏是《晏子春秋》所载的大夫艾孔之后,望族出于陇西、河南、天水。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艾氏后人尊汝艾为艾姓的得姓始祖。

佘的来源: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熙璋、佘国观。

中文名

佘姓

得姓始主

余讽,吴万邦

姓氏源流

源流一至七

家谱文献

族谱

排名

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

快速

导航

得姓始祖姓氏源流佘氏的起源家谱文献字辈排行迁徙分布郡望堂号历史名人近代名人通用联

基本介绍

佘[佘,读音作shé(ㄕㄜˊ)]

和“舌”“蛇”一个读音

共2张

佘姓

得姓始祖

吴万邦、佘显(吴显)、佘兴(吴兴)。

姓氏源流

佘(shé)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姜姓,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炎帝神农氏第三十七代姜太公:字子牙,武王封之营陵曰齐,十五世小白,伯于诸侯又数世,而田和移其祚,盖立国七百馀年後有:丁氏、牙氏、丘氏、尚氏、左氏、洴氏、国氏、晏氏、宾氏、平氏、纪氏、癸氏、柴氏、苑氏、庆氏、掌氏、贺氏、厉氏、献氏、易氏、竖氏、年氏、氏氏、是氏(汉末北海氏仪改姓是。)欒氏、襄氏、牵氏、捷氏、青氏、营氏、柯氏、析氏、其氏、裔氏、壬氏、角氏、望氏、绍氏、荼氏、骆氏、弦氏、旗氏、明氏、灵氏、孝氏、彦氏、闾氏、门氏、桓氏、亘(一旦)氏。威氏、齐氏、盖氏、铎氏、畅氏。其复姓者有,子旗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囊氏、子郯氏、子工氏、子牵氏、子渊氏、子泉氏、子黔氏、子公氏、公齐氏、公旗氏、公皙氏、公羊氏、公牛氏、公牵氏、公翰氏、母却(谷改矢)氏、祭公氏、仲长氏、诸儿氏、士疆氏、乐利氏、齐季氏、申鲜氏、将其氏、雍门氏、东门氏、东宫氏、西官氏、南史氏、邴意氏、独孤氏。宇文氏。东郭氏、西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左子氏、右子氏。其以采者有,丙氏、邴氏、艾氏、隰氏、高氏、剧氏、棠氏、高堂氏、檀氏、灌檀氏、禚氏、甗氏、崔氏、移氏。

姓氏读音

1、汉族姓氏及黑肱氏后裔姓氏,读音为hēi

2、回姓汉化后姓氏及回姓“朱”姓的改姓,读音为hè

3、突厥族黑氏分支,默氏后裔的姓氏,读音为mèi

4、墨肱氏后裔姓氏,读音为mò

注意:在《说文解字》写到,当作姓氏时,读音为hè

来源

1、出自宋微子

《稀姓录十三知》记载:“黑氏:微子之后。四川举人黑光翰。”《春秋》云:“微子之后有黑氏。”《潜夫论》云:“宋微子后有黑氏。”因为宋微子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出自宋微子之后的黑姓,当是黄帝后裔。此支黑氏为汉族。分布于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

2、出自芈姓

春秋时楚大夫黑肱(即公子黑肱)之后。后人世居河南省鲁山(见《偃师姓氏源流》)。因为楚国公族出自黄帝之后,所以此支黑姓也是黄帝后裔。此支黑氏也是汉族。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以上两支为汉族黑氏,均出于轩辕黄帝之裔。

3、出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创立汗国,创立者是出身于黄姓突厥部的鸟质勒、娑葛父子。鸟质勒是欧洲人种,他们在接受唐朝册封后,独力击败东突厥,光复了碎叶。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娑葛殉难,突骑施汗国曾一度出现极大混乱。

突厥的另外两个部,车鼻师部和处木昆部,都是黑氏氏族,蒙古人种,其中的黠戛斯部落中再分为赤、黑两氏,赤氏(赤发蓝瞳)为正统嫡传,黑氏(黑发黑瞳)则多被认为是前汉朝大将李陵的后裔。

4、出自回族黑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重修于明朝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的《沈阳黑氏家谱》记载:“吾族之源,乃唐贞观时西征吾国,至西域,未及攻斗,乃两国议和,互相各换士卒三千为质。吾祖原系西域一头目,及至面君(明太祖朱元璋),蒙授职亲军指挥。祖原名黑资哩,故赐黑为姓。”

还有,据对今安徽、山东、宁夏、北京、河南等地区朱氏回民家世考证,其先人姓氏为明朝皇帝朱元璋所赐朱氏。因回族读“朱”音避讳,遂改为“黑”,因此朱氏回民皆称作黑氏,实际上就是朱氏,亦称“国姓回回爷”。该些支回族黑氏,皆属于以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化谐音字为姓氏,称黑氏,世代相传至今。

5、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黑壤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黑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省沁水县西北与翼城县接界处的乌岭脚下。在史籍《左传·宣公六年》(公元前603年)中记载:“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在黑壤的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黑壤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黑氏、壤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氏读音作hēi。

6、出自蒙古瓦刺部黑氏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瓦刺部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其中不少人归附中原后而逐渐变为回族人。有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市兰田县发现的一部《黑氏回族家谱》,按其记载,兰田黑氏的祖先原为蒙古族人,后来改奉伊斯兰教而融入回族,称黑氏。

清朝后期的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回民大起义爆发,后在满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黑氏回族的一支随白彦虎进人中亚地区,成为如今东欧独联体中的回族主流,而未出走的黑氏回族迫于周围压力,被迫反教,如今已经都成为汉族了。

7、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姬黑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姬黑肱,就是春秋后期著名的鲁国第二十一任君主鲁成公,是鲁宣公姬馁的儿子,公元前590~前578年在位十八年。在鲁成公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行时者,称黑肱氏、或墨肱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黑氏,亦称墨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8、出自春秋时期邾国滥邑令曹黑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春秋·昭公三十一年》里,记载了“冬,黑肱以滥来奔”。滥,是当时鲁国的附庸国邾国的一个邑地,其邑令黑肱带着滥邑投奔了鲁国。这在史籍《春秋左氏传》中有所指明:“冬,邾黑肱以滥来奔。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

在邾国滥邑令曹黑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黑肱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黑氏。曹姓黑氏皆尊奉曹黑肱为得姓始祖,其姓氏读音作hēi。

扩展资料

黑读音: hēi 

意思:

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板。~白分明。白纸~字。脸都晒~了。

2、黑暗:天~了。屋子里很~。

3、夜晚;黑夜:摸~儿。起早贪~。

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市。~话。~户。~社会。

5、坏;狠毒:~心肠。这种人心太~。

6、姓。

出处: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解释: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

组词:黑夜、 黑白 、黑狗、 黑影、 黑板、 黑洞、 黑色、 抹黑 、黑暗、 漆黑 、乌黑、 黑痣、黑种 、黑鲩。

-黑姓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反四旧,绝大多数满族人都说自己是汉族人。而现在为了获得少数民族正常,很多汉族人也把自己民族改成了少数民族。 你身份证上那个民族没有任何意义,回家问问你家老人就知道,如果老人不清楚就问问家里以前有没有家谱,如果有家谱就是满族人。如果没有家谱也不能说就一定是汉族人,如果是族谱就一定是汉族人。

不过你姓艾,这个姓基本都是爱新觉罗的后代。

爱新觉罗后裔改姓金,海,爱,艾,依,赵,肇比较多,其中以金,艾为最多。

此外也有姓王、孙、罗、范、关、鄂的,不过不多。

在3300例中去找吧,有可能会找到上百个不同系列的“向”字字辈谱: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3%E0%D1%F4%C0%EE%CA%CF&rs2=0&myselectvalue=1&word=%C3%E0%D1%F4%C0%EE%CA%CF&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艾姓的起源和由来!

艾姓源出有五1、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